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1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前言

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经过互联的设备在无人操作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大大的提高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手机等移动设备也能够进行高速互联,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帮助,物联网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上的应用提高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为物流行业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关键。

二、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未来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智能化物件或者智能尘埃,例如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者有线,使得长距离或者短距离实现互联互通的通讯网络,应用大集成,云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适当的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靠,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控,定位追踪、报警联动、远程监控、在线升级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各种事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的“管、控、营”一体化。

三、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的发展情况

(一)物流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我国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了,但是,由于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所以,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企业的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和物流行业办公软件中,对物流行业最重要的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技术规范中还没有应用到物联网技术。仍然停留在表层的应用上,物联网技术中最主要的辅助物流企业决策的基本功能还应用到物流的管理中去。还有一点明显的不足就是,对于一些微小型的物流企业还没有应用到物联网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管理的层面上。

(二)物流行业在物联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行业在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缺少一个技术上的标准,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1、物流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物联网主要的功能没有被使用,即物联网的辅助决策功能以及管理功能。

2、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没有向更深的层面去发掘互联网的功能,使得互联网的核心功能没有被开发出来。

3、物流行业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度开发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循序渐进的使用方法使得物联网的功能单一化,物联网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四、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和物流行业的构成都比较复杂的,因此,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企业管理也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物联网技术的环境下进行多维度协同管理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对物流信息进行融合管理

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信息来源广,结构各异,数据量大,实时更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物流数据资源的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实现物流信息优化调度和物流业务实时再造的前提。因此,要及时解决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的融合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物联网环境下对物流信息在服务层面上的信息融合与管理。

2、缺少物联网环境下对物流数据多具有的特点,没有建立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存储体系。

3、在对数据进行检索应用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从技术角度上去研究新的查询语言和数据跟踪技术,忽略了从面向服务的角度研究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检索、回溯模型等。

(二)物流行业的业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现行的物流行业的管理中,物联网环境下业务流程管理方面仍旧处于一个理论阶段,缺少实践经验。业务流程再造既是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的重新设计,还是一次重要的革命,旨在重新塑造符合时展潮流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于如何保证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业务管理,许多学者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课题,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系统需求分析问题。

2、物联网环境下业务流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制和正确的评价方法。

(三)缺少相关的物流管理标准体系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制定相关的在物联网环境下针对物流管理的标准,为物流行业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提供带来一定的阻碍。

五、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物联网环境下信息的融合与管理力度

在物联网环境下,应该全面的从数据信息的各种特点出发,对信息进行融合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存储系统,完善信息的检索和追踪。

(二)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业务再造

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目标,仔细分析系统所需问题,对业务过程中存在的瓶颈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

(三)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开发物联网技术的潜能

虽然,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还存在很多技术难点,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逐渐完善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管理体系。

六、总结

第2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86-03

引言

“物联网”这一名词是于1999年由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提出的概念[1]。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指通过无线射频发射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互联网与任何物品相连接,达到对其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物联网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嵌入和装备到日常生活设计的一切可能物体中,通过这些物体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智能化与统一化的时代。现如今,物联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作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体制的转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尽管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物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决定物联网产业大范围、长期应用的关键所在。目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模式在企业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观之,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提高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

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 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2]。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3]。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4~5]。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6];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

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7]。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8]。

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9]。范鹏飞、王 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10]。

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11]。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12]。

5.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从公用为主―商用引入―融合发展的道路[9]。物联网在发展初期应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此时,政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结政府的资金和环境优势,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可以以免费和极低的资费来提高物联网的技术运用,增加用户对物联网产品的依赖程度,为进一步的扩张开辟道路。在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初具规模时,开始引入更高层次的物联网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适应不同用户的物联网需求,开发不同的物联网产品,推广多元化的物联网服务,提高物联网产业的盈利水平。当市场步入良性竞争,又拥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发展环境的时候,可以推进整个行业的个体融合,强化不同类型市场的主导应用方向,形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产业网,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

结语

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与之协调和适应,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变化,来应对不断发展的业务层次,创造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力然.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http://.cn.

[3] 周晓琼.中国移动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4):6-11.

[5]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4).

[6] 李卓贤.云聚合: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可行选择[J].通信世界周刊,2011,(1):19.

[7] 袁.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J].学术交流,2011,(7):115-118.

[8] 丁学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1,(5):8-10.

[9] 温良.中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广东科技,2012,(7):194-195.

[10] 范鹏飞,曹自立,黄卫东.基于运营商角度的物联网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10,(12).

