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景区垃圾分类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垃圾分类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垃圾分类制度

第1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位置及规模

本工程位于二环线水东段红庙立交。主要对目前红庙立交进行适当改造,形成一座五路交叉的四层互通式立交,其中东湖通道分别设置直行高架匝道(DA、DB)与二环线水东段高架主线直接对接,并设置两条转向匝道(DC、DD)与中北路延长线对接,同时利用桥下地面辅道及东湖隧道北敞开段两侧地面辅道完成与二环线梨园方向的联系,从而实现各个方向的互通。除此之外,工程还需进行相关的排水、绿化、管线迁改等施工作业。

除红庙立交接线桥梁工程之外,本次工程范围还包括与之配套的6条地面辅道(D1、F1、F2、F3、F4、F5)及东湖隧道北侧引道段,地面辅道总长约2.5公里,明挖隧道部分长283m。

2、绿色施工技术对本工程的重要意义 因本工程位于武汉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东湖境内,整个施工过程是不断流的,可以说施工的每个细节都是暴露在公众的眼前。随着社会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做好节约资源,做不好对景区内水土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的话,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游客或市民的投诉。如何确保不因此类的施工问题被投诉造成工程工期的延误、公司声誉的损失以及其他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就必须从工程施工的策划阶段就考虑绿色施工的技术应用。

首先, 绿色施工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高所需的各种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使人类社会实现均衡发展, 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和思想保证。其次,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极大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制约人类在景区施工中的浪费行为, 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小资源损耗,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在景区内施工,如果不做好绿色施工的策划,一旦造成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惠民工程有可能成为毁民工程,与政府规划的初衷相左。第三, 绿色施工的结果。即使对环境没有影响的建筑物,尤其是景区建筑,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人类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与居住环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人类通过发展无污染的新能源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来保护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解决环境问题, 从而打破制约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3、绿色施工拟在武汉东湖通道工程项目中的实施

针对本工程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我公司拟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以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

3.1 施工扬尘的控制

景区内的施工扬尘,不仅会造成周边湖水和树木的污染,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很可能给前来观景的游人留下野蛮施工的印象,直接影响公司的社会声誉。其控制措施如下:

3.1.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3.1.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配备洒水车及工人,定时洒水防治扬尘。

3.1.3风景区施工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 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以防止灰尘污染景区。

3.1.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3.1.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 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3.2 节约施工用地

应充分把握施工现场秩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及管道分布情况,设置临时用地时应遵循用地最小化原则,使布局紧凑合理,节省用地,实现用地最优化。通过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采用环形道路的方案,减少道路用地面积。

3.2.1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当前,首先要求工程项目施工结合现场文明标准化工地活动,从降低扬尘、减少噪声、做好施工垃圾处理、定额施工用水等关键环节抓起,加强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抢占未来绿色施工的发展先机。

3.2.2工程项目计划联合湖北工业大学,与景区开发、设计等各单位通力合作,完善绿色施工产业链条,积极推广建筑节能的新理念、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

3.2.3提前策划,合理规划用地,现场生活区遵循布置合理、紧凑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功能需求及安全文明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废弃地和死角,确保设施有效占地面积达到90%以上,要求使用可重复利用临时设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在现场尽量减少对土层的破坏,在不使用的场内土地上进行绿化或铺网覆盖,达到原土层保护的作用。

3.3 节电措施

3.3.1生活区:①建立生活区用电制度,通过测算不同月份单间宿舍的用电量,进行控制,并建立奖罚措施。②根据不同阶段,核算出用电总数,通过比例,分解到生活区,并建立台帐,进行控制。③生活区严禁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如使用电炉、电饮具、热得快等电热器具;每三间宿舍安装1个电表,安排同一班组入住,对其进行控制。④在生活区每个房间安装1只限流器;每个房间安装漏电开关。⑤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围护,对损坏的用电设备进行维护。⑥办公区空调使用实施管理制度。

3.3.2景区作业区:①建立生产区用电制度,明确责任人。②根据不同阶段,核算出用电总数,通过比例,分解到生产区,并建立台帐,进行控制。③现场实行分路供电,并安装电表。④制订大型施工机械运行管理制度和履保制度。⑤合理使用施工用电设备,严格控制老化、带病及过多无功耗电机械设备。叮嘱机械操作人员尽量减少机械空载运行时间。⑥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机械投入。

3.4 噪声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捣过程、桩机施工、汽车发动机以及挖掘机的声音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噪声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实行封闭施工,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以及适当的隔声设施是降低噪声影响的手段。原则上有噪声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加班不超过24:00;经常检查机械设备的完好性,派专人点检、、维护保养设备,不使用超期、老化设备,最大程度上不影响景区周边人民的日常生活。

3.5 建筑垃圾控制

3.5.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最大程度减少景区的施工垃圾产生。

3.5.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5.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3.6 扬尘控制

