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1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道德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一种优良品质,如果一个人道德高尚,那么这个人不仅仅是人品高尚而心安理得,还能造福人类。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与道德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学习文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注重以德为先,坚持以德报育人,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思想,从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习孔子的古文时,能看出孔子注重教育,重视道德的培养。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学到知识和良好的品质,并且?要传播出去,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小学数学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德育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养成懂礼貌、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只是一味进行知识学习而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领悟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争当优秀、高尚的小人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我国小学以德育作为学校的教育根本,传授给学生优良的品质,学校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功利性教育思想,对现有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构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宽松、融洽的教育方式,同时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达到明显效果。重视传统教育的创新和多元化教学,把德育作为小学教学的重点任务,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完善小学数学中德育的教学方法

将小学数学教育中智力与道德训练分离,采用小学心理学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用德育的方法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针对教育体制的发展,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知识教育中,使其相辅相成,孤立存在的形式是不可取的,必须共进退,共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2.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第2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春节 传统文化 继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92-01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人们对春节的认知不深刻

在调查中发现,大众普遍表示对春节及其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深入的内涵都不怎么清楚。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洋节的流行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遇到了瓶颈。因而,提高大家过春节的积极性,或者说使春节变得有意义、有意思是关键的一步。

(二)春节习俗的继承有待改善

在回收的387份有效问卷中,有300人以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大扫除、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然而,诸如贴春联、守岁等传统习俗的保留程度较低,同时,对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央视春晚的关注度也不容乐观。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的节日文化也一直处于变迁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冲击,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以及电子邮件拜年逐渐被人们接受。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春节民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断减少,出于安全考虑,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鸣放鞭炮也日益受到限制或者被取缔[1],春节传统习俗中传统文化韵味越来越淡了。

(三)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分析

解析本次调研数据得出,虽然现在春节传统习俗有所削弱,但是在潜意识中,多数人认为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是必要的。大家都表示,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我们的财富,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春节传统习俗的变迁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量着人们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一个坚持。此外,也有人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文化的入侵会不断动摇着春节的地位。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西方节日。

二、分析建议

(一)搭建文化桥梁,发扬春节文化

春节传统节日的存在是继承和发展春节传统习俗的载体,但要想使春节焕发勃勃生机,还需要文化学者、文化部门以及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研究和探讨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一座有机延续的文化桥梁,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使之充分适应于时代,赢得时代的青睐。同时,也借助各种方式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来。

(二)调整相关政策,保护传统民俗

燃放烟花爆竹在春节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该重新认识烟花爆竹的文化功能。为了安全起见,城市中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已越来越紧。在这一现实状况下,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设置部分的烟花爆竹燃放点,让普通大众到指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体验春节氛围。这不仅保证了大众的安全,也使得春节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新的传承。

此外,也可组织学术界加强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春节民俗的全面调查,总结春节民俗在民族认同、价值观培养和美学方面的意义。[2]

(三)开展文化教育,推动文化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对在校学生广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举办有关春节等传统文化的讲座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成每位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精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在现代化通讯工具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可通过各种媒体,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们心中。

三、结束语

春节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总结本次调研,普通大众对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情况较好,但是人们对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认识不够深刻。大众应自主加强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适时地对大众进行春节传统习俗等方面知识的普及,促进春节传统习俗的推广和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因为这是集体的精神财富,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性,开始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任,中华文化才能在新时代勃发生机。

【参考文献】

第3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 教学途径

思想政治教学以社会主义政治、物质及精神文明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社会实践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终身思想政治素养。现阶段,人文科学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方向。随着社会需求不断改变,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涵盖政治、哲学等多方面内容。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有助于思想政治文化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得到正确培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式要进行相应改革,实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开放式形式。教师要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逐渐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引入需要甄别,教师要选择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以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鼓励学生多交流,阐述自身观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元化形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对应。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丰富学生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途径

(一)强化传统文化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活动,并将其与现阶段我党指导思想相结合,以体现文化传承。在此过程中结合并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令学生感知其历史性与传承性。例如,“水客载舟,亦可覆舟”强调的是民意的重要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出传统美德的学习。“二十四孝”主要表述了孝道和感恩等。近代史中的精神,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解放。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不但要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思想。“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表现的是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使学生明确只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成功。

(二)开展传统文化交流

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开展启发性开放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体会,并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以锻炼思维,丰富感受。通过传统文化交流,学生会发现自身不足,通过相互学习弥补自己欠缺的东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借鉴能力。教师可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和展演,鼓励学生多收集传统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要摒弃单一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培养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多元化教学,改善乏味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最终养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思维模式。通过传统文化的交流,学生不但学习了思想政治知识,还提升了整体素养,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提高。

(三)培养学生文化观念

思想政治教师要认清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并逐渐积累文化知识。学生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将自身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总结,进而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学生根据教学要求不断提升自我感知能力,增强传统文化意识。教师要在适当时候引入传统文化语言和文化知识,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知识有机结合。传统文化的引入使学生将自身经验与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感情,鼓励学生内省,逐渐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三、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交流,分析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论。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文化观念和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潇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J].管理观察,2015(23).

