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轨道交通运输类高职校园文化融入行业文化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需要遵从特色原则、主体参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宣传机制、校企联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顺利进行。
关键词 融合;原则;机制;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对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XJK013CZY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侯德文(1980.03—),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企业、行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紧密结合企业和行业需求调整办学思路,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职业元素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铁道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1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原则
1.1 特色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特性。这种特性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要融入典型企业文化。铁道类高职校园文化首先要体现其职业性,所构建的文化要能培养学生的“铁色”职业素养,通过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以及课程层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仿真的铁色职业环境,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融入其中,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使学生具有较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进入轨道类相关岗位的零距离就业。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深挖各院校内涵,要将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训和校风等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突出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另一方面突出与其他职业院校的区别。
1.2 主体参与性原则
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以及企业行业专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教师与学校行管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们的学识、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他们的求知欲、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状态等深刻地折射到校园文化中,成为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后勤服务人员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水平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除全体师生员工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校园文化的构建,他们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悟和实践经验,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对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闭门造车,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使师生员工加深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认识,引进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1.3 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样也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校园文化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更新、重构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在发展战略、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适应时代的调整,相应地校园文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在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调整后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后也会引起校园文化的调整。这也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更新并为校园文化补充新鲜血液。
1.4 原则
高职院校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形式,两者侧重点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侧重对人才的培养与塑造,企业以用人为主,侧重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此外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凝聚了自身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有相同点,也有区别。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构建融轨道交通行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接收,要在融入轨道交通行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特性。
1.5 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不同元素,需要各方面充分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其整体作用。就建设内容而言涉及到物质层、精神层、制度层课程层和行为层的建设,各层面的建设内容非常复杂;就参与者角度而言涉及到教师、学生、后勤和行管人员以及企业相关人员,他们在知识水平、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参与部门而言,需要党政工团各部门的参与;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之间该如何构建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点也比较复杂。构建融入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涉及各层次、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构建。
2 融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构建机制
2.1 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做保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总体战略和阶段目标以及校园文化构建的内容,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实行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机制,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提供充足的保障,保证各项计划能顺利推进。再次要建立制度保障,通过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园文化的顺利构建。
2.2 宣传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起宣传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宣传制度,通过制度保证各种主题宣传活动的顺利实施,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竞赛和媒体播报对校园文化进行报道,加强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其参与性。
2.3 校企联动机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两种文化的有机对接,这就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围绕着实习实训普遍开展了校企合作,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这种合作不应该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技能提高上,还应该体现在校企文化共建上。校企双方合作协议中要约定文化共建的内容,建立联动制度,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明确校企共建的具体内容,推进校园文化构建,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2.4 激励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和企业相关人士的深度参与,仅有宣传机制不一定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不能完成或完成质量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性以及创造性。在激励过程中要注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有机结合使用。
2.5 考核评价机制
融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需要一套评价机制。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总体方案、切实可行的建设条例以及一些具体实施细则和要求,并尽可能对有关指标进行量化。要从多维度选取指标评价者,包括学院教职员工、企业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周边社区居民,并赋予各方一定的权重进行考量。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要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综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宋绍成,张建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六原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
[2]彭才根,郭永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机制与策略的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强大,然而在这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道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职业道德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它对于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党的历史工作报告中,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制定了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公约,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对职业道德的重视。改革实践也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单纯地搞经济,而是要不断地搞好文化思想素质,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的支持。职业道德教育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渗透在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对于培养有文化高素质的人力,鼓励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处理好职业内外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克服和纠正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从实质上讲,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引起追求名利和个别消极现象。如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在追求利润目标中,出现损人利己,不守诚信,为了眼前利益参假使假,损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等问题,出现了思想灵魂的商化。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忠于职守,诚实守信以及严守职业纪律和政策法令等职业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道德调整人们的社会职业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行业之间的往来、跨国贸易、文化体育的竞技,这样国人的素质、业务能力、文化修养、服务态度与质量政策水平、文明礼貌、举止仪表等不仅关系到本地区本人的信誉,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荣誉。