堆土采用防尘密闭网覆盖或种植草坪;小区道路两边、办公区、生活区采用种植绿化,施工道路适当洒水,车辆低速行驶控制扬尘。景区工地应设置车辆冲洗台、网格布覆盖、洒水降尘、颗粒材料密闭覆盖等降尘措施,土方施工过程中,采用封闭严密的运输车辆,降低对景区道路的污染。景区施工期间,对浇注混凝土前利用吸尘器清理模板内灰尘、清扫木屑及垃圾。楼层结构内清理时,所有建筑垃圾用麻袋装好,再整袋运送下楼或设置专用垃圾管道运送垃圾至指定地点。景区施工场地周边尽可能多种花草,美化环境的同时,减少扬尘。

3.7 光污染控制

配置灯具遮光罩,灯光照射不超出现场围墙,夜间电焊作业时采用铁制遮光罩挡光和屏蔽电焊产生的强光伤害。现场的照明可采用大功率LED 投光灯代替传统镝灯,并配置智能定时开关,避免无人施工时造成浪费。在光源照射方面设置定型灯罩,在保证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有效控制光对景区周围居民的干扰。

3.8 土壤保护

一是景区现场布置采用绿化方式。尽可能多地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同时避免土壤流失。如果景区有植物需移植,应事先和景区管理层商议研究,处理好苗木移植,最大程度上保护被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从而达到环保要求。二是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以及排水沟、集水井等,并由专人定期负责清理及记录在册,确保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污染土壤。三是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墨盒、油漆、涂料等要有严格的领用和回收制度,确保不遗失一个墨盒,一个油漆或涂料容器。回收后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统一处理,严禁私自处理。

3.9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9.1现场采用废旧模板再利用、方木接长、短钢筋再利用等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防护栏杆、围栏、电梯井防护门等采用工具式设施,一次投入,多次重复利用。

3.9.2优化模板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施工一次成活,节约材料。

3.9.4内部办公文件可实行电子化传阅,纸张进行双面使用。

3.10 施工单位的绿色管理 在建设工程施工前,按照绿色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包含规划管理、组织管理、实施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监管和管理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实施绿色施工技术要以管理者为首,并制定绿色施工理念指导下的管理方案和制度,根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实施不同的方法与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保证所制定方案的有效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监管,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工作与管理,对员工进行绿色理念的教育,在分公司中营造良好的绿色施工氛围,增强员工的绿色意识。

3.11 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绿色施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情报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施工中工作量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资源的投入也将随之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的施工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务,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

3.12 建筑业用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水资源是建筑施工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筑施工过程对于水资源的节约也是水资源节约的主要途径。首先,要节约利用水资源,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其次,建设施工用水的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使水资源实现阶梯式的循环使用。最后,在施工现场要保证用水安全。在利用水资源和回收循环使用时,要进行有效的用水质量监控与保护措施,以免对工人健康和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及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13 施工现场封闭控制

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栏或者遮挡板并配备保安人员,加强对出入工地的人员车辆的管理。同时也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景区游客的安全性,以免游客误入施工场地发生安全事故。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中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它的全面实施必将促使项目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从而全面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刘宁华. 基于节能视角的绿色施工要点分析[J]. 价值工程, 2010,(22)

[2] 耿延庭.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浅述[J]. 山西建筑, 2008,(26)

[3] 我国成功研发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综合技术[J]. 重庆建筑, 2008,(04)

第2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1、投资8万元完成__小区200米排水沟清理及疏通。

2、投资5万元对石头店集镇300米排污水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乱搭乱建监管。

1、投资174万元完成__村__提升型小区3.5公里石板步游道铺设、500米木质水槽、100亩花卉种植、53处花坛打造、10副石桌石凳、7个茅草凉棚、2处“鸟巢观景台”、1 个木质凉亭。

2、严格按规划建设__村__小区房屋(目前建成15户,15年建设5户),投资5万元完成10盏路灯建设、1000平方米绿化建设。

3、__村__小区房屋完成道路硬化、排水沟、排污水设施及绿化建设;

4、投资80万元完成__村__岗联合小区 10户建房,完成300米道路、400米排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__村入口处绿化2400平方米;

5、完成__小区的规划设计,力争启动建设;

严格按照县住建局分配的指标进行兑付,目前我镇未兑付的农户931户,已兑付457户(总1388户)。

1、按照__政办发[20__122号文件精神,严格控制远当公路沿线、__景区周边个人住宅建设;

2、投资12万元完成__风景区入口处(__公路420米)环境整治工作。

1、做好__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为全镇覆盖打好基础,投资20万元完成__村22家农家乐可回收垃圾分类设施及400户沤肥池建设;

2、形成对村(居)环境卫生检查考核的常态机制,落实每月检查通报制度,形成文件;

3、从年初抓好清白工程的资料收集整理,力争年终考核进位一名。

1、投资5万元对__厂宿舍楼300米排污水管网进行清理、疏通;

2、__集镇改造的协调服务;

3、加强集镇乱搭乱建监管;

4、集镇基础设施完善。

1、完成__和龙潭河小区的后续建设,主要是__小区5户、龙潭河小区7户门前道板砖铺设(约400平方米);

2、严格按规划建设卫家岗村张家冲小区房屋(15年建设5户),完成小区内供电、供水建设;

