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铁调查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9年底,经公司任命,该同志担任郑州至巩义市域铁路车辆段项目副经理。郑巩车辆段占地面积450余亩,红线内文物勘探和考古面积达28万㎡,未拆迁房屋44栋及寺庙1座,中原区未清运建筑垃圾37万m3,高压电线纵横交错,该同志科学组织施工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创新创效,提出了多项创新成果并推广应用,超额完成节点计划和年度产值计划,多次获得地铁公司履约评价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各级单位的高度认可。
一、迅速开展工作,维护企业形象
车辆段进场后,为迅速掌握现场情况,尽快全面展开前期施工,该同志在图纸不全、控制点交接不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张车辆段总体平面图,结合手机卫星地图,走访周边建筑工地和村庄,带领测量队1天内完成了450亩红线用地的测量定位工作,5天内完成了红线内施工调查并编写了施工调查报告,确保了车辆段顺利进场。
该同志带领BIM小组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地铁公司指导意见,绘制施工场地BIM 规划图,编写了《车辆段前期施工规划》和《车辆段扬尘治理规划》,并向郑州地铁集团进行专项汇报,前期的快速进场和施工规划工作得到地铁公司项管二部的高度认可。
二、科学组织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车辆段前期受到房屋拆迁、建筑垃圾清运、寺庙迁移、高压电线迁改、文物考古等多种制约,该同志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协调工作,将各类影响因素建立清单,逐项制定完成时间,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决心,顺利打开了施工生产的局面。
其中房屋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因征拆赔偿资金问题,一度停滞不前,严重影响车辆段全面开工,该同志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多次带领协调人员奔波于村委、办事处等政府单位,积极与村、街道办事处、地铁公司等单位沟通,于2020年5月份配合地方政府完成了44栋房屋拆迁和30万方建筑垃圾清运工作,为3个月内完成100余万m3土方外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考古占地面积达28万㎡,该同志多次邀请文物局相关人员到现场查勘,提出“分区文勘、同步施工”的文物考古方式,积极沟通协调文物局与地铁公司,于5月份完成了文勘协议签订,考古期间全力配合考古工作,6月份完成了首个分区的文勘工作,10月份完成了全部文物考古工作,最大限度的确保了现场施工进度。
通过前期的快速协调和科学组织,快速扭转了车辆段进场之初的不利局面,迅速掀起了大干,土方外运完成120余万方,路基填筑完成25万方,21个单体全面开工,其中6个单体顺利封顶,超额完成年度产值计划和形象进度计划,在地铁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治理扬尘污染,打造施工特色
车辆段占地面积大,土方施工量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车辆段施工的重难点,该同志提出了“分类治理、分区管理、分段作业”的扬尘治理思路,制定了“短期覆盖、长期绿化”、“同步施工、同步覆盖”等扬尘治理办法,带领现场管理人员积极创新,研发了挖掘机随车喷淋系统实用新型专利,采用智慧工地智能联动喷淋控制系统,高效高质量的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于2020年6月19日获得了郑州市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绿牌荣誉。11月集团公司郑州地铁在建项目在车辆段项目召开了标准化及扬尘治理观摩会,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创新举措,获得了地方政府、地铁公司等外部单位的高度赞誉,形成了车辆段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特色。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铁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具有系统性的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涉及专业比较多,风险大,难度高,一旦施工处理不及时,会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影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地铁工程必须做好各种工作和工程环境调查报告,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过程等设计方案上尽可能避免风险。以预防为主。增强各个阶段安全风险的预防和调控。
一、地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地铁建设工程难度大、工期紧、数目多的情况下,使得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使得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变得有法可依,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部分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多数安全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各个阶段工作存在疏漏,加之缺少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地铁工程处于城市最为热闹繁华的中心地段,携带着隐蔽性大、施工现场环境杂乱、施工期限长、施工技术高等施工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很多不稳定因素会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渐发生或越发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出现,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在铁路土建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现地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水文的问题。地铁在施工中因受到土质、水、季候等环境因素干扰,容易导致塌方、渗水、涌砂等事件的不断发生。施工中出现的塌方现象容易致使周围建筑物震荡,出现裂缝,甚至是坍塌现象。
2.地下管道的问题。地铁一般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地段,附近多为城市繁华街道,周围建筑物纵横林立,街道马路两侧分布信号管线、强电弱电等多种线路、煤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地下建筑设施,分布是纵横交错,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地铁施工的期间容易造成水管爆裂、电线电缆的损坏、停电停水、甚至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的火灾等突发性事故。
3.施工方案的问题。地铁在进行建设施工时期,准备好既定的挖掘方案,采用暗挖、盾构等各种挖掘手法进行基面或隧道的挖掘时,还是容易出现地面凸起或者凹陷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隧道周围的土质层发生了改变,其周围的应力发生变化。所以,应该准备好完备的施工方案和周全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地下媒体水管!电缆的开裂和破坏。
4.施工环境的问题。地铁在建设施工阶段,若它周围的安全保护措施及现场的环境管理中存在不明确的因素,也会对地铁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拖延施工的进度,甚至会发生无法估计的意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1.探明地质情况。勘察阶段要详细把握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在设计阶段对地质稳定性准确判断,工前探测不良地质体;针对错综复杂的管线,根据管线与地铁工程的相对位置,深入分析其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管线自身的变化规律,密切关注工程进展的监测数据;详细调查周边建构物年代、结构类型、设计图纸以及与地铁建设工程距离;安全技术交底,以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充分把握详细的资料。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资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级保证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就必须结合地铁施工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坚持班前安全讲话明确责任区域和责任人,使每一位参建员工明白自己的责任区域存在的风险源及控制方法,实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3.加强施工技术、施工安全交底。地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下达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下达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可定期交底,非固定作业场所的工种对不同作业部位,不同作业内容,进行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定期交底,并要有交底人签字,交底要交到作业人员,不能只交到班组长,防止只有班组长知道安全交底内容,而其它作业人员不了解、不清楚的现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根据地铁施工的特殊性,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的论证审核后才能实施。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措施。对于施工现场及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结构工程施工中,高空或河上作业,应绑好安全网,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防止落人落物,对架板等设计,注意起吊的安全与平稳;对材料和设备储存的库房或堆放点,施工人员生活区,特别注意防火安全,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具,以备急用;加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促使安全生产,随时清除施工场地不必要的障碍物,设备、材料及各类存储物品安全堆放井然有序,即要保持施工现场环境的整齐,以对安全生产有利。
5.加强临边临口的安全防护。由于地铁施工空间小,特别是车站的站厅、站台和设备区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多而且基本都属于交岔作业,由临边临口处理不好而导致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是常发生。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凡在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必须设置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牢固的防护棚。框架工程楼面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两道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在临边临口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好劳动保护用品。在移动脚手架上面的作业平台四周必须设置不低于1m高的防护栏杆,以便固定安全带和防止高处坠落。
6.加强安全监测。通过先进的施工监测技术,对地铁施工过程中项目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密切监测,是获取地铁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各种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及时采取防范和应急措施,有效提高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水平。当然,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仅有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在利用高新技术装备获取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判工作,通过数据表象看清其背后隐藏的安全规律和形势,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7.开展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与考核评比。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包合同的安全生产条款中明确了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负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处罚不合格者。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施工安全防护经验,不断增强施工安全防护水平,力争做到施工过程零安全事故。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设计批评 设计教育 批评意识
一、设计批评及意义
所谓批评,简言之,就是指在一定基础和背景下的对事物的批点评注。俄国文学家普希金曾对艺术的批评做过这样的评价:“艺术的批评通过充分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研究相应的典范作用及观察突出的现象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美和缺点。”就今天国内各艺术学科而言,绘画、音乐、文学、影视等均业已形成各自学科相对完善的批评系统,为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设计批评,即设计学的批评系统却迟迟尚未建立起来。