[11] 郑欣.物联网未来商业模式探析[J].移动通信,2011,(21):82-85.

[12] 曹群辉,陈军.加快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1,(1):5-6.

第3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联网;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0日

我国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立传感信息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运用。但很长时间里,物联网概念几乎家喻户晓,看似发展迅速,实则缺乏理性且进展缓慢。随着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才标志着物联网发展政策顶层架构设计基本完成,同时意味着物联网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企业运用现状

物流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活动,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支持。当前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生产领域和物流领域。特别是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司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效率。不但可以减少仓储物流、人力成本、货物装卸等物流成本。而且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可以使得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和高效,实现了传统物流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2013年根据物流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设备增长幅度超过60%,物流作业状况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增幅在26%,物联网技术设备得到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配送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效果十分显著。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出货量增长35%以上。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红外感知技术、激光感知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等各项物联网感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流订单处理流程上,实现订单拣选信息自动处理成语音系统,语音拣选系统拣选信息输入拣选显示设备,减少了环节,加快了工作节奏。物联网技术对自动化智能仓库领域的管理大大提高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出货效率飞速提高,更使得单品出货量较大的物流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激光导引、磁条感知和物联网智能搬运系统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应用也很多,增长率在28%以上。在货物出入库方面,物联网系统根据信息指令对货物进行智能堆码跺,也是物流技术装备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领域。总之,2013年是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高速增长和发展的一年。

二、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物联网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产生的复合性问题。物联网建设涉及到交通、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财务安全、个人健康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完善它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当前物联网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物流企业的物联网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些新型问题是对现有法律体系的挑战,同时并不排斥复合传统的法律。传统法律体系中的侵权、违约、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问题全部都会再现,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自身特征,物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又会在其中得到延伸。

(二)潜在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建设要求信息化,需要信息的开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独立,因此需要做的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统筹兼顾。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设备构成,所以影响通信网络、传统网络、移动网络的安全。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如果网络安全无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有造成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如篡改危险品物流信息,夺取机场、车站物流管理权限。所以,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技术设备的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使物流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实现远程操控机器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这样,物联网技术设备多数是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地点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接触到这些设备。而且物联网操作设备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这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但同时物联网涉及的通信网络多种多样,数据传输也没有特定的标准,安全保护体系不完善。如果针对物联网设备或操控设备的传感器进行破坏,通过破译传感器通信协议,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或对它们进行非法操控,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核心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虽然物联网本身核心网络具有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物流企业在建设物联网时,普遍都有:节点数量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的特点。这样数据信息在传输时,大量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远远高于目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进而造成网络拥塞。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物流企业的通行网络都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所以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网络安全标准,物联网核心网络数据分组技术等问题。此外,物流企业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如果基于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建设物联网,又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各环节加密的安全问题。当前,网络层传输的加密机制通常是逐跳加密,即信息发送过程中数据是加密的,但是途经的每个节点上都是需要解密和加密,这样导致数据在每个节点都是明文。这样可以适用所有物流作业业务,各业务可在同一个物联网业务平台管理,保障了物联网的高效率、低成本。但是,逐跳加密是要在各节点进行解密,所有节点都有可能被破解加密的信息,因此逐跳加密对传输路径中各节点的可信任度要求很高。在业务层传输的加密机制大都是端到端的,即信息仅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各节点上均是密文。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作业状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安全保护策略,从而可以为高安全要求的业务定制高安全等级的保护。但是,这种加密机制不对消息的目的地址进行保护,从而不能掩盖传输消息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同样会受到恶意攻击。

总之,多元的数量庞大的物联网核心网络,需要一个统一且强大的安全管理平台;明确物联网中的特殊安全需要,供何种等级的安全保护,架构合理的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安全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最大障碍。

(三)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包括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要科学、合理、深入的研究物流企业工作流程方式。标准不统一,影响物联网的推进。现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物品的编码结构形式各异,对构建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现在全国都在进行物联网技术标准统一的工作,是全国物流企业所面对的难题。

(四)技术不够成熟。在物联网技术中,相对已较为成熟,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是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但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的RFID和传感器技术,还未能产业化、规模化。RFID技术目前仍以低频为主,而高频RFID刚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改造成本过高。改造成本高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的一大障碍。关键原因是核心技术和标准未能实现自主、芯片和高端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样就给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带来沉重负担。