第4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当前,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煤炭企业,更要突出关注一线职工的工作状态、生命安全,更要将管理的重心下移。班组建设是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健全机制,强化考评,筑牢班组建设根基。从健全机制制度入手,丰富工作内容,全面抓好落实。坚持从严规范班组管理。慎重选聘业务熟、威信高的职工担任班组长,增强班组长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班组长例会”,每半年组织一次班组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形成“矿井总体负责、区队直接负责、班组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实施班组结构工资考核,将安全、质量、任务和学习等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使考核始终贯穿于班组建设全过程。明确责权突出作用发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值班、安全包保责任,严把安全生产第一道关口。班组长有权根据区队生产作业计划和本班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部署,确保正规循环作业。授权班组长按照“按劳分配”原则,依据安全、质量、生产等指标完成情况,掌握班组职工收入分配,提高班组长威信。强化激励提升工作效能。名誉上激励,广泛开展“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竞赛活动,严格对照评选标准,大张旗鼓命名表彰。政治上激励,坚持推优评先向班组长倾斜,将优秀班组长列入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经济上激励,根据考核条件及考核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发放班组长岗位津贴,有效调动了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

创新思路,丰富内容,增强班组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推广使用先进理念、典型做法,不断丰富班组建设内容。推进品牌班组创建。结合煤矿企业班组管理的现状,根据工作需要,增加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标准,在各班组深入开展品牌班组创建活动。坚持班组管理“三个结合”。与岗位创新相结合,开展了班组创新创效活动,“小细胞”迸发出“大能量”。与阶段重点任务相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明确班组管理重心。与职工技能提升相结合,通过观摩交流、岗位“手指口述”等形式,组织职工掌握作业流程,提高自我业务技能。强化群监工作职能。建立群监分会,聘任群监员,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点面结合、自下而上的群众安全组织网络,坚持以“网、站、员”为主体,以“安全检查表”为载体,实现班班都有群监员。

文化引领,凝心聚气,激发班组建设活力。将安全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组管理中,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安全文化警示职工保安全。各区队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由班组长带领职工进行班前宣誓;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培育形成“安全有我、我必安全,责任有我、我必负责”的班组安全责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职工促和谐。将《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到每个班组,传递给每一位职工,要求班组教育“每周一座谈、每月一汇报、每季一总结”,让职工深刻认识到自身安全对于矿井一方平安、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亲情文化感动职工享幸福。安全是矿井发展的坚实根基,是职工家庭幸福的源泉。为了用家庭亲情、家人期盼促使职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安全结对子、区队建联保、感恩母亲座谈会、自编自演安全短剧等多种亲情化、人性化的教育形式,把安全教育融入到家庭、亲情、友情教育之中,引导职工群众心系安全、关注安全、聚焦安全,用亲情一次次叮嘱安全,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为矿井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工会)

第5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论语》中,主要包括了治国思想、为人之道两方面内容,《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规范。因此,中学生通过学习论语能够了解传统礼节、礼仪,对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奉为经典的社会秩序有所认识与了解,对传统文化的源头、面貌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另外,《论语》的文风与句式较传统古文更加生动与简练,更加适合学生古文的学习。而且,《论语》具有一定的场景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代入感,进而促进学生古文水平的提高。

高中论语教学应当肩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

社会现实不容否认,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的文明礼仪甚至传统文化中高尚的精神文明思想,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在现代人繁忙的社会中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新生代的年轻人,在社会大染缸的熏陶下,对传统的文化当然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学生认为《论语》这种老古董没有用处、与现代科技社会脱节,且在高考试卷上所占的分值亦微乎其微。这些都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开展。虽然国家对传统文化进行影音、文字等保存工作的强化,但是传统文化正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作为一个国家、名族的基础,传统文化传承是保持民族特点、保持国家特点的关键。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促进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因此,《论语》的教学就必然要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作为我国2000多年的文化主干《论语》的哲学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论语》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通过《论语》中的思想体会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我国人文发展历史。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以时代背景为基础,针对《论语》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的历史文明。