虽然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无论是设计产业还是设计教育,都表现出一派红火、热闹的场面,但如果剖开设计繁荣的表皮观察其内部,不难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隐藏在设计繁荣外衣之下的冰山。分析个中缘由,除了设计的管理不完善、设计的制度不科学、设计的伦理不健全等之外,设计批评的缺失是造成目前中国设计现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设计批评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行于批评的设计的现状。国内设计批评目前的状况,事实上也是当下艺术设计某个层面的一个缩影。设计批评系统的缺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设计前行的步伐。
对于设计而言,设计批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判断,其理论是进一步设计实践的基础。中国设计当下出现的各种“无序”与“盲从”的状态,事实上与设计批评缺失有密切关系。当今的设计活动,其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关联密不可分,对其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哲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等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设计实践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简单回顾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批评的建立是推进设计进步的有效动力――如果没有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对1851年伦敦“水晶宫”博览会的强烈批判和身体力行的改造,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开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很可能还要拖延时日;没有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中提出的“建立艺术家、建筑家和工艺家的联盟……将建筑、雕塑、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的批判观念,很难想象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教育的出现;当然,如果没有“少即是多”(米斯・凡・德・罗)、“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读的机器”(勒・柯布西耶)、“形式服从功能”(路易斯・沙利文)、“用折衷的装饰主义来修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刻板面貌”(罗伯特・文丘里)等批评的声音,西方现代设计也绝非今日的面貌。这些批评的产生和相应的设计批评系统的建立在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设计的繁荣,也成为设计改良和设计教育进步的有效推动力。
今天,中国的设计界开始认识到设计批评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价值,关于设计批评教育,有学者认为可以从意识、态度和方法等层面入手来讨论,在笔者看来,这几方面最为重要的应是批评意识的建立,在一系列关于使设计批评“成为可能”(国内近年来举办了不少探讨设计批评的学术研讨会)的设想中,意识无疑是最重要的促成批评建立的推力。笔者认为,在设计批评成为可能的诸因素――“意识”“态度”“方法”中,“意识”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其他两个因素的先导要素。态度决定方法,但在此之上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匮乏是造成当下设计发展“盲从”“无序”“失语”的根源,只有“意识”得以培育和确立,良好的“态度”(批评与被批评者所能达成的目的)才可能建立,有效的“方法”(批评展开的切人点)才可能得以施展,因此,在设计批评系统的建立过程中,批评意识的确立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这一因素的培育应从设计教育开始,从学生的批评意识培养做起,从源头上建立设计批评的科学系统。
二、设计批评意识培育的价值
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指人的精神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除了作为一种心理或精神的活动,意识还具有代表个体独立性的特点,指人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和创造活动,即自觉和主动。现代心理学实践研究证明,意识是一切的先决条件,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有利于事业的发生和开展。如果我们将“意识”作为促成设计批评的积极因素,那么,除上述之外,设计批评的“意识”要素还在于利用批评的理论基础,以专业和文化的视野塑造设计批评的科学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从“意识”入手使设计批评“成为可能”的途径中,培育未来设计师的现代设计教育将是其实现的关键。
从中国设计人才培养的起源不难发现,其源头是传统的“师徒传承”的作坊式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在美术教育中尤为明显,而设计教育源于美术教育,因此,重技法、少分析、重承顺、少批判的美术教育模式也影响了设计教育批评意识的培育和批评理论的建设。今天,我国的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多以技能型训练为主,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以技能型课程为主,而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相对较少,不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往往将大量精力放在技能学习过程上,忽视对设计本质价值的判断和分析,这种过于侧重技术性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因此,批评的理论传授及相关价值取向引导才是设计实践的基础,也是设计批评课程实践的出发点。
三、设计批评的课程实践
笔者尝试在设计理论课程中加入设计批评的相关内容,试图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学生实地调查与批评讨论,初步培育设计专业学生的批评意识。作为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设计能力、审美意识和伦理精神的专业设计人才。在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设计批评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实际上已经隐含在培养目标之内。试想,如果设计师不具备分辨设计品优劣的能力,没有主动分析和批判设计现象优劣性的意识,这样设计师很难能够引导大众审美,创造符合时展和满足人类需求的优良设计品,就更谈不上设计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更大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能力培育的起点应该是在院校的课堂上,设计批评的课程实践是未来设计师批评意识建立的起始。
在设计批评意识培育和建立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设计理论课程中加入相关的设计批评的内容,通过设计批评理论的讲授和实际的调查批评,达到设计批评意识培养目的是目前设计批评课程实现的一种可行方式。相对于设计专业的其他实践性课程,对设计批评内容的学习和调查实践需要基本的设计理论、设计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的设计技能作为基础,先修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客观、正确建立设计批评的价值系统。因此,设计批评的课程设置应放置在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和创意等课程之后进行,以便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和有意识的设计批评活动。
1.课程目标
设计批评的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训练设计课程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它要求学生在前期批评理论和相应知识背景及学习和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从设计的视角以专业和人文的视野对设计现象、设计活动及设计产品进行分析批评,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批评意识,掌握一定的设计批评方式方法,初步具备设计批评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批评意识和能力融入到其未来的设计实践活动中去。
2.课程设计
根据设计批评课程建设目标的需求,该课程采取理论讲授、实际调查、论文评价、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和总结的组合方式,试图通过多个环节的综合起到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批评意识、掌握批评方法的作用。
理论讲授内容涉及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对象、设计批评的类型、设计批评的作用与意义、设计批评的调查分析以及设计的评价标准等理论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调查实践之前对设计批评的理论有先期的理解和认识。基本理论讲授之后课程将安排学生对其周边最感兴趣的设计活动和现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公共设施设计,如广场、街道、车站、机场、宾馆等的环境设计,也可以是公共空间中的某种系统的设计,如地铁的导视系统、校园灯光环境等,还可以是某类具体的产品设计等。调查要求学生从哲学、设计史、实用、经济、文化、艺术、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上述设计进行考察并撰写出调查报告。在设计调查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设计评价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表1),并对每种类型提供了具体参考的内容,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
课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2―3人为一组,各组讨论选取各自感兴趣的设计问题或设计现象及产品进行实践调查,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演示课件,并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就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接受现场老师和同学就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调查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结论等进行提问和讨论。
3.课程评价
设计批评的课程实践有效调动了学生分析设计问题的积极性,不少学生都对其感兴趣的设计品和设计现象进行细致的调研,内容包括校园公共设施、校园灯光环境、旧城区改造、都市风尚酒店、宜家产品、地铁标识系统、城市公共建筑环境等。学生通过实际的调研,结合所掌握的设计批评的理论知识,制定相应的评价系统,并试图深入到设计问题的内部,以使用者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进行对比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批评者所掌握的基本理论、批评者的专业和文化素养以及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等都较为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设计批评理论内容掌握的一次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设计批评的主动和专业意识,指导其设计实践创作。通过该设计批评的课程实践,参与课程的学生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判断以及分析等的批评能力有了普遍提高,能够通过各项指标较科学地分析一件设计作品的成败优劣,而不仅仅是从简单的感性好恶出发判断设计价值,而这种批评的主体性恰恰体现了对其批评意识的唤醒,这将对其日后所从事的设计实践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结语
当前,高校设计学教学中设计历史和设计理论的课程相对较完善,但设计批评进入设计课程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设计批评的内容还远未普及。设计批评是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应当被纳入当前设计教育的环节中,批评意识的培养应成为设计教育关注的内容。设计批评课程实践旨在构建一种可养成学生设计批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系统,通过这种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念,避免思维和意识上的“盲从”与“无序”状态,构建合理的设计批评价值标准,并对学生的心灵和学术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其未来的设计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对完善设计教育系统而言也是富有价值的实践。
(注: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基础课程建设项目11―02―12号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夫也.提倡设计批评 加强设计审美[J].装饰,2001(5).
[2]黄厚石.设计批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祝帅.“中国当代设计批评的三个问题”[C].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08.
