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1物联网技术在卫生领域应用的意义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是基于传感技术和云计算,通过嵌入传感器,使医务工作人员通过终端,随时随地实现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康复等,从而实现实时同步的诊断。同时,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如今医学诊疗的模式已经逐步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治疗方式、干预手段等都面临着多样化的发展,物联网在卫生信息领域的逐步应用,使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感知更加具体透彻,可以连续地、随时随地的测量、捕捉、传递诊疗信息,更可以通过。
2物联网技术应用架构
物联网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是用户端不断延伸,包含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从物联网架构上来说,物联网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1]。感知层由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组成。传感器主要获取监控对象信号或所在环境信息,监控对象信号或所在环境信息又可分为连续型信号、离散型信号以及动作信号等。传输层主要保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临时储存和分析由感知层收集的数据,并且执行用户规定的一些程序。应用层主要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远程服务器和外部网络。主要包括医疗数据库服务器、医疗事务管理服务器、各种专用远程医疗分析设备、移动终端等[2]。
3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使用的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但是传统的HIS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一些医疗信息仍需要人工录入、信息点比较固定,功能比较单一,各科室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的可移动性、接入点比较灵活等特点,突破了HIS系统目前存在的局限性,使医院可以更显著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信息化水平[2]。物联网技术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多样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突破医疗资源共享的问题。3.1诊疗信息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连续、动态的采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同时通过网络传输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医务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临床数据工作平台,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辅助医生完成诊疗决策。3.2移动诊疗一方面表现在,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患者佩戴的带有传感器设备的配件,存储在院期间诊疗信息,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如在院期间的每天用药情况,护理情况等;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完成诊疗工作,如移动查房、移动药物管理、移动病案管理等,通过以上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患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4]。3.3医疗器械、医疗药品的监控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溯源等环节的监管和追踪,避免大规模公共医疗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过程中,保证实验室安全,可视化的监控医疗废弃物运输管理[5-6]。3.4患者管理追踪一般医院信息系统只能对在院期间患者的信息收集管理,但通过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将非住院患者的一些信息实时管理和汇集,所以物联网技术可以为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同时物联网在新生儿防盗、危重患者抢救等方面也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7-8]。
4物联网技术在卫生信息领域遇到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卫生信息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和卫生领域的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4.1缺乏从整体角度的规划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卫生信息领域的应该刚刚起步,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在后期容易产生问题。4.2推进过程中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未来可以允许不同的数据源以及不同的设备之间能够进行一些信息交换,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标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接口。物联网技术在卫生信息化的进程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统一的标准,所以很难避免日后会出现信息孤岛现象。4.3人才队伍缺口在现阶段,既有医学背景,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人才供给,医学院校开设的卫生信息类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融合新技术、新理念,使卫生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传统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5物联网技术在卫生信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 问题 现状 发展
二十一世纪,物联网已经被很多国家提上战略发展方向日程。美国政府支持相关专家提出了围绕物联网的“智慧地球”计划,欧盟早在2008年初成立的微纳制造技术平台便是在全欧洲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信号。与此对应,日本和韩国相继提出了适合于本国的“i-Japan 战略2015”和“u-Korea策略”,温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也是在给予市场积极的信心,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1 物联网概念以及内涵
物联网,字面意义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由信息传感设备在一定的协议规则下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中,方便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用来达到物体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目的。物联网包含的意义有两层:第一是物联网只是互联网在实物上的延伸和扩展,其基础架构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用户端不再是人,而是没有生命属性的物体,信息交换也不仅仅限于人和物,物和物之间也能进行通讯。其产业链从上至下有芯片提供商、终端设备开发商、网络供应商、软件应用开发商和用户等环节,所涉及到的技术有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卡、条形码等。
2 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以及意义
