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社区教育培训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培训计划

第1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干部工作能力,规范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经区人口计生局研究决定,举办计划生育业务系列培训班,现将培训计划通知如下:

一、培训计划

(一)计划生育委托执法培训班

1、时间:2008年5月份。

2、地点:区政府后二楼会议室。

3、内容: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行政处罚文书、程序。

4、参加人员:各街道行政执法人员。

(二)举办创五优社区(村)观摩互动式培训班

1、时间:2008年5月-6月份。

2、内容:创五优社区(村)的标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业务知识。

3、形式:(1)观摩点介绍创五优社区情况。

(2)抽样调查样本点介绍检查情况。

(3)现场观摩,区计生局干部点评参观点计生工作情况。

(4)座谈交流,结合参观点情况提出自己社区计生工作想法。

(5)考试。

第一批:地点:中山门街道昌仁里社区

参加人员:中山门街道、西一路街道、解放们街道计生干部和辖区社区计生干部、协管员。

第二批:地点:胡家庙街道西电机社区

参加人员:胡家庙街道、韩森寨街道、长乐西街道、长乐中街道计生干部和辖区社区计生干部、协管员。

第三批:地点:农村工作局联志村

参加人员:农村工作局计生干部和13个村计生干部。

第四批:地点:太华路街道含元西社区

参加人员:太华路街道、自强路街道计生干部和辖区社区计生干部、协管员。

第五批:地点:贝斯特市场

参加人员:自强路凯达市场、胡家庙综合市场、韩森寨摩托车城、市场中心的康复路市场和药材市场计生干部。

(三)举办人口计生通讯员培训班

1、时间:2008年6月份。

2、地点:区计生服务站一楼培训室

3、内容:新闻写作知识,摄影技巧

4、参加人员:各街道及部分单位通讯员

(四)计划生育信息化培训班

1、时间:2008年6月份

2、地点:区计生服务站一楼培训室

3、内容:VIS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及信息化建设

4、参加人员:各街道及社区计划生育干部

(五)举办街道计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

1、时间:2008年6月份

2、地点:区计生服务站一楼培训室

3、内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居民自治、宣传协会、三查药具等。

4、参加人员:各街道及社区计划生育干部

(六)举办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专题培训。

1、时间:2008年7月份

2、地点:区计生服务站一楼培训室

3、内容:宣传教育工作

4、参加人员:各街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干部,同时组织宣教干部向先进区县、单位学习。

(七)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培训班

1、时间:2008年8月份

2、地点:区计生服务站一楼培训室

3、内容:流动人口信息离线操作

4、参加人员:各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干部

第2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学习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切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样才会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向其他人学习,要善于发现不正确的学习内容。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社区教育工作者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成人教育,对调研工作还不太习惯,这就使社区教育工作要么继续保持传统模式,要么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往往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上面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按需施教,这样社区教育工作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然后根据居民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教育培训中,了解居民对培训的看法,有哪些工作做的不好,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具体方案,并在以后的教育培训中避免发生;教育培训结束后,了解居民从教育培训中学习了什么,还有哪些需求是这次教育培训中没有的,需要在下次培训中学习。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社区教育工作者才能根据居民的具体需求制定明确的培训内容,才会激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调研的时候,不能流于形式,机械性地提问,这样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失去居民的信任。要采取拉家常、请教、倾听等居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理解、尊重居民,这样居民才会说实话、说真话,达到调研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反思

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普通学校中的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老同志,缺乏必要的激情和活力,对社区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一知半解,一般都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必要的反思。但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连续的工作,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成功的经验,如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教育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各种教育理论知识的成功渗透等进行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工作的热情。

对于失败的教训,要善于通过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剖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形成客观的文字材料,便于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以及同其他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和收集学员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经验材料。

