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实践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策略
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提高中职生的竞争力,教师必须根据相关企业要求,加强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电子电工技术的培训,这也是电子电工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通过实训教学对学生实施指导,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迈出实训教学的第一步。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不合理的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脱节”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超前”于理论课,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实训课,导致学生“一头雾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滞后”于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训教学,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以说,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实训课的认识仍不到位,实训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对电子电工专业的重要性,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中职生理论基础较差,实验过程受学生知识水平的制约难以开展。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降低实训教学质量的一大原因,设施的支撑是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完善的设施就很难真正落实实训教学。此外,师资力量、教师职责的不合理分配等问题也是困扰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策略
1.理实结合,创新实训。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理论与实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理论是实训开展的指导,实训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巩固。学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实训课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年级灵活安排,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论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使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内容主要依靠教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演示而缺少自己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对此,教师要在实训课中引进新的内容,减少对成品电路板的使用,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设计要求,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是实训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2.增加项目,丰富内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常识、学会相关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教师借助实训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训操作经验,自主设计或调试简单的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电子电工专业的魅力,体验操作的乐趣,获得成功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项目更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及时引进新项目,为实训课注入新鲜元素,使实训课焕发生机,通过新项目的引进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沉闷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着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电工电子专业核心的教学要求。3.完善评价,细化评定。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的评价并不合理,而不完善的实训课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心理,埋没了实训课的价值,使实训教学的开展停在表面,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学生的应付现象,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细化成绩评定的准则,合理“分解”实训课的考核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的操作表现和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评价有效性。首先,学生的态度是考查学生德育情况的重要参照,在实训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纪律做出评判,录入考评体系。其次,实验操作是实训课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此外,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的总结及分析能力,教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赋予实验报告20%~30%的比重,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几个方面,明确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语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实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总结开展实训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冬.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A5).
[2]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3]罗品琼.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J].俪人:教师,2015(24):168-168.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
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中职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新,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不少知识涉及学生就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冈此,开没电工电子课程无疑是必要的,是合理的。
1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观今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实验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电工电子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器件较多,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容易造成损坏。
1.2 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巾职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仍从属或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陈旧,脱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有些经典实验没有发展创新,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如单级放大器实验,就是孤立的一个放大电路.对放大信号是否失真.只是简单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在实验方法上,传统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存文验过程中不能结合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连线、测,片面追求数据的正确.不注重实验全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理解、更有一些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主动性的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3 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但目前存存的问题是巾职学生自觉性羞,实验报告仅仅是抄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存在严重的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另外,由于学生多,实验指导老师少,很多学校甚至对实际操作能力不予考核。这样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2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2.1 严格实验管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再要环节,也是加强学生职业规范和行为训练.培养良好实验习惯的良机..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利于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用纪律约束学生,落实安全和设备使刖责任制实验前,教师首先爱强调支验纪律,讲解试验巾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凡是发现破坏实验设备、不爱惜实验器材、不按规范操作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教育;实验结束后,设备如果出现故障或丢失,仪表和电子元器件不能按时交回等情况,教师可根据相关记录追究相应实验小组的责任