纵向上看来,物联网上游是制造行业,包括的硬件有网络设备、芯片、传感器等,设备供应商起主要作用,中游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把上游的相关设备和技术进行整合,同时为处于下游的的个人用户或者是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例如软件开发商、系统平台构建商,处在下游的用户和服务供应商。产品制造和提供服务是物联网的两大产业范畴。产品制造主要指物体感知设备,提供服务则包括网络服务业、基础设施服务业、软件应用等等几大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各国经济转型的目标,而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服务业正是服务业的核心发展方向。物联网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新形势,它在物联网的相关应用中加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通信技术,通过相关物联网终端应用,企业可以提供给用户关于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能管理和控制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必将在科教文化、娱乐医疗、通信物流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涉及到政府公共管理市场、以企业为主的行业市场和以个人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等等多个行业。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作为技术革命的物联网技术是未来计算机与通信联合产业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信息量巨大、接入设备复杂、物物智能等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多种技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3.1物联网架构。架构是指物体连接网络的网络模型,架构的目的是增强服务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和保证用户公平。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架构有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支撑两种。云计算和存储、基于事件驱动、非中心控制职能架构等等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思路。
3.2统一标示。物联网搭建起来的网络中包含着海量的物品,正确对数目庞大的物品进行正确区分和有效率查找是统一标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设计、标示分配管理、加密解密、映射机制等是统一标示的内容。主要运用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利用电子标签发送数据给读写器,利用RFID系统进行软件功能集合。
3.3网络通信技术。高层协议多样性和通信数据量大、通信范围广是物联网网络通信的特点。多协议之间的融合可以采用本体翻译技术,各种类别的组网方式譬如传感器组网、射频识别组网和DTN组网等,结合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利用软件无线电和数据挖掘来实现大范围的海量通信数据要求。智能化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使网络终端自发式地对于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3.4安全和隐私保护。没有授权的识别访问、数据保密、用户隐私、企业机密等等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内容,牵涉到用户身份验证、云存储安全、高端数据的可用性在非集中管理方式下的实现问题。
4 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4.1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很多企业打着物联网的旗号在原来各自擅长的领域独自作战,开发的应用主要是闭环,所涉足的产业也很分散。但是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这些新兴领域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某一企业开发制定的物联网项目缺少可复制性,企业之间无法资源共享。编码与寻址问题没有统一。海量物品的唯一编码在我国物联网企业也没有完善。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所有物品统一的编码和寻址问题。协议算法局限。低功耗的多跳模式与传统协议算法存在很大差别,全新的适用于短距离节点之间的多跳算法没有出现。
4.2我国物联网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协调和指导。构建完善的物联网是提升信息技术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产业形成期的我国物联网行业需要国家战略来改观混乱的产业界状态,国家对于物联网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做出明确指示和规范,对行业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重视物联网在经济发展方向中的战略地位。标准的制定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在设计物品互连共通的统一编码、基础平台等方面制定标准可以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同时,将物联网技术与低碳环保的和谐社会经济发展观联系起来,这对于我国物联网方向的确定和重点领域的突破有着重要作用。完善商业环境。物联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风险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商业环境使得人们对于物联网的接受认可程度较低,企业本身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工信部门和商业部合作,展开物联网商业环境搭建对于物联网企业的成长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5 结语
物联网的兴起必带给物品的使用功能一场革命,也是我国未来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物联网的建立需要解决架构、统一标示等问题,我国物联网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可以从战略层面规划物联网发展,建立成熟完善的商业环境来促进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顾加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04:114-117.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关键词] 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6-58-3
Analysis on Intelligent Product Development Trend
Liu Chunqi
(Henan Information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Intelligent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tization will penetrate into every field of the society,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product which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s lives, and puts forward that in the future smart home will be formed with smart phones as the core, the wearable devices, smart appliances and other intelligent terminal remain interconnected, and ultimately realize a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the public system, to reach the view of social intelligence.
Keywords:intelligentization;wearable devices;smart home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融合,智能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能产品爆发式增长,家电行业也迅速响应并加入其中,预示着智能化产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融合,正在迎来一个产业的爆发期。下文将着重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智能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的现状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通常都不是线性的,而是要经历萌芽期、积累期、成长期、爆发期、稳定期、衰落期等不同阶段。一个产业进入爆发期不仅仅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撑,而且需要社会和经济的驱动力。因此,在爆发期前通常会经历一个漫长的从概念提出、技术积累、经济与社会需求的成长期。智能化首先在制造业驱动突破,各种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已经逐步改变的制造业面貌。然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化产品长期停滞,一方面是技术方案的实用性不够,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关产品从经济和社会方面考虑,成熟度不高,不能满足智能产品社会化的需求。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安防、智能灯光控制、家庭影音等智能产品开始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把我们带到一个智能化时代,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从智能汽车到智能机器人,从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从可穿戴设备到万物互联,新技术、新产品带来了无所不感知、无所不连接、无所不数据、无所不计算的全新时代。
