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机管理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卫生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开展执法监督和管理,而他们的专业知识中大多为卫生、医药等知识,鲜有关注管理、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没有得到综合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一些执法、管理等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繁重的监督工作任务需要配备相符合的人力资源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8部卫生法律以及20多部卫生行政法规和各种规章标准。为了使这些法律、法规得到全面的贯彻,必须依靠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相关的执法监督,督促被监管单位严格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的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就要承担着非常严峻的任务,这和人力资源的相对缺乏形成了矛盾。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督促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2.频发的卫生事件为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缺乏敲响了警钟
卫生监督体系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件形成了井喷之势,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例如:“医闹”事件、刺杀医生事件等全国上下诟病的医疗服务秩序混乱。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违法者唯利是图,另一方面是因为卫生监督员的执法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能。因此,加强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尤显必要。
三、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卫生监督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
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虽然缺乏编办认可的刚性规定,仅有卫生部门制定的试行指导意见,但人员的配备要与当地的卫生发展实际相适应。人员的配备可以遵循一定的人力需求预算方法,例如:任务分析法、职能分析法、卫生人力与人口对比法等。当前,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应当以任务分析法和职能分析法为主,间或采取对比法、专家评议法。除了进行配置研究外,还应当加强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它的均衡性,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均衡,主要是对机构内部的人力现状进行分析,保证它的均衡性;二是外部均衡,主要是对地区间的人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是否均衡。
2.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为了弥补一些地区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必须对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探究。针对卫生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应当在医学教育中增加相关的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卫生监督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地区的需求,不仅要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还要培养适应乡镇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还应当完善职业教育,加强对现有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再教育水平,更新他们的知识和观念。
3.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一定要注重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检查。国家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关注和重视,使得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阻碍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矿井重生产轻机电,野蛮使用设备,只要机电设备能转圈就行,机电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检修时间得不到保证。一些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还有一些矿井没有按照管理制度和标准去要求自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不落实。因此制度缺失或者不健全,不少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在查到设备隐患后,轻松放过,执法不严,导致同类隐患长期存在。
2、企业领导对机电设备不重视,管理理念落后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仍然有不少企业的领导忽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一些企业在其管理组织机构中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却淡化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应有的职责,把其看成一个辅的活动。领导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检修不重视,导致对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的工作得不到切实的落实。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应付当前的工作需要,做表面性的工作。
3、缺乏高素质的机电设备队伍
行业工作环境差、危险高、风险大、工资待遇低、安全保障不高,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专业人员。企业领导对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对工作失去信心,很多有技术、有专长的机电管理人员不愿意进入企业工作,另外不少机电专业人才从企业不断流失,这就造成了许多在岗人员技术不成熟,岗位人员青黄不接,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情况的出现。
4、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许多单位生产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造成了机械设备大粉尘堆积、腐蚀性气体漂浮等问题,这些对机电设备的破坏是很大的,导致机电设备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机电设备在生产中所占分量重,投入量巨大。例如我们一些矿山井口把关不严,设备管理混乱、无规划,技术管理手段落后,安装使用不正确,更新报废不及时。一些矿井只重视固定设备如提升、通风、排水设备管理,对流动设备管理却很不重视,导致采矿区机电设备状况差、事故多。机电设备的腐蚀和损坏,机电设备故障运行、陈旧、维护装置不到位,不仅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更为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要点
1、加快技术创新,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先进的科技装备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尽采用新技术,依靠科学进步,加大改造设备的力度,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选好、用好、维护好机电设备是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关键。在机电设备的选购过程中,我们要辨别真伪,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安装方面,我们要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在检修方面,我们要制订严格的停产检修计划和作业规程,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对机电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2、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搭建有效管理平台