四、总结

第3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由于缺少教育培训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1]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发展能力。当前,政府开展了以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项目,但培训效果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培训没有充分考虑该类教育培训的特殊性。我国失地农民具有分散性、广泛性、多层次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培训内容设置具有差异性等。[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设置内容丰富及多层级的教育培训项目。凭借其开放性及共享性等,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受教育人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取信息资源。教育培训的信息化能针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特殊性克服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欧美发达国家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与借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开始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3]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偏远乡村)的教育信息化欧美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灵活教育的模式。灵活教育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进度、学习方式成为可能。(2)打破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分离的局面。如:“应用技术增进学习”的概念在瑞典已经被普遍认同,该概念意味着技术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在各种场所(工作地点、学校、家庭等)学习提供便利的手段,使得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真正问题,并解决问题。(3)实行在线学习和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这种寓学习于娱乐的方法使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受教育对象能够对远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4)应用层次具有广泛性。如:美国的远程教育不仅用于鼓励幼儿园、基础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还应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成人教育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5)发挥技术和多媒体的多样化优势,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6)促进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2.通过项目来开展信息学习(1)建立教育行动区。教育行动区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参与,从社会、社区与学校合作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教育标准。(2)建立农村学园。英国林肯郡成立农村学园,对其实施特殊计划包括利用多媒体通讯工具开发新的学习方法,支持外语教学,指导家庭学习以及提高成人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等。(3)“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由美国教育部发起,指通过远程学习课程,改善未受到政府足够关心地区的教育。(4)教育折扣项目。教育折扣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针对城市与偏远乡村地区间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3.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强调农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是美国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弥补由于地理位置或财政资源短缺造成的城乡不平等,联邦政府设立电讯优惠措施资助农村教育信息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涉猎企业活动和社区网络,从而有利于它们建设并维护自己的社区。4.注重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十分重视通过发展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来促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将因特网的使用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之中的能力。

三、我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

1.社区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在失地农民相对聚居社区内,建立社区学园并以其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心,以“服务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为宗旨,在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和辐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学园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加强其信息化所需的硬件建设。如:培训机构与社区积极合作,开发新型的硬件采购商业模式,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加快社区学园培训的内部及外部网络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等。使社区学园成为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载体,成为内外部信息资源交流的网络平台。(2)建立适应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软件资源体系。首先,相关培训机构应积极和社区合作,从社区内失地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出发,了解其培训需求。其次,依据社区失地农民文化技能水平不一及需求多样化特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建立涵括基础文化教育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系统等在内的软件资源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建立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的教育培训、实时交互式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及基于点播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最后,还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和培训技术,增加教育培训时间的灵活性,如远程培训、在线教学、离线教学及混合教学等模式。(3)建设涵括“政府、教育部门、社区及社区学园、培训机构、社会各界”的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社区培训模式信息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新型合理的运作管理模式。新型社区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由政府统筹领导,政府不仅可以对社区的教育培训给与信息技术等支持,还可以宏观指导社区学园与社区学园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及相关软件资源的共享。由教育部门指导,有关部门配合;由社区及社区学园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参与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新型管理模式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处于宏观统筹地位,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并指导各个社区学园开展教育培训交流、资源共享等。社区学园及培训机构为微观元素,负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4)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培训机构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实施者,在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培训人员的自身学习,提高其素质。在掌握相关信息化技能基础上,使其充分了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所具有的特征,如文化水平低下且差异较大等,设计多层次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多样化形式,将所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所授课程或技能中,即将自身知识技能和课程技能传授相融合。

2.基地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建立信息化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与社区培训模式相比,基地培训模式的培训对象相对分散。为了更有效管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失地农民的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管理系统,记录每个失地农民的具体信息,如年龄、岗位、收入、文化水平及培训情况等信息,根据记录的信息数据,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农民开展特色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计划。此外,利用该管理系统,对失地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并提供后续就业服务,可以反馈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为培训学校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同时实现弹性教育培训。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培训的灵活、直观、形象、开放和互动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的自主化。依据失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及文化水平设置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层次及组织形式,实现多层次、非线性及交互性教育培训。根据失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在培训时间上实现弹性教育培训。此外,将各项教育培训内容阶段化,利用教育培训上的信息化手段衔接各阶段内容并轮流传授,使培训周期具有较大灵活性。(3)充分利用培训学校的局域网资源,构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利用局域网,建立基于WEB信息网站的网络教学。可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建成一个包括授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作业系统、题库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电子图书馆、教育培训评价系统组成的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4)加强培训者信息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加强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顺利实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提高培训效果。