(六)缺少专业人才。目前,高校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数是对实验室的建设或相近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改造,纯粹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很少,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三、完善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物联网的建立和应用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物联网的长效发展机制。物联网的实现不仅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有关管理、协调、合作等多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规范。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随意取得,避免人们担心隐私泄露而拒绝接受物联网的可能,这就要靠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鉴于法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相关法律的出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二是要建立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法律就是保护这一利益的最有效地手段。保护物联网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物联网企业的利益和生产研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三是要完善物联网,特别是针对物流行业和各行业物流作业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规范要求,确保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根据不同发展的阶段的特征,对相关法规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保证其有效性。

(二)加强安全保障。针对物流作业数据的识别以及感知功能方面是由很多个感知节点来共同实现的特点。从措施上补救:首先,建立一个远程的设备控制操作管理的平台,对于那些节点被破坏的,网络之中能够自动的愈合,网络相关的功能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次,针对物流企业物联网终端类型过于多元化,加之分布广泛、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和业务复杂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实行身份认证以及访问限制的有机组合进行控制。同时,使用云计算技术,用云储存来存储物联网那些海量资源数据;最后,在加密环节上,可以仅在感知和应用端产生明文,在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都是密文传送,减少信息泄漏的节点,同时对于感知对象以及传感设备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互相的认证,在合法的情况以及环境之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这样针对物流行业特点,从安全层面上保障了物联网的有效应用。

(三)整合产学研力量。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制定适合物流科学的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具体计划,分别对物流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有利于政府结合各种资源,建立统一的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同时,推动高校联合、委托高校定向培养、组织专家研讨会、互派学习,加快物流人才体系的建设。研究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这样,既解决了物流企业对物联网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也可以在物流企业建立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适合物流企业的物联网人才;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物联网专业建设,提高我国自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建设、改造和应用的成本,解决物联网在物流企业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为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总结

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物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之后的一次信息革命。物流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促进物联网标准的协调统一、推动规模化发展,在将来日益竞争的环境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由于发展时间短,不可避免地存在法律法规、安全保障、技术壁垒、人才匮乏等问题。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上述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从而促进物联网在物流企业中大规模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喜富.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第4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 马克思 技术伦理

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使信息交互由人与人的层面扩充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宽广的层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现实和未来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人类社会始终是在出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过程中发展进步的,在构建物联网空间和谐秩序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伦理的出场,理性审视技术及其应用。马克思对现代技术及其社会影响有着深刻的理性思考,用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引导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基本意蕴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国内外技术伦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有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社会决定论(socail determinism)、技术社会互动论(tehcnology—society intearetionism)和社会技术整体论(socio—teehniquehoslim)等代表性观点。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以及技术社会互动论虽然在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持不同的见解,但本质上都坚持技术和社会二元论的观点。马克思对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考察,是系统的社会技术整体论,即突破了以上观点二元论分析的研究框架,把技术和社会置于同一整体性结构之下,认为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建构,社会诸要素与技术的互动作用构建了社会的整体系统。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技术与社会是系统整体性的关系,技术是构建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可能剥离社会整体系统而存在,因此对技术的考察不能脱离社会整体。技术与社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建构。一方面,技术对社会具有构成或渗透作用。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重要因素,并带动或制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道德和文化等社会要素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诸因素对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包括社会物质生产需要在内的社会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外,马克思特别重视社会制度等社会基本要素与技术的影响作用,深入研究了包括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即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微观层面的经济制度政策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技术的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是技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伦理难题:“是”与“不是”表达的是事实判断,属于实然领域,“应该”与“不应该”表达的是价值判断,属于应然领域,事实判断由知识理性来推断,价值判断由伦理感性来辨别,实然领域与应然领域不能混淆,因此,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不可通约。②马克思则从社会技术整体论的立场,指出技术与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技术在应用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因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多重内在联系,而被人们给予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缺乏价值判断的事实判断和缺乏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都是不存在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辩证统一于技术的实践活动中。

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视角看待技术与价值的关系,认为技术具有正负双重价值,应该把技术本身与技术后果区分开来。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技术的正向价值。马克思认为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通过变革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动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技术的负向价值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深刻揭示了技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偏向,强调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在于技术本身,进而以制度批判超越了对技术本身的批判。同时,技术也会对社会伦理起消极影响,客观上造成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和权力的集中与霸权。

技术异化及其消除途径。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也对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产生的技术异化问题进行了理性批判。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技术实践出发,以人本主义为主要依据,对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进行追溯和考察,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发展进步必然会导致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剥削人、压迫人及致使人性丧失的工具,造成了劳动异化、技术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马克思强调,导致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应该将技术本身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分开来。