高中《论语》应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目标

组织教学《论语》选读的教学重点绝不是在于字词句的落实,而是在于文本的思想内涵。在《论语》选读这本教材中,编入了十五课《论语》的篇目,其中教学大纲又规定了十课为主要的学习篇目,这十课的内容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先富后教,均贫富的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这十课内容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大方面,治国思想和为人之道。对于这十课内容,教师应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探究并了解其思想内容,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例如:通过《为政以德》篇,了解的是孔子以德为政,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而德政的思想与社会现实已存在很大的时代差距,学生只需了解即可,《沂水春风》篇,亦是如此。通过《克己复礼》篇,了解的是孔子提出的礼治思想,仁与礼的关系。这是封建社会统治百姓的伦理道德基础,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学生也只作了解即可。而《诲人不倦》、《知其不可而为之》、《高山仰止》篇,不仅是认识了解孔子个人性格的重要篇目,其中的思想精神高尚品格,如举一反三、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不懈等精神亦是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的。《君子之风》、《仁者爱人》、《周而不比》,其中固然有与时代不合的因素,但像忠恕之道、重义轻利、交友有度等传统美德,正是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积极发扬的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思想,已不是简单的伦理道德,而是上升至哲学思想的高度,应趁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人处世之道,发扬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总之,在现代高中《论语》教学中,应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展《论语》教学。通过教师教学内容、进度的科学设计使高中《论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现代高中生传统文化了解、理解与传承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师自身应认识到《论语》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了解《论语》教学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明确《论语》教学对学生传统文化了解的重要性。以《论语》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此为基础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基础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高中《论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与《论语》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传说等荣誉《论语》教学中,以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流传。

第6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在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理念不断渗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代室内设计也深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积极创新设计思路,不断拓展室内设计发展空间。总之,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需要,同时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渗透,而是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要素较好的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室内设计观念。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积极寻找中国传统色彩的内涵,并且将传统色彩灵活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促使现代室内设计作品充满丰富的传统色彩。虽然室内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体现着各个时代的精神内涵,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色彩始终被人们尊崇。很多设计者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从而创造了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中国传统色彩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红,中国人们始终喜欢红色,甚至红色被看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红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象征着热情、奔放、团结的民族品格。通过应用中国红,让整个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

2.中国传统书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设计作品的信息,更发挥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作用,这也就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这几年的艺术作品,我们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很多作品中的文字都是经过电脑合成,这样的字体与书法相比缺乏灵动性,呆板生硬,缺乏内涵。然而,将传统书法较好的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能够较好的体现现代室内设计作品的风格。不同的书法具有不同的文字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室内设计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其中篆书代表着高雅;隶书代表着古朴的特征;草书代表着活泼和灵动。通过将中国传统书法较好的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有利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室内设计作品增添精神内涵,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例如:在一些茶室的设计上,便可以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较好的融入进去,让整个茶室充满传统的书香气息。因此,为了将传统书法灵活融合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需要设计者深入理解书法表达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将书法内涵的经典之处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室内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魅力。

3.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关于装饰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大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平安的美好期盼,并且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其中在一些房屋室内空间布局中,借景、屏风、隔断和博占架等多种装饰手法便是从传统社会发展中演变过来的。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当然,在应用传统装饰元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一味的强调对形的运用,还应该注重对装饰图案神韵的挖掘。尤其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将传统装饰元素通过设计以满足当代室内设计的需求,坚持在传统装饰图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例如: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所博物馆就是将传统的飞檐翘阁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在整个建筑物的多个细节部分采用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其中在这所博物馆的材质方面,主要以开放式的钢结构和木作架替代了传统的木梁和木掾构架系统,其屋顶也多采用玻璃和石头材质。同时,在博物馆设计中,追求色彩和纹理统一时,其传统的房屋坡顶和窗框被花岗石所取代。通过应用这些传统装饰元素,让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东方神韵。

4.传统建筑建构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我国的传统建筑结构多以木质为主,建筑装修涵盖了除隔断、门窗以及大梁的几乎所有小木作结构,对于木材的运用讲究大进深和高空间,视觉上注重对称艺术,画栋雕梁讲究色彩匀实,一些硬木作品,例如:官椅、屏风以及长桌等传统物件多常见于室内装饰,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和功效性体现都十分的明显。传统建筑构件的雕刻技艺也独树一帜,浮雕、圆雕以及镂空作品等构成了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具体运用在建筑物上则因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在祠堂、牌坊、栏杆、壁橱、庭院以及月台部分多以石雕作品较为常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很多也在栏杆和壁橱方面采用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形式。