3、完成__村__小区规划设计;

4、完成__村__提升型小区后续建设:扩宽__村委会至__4.6公里村道,并安装安全防护栏2700米;新建公厕2座;新建4000平方米广场,包含停车场、商廊及活动广场建设;硬化__1.89公里通户公路;广场绿化2000平方米等工程。

完成未改造土坯房1545户信息录入。

按照__政办发[20__]122号文件精神,严格控制远当公路沿线、__景区周边个人住宅建设。

1、对全镇所有垃圾集并房(池)统一编号,落实责任人;

2、完成我镇建筑垃圾填埋场(点)建设。

第3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关键词风景区;环境工程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P642.5 文献标识码:A

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它是环境建设中的一个较新的分支,它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文化追求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风景区的建设一方面有着回归自然性和保持生态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有着物质利益的追求性和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破坏性,再加上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中还要注重美观等等诸多问题,这也就使得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相对复杂,在当前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风景区的污水流入问题;风景区的垃圾处理问题以及风景区的绿化建设问题等。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采取较好的方式对风景区的环境进行建设,改善风景区的环境问题和各项服务措施,是推进风景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关键。

一、风景区环境工程建设的问题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一个风景区的建设好坏与该区环境工程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与风景区建设投入开发的收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风景区的环境建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仍旧存在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景区水系的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化过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工厂数量不断加大,城市的环境承载力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活废水也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处理便向外排出,这也就使得很多的水体收到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平均每天都有一亿吨排入河流,我国七大水系的一半都以收到废水的污染。这不仅对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且对风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也带来不好的影响。风景区中大多有河流、水系经过。污染使得水体变浑,散发异味,这些状况都使得风景区的环境建设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并且风景区污水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它还与风景区中自身的污水处理有关。一个是风景区中不仅仅是有着诸多美丽的风景,为了便利游客的旅游,在风景区中也往往设置着参观、休闲、游乐设施和一些度假项目等,这些产业中的污水排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向景区中排出,这便使得河流水体遭受进一步的污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游客垃圾的随意处置,游客没有将垃圾放在指定的位置,而是在游玩过程中随意丢掷,或是随手丢进自然水体,有的游客向水体中随意吐痰,倾倒未吃完食物和饮料,这也是造成景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都使得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河流的污染和水体的破坏在四季分明的景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景区垃圾的随意处理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景区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不断加大,游客的景区消费不断提高,而那些来自游客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景区的垃圾数量每年以10%的比重增加着,我国的垃圾数量也已位于世界首位。伴随着景区建设的不断增多,建筑垃圾清运中的跑冒滴漏和原地掩埋,严重侵蚀景区土地,不断加大的景区环境承载力的压力。无论哪种垃圾类型,在处理对策中都不得不采取掩埋、焚烧等一些措施进行。但是掩埋的话,垃圾分解速度慢,对土地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大量占用土地;焚烧的话势必造成大气污染,造成酸雨、雾霾等现象的大量发生。

(三)绿化面积减少,商业化面积加大

虽然我国的景区建设已经相当的完备,但是随之却产生的一些列的问题,那便是景区的商业化现象严重。景区中为了方便游客游玩而建造了许多的游乐设施,餐饮行业和休闲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侵占了景区大量的绿地。使得景区原本的景色遭到破坏,丧失了原本的面貌。同时商业建设和消费的增加不同程度的加剧了噪音、空气、污水、垃圾等污染,使得商业化的收益远远不及今后环境补偿的投入。

二、景区环境工程建设对应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做好宏观协调、政策把控工作

一是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问题是一个多个方面相互协调的工作,需要环保、建设和国土等多个单位的相互配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以及协调作用,以一盘棋的角度处理好他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进行。在进行这一工作时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对该项目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监督,使其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避免景区建设与环境治理间的冲突。

二是强化景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政府及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必须把控好政策,按照规定做好景区建设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并要加大对景区环境执法检查力度,杜绝环境工程建设“两张皮”情况的出现。

(二)加强国民教育,倡导文明旅游。在景区环境工程的建设方面,人治的重要性要高于法制,只有加强人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素质,使人们自觉的投入到景区的环境建设中去,自觉的维护景区的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景区的环境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可以是在景区内悬挂爱护环境的公益宣传语,加强人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是更加合理的设置服务设施,方便游客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可以是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大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劝阻或处罚。

(三)鼓励社会投资

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包括垃圾的收集外运或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多个方面,这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投资成本也是很大的。单纯的靠政府投资显然是不合适的,并且即使一开始由政府投资,但是后续的处理费用也是相当庞大的。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时要尽可能的将其进行社会化处理,带动社会人员进行投资,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来。在这其中,政府一是可以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可以设定一些奖励机制。对环保企业加大舆论的正面宣传且在税费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这样可以推动景区环境保护事业的良性运作。

(四)适当减少商业化设施

景区游玩原本便是一个使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感悟自然的一个过程,若是添加过多的商业元素便会丧失其原本的色彩。因此,在景区的建设中应该适当的倾向于自然因素,而减少商业化因素。并且景区过多的侵占绿化设施会使得景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景区的环境建设。在建设景区时应该本着回归自然的原则,在景区或是景区的空地上适当的建设一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要将其商业建设严格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