近年来,为了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解决道路交通的出行难和停车难的“两难问题”。从上塘高架到德胜高架,从“33929工程”到“两纵三横”,杭州不断对道路进行整治建设。在杭州道路整治建设中,如何解决占路施工,道路改造项目施工期间对交通影响,以及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方案的实施,我局不断的总结经验。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交通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这座城市。为了实现打造杭州品质生活之城的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新一轮的道路路网建设正在拉开序幕。为了更好的适应新一轮的道路路网建设,我局就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二、项目标准:
(1)保障重点程顺利进行的原则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方式,什么样的交通组织方式,施工期间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需要社会的支持,在发生冲突时,应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原则。
(2)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过的原则
交通组织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施工期间在需封闭的道路上应预留行人通道.尽量减少慢行交通绕行距离。公交车辆应尽量做到不改道.即使施工带来交通不便,居民也可先步行再换乘公交车完成出行。如果必须对公交线路或站点作出调整,则一定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结合的原则稳定性是指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不能轻易更改.否则会影响方案的有效性,群众也很难适应,影响公众利益。但组织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方案实施后交通的实际状况作出相应的更改.即适应性。
(4)系统最优的原则
方案应与地区道路交通相协调,局部交通与整体交通相协调。交通作为一个系统,除要考虑单点通行效益外,更要使交通系统的整体达到最优。因此。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也一样.应在保证对整体交通状况无太大影响的前提下.保证单点或单线交通效益的最优化。
(5)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道路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迁移、改建和扩建,减少建设投资。
(6)按照规范要求在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施工标志和交通指引标志。
三、项目特点
(一)严格的从道路施工审批到道路施工完毕流程,确保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流程图如下
(二)严格审批道路施工,施工提前介入,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在道路施工审批的时候,对一些不符合的工作流程,我们都会有一个严格的审批过程。对施工所在地周围各方面进行协调,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确保安全。道路施工,使原本还算宽敞的道路突然变得狭窄,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往往使原来已不负重荷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事故频发。噪音、粉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我局极力协调,保障安全有序的施工。
(三)委托设计单位,为施工的进行对交通的影响作出评估
1.交通影响评价的目标
(1)评价项目对邻接的路网和行人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的交通影响;分析路段施工有几种可能的围蔽方法.对施工围蔽的设计至关全局,需要反复斟酌。然后进行围蔽后,区域路网动态容量的计算,目的是确定道路围蔽面积是否合适.如果因为道路围蔽面积太大,而导致区域道路网,动态容量不能满通需求,则需要减小围蔽面积(可通过减小围蔽长度或围蔽宽度实现),确定道路的围蔽方法、围蔽长度、围蔽宽度、围蔽顺序。结合施工期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匹配情况,可作出施工的进行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的评价,以判定交通需求的影响程度为显著或不显著。同时它也为区域交通流的疏导提供科学的依据。
(2)评价项目对进出口节点、停车场、装/卸区、行人和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进行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供需分析,通过OD反推技术,求出施工期问各路段的交通分配量,计算各路段的饱和度,如果部分路段饱和度很大.而部分路段饱和度很小,则需要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法进行流量的均衡。交叉口的交通供需分析需要结合路段来考虑: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通过科学的信号配时,提高单个交叉口的整体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相邻交叉口的情况,尽可能采取阱调控制,以求提高整个区域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如果施工期间,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则需要结合路段,调整施工围蔽的顺序或减小围蔽的面积。
(3)提出和建议可行的道路交通改善方案以减少不利影响。
2.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
(1)评价区域
评价的区域一般应包含的“项目交通”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最小情况,区域应包括与拟建项目直接相邻接的所有道路和交叉口。另外,它还应包括项目进出交通直接相交的干道和交叉口。
(2)道路现状
详细描述评价区域内的交通设施情况,应包括街道名称,车道数和车道宽度,交通流方向,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主要路口的几何特征,进出口,红线宽度,行人设施,私人或公用停车场,街边停车场和装卸区,公共汽车路线、站点和换乘处。
(3)交通现状
必须进行交通调查以获取评价区域的交通量数据,以作为与预测作比较的参考数。如果考虑到人行设施的不足则需要做行人调查。调查应在主要的高峰时段进行。
(4)交通预测
一般,交通的预测的设计年定在项目完成的年份。相对简单的方式,未来的交通量可利用统计资料和现有的调查数据采用增长因素法进行估算。可使用由交通调查部门的每年交通调查报告。
比较复杂的方式,由当地交通模型如:综合交通研究(CTS)或最近的在地区交通研究中的地区模型得出的结论,来设置评价区的交通模型的边界条件。局部模型应考虑最新的土地使用和路网信息,测试各种方案下的局部路网状况,比如:不同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容积率条件下,评价有关交通管理和路网改进方案的运行情况。
由现有的项目及设施产生的交通量和由拟建项目产生的交通量都将采用适当的出行产生率(由运输部调查科发行,数据记录号为NO439)进行估算。如果没有合适的比率可采用,应选择与项目相类似的建筑进行调查。
任何其它重要的项目(可从规划部获得)和在邻近地区正在兴建或拟建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由运输部获得)都应考虑进去,以评价地区的累加影响。如果需要,也应考虑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影响。
(四)施工前制定出道路交通方案,保证工程正常进行施工
1.交通组织的措施
(1)交通疏导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所引起的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区域交通流的自组织和重分布。采用适当的区域诱导分流,保证区域路网流量的合理分布,通过干预策略,使最终交通流重分布,使交通处于城市交通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分流方案主要采取“外部诱导,内部管控”的分流策略,即在交通影响区域的边界之处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干道节点处,设置一级交通诱导点,诱导进出城区的长距离交通流提前选出行路径,减少“非起终点交通”(起点或终点在影响区域之外的交通)对影响区域内部路网的影响,降低其交通负荷。在影响区域内部的施工区上游交叉口设置二级交通控制点,尽可能使影响区域内部路网交通分布均衡,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在施工区内部设置三级交通指示牌,规范施工区交通秩序。
(2)交通分流措施
要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合理引导施工期间被占用道路的交通流量,使其分流到其他可分流的道路。
路网分流。路网分流是为了减小施工干扰、交通干扰,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把整个公路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牺牲最短运输路径、经济运输路径,以减小车辆在途时间,保证施工期间的路网服务水平不致大幅度降低,使远途车辆提前转移至交通量较小的其它道路上。无论施工组织如何,均应在各级分流点设立临时标志,通告,告知施工路段的位置和施工期限等事项。拟定分流的方案,按以下四步进行:
一是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出分流时段和路段。分流时段的划分要同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不同的施工阶段对应不同的分流方案,路段划分主要考虑工程特性和可能的分流道路。二是根据车型交通量的预测数据,确定出分流车型。一般都将大中型货车作为分流对象,也可按车牌号码的单双进行分流。三是根据原来道路的交通流特性和路网条件,为分流车型选择分流路径,一般区分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两大部分。四是确定分流点的设置,分流点一般分三级设置,分别为诱导点、分流点和管制点。
同时分道行驶也可促使交通分流。为了提高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将原有路面或施工完成半幅路面的车道临时划分后,使不同车型各行其道,一般与禁止超车、禁止停车同时运用
(3)交通行为管制措施
采取车种禁限、时段禁限的,禁限的措施是牺牲局部利益的做法使绝大多数道路正常通行。牺牲局部利益的做法,即在某些区域、路段、时段内禁止某些车种通行。施工期间对某一条道路实施禁限的措施,目的是降低这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在禁限时,应参考相邻道路的交通压力和车种构成,统一考虑禁限措施,避免出现流量置换效应。流量的置换效应是指:若在某一条道路上对某种车辆禁限,那么这些车辆就会到相邻的未禁限道路上行驶.增加了这些道路的交通量,而不被限制的车辆就会到禁限道路上行驶,两条道的交通压力很快又接近了,从而导致实质上禁限措施没有发挥作用。由于禁限组织存在置换效应,故要求两条相通的相邻道路,禁限车种要尽可能趋于一致。
。
(4)交通诱导和交通信号控制都是有效的交通疏导方式。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对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通行权的合理分配,以期达到有效分流的目的。为了配合施工期间的交通流疏导,对分流道路及周边路网节点进行交通优化,采取优化信号相位、改善相位配时等措施,提高路口通行效率。通过相位配时方案,我们可以限制进入施工影响区域的车流量。
(5)贯彻和完善均衡的交通管理手段,如错开高峰、限制高峰交通量、扩大夜运、组织单向交通等
(6)交通语言设施
交通语言是交通系统和用路者之间通讯的T具.从交通系统向用路者提供信息的角度讲,交通语言设施包括交通标志、道路标线、可变信息板等。为保证交通组织方案有效、顺利的进行,施T期间要有科学的、完备的临时配套交通标志设施(如施工警告标志、指路、指示、禁令标志等)。交通标志和标线一般都有通过标准,但施工期间临时性的标志可灵活设置。除此之外,应在某些重要路段及路口设置可变信息板,及时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
(7)公交车调整原则
根据地铁施工期间对现状公交的影响,从尽量“不扰民”的角度出发,地铁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地铁建设顺利进行,公交调整与施工交通协调,优先满足施工要求。
(2)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公众利益,体现公交优先。
(3)尽量保持公交线网结构,原则上不对公交线网结构作较大调整。
2.加强施工管理措施及方案配套措施
加大道路交通整治力度,道路施工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交管部门应加大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的整治力度,禁止机动车乱停乱放,设置固定的出租车上、下客区域;严禁在人行道摆摊叫卖,避免影响行人通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同时在道路交通负荷较大的路段和路口分派专人负责,尤其在高峰时段应加强交通治理,达到净化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的目的。
(1)利用媒体施工信息
施工期间对影响区域内的居民将带来较大的不便,为安定民心,引导居民理解并配合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台、报纸及公交站点的视频等施工信息,广而告之拟施工的项目情况,并分流路线及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使道路使用者在有充分的心理及行为准备的同时,可以避免盲目的绕行,从而减少因施工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损失。
(2)优化施工地点照明设施
道路照明就是要把路面照亮到看清障碍物的轮廓,从而将良好的视觉信息传递给道路使用者。道路照明是防止夜间交通事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道路照明布局,也可以给驾驶员提供前方道路方向、线形等视觉信息,使照明设施具有良好的诱导性。
(3)纠察人员安排
基于项目位置在路网位置的重要性,为保证施工期间道路的安全与高效,在施工期间,对于项目影响区域内的重要的路口和路段关键位置,应加派警力并安排纠察人员,尤其是在高峰期,以便交通出现拥堵时及时疏散。对于警力,施工期应调整辖区大队各中队警力配置,重点向施工区域中队倾斜。中队应改变原有的勤务机制,加大路面管理力度,维护交通顺畅和社会治安,保证地方安全
(4)安全保障措施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组织方案顺利实施,需采取如下等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
(五)确定施工进行中应及方案
在施工开始前、持续过程中和结束后的交通运行管理。即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交通管制人员首先按照事先制订好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执行交通组织和管理。但实际的交通状况有可能与事先料想的有差别,交通事件、大型活动和其他意外事件都可能使得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部分修改.这时可通过调整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来缓解局部的交通堵塞。优先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同时尽量保证施工地段的车辆能有序通行。另外,如果遇到抢险救灾、消防失火等
紧急事件时,则必须采取应急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如开辟人行道临时机动车道等。
(六)实施过程中交警工作
1落实交警工作责任
各相关单位要按照“两个确保”原则,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道路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堵塞事件,严格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大队要统筹调整警力,加强施工路段管理,落实专人在大队分指挥室值守,监控施工路段交通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2交警应加强现场管理
秩序处和所属大队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督促建设和施工单位落实各项配套要求。大队每天要落实道管民警对施工路段进行巡查,协调施工进展情况。属地中队要加强路面管控力度,落实充足管理力量,积极疏导交通,确保交通畅通。
3交警应加强与施工单位联系
(1)积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为保障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大队积极组织施工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施工路段安全管理相关会议,详细、认真的交流,确保施工期间施工路段的道路交通安全。
(2)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督,确保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在道路施工前,大队针对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对施工方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严格施工审批程序,督促施工方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责任人,并协同施工等有关单位一起制订施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3)对施工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大队积极加强对施工方车辆的管理,要求施工车辆必须车况良好、证照齐备,车辆保险齐全,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车辆的行驶、装载、现场施工作业进行认真监督,杜绝其发生交通违法行为和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行为。
(4)加强对施工路段进行严格巡逻管控。大队对施工路段加大警力投入,加强巡逻力度,对施工路段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势态,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证了各施工单位在巡逻民警的监督下能做到以安全设置为要求设置防护措施,确保道路有序、安全、畅通。
(5)加强对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防护保障工作。在施工路段设置醒目齐全的指示标志、标牌和采取相关的诸如警示灯、防护网等防护措施,确保让过往司机知道前方有道路在施工,及时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确保司机看清施工路面情况,防止事故的发生。
4交警应做好信息上报。施工期间,上城大队每天要将路面情况上报支队指挥室和秩序处,对突况或采取临时重大管理措施的,要及时报告支队。
1.1编制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国家应对和处理因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引起的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2)本预案用于规范在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下,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救援、事故抢险与处置、电力供应恢复等工作。
(3)本预案中大面积停电是指:电力生产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区域电网、省电网或重要中心城市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协调发电燃料供给,规范电力市场秩序,避免发生电力供应危机;开展大面积停电恢复控制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电网恢复预案;开展停电救援和紧急处置演习,提高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理和应急救援综合处置能力。
(2)统一指挥。在国家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通过应急指挥机构和电网调度机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3)分工负责。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电网企业按照电网结构和调度管辖范围,制订和完善电网应急处理和恢复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发电企业完善保“厂用电”措施,确保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电厂自身安全。电力用户根据重要程度,自备必要的保安措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组织做好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4)保证重点。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大电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系统性崩溃和瓦解。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重要电厂厂用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用户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2组织机构
2.1国家应急机构
2.1.1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领导小组
国家成立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
称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1.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电监会安全监管局。
2.1.3相关部门(应急机构)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铁道、交通、商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或单位按照国务院大面积停电应急协调机构、应急领导小组、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