2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趋势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必将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它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众多领域,比如与生活相关的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但是,智能化需要强大的支撑体系,在最终实现社会智能化之前还有很长的路。
智能化产业蕴含着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前景:《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2013年我国智能家电的产值已经达到1 000亿元,到2020年智能家电设备的产值将有望达到8 000亿元。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产业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市场的产值有望超过万亿元。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有望达到1 000亿元规模,受益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扶持,预计未来10年国内智能交通投入将在达1 800亿元。 预计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智能化相关的产业规模和对什么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本文将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几个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分析智能产品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手机成为终端主导
电子行业由终端所主导,处于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从智能机渗透率数据可以看出,当前超过50%的渗透率水平体现了公众对于智能化的认可。从终端产品的角度看,未来典型智能终端渗透率将会持续提升。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实质上的中央控制器,而围绕它的,是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及智能设备。现有各厂家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平台体系里,手机大多站在中央位置,起到一个信息汇集的终端作用。
未来,智能手机将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但外延扩张的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传统设备将纷纷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将是近期可以实现的方向。增长点将会不断在新的终端产品中涌现,上游元器件方面,也将存在持续的投资机遇,包括智能手机里的传感器。
预计未来,手机可能作为智能控制中心和计算系统,使可穿戴设备、平板、笔记本、电视等所有终端保持互联,而每个人的身体及可穿戴设备将变成微网络,身上佩戴各式与智能手机联结的装置,提供各类功能并与智能手机、云端进行数据计算和交互。
2.2 可穿戴设备
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便携性要求出现、硬件配置提升、传感器及电池改善,可穿戴设备的便携、云端互联等性能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预计可穿戴设备将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
智能手机是可穿戴设备爆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智能手机现在已经不仅是用来讲电话,或者是上网,其内建的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使它成为远程的计算机引擎,而同时智能手机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可穿戴设备是延续性地穿戴在人体上,具备先进的电路系统、无线联网及独立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其具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可长期穿戴和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风潮由谷歌眼镜(GoogleProjectGlass)引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进入停滞期后,以智能眼镜、手表等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成为谷歌、苹果等巨头下一部竞争的主战场。尤其是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五大平台及相应开发者都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时,后台数据及前端检测传输更加完善时,可穿戴设备将会变成主流。按照2013年6月最新数据,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点击和分享内容的行为是桌面电脑的2倍,随着社交网络越发重要,可供分享的数据暴增。
可穿戴设备的主流应用包括信息娱乐与社交分享、医疗及健康监测、健身及运用、军用及工业应用等。目前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用户对健身、医疗及健康监测等需求也在持续抬升。
随着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国内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且费用支出相对较多,人们的健康观念正逐渐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监测与预防,以尽早发现可能的风险并及时予以纠正。近年来,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迎合了人们的医疗健康日常检测需求,让生理体征检测变得更加便捷。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和健康领域可加载的功能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
未来可穿戴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硬件终端不仅是行业增长点,也将成为粘住客户的产品形态,进而围绕消费者形成可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视、汽车等终端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智能方案,因此原软硬件、互联网等各类厂商均参与到推出硬件终端产品的环节中来。医疗健康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因其持续、便捷的监控方式,愈加亲民的价格,以及逐渐完善的监测功能等优势,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
2.3 智能家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建筑早已不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典型的智能家居系统构成包括:智能管理中心、综合安防、智能家电管理、娱乐休闲等系统组成。
智能管理中心作为智能家居的管理入口,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或平台。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管理中心将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与各种各样的智能家用电器、穿戴设备等所有智能终端保持互联,并进行消息的传递、信息处理、数据计算和交互等。
综合安防系统包括智能门锁、远程智能监控、智能安防报警等安全防护系统。 智能门锁可以实现智能手机或生物特征识别的方式控制入户门、单元门等出入行为,并对所有出入事件进行记录,用户不用再携带通行卡、钥匙等就能够顺利出入。未来的智能门锁系统可能实现与远程监控以及智能安防报警系统联网,从而大大提高家居防盗能力。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完成视频、音频、传感器等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监测和管理居家的环境变化。智能安防报警可以防盗、防火以及防煤气泄露功能,当居家发生情况都可以向主人发出警告或提示信息,或者与智能社区或智能城市系统联动;当家里出现火灾或者煤气泄露时,主机会自动联系主人,并且通过传感器自动将煤气总阀门关闭,并报警。