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机电安全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机电设备管理管理与维护工作就无法发展。企业要按照这种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标准,实现机电运输设备全面达标,顺利实现了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导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积极支持质量标准化制度建设,为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工作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
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按《安全规程》及《技术规程手册》的要求做出全面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投入,安全监控机电设备的运转,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并进行维护,为提高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我们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果断报废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实效,形成了良好发展势态,逐步向自主化的管理模式迈进。
3、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要从企业制度上人手,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不少企业的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老旧设备。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我们还要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建立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依照有关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机电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监督各部门坚持贯彻执行,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我们要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总结防止机电安全隐患的综合措施,加强电气设备失爆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企业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鼓励职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有效改革,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同样的设备的操作效果,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效果完全不一样。为提高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我们还要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
4、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才效益,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机电技术装备需要高素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讲座等等形式搭建平台,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便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向专业化的管理方向迈进。另外,企业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机电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转岗轮换,以便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学习锻练,充分发挥人才效益。
关键词: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党的十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也是本地区公路运输系统抓住机遇、经受考验、取得成绩、加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1]。本地区的公路运输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交通“两个率先”总体目标,按照“三个服务”要求和“四化管理”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公路运输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
我们知道,运输调度合理化是公路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竞争的公路市场中,各参与方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因此公路市场条件下系统的调度合理化问题将日益凸显出来。不过随着当前公路运输任务的不断增加,经常出现公路运输计划制定不及时,计划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轻者造成线路堵塞延误货物运输[3]。同时公路运输技术作业种类多,流程繁杂,环环相扣,制定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调度信息化程度低,而管理的货物、车辆、仓库种类繁杂,各类信息相互调用,容易出错[4]。上述难点既给公路运输计划的编制和优化带来了不利影响,又带来了不少便利。同时交通事业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十分重要,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城乡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综合枢纽地位,从全局来谋划交通事业发展,既为经济区建设有效服务,同时也对全局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5]。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系统建立
1.系统需求分析
收集与调度相关的信息,为公路运输计划编制提供依据;自动编制和优化班次调车计划;模拟调车计划的执行过程,能进行冲突和错误检查;实时模拟显示站内调车作业进度和存车情况;自动记录计划编排、变更情况以及操作人员信息:系统自身维护,包括运输信息数据参数修改,调度规则修改,用户管理等。
2.总体结构设计
运输自动化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为调度工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本文采用的自动化调度系统的工作过程为:(1)调度专家的经验经收集整理之后,翻译成计算机所能识别和执行的专家规则,构成最初的知识库;(2)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获取,有自学习能力的专家系统可通过公路运输计划进行学习;(3)由决策机构运用专家知识和优化算法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用和运算,输出调车计划供调度工作人员进行判断和决策;(4)调度工作人员的决策形成正式的调车计划,它通过通信网络实施。进一步规范四级标准协同式运政管理系统操作程序和权限,对辖区车辆基础数据录入和错误数据进行了清理,在审验工作中严格按照IC卡启用的要求审核、录入、上传车辆信息数据;及时对门户网站更新维护;强化了二级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快营运车辆GPS监控系统的应用进程。
3.软件设计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以下几种软件设计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其中本文数据库访问技术采用Visual C++10.0技术,有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式数据库连接)和ADO(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X数据对象)两种方式。
4.功能结构设计
人机界面:即输入/输出子系统,该部分主要完成外部数据的输入和调车计划的输出。外部输入的信息包括对数据库、知识库进行维护的指令,以及在调车计划编制前或编制过程中需要调度人员参与决策而输入的信息。
数据库维护子系统:数据、知识、模型、技术作业规范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于本地或服务器数据库中。该部分根据人机界面接受的数据库维护指令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和查询操作。
调车计划编制模块:该部分是调车计划智能编制和优化过程中的推理机,主要任务是根据知识和优化模型、算法进行推理,并把结果-调车计划写入调车计划库,供用户查询、修改和计划模拟模块调用。
调车计划模拟模块:完成调车计划的模拟,并把模拟结果通过人机界面输出,直观地反映未来数小时内计划的执行结果。
