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大学英语课堂革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课堂革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课堂革命

第1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大学语法教学现状;指导作用

1.引言

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笔者来说,无止境的学习,不断地思考,孜孜不倦的探索是我的使命。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然门槛也相应越来越低,然而社会竞争却与日俱增,面对着层次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大学英语的教学能顺应这种巨大的改变,为社会塑造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的院校都将大学英语教学转向以听说打头阵,学生为中心的实用性教学,摈弃了以往传统的以语法为重点的填鸭式教学。这是进步,是解决英语应用型人才缺乏的一大举措。那笔者思考的是,是不是语法教学就不再重要了呢?语言的流利使用需要以牺牲语言的精准性为代价吗?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托,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来尝试找到答案。

1.1理论依托――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在他们看来, 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容,而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的出现“是对乔姆斯基革命的一场革命”。但它决不是反对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而是反对把语言视为自治的系统,天赋的能力。如今,认知语言学已然成为当今语言学界的一大热点,许多语言学家认为,从学科发展趋势来看,认知语言学将是21世纪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1.2语法与认知语言学

语法即语句结构法,而对语言规律的专门研究,称为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同时,作为语言学的另一个分支,认知语言学也认为,句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自然的动因,其外形通常是由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促成,表层句法结构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言原本是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只有把语言看成是按特定社会的文化规约建构起来的观念内容,才能对语言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说明,只有分析语法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民族认知和理解外部现实的独特观点,才能对句法规则的解释力给予合理的说明和归纳。认知语法旨在从认知上对语言结构做出系统、严格的合理解释。它的出现象征着语法研究的钟摆又由注重形式转向注重意义。句法不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也不再是语法的中心;一定的形式约定俗成地代表一定的意义,词汇如此,句法也如此。语言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人的语言能力与一般认知能力密不可分。

2.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各校调研,现阶段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轻重不一,归纳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排斥。英语是一门除了母语之外学生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一门语言,而语法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逃避的一个壁垒。在将近1000份的调查问卷中,90%以上的学生承认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有接近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语法学习难,对语法无感。由此可见,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任重而道远。然而,经过六年中学生涯中在英语学习中与语法的每日相伴,在高喊着远离应试教育的浪潮中,大部分大学生都期待在大学英语课堂没有语法,只有与外教的侃侃而谈。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对语法的漠视。目前,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市面上出现的大学英语教材越来越五花八门,老师和学生的选择也越发多样。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正逐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的深化。随着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今英语交际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欢迎,随之而来的改变是,更多地大学将英语课堂与实际接轨,试图走应用英语的路线,避开以往应试英语教学带来的弊端。当然,这种探索精神值得鼓励,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占据了越发重要的位置,而相比之下,英语语法教学则显得单调乏味,无足轻重。而且,一些专业期刊,英语教学杂志等对语法教学的研究也乏善可陈。此外,如何评价一堂真正的好课,很多人也错误的认为,似乎只要老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课堂活泼风趣,没有冷场,才算得上是一堂好的英语示范课。然而,我不禁也会思考,整堂课的确以学生为中心,以听说、表演贯穿整个课堂,老师英语流利,也有启发性,学生们也积极思考,敢说能说,似乎无懈可击,但又好像缺了点什么。整堂课学生流利的英语漏洞百出,而老师不敢进行语法分析,更不敢说一句汉语,只有指挥和激发,唯恐走回以前的老路。在他们看来,一旦在大学课堂上详细讲解语法,就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就是与现今提倡的交际法教学背道而驰。这种教师间普遍潜意识存在的默契只会让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地位每况愈下。

与之相反,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语法的重要性,夸大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一些三本院校,独立院校以及高职高专中尤其普遍。由于学生本身基础差,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了,但依然弄不清楚句子主谓宾,没有句法结构的概念,写的句子惨不忍睹,说出的句子更是漏洞百出,但他们又必须面临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这样的拦路虎,一部分教师痛心疾首,于是“换汤不换药”,依然以语法为中心,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依然延续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依然以考试作为终级目标,当然难免使得课堂陷入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积极,而教师自己也是吃力不讨好。