2.2地方应急指挥机构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比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预案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电网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体系。
2.3电力调度机构、电力企业、重要用户
2.3.1电力调度机构
各级电力调度机构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事故处理。
2.3.2电力企业
有关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成立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企业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工作。
2.3.3重要用户
负责本单位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
3事件分级
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大面积停电分为Ⅰ级停电事件和Ⅱ级停电事件两个状态等级。
3.1Ⅰ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电网进入Ⅰ级停电事件状态:
(1)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区域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30%以上;
(2)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引起连锁反应,造成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50%以上;
(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省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40%以上,并且造成重要发电厂停电、重要输变电设备受损,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4)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严重危机,造成省电网60%以上容量机组非计划停机,省电网拉限负荷达到正常值的50%以上,并且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正常电力供应构成严重影响;
(5)因重要发电厂、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区域电网大面积停电,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对区域电网、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3.2Ⅱ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电网进入Ⅱ级停电事件状态:
(1)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区域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10%以上,30%以下;
(2)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50%以下;
(3)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省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20%以上,40%以下;
(4)因发电燃料供应短缺等各类原因引起电力供应危机,造成省电网40%以上,60%以下容量机组非计划停机。
4应急响应
4.1Ⅰ级停电事件响应
4.1.1事件报告
(1)发生Ⅰ级停电事件时,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向国务院汇报。同时宣布启动预案。
4.1.2事件通告
(1)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就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通报,使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对停电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在Ⅰ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宣布解除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通报信息。
(2)在大面积停电期间,要加强信息和舆论宣传工作,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散布谣言、哄抬物价、偷盗抢劫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减少公众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4.l.3应急处置
(1)电网与供电恢复: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电力调度机构和有关电力企业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
——在电网恢复过程中,电力调度机构负责协调电网、电厂、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动、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留有必要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重点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在电网恢复过程中,各发电厂严格按照电力调度命令恢复机组并网运行,调整发电出力。
——在供电恢复过程中,各电力用户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分时分步地恢复用电。
(2)社会应急:发生Ⅰ级停电事件后,受影响或受波及的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要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对停电后易造成重大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的单位、设施等电力用户,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迅速启动保安电源,避免造成更大影响和损失。
——地铁、机场、高层建筑、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人员聚集场所的电力用户,停电后应迅速启用应急照明,组织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集中或疏散,确保所有人员人身安全。
——公安、武警等部门在发生停电的地区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社会巡逻防范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消防部门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扑灭大面积停电期间发生的各类火灾。
——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地区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缓解交通堵塞,避免出现交通混乱,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进行。
——物资供应部门要迅速组织有关应急物资的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基本生活资料供给。
——停电地区各类电力用户要及时启动相应停电预案,有效防止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
——电力企业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事故抢险救灾,修复被损电力设施,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工作。
4.1.4应急结束
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Ⅰ级停电事件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主要发电厂机组运行稳定;
(2)停电负荷恢复80%以上,重点地区、重要城市负荷恢复90%以上;
(3)发电燃料恢复正常供应、发电机组恢复运行,燃料储备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4)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电力供应存在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事件。
4.2Ⅱ级停电事件响应
发生Ⅱ级停电事件时,由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就有关应急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按本级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同时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对Ⅱ级停电事件,由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经授权的地方政府与电监会区域电监局共同负责通报事故情况,事故信息。
5应急保障
5.1技术保障
全面加强技术支持部门的应急基础保障工作。电力管理部门应聘请电力生产、管理、科研等各方面专家,组成大面积停电处置专家咨询小组,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电力企业应认真分析和研究电网大面积停电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增加技术投入,研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技术保障体系。
5.2装备保障
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各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5.3人员保障
加强电力企业的电力调度、运行值班、抢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
各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对全体员工加强防范事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救援教育,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正确措施处置,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6.2培训
各电力企业和重要电力用户应认真组织员工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并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救援的业务知识水平。
6.3演习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至少每年协调组织一次应急联合演习,加强和完善各电力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各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定期组织本企业的应急救援演习。
7信息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故信息统一对外,并负责拟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组织报道。
8后期处置
8.1事故调查
大面积停电之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等。
事故调查应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机结合。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认真听取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介绍,并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事故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组的组成,应急救援情况的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技术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的查明,编写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建议。超级秘书网
8.2改进措施
(1)大面积停电之后,电力企业应及时组织生产、运行、科研等部门联合攻关,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力应急预案。
(2)各相关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的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关键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保障状况
0 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程打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5月公布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居住于他们打工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和农民子女自身条件等种种限制,他们大多数人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只能选择条件较为艰苦,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于此同时,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群体: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数量随着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也在迅速增加。同为教师,他们却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呈现出与教师行业不匹配的特征。地位也始终徘徊在教育体制的边缘,其受保障程度更无法与正式编制的教师相比。因此,关注和了解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保障现状,探讨解决这一边缘群体问题的途径,是城市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这类群体城市社会的融入方式,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稳定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提升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保障状况
1.1 教师生活保障状况
1.1.1 收入状况
与公办学校不同,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工资基本上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根据学校总负责人所述,学校现在有教师34人,学生800人左右;对单个学生来说,每学期需要交1300元左右的学费,外加700元的饭费,另外还有水费等其他的零散收费,加起来,每个学生一学期所交费用大概为2400元。这些学生的学费构成了学校的基本收入来源,除去学校校舍,教学用品,日常开支等的花费,每个老师领到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
事实上,教师的工资发放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只有零散的几条规则,诸如,新进老师的工资较低一些,教习主课的老师工资比教习副科的老师工资要高,同时班主任的工资也比其他老师相对要高。一个学生给10块钱班主任费,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学生,一个月能增加三四百的收入。具体高出多少,又是如何规定的,学校中暂时还没有文字规定。年终学校会对在岗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鼓励。这些都构成了教师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
1.1.2 费用支出状况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全部来自外地,河北山西河南的,河北和山西占大多数,这些人里有的妻子孩子都在北京,由于在本地没有自有房产,一般是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据被访谈的教师所述,房租一般在十平米50元左右,按照每人平均租住60-80平米来计算,每月的房租需要300-400元(水电费另计)。按照一天20元的饭费来看,每月将有600元的饭费。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每月必须要固定支出900-1000元的生活费。
1.1.3 生活水平
这些教师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除了校长、会计比较高,新进教师工资偏低一些,大部分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由上述费用支出可以看到,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每月固定支出900-1000元左右,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费,抽烟,煤气费,公交地铁费,米油等费,实际上每月省吃俭用仅有四五百元的积蓄,一旦家中出现变化,比如生病住院,药费和住院费会一下子耗去家庭积累几个月的积蓄,生活上处于无保障状态。
1.2 教师职业生涯保障状况
1.2.1 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很公办学校教师有所不同,不仅课时量多而且工作时间较长。正常教学情况下,学校一般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每节课45分钟;上午和下午的课程应由不同的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但由于打工自己学校教师的缺乏,不少教师身兼两门课程,有些老师甚至带三门课程,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来说,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尤其是班主任通常早上要比学生早到一个小时左右,下午四点半放学后,继续批改作业,一般会晚上七点才会回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规定。
1.2.2 晋升希望渺茫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不像公办学校教师,他们基本上没有编制,也没有职称,教育学院对他们定期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这些老师在没有课的时候会去参加培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评上职称,但培训后这些教师是否能真正纳入编制,评上职称,还是未知数。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社会保障,这导致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强烈的压力。
1.2.3 教师的心理适应性状况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一半以上之前从事的便是教师的行业,但是来到打工子弟学校的初衷各有不同,有的专科刚毕业,主要是积累教学经验,明确表示待一两年就要跳到正规学校;有的因为不满意家乡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水平,想换个环境;有的因为年龄大了,再换其他工作不切实际,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但是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有着共同的观点,觉得打工学校的教师社会地位等价于农民工,不仅被排斥在教师体制的边缘,而且不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自己也时常有危机意识,认为生活在北京没有安全感。
2 总结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一个应时代而生的产物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在目前的阶段,伴随着农民工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非城镇户口子女面临着在城镇接受教育的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恰恰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教育问题,同时缓解了公办学校的压力。由于打工子弟学校师资薄弱,教学环境相对较差,不少学校被取缔,但我们仍然要看到,目前,打工子弟学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打工子弟学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教师的状况更是复杂,为了展现打工学校教师的保障状况,在文中,笔者选用了三个角度进行展开,分别从教师的生理,心理以及未来发展三个维度叙述,并通过状况的描述间接展现了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困境,他们生活没有保障,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对未来更是充满了忧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需要注意到的问题。社会保障的建立正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维护公民利益,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更应该着重关注教师的现状,从而才能够从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多角度综合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中伟.教育农民工―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城市融入状况调查[J].青年探索,2013(3).
