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审计培训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培训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培训建议

第1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一、调研范围

1.二级权属企业及代管企业

二、调研内容

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好的做法;存在哪些不足;对总审计师制度的认识和想法;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需要集团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对集团公司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工作开展、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审计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分管领导分管的主要工作及分管的部门等情况,审计机构人员配备情况,包括人数、年龄结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持证情况等,审计专兼职人员情况。

(二)审计职责定位,审计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三)近三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

1.审计工作计划管理情况,年度审计计划制定的依据、重点内容、审批流程、实施方式及计划完成情况等。

2.各类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营业绩审计、工程审计、以及各类专项审计开展情况。审计工作职能和作用在企业整体管理中是如何体现的?

3. 审计整改及审计成果运用情况

⑴是否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是否建立协同整改机制、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员、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间,是否定期检查督办,是否将整改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

⑵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未完成整改问题的主要原因、难点及其解决思路。

⑶审计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⑷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屡审屡犯。

⑸自行组织开展的审计项目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⑹接受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4.审计部门在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发挥的作用,包括对企业总部及所属企业两个层面。

5.审计项目组织、资源配置、审前调查及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进度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报告出具方式等情况。审计业务外包情况。

6.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联动情况,包括组织开展联合审计、专项检查以及协同整改情况。

7.本单位组织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情况。

8.审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征求意见稿等资料是否齐全?

(四)对总审计师制度的认识,对工程建设板块由集团派驻总审计师全面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想法。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要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是否满足本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

2.审计职责定位是否清晰,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是否充分发挥。

3.在审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4.集团企业审计组织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在管控机制和审计工作上下联动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本企业今后审计工作的思路、审计工作规划,如何加强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对所属企业的审计管控与业务指导。

(七)对集团公司的建议和意见

1.对集团公司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工作开展、加强集团总部与各企业审计部门工作的上下联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率和渗透力等方面的建议。

2.对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国际项目及亏损项目审计的思路和建议,包括:

⑴对于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所属企业自查、集团公司重点抽查的组织和工作方式,在落实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在集团公司层面解决的问题。

⑵在项目实施的哪个阶段具备审计条件,才能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

3. 在接受集团公司审计工作配合方面,特别是在提供审计所需资料方面有哪些困难和问题,对集团公司如何改进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对集团公司(包括集团公司、集团企业及所属企业、其他所属企业各层面)审计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5.对审计人员岗位考核及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第2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ing870615”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及建议采纳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

你局出具的审计报告(镇委审办行报〔2020〕12号)等审计结果文书2020年12月21日收悉,整改期限至2021年2月18日。现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总体情况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审计提出的相关问题追根溯源、举一反三,不折不扣按要求落实整改。目前,要求我单位整改的问题共有2个,现已整改2个;提出审计建议3条,已采纳3条。

二、问题整改的具体情况

1.关于预算编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审计整改情况:已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前期调研,合理控制预算规模,提高预算准确性。

2.关于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的问题。

审计整改情况:根据镇海区财政局《关于印发

三、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已采纳的审计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从紧从严控制政府开支,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口上,切实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

2、规范经费支出。加强专项经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管理,项目经费严格履行专款专用原则,加强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落实,规范各项经费支出,杜绝经费转嫁下属单位行为。

3、严格制度执行。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制度规定,加强政策宣传和学习,严格政府采购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务审核把关,确保各项费用支出合规。

第3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3.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人员结构多元化。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多元化,如审计技术与方法、政府公共管理、计算机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二,采取激励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审计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第三,招聘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入审计人员队伍,为审计人员队伍带来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第四,招聘诸如经济师、律师、工程师、公共管理专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使审计人员结构多元化,适应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广、内容复杂等特点的要求;第五,吸收大学毕业生进入审计队伍,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专业培训,会使其在几年之内成为审计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栋梁。第六,根据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在审计过程中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或提供咨询。

第4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分析 控制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由近年来的疯狂状态慢慢回归理性,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思考与总结的机会。在基础建设疯狂投资的环境下实施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否达到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哪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方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与事中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和急需改善之处。