由现状出发,总体来说,个人浅显认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转向实用英语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更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及语言流利程度的训练。而且受到交际教学法的影响,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和讲解,常常为了流利表达而牺牲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英语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被两极化,过度淡化或是过度重视。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语法的学习不扎实,太过依赖灌注式教学;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太相信现在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语言的准确性置于流畅性之后,甚至更远。

第三,语法讲授方法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这一方面致使课堂沉闷,降低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在可预见的结果之下,对语法教学更加望而却步。

3.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指导作用

了解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其呈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是目前(下转第135页)(上接第119页)大学老师的当务之急。在对认知语言学的研习中,笔者得到了以下启示。

(1)摆正语法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位置,赋予语法学习新的内容。众所周知,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便不容置疑,但切不可走向两个极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类认知有联系的,它并不是简单的纯规则。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有能力去理解这些有意义的语法规则。因此,大学老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要避免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在讲解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要有全新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2)不要孤立语法知识点,为了语法而讲语法。为了鼓励学生,提高他们语法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师应采用对比,联系,图表,和归纳演绎等多种手段将整个语法体系融会贯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吸收。

(3)输入语言文化,了解母语与英语的异同,从而更好的指导语法教学与学习。毫无疑问,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掌握好该语言的基础。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也体现在了语言上。对比中英两国语言,我们就不难发现大量的极为相似的习语或表达。它们或在价值取向一致,或审美雷同,也有些语法结构相似。当然作为分属不同语系的两门语言,它们在思维习惯,修辞,词汇,句法结构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好比汉语多主动,多短句,多重复,而英语多被动,词汇多变化等。理解了这些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转换自如。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母语根深蒂固,很多学生不自觉的将母语的句法结构应用到英语句子当中。当然,当他们刚好句法结构一致时,语法学习会变得更简单。但若两者结构不同时,则会大大影响外语学习,很多中国学生都因为以汉语思维来分析英语句子而影响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这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仍然学不好的其中一个原因。

4.结语

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英语的学习早已如火如荼。而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作为对一门语言的规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规范的表达。因此,教师们要透彻理解这门语言,了解目前的窘境,将语法教学与视听说有效结合,探索教授语法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表达和应试中更好的应用英语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安美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J].外语界,2000,(3).

[2]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J].外国语,1994.

[3]高强.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法教学[D].山东大学,2007.

[4]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5]卢殖.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交际能力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模式;教师角色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讲解语言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际素质不高,文化知识和交际文化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影响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科学地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素质。而如何正确理解交际能力,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处理交际技能训练,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语用学中,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给当时的语言研究,尤其是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研究的视野,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理论的由来、发展及其教学指导意义

能力(competence)这个概念最初是由Chomsky提出。它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语法知识,与具体环境中语言的实际使用没有任何关系。语言能力这个概念因为太狭隘而受到大家的批评,为了扩展能力这个概念,D.H.Hymes在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capacity)包括语言知识(knowledge)和使用语言的能力(abilityforuseoflanguage)。他认为交际能力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形式是否可能(possibility)——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能力;(2)实际是否可行(feasibnity)——产生能被人脑解码的句子的能力l(3)运用是否得体(appropriateness)——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应用正确语言形式的能力;(4)语言的可接受性(performance)——话语被完成的事实。在Hymes看来,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应包括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使用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判断能力。学习者不仅要知道句子在语法上是合格的,而且还要知道句子是得体的。也就是说,在交际时,交际者应考虑针对此时此地对谁讲,该讲什么,怎么讲,其基点或出发点是交际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Hymes认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实施一系列语言行为从而具备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的能力。换句话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就是学会表达某些特定的功能。在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加纳莱(Canale)和斯韦恩(Swain)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交际能力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以及策略能力。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具备了可行性,对英语课程教学也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LittleWood在(交际语言教学论)一书的前言中就指出:“交际教学途径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视角。尤其是它使我们认识到,语言教学内容不仅是语言结构(语法和词汇),而且应包括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交际教学途径还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语言学习视角。它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教会学习者怎样运用外语的结构还远远不够。我们务必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的策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学习者成功的社会交际能力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应用语言学家在此方面的探索,对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英语 异质化教学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二、异质化教学