三、总结

自然景区的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重大的工程,我国还处于景区环境工程建设的初级阶段,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使自然景区的环境工程建设更好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裴东伟.浅析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今日科苑,2008(11):37

[2]周坚勇.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71 [3]商晶晶.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4]周坚勇.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第4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一、检查时间

每季度一次,法定节假日、重要会议前夕重点督查(抽查)。具体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

二、检查方式

采取重点抽查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行业例行检查。以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提问等方法进行,以实地查看为主。

三、检查范围

(一)A级景区:

(二)星级酒店:

(三)星级农家乐:

(四)旅行社:

四、检查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旅游局质监所、业务科、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组成。必要时,邀请县安监局、消防大队、环保局、质监局、物价局、食药局、民宗委相关工作人员支持配合,共同组成检查组。

五、检查内容

(一)安全生产:景区、农家乐主要检查内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情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包括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消防通道设置、指示标识设立、消防值班巡查人员在岗、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的安全防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设立游泳场馆的旅游企业馆内安全管理、安全标识设立情况;旅游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情况等。

酒店(宾馆)主要检查内容:消防系统配备,包括烟感、喷淋、燃气自动报警,消防栓、灭火器配备,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识设置,消防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用电、用气设施设备安全等。

旅行社主要检查内容:旅行社租(使)用车辆、责任险投保、导游和领队等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等。

(二)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落实,服务人员培训,操作间内外环境卫生,厨房用具、刀、案板生熟分开,主副食品的采购、加工、储藏保鲜等卫生状况,用电、用气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等。

(三)质量等级创建:对照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质量等级创建评分细则,检查景区、饭店、农家乐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情况。重点检查质量等级创建(复核)工作开展、档案准备情况,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信息咨询、导游讲解、人性化服务、餐饮住宿、安全设施及制度落实等方面。

(四)落实旅游政策:重点检查旅游景区门票、区间车、停车、商品等服务价格明码标价情况,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残疾人以及“敬老文明号”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

(五)维稳值班:重点检查企业干部职工值班、带班制度安排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专报制度执行,以及定期巡逻排查安全隐患情况。

(六)环境保护:重点检查企业厕所污水、餐饮污水排放达标,固体垃圾分类处理,环评手续办理,在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等。

(七)用语用字规范:重点检查旅游企业题词字体、各类标识牌、宣传广告牌等用语用字规范情况,导服人员、工作人员用语规范情况等。

六、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旅游企业要高度重视行业例行检查工作,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推进旅游开发提速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县旅游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落实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5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低碳经营。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是一种旅游生产方式的变革,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落实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2009年12月,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把推进节能环保作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6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争取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 ,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2011年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年内将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活动”。

一、实施低碳认证制度。

面对低碳旅游这一全新的概念,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尚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各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并出台《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对旅游运输、旅游景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等制定低碳旅游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分级。

二、鼓励企业低碳旅游经营。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低碳认证,激励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经营方式。通过财政补贴、奖励、融资、税收优惠、分级收取水电气费等政策来扶持引导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利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保节能工作的开展。

三、引导公民低碳旅游消费。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公民对此知之甚少。旅游管理部门要以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标语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公民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和引导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营造低碳旅游环境氛围,吸引游客体验低碳旅游,培养游客低碳消费理念,强化游客的低碳意识,促使旅客自我规范旅游行为。

四、推进低碳旅游企业发展。

1.旅行社是旅游者低碳旅游体验的直接宣传者和引领者,其应优先考虑环保标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加大推出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力度。在旅游行程中,导游要积极宣传旅游景区景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旅游的做法,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的知识,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供低碳饮食资讯,讲解低碳消费方式、节能减排常识,提供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增强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热爱、保护旅游景区景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行社应淘汰污染排放严重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旅游交通工具,同时规划好旅游交通,尽量组织专列、编排直达线路,减少中转,让游客真正能够体验到低能耗、无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旅游形式,提高游客的体验价值及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满意度。

2.绿色饭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现阶段各旅游饭店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该在食、住、行等方面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营方式,将节能减排措施贯彻到饭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旅游饭店低碳化行业标准》,宣传销售旅游目的地本地当时出产的食物作为食材,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饭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提倡游客自带必备日常生活用品、物品,减少换床单、被单的次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倡健康素食,使用节能厨具,选择自备餐具,就餐时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第6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经济飞速发展、交通状况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促使了自驾旅游产生,年轻一代不愿意受拘束、追求人格独立和心性自由的心理更是促进了自驾旅游大范围的兴起。自驾车旅游是有组织、有计划,以自驾车为主要交通手段的新兴旅游形式,其不断升温对我国现行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形成产业化发展,有的地方已经成为主要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挑战方面,给现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规避自驾游给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促使自驾游产业化并形成良好发展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在系统分析自驾车游对旅游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自驾游良好发展的建议。