计划审查模块:负责在调车计划模拟过程中依据计划审查规则对计划进行逻辑审查,在出现冲突时及时向用户报警。
5.系统运行情况
本系统运行后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数值为选定日期内的平均值。其中K计是反映运输时间变化情况的指标,K执反映运输操作正常与否的指标,K总是反映运输线在执行规定等方面管理水平的指标。系统投入应用后,K总、K计和K执都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保证了运输的质量。
表1 系统运行后运输系数统计表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的配套措施
1.强化安全文明运输管理
在公路运输行业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本着“安全发展、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全面落实 “三关一监督”安全监管职责[6]。为了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比如某某县公路运输管理所与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签订了17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书,提出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并不断修改完善交通安全各类管理制度,深入所辖公路运输企业、经营站场,对安全生产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据统计,共督察检查56次,查处安全隐患18项,并及时督促企业、站(场)和经营者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在节假日前,对所有参加营运的客运班线车辆资质、车辆技术状况、承运人责任险、参营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安全教育、服务质量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检查,对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进行了强制安全培训和教育,合理调派运力,确保人民群众出行便捷和安全[7]。
2.加强公路路面治理
根据辖区路网特点和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的规律,全局一盘棋,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要路口重点治理。采取增加执法人员,设立临时治超检查点,24小时检查管控;组织相邻农场执法人员进行联合集中治理和农场间互检执法;抽调执法人员统一组织进行流动巡查,增加巡查频次;对辖区执法人员进行分组组合,统 一组织,开展联合式互检执法。重拳出击,严打非法改装。对非法改装车辆进行严厉治理,特别是对私自加高厢板、护栏等车辆,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严打前, 宣传到位;严打中,处罚执行到位;严打后,曝光到位。九三管理局在治超管理中坚持责任倒查制,对辖区内擅自通过的超限运输车辆实行责任倒查,对擅自放行超 限运输车辆的站点一律追究责任。通过这种办法,有效提高了治超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实行单位领导包片制,治超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8]。
3.满足乘客个性化需求
目前百姓的出行需求已经由大众化向个性化和高端化转变,目前的客车还停留在一个大众化消费的阶段,车内的座椅和空间不够舒适,对于一些商务人士 来说,满足不了他们的高端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样的长途客运提档升级,减少车内座椅的数量,加大车内的乘坐空间,实行高质高价,相信市场会有需求。梁旭说,今年我省交通部门将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客运,发展高速直达客运班车,与普通公路客运和农村公路客运区别开来。对纳入规划的客运班线,面向 运输企业开展经营权招投标。在班线发展上,将构建大空间、可调座椅的豪华班车、普通班车和经济适用型班车高、中、低档搭配的格局,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个性 化、多元化的运输需求[9]。
4.建立货物运输联盟
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运营模式探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比如对列入交通运输部试点范围和试点的甩挂运输 企业,从资金扶持、运力审批等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并正在研究出台支持甩挂运输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甩挂运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10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甩挂运输企业。目前我省各市都有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业务,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推动行业 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优化公路运输路网建设
要通过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把农村客运站建设列入重点,同时兼顾城市客运站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公路主枢纽为依托,乡(镇)村站点为 基础,点线相连、辐射四方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了人员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舒适”转变,货物流通从“运得出”向“运得及时”、“运得经济”转变,公路运输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比如某某县现共建成各级客运站25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进站客车达248 辆、日发班次450.65个;按五级站标准,已建成乡镇客运站22个。与此同时,今年,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开通了两条城区公交线路,投放公交车辆12辆, 极大地方便了城区居民的出行,提高了县城公共服务能力。继续落实“村村通”客运工作,推动全县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使全县班线客车、通村客车、城市公交客车辆向舒适化、专业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实现公路运输结构的最大优化[10]。
总之,交通运输系统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战场,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交通先行,加快省际高速、干线、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推进交通区域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区全面构建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晓龙,唐立新,刘文新.动态调度的研究方法综述[J].控制与决策,2011,16(2):141-145.
[2]胡燕海,马登哲,叶飞帆.制造系统通用作业计划与蚁群算法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1):104-108.
[3]Kaji T. Approach by anttabu agents for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J].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011,5(2):3429-3434.
[4]高永超.智能优化算法的性能及搜索空间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99-101.
[5]赵洋,方晓平.层次分析法在取送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中的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27(2):78-80.
[6]刘云忠,宣慧玉.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24-130.
[7]吴群琪.交通运输系统价值分析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论文,2010:6.
[8]陈队永.公路项目经济性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4:6.
[9]汪忠.公路运输预测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2:6.
关键词:结构改进
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14-01