1.异质化教学的含义。异质化教学可以被通俗的理解为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掌握的水平的不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异质性是新教学结构的核心。所谓异质,其理有三:首先,客观上来说,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异质化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不容忽视;其次,学生差异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赋予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是异质化教学完成的最终目标;再次,利用学生间差异性诱发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是新教学结构的运转核心,异质性体现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异质化教学的任务。异质化教学有两大任务:一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与差异发展两个教学功能的顺利实现;二是合理解决教学资源有限性与学生差异无限性这一对矛盾。

做好异质教学首先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个体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

其次是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正视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因为无论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起点如何,他们都应该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理论中,“差异并不是优劣的表现,只是类型和程序的不同”。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异质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互联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互联网+”对教育的理念、教学的方式及方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英语学习者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也改变了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方法。

2.因材施教,创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围绕教材向学生讲授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是主导地位,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但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基本条件,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移动终端上网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发微博、录音录像、制作视频等等。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手机课堂等利用互联网学习形式的出现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智能化、个性化、快捷化。英语学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现有的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私人学习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在现代技术的引导下,大学英语异质化的课堂教学更加显示了其因材施教的优越性,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进度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在线答疑、在线反馈的对接,使教师不仅可以摆脱盲目教学、机械教学,还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让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无疑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也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被动接受,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这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空缺;整合并优化了英语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大学英语课堂的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上海:华东师范学,2012:17.

[2]高丽娜.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J].职业技术,2016.5.

第4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技术 大学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应对策略

2004年1月,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 “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改革要求不但肯定了多媒体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更代表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立体化教材

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把其各要素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相配套的设备投影显示出来。近50年来 , 网络化、多媒体化已渗入教学课堂, 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大特征。

情景是学习者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在我国,学生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 最缺乏的就是生动的听说和便捷的情景英语交流环境。与一位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课堂截然不同, 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集合各种影音元素,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等各感官。教师授课时,则可利用多媒体平台穿插情景会话、新闻、原声电影片段等影音资料,使学生在细节上了解到最形象、真实、口语化的多维信息,从而极大地弥补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英语环境的缺乏。

2. 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认为,好的教学需使学生学得快些、愉快些、透彻些。应用多媒体技术正是将枯燥的学习材料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 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并最大限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还可以按自身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级别的学习材料,自己设定目标,不断做出调整。

此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摈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被动教学,使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换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过程。一旦学生间的交流空间被打开,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将会大幅度的增加。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多人即兴对话、听写练习、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一方面,解除了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存在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全班或个别组的活动情况,并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调整。可见,它不但顺应了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更将引导高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1.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危害

英语有别与其他学科, 它有着很强的交际性和使用性, 因此在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师用于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掌握。殊不知,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

应对策略:诚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可以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应形成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媒体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 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具体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亲自创作,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其中,体现自已教育思想的同时,又让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 华而不实的使用方式的危害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刺激。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盲目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用上现代化信息技术,掺入大量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文件,使课件华而不实。这样过分追求形式的作法,不仅冲淡了课堂主题, 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似乎很浓,但实际上是处在旁观者的角度在看热闹。教学信息在传递给学生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比传统课堂要多得多,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摄入就小得多。

应对策略: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有的放矢”地编排内容。首先,要根据具体课程的需要去挑选材料信息,做到课件重点清晰,主次分明,内容简洁得当,装饰自然得体。其次,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应变思维,又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另外,要注重启发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交流中有话可说,从而提高互动的积极性,达到教授与接受的和谐。

三、结论

多媒体网络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改变了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但同时,它又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应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 严格遵循实用性、恰当性、综合性、辅和启发性等原则, 使之更好的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 行)》[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2(208).