二、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由于行业不同、职业不同,要从作业人员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针对行业和职业特点开展,我们知道,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服务对象,特点和目标不尽相同,与之相联系的行业职业道德内容也不一样,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要求,如:干部、教师、工人、商人、自由工作者等,他们的职业规范存在很大差异,各不相同。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要因行业、职业而异,不能搞一个模式,要针对单位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的放矢的开展每一项工作。职业道德教育要根据人们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首先要进行思想调查,了解在深化开拓的现阶段,职工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服教育与引导相结合,正面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相结合,重点问题和一般相结合,使我们每个人都爱企业、爱岗位,爱本职工作,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三、人们在社会生活所处的地位岗位和思想基础不同,职业道德教育要有层次的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要区别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深化、开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宗旨和人民服务的原则是不变的,所以我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不论你在社会担任什么角色、什么岗位,都要高标准,严要求,都要遵守共同的职业道德、社会公约。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社会上涌现出众多的道德模范就是榜样。还要顾全大局,勇于为事业而献身,尽职尽责奉献精神的教育。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教育,在公平竞争中,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职业道德教育要考虑人员的思想基础来区别进行,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各种因素,人民的思想基础千差万别,职业道德也不尽一样,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以达到好的效果。
四、我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文明建设,为此重视实效尤为重要
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与欲望。但处于变革的大时代下,众多价值观相互交错,高职大学生容易受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为更好地构建大学生职业道德体系,促使其快速成长,并尽快融入社会,高职院校有必要推动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的需要。高职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的精神有利于营造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也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中国梦”。
2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师权威观倾向有增无减,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难以有效发挥,以致职业道德教学成为教师直接宣讲的媒介。另一方面,填鸭式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有效发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容易为人所熟知。二是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不足。课时少,讲授粗浅,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生活社会深处的内容不多。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针对毕业群体,忽视了非毕业群体的全面培养;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成分不多,以致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相互脱节。三是工学结合程度不深。部分高职学生还相对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缺乏深刻的认识,即使邻近毕业,他们也需要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而教师却没有对其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且高职院校的专职职业道德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都只是兼任职业道德教育课,在了解企业文化上还未有炉火纯青的技艺。
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一般道德在统计职业生涯中的具体体现。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针对统计从业人员进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对于提高统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部教育与自律教育不可或缺
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外部教育和自律教育之分。在统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长期修炼过程中,外部教育与自律教育不可或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
(一)外部教育是基础
统计职业道德外部教育指统计主管部门、统计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对统计从业人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统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多途径的职业道德外部教育来获取。统计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外部教育广泛学习道德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道德关系,从而逐步形成与统计职业实践相关联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与道德准则,这是提高统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与前提。
统计职业道德外部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统计人员岗前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加强系统规范的统计岗前职业教育,培养统计从业人员热爱统计岗位,敬重统计职业,珍惜职业荣誉的美好情感,从而激发他们钻研统计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激情。二是统计人员后续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应将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纳入统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试范围,还应通过违纪案例教育来警示统计从业人员,使之在统计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自律教育是关键
统计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从业人员的自律程度。自律教育就是统计从业人员在统计职业生涯中不断用统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自我约束,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的过程。与职业道德外部教育不同的是,这种自律教育是依靠统计人员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来自觉自愿完成的,其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觉悟和自律能力。当道德觉悟和自律能力达到较高程度时,统计从业人员便能主动地、自觉地运用统计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行所必行,止所必止的道德境界。因而,自律教育是提高统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理念贵在创新
理念决定行动,方式决定效果。在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是确保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
第一,“德”、“才”并重。在统计职业道德素养的长期修炼过程中,把握“德”是根本、“才”是前提的原则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统计职业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道德高尚的统计职业工作者,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统计业务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齐头并进。只有把道德培养渗透到统计职业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造就德才兼备的统计职业队伍。
第二,“正”、“反”结合。正面形象是旗帜,催人奋进;反面形象是警钟,使人清醒。在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运用反面典型进行直观、形象的警示教育,使统计从业人员吸取教训,遵纪守法,防微杜渐,起到自省、自重、自治的作用,又要运用正面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大力宣传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统计人员,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只有把正面示范宣传与反面教育警示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统计人员恪守统计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并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造假可耻的舆论环境。
第三,“剖”、“析”并举。在统计违纪违法警示教育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剖析一些典型案例,探寻统计违法犯罪人员的人生轨迹,教育警示统计在岗人员坚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统计行业的良好信誉和统计职业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但有些案件还存在剖多析少,即摆事实,讲经过多,从违法者人生观、价值观深处查找原因少的问题,其警示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在统计违纪违法警示教育方式上,只有坚持“剖”、“析”并用,既披露违纪违法现象与手法,又结合案件分析寻找原因,并及时弥补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才能使统计违纪违法警示教育成效显著。
第四,“情”、“法”兼顾。“情”、“法”兼顾是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既要通过典型案例教育感化统计人员,使那些抱有错误观念和模糊认识者摒弃侥幸心理,增强法律意识,充分认识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在统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不出假数。又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那些无视统计法律法规,蓄意虚报、瞒报、拒报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违纪人员,依照《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严加惩处。唯有如此,统计法律法规的尊严和统计信息的公信力才能得到切实维护。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意义内涵和意义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概话而言,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党的十提出,2020年我国将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高职院校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一批素质良好、知识够用、能力很强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作各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岗位技术状况的需要,是扭转高职院校教学中重能力培养、轻育人,重专业教学、轻职业道德教育倾向的需要,是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素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以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调查。