景电工程于1999年引进了2台PN1.0MPaDN800型微阻缓闭止回阀,安装在西干一泵站4#、6#机组出水管道上。然后反复进行了关阀水锤升压试验和快慢关时间、角度调试试验,得到了一系列资料,分析得出了阀门最佳运行参数。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对这两台阀门又进行了2个多月的运行观测试验,得出了阀门运行良好的结论。随后在2000年至2002年三年间,陆续在一期工程总干五座泵站安装了19台这种型号的阀门。这些阀门在安装运行2~3年后,因其设计制造缺陷和使用环境恶劣而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部分阀门不能正常工作,维护强度增大,给泵站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通过对这些出现故障阀门的认真检测分析,总结出了造成故障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方案和运行管理办法。通过技术改进和运行管理办法的实施使这些阀门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了提水任务的圆满完成。
1 工作原理
微阻缓闭止回阀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了管道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开阀阶段和阀板关闭阶段。开阀时利用水泵开机后产生的流速水头压力,压力一方面直接推动阀板打开;另一方面压力通过换能罐,经过单向调速阀传给油缸,油缸活塞杆向外伸出推动阀板,帮助阀板打开,油缸活塞杆伸出为阀板实现缓慢关闭提供了保障。关阀时,当水泵停转管道水流速度为零时,阀板依靠自重下落,阀板下部落在话塞杆顶端,这个过程为快关阶段。阀板下部与油缸活塞杆端部接触后阀后回流压迫阀板缓慢返回,而油缸回油速度由调速阀来控制,这个过程为慢关阶段。活塞杆伸出的长短决定阀板快慢关角度,调速阀回油速度决定慢关时间。所以说,油缸及调速阀的可靠工作,是保证管道及设备安全的关键。
2 出现的故障
由于景电工程阀门的运行介质为黄河含泥沙水,使得阀门各部件的锈蚀及磨损比较严重,阀门的使用性能降低很快,致使阀门不能实现其有效消除水锤破坏,保护管路安全的作用,危及泵站安全。主要故障如下。
(1)阀板上的挂钩、阀轴均为碳钢材质,在水泵运行时因水流冲击阀板,阀板频繁出现起落现象,挂钩、阀轴相互不断发生摩擦,二者相互接触面产生磨损,而锈蚀加剧了接触面的磨损。磨损量大造成的危害是:阀板中心下降,使密封圈脱离阀座金属密封面,导致密封失效;阀板下沿靠在阀体上,使阀板无法关闭。阀轴上的阀板轴向限位台阶失去作用,阀板产生轴向位移,致使水泵停机后阀板靠在阀体上不能完全关闭,阀后倒流水使水泵持续倒转,水泵无法再次起动。
(2)因阀轴的锈蚀、泥沙磨损使轴部密封失效,轴头漏出大量泥沙水,影响着泵站的安全文明生产。
(3)阀门使用时,油缸活塞杆在介质中,因黄河水含泥沙量大,活塞杆易附着“水垢”,这使得活塞杆再次动作时,与密封件产生很大的磨擦力,出现的情况是:水泵开启后,管道水压力提供给油缸的压力为0.3MPa,由于阻力加大,不能使油缸活塞杆推出,这样阀门关闭时阀板就不能实现缓慢关闭,就不能有效消除水锤破坏。阀板关闭时,阀后压力水通过阀板传给油缸活塞杆的推力很大,由于摩擦力增大,加剧了密封件的磨损,造成油缸密封的过早失效。
(4)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中,管道中的水份不可避免的附着在活塞杆表面进入油缸内部。油缸的缸壁为碳钢材质,这些进入的水份使缸壁产生细小的蜂窝麻面,使油缸产生内泄漏,最终导致油缸失去缓闭作用,危机泵站安全。
(5)换能罐下方的球阀,换能罐底部的气嘴时间较长易发生损坏,损坏后都将影响到油缸的正常工作。
3 技术改进
(1)通过运行情况对比,发现挂钩和阀轴磨损的主要原因是锈蚀,因此改阀轴材质为不锈钢。这样一方面既减小了阀轴、挂钩二者接触面的磨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轴部密封材料的磨损,杜绝了原来因阀轴锈蚀造成的轴部密封失效现象的发生,延长了轴部副密封使用寿命。
(2)油缸缸筒改为不锈钢材质,这样杜绝了因缸壁锈蚀带来的油缸内泄漏现象的发生,为油缸的可靠工作提供了保障。
(3)阀轴上靠近两侧挂钩的里侧增设阀板限位装置,防止阀板产生轴向位移,保证阀板可靠关闭;同时也使阀座与橡胶密封面不产生错位,保证主密封性能良好。
4 改进后使用情况
这些阀门经过陆续改造后,使用效果良好,油缸拒动作、阀板卡阻、轴头漏水等故障频发现象基本杜绝。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通过运行统计发现阀门运行状况良好,阀门开、关正常,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在19台微阻缓闭止回阀技术改进过程中没有发现金属主密封面及橡胶密封圈损坏现象,泵站10年的运行观测中也没有出现主密封泄漏现象,说明其主密封性能优良。
5 运行管理
为了保证这些阀门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运行观察、现场维护,总结出了这类阀门的运行管理办法。
(1)新油缸安装运行2年后,利用检修期将其拆下,将活塞杆上的附着物清除掉,注意不损坏活塞杆表面,这样可保证活塞动作灵活。
(2)每年春季检修期,检查所有的球阀及气嘴,更换已损坏件。检查换能罐内液压油油量、油质,如有缺失及时添加,如有变质或油量很少则检查罐内膜片,膜片破损则予以更换。罐内液压油添加完毕后将密封部位处理好,避免阀门运行中出现液压油泄漏现象。
(3)运行期间勤检查,发现液压油泄漏及时处理,水泵停机时观察阀门关闭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阀门可靠运行。
(4)阀门开启后,检查油缸行程杆是否按调定要求进入油缸,如果没有按要求进入油缸,则关闭换能罐进水口球阀,用打气筒通过气嘴向罐内打气,压力通过换能罐上腔液压油传给油缸活塞,较高压力使活塞杆进入油缸。然后打开已关闭的球阀,恢复原有状态。
(5)冬季停水后,将阀盖打开,检查阀板、阀轴状况,将阀体内淤积在油缸部位的泥水清理干净,防止油缸密封件冻伤。用打气筒提供动力,使油缸活塞杆伸出顶起阀板,橡胶密封圈与金属密封面脱离,防止橡胶密封圈因结冰产生损伤。
(6)在阀门投运之初调定慢关时间后,应将单向调速阀调节螺母锁定,以防因调节螺母转动改变慢关时间,从而影响阀门正常安全运行。
[关键词] 围手术期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4-72-03
Investigation of value and measures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pregnant outcome of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
CHEN Yin PANG Shiquan WANG Zhiqin HAO Yanhua
Baoa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pregnant outcome of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given regular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amount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pregnant outcom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neonatal asphyxia,the rate of panhysterectomy,the rate of infection and the rate of anem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0,13.04%,13.04% and 8.70%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ing to 17.39%,39.13%,43.48%,34.78%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Overwhelming placenta previa;Pregnant outcome;Measures
凶险性前置胎盘即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时胎盘于原子宫切口部位附着,易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1]。目前临床上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以剖宫产术为主,但仍然存在较高产后出血、并发症多等问题,威胁母婴安全[2]。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对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行围手术管理,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等检查证实,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28.6±1.2)岁,孕周32~39周,平均(36.5±2.5)周,剖宫产次数1~3次,平均(1.5±0.5)次;距上次剖宫产时间4~10年,平均(6.4±1.0)年。其中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2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比两组孕周、剖宫产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主要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确诊后积极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等。观察组患者则行围手术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术前准备 (1)期待治疗。治疗前告知患者治疗的作用及必要性,提高其依从性。期待治疗主要包括宫缩抑制剂(如硫酸镁)、营养支持疗法等,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2)手术时机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医疗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建议36或37周前择期手术终止妊娠,需根据胎儿发育成熟、患者产前出血风险等选择最佳手术时机。(3)术前准备。手术者必须清楚了解胎盘附着位置及范围,是否可能存在植入性胎盘,行中心静脉置管,取膀胱截石位行宫颈钳夹并收集阴道流血量。做好血源、输血准备工作,同时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并将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结合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3]。另外准备随时抢救,由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检验科等多科室主任组成抢救小组。