[3] 李艳玲.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5, (4): 68-69.

[4] 高瑛瑛.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湖南农业大学学 报,2007(2).

第5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社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中。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钩等不足与缺陷,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师生热衷于四六级考试而忽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多媒体语言教室不足,语言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够长,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在里面学习;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感到茫然,不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等等。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增强英语口语课堂的趣味性。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快进入一个逼真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语言环境可根据教材要求、内容、语言功能选取下载合适的图片、录音、文字、图像、适当的课件软件,课件所设计的情境是活动的,而不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平面。它把声音、图片、影像等集为一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兴趣,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从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利用英语课件为英语课堂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提供了真实、形象,自然的语言环境。

2.多媒体技术增强英语口语课堂的互动性。多媒体教学强调了学生的角色,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Interaction)。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得学生的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得以提高。教师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就显得特别突出,而多媒体的使用,在给教师与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的同时,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让课堂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善。这样,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味地进行信息输入,而让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反之,多媒体对英语语境的创设,让学生得以参与到主动学习当中。所以,以多媒体为背景的英语教学,让英语的教学方式逐步多样化,在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英语教学提高其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越性

1.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是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又一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带给学生真实的视听感受,其集多种媒体于一身的特征,使教师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所学内容。由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有利于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口语交流。

2.语言环境下提高口语化水平。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越性还表现为在语言环境下提高口语化水平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交互式进行口语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模仿纯正的英音美音,学习其发音,还可以了解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从而进入一种轻松的英语口语学习状态。因此,探索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势在必行。

四、多媒体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6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输入与输出;新闻传媒;教学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Krashen, Long, Swain等名家都曾做过精辟的论述,指出语言学习的过程然最重要的是将两者平衡,做到输入、吸收、输出全面兼顾,平衡发展。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不论对哪一种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教学时,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保证有效的输入,促进最大限度的输出,已达到对语言的正确掌握。新闻传媒是一种新的媒介手段,它在教学当中,尤其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当中发挥出的作用日益显现。当下,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了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这是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改进。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新闻传媒的作用

1.1 新闻传媒的广泛性作用

新闻传媒自身机具广泛性,不仅涵盖了我们的文化,也涵盖了我们的经济以及政治,甚至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介来进行教学活动。一般来说,这里所采用的媒介可以是电视、报纸,或者是广播以及网络媒介

1.2 新闻传媒的及时性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新闻传媒的及时性特性,对英语教育的政策给予深读研究,并在课堂上为大学生进行详实地分析和解读。在解读中,应该积极地将各种传播媒介充分地给予利用,及时能够对相关的教育事件、英语新闻和新闻事件给予注意,积极地通过微信和微博来为大学生传递讯息,进而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给予革命性地打破。

1.3 新闻传媒的交互性作用

我们应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跟大学英语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达到以往特别依赖于大学英语教材的状况,让英语走向生活,让生活进入大学英语教学。比如,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对英语新闻报道的观看,可以达到对大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不同程度地强化作用。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新闻传媒的深远影响

2.1 思想层面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特别单一,常常只是限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必然不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必然反过来又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情绪,消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且逐步产生一种抵触。而在新闻传媒中,我们的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网页、微信,以及微博这些方式展开英语教学,促使大学生英语的进行学习活动。另外,英语教师在进行新闻传媒的以后,一些先进思想理念会在教师的脑海驻扎。