[2]韩红梅.北京市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研究[D].2009.
[3]王丽.北京市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2011.
[4]辛彤.北京市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师资问题及对策:以某打工子弟学校为例[J].2012:52-53 .
[5]孙金鑫.打工子弟校教师不应成为被遗忘的群落[J].教师发展与管理,2007(10):22-23.
[6]何颖.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北京市五所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为对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47-48.
[7]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2008(5).
[8]曾俊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2(7).
[9]曾俊霞.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生存状态及工作满意度分析[J].兰州学刊,2012(2).
[10]王慧娟.打工子弟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2(5).
关键词 移动教育游戏;数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05-06
Study on Mathematical Game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JIANG Xina, HUANG Xinyuan, JIANG Rui, YANG
Lengli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mobile terminal products have come into the learner’s life gradually, bringing us a revival in educational games market. It also spawned a large number of mobile educational games, including mobile math games, but the quality of them is a mixed bag.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mobile game of mathematics, we find the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reasons. Then, According to A. Reber’s 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and Donald Norman’s three hierarchy theory of emotional design, we put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mobile mathematical game and try to set the mobile game design mathematical model finally. All these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mobile mathematics game maker and designer.
Key words mobile educational game; mathematics; design strategy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教育游戏进入人们的视野。教育游戏开发商将眼光投向了移动互联网这片急待开辟的“新大陆”,从而带来移动教育游戏市场的复兴。知名市场调研公司Ambient Insight的统计数据显示,教育类游戏市场的规模有望从2012年的39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9亿美元,其中大多数增长来自于移动市场的应用程序[1]。据调查,苹果APP Store、安卓安智市场等主流移动应用商店中的教育游戏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数学游戏占有一定比例。
比较典型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有: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开发了一款旨在提高玩家几何能力的3D移动教育游戏《虚拟街区》;美国为提高K-12阶段学生算数能力开发的数学教育游戏Math-City。纵观国内外移动教育应用市场,存在极少数优质的数学游戏,如挪威的Dragon Box,一款由WeWantToKnow AS公司开发的数学方程游戏。这款游戏在挪威等北欧国家的下载量甚至超越了《愤怒的小鸟》,并收到Facebook等多家巨头公司的收购邀约。然而,移动数学游戏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数学游戏品质较低。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移动数学游戏存在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提出一套系统的移动数学游戏设计策略,为此领域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借鉴。
1 问题的提出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现有的大部分移动数学游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娱乐体验 由于数学游戏开发者容易忽视游戏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问题,往往过度重视数学游戏的教育目的而忽视了其娱乐体验,因此相较于传统娱乐性游戏,大部分数学游戏的娱乐体验较差。为证实这一观点,并探究数学游戏娱乐体验较差的原因,本研究选取了250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中学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玩家作为数学游戏的主流目标用户,同时具备教育和游戏的双重特性,符合本研究要求。
为获取问卷的关键词,组织1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数学游戏VS传统娱乐游戏”焦点小组调查,其中男女各占一半。考虑到不同性别的玩家对于游戏类型喜好选择存在差异,参考欧文的“汇聚小组”概念,将男性玩家和女性玩家分成两组,同时召开焦点座谈会,各组主持人吸收主要观点后再与另一组进行交流[2]。每次座谈的所有玩家分别试玩两款移动游戏――数学游戏和传统娱乐游戏,并调查玩家对两款游戏的游戏体验。调查共形成70份报告,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报告进行处理,获得图1所示调查结果,与预设结果相同。如图1所示,相较于传统娱乐游戏,大部分玩家认为数学游戏的娱乐体验较差。
另外,提取体验较差的原因,关键词包括界面、音乐音效、游戏故事、操作、游戏目标。根据这些关键词,参考阿琳・芬克等人编制的《调查手册》和李克特式问卷,形成“数学游戏体验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回收率达89%以上。结合吴明隆的《问卷统计分析实务》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表明数学游戏娱乐体验比纯粹娱乐游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界面缺乏设计感;音乐音效生硬;操作反馈不流畅;游戏缺乏故事背景;游戏目的太过偏向学习。
教育性 大部分移动数学游戏的教育性较差,不能达到锻炼玩家数学思维的目的。目前,移动数学游戏开发商倾向于套用成熟的娱乐游戏框架,生硬地填入数学知识作为游戏内容。许多数学游戏的教育内容编排停留在“习题册”水平,类似于一台出题机器。这种游戏模式下,玩家通过反复做题闯关升级,可以提高玩家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提升应试水平。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的“出题机”买单,殊不知这类游戏无法锻炼玩家的数学逻辑思维,提升其数学能力。
如热门游戏King of Math,这是一款快节奏的算数游戏,玩家从“农场主”等级开始,不断做题升级,直到成为“数学之王”。玩家为摘得“数学之王”的桂冠,不得不陷入枯燥的、无止境的数学题海。这款游戏只能扮演课后习题册的角色,并不是数学老师。诚然,这款游戏提高了玩家的解题速度,对于应试有一定帮助,但它无法教授玩家数学原则,培养玩家数学思维。虽然此类数学游戏的设计者认识到了娱乐体验对于教育游戏的重要性,给数学知识披上了一层看似游戏的“闯关练级”的外衣,但其对于数学游戏的核心机制设计安常守故,没有认识到娱乐游戏与数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的根本区别。
移动使用情境 优秀的游戏设计者奉行一个原则――以玩家为中心,由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UCD(User Center Design,以用户中心的设计)衍生而来。UCD认为在排除产品使用情境的条件下考虑产品用户体验是没有意义的[3]。因此,为提升玩家对数学游戏的体验,设计者必须考虑玩家的移动游戏情境。然而,许多移动数学游戏开发者习惯将PC端游戏直接移植到移动端,忽略了移动操作环境与PC运行环境的差异,不适应移动使用情境,降低了玩家游戏体验。
综上,总结出目前大部分移动数学游戏存在的三大问题,如图3所示:游戏性体验较差;无法培养玩家数学思维;不适应移动使用情境。
2 设计策略分析
针对移动数学游戏存在的三个问题,本文结合内隐学习理论和设计心理学理论,提出一套系统的移动数学游戏设计策略,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如图4所示:X轴代表游戏性设计,与玩家的娱乐体验相关;Y轴代表游戏核心机制设计,决定一款数学游戏的教育性――能否培养玩家的数学逻辑思维;Z轴代表基于移动情境的设计,主要针对游戏运行的硬件环境和操作场景。这三个维度在移动数学游戏设计过程中的比重不同,形成一个三维调节面,称为技艺调节面。开发团队的艺术、代码技术和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对于一款数学游戏具有一定影响,由此,三个维度与调节面构成移动数学游戏设计的基本框架,见图4[4]。
3 游戏性设计
当今社会已经逐渐从“产品经济时代”向“体验经济时代”过渡,因此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产品的前景。游戏性作为一款游戏的根本,是激发游戏乐趣与体验的必要元素的集合,是用来衡量、评判玩家在某一特定游戏中体验的指标[5],因此,游戏性是一款游戏的娱乐体验的核心。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认为,用户体验设计应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上文调查结果显示,数学游戏娱乐体验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界面缺乏设计感、音乐音效生硬、操作反馈不流畅、游戏缺乏故事背景、游戏目的过于偏向学习。本文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分别从三个层面解决移动数学游戏的娱乐体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问题与诺曼设计层次的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内环是诺曼的认知心理三层次,外环是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与内环相对应的三类游戏性元素设计问题。