一、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关于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此阶段审计任务,又由于传统意义上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明显。现阶段,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程序不适当、招标控制价不准确、投标报价不真实、评标落于形式,这些问题造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很难合理。如何通过审计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建议,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以便以后审计工作开展,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

建议跟踪审计工作应提前至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训,特别是针对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预算价、合同价等编制审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计的制度,对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确立进行事前审计。

二、缺乏相对规范的跟踪审计实施法则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则作为支撑。但目前尚缺乏相对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造成项目的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如:隐蔽工程验收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应该对现场工程量进行复核,放松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进度款及结算价款审核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会勘查现场情况,放松或完全放弃了对竣工图纸、送审资料的审核工作;现场签证监管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对签证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要先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责任和风险上的冲突。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职能管理部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职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跟踪审计人员应是作为助手的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造价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以建议形式参与对项目建设的服务,而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的决策。

三、评价无标准,审计质量难提升

目前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参与协审。在传统的审计评价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审计建议,使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于是矛盾点就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细致,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可能就越少。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审减率来简单的比较审计的效益,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考虑到审计的审减收费,往往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问题不重视或者忽视,影响了跟踪审计绩效的价值。

建议在制定跟踪审计委托合同及考核细则时说明,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审计人员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跟踪审计收费压价,审计质量难保证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以满足跟踪审计的同步性。然而,过度的竞争压价,跟踪审计单位为减少成本,派出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的素质偏低,使跟踪审计应付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细致的审核工作,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

建议以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为基准,结合各地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跟踪收费细化标准。跟踪审计招标时明确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这样使跟踪审计单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于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促使跟踪审计单位认真服务,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并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宏观方面,应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审计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微观方面,咨询公司和审计人员要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一套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内容、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支持指导,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跟踪审计已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我国审计探索和推进效益审计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世界范围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苏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之我见.《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

[3]张玉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2.

第5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一)缺乏独立性由于乡镇没有常设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不具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审机构的临时性。目前,从乡镇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在接到上级部门指令下设立临时内审小组,其人员主要由乡镇的纪检、财务、农经站人员等兼任,组成一个6~8 人的小组,机构和人员都具有临时性,审计任务一结束就各回原位,甚至审计任务还没结束,就被乡镇的中心>!

(二)缺乏专业性乡镇内审人员专业性不强。一方面,乡镇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日常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中挑选的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毕竟审计工作和财会工作是两个不同的工种,专业知识有互通也有差异,从事审计工作需要具备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所以乡镇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查错纠弊阶段,往往审计内容、方法单一,较少运用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也未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另一方面,非专职的审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心也不定,既制约了其工作经验的积累,也不便于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缺乏一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是制约乡镇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和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缺乏系统性一方面,乡镇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有些乡镇领导认为内审必不可少;有些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和“村级财务中心”,再进行内审是多此一举,乡镇工作已经很繁重,因此并不赞同把内审列入乡镇的中心工作。由于内审人员可以随意被分管领导“召回”,因此也基本没有内审专门经费,严重影响了乡镇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到位”。内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有别于日常的中心工作,这是因为工作业绩的优良大多取决于中心工作完成的好坏,内审工作完成质量无关紧要。因而,责任意识的缺乏,使得很多本该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被疏忽错过。

(一)健全内审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内审的制度化、规范化。要遵照《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乡镇内部审计的性质一个权威性定论,并结合乡镇审计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和办法,完善审计复核、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建议上级政府把乡镇内部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在乡镇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直接对审计领导小组负责,根本上解决内审人员“兼职”的弊端,保证内审机构独立行使职权,提高乡镇内部审计地位。