智能家电管理包括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家用的空调、热水器、饮水机、电视以及电动窗帘等设备进行控制,可以融合灯光系统成为更全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和场景等多种控制,可以让生活舒适安全、节能环保。
娱乐休闲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智能影音产品,实现电脑、音响、电视、互联网等产品间的互联互通,比如当你早上8点钟要起床上班,它可以及时地用音乐将您唤醒;另外它还可以融入灯光控制系统里面,可以在各种场景模式下自动切换你想要播放的音乐。主人离家后,家里的灯光关闭,窗帘自动关闭,安防系统都会就位。还可以网络连接控制您家里的一切设备。智能家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单品智能化、不同产品之间联动和系统化实现智能。未来五到十年时间里,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之下,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将进入集中爆发阶段,行业并购现象也将成为主流。智能家居已从一个集中控制系统转变为一个家庭智能秘书,从一个强调以“控制”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能够为家人提供智能联动及远程管控,提供安防报警与视频联动及多种方式的报警通知、故障信息监测与处理。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单品率先实现智能化,而后不同智能产品之间不断进行联动并逐渐进化变革,最终每个产品能够无缝接入,家居产品系统化实现智能。
3 智能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产品行业正处在爆发前期,单品智能化的实现正处在加速发展,但是用户规模偏小且产品之间尚未实现联动。产品众多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实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互联的发展方向逐步清晰,并获得主流厂商的积极响应,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案与技术标准互不兼容。因此,在短期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将阻碍智能产品间的互操作,但是,并不会对智能产品行业产生长期阻碍,因为行业标准的形成通常是通过产品竞争、兼并等自然形成的结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正在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深刻地改变着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家环境。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产生新的变革,但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产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渐渐清晰。以智能手机作为智能控制中心和计算系统,连接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以及其他智能终端,实现家庭内部所有物体的相互通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系统将于国家智能系统、智能城市系统、智能小区等,实现无缝连接,智能家居系统将逐步实现与大系统的无缝控制联动。
参考文献:
[1] 孟杨,李文森,廖栏椿,郭仿军.家用智能安保系统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2).
[2] 王菊.智能家居系统架构、实现与蓝牙技术应用展望[J].电子世界,2012(6).
1Andriod系统在医疗检测中的应用
当前基于Andriod系统平台的医疗检测设备与后端APP服务架构在国内外已经有多家企业涉及,如此前美国的帕洛马尔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的相关研发团队已经实现了基于Andriod客户端的APP软件系统,可以在PC端、移动端实现对患者检测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发进展近年来也特别快,移动互联技术在国内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医疗、智慧健康等概念层出不穷,如大家众所周知的小米公司推出的小米手环1和小米手环2,这两种型号的小米手环属于佩戴式,通过远程的移动端(平板,移动手机等)实现对佩戴者心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并且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同步上传至APP软件平台中;此外,华为、飞利浦等企业针对这方面的相关业务也都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可以看得出来,在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下,基于Andriod开发技术的智能化医疗检测的发展具备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2Andriod医疗检测开发平台及其网络架构
2.1Andriod医疗检测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利用Andriod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的医疗检测系统,若要实现远程管理控制的功能,则系统管控机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功能:控制平台对测试设备的管控、对设备参数的调整、检测设备的数据反馈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而本开发系统中组成硬件功能的系统模块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人机交互模块、系统数据库、数据打印模块、USB转SPI通信模块、与上位机通信模块、自检模块。
本系统中的管理机使用市面获取相较容易的Andriod平板,其中的DSP芯片则使用TI旗下的產品2812芯片实现仪器液路系统以及电机的转动控制。管理机与检测设备之间的控制机的通信协议使用的是上面提及的SPI通信协议,它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即为DSP控制机为SPI的响应副机,而Andriod管理机则是SPI的主机系统。
硬件系统中的第三个主要部分为DSP控制机与Andriod平板管理机之间的通信扩展设计,主要涉及到电源电路的设计,这里面用到了FT311D芯片,该芯片可以有效保证Andriod设备USB外接SPI协议的方案可行,且其在物联网、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但是由于FT311D芯片的供电额定电压为3.3V,DSP电路系统输出的电压为5V,因此这里需要加入一个降压模块APL1117芯片实现5V-3.3V的实现,其中使用到的降压模块是一种常用的三端稳压器,它的嵌入可以有效实现DSP电路对于FT311D芯片的稳定供电。
2.2Andriod医疗检测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Andriod应用软件(APP)的JAVA语言的开发以及远程操作平台C语言的开发。
开发环境下,远程操作管理平台的开发环境的搭建也是在Windows764位操作系统下进行的,使用的开发语言是C语言,开发库环境是WPF,关于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则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10微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有一些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是.NETFramework4插件作为目标框架是必要的选择。
2.3Andriod系统开发的介绍
Andriod作为一种基于Linux语言下的一种开源操作系统,目前在全球移动互联端占有者绝对的比重,这里面主要针对Andriod系统在本开发中的开发架构进行介绍,其架构主要包括着四个层次:底层Kernal、库文件和虚拟机的运行、ApplicationFramework、应用端。通常而言,Andriod应用的开发还会用到以下几大组件:Activity、Service、ContentProvider以及Broadcast,它们的存在主要对应用提供了系统性的不同层面的支持。
3结语
本文系统地对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医疗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基于Andriod系统的移动互联PC端应用APP远程控制检测设备的优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最后对远程操作管理平台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以及介绍了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对系统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构成已经了概括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汉松,肖凌,许德韩等.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大数据挖掘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05):7-12.