马克思对制度的批判超越了对技术本身的批判,他指出:以资本支配技术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会导致技术的非人道效应和整体碎片化,而当工人阶级拥有生产资料时,异化和不平等将会消失,作为“类”(Gattungswesen)的人类将会在技术进步中从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变革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消除技术异化的社会制度根源,使技术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类才能从制度和资本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并获得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的社会技术整体论融通了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他认为技术服务并造福于人类应当是技术伦理的内在目标追求,然而对物质利益的无止境追求却使人类在利用技术时,缺乏对技术伦理价值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追求,直至技术的负面影响产生之时,才不得不去反思技术伦理的重要性。因此,在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给予科学和技术以伦理价值的关怀,使技术活动在道德伦理的制约下安全造福于人类。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价值思考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的正向价值。第一,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与智能处理的智能化技术,将使信息交互由人与人的层面,扩充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宽广的层面,从而突破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现实存在的信息交互壁垒,实现人类对物理世界进行及时动态的信息了解与信息控制,这将扩展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物联网技术将凝结并渗透到生产过程之中,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使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更加快捷,推动生产的自动化与社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将刺激信息产业的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部门与商业模式,深刻地影响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目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以及生产过程④,这将改变未来社会的经济布局与发展结构,为人类社会提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二,促进人们思维水平的发展与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⑤物联网技术在影响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人们将实现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的物联网技术来汇集和整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各种资源,进而使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加便捷智能,这也将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及时性和创造性,形成互动式、开放性、反思性和全球化思维模式;物联网技术也将促进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更新,未来物联网时代,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会不断出现,伦理道德已不单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人与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亦即整个自然界都存在一种潜在的道德关系⑥,物联网技术将促进人们伦理意识的自觉,拓宽伦理道德研究的领域。

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潜在的负向价值。第一,网络隐私保护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实质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终端来对各种物品上的感应器感应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聚集整合,必然会给人类提供海量的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信息,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数据监控”(Dataveillance),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使隐私问题不仅仅表现为人的隐私,也会产生“物的隐私”。物联网技术使得人与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只注重人的隐私,无视物的隐私,在物联网时代就有可能由于物品信息的泄漏而导致人的信息的泄漏和隐私的侵犯。因此,如何确保网络隐私不受侵犯,就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不得不去应对的一个社会伦理问题。

第二,伦理价值冲突问题。物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会对传统伦理价值和人性规范带来冲击。物联网技术使物处于与人平等的信息主体的状态,人与物之间固有的分野被逐渐打破,对物的伦理地位的思考将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人们通过物传递的信息和要求来生活和工作时,物是否会取代人而居于支配和控制地位?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伦理道德的进步通常具有滞后性,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果缺失有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容易产生道德失范或违法犯罪行为,会对诸如诚信、公平、正义等人类传统伦理道德提出挑战,带来特有的后现代忧虑。物联网技术也将打破人类原有的时空概念,构建一个由人类社会、信息世界、物理世界三元连接的、没有绝对中心的网络世界,这种将物理时空压缩化,使人类社会趋于“去根”、“去中心化”的趋势,是否会使人类陷入寻找自我方位的迷茫与价值困惑之中?因此,需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伦理价值的自觉反思,缓解技术应用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新问题。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人本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是指坚持技术服务、造福于人类的原则,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和权利,通过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增长,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条件。人在物联网技术面前应当体现主体性,防止物联网社会信息权利的异化。信息权利的异化是指主体所享有的用于促进自身及其他主体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信息权利,在网络社会的知识权力结构主宰下发生转向,即不但不能促进自身及其他主体的发展与完善,反而造成了主体权利的自我放弃或被自身的信息权利所驾驭。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人为本的伦理意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与权利,通过技术的发展应用逐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使物联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主体因素的伦理困境。