尽管职业道德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1、从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了解程度分析,在对本院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很多的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仅有25%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这门课程,82%的学生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道德要求了解不清楚,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的自身的职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认识上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在职业道德的遵守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会在职业中自然实现。
2、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有56%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3%和21%;22%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当前不少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缺失和错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敬业精神方面,缺乏奉献精神,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甚至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根源探讨
1,从思想意识方面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一方面,由于就业率的压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功利化、实用化的特征,应试教育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方式,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占有绝对比重。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把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视为一个孤立而封闭的系统,多以陈旧的原理和案例进行枯燥的意识形态灌输和说教,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从性,存在较多的消极的影响和不足。思想意识的保守和落后显然阻滞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实情况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点缀品。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适用,教育方法单一。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态,教育方法没有针对性,不重视教育方法创新,缺少吸引力,采取单调沉闷的说教形式和简单生硬的灌输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处事原则。
4、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同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个问题包括对大学生成长的评价监督和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监督两个方面。从大学生评价机制监督思想道德评价来看,高校一般采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察的方式评价一个学生,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德育和就业、实践较为轻视,不能均衡看待。从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监督考核来看,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具有单一化、片面化的特征。高校教育的评价主要表现在软硬件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而尤其偏重于与科学研究和人才的智育方面的培养效果,在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还不够重视。
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
1、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设置一个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一个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是目前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开设专门的章节。在适当的时候开办相应的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时,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明确人生目标,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道德
作为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自律性和他律性。这一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及时调整自身行为,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断向实现人生目标努力。
2、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拓宽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改变现在教师一言堂,只重视理论传授。如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职业道德小品,实现自我教育,寓教于乐。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电影教学片,在艺术欣赏中了解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树立向英雄人物学习的远大志向。
(2)要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会等,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职业道德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已经在思想上重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个专题贯穿一个学期,以专题为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取得实际的效果。
(3)典型示范。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中的优秀人士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请他们同学生谈经历、谈体会、谈收获,围绕人生与奋斗、学习与创业、个人与集体、亲情与师爱等热点问题畅谈感想,触动学生的思想灵魂,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通过真实、实在的案例,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能达到课堂教学不能有的效果。
(4)实施开放式、实践性教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形成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切实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职业道德实践提供客观条件。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3、学校要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可以对学生建立一个职业道德评价档案,这个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一生。这个档案不仅包括在课堂中的理论学习成绩,更有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大力宣传,隆重表彰,形成氛围,弘扬正气;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使在毕业前重视职业道德的重要。毕业以后,这个档案随学生一起到所在的企业,企业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出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的习惯,也可以促使学校重视职业教育的培养,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丽芳,张晓明.大学毕业生职场素质社会评价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3).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 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
在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职业道德”课无疑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专业课教学渗透了职业道德教育后,有助于在专业教育全过程中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力,使得职业道德观念绵绵不断地滋润学生的心田。由此可见,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它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具全面性和长效性,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专业课教学中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意识的确立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抓住教师的主导作用,职业学校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时,应充分注意到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提高各专业课教师的认识,使他们感到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二要帮助专业课教师,在把握专业课教学大纲,排出专业课授课计划的同时找出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定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有机渗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之中。
2.专业课教学中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
2.1结合热爱专业思想的确立,突出敬业意识教育。
根据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突出各种不同的职业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反过来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支持。在专业课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先到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职业思想,从而坚定学好专业,报效社会的信念。在专业课教学之中,可以通过典型专业案例分析,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激发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献身专业的热情。
2.2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突出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每一个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都会影响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作为每个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各个课程的特点,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如商贸专业课教师,在讲授《市场营销学》中就贯穿着推销员、售货员的岗位规范教育,从敬业乐业、到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规范都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又如工民建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注意穿插施工员、安全资料员、质量员、专业工长及项目经理等岗位职责和道德规范要求的讲解,有机地进行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规范意识及勤业精业意识的教育。