一、自驾车旅游促进旅游业升级及拉动经济发展

自驾车旅游是一种新兴休闲旅游方式,是一项新的旅游产品,并且现在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促进旅游业升级。自驾车出行需要大量的旅游信息,如地理信息,当地的人文风情、自驾车旅游产品信息,自驾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除此之外,对交通信息系统、汽车旅馆业、游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这种综合消费水平高、服务质量要求严格的新兴旅游项目,相关企业、部门、景点需完善旅游服务各项目,大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而也使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得到改善,有利于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自驾车旅游促进旅游业升级的同时还拉动经济发展。自驾游涉及的行业很广,如公路、汽车租赁公司、汽车俱乐部、修车行业、饭店、旅行社、景区等。自驾游的不断持续增加,促进这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还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们收入提高,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给予更多人自驾游可能,形成良好的收入提高增进旅游―增进旅游提高收入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一)道路交通安全威胁

我国自驾车旅游逐年升温,时间上说,有组织的、较正规的自驾游活动应该是始于2000年,2003年扩大阶段,到2008年,中国持有机动车驾驶证(汽车驾驶证)的人数已近1亿,轿车保有量特别是家用轿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中国自驾游正蓬勃发展,渐渐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旅游新经济,像自由行一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背景下,在全国各地由旅行社、半官方机构、个人成立了众多自驾游的机构。由于自驾游旅游者通常不需要由旅行社安排旅游行程,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到达与停留时间以及食宿安排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大量的自驾车旅游实施开展对道路的交通安全产生了威胁。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通车里程大却尚未形成密集的公路网,而且资源丰富的景点往往交通不便;商品、遍布全国且联网的汽车租赁服务。

短期的节假日会形成比较紧,区域性的自驾车旅游只能是短期的,即以2-3天为主。时间的紧迫性往往会让驾驶者产生急躁心理,疲劳驾驶、超速、违章等大量违法行为造成了道路安全威胁,自驾游行程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道路安全。去景区的道路特别繁忙,塞车严重。景区停车场有限,人到景区,车辆拥挤的现象十分突出,常常是人车抢路。

(二)沿路配套设施缺失

自驾游行程涉及汽车维修、汽车租赁、自驾游保险等服务,现行中道路标识缺少,道路设计不合理。旅途中车辆出现事故又不会维修,道路不安全、整体治安状况差。高速公路标识不清,经常导致迷路、绕路或交通事故的发生。由于各地交通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在自驾车旅途中,常常会遇到交通公共图形符号、警示牌等标识物欠缺或不明确问题,甚至在某些乡村或郊区,道路标识还是一片空白。这造成自驾车旅游者找路难、问路难,无疑为自驾车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在突如其来的自驾车热潮中,国内原本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显得准备不足,存在缺少相应的旅游咨询服务点,支付、取款、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不够方便等等问题。此外,比如交通和路况信息的及时、加油站的合理布局与标志指示、汽车旅馆的建设、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的服务,都常常显得差强人意,大大阻碍了自驾车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缺失,主要表现在:首先垃圾处理场覆盖范围小,现行很多地方很少建立垃圾处理厂,都是自然堆积,靠天然腐蚀,有的地方用焚烧垃圾的方式处理垃圾,有些景区还随意倾倒垃圾,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致使地表和地下水体遭受程度不同的污染。其次污水处理设施缺失,区域类游泳池的水,饭馆、酒店等大量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于地表,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致使水体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径流面源污染大。最后垃圾箱与环境警示语缺失,区域垃圾箱覆盖面小,我国现行很多生态体育旅游场所都没有相应的环境提示语,只是在一些公园等城市公共场所,生态体育旅游区域环境警示语缺失。

(四)管理体系水平欠缺

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国内的安全救援组织与能力还不足,行业服务与管理在安全方面相当薄弱,车辆维修中心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自驾车旅游的需要。一旦自驾车散客遇到异常天气、突发疾病、交通意外或事故等意外事件时,将难以得到及时快速的救援和维修支持。除此之外,缺乏政府和行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以及关于自驾车旅游者的安全和权益保障的措施和政策,缺乏价格折扣等等,这些障碍都影响着人们自驾车旅游的积极性。

三、自驾车旅游业良好发展的建议

以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业发展不利影响为基础,采取技术与政策予以规避和引导,促进自驾车旅游业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发展互动机制。首先,应加强安全保障。在自驾游的发展中,政府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中,要着力改善治安环境、加强道路安全服务保障设施的建设;旅游管理部门要逐步规范自驾游团队出行专业领队制度、强制保险制度、实施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检查制度;保险行业和汽车救援等企业要针对需求延伸服务,开发针对自驾游出游风险保障的专门产品,不断扩大救援的网络;要加强对自驾车旅游安全的宣传提示,自驾车出游的组织者、旅游者要自觉提高驾乘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其次、增加沿路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下一个阶段的自驾游发展中,政府应在完善公路网络、通讯设施、补给设施、交通标识及景区公路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加快汽车营地、餐饮、住宿、停车场、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外房车营地和自驾车营地等建设运行的模式,在建设的同时完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第7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旅游管理