[2]韩基龙.试谈Andriod移动云应用的优势和发展趋势[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06):58-59.
[3]张云帆,马旭东.基于嵌入式Linux智能仪器多输入设备设计与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1):6-8.
作者简介
徐庭松,男,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淮安市康复医院,金湖县人民医院。从事软件开发(PB,C#,SQL,ORACLE),软硬件维修及管理方面工作,目前职务是科长,职称准备晋升正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
1.淮安市康复医院江苏省淮安市211600
2.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省淮安市211600
关键词:智能硬件 创客运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我国的智能硬件行业在经过产品的定义、资金注入、应用领域的细分和产业链的准备等几个阶段以后,现在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再加上信息技术在汽车、电器和医疗卫生行业中取得更加深入的应用,使得智能硬件的发展突破了应用瓶颈和关键节点,有了更好的产品开发前景。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汽车等各种硬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都相应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国内互联网领先公司的介入,如阿里、腾讯、百度等,为以智能硬件为基础的应用提供了搭建平台的可能性,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创客运动的兴起,提倡的是开放、创新和共享,中国的创客们如果能在智能硬件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之前,率先地走产品商业化道路,创造自己的品牌,就能够有效地进行中国式的智造和创造。创客的创业现状,目前受到资源、条件和产业体系不完整等方面的限制,真正做到产业需求和创客的创意对接,完善产业的上下链条,才能使创客的创新能够得到良性循环,促使创客运动发展壮大,经受起市场的考验,从而不至于泡沫化。
1智能硬件的发展历程
在2014年以前,我国的智能硬件市场一直处于沉默的状态下。07年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 2012年出现的SmartWatch促使智能硬件在消费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并带动各类产品在互联网中的爆发式增长。智能硬件的发展相对来说仍然比较缓慢,在市场中还处于摸索期,在不断地尝试产品形态、挖掘客户的需求和收集用户资料等,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技术优势不明显、处于微利竞争中、产品的同质化较严重和用户年度比较低等方面。随着产业链趋于成熟,在2016年的智能硬件在市场中将进入启动期,通过传感器、芯片、云平台、通信技术和数据等多方面的支持,已经基本完成了智能硬件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搭建,将有利于创新服务类产品的成熟和产品差异化的增大。
2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智能硬件在市场中进入启动期之后,在孵化器、资本、技术、政策和人才等方面都会向这个行业倾斜,我国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智能硬件商家与众筹平台牵手
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与众筹网和京东众筹等众筹平台牵手,先打造智能硬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一种互赢的商业模式,智能硬件的商家不但能通过众筹平台积累足够的生产资金,还能借助于众筹进行推广和营销;众筹的平台则可通过和智能硬件商家的合作连接,形成网络中智能硬件众筹生态。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和项目同众筹平台的成功牵手,促使更多优秀的智能硬件项目进入了众筹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生产集资和宣传。
2.2硬件有望开启免费模式
智能硬件的免费趋势有以下表现:目前的智能硬件几乎零利润;新的生产方式和原材料会降低智能硬件的成本;赢利点便是有效进行材料替换。
2.3软件应用跨界智能硬件领域
传统的软件和移动APP虽然都积累了大量用户,但主要都是以手机等移动产品为主,因此在软件开发方面目前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那就是在同类产品的应用竞争中,被用户随时卸载并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另一方面,纯APP的盈利模式具有单一性,智能硬件的全网互联给软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很多软件应用会伴随着智能硬件联网同时入侵智能硬件领域,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智能硬件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应用跨界进入。
2.4智能硬件将会进一步资源整合
通常情况下,小商家的发展特征基本上呈现出几何上的“点动成线”规律,选择一个点作为基点,最后使其“面动成体”,也就相对形成了一个平台,然而智能硬件商家和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平台不相同,他们为了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得进行资源的整合,也就是多个商家会进行合作联手形成一个平台,称之为“智能硬件生态”。
3创客运动发展分析
3.1创客把互联网推向制造业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改变和影响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互联网通过创客给制造业带来了一场变革,首先是制造业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其次是创客将快速实现、门槛低、鼓励个体创新的互联网经济经验带入了制造业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3.2创客为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艺术积淀、制造业的生态体系都为都为创客的扎根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基础。创客是智能硬件领域中创业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智能硬件开发的基础。创客文化从极客群体、到学生以及社会和企业的不断蔓延渗透,使得在潜移默化中对思维、教育和人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日益成熟的创客生态,很多智能硬件项目研究的团队成员也都是创客群体的一员。
4结语
当前,智能硬件成为ICT领域新的发展热点,从产品应用到服务,蕴含巨大的创新空间,开源硬件、互联网开放平台等技术促使智能硬件创新活跃,智能硬件由于其开放性使得硬件设计成本大幅降低,丰富的开源模块,搭积木式开发,相比传统硬件开发门槛大大降低,成本下降,促进了全民参与硬件创新。创客作为一个新生群体和新型创业形态已经自然地出现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应当加强对国内外创客运动的跟踪和关注,摸索总结创客运动客观规律,对创客运动进行扶持和规范,统筹和引导好国内创客运动。
参考文献
[1]安晖,温晓君.中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现状[J].互联网经济,2015(Z2).