1.2.2 大出血抢救 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引发大出血,特别是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为此术前需制定大出血急救预案,包括启动大量输血方案、氧气、急救药品(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次切手术准备等。
1.2.3 术后管理 (1)病情观察。胎儿娩出后24h内是产妇出血的高危时段,为此需给予产妇24h动态心电监护,对产妇呼吸、心率、血红蛋白、阴道流血等全面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大出血倾向,马上通知医生并启动抢救预备方案。(2)预防感染。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易发生感染,为此需严密观察患者体温、恶露量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加强切口管理,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量、妊娠结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全子宫切除)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录入分析上述数据,计数资料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mL)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围手术期出血量 输血量
观察组 23 952.47±245.78 1190.54±324.65 963.12±387.31
对照组 23 1264.54±500.21 1886.02±536.85 1850.40±665.47
t 2.69 5.32 5.53
P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全子宫切除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组别 n 早产儿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死亡 全子宫切除
观察组 23 10(43.48) 0 0 3(13.04)
对照组 23 12(52.17) 4(17.39) 3(13.04) 9(39.13)
x2 0.35 4.38 0.21 4.06
P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感染、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羊水栓塞 感染 贫血
观察组 23 2(8.70) 3(13.04) 2(8.70)
对照组 23 5(21.74) 10(43.48) 8(34.78)
x2 1.52 5.25 4.60
P >0.05
3 讨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形势下逐年增多,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威胁因素。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合并胎盘植入,增加产后大出血发生几率[5]。其原因为:剖宫产术后对患者子宫内膜产生损害,加上切口存在瘢痕愈合不良现象,导致胎盘易侵入肌层(甚至到浆膜层),进而形成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且剖宫产次数越多,内膜损伤越严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生率越高[6-7]。为此早期诊治凶险性前置胎盘至关重要。
围手术期管理即从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期待治疗、手术方案制定、产后出血抢救、术后监护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管理,做好围手术期各环节工作,以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其中早期诊断需借助MRI、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早期诊出率,便于早期治疗[8]。对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来说,积极给予硫酸镁、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期待治疗,以预防或纠正孕期贫血,增加胎儿体重,进而提高围生儿成活率[9-10]。另外大出血是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严重并发症,Allahdin S等[11]研究发现凶险性前置胎盘引发产妇死亡率为7%左右,且产妇出血量平均至少2000mL,90%以上患者需输血,其中40%患者输血量高达10单位以上。为此做好大出血抢救准备、制定抢救预案十分必要。Tan等[12]认为术前准备、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多学科参与救治能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行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及相关准备)、大出血抢救、术后管理(病情观察、感染预防)等,与常规管理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提示围手术期管理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表2中可知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全子宫切除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提示围手术期管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另外,陶晓琴等[13]认为术前充分重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快速抢救等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后出血率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加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能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全子宫切除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雅岑,叶彩眉,梁b,等.5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55-456.
[2] 赵先兰,王宁.凶险性前置胎盘48例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4):566-567,568.
[3] 周春燕.凶险型前置胎盘3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31-32.
[4] 宋天蓉,陈敦金.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管理[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3,2(1):9-13.
[5] 杨迪琼,徐利平,王伟玲,等.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2-253.
[6] 喻妃.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术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11.
[7] 严小丽,陈诚,常青,等.凶险性前置胎盘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9):704-707.
[8] 朱乃芬.6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行股动脉预置管栓塞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96-798.
[9] 张艳丽,陈晓丹.前置胎盘期待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42-1243.
[10] 张丽,杨孜.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36-137.
[11] Allahdin S,Voigt S,Htwe TT.Management of placenta praevia and accreta[J].J Obstet Gynaecol,2011,31(1):1-6.
[12] Tan SG,Jobling TW,Wallace EM,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placenta accreta:a 10-year experience[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3,92(4): 445-450.