2.2 在英语教学模式层面

在实际英语的教学里,教师教育教学的模式是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权威的中心,一支粉笔盒一本教材就是他们的教学工具。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严重地阻碍就英语知识的有效扩展,抑制了学生的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展开。而在新闻传媒作用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传媒实现信息化的教学,可以让计算机传媒界面充分地代替黑板工具,可以有效地将一些英语知识信息,有效地运用新闻传媒积极地传播给大学生。我们还可以借助于新闻传媒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类传播媒介,积极运用讨论式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地让大学生在新闻传媒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被激发。另一方面,我们的英语教师在充分运用网络的交互性,搭建聊天类型的英语交流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在聊天类型的英交流的空间里,进行无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在充分运用新闻传媒的作用,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2.3 学习层面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其学习活动是被动的,是机械的,学生的自主无法体现出来。故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厌倦,甚至抵制。像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对新闻传媒重新的认识,在课堂上真正将新闻传媒运用。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在班级里组织一些英语大赛,其目的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另外,英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观看关于英语的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新闻报道和英语的视频。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加的积极性,达到对学生听力训练之目标。

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新闻传媒的可行性

3.1 创建英语语言环境,促进学生效率的提高

环境造影响人,也造就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建一种适宜于英语的学习环境,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传媒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去。

3.2 在传媒下,大学英语语言信息容量得到增大

在大学英语学习活动中,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书籍,即课本。而课本的信息容量毕竟有限,且教本的信息更新速度根本跟不上时展的脉搏。相反,大学英语教学如果在新闻传媒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英语的信息含量更加大。

3.3 在传媒下,语言信息有很高的准确率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英语的准确率不是很高。而造成成这一影响因素在教材的本身和教师的本身。毕竟英语教材是有限的,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着相对的差距。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导致大学所有的英语教师不能够保证英语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在充分地利用新闻传媒进行教学活动,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让学生在学习、练习、朗读过程中都很准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新闻媒体的引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同样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寻一些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行性的路径。即创建英语语言环境促进学生效率的提高,在传媒下大学英语语言信息容量逐步增大等方面去努力,相信一定会促进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J].外语教学,2003(3):66-69.

第7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立体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郑晶(1979- ),女,浙江宁波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翻译学。(上海 2014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60-02

纵观教育史,每一次教育传播媒体的革命势必引起轰轰烈烈的教育变革:专任教师带来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的第一次转型;文字的发明和普及推动了第二次教育革命;印刷术的发明迎来了第三次教育革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推动了第四次革命浪潮。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也必将引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为了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下文简称《课程要求》)。文件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份纲领性文件提倡采取以网络化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鼓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大学英语教学朝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这一新模式向传统“书本+粉笔”的单一授课模式提出了挑战,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呈现了积极探索、成果林立的改革局面。本文在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并科学分析实践误区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总结

1.成果一:教材媒质构成的革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自1986年问世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多次予以修订和改编。新版本汲取以往教材的精华,推陈出新,不断改进。现选取2000年后出版的三套广泛使用的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配套媒质构成做出统计(如表1所示)。

2.成果二:教学技术效果的提升。自《课程要求》出台至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大环节都运用了新型教育技术,使得“教”和“学”都体现出生动、清晰、便捷、互动等特点。现就演示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自学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效果做出总结(如表2所示)。

3.阶段性成果总结。表1、表2显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相比,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确取得了不少进步,努力向《课程要求》所提出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要求迈进。新教材主要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王志强等学者指出,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信息,把多媒体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可见,教学技术信息化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的硬件保障。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几大误区

1.误区一:立体式英语教材=纸质书本+电子版本。大学英语教材在多媒体方面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配套光盘。但是,目前的不少配套光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读写教程光盘往往将纸质书本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即仅提供了电子版本的课文和练习,或者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配套的PPT课件和练习参考答案。虽然能够方便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开展课文讲解和练习校对,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既没有实现“量”的突破(在“量”上仍然与纸质书本保持同步),也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质”上没有改变“教师讲授+学生笔记”的传统授课模式)。这就造成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主要依靠纸质书本和教参开展教学,配套光盘形同虚设。可见,立体式英语教材≠纸质书本+电子版本。