3.专业课教学中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实施
3.1抓住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实践性教学中有效进行相关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与训练。某些专业课教学实践性很强、学做合一,教师只要做好有心入,教学过程中,找准着力点,有机进行教育是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会计专业教师应把会计知识与技能作为形成会计职业信念的前提和道德行为的基础,提出相应的职业训练目标:树立一颗红心、打好一把算盘、练好一支笔、记好一本帐、培养一种特长;提出以获取多证书为学习导向:珠算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中级证书、毕业证。学生在刻苦训练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会计专业的事业心,培养起财会计专业职业规范。
3.2注意教学方法,有机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教师应能注意到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次地位,而不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教师以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中心,灵活的选择本专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一一渗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
以工民建专业为例,如通过对典型的不朽建筑物中国的赵州桥优美的曲线,富有韵律的拱门的力学分析,告诉学生,建筑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包括力学知识艺术的固定在地球上,优美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行业是高晶位的行业。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对将来职业的热爱,为今后爱岗敬业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又如在教学中讲工程预算时,强调专业技术人员在编制工程预算时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具有法令性的定额条文和图纸来正确计算工程量,坚决抵制抬高造价,虚报材料数量,贪污受贿等行业不正之风,这样就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教育。
再如在讲述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又要注意节约、压缩施工成本时,举了一个例子:小浪底工程中,一个中方施工者不慎掉落4颗铁钉,既没碰着人,也没砸坏物,却迎来了索赔:浪费材料,索赔28万元。听似天方夜谭,但事情却是真的:1个工作量掉了4颗钉子,1万个工作量就是4万颗,钉子从买回到投放于施工中,经历了运输、储存、管理等11个环节,成本便翻了32倍。因小见大,举一反三,从而教育学生养成爱惜施工材料,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好习惯,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工程管理全面接轨。
综上所述,只要专业课教师争先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充分挖掘教育潜能,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立德树人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李丽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析[J].科学之友,2010,(2):121-122.
[2]刘晓音.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2):137-140.
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2.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崇高的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要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要让学生懂得,要把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育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与同甘苦共命运,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职业道德面
1.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要让所有教学分担教育任务,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比如,专业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反复强调会计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会计人员直接同金钱打交道,处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位置上,不仅要掌握各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和专业精神,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带领班学生春游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让情操得到美的熏陶。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努力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在美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以及家肖像使学生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1.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的基础,也是职业学校的显著特点,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实践为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职业道德标准的意义,并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更好、更多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转化为行为。
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一个重因素。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校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其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第一,轻视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就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择业和创业,而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遵纪守法,不出大事就是好学生,对职业道德提升就业竞争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第二,不讲信仰和诚信。由于受西方文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的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没有远大理想抱负和目标追求,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对政治漠不关心,思想上不求进步。有的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考试抄袭、学历造假、骗取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必然会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校就业率。第三,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其就业方向主要是专业技能型岗位,换句话说多数是工人岗位。这就需要有能吃苦、能出力、能坚守,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但我们有的学生还存在着怕苦怕累、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和实干精神等;宁愿领取在办公室工作的低工资,不愿赚取在施工工地上的高工资,宁愿当白领,不愿当工人,确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学校层面第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只重视专业课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据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有的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了政治思想课里,而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很少,构成不了一个体系,也不够专业,更谈不上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和养成。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不专业、课时没保障、设施无投入、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死板、模式单一等。第二,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据调查了解,只有少数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有的学校只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的学校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简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只在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等,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第三,缺乏方法和模式创新。其表现为:课堂教育多,社会实践少;灌输理论多,实践理解少;学校教育多,家庭教育少等。因此造成了学生只是被动在室内听课,不能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只是从理论上认同,很难达到感情上接受和心灵深处的内化;只是得到父母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满足,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劳品德、坚强意志的磨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等。造成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模式单一的原因:一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提升到以人为本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等高度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教育队伍薄弱,确乏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三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和家庭联系较少;四是家庭只重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道德培养。第四,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没有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职业性、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的属性去修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二是没有从服务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去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使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和假大空的现象。第五,确乏科学的评价。