(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随着乡镇经济业务日趋复杂,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全面提高乡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执法必先守法,守法必先懂法,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学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财经法规,确保在审计中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增强内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要坚持持证上岗。依法通过内审资格考试取得内审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内审工作,这是依法审计的前提。同时内审人员须参加后续教育培训,未通过后续教育考试自动丧失内审资格。再次要审训结合。根据审计工作需要,采取集中培训、审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结合交叉审计、联合审计等多种形式“以审代训”。上级审计机关应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信息沟通、以老带新等活动,及时有效解决内审遇到的疑问,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第6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为了能够以可测量的方式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其在组织中的价值,并为内审部门未来的发展寻找机会。笔者翻译整理了由Connie Valencia(CIA,CCSA,Elevate咨询公司负责人)和Gaurav Kapoor(MetricStream 首席运营官)共同撰写,刊登于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官方网站杂志《审计与风险》2012年8月的文章《衡量内审部门在组织中价值的五种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业内资深人士提出的方法对我们提高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一)方法一:有效统计审计利用率 (1)计算审计人员利用率。通常,内审部门习惯于将审计时长作为人员利用率的指标,但该指标却远没有提供更多有深刻见解的信息。对比之下,显示审计时长占全年总时长的百分比(内审人员利用率)对股东来说比仅仅报告审计时长更为有价值。内审人员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每年审计时长/每年总的工作时长(包括休假、培训、管理等)。

图1显示了某个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利用率,包括审计经理以及高级审计师。该内审部门全年工作时间为3680小时,其中2598小时用于审计,其余时间分别用于培训、计划和管理以及度假等。因此,每年用于审计的时间占比为71%(即2598/3680)。

(2)评价团队效率。将审计师的使用与每项审计完成的百分数,以及所有审计项目完成的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识别出内审团队是否高速运转或是还有上升的空间。

(3)获得关键指标。如果在组织中,行业标准很重要,则可以考虑购入国际内审协会的“GAIN报告”。“GAIN报告”可以提供符合所在行业特点的调查数据,包括一定数量员工中内审师的数量,每单位资产或收入的内审师数等等。此外,还可以召开当地的首席审计执行官圆桌会议以找出便于统计的关键指标,如部门使用率等。

(4)运用审计基本工具。在衡量和改进部门使用率时,审计基本工具起到了主要作用。例如,高级资源管理工具可以很快地识别出可利用的审计师数、跟踪他们的能力并高效地分配审计任务,这一工具集中地记录了所有审计师的细节和特点,便于搜索和参考;时间跟踪工具可以准确获得审计中使用的时间,便于审计资源的优化运用;风险评价软件,可以识别组织中的风险并将风险排序,其结果有利于制定更具有目标和价值导向的审计计划。

(二)方法二:衡量质量 不能监控的事项是无法衡量的,那如何衡量内审质量?首先,应定义内审部门如何向组织提供价值。最明显的质量指标是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舞弊调查、项目管理、IT咨询、规章制度或是流程改造等。衡量质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记录管理层要求内审提供服务的次数,并记录对管理层提出要求的平均反应时间(从最初要求时间、开始实地调查时间、到最终项目完成时间)。平均反映时间,即周转时间(简称“TAT”)是一个广泛接受的适用于任何流程的衡量指标,可以反映效率和部门利用率的优化。

(2)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平均水平。发出顾客满意调查问卷是提高透明度和开放度的一种极好方式。同时,也可以记录客户抱怨的次数,这个数字不是必须向管理层报告的,但却是了解内审部门好与坏的好方式。

(3)计算内审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首先将内审部门的职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合规、IT审计、运营审计、特殊项目(如咨询服务)、管理等。然后,计算每个审计师、每项职能各占用了多少工作时长。最后,将每个审计师的工作时长与在这些职能工作的审计师薪酬加以比较。根据具体实例表可以看出,创造最低价值的审计职能(如管理)被分配了最高的薪酬和最多的工作时间,这个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应是能够创造较高价值的职能被分配最多的工作时间。

(三)方法三:评价技能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团队技能数量化,如记录每年参加审计的次数、每位审计师每年培训次数、员工持有资格证书的数量、每位职员的任期等。

一些组织有岗位轮换项目,审计师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轮换到管理类的业务上。详细记录轮岗的员工数、由内审培训的员工数以及轮岗到业务部门的员工数。通过这些数字,可以展示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四)方法四:展示财务数据 每位首席财务官都喜欢内审部门提出关于成本节约、费用缩减以及成本保持等方面的建议。

(1)以成本衡量效率,可将审计师数量与本行业建议的审计师数量相对比(这个数字可以从“GAIN报告”中获得)。

(2)以内审部门的使用率反映审计师的努力工作。记录其已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计划的项目数量。基于审计进程表,可以清楚知道审计部门是否超时工作,或是在计划时间内按时完成。