坚持的批判精神。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来源于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世界和思想文化的理性考量和扬弃,体现了彻底的批判精神,坚持彻底的批判精神才能保持的科学性和革命性。⑦面对物联网技术,我们需要坚持的批判精神,既要肯定这一技术及其发展的正向价值,也要看到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带来各种技术异化现象。一方面,对脱离社会整体而强调技术单方面发展的技术理性思维进行批判。技术理性片面关注技术手段是否达到目的而忽视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提升。物联网时代,在尊重和运用技术的同时,也要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克服片面关注物联网技术的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另一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潜在的负向价值进行反思。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忧患意识,宣传正确的物联网伦理道德,倡导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权利义务、自律他律等观念,多角度、多方位对物联网技术与现实世界的影响作用进行关注和评价,在理性批判中发现并寻求解决技术发展负向价值的具体路径,推动技术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健全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技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技术与劳动生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等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为保证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需要以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支撑,规范社会秩序、调整社会矛盾,创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以促进社会公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物联网时代,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趋利避害的目标,需要依托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一方面,加强物联网立法规范建设。物联网立法需要理性地从宏观层面与物联网技术规范相协调,坚持整体性、预见性的原则,对物联网社会的网络隐私侵犯、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生态秩序构建等问题进行法律探讨,对政府和网络服务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法律规范,逐步构建合理有序的物联网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和个人行为的监督和调控,规范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利用,实现技术伦理规范与行政手段干预的结合,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物联网科技推动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产生新的社会变革,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伦理问题。因此,需要积极以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为指导,引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逐步解决,推动物联网技术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作者分别为南京邮电大学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学院教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物联网产业发展与社会形态变革研究”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10JDXM033,2012SJB710019)

【注释】

①闵春发:“物联网的意涵、特质与社会价值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第41页。

②李三虎:“技术伦理的休谟难题解—走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探求》,2005年第1期,第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8,第127页。

④易想和:“物联网发展的综合影响及风险规避”,《天中学刊》,2012年第1期,第6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页。

⑥陈晓英:“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第173页。

第5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物流领域;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much more common in all walks of lif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further developed under such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online shopping has promote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owever, since the application tim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short, there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computer;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logistiecs; innovation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的购物网站兴起,比如:淘宝、天猫和京东等,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和物联网的发展。为了促进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其服务的能力,从而促使物流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计算机物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就现在看来,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节约其成本,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整合资源,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因为物流这一行业的工作中有多个环节,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广,网络化作业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而现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大量应用,也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使了物流行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物流企业使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它对联网中的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在工作过程中对货物的生产、入库、整理和装卸等环节都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工作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工作。而物联网可以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适时的监控,从而改善传统的管理状况。在物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货物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安排配送路线,减少配送环节中的人工和交通成本等,而且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库存情况,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装载率,从而减少对车辆的使用。同时可以很好的监控到货物状况,以免货物在运送路途中,被损毁或者被盗等情况的出现,在责任划分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理有据,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验证信息,使得客户可以清楚的查出自己货物的物流情况,从而提升了物流行业服务的透明度,而且也使物流查询变得方便快捷,使物流行业的服务更加高效和全面。所以通过物联网对物流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

和传统的物流业务相比,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获取相关的物流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行业许多工作环节的自动化。并且通过对每个工作环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人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物流的整个配送过程。所以随着物联网的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企业内部之间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2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并通过信息共享完成基本信息内容的构建。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平台,所以在信息进行传递时很可能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或者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这样货物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都容易被窃取,无论是对于物流企业还是对客户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2 成本过高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使用很多电子仪器和设备,比如电子标签和视频读写器等设备。使用这些设备在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要花费比传统的物流行业更多的费用。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一些相对较小的物流公司会比较注重其工作中的成本,入不敷出很容易导致公司倒闭,所以他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高成本的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所以物联网在进行发展和推广的时候,应该重点减少自身的成本,降低其门槛,使得每个物流公司都可以使用物联网这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2.3 存在物联网技术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l展和不断扩大的应用过程中,网络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可追溯性管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有关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我国依旧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而且远远无法达到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步。但是在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一定非常广泛,所以对此应该加强研究。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中精通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很匮乏,使得其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创新和举措

3.1 培养出专业的技术团队

相关的政府机关和部门应该重视起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建设,并针对其服务的领域和工作性质制定出相关的扶植政策。可以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科技人才,加大投资的力度,联合相关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探究。这不仅需要很好的专业的物联网技术,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降低其中的成本,从而使得物流行业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各高等院校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从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出相关专业的人才,为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从而促使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设

在网上购物越来越活跃的今天,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在物联网运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各种防御安全系统的建设,在网络信息遭到攻击或者入侵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识别和防护,避免个人信息在物联网中遭到损失,同时还可以通知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出现的系统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从而有效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工作人员还可以增加物联网中对人们身份的验证步骤,有效地限制异常的访问,通过联合计算机技术对异常的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拦截异常的访问,加强物联网对信息的安全管理,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

3.3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时间还很短,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齐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行业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针对物联网发展状况建立起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的健全性和时效性。有序地促进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4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创新和应用