2.误区二:信息化技术教学=课件投影+光盘播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演变为两种模式:读写教程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投影设备将教材配套光盘可见或自制电子课件投影至大屏幕,用以分析语言难点和语法重点;听说教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依靠播放光盘(包括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开展听力练习,然后分小组讨论或编对话操练口语。虽然这种投影演示技术和音频、视频数码播放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磁带”的方式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强大教学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依靠“课堂面授”,缺乏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可见,信息化技术教学≠课件投影+光盘播放。

3.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平台=练习软件+自动评阅。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正在努力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自主学习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但目前的实际情况表现为教学平台无法真正推动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不少平台推出在线配套练习软件和自动评阅系统,鼓励学生上网完成练习,然后自动得到回馈,即自动评阅得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平台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遭遇冷落:一是没有师生即时互动环境,学生缺乏动力;二是传统习题使得任务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兴趣;三是自动评阅体系虽然提供评阅结果,但是无法真正完成“解惑”,尤其是翻译、作文等主观习题,其评阅信度本身就存在质疑,效果难以保障。可见,多媒体教学平台≠练习软件+自动评阅。

三、积极构建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

1.构建方案一:搭建课堂自主建构框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这一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陈坚林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营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境,充分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有效实现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和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相结合,帮助学习者积极建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前者即机辅教学,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运用于外语教学,其作用主要是以演示讲解为主(图形、动画、仿真等);后者即机辅学习,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广泛地运用于外语教学,主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工具、资料、答疑、计划等)。据文秋芳等知名学者所述:“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挑战和承担新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增强自我责任感、效能感、成功感以及维持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永不退缩的激情。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薄弱环节即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机辅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设计者、鼓励者的作用,从任务、协作、资源、服务、测评、趣味、动机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CAI与CAL相互配合、高效运作,协助学生自主建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2.构建方案二:打造高效网络协同平台。目前较为常见的教学平台即配套练习软件和自动评阅系统。作为机辅效果的主要体现,这类软件一般只用来强化现有知识,例如语法重点、习语搭配、词汇用法等,有利于对书本内容进行较好的理解和消化。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死记硬背式教学方法的价值。Morrison和Lowther等研究人员指出,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协作,缺乏相互沟通和竞争的学习情境,这种较为机械而单调的学习软件显然不适合学生建构新知识。顾君忠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具有协同要求,协同教学是由认知规律所决定的。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习的合作环境。因而可以通过丰富教学任务形式的方法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网络协同平台,例如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所学重点词汇或短语编写英文故事、按照特定主题寻找英文报道并排版打印小报、就特定社会问题开展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等等。李香敏等学者指出,教育手段现代化意味着高速传输的信息化网络,以及构建适应个别化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因此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一方面,教师事先设计学习任务并将相关信息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在整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参与咨询、监督和评定角色;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依托学习平台开展一系列诸如“领取学习任务”“协同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各自任务”“课堂汇总报告”等课后学习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又有助于他们自主建构拓展新知识。

3.构建方案三:开拓学术英语教材方向。为了适应上海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能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3年3月推出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指令性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框架》),作为上海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框架》精神,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即为上海高校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框架》明确了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通用学术英语水平和逻辑思辨推理能力,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提高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该词汇的前身即拉丁文“Universus”,其中“Unus”表示“一”,“Versus”表示“沿特定方向”。因此,“Universus”的字面上的意思即“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现代科学技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新世纪的大学生的期待:具备专业知识、具备自学能力、具备钻研精神。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低年级学生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积极开拓学术英语教材,在打通“大文类 V.S. 大理类”学术壁垒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新学术英语教材不仅有助于理工科学生提高人文修养,而且有利于文科学生把握现代科技动态,培养现代国际视野。同时,也能够协助学生顺利完成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的转型与衔接。