(3)量化审计发现。如果内审部门更多的偏向于合规审计,无法量化每项审计的成本节约,则可以统计主要合规审计发现的数量。将审计发现与管理层接受的审计建议相对比。根据建议的类型,还可以计算价值驱动因素(如风险管理、舞弊、流程改进、合规等)。为了高效地分析审计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拥有一套标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至关重要。整合的审计框架对缩短审计周期,整合审计发现起到重要作用,它同样可以超越组织限制性的约束,促进复杂审计程序中的协作和团队合作。集中的电子工作底稿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将审计记录和审计发现指标统一并标准化。因此,可以降低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产生统计分析数据表以跟踪审计状态,并将之与原数据对比以衡量操作程序和生产率。

(五)方法五: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最终的审计报告是内审工作的证明,是审计工作最显著的成果。(1)在递交审计报告前,要看一下审计师与被审计人员(客户和股东)之间开会的次数和会议内容。询问自己,客户是否已经理解了审计目标、范围以及审计发现。确保审计发现都已经被客户所验证。否则审计报告将会以数字错误而告终,并导致内审部门失去可信性。

(2)确保审计报告具有操作性、执行性强的审计建议。询问自己,报告是否能“抓住股东的眼球”,他们是否会马上理解报告的重点。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确保在审计报告的开头,列出下列事项:审计的重要性(如为什么这项审计很重要);创造危机感(如强调审计发现产生的可能后果);如果报告中没有强调以上两个关键点,则报告将产生与股东脱离的风险。

(3)既然审计报告是向组织展现价值的唯一最重要证据,准备起来也会相当的复杂。可以尝试以自动报告工具代替手工报告,运用事前设定的审计报告模板自动整合审计发现和审计分析,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努力和资源。通过使用整合的分析和报告工具可使报告流程更加顺畅、结构化和标准化,从而简化审计报告程序。这些工具会帮助内审部门简单、快速地获得审计数据、总结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并突出关键信息。

(4)当审计要求变得特别并频繁时,将有限的审计时间用于审计数据变得更为重要。可操作的统计面板可成为首席审计官了解审计状态、纠正审计行为和掌握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的有用工具。同时,还可得到有价值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深入的GRC(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分析、未来经营状况预测以及其他可操作衡量指标,这些对于做出审计结论和制定审计战略至关重要。

(六)其他增加企业价值的方法 (1)做好财务总监的第二双眼睛,让团队中的CPA作为复杂会计处理方面的咨询师。 (2)假如组织中没有PMO(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角色,则可以作为项目经理,帮助IT部门确保主要IT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完成。(3)执行审计时,寻找能够使业务自动处理程序的机会,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研究行业特殊供应商,将有价值的行业标准和最好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审计建议中。(4)保持相关。跟上行业内技术、财会准则以及法律法规变化的步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当前商业中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无法适应变化的僵化的审计师将变得过时,内审部门也会失去信任和价值。(5)成功的内审师,需要成为一个业务三角(人、流程、技术)中所有领域的掌握者。不要将所在部门当成简单的合规部。要带上咨询的帽子,开始创造性的想象。审计师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可以将标准和最佳实践融入到建议中,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项措施。

二、提升央行内审价值的几点启示

2011年央行内审司制订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开始全面深入地推动央行内审转型。如何确保内审转型战略的成功,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评价工具必不可少,尤其是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内审的服务、业务流程、财务价值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利于央行内审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以推动内审转型的层层递进。以上翻译材料中,Connie Valencia和Gaurav Kapoor两位资深人士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阐述了衡量内审在组织中价值的方法,对评价内审价值、管理内审工作以及量化内审工作对组织贡献的价值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便于对央行内审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合央行内审实际,将以上五种衡量价值的方法整合到经实践证明有效的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模型中,以期能为央行内审查找影响转型和提升价值的因素提供参考。

(一)确定发展目标 此次央行内审转型提出了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模式,以服务于中央银行职责的依法、有效履行。因此,评估模型中的战略目标设定为提高央行履职能力、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根据内审转型的总体目标和央行内审职责,战略目标可分解为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见图2),设定如下:客户维度的目标是满足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需要,财务维度的目标是控制内部审计成本、预防和减少组织损失,业务维度的目标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不断优化完善内审业务流程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创新成长维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促进组织成长。