物联网具有三种主要的技术,分别是全面感知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但是在中国的物流行业中主要应用的是全面感知技术和可靠传送技术。在智能处理技术方面应用则比较少。比如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货物的运输和配送环节的可视化管理的方面,如生产仓库和配送中心的自动化作业和对物流全程的追踪和监控等。尽管如此,物联网的创新和应用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许多物流公司都非常注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而且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比如有关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全省的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它不仅把省内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整合,放在同一个标准上,然后共享信息,而且可以和其他省的物流平台相连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有关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企业可以通过了解物流业的信息,掌握目前物流业发展的状况,做出企业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总 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物联网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科技建设,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物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加简单方便的工作方式。所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促进这项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使其逐步成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流行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1.1物联网应用者隐私安全问题

日常生活中,物联网被应用到所有领域,所有的物品都可能随时随地的连接到网络上,而物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他将不受控制地被定位、追踪,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这无疑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这不只是涉及到网络技术问题,严重的还会上升到法律问题,从而产生纠纷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现今的物联网时代,怎样预防财产信息、个人信息不被不法分子盗用,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现今物联网发展道路上需要扫清的重大障碍。

1.2物联网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

物联网系统感知节点相对简单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欠缺有效的监测管控手段以及相关设施,同时节点总量较为复杂庞大,传送的消息和信息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使得它们无法具备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但物联网技术可以代替人来实现一些繁琐、机械和危险的工作,因此物联网为了减少人力消耗和危险性大多数用来做一些远程控制,机器设备基本上会安置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中。这样便可令进攻者、入侵者快速地找到并影响该类设施、设备,从而进一步对其造成破坏影响,高手还可以利用本地操作进行相关软硬件系统设施的变换,势必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3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安全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识缺乏自身保证安全的能力,这种非接触式的无线通信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致使攻击者或者入侵者可以通过发射干扰信号使读写器无法接收正常的标签数据,造成通信拒绝服务。同时射频识别技术(RFID)读写器要与主机通信,那么射频识别技术(RFID)本身也可以成为攻击的对象。因此,射频识别技术(RFID)本身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影响了物联网的应用。

2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根据物联网的组成及其特点,结合物联网信息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防范的措施:

(1)完善的感知层操作规章制度。首先要保证物联网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即便物联网的感知层或者设备受到不法攻击,物联网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复系统对其进行修复,以降低由此造成的损失,同时还需要在节点的建设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备用节点的数量。而且还需要对物联网的管理权限进行合理的设置,避免非专业人员对物联网的关键环节进行更改,同时还需要严格加强物联网管理人员的身份认证制度。

(2)物联网的安全防护。物联网自身的安全性能决定着物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因此需要从物联网的协议、设备等方面予以加强。要从物联网信息传输的协议层出发提高其安全协议的级别,以更好的增强物联网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要提高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相关硬件设备的安全协议级别,以降低物联网遭受攻击的机率。

(3)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物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亟需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因此相关的政府和管理需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破坏物联网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具体的惩罚措施,以更好的规范物联网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发生破坏的机率,保障物联网更好的发展。

3结语

第7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第三方物流 转型升级

十的圆满闭幕,为我们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报告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举措,无疑是为正在处于转型升级中的物流业指明了方向。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与GDP增长基本是同步的,这足以证明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业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外的第三方物流在其整个物流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占整个物流业的58%,欧洲约为76%,日本约为80%,因此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业的兴衰。

美国权威机构统计,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企业物流成本会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办理订单的周转时间从7.1天缩短为3.9天,存货总量下降了8.2%。据调查统计,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占18%;商品销售物流仅占16%。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要实现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成功转型升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因此物联网技术在第三方物流领域的应用,为第三方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物流作为服务性产业,起增值服务是重要的的利润增长点,据相关资料发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必将带动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而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各种设施设备不能很好地利用,效率的低下,服务水平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偏小,各自为政

现有的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由以前的运输仓储部门转化而来,功能单一,他们具有庞大的车队或者很大的仓库,但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由于各自为政的小的物流公司的存在,造成了现有资源的极大的浪费,更甚者有的物流公司紧紧是有几辆车和一个简单的办公司,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取得业务,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现象更是到处可见。缺乏战略的统筹,车辆找不到客户,客户在需要时找不到车辆。

目前的第三方物流存在“小、散、差”的问题,物流设施分散,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下,阻碍增值服务的发展,随着UPS、TNT等一系列的国外企业的进入,他们拥有长时间的经营经验、较成熟的管理手段、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显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需要充分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自身的能力。