1低碳经济及绿色旅游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通常指以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小、污染程度弱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低碳经济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开发利用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要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其次,低碳经济可以完善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转变旧有的经济发展观念,为更多绿色企业的发展增添动力。低碳经济符合新时代经济模式的基本发展理念,能够有效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1]。绿色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为核心理念的旅游产业,是一种集环保、节能、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绿色旅游于游客而言,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过程,更是一个亲近自然、养成环保观念的过程。绿色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让节约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游客的心中[2]。

2我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温室效应、雾霾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环境恶化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难题。如何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以及绿色产业等理念,并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营中加以有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标杆型产业,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等理念,是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海南省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旅游业建设,为海南省绿色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较为欠缺,对旅游业的监督与管控较为松懈,难以完全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3]。

3低碳经济视域下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3.1碳排放量超标,空气污染严重

旅游是集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模式,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碳排放量超标。如果旅游产业及旅游消费者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发展绿色旅游的重要性,很难满足低碳经济的基本发展要求。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交通出行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大多选择搭乘飞机、高铁、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在生态景区观光,加剧了景区内环境污染,也对游客出行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大部分景区占地面积较大,在景区内设置了观光巴士。由于客流量巨大,巴士长期处于运作状态,持续在景区内排放污染气体,严重增加了景区碳排放量,使景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2景区开发污染较大,难以实现绿色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区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开发自然景区,而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首先,缺少与自然景区开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条例,导致景区开发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开发过程是否绿色环保得不到保障。其次,景区开发更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开发团队对于生态保护及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导致地区环境污染,更严重消耗了当地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再次,部分景区管理者为了牟取更多利益,在自然景区内开发娱乐游玩项目,不仅增加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负担,更破坏了固有的特色生态资源,与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3.3游客环保观念较差,在旅游中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

游客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活动中基数最大的群体。因此,游客的环保观念是否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旅游发展。尽管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在各大景区和酒店广泛宣传,但仍有部分游客严重缺乏环保观念,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餐饮方面,部分环保意识不够的游客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景区,造成严重污染。其次,旅游出行中聚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游客所点餐食远多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浪费现象。再次,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在景区内肆意践踏、损坏绿植,严重破坏了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违反了绿色旅游的基本要求。

3.4旅游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认知不到位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模式为“绿色消费”。尽管目前旅游产业相关行业,如餐饮业、交通行业及酒店行业等,都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认知不到位。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绿色消费理念更多只是倡导,无法以此作为道德标准约束游客消费行为。只要游客消费合理、合法,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认为旅游出行就是消费的过程,肆意进行高消费活动,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影响了低碳经济发展。

3.5不同地区间绿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同地区受到自然资源、政策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表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等低碳、低污染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这些地区绿色旅游开展较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开展绿色旅游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绿色旅游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

4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绿色旅游的策略

4.1完善绿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全世界关注,绿色旅游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绿色旅游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促进绿色旅游整体发展。首先,国家旅游局要完善政策,约束景区开发,促进绿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限制自然景区内碳排放及污染气体排放,为景区维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保障。再次,地方政府及景区要针对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制定管理条例,抵制高碳排放、铺张浪费等现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4.2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绿色旅游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监管机制的监督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二是旅游消费者。首先,对于旅游景区,旅游局要对自然景区开发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开发过程中的建筑污染。要对景区内部交通运输加强监管,采用新能源及电力运输设备进行物资和游客的运输。其次,对于旅游消费者,景区要安排专职监管人员对游客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绿植等不文明行为出现。

4.3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低碳和环保意识

绿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旅游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提升游客的低碳经济理念及环保意识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定期开展绿色旅游知识培训,提升群众环保观念,让游客在出行前就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植根心中。其次,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适当的绿色旅游知识讲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

4.4加强绿色旅游活动宣传及教育

在实际运营中,旅游行业不仅要重视提升经济效益,更要对低碳环保提起足够重视,加强对绿色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在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播放绿色出行宣传片,在酒店、餐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低碳经济及绿色消费宣传,在旅游景区内进行保护生态、绿色旅游的宣传教育,让绿色旅游的核心理念通过各个相关产业植根于游客的心中。

第8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关键词] 内蒙古;低碳旅游;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21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44- 02

0 引 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气候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的减排目标。至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爱到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低碳经济发起于英国,随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实际上,低碳经济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人类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贸公司等为主体,对其他产业既有极大的依托性,又有极强的带动性。因此,旅游业的低碳发展会带动其上下游产业共同低碳化,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009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的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指出旅游节能减排工程近期着重于宾馆饭店节能减排、景区景点节能减排、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4个方面。

1 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背景

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东西直线距离2 430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 700千米,幅员辽阔,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总人口2 481.7万人。