四、小结

正如陈坚林教授所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计算机功能的高端时代,使得计算机在教学上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计算机不再仅仅局限于完成演示、播放等辅助功能,而是能够全方位、立体式地提高教学效果。面临时代新挑战,大学英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广大一线教师应当从自己的教学体验中汲取经验,不断从理念框架、教学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12).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3]顾君忠,贺墚,王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的任务已从对人生特定阶段的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因此,高等教育不只是传授某种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等能够帮助学生随着工作职业的变动而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何时代所需要的人才都应具备诸如忠诚、敬业这样的个人品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授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于能否使人的心智和潜能得到开发,能否使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能否使人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而通识教育的理念正是使人不仅具有某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人对人类的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香港中文大学提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万变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香港中文大学概况》1994~1995年)。

二、将通识教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纲中要求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学生应树立全面的文化观,提升综合素养,这正是通识教育的主旨所在。夏纪梅指出,工具性、人文性和教育性是外语教育的本质所在。语言学家W.River认为,外语教学的两大功能为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语言承载了思想和情感,这些内容体现了人文性,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外语教学的整体培养功能正是通过承载文化与思想的语言工具来实现的。通过学习体现文化知识和多学科知识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统一性。大学英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教育理念都是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探究语言背后的无限的精神世界,建立综合全面的人类知识结构,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学生成为通融识见,具有博雅精神的人。

三、构建“语言技能+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学知识,学做事,学共存,学做人”(learntoknow,learntodo,learntolivetogether,learntobe),这对于外语教育来说亦是如此。语言承载着各种文化与知识,外语教育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知识和多学科知识。外语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外语教育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够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交流,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各种文化和思想,成为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现代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除了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厚重感,培养学生明晰的观察、思考和表述能力。把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情操及社会意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完整的人”。

(二)教学内容

现在,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主要在于增加英语课程的内涵,尤其是文化内涵。对于如何将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吴鼎民和韩雅君提出“三套车”课程内容框架,即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语言教学是根本,尤其对一些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语言教学并不等同于一个纯学语言的教学,关键是如何以广博的文化及多学科知识这个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学习。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教材适当导入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厚重感。甘阳认为,中国的通识教育的两大中心为全球化和中国文明,要使学生做到中西并举。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相关的本国文化,并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相比较。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客观和宽容的文化价值观,拓宽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乏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入中国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向世界介绍中国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吴鼎民和韩雅君指出,多学科知识包括文、理学科和社会发展等通识性知识。通识知识既不是简单的基本常识,也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的语料,如国内外时事、热门话题等,从而扩充课堂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四册中有一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经济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关于国内外经济类的新闻听力语料,并指导学生掌握与经济相关的一些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常用的词汇和表达。

(三)教学模式

本研究不涉及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之外的外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主要是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依托进行通识教育,将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通识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基本技能。

1.课堂以师生互动为主。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课文、词汇和语法为中心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发现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任务不是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地探索和重新构建知识。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面对各种知识与信息,如果不分良莠,不能批判性地去接受,就只能成为知识的奴隶和信息的容器。教师应激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去学习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要求学生提交书面总结汇报或论文。融合了通识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想和语言的互动。认知主义代表人物Bruner指出,教育应成为履行文化再生功能的讨论场所,在讨论中,文化被不断阐释和重新定义,以产生意义的交流和再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式、探究式的互动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摆脱“学了语言不会用”的处境。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有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涉及婚前协议,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对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并提高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思考的问题层次清楚、逻辑严谨地表达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这种以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为承载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外语教学摆脱了单一的“工具化”倾向。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识教育理念要求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由于学时数的限制,课外布置的任务可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甘阳指出,通识教育的两大内容是阅读量和讨论。阅读量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会思考的。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内容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材料,或在网络上查阅资料,随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与主题相关的陈述、展示或讨论,也可以要求学生上交读书报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中有一单元的主题涉及人类基因工程和克隆,学生对于这种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主题了解甚少,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弥补了学生对一些学科知识的缺失,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课文。课外大量的阅读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阅读及相关的听说写译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的根本,从而达到语言技能与通识教育的双赢。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延伸,组织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竞赛、给英文电影配音和根据名著改编的舞台剧表演等活动。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专门的语音课和口语课,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远远超出了对其语言技能的训练。当学生经过多次彩排和反复训练后,惟妙惟肖地表演名著中的人物角色时,熟练地吟诵诗歌时,雄辩地阐述某种观点时,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心理和能力的突破,是对其人格的一次教化和升华,是一次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努力。可见,这些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思辨能力、道德情操、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