2.第三方物流的仓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效率较低。

仓储一直是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难题,货物的储藏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影响到资金的周转,是企业发展的一块很难解决的难题,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提供完善的服务,但是相反,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缺乏创新性,信息化水平不足,仓库的内部不能合理的利用,货物的出库、入库及库房没操作不能快速的适应客户的要求,致使现在的大多数的制造生产零售的企业仍然持有大量的自有仓库,这方面的服务未能更好的外包给我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的小仓库不仅需要企业专门的配备人员管理,也不能更好的利用新的设备及技术,这也是制约新技术推广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

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一般都是由原先的仓储企业挂牌而成,所以其操作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习惯,致使仓储的效率不能及时的提高,客户不能完全信任我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另外大多数的仓库条件有待改善,货物的储藏成本太高,也是很多企业不将其货物存入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的操作工具完全是人操作,各种货物的盘点、移动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能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

3.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20世纪80年代,物流作为一个新鲜的事物被引入中国,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物流为究竟是什么,物流专业知识的普及更是严重的不足,尤其是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是严重的不足,我国正式的在大学开设物流这门课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物流业的发张。

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偏低,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据统计,占一半以上的员工他们的学历大专以下,他们从事的是简单的劳动,对新技术的掌握存在严重的阻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新的科技操作水平严重不足,普通的搬运运输还行,涉及到物联网等新一代的技术应用方面,就会存在力不从心。他们从事这个行业很少有专门的培训机会,公司未能给他们提供统一的学习,新的技术都不能很好地应用这就需要急需大量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物流转型升级的可能路径

第8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综合实验室

1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作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更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探索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思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合格与优秀的物联网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物联网创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的热点。其中,建设以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实践为导向的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平台,集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优势设备和技术并高度融合,打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做出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以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本文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人才的合理培养方法与建议。

2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学科与专业知识较复杂,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对物联网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等问题。

2.1定位不清楚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或对物联网认识的不足,对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不了解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理论讲解,轻实验实践,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不足。

2.2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设备场所不足、工作繁琐不受重视、缺乏专业技能培训或与企业需求脱节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实验实践类教学的难题。尤其是对于物联网专业,由于物联网项目跨专业较分散,能指导物联网综合实验实训的综合型教师更是紧缺。实验实践项目大多是各专业方向的传统基础项目的简单叠加,开设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与时俱进,与实际物联网项目开发相脱离,实践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2.3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物联网专业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多个专业内容。大部分高校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室都是独立设置,相互割裂的,涉及多个课程的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太少或者是几个课程的简单拼凑,缺乏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践项目,使得物联网专业学生对物联网缺乏整体的认识,对个人今后想要从事的专业方向拿捏不准,不利于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2.4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

物联网专业综合性或设计性实践实验课程与活动要依托专门的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才能正常开展,然而大多高校的物联网综合性实验室只是相关专业方向实验室场所与设备的简单拼凑,缺少专门的场所与综合型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难以开展物联网综合开发与设计项目的实验实践活动,使得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物联网科技创新与实践人才更加困难。

3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建议

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上的种种不足总结起来就是教学软件和硬件平台的问题。面对物联网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要立足高校自身现实,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

3.1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践性很强,要充分认识到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高校要认真调研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需求,产学研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物联网项目综合开发与创新创业能力。

3.2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大多数高校的物联网教研室的教师是从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已有专业教师组成的,面对物联网涉及学科的复杂性和物联网技术高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要积极完善物联网教师培训与引进机制,保持物联网教师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的先进性。加强师资培训,保证物联网专业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物联网最新技术动态;调研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积极聘任企业专家授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制。

3.3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平台

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培养平台,是进行物联网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3.3.1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配置综合型集成化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向学生开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为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科技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专业社团活动等提供良好的开发实践环境和条件。3.3.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辅助,来保证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的安全高效地开放运行,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服务。

3.4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要以企业级的实际物联网项目设计开发为导向,力求贴近实际,在完成基础教学实践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建立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科技创新比赛与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由基础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到综合项目设计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由认知到创新,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5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高校可以设置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学分,设置对应的奖学金或优惠政策,用来激励物联网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学以致用,带动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

4结语

本文反思了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搭建物联网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平台,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以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水准。基金项目: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RKX023)资助。

作者:昌厚峰 张宝华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物联网要实现进一步地推广和应用规模,必须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能,减少安全威胁。文章首先提出了物联网存在的四个安全问题:物理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信息传输和安全问题、标签安全问题、加密机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物联网 感知节点 信息安全 法律法规