无处不在的物联网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维基百科对物联网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体连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达到“智慧”状态。因此,很多物联网相关的应用也被冠以“智慧”或“智能”的名号。
智能交通: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这些问题的困扰。智能交通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成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国外,日本的智慧道路系统、欧洲绿色智能交通、美国智能驾驶战略都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有效实践。近年来,电子站牌、动态导航仪、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智能交通应用也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也被称为车联网。车联网不是单一的一个网络或是一个部门,它需要尖端的技术及高效的网络组。首先加强传感器操作,将交通灯、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及天气情况等多方因素连接到一起,实现汽车与道路的完美融合。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及配合,利用物联网技术把汽车、道路、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
伦敦以交通拥堵闻名。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就再三表示了对交通问题的担忧。据报道,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小时,伦敦交通量大增,虽然有车辆排队情况,但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交通拥堵,这与伦敦的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密切相关。
智慧医疗: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医务人员可随时掌握病人的病历信息和最新诊疗报告,从而快速制定诊疗方案;患者的转诊信息及病历可以在任意一家医院通过联网方式调阅……上述这些场景在智慧医疗体系下将会日益普及,进入人们的生活。
福建省莆田市以手机为信息化媒介,搭建起个人医护、医患互动、无线诊疗等环环相扣的“智慧医疗”平台。市民只需用手机登录“无线城市”,即可轻松预约大医院专家号,省去排队的烦恼,还可以在手机上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并可进行症状自查……
江苏省徐州市开发的“健康物联网”已为全市近800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各类慢病患者70余万人。居民如果想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大型智能体检机进行检查,检查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云计算中心保存并形成个人健康档案,专家团队里的健康管理师会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干预潜在的健康危机,制定相应的运动和保健计划,通过网络上传。居民可在家中登录“健康卫士”网站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查询,查看健康管理师的建议。
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智能电器、智能家居带来了新的产业机会。物联网无线智能家居提供的应用非常丰富,它完美整合了可视对讲、安全防范、灯光窗帘控制、空调控制等功能,住户无论在家还是在户外都能轻松控制家中的灯光、窗帘、温度,更可以通过系统的场景设定功能,定义离家、回家、娱乐、睡眠等家居场景,一键选择需要的场景,让生活变得随心舒适。
它能够让你无论身居何处都能洞悉家中的任何风吹草动。比如家里自来水管突然裂开,远在千里之外的你就能立即感知并可切断水阀,而不至于赶回家时已是遍地狼藉。也可能一次匆忙的出差让你忘记关窗户,当你坐上火车听到暴风雨预报想起这些时,你再也不必焦虑万分,你需要做的只是掏出手机切换到出差模式,窗户会自动关闭。
中国移动已推出首款针对智能家居的家庭产品“宜居通”,目前已在全国26省开通。该产品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防盗、电器远程遥控等智能需求,是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此外,物联网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遍及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消防、老人护理、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
个人应用走向云端
云计算、云存储、云笔记……不知不觉中,“云”服务已成为近年来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应用之一,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
而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消费者对科技满意度的增加,有专家表示,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私有云或者说个人云。
所谓“个人云”,是指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PC,通过互联网无缝存储、同步、获取并分享数据的一组在线服务。
个人云将成为人们运算与通讯活动的中心,个人云的焦点已从终端设备转变为各设备皆能使用的云端服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不同的装置,而个人云可以连接个人的自选装置网络,设定个人偏好,成为个人数字生活的核心。
按照应用类型,个人云计算有个人主页、个人云存储、个人(移动)信息管理等服务方式。
个人主页服务是通过网络展示个人形象、共享个人信息、与朋友交流沟通的一种综合服务。比如,每天在自己的“云”里写文章,让好友们也经常来自己的“云”,看看自己写了些什么新东西。此外,自己可以随时备份,等到年老的时候,可以翻看自己年轻时的文字,重现当年的美好记忆。
个人云存储服务是通过网络上传、下载和共享个人文件的一种服务,通常称为网络U盘、无线U盘等。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通过“云”上传照片,家人好友也可以随时访问你的“云”来欣赏里面的照片。
个人(移动)信息管理服务大多针对移动设备,提供联系人、日历、记事本、书签等信息的存储和同步服务。