内蒙古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草原、森林、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①内蒙古拥有天然草场约8 667万公顷,占全国的天然草场面积的19.2%,是中国五大天然草场之一。每到盛夏,草原上蓝天、白云、绿草、牛羊汇成的美丽自然风光,加之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草原文化,令中外游客陶醉其中。②内蒙古森林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大兴安岭林区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全区森林面积0.24亿公顷,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达到20%。②内蒙古西部地区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等世界知名的大沙漠。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内蒙古第一大沙漠。沙漠中神奇的自然景观,众多的湖泊和绿洲,成为沙漠旅游开发的依托资源,适合开展骑马、骑骆驼、汽车越野或沙漠探险等特殊旅游项目。④内蒙古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内蒙古是个多民族地区,在古代曾有几十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敖勒、突厥、回纥、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目前有40个民族居住在这块土地上。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和游猎民族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与现代生活形成鲜明的反差,形式多样,可观赏性强,感受丰富,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内蒙古把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目前正在开发和培育高品质、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景点,建成一批年接待游客能力50万人以上的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和旅游强县。积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新的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常态化。

1.2 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

目前,内蒙古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推行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旅游景区的规划发展注重应用低碳旅游的理念。如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制订的《阿拉善盟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2009-2025年)中,阿拉善盟旅游业总体规划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提出“低碳旅游”概念,结合阿拉善盟建设国家生态战略示范区,将“低碳旅游”理念运用于旅游项目建设之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发展前瞻性。

低碳旅游区建设成绩卓著。2010年,由《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内100多名旅游摄影记者评选出中国三大低碳旅游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入选其中。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7.8%,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市,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岭内海拔300~700米,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兴安岭覆盖着广袤无垠的森林,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3.8万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2010年下发《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标志着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首个获正式批准的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区。为此,大兴安岭地区将低碳经济作为首要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战略构想。

旅游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低碳理念。①内蒙古中青旅国际旅行社等10余个旅游企业将低碳旅游引入旅游产品,推出了生态自然之旅、农家乐采摘游、徒步游等多条低碳旅游线路;②内蒙古锦江国际大酒店为了创建金叶级绿色饭店,联合旅游局、环保局、内蒙古防沙治沙基金会和东达蒙古王集团共同发起“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防沙治沙减排增汇爱心行动”。 对现有硬件设施进行节能减排改造,通过分区域、分部门安装水、电、汽计量表,冷热电联供、集中供热等技术进一步减少酒店能耗;通过安装节水设备、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及废水再利用系统等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节约用水。

内蒙古政府取多项措施推行低碳旅游,引导广大游客绿色旅游、低碳消费。如建议游客在用餐、住宿时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游玩,进而在旅行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现实性很强的旅游发展方式,其实现方式和途径要基于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各方的协同。

2.1 加强政府引导,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

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重要环节是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减少碳的排放。①政府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②出台和完善各种鼓励企业向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融资激励政策、补贴政策;③实施以改善环境和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如环境税、能源税、碳税等;④制定与低碳有关的相关标准如能效标准、排放标准,加强对标准的执行、监督和核查,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全国从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这意味着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进入实质性阶段;⑤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2.2 建设低碳旅游城市

目前城市消耗了85%的能源和资源,排放了相同比例的废物和废气,流经城市的河道80%以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目前,发展低碳旅游城市已在国内取得广泛共识。

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重点工程资金安排、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低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都不是旅游一个部门能够实现的目标,需要城市政府总体上的战略把握。因此,基于旅游业“国计民生”的高端性,要求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价值目标出发,服从国家和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加强城市规划、国土规划、旅游管理、市政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水利水务、能源、交通与通讯、文化与网络媒体等部门的密切合作,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公民的良性互动,凝聚社会共识,合力推进旅游城市的低碳化进程。

低碳旅游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地的生态品质;推进城市产业园区、社区、街道、港区、校区、物流园区的低碳游憩化进程;兴办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导的城市文化、会展、体育赛事活动;研发和提供具有显著低碳或微排功能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与装备。这些都是低碳城市转型发展的新领域。

2.3 打造绿色旅游企业,开发低碳旅游产品

传统的饭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区都耗费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内蒙古发展低碳旅游,应把低碳经济理念融入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中。

旅游饭店应以绿色理念全面创建低碳型绿色饭店。①饭店宾馆的修建要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达28%,连同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所占比重接近50%。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②改变酒店传统的经营方式,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拖鞋等物品;进行“厕所革命”,采用新型环保马桶,以企业的行为引导旅游者践行低碳生活。③运用科技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如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④广大饭店要推广和使用低能耗的电器产品和节能灯具。

旅游交通历来是能耗和排污的大户,也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旅游景区最好使用洁净可再生能源,研发新型环保的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生态停车场,为游人提供环保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来实现低碳旅游交通。

景区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推行低碳旅游的主要区域。为此,旅游景区在规划、旅游吸引物的营造、产品策划、设施配置等方面都要贯彻低碳旅游的理念,打造低碳旅游景区。如以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开展低碳旅游活动,减少旅游者行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设计运动、健身、体育类项目,如登山、攀岩、徒步、科考等;使用低碳技术与产品建造接待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如改良和完善景区内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设置生态垃圾桶,对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景区低碳旅游的电力供应系统。采用环保节能材料修建与食、住、购、娱相关的设施。

2.4 引导旅游消费者确立以低碳旅游为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建立低碳旅游消费模式