1 物联网安全问题

和传统的网络相比,物联网的感知节点通常被部署在缺少人力监控的部位,因而物联网具有保护能力不强、资源限制因素多的特点。再者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和智能护理平台都在建立在已有的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已有的网络安全措施难以保障物联网的安全,导致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特殊性,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指的是传感器的安全问题。传感器容易遭受安全威胁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物联网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用于标识物品或设备,而且这是传感器被布置在缺少安全监控的环境中;二是传感器本身也因功能少而携带的能量不多,传感器自身缺乏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三是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和消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输的信息和数据的标准不统一和固定,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保护传感器。所以,攻击者很容易干扰、屏蔽传感器,或直接截获传感器传输的信号等。如果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被他人攻破,传感器会被他人操控;攻击者也可以通过干扰传感器影响标示设备的正常运行等等。

1.2 核心网络的信息传输和安全问题

虽然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具有较好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但是核心网络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安全也存在问题。例如网络拥挤和堵塞。在物联网中存在数量众多的节点,而且这些节点以集群的方式存在于物联网中,因而可能出现因大量机器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而导致网络出现拥挤和堵塞的情况。除此之外,物联网以人的通信角度来设计通信网络安全架构,这种架构只适用于人的通信,而机器不适合使用这种架构进行通信,物联网机器之间的逻辑关系会因此被割裂。

1.3 标签安全

首先是标签自身安全问题。当标签实体被他人盗取后,攻击者可以通过专用工具拆除或改装实体标签的芯片,就能直接获取标签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复制、篡改或伪造射频识别标签。其次是标签的扫描问题。标签的信息经常在不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其它阅读器随意读取,造成个人身份认证、秘钥等重要信息被他人窃取。标签通常会发出可以穿透墙体或金属的无线射频信号,阅读器经常利用无线射频信号来读取标签的信息。最后是标签的跟踪和定位问题。无线射频信号自身无法识别阅读器的合法性,只要阅读器的频率和无线射频信号频率一致,即发出相应信号,攻击者可以通过信号掌握标签携带者的地理位置。

2 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对策

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应用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只有解决物联网安全危险才能满足需求。在技术上,物联网的安全机制的可靠程度要进一步提高,部署的安全策略也应更加有效和细粒度;在客观上,政府要完善与物联网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物联网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

2.1 构建安全网络构架

虽然物联网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物联网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从整体来看,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网络层的节点之间没有缺乏统一的使用标准和协议,且节点的使用标准和协议存在很强的地域性。节点协议的差别正是造成物联网容易遭受恶意攻击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加快制定统一节点协议的步伐,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能。

2.2 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提高信息传输安全。要提高物联网信息传输安全,必须完善秘钥管理机制。秘钥可以分为临时秘钥和共享秘钥两种。用户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选择秘钥。如果选择共享秘钥,在使用前要检查节点之间建立共享秘钥,否则认证方案难以顺利实施。要提高秘钥的安全性能,还可以从改进秘钥管理机制和机密算法两个方面着手。其次,保护用户隐私。用户隐私被泄漏是物联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用户隐私信息被他人窃取将直接威胁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要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可以采用加密和严格授权制度两种方式提高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将用户信息加密,并且只有解密秘钥的持有者才能获取其中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而不被他人窃取。不过受传感器自身节点的缺陷影响,轻量级的加密方式是最好的加密方式。

2.3 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

被破坏、复制以及更换软硬件等问题是感知节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些问题、提高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感知节点容易遭受外界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因此要提高感知节点的安全性能只能依赖其他技术的帮助。例如在和节点通信之间要加强节点的身份核实和认证;设计和更新秘钥协商方案,避免一个节点信息泄漏后而导致其它节点信息也被泄漏。第二,加装感知节点保护设施。如建立远程终端控制平台加强节点的管理和监控;设置冗余节点,提高节点在遭受攻击时的网络自我修复能力,避免网络出现运行故障。加装节点保护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是制约该方式实现的主要原因。

2.4 完善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物联网产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时间较短,还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因而我国至今还没有针对物联网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及时以及其它技术标准。在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物联网的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因此,政府要根据物联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防御保护措施,为打击不法分析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尤其在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上,国家更加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为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提供支持。

3 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虽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但是应用物联网的同时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无法避免。因此政府和相关科研人员必须共同努力,在不断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同打造一个可靠的物联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利,贺静,张晖.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及需求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05).

[2]邵华,范红,张冬芳,张琪.物联网信息安全整体保护实现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9).

[3]罗蓉.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3).

作者简介

李洪洋,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东消防总队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业务应用及网络管理。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