三、结论

第7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构成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具体包括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文化责任担当意识,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六个维度。大学生文化自觉构成要素图所示,见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觉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地位深刻性的认识。大学生要明确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二是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掌握文化发展特殊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三是文化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认识。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践行主要表现:一是推进优秀文化传承。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自觉践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二是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觉推进文化创新。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学生要利用出国交流、外国学生来校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构成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对本民族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它包含意识和践行两个层次,具体包括文化敬仰意识、文化信任意识、文化信心意识;坚持主导文化方向、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六个维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构成要素如图所示,见图二。

从图二可看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主要包括:一是文化敬仰意识。大学生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夜郎自大、孤芳欣赏,又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二是文化信任意识。大学生要对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优势充分信任。三是文化信心意识。大学生应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大学生文化自信践行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主导文化方向。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大学生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二是践行核心文化体系。大学生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增强文化鉴别能力。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坚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既批判糟粕、抵御侵蚀,有吸收精华,博采众长。

培养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优秀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根基。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中华儿女不断传承和创新。大学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青年学生作为创新先进文化的有生力量、发展繁荣文化的担当者,理所当然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要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认识、理解与创新的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以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担当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道德规范的“软约束”,使得部分大学校园中也滋生了有悖于大学精神的文化问题,如有的大学生还一定程度存在着荣辱不清、是非不分、学风不正等现象,有的大学生信念异化、理想价值追求被现实利益迷惑,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文化的冷漠蔑视。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大,一些西方国家以影视作品、广播、书籍、广告、刊物等为载体,通过媒体网络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渗透”“西化”,从而消减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当前高校文化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克服“利益自发”,克服对西方文化的“全盘吸收”,为此,就是要提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精神,推进以团结向上、积极健康、求实奋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培养众多的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人才,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寄托与希望。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鼓励他们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是国家走向富强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对策与建议

强化主流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在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环境下,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例如,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为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观。同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困惑与彷徨、盲目与浮躁等问题。加强对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应用,利用易班平台抓好阵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形成了“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等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基本精神。为此,学校可以多增设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古典名著选读、国学课程、传统的书法艺术等,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节日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的礼敬感和自豪感。

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重视技术、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反映商品经济的时间观念、竞争观念、信用观念、效率观念等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对来之不善的文化坚决予以限制。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培养大学生坚持民族主体性意识,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自觉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熏陶、渗透、浸润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育人作用。学校要注重大学生全面人格的养成,注重学校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态度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采用中国元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在学校人才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互联网、广播、报纸等文化阵地积极主动宣传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担当起文化建设的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8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的讲话呼应了时代的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速和平发展之路,物质财富空前增长。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正奔向已经不再遥远的小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离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近。然而,我们也开始面临严峻的深层次困难,构建文化软实力显得尤为紧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和文化表达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绝不会是坚定的民族。一向以拥有古老丰富的文化传统而备感自豪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我们开始判明,单凭深厚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不足以在今天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更何况,中华文明还经历了极其坎坷的命运。同样,单凭全盘引进现代西方文化,也终究难免产生逾淮为枳之忧。如今,地球村里的文化愈加彰显出奇妙的多元化。我们迫切要做的,正是发掘、阐释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通过将它与当代精神相结合,使旧貌换新颜。我相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只有立基于此,舍此别无他途。

同时,自信的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自信表达。传播与弘扬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冲破传统的讲授、承继与表达的手段和方法,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阻隔。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充分利用当今的现代化表达手段和媒介。毫无疑问,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主流文化,但如何构建主流与众流的和谐关系,却是一个极具现代性的新问题。这需要崭新的文化智慧,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第9篇:坚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绝大多数老师对传统文化是重视的,态度是端正的,教学是敬业的,工作是称职的,是为人师表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既尊重历史,又从现代学校发展的高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就继续保持和发扬;既认真学习传承,又注重创新发展。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2、高校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继承传统文化是育成“中国魂”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人的灵魂,即“中国魂”。它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继承传统文化是高校培养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需要。然而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有些学生难于形成中国人内在人格的品位。当然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不少人缺少核心价值观念,缺失信仰,社会责任感不强,爱国意识薄弱,社会公德意识缺失,思想素质不高,甚至有的人自我中心,自私冷漠,我行我素,走向极端。“中国魂”指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既要立足本民族,还要具有国际意识,全球化视觉,做一个具有“中国魂”的现代人。

2.2继承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与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参与和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意识与和谐观念,将大学生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高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大学生是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已的美梦,但要与民族的梦相结合,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做一个高层次的合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者,做一个受人民爱戴的多有建树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最宝贵财富,它包括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内容丰厚,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向传统文化汲取智慧,吸收养分,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才能勇当重任,不辱使命。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传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