3.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企业和学校合作(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信息化资源,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但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与一般的高校学生教育不一样。因此,校内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探索出适合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方式。(2)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以便衔接,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培训效果。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和企业内建立失地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此外,校企还应建立共同的教务管理系统,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失地农民在学校的受教育培训情况,并根据所学状况提供内容和实践方面的补充及强化。(3)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培训信息化,在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相应支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等信息化资源日新月异,学校应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等信息化资源,企业可以在高校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支持。探索开发出校企新型商业合作模式,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合作,最终保证信息化进程顺利进行。

4.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已在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具有面广、量多、经济、方便、灵活、开放及多样化等特征。[4-5]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不仅能为失地农民更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提供适时有效的服务,而且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但远程教育培训技术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费用过高、培训时间仍受较大限制及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培训机构、失地农民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失地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第4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江苏高校通过挖掘本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非学历培训和各种计划外培训工作,不但服务当地社会,提升高校的社会效益,而且缓解办学经费不足,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然而江苏非学历培训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定位不清、同质化经营、重理论轻实践、大打价格战、重视短期利益等问题,阻碍江苏高校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认识不够,缺乏开放办学的主动性江苏高校领导普遍认识到发展非学历培训的重要性,在学校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方针。但在实践中,学历教育仍占有主要市场,各级领导仍然坚信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学历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非学历培训则是高校创收的副业。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目前,江苏对非学历培训的市场准入和管理体制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导致非学历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加上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具有行业特色高校难以异地开展培训工作,导致高校资源严重浪费。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全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机构,也缺乏规范严格的规章制度,导致不少二级学院在非学历培训过程中办学不严谨,在项目开发、招生缴费、学时安排、课程设计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监管和制约。

(三)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与社会培训机构相比,高校开展非学历培训最大的优势是依托本校专业师资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证。然而高校开展的学历教育是以学科为核心的系统教育,而非学历培训则是以技能或岗位为核心的综合教育,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非学历培训工作,高校需要借助具有实践能力和前沿知识的行业专家。目前,大部分江苏高校尚未组建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聘请二级学院教师兼任。这些兼职教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经验不了解、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差、主要精力又在学历教育上,直接影响非学历培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

(四)培训证书缺乏评价机制与社会认可度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除了学历化的培训项目与部分技能证书的培训项目,结业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其他项目培训效果缺乏评价保障机制[3]。江苏高校普遍做法是为学员颁发《继续教育结业证书》或《培训证明书》。对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此类“985”名牌高校而言,此类证书尚有一定社会认可度,但其他高校授予的非学历证书,基本不具备此类效应。此外,培训证书缺乏评价机制与社会认可度也是阻碍江苏高校进一步发展非学历培训的重要原因。

二、江苏高校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思路对策

(一)依托高校地方优势,争取政府培训项目随着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各级政府认识到发展继续教育,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类由政府部门牵头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也应运而生。例如,江苏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向有关院校下达高职教师培训项目任务和计划,全省每年共完成高职教师国家级培训千余人,人数占教育部安排的国家级培训10%左右,在全国各省(市)名列第一。由此可见,江苏地方高校对于所在区域的学科优势、科研水平是独一无二的,应充分利用该优势,针对省级、市级甚至县级的非学历教育培训计划,深入调查研究,开发出地方政府急需的培训项目,完善江苏高校服务地方政府的功能。