(二)基于目标制定评价指标 依据内审在客户、财务、业务流程和创新成长等四个维度的具体目标,制定各维度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对内审工作的全面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对各维度指标的分析,可以找出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内审在央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中的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1)客户维度:央行内审部门的客户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此维度反映了内审部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效果,以及客户满意度等。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要求的次数、管理层要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客户满意度、审计抱怨数、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问题整改率等指标(详见表6)。

(2)财务维度:由财务维度的具体目标可以看出,对内审财务维度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减少审计成本,降低单个项目或每位内审人员的成本,降低内审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内审各项工作降低各级央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操作、降低某些业务的成本和资本支出,从而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审计时长占比、每百名员工审计师数、节约成本金额、减少损失金额等(详见表6)。

(3)业务流程维度:内审部门业务流程是内审将战略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达到让客户满意、为组织提供服务、实现价值的强有力支撑。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内审制度遵循度、审计计划完成数、审计制度流程制定率、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信息技术审计时间占比、业务审计时间占比、审计报告完成时间等(详见表6)。

(4)创新成长维度:内审部门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学习,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流程,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达到服务于组织价值增值的目标。该维度具体评价指标可包括人员平均审计工作年限、年平均培训时间、培训完成占比、资格证书占比、在组织中平均任期时限、轮岗至其他部门人数、业务部门转入人数、审计师教育水平等(详见表6)。

(三)评估模型的实施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管理工具,但如果不将其有效地植入内审工作中,而只是作为单纯的评价工具,则其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在实施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将评估模型有机融入到内审管理制度中,使之成为业务执行、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参考和保证。(2)战略目标和四个维度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央行职责变化以及内审自身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达到服务于央行履职的目标。(3)应用平衡计分卡模型的初期,可能无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标准参考值,可以尝试从国际注册内审协会购买GAIN报告,查找国际上与我国央行职能相近的行业指标,或是通过调查和综合各分支行情况确定该值,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保罗·尼文著,胡玉明等译:《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7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一、 现状:

(一)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1、人员结构方面:我局现有干部文秘杂烩网职工41人,其中班子成员7人,占17%,退居二线和退休11人,占26.8%,,办公室和后勤人员6人,占14.6%,真正一线业务人员只有17人,仅占41.5%。

2、专业结构方面:在我局34名在职干部职工中,从调入审计机关渠道看,乡镇和其他行政机关调入13人,占38.2%,企事业单位调入14人,占文秘杂烩网41.2%,录用应届毕业生3人,占8.8%;从第一学历看,本科2人,占5.9%,大专2人,占5.9%,高中和中专30人,占88.2%;从专业背景看,经济类4人,占11.8%,管理类2人,占5.9%,法律类、工程类、计算机类各1人,各占2.9%;从专业技术资格看,初级13人,占38.2%,中级5人,占14.7%,高级目前还没有。

3、年龄结构方面:在我局34名在职干部职工中,平均年龄42.3岁,30岁以下的5人,占14.7%,31-39岁的7人,占20.6%,40-49岁的13人,占文秘杂烩网38.2%,50岁以上的9人,占26.5%。

4、编制情况:20__年,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进贤县审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进字20__54号)规定:核定县审计局机关行政编制16名,工勤编制2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股级职数6名。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要求,县编委于20__年3月,同意我局设立审计信息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个,但目前我局现有人员情况是:行政人员 23个,超7人,事业人员10个,超7人,工勤人员1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个,超2人。

由此可见,我局审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明显趋于大龄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领导职数明显偏多,一线业务人员较少,且超编严重。这一不协调的人员结构,将影响我局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意识不够强

审计人员审计理念落后,习惯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开展审计,缺乏全局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审计理念,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对现代审计适应慢,缺乏创新意识,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审计结果利用率低,严重制约审计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审计质量不够高