本能层 诺曼认为人是视觉动物,对事物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6]。因此,本能层体验与感官刺激有关。对于一款游戏,色彩和旋律直接作用于玩家的听觉和视觉,所以玩家的本能层体验与游戏的GUI(界面设计)和音乐音效设计相关。试想一款游戏选择人迹罕见的偏远荒漠作为游戏场景,并点缀带有宗教意味的元素,如:亡灵法师和远古骑士,往往带给玩家死亡而神秘的视觉感受;《马里奥》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带给玩家轻松的听觉感受;《穿越火线》的重金属摇滚鼓点则带给玩家听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
在游戏界面和音乐音效设计方面,为营造逼真的游戏氛围,增强玩家游戏时的沉浸感,应该尽量减少游戏系统和菜单存在感,并尽量保持游戏的GUI设计、音乐音效风格与背景故事主题一致。如《三位一体》,它是由Frozenbyte公司开发的一款动作类游戏,色彩明亮的开始界面给玩家一个清晰华丽的印象,光晕和色斑增添了画面神秘感,伴随着芬兰电玩配乐大师阿普金尼精心配制的乐曲,展开一段奇幻旅程。因此,优秀的视听设计能够解决数学游戏界面缺乏设计感、音乐音效生硬的问题,也决定了玩家对一款游戏的本能层体验。
行为层 行为即操作,优秀的视听设计带来的良好印象能否延续,取决于玩家与游戏系统间的交互:功能完善和操作流畅。功能完善是一款游戏的基础,是保证玩家完成设计者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必备条件。人机交互操作包括触控体验、交互手势和反馈机制等,自然而及时的反馈和语义化操作能够提高玩家对一款游戏的行为层体验。
以《割绳子》为例,它是一款由Zeptolab公司开发的休闲游戏,场景色彩明快,角色造型呆萌可爱,背景音效轻松美妙。这款游戏操作简单直观,只有一个“切割”的手势动作,单指划过屏幕,切断绳子,悬挂在绳子下方的糖果掉进小青蛙Om Nom嘴巴里就过关。细心的玩家也许会发现,划屏幕的手势与日常生活中“割”这个动作自然契合,对玩家有一种心理暗示。这类具有心理隐喻的交互手势让玩家自然而然产生熟悉感,游戏更易上手,从而获得玩家的青睐,以致这款游戏上线不到一个月就名列各应用商店榜首。
因此,在设计数学游戏时也应该合理选择最佳操作方式和交互手势,并对玩家的操作作出及时反馈,解决调查结果中数学游戏操作、反馈方面的问题。
反思层 反思层体验是基于前两层,并在用户内心深处产生的情感层面的触动[6]。从游戏的角度来看,玩家的情感层体验受游戏故事主题和价值观影响,为触动玩家的情感,设计者应该为游戏量身定制合理的游戏故事背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游戏策划人,应该向玩家传达积极的价值观。然而,游戏市场已经出现许多颠覆传统价值观的游戏,比如日本的养成类游戏《进化》,玩家通过不断攻击、吸收其他同伴使自己供养的羊驼逐渐长大。虽然这款游戏整体风格清新、色彩温馨,却在无形中向玩家传播了恶性竞争的观念。
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拉夫・科斯特曾提到游戏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必须对人类的状态有所启示。从根本上说,“格子架”支撑的游戏不是机械呆板的,它是心灵的一种状态、一种态度,它是有意向的[7]。希望数学游戏设计者能够像拉夫・科斯特那样,从人类发展高度考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比我好”,在选择游戏主题和故事背景的时候,传达更多高尚的理念,如义务、爱和责任。由此解决了数学游戏目标过于偏向学习、游戏缺乏故事背景等问题。
综上,本文结合诺曼的情感设计理论提出了数学游戏的游戏性体验三层次设计原则,分别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维度解决了调查报告中数学游戏娱乐体验存在的问题,如图6所示。
4 游戏核心机制设计
核心机制是一款游戏的内核,其他规则围绕这一核心层层相裹,它也是游戏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游戏规则[8]。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玩家通过学习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数学游戏作为传播数学思想的一种媒介,其游戏目标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玩家的解题速度,更应该注重对玩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关注数学游戏的核心机制设计。内隐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A.Reber提出,指有机体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并可用于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9]。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却学会了这种规则。为达到内隐学习效果,试图将数学原理隐性地融合到游戏核心机制中,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学习游戏规则不知不觉地掌握数学原理[10]。由此,提出数学游戏核心机制设计策略:1)数学原理转化成游戏规则;2)数学符号置换成游戏元素。
数学原理转化成游戏规则 拉夫・科斯特曾提出游戏是形式化的抽象系统[7]。由此推论,数学游戏就是形象化、故事化的数学原理。对于数学游戏内容的设计,需要转换思想,不仅仅将数学习题简单地塞进某个游戏模式中,取而代之,更要将数学原理巧妙地转换成游戏机制和游戏规则,让玩家通过学习游戏规则和技巧掌握数学思想。
为具象地解释这一策略,选取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知识点作为教育内容进行试点,开发了一款游戏《恶星系》,如图7所示,以“十二星座归位”作为游戏背景。研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核心思想是提取公因式法,为帮助玩家学习“提取公因式”这一数学思想,游戏规定必须选取相同的卡牌作为定位星座才能将剩余卡牌拖入魔环。玩家经过多次学习该游戏核心规则,逐渐把握“提取公因式”这一数学方法,从而达到训练玩家整体划归的数学思维。
数学符号置换成游戏元素 将数学符号置换成游戏角色,这种做法可以提升数学游戏的“亲和力”,让玩家在接触数学游戏之初觉得这仅仅是一款纯粹的娱乐游戏而非教育游戏。待玩家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即数学原理后,通过“道具或技能升级”等方式逐步引入数学符号。
以Dragon Box为例,开发团队巧妙地将方程等式转化成游戏平衡模式。这款游戏分为A面与B面两个模式,如图8所示,A面采用漫画角色作为游戏元素,而B面采用数学符号作为游戏元素。这款游戏的精华在于A面游戏设计,起初关卡隐藏了加减乘除等号等数学符号,通过同时消除等式两侧卡牌的方式获取龙箱,即使玩家在A面通关后不想玩B面,游戏也已经达到了训练玩家假设、消元等数学思维的目标。经试验证明,儿童玩了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独立解决简单的代数题目。
5 基于移动情境的设计要点
为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开发团队在设计游戏时必须关注其使用情境。移动数学游戏的使用情境包括游戏运行的系统环境、硬件环境和使用场景。
目前,移动设备主要运行三大系统:苹果公司的iOS系统,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微软公司的WP系统。系统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一款优秀的移动游戏需要开发团队针对不同的系统进行差异化开发与优化,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硬件环境方面,尽管硬件升级日新月异,但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和内存有限,游戏开发者需要关注游戏安装包大小,为移动数学游戏“瘦身”:在不牺牲视觉效果的前提下,优化压缩图片资源;在不影响游戏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及时清除缓存。
移动数学游戏是M-Learning的典型应用,移动环境中,无线网络服务不稳定,游戏应提供离线功能支持,尽量精简电量消耗较大的功能。另外,优先选择无需在线型或时常在线型的游戏联网模式,避免实时在线型。玩家在地铁或公交场景这类比较典型的移动使用场景中,往往只能一手持机,合理的控件布局能够方便玩家单手完成一些任务目标;清晰的交互按钮确保在忙碌的状况下依然可以辨识与操作。最后,移动场景中玩家的游戏时间往往呈现碎片化特征,所以为保证玩家连续的游戏体验,每关游戏的闯关时间不宜太久。
本研究从移动数学游戏的核心机制、游戏性和移动使用情境三个维度提出移动数学游戏设计的模型架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三个维度呈递进关系[11],如图9所示。核心机制设计是移动数学游戏设计的骨架;游戏性设计是包裹在核心机制设计之外的血肉;基于移动情境的设计是根据环境冷暖更换的外衣。
6 总结
移动数学游戏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目前国际上数学游戏数量迅速增长,但可供参考的优秀案例较少,该模型的提出,期望为移动数学游戏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借鉴。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将集中在对移动数学游戏设计规律的细化和完善上,并依据其构建一套移动数学游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腾讯科技.移动助推教育游戏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EB/OL].http:///a/20130819/000591.htm.
[2]臧晔.定性研究焦点小组方法发展历程追溯与探究[J].广告研究,2006(3):86-93.
[3]罗仕鉴,朱上上,应放天,等.手机界面中基于情境的用户体验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2):239-248.
[4]王帆.儿童教育APP的质量评价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26-29.
[5]黄石,丁肇辰,陈妍洁.数字游戏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7]魏迎梅.教育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8-90.
[8]Polycarpou I, Krausea J, Rader C, et al. Math-City: an educa-
tional game for K-12 mathematic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
vioral Sciences,2010(9):845-850.
[9]Reber A S. 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 An essay
on the cognitive unconsciou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0]科斯特.快乐之道:游戏设计黄金法则[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5.