(二)坚持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相结合,提高高校社会效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到2020年,江苏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60%以上”,“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江苏高校应以此为契机,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了解当地居民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目标,拓展社区非学历培训工作。一方面,江苏高校可接受街道区委会、民政局等单位的委托,组织开展以区域性社区教育为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江苏高校可联系县、乡有关部门,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开办具有当地特色的培训项目,拓展以乡村社区教育为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工作。

第5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2013年,计划培训企业负责人1500人,安全管理人员2000人;培训从业人员60000人;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训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参训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基本消除。

二、主要工作

1、危险化学品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根据实际报名情况组班,由区安监局负责组织落实,镇海职教中心(社区学院)承办,培训地点:镇海社区学院。

2、区安监局负责组织一般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将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具体见附件2。

3、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根据实际报名情况分类实施,由工程学院镇海社区学院培训点负责组织落实,区安监局负责督促考核,培训地点:镇海社区学院。

4、各企业应抓好本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所需经费,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健全和完善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各镇(街道)分别于6月30日和12月15日前将辖区内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统计汇总报区安监局综合科。

5、镇海职教中心(社区学院)要加强培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要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授课监管和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要严格培训管理,防止出现代培代考现象。

6、区安监局将建立安全生产培训信息数据库,并实现网上培训情况查询。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切实把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明确任务、认真组织、落实责任。区安监局将把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以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

第6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一、认真做好两项督导评估工作。今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对我区开展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同时也将对我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在成人教育工作方面,各乡镇、街道要针对评估标准逐项落实到位,确保两项督导评估顺利过关。

二、积极开展新一轮扫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新一轮扫盲教育工作。加强扫盲工作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加大扫盲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扫盲教育教学,做好脱盲考试和变更文化程度的工作,确保完成今年300人扫盲任务。

三、切实抓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建立以区劳动职业技术训练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以村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区、乡、村三级实用型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把农村化技术学校办成集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开发服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的培训基地。

四、切实抓好培训工作。根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努力为农村培养大批的实用人才。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本单位各部门的联系,特别要加强与中职学校开展联合办学,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品种,利用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示范基地,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弥补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各乡镇文技校要以“短训为主,长训为辅”,切实完成“一长、二中、十五短”的培训任务。乡村两级文技校青壮年农民年培训率要达到30%以上。街道、社区市民学校应结合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要与相关部门配合,举办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安全知识、卫生健康、法律知识等各类培训或讲座,提高我区街道、社区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关系到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相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对富余劳动力的初中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初、高中毕业生“3+X”岗前技术培训工作。

第7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一、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意识

1.围绕全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宣传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措施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

2、6月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围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咨询点,举办知识竞赛和演出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内容,让各项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康杯”、“电力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知识朗诵比赛等活动;推进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4、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加强与县广播电视系,畅通宣传渠道,定期向全县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状况、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及时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培训,着力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以“三级安全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和外包工上岗、转岗的安全应知应会培训)的培训。按照“分级、分类、从严、不重复”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参培率;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培训情况、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不断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6.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依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工作,坚持以检查促培训、以执法促培训、以考核促培训、以许可促培训,重点抓好培训计划申报、教培备案和培训考核三个环节。

7.规范培训机构从业行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规范的通知》精神,不断规范我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督促其加大培训的软件、硬件投入,强化师资管理,不断规范培训人员档案和教学档案管理,组织开展培训教学的交流、优秀教案的评选等活动,努力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8.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培训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使安全培训基础资料更加详实、准确。

三、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第8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是搞好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安全生产法》实施后,企业普遍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也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但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当成一劳永逸的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没有规划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不能适应企业扩张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发展需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的覆盖面不足,容易出现“重在对现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轻对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的局面;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资质不强,培训装备不足,企业各级人员得不到更高水平安全知识技术的培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效果后评估管理不力,各级员工安全学习的动力不足,员工安全素质没有得到真正提高。这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将极大地弱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企业的员工组成中,现场作业人员通常又分为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这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或责任者。现场作业人员能否安全、熟练地操作各种生产经营工具或者作业,能否得到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切实保障,能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才能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降到最低限度,预防事故。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应放在生产现场,就是要通过抓好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行为及现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这就迫切要求主要负责人掌握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对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来讲,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从长远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前提条件是把培训的对象涵盖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使企业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达到更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更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全体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诚如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样,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也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障机制,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优化一切可供利用的培训资源,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全面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一般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结合这几年本人在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的体会,本人认为,为了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取得好的教育培训效果,真正有助于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抓好以下工作:

1、编制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企业中长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纲,执行企业各级人员的阶梯式教育培训计划,每个年度应当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确保每一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和教学质量,教育培训计划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并随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适时修改计划;

2、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全员安全教育制度及特种作业人员专项安全教育制度,明确本单位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严格按照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进行各级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登记、培训、考核、发证、资料存档等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规范企业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必须涵盖到企业每一级的员工,真正做到全员培训取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的教育培训管理目标;

3、编制企业各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及时变更或修正培训教材的内容,不断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国民的安全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严重不足。因此,企业每一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应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但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侧重于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教育培训要求。

4、建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且须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效果。对于现场生产作业等的基层人员,开展培训时应多采用互动式的“双向沟通”,就是在培训过程中,给职工一定的发言权,将他们的疑惑摆出来,大家共同分析,授课者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以引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

5、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而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教材都必须含有相应的安全培训的内容,每一项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都必须同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严格考核管理,在企业中形成“安全活动融合在每一位员工的每一项行为”的安全文化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结合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更容易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培训的技能也与日俱增容易落实到生产活动中;“”版权所有

第9篇:社区教育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达地区;非学历教育;调查研究

非学历教育贯穿于人们走向工作后的各个阶段,它已不再是学历教育的辅补充教育,而是使社会成员能不断跟上社会步伐,持续取得个人成就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能够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后金融危机时达地区出现许多新的社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而非学历教育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成人非学历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展的状况,以期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对策。本文以东莞市非学历教育调查现状为例,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索。

一、资料收集与样本特征

为深入了解当前东莞市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现状,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个人、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进行了相关调查。问卷数据经课题组核实后编码,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样本反映了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的整体原貌,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中个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63份,有效率89.5%%。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18―25岁年龄段占40.3%,26―30岁占27.7%,31―35岁占13.8%,36―40岁的占8.6%,40岁以上为9.6%。东莞户籍占55.6%,非东莞户籍占44.4%。高中或中专学历占3I_4%,大专与本科学历者占27.8%、22.7%,高中以下占17.5%,硕士及以上占0.5%。

企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2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1.8%。在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比重最大,占到有效百分比的59.1%;其次是外资企业,为18.9%;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各占到调查总数的7.9%;企业规模也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其中员工人数50一200人、201―1000人的中型企业各为58家,各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4.9%;1001-5000人的大型企业有10家,占6%;5001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有4家,占2.4%。

教育培训机构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国有性质的教育培训机构13所,占48.1%,私营性质的为14所,占51.9%,而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性质的机构为0所。在教育培训机构的类型上,以综合培训机构和成人学校为主,分别为12所和10所,所占总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44.4%和37.0%,而其他类型的教育培训机构为5所,所占比例为18.5%。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愿望强但重视和投入不足

在个人方面,调查数据显示,从希望接受的教育培训类型来说,63.3%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的教育培训是职业技术性质的短期培训,15.4%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休闲娱乐式的教育(如美术、舞蹈等),而仅有21.3%的受访者最期望接受成人高考性质的学历教育。从教学形式的组织来说,31.5%的受访者倾向于企业组织的岗位培训,24.4%倾向于社会机构组织的非学历教育培训,28.2%倾向于个人自学,0.9%为其他,仅有15%的被访者倾向于到当地高校组织的学历教育。