目前,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社会大潮中,在教育教学改革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凭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是:重视知识考查,轻视行为评价;重视教师的评价,轻视学生的评价;重视学校的评价,轻视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不能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维度进行科学评价,导致了学生只追求考试分数,不追求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只重视学校的课堂学习,不重视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锻炼,使其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第六,确乏专业化的教师。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多数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其中兼职的居多。兼职教师中大部分是从事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不是专门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加之学校对其培养进修不够,使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得不到提高和锻炼,所教的课程满足不了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三、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职业院校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列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二是编写好教材,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其中要涵盖就业创业的内容,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保障。四是把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便有了课程体系也没有把就业创业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做好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二是课程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知和行”的关系,不仅注重课堂教育的“知”,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行”。“‘静态认知’课程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动态行为’课程模块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塑造恰当的‘行’。”[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两个维度出发划分为‘静态认知’和‘动态行为’两类课程模块。”[2]三是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的,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两个主体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让企业员工将自己关于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们,从而达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了解职业道德观,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各项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观念;四是与时俱进,开发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三)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要与时俱进,目前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意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合作意识,学习模范人物、弘扬先进文化的文明意识,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在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上,要改变单一课堂灌输模式,构建“亲情关怀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3]注重发挥学生积极性,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各学科职业道德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要改变单一的空洞的教育模式,注重案例和模拟教学,如模拟财务室、谈判室、法庭等,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理论知识、职业技巧、社会经验、职业道德等;要改变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提高学习方法和能力;要改变只有职业道德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其他专业课也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改变单一的学校教育,注重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使学生多接触企业和社会,了解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并将责任意识上升到信仰层面,[4]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竞争力的职业道德人才。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一是一定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岗位相结合;二是一定要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紧密贴近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目标安排重要调动教育内容;三是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适应岗位能力为标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要坚决改革以试卷考核为主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从教师、学生、社会、家庭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一是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试卷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的学校考核评价委员会,充分听取不同群体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价,特别是要听取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大学生实习阶段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建立家访制度,定期听取家长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期待和意见。二是建立以思想道德品行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把大学生的言谈举止、坐卧立行、校内校外表现、参加政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等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三是要探索把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建立由党、政、工、团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综合施教的全员、全程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四是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进行个体的考评和整体的评估,对表现好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就业和职称晋级。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也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和其它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约有60%是由各类职业学校输送,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职业学校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教育职业劳动者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忠于自己所属的职业团体,信守该团体的原则规范与理想目标。事实上,只有付出真诚,才有可能自觉地把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全身心地融于其中。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生真正成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职生的成才意识很强烈,但一部分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责任心差,集体观念淡薄,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较为挑剔。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各行各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实用人才的重任,其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兴衰和市场形象。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形成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而这些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风险的大小,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二、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举措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其它专业的整合与渗透。职业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先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并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动。
2.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开展“文明小区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德;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3.在实习、实训中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加强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既是职业学校专业实习训练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二是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四是树立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为全校教职工学习的楷模,同时挑选部分优秀教师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成为德育学科的带头人。
5.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职业道德课是显性课程,而整个职业道德教育则更多地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6.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在教育的方法上,应使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平等、民主、开放式的教学,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主动系统地学习有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按照应承担的社会道德义务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矫正,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随时展不断更新和进步。在实践中逐步树立知行统一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育人、发展育人的理念,重视政府部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作用;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杜爱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优秀教案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詹万生李书华:职业智慧――《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潘玉昆: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