[11]Designing around a core mechanic[EB/OL].http://ga
/blogs/CharmieKim/20120612/172238/Designing_
原因来自多方面:地点的变化、时间的变幻,媒体的单一……
不过随着第五媒体的兴起,这些问题开始迎刃而解。以至于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你能创造出一些消费者感兴趣的东西,消费者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收看广告了。
这就是手机。
据悉,国内手机用户超过5.2亿,并依然处于快速增长中,同时也由于手机具有个性化、互动性等特点,使其被誉为第五媒体。在这种背景下,围绕这个充满生机与潜力的媒体,各种商业模式和成功案例也层出不穷。很显然,手机已经成为21世纪潜力巨大的企业营销平台,我们把这种操作模式称作无线营销。
时下,随着手机市场的水涨船高、无线互联网市场的逐步成熟,无线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市场推广需要借助的杠杆。那么,企业如何找到这个杠杆的支点,并使其发挥出高效和实效?
[发现篇]
在第五媒体:推动企业传播升级
张黎黎
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当汤姆・克鲁斯从一块啤酒广告牌旁边走过,那块广告牌立刻认出他的身份,还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嘿,看上去你想来一罐健力士啤酒啊。”从营销角度看,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运作极其成功的互动营销。
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一个科学幻想。但是,现代通讯技术已经使企业可以向每一位消费者随身携带的手机发送个性化信息,并使得随时、随地的全面互动式营销成为现实。也因此,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手机以第五媒体的姿态风生水起。
第五媒体深受众多营销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能给企业带来哪些营销变革?
互动传播的风行
第五媒体的崛起与传播的三次变化有关。我们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把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众传播,广而告之
在早期,媒体是稀缺资源。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只要做广告就有实际效果。因此,早期的传播更强调广而告之,只要传播出去就达到了主要目的。虽然后来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对目标群体的推广,但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关注传播的宽度(广告内容追求面面俱到)和广度(广告传播覆盖面最大化),而没有做好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传播受众与产品用户是否一致?传播所覆盖的人群是否为最核心的消费者……于是,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引用一个广告人的经典名言来说明:“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
第二阶段:分众传播,精准推广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消费需求变得多样化,企业开始走细分化、差异化的营销路径。此时,“摊煎饼”式的广告传播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严重浪费资金,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该如何突破这种禁锢呢?其解决方案就是精准化传播,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在这个阶段,企业传播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的认知:一是做好分众的归类管理,即按消费者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归类,以此找到与企业和产品真正切合的消费群:二是做到分众的定向推广,即按照分众的需求、特点进行定向传播。实际上,分众和定向正是达到有效传播的关键措施。在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的推动下,精准传播开始大行其道。
第三阶段:个众传播,互动为本
经过第二个阶段,一些新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很多看似精确的传播,但消费者是否认真看了?有什么具体反应和细节需求?是否可以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达到二次营销?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双回路的营销管理系统和平台,以此实现双向的传输和互动。
实际上,我们从媒体环境上也可以找到传播策略转变的理由。首先,消费个体的零散时间资源也日渐增多,如等车、候机、乘地铁、约会等待、工歇、课间等,这些缝隙时间往往存在着传播的大量空白点。虽然也诞生了一些电梯广告等形式,但是远没有手机媒体方便和快捷。其次,随着手机用户的飞速增长和通讯技术的完善,这个全面互动式营销已经成为现实――既有数量与质量的保证和选择,也有技术的支持和推动,更有市场需求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传播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互动传播。此时,具有互动性的手机媒体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和放大整合营销,而不像传统媒体那样经常是充当广告的单一式载体或通道。对此,甚至有人发出赞誉:手机是实现广告主和用户之间一对一沟通的唯一媒体。
实际上,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个众传播的效果已经被无限放大,并形成了“个众-分众-大众”的推广系统,即通过精确的个众传播影响分众群体,再通过分众的推广扩散到大众群体,这是以往很难达到的营销境地。
随着手机被誉为第五媒体,无线营销的概念也浮出水面。那么,什么是无线营销呢?无线营销就是依托一定的网络平台来实现各种营销策略,这个网络平台可以是移动通讯网络,也可以是无线局域网络,而对应的就是接入设备,比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电脑等。(编者注:本专题所谈的无线营销主要集中在手机方面)。实际上,随着通讯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发展,手机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这也是未来无线营销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对企业来说,这是自大众传播以来,进行的第二次提速――第一次是分众传播,第二次就是无线营销带来的个众传播。
手机市场的崛起
实际上,上述变化也得益于手机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推动市场变革的用户规模、实现营销创新的技术发展和促进市场转变的参与企业。
用户规模:无限增长的态势
目前,庞大的手机用户足以帮助企业运用多种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5.2亿,普及率也达到了每百人拥有40部手机,成为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由此产生的短信发送量更达到了1.4万亿条,规模超过了1400亿元。另外,手机上网用户也已超过了1.2亿。这些事实都说明,手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五媒体,这是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和实现跨越的营销平台。
技术发展:互动营销的基础
手机媒体功能的全面发挥,与3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密不可分。对此,我们可以看出三代变化:第一代移动通信只能“边走边打电话”,第二代移动通信增加了传真和短信的功能,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技术)能够提供数百k到数兆字节每秒的移动通信速度,提供用户收看流畅的、接近电视质量的视频节目,更可以高速下载音乐等。这些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丰富多样的媒体传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手机媒体市场,还会发现:手机已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而是具有多功能的移动终端。目前,已有行业资深人士总结出手机媒体的四种核心功能:其一,互动信息接受终端。几乎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全天候收
取信息,而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其二,完成多次传播终端。用户可以将信息转发给其他人共享,形成病毒式的多次营销;其三,用户身份确认终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结合二维码技术,通过手机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行为,企业可以以此与各种促销活动实现紧密的结合。其四,数据信息采集终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准确的数据信息库,以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调研、促销活动。当然,随着相关技术的多元创新,更多的功能将被发掘出来,并被企业所积极应用。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为企业进行无线营销构建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营销基础。
参与企业:不断觉醒的群体
众多事实-再证明,国外市场就是中国的参照。IpsosInsight近期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国外无线市场中,日本通过手机浏览新闻资讯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40%,以下依次为英国、美国和韩国。目前,中国城市中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的比例才达到10%。Airwired公司也曾对50个知名品牌进行独立调查。到2008年,89%的品牌会使用文字和多媒体信息通过手机去影响受众,将近13%的公司计划投放10%的总市场营销费用给无线广告。在未来的5年内,超过一半的公司希望花费5%-25%用于无线广告。
艾瑞在2007年3月的《无线广告行业调查报告》中显示,2006年中国无线广告市场规模达到了5亿元。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开展、移动运营商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重视、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无线上网用户的迅速增长,预计2007年无线广告的市场规模可达到7.1亿元,2008年无线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亿元,而2010年有望达到18亿元。
以上的种种数据都已证明,手机广告风云已开始在中国陆续上演,无线营销也会逐渐成为企业进行市场布局和拓展的一个利器。
[模式篇]
无线营销:模式成就“赢”销未来
孙 旭
机成为第五媒体,使得无线营销在整合营销中得以风声鹊起。那么,企业该如何加入其中并创造市场奇迹呢?我们可以从已经运用的商业模式中得到一些借鉴。为了便于企业了解和运用,我借助营销的经典理论4P来进行分类和说明。
模式一:短信群发
在无线营销中,短信群发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积极采用,比如促销活动、教育培训、新店开业等都借助短信进行市场推广。与传统媒体动辄上万元的营销费用相比,短信的营销费用则十分低廉,其成本优势相当明显。但由于目前短信的营销环境已经变得鱼龙混杂,使其已经演变为营销双刃剑,在为商家提供低成本、高互动性营销模式的同时,也对手机用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骚扰。据悉,短信营销的交易成功率已经从早期的5‰低至目前的1‰以下。因此,我们在进行短信营销时,必须深入地思考;如何避免短信营销成为短信骚扰?