一是审前调查与审计方案编制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进行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部分方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够突出,操作性不强,没有发挥指导审计实施和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作用。二是审计结果文书撰写质量不高。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习惯性将审计查出的问题都一一反映到报告中,面面俱到,关键性、重要性的问题不够突出;或是事实表述不够清楚、文字繁琐,专业术语偏多,不易理解。部分项目审计结果文书引用法律法规、依据等不准确、不规范,提出的建议往往简单概括或过于宏观,不切实际,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精品意识不强。重点放在财务收支的审计上,注重揭示违规违纪问题,不注重日常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于共性及屡查屡犯等问题没有深入分析,总结提炼。没有深入揭示实质性问题及规律性内涵。不善于运用绩效理念,从完善体制、机制及政策等宏观层面着眼,进一步挖掘审计的价值,提升整个项目的成效。

二、原因本文来源:文秘站

(一)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通

审计系统由于受编制、人事管理体制及专业性质的制约,人员的录用、提拔、调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人员流动性小。虽然政府再三强调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但现实的大环境,人事部门也难以做到严把进人关。近二年我局所进人员,基本上是乡镇领导换届安排,部分关系人员照顾性进来的,实际能胜任审计工作人员难以“走进来”,而非专业人员,相对来说又难以“走出去”。审计人员提拔、输出的极少,由审计岗位走向领导岗位的更少,人员始终处于一种自行消化状态,干部成长渠道窄。严重影响了审计干部向健康、活泼方向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事业的推进。

(二)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在日常工作中,年龄偏大点的审计人员认为自己搞审计多年有经验、有方法,同时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当天和尚撞天钟,完成任 务就行了。而年轻刚进来的审计人员,大多专业不对口,对凭工作取得进步缺乏信心,因此不愿刻苦钻研,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基层审计机关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的结果。

(三)学习教育不够重视

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业务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每年要完成的审计单位(项目)众多如我局去年审计的单位(项目)73个,其中年度计划51个,县委、政府临时交办22个,今年又达74个,这还不包含县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项目,项目一个接一个,加之审计的程序极其繁琐,案卷整理过于繁杂,审计决定执行难度较大,审计人员长年累月奔波于审计一线,加上主观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学习上大多采取敷衍的态度,没有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现代新的审计方法和技巧,由于过份强调“忙”,单位也较少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最终导致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运用绩效理念,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审计方法无所适从。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人员结构

一是立足当前实际,从现有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切实解决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失衡、能力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强化学习培训、沟通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育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严把审计进人关,用好有限的人员编制,招录急需人才。根据工作性质及专业特点,通过设定特定的条件及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录用方式引进审计队伍中知识结构严重缺位的、工作急需的人才,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三是建立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很难配齐所需的各类人才,因此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应结合审计实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审计需要的审计专家库。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审计的方式,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例如我局20__年制定出台的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以审计工作业绩为考核重点,将业绩与审计人员完成项目质量、成果运用、审计创新等相挂钩。通过近年来的实施及修订完善,我局在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将继续围绕科学发展及审计转型的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工作成效将不再只针对查出多少违规金额,上缴多少财政金额,而是重点关注有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维护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三)强化学习教育

首先,审计机关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全体审计人员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审计人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效果,积极培养一人多专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审计应用上的困难及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其次,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审计发展形势及审计人员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情况,制定中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培训内容上,应基本涵盖宏观经济、法律、审计业务、计算机、基建等知识,不断拓宽学习覆盖面。培训方式上,应注重有计划地分类、分层次培训,采取新颖、互动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如我局从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业务组长互相交流审计实施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1.重视审前调查,提高审计方案编制质量

一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情况、领导及分工,单位主要职能,下属单位情况,纪委等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以往审计情况,以及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项如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征管用、资产处置情况等。二是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重点内容等编制审计方案,重点项目应开展审计方案论证,审计组长及时根据审计方案论证会形成的意见,完善审计方案。

2.遵守规范,鼓励创新,提高审计报告撰写质量

一是重视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二是突出反映审计重点。三是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审计结果文书要抓住项目的主要问题,讲深讲透,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解决实质问题,达到实际效果。

第8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审计;基层央行;内审

JEL分类号:032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6-0111-02

近年来,基层内审部门相继开展了以信息技术审计为核心的国库系统、信贷管理咨询系统安全等一系列专项信息技术审计,这些信息技术审计的组织与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内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在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审计方面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信息技术审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当前各级内审部门不断探索稳步转型的方法与途径,如何改善信息技术审计工作是内审全面转型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应如何加强完善。