消费价值观是消费者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是关于产品、服务或品牌属性的重要程度观念性评价的标准体系。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相应地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观甚至一种文化。要超越崇尚物质财富消费的价值观,实现低碳发展路径,就必须确立新的旅游消费价值观,建立新的旅游消费模式,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政府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公众影响力,加强合理消费观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包括:优先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低碳旅游住宿方式、低碳旅游餐饮方式和低碳旅游活动等。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同类型的旅游线路时,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住宿和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绿色酒店,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关闭电视机和空调等电器,不将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在旅游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产生垃圾,对于旅游途中产生的垃圾,应带出旅游景区,放入垃圾分类箱。在进行餐饮食物的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和当地应季食品,杜绝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购买旅游商品时,尽量选择本地产品、应季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减少使用塑料袋,尽量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布袋等。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景区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年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全面治理公路两旁及沿线村庄、旅游景点、公共场所、主要河道和企业污染物,全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和保洁长效机制建设,解决过去公路主干线、村庄乱倒垃圾和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的问题。着力打造“旧村改造型、客家民俗型、农家山庄型、庭院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秀美新农村。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

二、整治范围

全镇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所管辖的村(居)民小组(居民小区)、镇直机关单位、农村中小学、卫生院(所)公路沿线(高速公路、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自然村主干道)以及、水面,旅游景区、采砂场、养殖场、小城镇开发区、教育园区开发区、昆庆项目开发区。

三、重点工作

(一)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1、搞好农村垃圾设施规划布局。

各村(居)委会要在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会同镇土地规划办、相关村组织编制本区域内农村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及其它设施规划,引导生活垃圾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

2、加强生活垃圾设施配套建设。

至石桥公路沿线及温义公路沿线、集镇街道的环境卫生设施,镇统一配备分类垃圾箱,计划新建个垃圾中转站,配置垃圾清运车1辆、洒水车1辆。在偏远自然村建设环保型焚烧沪1座,村点焚烧炉6个。村点配置垃圾清运板车及锹铲、扫把等保洁工具,切实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卫生院要建设医疗垃圾贮藏室。

3、建立健全镇、村、组保洁员网络。

镇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站,纳入居委会管理,配专职保洁员。村、组按户数规模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并聘请保洁员,原则上以50户为单位安排一名保洁员,并落实工资报酬。同时鼓励村点农户轮流清扫,自觉搞好门前“三包”和垃圾分类处理。要健全镇、村二级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二)养殖场污染治理。

要建立生猪清洁生产审查制度,严把准入关。镇根据规划划定生猪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对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进行重点整治,不达标的养殖场一律不能享受任何扶助政策。使规模化养殖污染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具体要求按铜府发〔2012〕4号文件执行)。

(三)河道污染治理。

一是要加强对采砂场的管理,从严控制采砂场审批、严格执行河道采砂、禁采期制度;二是对河道采砂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坚决关停违法采砂场,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三是要建立健全污染防治设施和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单位依法停产整顿并罚款;四是集中开展河道清理整治,11月底要对主要河流障碍物和漂浮垃圾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严禁任务单位和住户往河道、河堤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

四、时间安排

1、动员部署阶段

成立机构,调查摸底,搞好规划,宣传发动,筹措资金,制定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

农村清洁工程:11月底前,集镇、村点配齐垃圾清运车(板车),农户配齐分类垃圾桶。12月底前集镇、村点配齐保洁员,废旧物资回收员,镇卫生院完成医疗垃圾贮藏室建设。2012年10月底前有关村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焚烧炉选址工作。2013年3月底以前完成公路沿线村点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焚烧炉建设,5月底以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节假日期间,学校完成旱厕改造。

养殖场污染治理:9月底以前,镇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并报县畜牧水产局备案。12月底以前,完成禁养区50%以上生猪养殖场退养,完成限养区、可养区50%以上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综合治理。

③、河道污染治理:11月底以前,对河道采砂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关停非法采砂场。

3、督查考核阶段

10月份开始实行每月一督查,11月20日以前迎接全县流动现场会召开;2013年5月底迎接县年度考核验收。

五、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为加强领导,镇成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洁领导小组。各村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有一名村主要领导抓此项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2、突出重点。各村要结合实际,重点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养殖场污染治理、河道污染整治三项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地带、重点村点、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3、落实责任。镇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督查考核,农村清洁工程整治办公室负责抓好农村清洁工程的组织实施;财政所负责资金筹措拨付;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抓好河道采砂场和河道污染整治及养殖场污染整治;中学、小学负责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整治;镇卫生院负责抓好全镇卫生院(所)整治;民政所负责配合镇、村优先从低保对象中录用农村保洁员;城管中队负责加强城镇市容市貌规定的综合执法力度,整治乱搭乱建;各村负责辖区内的整治工作,并安排2000元专项资金用于整治工作;各包村办公室要协助村上抓好整治工作。

4、宣传发动。各村要通过会议、标语、座谈会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要通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先进乡镇、优秀村支书(主任)、优秀保洁员、文明卫生户等:“四评”活动,教育培养广大群众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在全镇上下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热潮,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