大数据大有可为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人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上述是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不过,《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的作者舍恩伯格,在书中引言部分明确指出“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他用三大转变描述了大数据的特性:1.“不要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例如一项针对相扑比赛中非法操纵比赛结果的研究对64000场比赛进行了分析,这算不上一个很大的数字,但由于这是过去10年所有的比赛,所以它是大数据。大数据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事物只有50个数据点,那么每一个数据点都必须非常精确,因为每个数据点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有5000万个,去掉10个,甚至去掉1000个都没有太大的问题。”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我们分析大数据主要为了预测未来‘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更多时候知道了‘是什么’就足够了。例如知道流感将会扩散到哪里就足够了,我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知道什么时候在网上购买机票能够获得最优惠的价格就足够了,我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此时价格最低。”
近几年来,大数据可谓蓬勃发展,它不仅是企业趋势,也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创新。在大数据的帮助下,警察可以通过犯罪数据和社会信息来预测犯罪率,部分科学家通过遗传数据预测疾病的早期迹象。
虽然大数据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已经显现出来。近期,最能证明大数据价值的莫过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了,一个为奥巴马竞选精心打造的数据挖掘团队让奥巴马完胜罗姆尼,最终笑到了最后。
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在51亿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数据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数据大爆炸下,怎样挖掘这些数据,也面临着技术与商业的双重挑战。
4G 初显端倪
新一代4G无线通信技术,是3G技术的后续演进技术,是目前3G上网速度的10倍以上。相比现有的3G网络,它在系统带宽、网络时延、移动性方面都有了跨越式提高。
通过4G网络,收看一部250MB(兆字节)的标清电影,一分钟之内可以下载完成,1个多G的高清电影,也只要三四分钟就能下载完毕。在这样的速度下,我们已经熟悉的手机上网、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等技术,都将拥有全新的体验。4G网络可以让移动中的手机上网速度超越固定宽带的网络速度,互联网上现有的各种功能届时都可以移植到手机上。
不久前,全国首批建设4G LTE网络服务的家庭社区落户深圳。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已经在星河时代、黄阁翠苑、万象天成等5个社区建设面向社区的4G LTE网络,5000多户家庭率先有机会体验无线高清网络视频、互动游戏、高速上网、视频通话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服务业务,成为让人艳羡的“尝鲜一族”。
移动支付生机盎然
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移动支付不是简单将资本账户从PC端或者从实体卡搬到移动终端,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将带来整个支付产业的大变革。
国外,很多互联网巨头纷纷争夺这块诱人的蛋糕,正式涉足支付领域。近日,PayPal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推出最新的刷卡终端,只要将一个蓝色的“小三角”插入到iPhone或者iPad上(已安装相应的App),就能将其“变身”成为一款移动的刷卡终端,不仅能刷信用卡还能扫描支票。
在国内,除了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在线支付先行者,三大运营商、银行等都在布局移动支付。比如,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主要是通过专业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的。用户可通过该支付客户端在手机上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如缴话费、收付款、生活缴费、订单支付等,在带给用户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支付体验的同时,还可确保用户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作为一个拥有9亿多手机用户、3亿多手机上网用户的互联网大国,未来移动支付的市场需求将不可估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走进商店购物时,只需掏出手机或提供姓名即可完成支付,摆脱钱包将不再是梦。
HTML5崭露锋芒
HTML5被业内公认为是近10年来 Web 标准最大的飞跃,将成为下一代的Web语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HTML5技术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兼容这项新技术。
作为下一代Web技术的代表,HTML5的概念在近些年尤其火热。HTML5受到垂青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它是富媒体技术的浏览平台。在该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以及与电脑的交互都被标准化,更适合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另外,HTML5在视频方面也是具有革命性的。当用户想在网页中实现一个视频功能时,如果在传统互联网模式下则必须安装本地的Flash插件,而在全面支持HTML5的浏览器上,则仅需依托自身的Video技术,无需插件,就可实现视频直接播放。
1.物联网的发展及特征
所谓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它其实就是将原本与网络无关,但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都装上传感器,然后与现有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们可以更直接地去控制和管理这些事物,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和促进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物联网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地演进,涵盖的范畴也比以前更加丰富。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预计将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能源、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平安家居、工业制造、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现代农林业等诸多领域。目前普遍认为,物联网的体系构架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3 个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上都有很多种选择。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frid 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关、视频检测识别、gps、m2m(machine to machine)终端等,主要完成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功能。网络层包括各类信息通信网络,如短距无线通信网、蜂窝无线通信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有线通信网以及物联网信息中心、物联网管理中心等,主要完成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的功能。应用层是物本文由收集整理联网与各类行业专业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各种智能化行业应用,实现广泛智能化。