关键词:学校;小学生;危机事件
一、我国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现状
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共有小学22.86万所,招生1714.66万人。在校生9695.90万人,毕业生1641.56万。一直以来,有关学校安全的问题就非常敏感,牵动着千家万户。然而,近年,多起校园事故,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于校园安全的满意度,在2013年国人安全感调查中只有43.4%的受访者表示对目前中国的校园安全状况感到满意。据新华网统计,2012年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000多,意味着每天有一个班级消失。
二、各类小学校园危机事件分类及其隐患
(一)因体育课与体育活动造成的校园危机事件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概述。小学生在体育课与体育活动中受伤时有发生,学生对于体育活动认识欠缺,往往抱着试一试、比一比、或是好奇的心态尝试一些不符合他们年纪特点的体育项目。
2.造成体育课与体育活动事故的隐患
(1)课前活动不足。众所周知,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适当的活动筋骨是很必要的。学生在进行课前活动时,往往不够专心,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伸展身体,总是走形式。这样在运动时,便会伤到自己。
(2)危险认识不够,运动量过大。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往往意识不到某些体育活动的危险性。比如丢沙包,有可能不小心丢到同学的眼睛上。亦或是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超出了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即运动量过大。
(二)因校内课余活动造成的校园危机事件
1.校内课余活动概述。课余活动相对于课堂,学生的自由程度更广,活动范围也更大,纪律的约束力变小,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释放压力,所以发生危机事件比例较高。这种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不确定的,教师和学生无法预知的。
2.造成校内课余活动事故的隐患
(1)学校设施失修,安全系数低。课余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大,几乎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校园的设施安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危机事件的发生。如走廊的楼梯、楼里的护栏、运动器械、学校的电路等等,一旦管理不当,设施破旧、老化,将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2)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差。小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不能够很好地区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一些游戏做得不当,便会误伤到他人。同时,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在进行运动器械活动时,往往做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活动,这样盲目的课余活动也造成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因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造成的校园危机事件
1.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概述。学生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只有学生确保身体健康才能顺利的进行学业,所以秉承这个理念,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组织定期体检,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2.造成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事故的隐患
(1)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但并未发作过学校并不清楚,有些家长忽略了和学校沟通的这一环节,从而当学生发作时,学校并不能很及时的进行救治,从而导致了危机事件的发生。
(2)学校群体生活的性质。学校是一个群体生活、受教育的场所,当一些季节性、传染性的疾病发生时,往往预防控制的工作不到位,将会诱发大面积的传播,从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各类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体育课与体育活动造成校园的应对策略
1.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体育课的课前准备不容小觑,要真正落实。课前,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穿着运动装,不可穿皮鞋、凉鞋上课。教师要认真带领并监督学生做好课前热身活动,保证每个学生的筋骨充分活动开。
2.掌握合理地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教师要合理计划、组织课堂,适当安排练习的时间、数量和强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体质,进行合理地调整。要特别注意体质较差的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运动情况,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二)校内课余活动造成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1.做好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和环境安全检查工作。学校应该设专人负责学校的设施,要定期安排检查和维修。这就要求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是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如有重大险情,一定要上报有关部门,不可隐瞒。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小学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明确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三)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造成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1.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沟通。家长要如实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学校也要在体检后及时与家长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即使遇到突发事件,学校也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2.学校要及时防治传染病的扩散。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一旦遇到传染病,是不容忽视的,一旦遇到传染病,学校要及时上报,采取隔离治疗,定时消毒,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在平日里,也要对教室卫生加以严格管理,定时定期的消毒。
四、结束语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人才,对于他们的安全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十分重要。学校管理者应进行事先预防,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规划校园,事先制定备案,防患于未然,减少和杜绝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学文,张迎春,冀定屏.学校危机事件的特点及处理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
[2]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N].华东师范大学,2004
[3]谭晓玉.中小学生校园安全规程及安全教育读本[M].中山大学出版社
[4]http://.cn/72344626702319616/20070411/2198967.shtml东北新闻网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防范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依靠金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金融危机问题时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发生目前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货币汇率的紊乱,银行信贷危机等等,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或者是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是各国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通过健全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来实现。
二、关于金融危机的概述
金融危机主要是指在金融领域出现的混乱,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银行行业出现挤兑潮、银行倒闭,在资本市场出现资产价格严重损失、金融市场混乱,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飙升,或者是出现了汇率崩盘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金融行业领域出现流动性紧缺、银行挤兑和股市恐慌等问题。金融危机主要有以下几项特征: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金融危机按照爆发时间的统计来说,都有长周期和短周期,特别是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几乎隔几年时间都会出现金融危机,比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的次贷危机等等。金融危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会直接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缩水,股票市值缩水,直接引发失业率问题。此外,金融危机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传染性,在其他地方发生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传导至其他国家,造成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问题。金融危机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银行危机、信贷危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信贷危机往往是金融危C发生的源头性危机,也是金融危机未来可能爆发的最主要形式,货币危机主要是表现为货币的对内对外贬值,影响国际贸易。
三、关于金融监管的概述
目前来说,各国防范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积极干预和监管金融体系来实现。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来说,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金融属于公共产品,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则能够依靠市场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但金融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金融产品势必会出现供给不足和需求过剩的矛盾,为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定,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对金融市场进行约束。其次,金融产品交易双方往往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比如保险市场、贷款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各种高风险项目,这些高风险项目彼此关联,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防范这些问题,离不开金融监管。