模式二:新闻传播
在整合传播的策略中,“润物细无声”的软性传播被人们大力推崇。在以往,因为手机信息的权威性较弱、内容杂乱,所以借助手机来实现这个目的往往很难。但随着手机报的诞生,这个问题得以局部破解。目前的手机报主要有:《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浙江手机报》、《南方手机报》等。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手机参与新闻报道,丰富了企业的传播手段。
模式三:电影资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成娱乐终端,移动影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手机媒体传播方式。其内容是由专业公司联合主流电影院线及制片机构提供,主要是制作即将放映的电影大片的精彩片花。目前,主要是通过各大品牌视频手机进行内置传播。对企业而言,移动影讯因为内容的娱乐性与手机终端的个性化、传播的精准性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
模式四:手机电视
2005年1月1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上海移动合作的手机电视“梦视界”试播,该服务提供6套直播电视节目及VOD点播。同年9月,中国移动也开通全网手机电视业务。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的出现,为广告传播提供更多的媒体平台。
模式五:手机电影
作为用户随身携带的通讯终端,手机无疑是当今和未来不可忽视的一个载体。商机推动创新,在2005年7月,王小帅、贾樟柯、孟京辉等八位导演推出了手机电影《这一刻》。10月,由手机拍摄,通过手机播放的《苹果》诞生了。12月,冯小刚也推出了手机电影《手机,打死也不说》。随着手机电影的涌现,关于电影营销中所应用的嵌入式广告、贴片广告等形式也必将得到新的用武之地。
模式六:手机游戏
由于手机游戏能够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和快乐享受,同时也彰显出了使用者的个性,所以更受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的“80后”、“90后”所青睐。目前,手机游戏已经不再局限于象棋、吃金豆、打砖块等小游戏,而是与手机网游捆绑在一起,从而以休闲益智、联网互动、竞技比赛等多种元素燃起消费者的激情。比如,上海肯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推出了soyo手机游戏项目。同时,也了国际5000多款手机游戏。对企业来说,可以在手机游戏前或者过程中插播图片、视频广告,甚至将游戏里主角的衣食住行替换为企业的产品或品牌。对此,上海肯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成锦认为:在国外,手机游戏广告早已成熟,其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与广告性价比,被越来越多的4A广告公司作为一种主要的品牌推广平台。随着我国3G时代的到来,手机游戏广告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企业品牌带来更好的宣传效果。
模式七:移动生活
这是一种全新的互动营销解决方案,首先由WAP(手机上网服务)网站为商家开辟专区,配套的终端机将摆设在商家店内。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登录网站或者发送信息下载二维码优惠券,并在终端机上打印出优惠券使用。同样,各种会员卡、优惠卡、票据都可以以二维码的形式下载保存到手机里,在终端机经过扫描确认即可使用。这样,运营商、商家、消费者就形成了一个良性运作的系统,最终形成便利的移动生活圈。
模式八:短信网址
短信网址跟互联网上流行的“域名”基本上是一个概念,都是企业在网络上的身份识别特征,只不过域名是在互联网络上,而短信网址是在移动网络上。它由“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推出并管理,为企业、用户提供方便的互动平台。如,某企业注册了“空调”的短信网址,那么只要客户输入“空调”信息发送到统一号码,就会自动进入该企业产品的信息页面。
模式九:手机搜索
2004年,百度推出了手机搜索,Yahoo也同期推出手机搜索。2005年1月,CGOO无线搜索上线,开始提供各类商城搜索服务。此后,新浪爱问也推出有图片、铃声、本
地搜索功能的手机搜索引擎。随着更多手机搜索大鳄的出现,企业也必然不会放弃这个契机,积极地参与、使用搜索排名等营销策略。
模式十:彩铃下载
如果广告歌曲制作精美,还可以制作成手机彩铃,通过网络下载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比如,伊利优酸乳的广告歌曲就被制作成彩铃,借助海量的下载促动宣传。目前,广受欢迎的彩铃业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模式十一:手机小说
时下,浓缩现代科技精华的手机已经成为一个时尚风向标。近两年,用手机读小说开始风靡全国,从短信段子到手机小说,手机文学日渐强大,逐渐走向繁荣。在这种背景下,还出现了“e拇指手机文学艺术虚拟联合会”。随着手机阅读习惯的形成,企业也可以把企业故事融入其中了。
模式十二:网站链接
在操作无线营销中,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增值业务吸引手机用户进入网站,进而促使用户点击相关广告链接。
价格角度
模式十三:话费补偿
价格是营销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杠杆,无线营销也是如此。比如,在互动中产生的信息费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此,有的专业公司曾推出了“看广告,赢话费”的会员制手机广告形式,即“你看我的广告,我来埋单”。返用户费用的方法是,通过确认用户手机号码的点击次数和停留时间,返还用户费用。通过类似的促销,也可以扩大企业的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 渠道角度
模式十四:终端嵌入
无论多么精彩的传播形式、传播平台,都需要通过顺畅、有效的渠道来达成,这样才能使内容和形式彰显魅力。于是,就出现了终端嵌入的商业模式,即采用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联合手机制造商和移动电信运营商,开发手机内置广告、彩信广告、手机视频广告、手机游戏广告等多种手机媒体广告形式,以此将品牌广告置入手机内。其中,彩图可以设置成待机屏保、桌面背景、开关机画面、来电显示画面等。
模式十五:区域广播
在无线传播的策略上,为了达到目标精准的目的,也可以采取类似区域广播的模式,即只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短信覆盖,只要进入这个覆盖圈就会收到有关企业的信息。比如,在广州北京路商业街附近就会收到关于这个商业街的广告信息。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区域化商户的促销,尤其是各类的传统商户,其定向、定位技术将大大提升营销效果。
模式十六:依托门户
在进行无线营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库,以此达到最大化的覆盖。对于需要进行高覆盖传播的企业,可以选择与移动门户和WAP门户合作。由于拥有移动门户或者大型独立WAP门户的资源,其用户相对高端,适合做高端产品的营销,包括品牌和促销。因此,依托这些门户类的资源,是实现高覆盖传播的关键策略。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就有1亿多个注册用户。
模式十七:会员定制
在业务形态方面,如果只做短信传播,用户的黏合度往往很低,这就需要做到互动营销。因此,就出现了会员制模式,即只针对会员进行广告传播。在这种模式下,会员可以自主选择广告种类。这样就可以对手机用户群进行细分(按话费、订阅主题等),以此有针对性地文字、图片或动画等广告信息,通过免费游戏、音乐、壁纸下载、投票、抽奖、会员注册等进行整合传播,以此实现全面互动。例如,北京英泰利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给湖北联通设计过电子会员卡系统,帮助其建立会员的电子身份识别机制,并将积分和联通的俱乐部有效衔接起来,以至达到整合、互动的目的。
模式十八:电子商务
2004年9月20日,英特尔公司和阿里巴巴在北京宣布合作建设中国第一个手机无线电子商务平台,从而覆盖在国内的手机用户,实现随时随地电子商务的目标。也就说,商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手机上内置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实际上,这是一种趋势,作为传统企业也可以逐步构建手机无线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参与其他公司构建的相关平台。
促销角度
模式十九:互动体验
随身携带和随时互动的特性,使得手机能够担当起弥补营销行为中一些真空点,但过去那种只依靠群发短信进行的营销,虽然能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但只是无线营销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和感觉的情况下达到营销的目的呢?于是,一直基于体验与互动的短信促销活动日渐风行。比如,飞拓无限公司曾为乐百氏建立起一个“脉动无线俱乐部”的短信反馈平台,并以当时脉动的形象代言人李连杰为主题,开发了手机互动短信游戏“挑战李连杰”。
模式二十:电子折扣
通过消费者主动上网获取电子折扣的形式,可以帮助商家避免无效的打折浪费以及打折信息传播方向单一和范围有限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分析来帮助客户实现精确的促销,比如消费者在浏览手机产品信息,那么这个网站就会向消费者发送手机产品的折扣信息,而且展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运用流媒体等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会因此提高用户回馈的比例。
实际上,无线营销不止这20个模式,更多的模式还有待大家去发掘和应用。其实,对于这些模式,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策略的精妙,甚至是模式的彰显,都大大增强了传播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并因此推动了营销的进程,这也是无线营销能够写进创新营销史的关键原因。
[执行篇]
操作过程:六步实现无线营销
武义勇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该如何完美地演绎全部过程?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以下6个步骤。
第一步:目标群的锁定
首先要确定产品目标消费群。只有确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才能以此锁定传播受众,进而提高品牌在目标群体中的认知。这就如同一个人对着一屋子人讲话,如果这一屋子人都不是他的目标消费群,无论他怎么说,结果必然是徒劳。如果这一屋子人都是他目标消费群体,即使声音不够洪亮,也容易把相关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标消费群。
第二步:数据库的采集
从目前看,做无线营销的众多专业公司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运作无线营销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形式来完成这个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特色去找寻最适合的合作公司。在这方面,一般需要综合地考虑3个问题:首先,在这个公司的数据库中,大约有多少数据与企业产品的目标群一致7这可以通过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判定。其次,这个公司的数据资源是否准确和有效?这方面可以通过他们服务过的客户去了解和分析。再次,这个公司的服务水准如何?这方面可以通过这个公司的规模和服务案例去衡量。通过这3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就可以买到相对最全面、最精确的数据库了,或者找到最合适的全程合作公司。
第三步:策略的制定
在这个步骤中,将确定企业采取怎样的无线营销模式。实际上,无线营销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地发信息,所以模式的选定左右着成功的方向。
模式的确定:在实施无线营销过程中,对所采取的模式一定要适合、巧妙,这样才可以实现品牌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使品牌的内涵有效传达给目标消费群,收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一般情况下,时尚类产品可以采用动漫等流行方式,传统商家的信息可以采取电子优惠券等策略。总之,在目标群精准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有趣、互动的营销模式。
时机的确定:如果时机选择不当,就像是在错误的时间对正确的人讲话,结果必然产生反作用。一般情况下,首先需要在产品销售旺季操作,这样才能达到消费者有所求、有所用;其次是尽量搭乘顺风车,也就是借助事件聚集眼球。比如,可以借助大型汽车赛事,为汽车企业设计互动营销,进行用户注册、赛车宝贝投票、抽奖等活动。
第四步:终端的配合
在无线营销的实施过程中,在很多时候需要与产品铺货、终端宣传等相互推动,共同促进销售与品牌的市场表现。也因此,一个策略的实施往往牵动很多部门,比如销售部、市场部等,需要终端上货、终端促销等一体化运作,这些都要提前做到位、配合好。
第五步:信息的发送
在信息发送方面,有很多的专业服务公司,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企业可以选择与专业服务公司合作,这样很多问题都可以一起探讨,直至顺利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