(四)教学手段

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导入时,可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新闻、采访、名人演讲、纪录片和原声电影等进行直观的教学。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中有一单元主题是关于美国黑人的历史文化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国黑人的历史,并适当地选取能够展现美国黑人历史的电影片段展示给学生。这种融文字、视觉和听觉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善了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陈述和展示时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黑人文化主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和陈述。这样,学生就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力等心理素质的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英语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恰当地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第9篇:大学英语课堂革命范文

1.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呢?是不是简单的“数字”呢?“数字”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数据,而广义的数据是对与一个数字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撷取、处理、分析、管理的一种综合描述。比如一个学生英语考试得了59分,将这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上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参见郭晓科2013:5)。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张燕南、赵中建2013:5)。可以说,“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交换、整合和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新知识、增长新智慧、创造新价值。

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将会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呈现出信息量巨大、非结构化分布、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促进了弹性学制、个性化学习、社区和家庭学习的发展,引起教育环境、实验场景、学习时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变得极其丰富,知识将无处不在。学生除了校园和课堂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微信和短信息等实时交际工具,利用移动装置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包括网上听课、读书、写笔记、做作业、发微博、讨论问题、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当代学生网上社会交际、网络学习的习惯,也将彻底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化,那么传统课堂面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如果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其吸引力就必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单纯为学生解释单词、句法,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量、有价值的语料,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明显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大规模语料为中心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和应对,将来势必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

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知识方面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而是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③。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网络通信、常规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技术技能尚不具备,就更难以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化教学。

2.教师职能转变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主,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但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在英语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大数据信息四通八达,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轻而易举,教师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此时,教师就要从以前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学生现在并不缺乏英语学习资源,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授之以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外语教师还要做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监督者。这些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大数据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3.学生主体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提高,二是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求日益明显。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优秀者词汇量可以达到4500个;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500个。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几乎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这就使得当前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均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汇合总结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4.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课堂和教材,统一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则主要是学校以及督导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陈振华2009:84)。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从单纯的课堂为主的语言知识讲解转向以特定工作情景为主的语言材料的实际运用,要引导小组学生对相关问题结合社会现实、网络资源深入学习,鼓励小组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讨论与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辅导方案。与此相对应,教学评价也要多元化,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真正实现从侧面、过程性评价。这些均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增强针对性;还要善于通过教学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综上,由于学生学英语不再只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场所都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组织好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担当起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和任务,如何提升自身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并兼顾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均无法回避。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1.增强整合英语学习资源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

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⑤所以实行个性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向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其学业成绩和情感沟通能力的成长。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英语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值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广泛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课堂面授学习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3.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提前做好课程分化转型的准备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统一、通用的单一课程,而是分化成“基础英语”(必修课)+“英语技能强化课程”(选修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的具有梯次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仍然沿袭现在的通用英语,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开设2个学期左右。“英语技能强化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突出单项技能,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专门用途英语”是向专业过渡的一门语言课程,为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本专业打基础,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所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能上基础英语,也要能上英语技能强化课程,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门贴近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

4.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挑战,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均要积极应对。要正视现状和问题,要参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要加强英语技能强化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