四、当前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成果显著,但同时金融风险问题也是不断累积,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的金融风险隐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银行风险,近年来,我国信贷规模扩张速度惊人,资产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质量的下降,不良贷款额以及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不断攀升,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正逐步显现。
2.房地产风险,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泡沫问题,一旦房地产风险问题累积,而且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很容易发生金融危机问题。
3.债务风险问题,主要是目前信贷膨胀形势下的杠杆率提高的问题,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各类企业、居民家庭等,债务额以及杠杆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上我国目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加剧了信贷风险发生的问题。
4.汇率风险,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定程度上出现下跌,市场上对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仍有担忧,如果汇率问题的不到很好的控制,在金融和资本账户之间的逆差处理不好,则容易产生汇率风险问题。
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方面,应该准确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问题的发生,从根源上来说是市场失灵导致的。政府金融监管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充分的发挥作用,应该准确的进行自身定位,主要是引导、改进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全面的做好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特别是在货币政策、金融机制、证券管理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防范金融领域的泡沫风险。
另一方面,应该解决好金融监管方面的空白和缺位问题。在金融监管的实施方面,应该根据金融领域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对一些创新性的金融活动或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进行界定,尤其是对针对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等新兴金融业态等互联网金融制定系统完善的监管意见,提高监管灵敏度和判断的准确性。在监管实施过程中,还应该突出重点,将金融监管的视角放在尽快消除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健上,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结语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处于不断积累的过程,特别是银行领域、房地产领域、债务领域、汇率领域等方面面临的风险都是较高的,在这方面迫切应该加强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强化金融监管,减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华,贾彦东.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展[J]. 金融研究,2012,379(1):20-35.
公共危机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尤其是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桎梏了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的一般概述,之后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从意识、法制、体制、机制、制度五个方面对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路径进行浅析。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转型期;路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例如:非典、9•11、抢盐风波等危机事件,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路径进行研究,使得社会、政府以及民众在面对危机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处理好危机,为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提供条件。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一般概述
危机最初源于西方,《韦伯辞典》将“危机”一词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1]罗森塔尔(Rosenthal)认为危机是一个过程,他认为危机是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所做出的关键性决策事件是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其高的情况下进行的。[2]张成福认为:“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3]一般而言,无论哪种危机,只要涉及到较大规模的公共利益,需要公共部门的介入,便可划入到公共危机的范围。本文认为公共危机就是指发生的危机事件,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运用公共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迅速及时作出决策,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那么公共危机管理就是以政府等行政部门以及其他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权力,有组织、有计划的整合公共资源,有效预防、处理和消弭公共危机的管理过程。从其含义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主导性;应急和预防性;权变性;公益公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公共危机管理的性质。
二、公共危机管理现实性浅析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分析中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就要对其现实性状况进行探究,下面分而述之:
(一)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4]充分认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国情,大大便利了我们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境况。首先,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却忽视预警机制构建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构建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特别是SARS后,“一案三制”计划及时提出并得到有效实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却缺少对危机的事前预防,缺乏公共危机管理战略规划。其次,公共危机管理组织部门体系渐趋完善,但存在各自为政,缺乏整合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是完善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在社会转型期,为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必须权责明确、职能分离、各部门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结合在一起。但中国长期以来就没有一个专门独立设置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所以当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后政府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整合、高效的管理。再次,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初具规模,但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实现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制化是必须和必要的。建国后我国从出台制度,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关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条例等相继颁布并不断完善,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危机法律规范体系初步构建。但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最后,公共危机信息体系初步建立,但信息监督制度缺位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加,公共危机管理取得信息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公共危机灾害数据库已经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公共危机信息制度已经建立。但为了自己的仕途,某些官员,往往对一些危机信息采取压制甚至隐瞒的做法,这样就造成了信息渠道不畅通,另外信息监督的缺失也使危机信息的获取丧失了真实性。
(二)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缺位因由
1、政府与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政府或公众在面对危机时总是存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危机轻易不会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殊不知正是这种侥幸的心态,有多少危机事件在萌芽时期未被消灭,最后演变成灾难,损失惨重。而正是因为政府的轻视思想,缺乏对社会公众危机意识的教育,使得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国民的危机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
2、公共危机应急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绝大多数城市往往设立一个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缺乏独立办事的空间以及专业的办事团队的应急指挥中心。因此在面对危机时,各种社会力量和公共资源很难被统一起来有效利用。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因为应急组织机制构建的不完善,领导组织很难树立其权威,更不利于各个组织的协同合作了,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要重建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3、政府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不足
在危机事件爆发后,越早发现、越早报告、越早处理可以高效的减少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以及损失。那么信息及时、可靠真实的获取至关重要。但是受到政绩与仕途挂钩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官员有可能会隐瞒某些重要的信息,更有甚者,捏造信息,从而造成信息源的失真,使得政府或者社会公众在获取信息时出现怀疑的心态,那么,在面对危机时,受信息权威性的缺失,很难根据现有的信息作出高效而迅速的反应,应对危机。信息渠道的受限以及信息可信度的降低,都会造成公共危机管理的困难。