一、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存在问题

(一)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视不够

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各个业务系统是由上级行组织开发、测试、论证,系统必然是可靠的。业务数据处理流程也是由程序控制的,输出的信息也必然是准确的。因此,无须对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再好的信息技术系统也存在漏洞和不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再好的程序也存在人为的干预和破坏。因此,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的开展。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范围狭窄

由于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处于起步阶段,对央行运用的系统软件与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功能模块、防范措施等缺乏全面了解,加上各部门在实施业务电算化过程中。对计算机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实施检查程序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信息系统普遍没有预留审计接口或者设计专门的内部审计用户,使审计人员无法对计算机完成任务中的数据流向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督,导致目前审计停留在对已运行系统的安全、合规性方面的审计,无法达到全过程的审计。

(三)信息技术审计的手段落后

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内部控制的模式,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而且多数情况是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而目前内审部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审计平台,对于较为重要的业务系统,无法进行有关的运行环境、技术环节、业务处理等方面的测试。因此,基层央行信息技术审计基本上是绕过计算机审计,主要依靠相关报表和凭证进行审计,不进入相关程序中审计,不能利用现代化技术适时掌握各业务系统信息,从系统处理过程中发现风险苗头,从而影响了审计效果。

(四)信息技术审计的难度较大

在手工业务系统中,可以随时查看每笔记录和相关记录痕迹进行对照核实,审计线索较清晰;而在计算机业务系统中,业务信息大都存储在磁介质上,系统建立、更新、消除一些资料时较隐蔽。况且,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如果有人故意或因为差错对计算机审计证据进行删除、剪接,从技术上讲审计人员难以查清。

(五)信息技术审计的人才缺乏

信息技术审计包括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和管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审计,这对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审计人员能够从电子业务数据内容找出业务破绽,要求具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经验,发现问题之后,还要具备能够审核后台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程序合理合法性的技能。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普遍存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缺乏的问题,限制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信息化全面实施过程中发挥专业作用,影响了信息技术审计的质量,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二、对策或建议

当前央行审计已处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应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和信息技术审计手段,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审计信息系统管理成为审计方法创新的必经之路。为此,基层人行信息技术审计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审计的认识,加强审计力度

目前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虽然开展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审计,但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基层行应加强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审计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央银行业务日益电子化本身形成的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中央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搞好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内审部门要加强与科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日常管理情况通报制度,要定期收集管理情况;科技部门应将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管理情况以及运行环境的监测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抄送内审部门。另外,也可让内审人员参与科技部门的系统软件维护、检查等工作,既增加感性认识,也能及时收集掌握各系统软件运行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使之更好地与传统审计知识融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挖掘出信息系统的潜在风险点,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信息系统的规范操作和安全运行。

(三)丰富审计手段和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计算机审计的关键是研发良好的审计应用软件:一方面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解决采集什么数据、如何采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研制和应用审计软件、数据库和审计模型,解决采集来的数据如何利用、如何审计的问题。因此,建议在目前运行的较重要业务系统中开发出审计接口程序,建立起与被审计部门业务接口切入、数据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使内审人员通过该系统能调阅所有的可读信息和记录资料,从而提高审计速度和质量。同时,尽快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使基层内审人员利用审计软件对各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直接对储存在磁介质上的数据资料进行审计,改变以前“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逐渐转向“穿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方法,从而提高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四)选择合理的审计方式,降低审计风险

第9篇:审计培训建议范文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实践 审计职责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26-01

进几年,高等院校内审机构通过程序性授权渠道积极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和任务,通过审计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严格执行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结合审计实践中的问题积极进行反馈总结,加强内审信息传递,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界定经济责任,加强审计监督管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困局

1.计划和决策事项的信息掌握不足

随着高校经济规模、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领域的拓展,校属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越来越多,伴随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不同领域、环节和阶段,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全面掌握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

2.履职情况的审计评价指标模糊

因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受体制机制因素影响,组织机构未实质构建统一、完整的分部门、分职责的经济责任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部门经费、个人述职和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判依据,审计人员通过独立性的职业判断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个体因素差异,造成判断和评价存在很大差异。