从个人消费支出来看,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占主要部分,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占24.5%,衣着类消费支出占22.0%,居住类消费支出占10.2%,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占4.8%,交通类消费支出占22.0%,居住类消费支出占10.2%,医疗保健类4.8%,通信类消费支出1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点占8.7%,用于学习教育类的消费支出仅占7.4%。而每年支出的教育培训经费结果也显示,48.5%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1000元以内,22.9%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1001―2000元,9.7%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2001―3000元,4.7%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3001―4000元,5.5%的受访者目前每年支出的培训经费在4000元以上,8.7%受访者选择其他。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东莞市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识到了继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并特别倾向于选择非学历教育,但在教育经费支出及投入上,明显落后于实际需求。

企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后金融危机时代,有124家认为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很有必要,占74.7%;有33家认为说不清楚,占19.9%;有9家认为没有必要,占5.4%。

有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企业有130家,占79.8%;没有培训计划的33家,占百分比的20.2%。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的企业有5l家,占30.7%;有时会组织组织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企业有100家,占60.3%;不会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的企业有15家,占9%。

样本调查中有关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是否有教育经费预算数据显示:有47家会有所增加,占36.4%;有42家会与往年持平,占32.6%;有21家暂时没考虑,占16.3%;有15家没有预算,占11.6%;有4家会有所减少,占3.1%。

从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企业,大部分认识到了员工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也进行了教育培训,但仍有小部分企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或培训投入的积极性并不强。

在教育培训机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多选),在所选的27所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本中,有18所开办了函授或夜大形式的学历教育培训,占总样本的40.0%;自学考试形式的学历教育3所,占总样本的6.7%;而开办岗位培训等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则仅有24所,占总样本的53.3%。

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机构意识到了学历教育的萎缩和加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不少培训机构都有加大对非学历教育投入的想法,但遗憾的是还未有具体行动计划。

(二)喜好技能和岗位的学习内容

在对个人对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调查中,有45.9%的人认为是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有29.8%的受访者认为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18.6%的受访者认为是争取晋级加薪的机会,有4.5%的受访者认为是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选择其他的占1.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最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培训?”的调查中,有85家选择专业技术,占57%;31家选择团队协作,占20.8%;29家企业是选择管理技能,占19.5%;1

家认为是学历,占0.7%;3家选择其他,占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参加哪种教育培训方式最有效?”的调查中,有140家企业认为是岗位培训,占85.9%;有13家认为是非学历教育培训,占8%;有5家认为是学历教育,占3.1%;有5家选择其他,占3.1%。

调查显示,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最需要的教育是技能培训(管理技能或专业技能)或岗位培训;企业重视动手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这也影响到个人接受教育培训目的。

(三)青睐案例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在对个人“您喜欢哪种类型的教师”调查数据显示,34.5%的受访者最喜欢企业内优秀员工或管理人员给自己上课,38.8%的受访者倾向于接受职业培训师,24.6%的受访者倾向于接受高校专业教师讲课,其他2.1%。

在对企业“您认为企业员工接受教育培训,最合适的教师是?”的调查中,在有效受访的企业中有82家是认为是企业内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占52.6%;有12家认为是高校专业教师,占7.7%;有16家认为是职业培训师,占39.1%;有1家选择其他,占0.6%。

在对企业“您认为哪种教育或培训方法最有效?”(多选)的问题上,有效受访的424个企业员工中有47个认为是理论讲授,占11.1%;有100个认为是案例分析,占23.6%;有143个认为是实践模拟,占33.7%;有42个认为是专题研讨,占9.9%;有91个认为是参观交流,占21.5%,有1个选择其他,占0.2%。

企业内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很受企业和个人的欢迎,实践模拟、案例分析和参观交流成为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教育或培训方法,也再一次说明了企业的培训讲究实用性、重操作轻理论的特点。

(四)注重时间和空间的便捷性

在对企业“您认为员工最理想的学习场所是?”的调查显示,有107家认为是企业内部,占65.6%;有45家认为是社会培训机构,占27.6%;有7家认为是地方高校,占4.3%;有4家选择其他,占2.5%。