4、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协作机制阙如
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协作机制也就是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相互的组织与协调、合作。针对我们对公共危机事件原因以及现状的分析,它的解决处理不能仅靠政府部门一部之力,需要其他部门或者组织的通力合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意识匮乏,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救援队伍。而且我国目前的政策制度对非政府组织、智囊团、盈利性组织等等第三方组织它们的发展都有相应程度的限制,这也是在完善危机管理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了解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多种问题,那么我们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呢?下面简要述之。
(一)增强公民与政府的公共危机意识
意识的能动性告诉我们公共危机意识薄弱会加重危机的破坏力,而公众公共危机意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首先,我们可以增强公民学习意识,通过积极的培训、训练将公共危机意识、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增强对公共危机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危机管理教育机制。通过危机案例教学,了解各种危机产生、发展与消亡,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危机应对能力。
(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我国是法治化国家,但是危机应急法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可以一方面,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的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也要以宪法为根本,相应增加公共危机管理条款,为政府依法实施危机管理提供母法法源。另一方面,对政府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时责权利进行规定。使得政府享有的权力不被滥用,同时明确其程序可以使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有序可循。
(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当前中国的危机管理体制主要面临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的难题,因此,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组织体制。由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突发性,在面对时需要迅速作出决策,这就需要一个能够统一指挥的领导机构,并且该组织要能够使的各个职能部门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责任。其次,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网络系统。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危机发生后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能否及时、高效的处理危机有赖于危机管理的组织网络,这种网络以政府为核心,并能够最大可能调动社会资源,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组织网络。
(四)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遭到忽视,而这却是我们处理危机的先机。首先,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化大量钱治疗。”[5]预警机制正是体现和实现了这个目的。防患于未然,可以培养危机意识或对危机进行监测来预防危机的发生。其次,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救治机制。危机发生后政府及社会的及时处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力图消除危机带来的损失或恐慌。我们可以实施危机隔离、启动应急计划、安抚民众心理等措施达成目标。最后,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恢复机制。危机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过程,救治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阶段的终结,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恢复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要通过调查危机根源、建立和健全灾害心理援助制度、实行国家援助来恢复社会秩序。
(五)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不足是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我们要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汇报制度。无论是危机的预警,救治还是重建,必须有准确而全面的信息作为支撑。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系统,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多途径性。其次,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制度。危机信息的获取渠道太多,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很难识别真伪,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制度,可以通过确定危机事件发言人是否有代表性,确认其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权威性。并且还能够建立与广大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综上,面对国际和国内许多严峻的问题和中国的现实情况,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研究刻不容缓。
作者:董蕾 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从专业角度来说,公共危机是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政府与社会的常态化管理,并没有将公共危机囊括在内,针对此,需要政府与社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通常情况下,公共危机被分为两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件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冲突和灾难。公共危机有以下几项特点:第一,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出其不意地发生;第二,危害性,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社会发展;第三,不确定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常态,且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第四,紧迫性,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果延迟,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第五,双从性的结果,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不仅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还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相应的体制,将有利于完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在我国,普遍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看作在特定情况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及手段,收集、分析、组织公共危机信息,为危机管理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实行危机信息管理,必须在全过程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处理并利用好取得的信息,以提高危机管理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经过科学分析的信息。因此,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危机信息管理要以信息管理支持危机管理为基本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危机信息管理开始从危机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成为危机管理核心。
2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措施
目前,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足,如缺乏信息预警机制,政府信息法制建设落后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2.1完善信息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各级信息机构危机信息监测、信息收集能力与预警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主要是因为危机信息监测、预警与收集工作制度不完善,信息监测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强化政府部门服务人民的意识;其次,开发新技术和信息预警方法;最后,提高信息人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完善信息预警机制,有利于在危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危机信息源头,做好调查与访问工作。
2.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途径
政府是危机信息管理的主体,要加强危机信息管理,应当扩大信息公开途径。首先,在应用传统形式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相结合,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其次,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部门要逐步建立新闻发言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责任问责制度。如果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时公布不准确的信息,或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相关部门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化。最后,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第三部门对政府部门与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因此,在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优势。
2.3建立健全国际化信息沟通与合作机制
在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国家化形式也发生改变。目前,任何一次大型公共危机都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灾难。在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中,各方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部门要以全球化眼光看待公共危机,与国际组织在危机信息管理方面进行扩展合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积极争取国际性与区域性组织在人员、>教育与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国际组织间的沟通,通过协商建立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