3.审计地位、审计职权功能发挥的悖论

因历史、观念等影响造成对审计功能定位的误解,形成审计地位与职能割裂和自上而下的审计形式论,存在审计权发挥不足,造成“制度上要求审计监督”和“操作上排斥审计监督”的矛盾,基于各种因素影响,造成审计过程不畅,审计职能发挥被动,形成审计弱势地位。

4.职能与权责划分模糊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为经费项目审计,由于信息资源掌握不足、指标模糊、审计职权发挥有限等因素影响,一般而言,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倾向于经费审计,对于管理绩效的判断和评价彰显乏力,难以实践操作。“审计职能发挥有限”和“审计监督范围不断扩大”形成审计过程中的行为矛盾,导致操作风险不断增强,管理部门为达规避风险的目的,主观上要求更多的部门参与分散风险,通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转移管理责任,造成职能部门权责混淆,混淆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造成审计责任失衡,加剧了审计风险。[1]

二、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构建的因应措施

1.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对称渠道

通过有效途径,了解组织计划决策等经济事项动态信息,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相关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搜集渠道。如果可行,可以考虑将审计部门负责人作为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参会成员或列席成员,参与各种经济决策过程,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更好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利用相关信息,做出有效判断。

2.构建有效指标体系

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职能区分,根据行政权力的职能划分和业务性质构建符合职权性质和类型业务的指标评价体系,促使干部履职约束机制,将履职、执行、评判和客观性置于指标体系约束之下进行具体的判断和客观的评价,达到审计所涉的预期目标。

3.充分发挥审计职权,提升审计地位

一是改变离任审计的现状,逐渐开展任中审计,在任期内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规范的审计监督操作规范,改变流于形式的审计监督形式,对监督事项进行实质性审查;三是建立对财务信息常态化的监督机制,逐渐实现审计机构财务信息共享,实现对审计审签事项的实质性审查,主动监督。[2]

4.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在掌握信息资源、构建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审计职权的基础上,逐渐实现经费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并重,有效、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通过完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审计规章制度划分职能部门权责,建立规范审计监督操作规范。[3]

三、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问题及建议

鉴于对经济责任审计困局的探讨,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基于监督和管理并重的原则,为促进经济责任和职责履行,提高总体经济管理水平,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1.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水平

为集约利用组织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议组织加强经费项目管理,简化经费项目数量,分类规划经费使用方向,有效节约资金;建议强化预算执行效率,在预算申请和批复时明确项目实施进度,并定期督促执行,在预算当期执行经费预算,降低项目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2.加强部门创收资金监管

为进一步贯彻小金库治理的相关规定和文件精神,杜绝组织下属部门以任何名义建立小金库,建议构建信息渠道监管部门收费项目,加强廉政纪律和财经纪律,强化相关业务培训,以合理的审批渠道和部门激励机制堵塞漏洞,贯彻收支两条线,规范财务管理。

3.强化资产管理

为保证国有资产真实、完整,防止流失,建议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把统一采购、部门采购、分散收集、捐赠等所有渠道形成的资产均纳入到资产管理的范围,在项目实施的不同环节和阶段监管资产形成,及时入账。领导干部任职期满后,应及时进行资产移交,对此,应完善制度体系,确定合理期限,完成资产移交,界定责任,以达履职的目标。

4.强化核算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二级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建议组织及时与二级核算单位签署款项拨付、补贴、管理费上缴、计划指标等方面的协议或合同,规制管理行为,规定经济往来;建议及时清理往来关联账项,明确约定各方管理职责和资金权限,规范账务处理程序,调动各方积极性。

5.规范账务处理

为规范账务处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议在专项经费项目批复时明确使用方向,防止项目经费执行时挤占其他项目经费,造成经费管理失控,弱化预算管理;为便于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组织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建议合理授权并有效控制支付额度,监控资金流向,强化并规范账务处理,保障经济活动正常开展。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有效的界定与识别经济责任,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需要的一种监督机制,面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困局,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寻求统一、协调、完整的机制和措施,达到经济责任审计所预设的公正、客观的现实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夏云. 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第1版,会计学博士论丛)[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美]维纳.控制论[M]. 第1版.郝季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