在对个人“目前情况下,您倾向于选择哪一种学习场所”的调查显示,31.9%的受访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部培训,42.3%的受访者倾向于到当地社会培训机构接受学习,23.6%的受访者倾向于到当地高校接受教育,选择其他的占2.2%。

在对企业?您认为贵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的调查显示,有效受访的161个员工中有18个认为是脱产学习,占11.2%;有80个认为是业余,占49.7%;有51个认为是双休日,占31.7%;有12个选择其他,占7.5%。

在对个人“您认为上课或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的调查显示,47.8%的受访者认为在晚上接受培训较为合适,37%的受访者认为在周末(双休日)接受教育培训较为合适,12%的受访者认为脱产学习比较合适,选择其他的占3.1%。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内部和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比较受到企业和个人的青睐,在时间安排上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不希望员工脱产去学习,大多倾向于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接受学习培训,企业和个人都比较重视教育培训在时间、空间方面的便捷性。

(五)学习经费和成本承担失衡

在对企业“贵企业组织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的调查中,有效受访的165家企业中有8家认为是员工个人支付,占4.8%;有14家认为是个人承担绝大部分,占8.5%;有73家认为是企业承担绝大部分,占44.2%;有65家认为是企业全部负责,占39.4%;有5家选择其他,占3%。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主动承担全部或绝大部分教育培训经费,但仍有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教育培训经费,严重存在着学习经费和成本承担失衡的现象。如果政府或企业都能主动承担起全部或大部分教育培训费用,无疑会刺激更多人学习的欲望。如2009年6月,东莞市东坑镇出台了《东坑镇户籍30岁以下青年大专或以上学历继续教育学费补助实施办法》,符合条件的东坑户籍青年就读东莞电大东坑分校(东坑成校)只需交10%学费。此项惠民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东坑镇青年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积极性。2009年、2010年东坑镇分别有340人和470人报考成人高考,是往年的三四倍,专科起点升本科类考生录取人数逐年大幅增加,优惠政策鼓励再教育成效显著。同时,经了解,东莞企业大量需要技术工人,如模具设计、车工、大型设备操作人员等,培训这些技工需要有大量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进行实践操作。但是这些机器设备造价昂贵,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快,举办此类技能培训的成本过高。当然,一般贵重机器设备的生产厂家会对购买单位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总的来说,举办非学历教育的成本相对于学历教育来说,成本较高。但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在承担这样的成本时,存在着失衡的现象,绝大多数由个人承担,因此,制约了非学历教育规模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展非学历教育的思路与启示

(一)提升全民学习意识,增加非学历教育投入

大力举办各类兴趣班、老年社区大学等,广泛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以此提升全民学习意识,让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建设和谐幸福东莞,不仅仅是要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鼓励人们进行非学历教育培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整体素质。

同时,加大政府对非学历教育的财政补贴。在政策层面,可以扩大补贴的对象和补贴的范围,将补贴拓宽到非学历教育方面,对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鼓励岗位技能培训,构建非学历互通平台

大力加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宣传,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兴办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带头倡导岗位培训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的效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相互认同。例如,获得了由政府审批的学校或培训机构颁发的非学历教育证书,在接受学历教育时,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提高非学历教育证书的含金量,以此刺激人们学习需求。

(三)注重教育内容需求,大胆启用双师型教师

注重企业和个人的教育培训需要,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计划、教学内容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机制,应该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及时修订培养计划和更改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突出地方特点。具体做法上如可以派遣任课教师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教育培训需要。

同时,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成为非学历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关乎着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应该注重聘请“双师型”教师,大胆从企业中聘请有经验的优秀员工来校授课。

(四)坚持送教服务上门,加强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系

便捷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求学者是否参加非学历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坚持送教服务上门进企业,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特别是加强与机器设备生产厂家的联合办学,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具体做法比如可以在企业中开办岗位培训班级,或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身成立相关的教育培训部门。

(五)完善经费分担机制,政府和企业勇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