物联网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可靠传输、全面感知以及智能处理这三点。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智能化以及泛在化两方面。所谓的智能化就是能够将情景感知、各种信息的聚合以及无缝连接处理者几方面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末端网络准确收集管理对象的各种信息,并且及时的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结果提供给需要的用户。而泛在化则是指物联网覆盖应该逐步实现无处不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正是由于上述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必然非常广泛。
2.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应用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网络层、感知层以及应用层,具体内容为:
2.1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层的应用
光纤技术商用化已经有30多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近年来,随着光纤放大器以及波分复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容量的扩大以及速度的提高。
在物联网迅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种信号的会聚、接入传输并形成全国性的物联网,光纤通信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不论是移动网还是传统固定电话网,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最终将走向泛在网。从物联网应用的承载需求看,通信网或者说泛在网的技术发展完全能够承载物联网的需求。物联网涉及海量的数据集合和泛在的网络要求,即要求在空间上无所不在、时间上随时随地。传感网所承载的业务状态多数是近距离通信,而通信网特别是光纤通信网络能承载更高的带宽,适合长距离传输,非常适宜物联网应用的拓展。现有通信网络核心层传送技术正在向大容量、ip 化和智能化发展,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还应更加智能化,包括自动配置、障碍自动诊断和分析、路由自动调度适配,资源分配更智能化等等。网络接入层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光接入网络。目前各大运营商都已建设 fttx(光纤接入),它具有 qos(服务质量)保障和更丰富的接入能力,能够满足 m2m 多种高速媒体流传送需求。与移动通信相比,光通信技术具有容量大、损耗小、速度快、带宽高等优点,可是其接入却不是很灵活。而移动通信虽然接入灵活,但是其带宽却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2.2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的应用
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感知层,其关键就是光纤传感技术。随着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单点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分布式网络监测技术,而且逐步走向了产业化生产,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光纤传感技术与传统传感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光纤本身的物理特性。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时,在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位移、电磁场、转动等的作用下,通过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效应,光学多普勒效应,声光、电光、磁光、弹光效应和光声效应等原理,使表征光波的特征参量,如振幅、相位、偏振态、波长等,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变化,因而可以将光纤作为敏感元件来探测各种物理量,这就是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此外,光纤还有多种衍生传感功能。利用该特性,通过对光纤光栅进行特殊处理,可制成探测各种化学物质的光纤光栅化学和生物化学传感器。与普通光纤光栅相比,长周期光栅对光纤包层外材料的折射率变化更敏感,将光纤光栅涂上特殊的活性涂覆层,可测量低浓度的目标分子。此类光纤传感器可用于航天器的氢气漏泄检测、煤矿中的瓦斯检测等。而光纤本身又是光波的传输媒质,这种“传“”感”合一的特征所带来的优势,在物联网应用中将无可匹敌。不论是基于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还是基于双光束干涉的光纤传感干涉仪,其光纤传感臂上的每一点既是敏感点又是传输介质。而基于多光束干涉的准分布式光纤 fabry-perot 传感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光纤光栅传感器,两者也均是光纤本身的一个集成部分。此类光纤传感器与常规光纤可熔接,形成低插入损耗连接,具有在线(inline)特征和优势,与光纤传输有天然的兼容性,可以替代传统分立和薄膜型光无源器件,从而为全光通信系统和光纤传感网络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
2.3光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层的应用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这样就可以促进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如果把光纤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重大工程设施中,通过光缆连接后可以形成广域光纤传感网络,再通过与无线物联网的组合,与互联网的组合,可以实现各种设备、机器、基础设施等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物联网信息中心管理中心功能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就可使人类更加精细、更加动态地管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智慧”状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类生产力水平,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