2.2 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随着电子技术的巨大发展.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迫存屑睫.应存教学中增加一些综合性和没计性实验,采取切实可行的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借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单级放大器的性能测试时,教师可对学生对收音机的中放电路进行测试,通过收音机的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对放大器的性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3 改革实验报告写法和考试、考核方法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实验的总结,重点强调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变化、分析,多写对实验的体会,对不成功的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过于强调实验报告格式的统一,内容的多少和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多元化考核;反馈;评价标准
1绪论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本科高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有关电工与电子技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传统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考核方式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1]目前在各个高校都普遍存在考试功能失衡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考试的导向、反馈功能基本未有体现。而检测及评价功能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2]
2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考核现状及问题
2.1学生学习热情较低,评价标准不统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讲授效果和学习效果有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本身课程难度较大,讲解内容较多;而是开设学期设置在大二或大三,学生的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对专业边缘的课程热情不高,应付考试心理强烈。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开设专业、开设班级较多,需要多名教师共同授课,每位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也使成绩的公平性大打折扣,同时不利于总结分析同一专业的共性问题,教学效果反馈不佳。
2.2教学评价主体、教学目标、考核方式单一
在实际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注重认知目标、教学大纲的重点;以期末考试试卷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是教师,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注重过程考查和能力评价的形式多元化的考核改革并构建考核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创新人才的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反馈机制的建立方案
3.1加强过程评价,细化评价基本要素
针对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考核比重较大的情况,加大平时形成性过程评价比重,细化评分标准。此部分满分100分,占比总评成绩20%。(1)平时成绩—考勤与纪律:根据情况进行考勤,并根据考勤情况记录分数。即:旷课,早退,迟到扣取相应分数;根据平时课堂纪律情况进行考核,如讲话、玩手机等。(2)平时成绩—作业:根据学习进度抽查两次作业,并要求同学自主总结各章重点和公式,老师批改并给出评语、分数。(3)平时成绩—章节测试或期中、期末自测:根据不同章节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效果的反馈,进行章节测试或期中、期末自测,随机抽查,每位同学至少抽查一次测试成绩并记录,并保证反馈分析的覆盖面。(4)平时成绩—学习态度:通过对每一位同学学习状态、努力程度等的全面了解,给出分数并记录。(5)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与表现:该项要素的评分主要在平时教学中,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被提问,都有互动,根据其课堂上的情况当场给分并记录。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特点,进行实验环节课程考核改革。加大实验成绩比重;实验报告评分标准细化,全程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建立教师主评,实验小组互评的评价模式。此部分满分100分,占比总评成绩20%。(1)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教师主评):例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共进行4次实验,其中每张实验报告满分20分,预习情况3分;学习态度与遵守纪律情况5分;操作与测试情况7分;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工整性情况5分,在报告批改中体现各要素得分并记录。(2)实验成绩-实验小组组员互评:以三人为单位成立实验小组,通过其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互评得分。
3.2考试题型多样化、合理化
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性质,题目类型由闭卷笔试的选择、填空、判断等可加入画图、分析等;合理选择客观题和主观题比重,减小死记硬背的概念性问题,增加通过理解,应用定理、概念解决问题的试题,从而提高试题质量。同时可进行试题库建设,试题库可以以单套试卷形式或题型形式,每个题要标明考核知识点所在章节、考核内涵及观测点,便于提高课程重要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和成绩反馈跟踪。
3.3构建考核监督体系,跟踪、反馈、调整
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如电工与的电子技术课程,教授班级较多,需要多名教师共同授课,通过研讨确定考核质量目标和标准、收集反馈信息、比较自授班与其他教师所教班级的考核结果、针对每一道题进行细致的试卷分析,其中分析得分率、观测点、平均分等,采取应对措施、纠正偏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议长期研究、跟踪、反馈、改进以提高实效。
一、课内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电工电子设计课程课内教学模式多是“讲做写”形式,就是教师讲解实验理论,然后学生做实验,最后书写实验报告,这样的模式普遍、普通。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模式早已厌烦,做实验就像走流程,流程走完实验结束,根本提不起学生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知识、主动思考、创新。“学生为主教师辅助”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电工电子设计课程的课内教学,它与以往旧模式相比让学生变为实验主体,而非教师,让学生来主导实验,教师辅助。开展这样的模式,首先让学生在做实验前自己先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学习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这样以来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在实验课中听取教师讲解实验,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实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先想法解决,最终再由教师指导点评。这样的模式把实验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来主导实验,告别了以往的“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学生看完了再重复教师的实验步骤”的老套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自身知识潜力来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勤于钻研的良好习惯。
二、课外教学模式的改变
电工电子设计课程的课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工电子设计课程与其它电类相关实验课程形成某种关联,从而使两个或几个实验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实验系统。第二种是电工电子设计课程课外的实习,例如让学生到与电工电子设计课程相关的企业或工厂中实践实习。第一种课外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将为高校实验课程开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将多个相关实验课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实验系统,最大化的发挥每个实验的效用,不尽能让实验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也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电工电子设计课程和PCB课程就能形成这种新教学模式,PCB课程中所制作出的电路板就能在电工电子设计课程中通过元器件的焊接使电路板变为一个会运作的电路。像这样相互关联的实验在高校中很多,都可以采用此模式进行组合。第二种课外教学模式也就是现在高校经常开展的校企联合模式,这种模式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实际生产,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看看自己所学的知识怎样被应用到社会实际生产中,知识怎样转化为生产力,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实习所得收获是实验室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三、总结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中,电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驱动着众多仪器设备的运转。对农业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电工学课程不是他们进行理论研究的对象,却是他们在本专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需要依靠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正确地使用电。电工学实验课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单一;实验课完全围绕理论课进行,缺乏独立性;实验教材陈旧,内容结构不合理或过时;实验教学方法、手段设备落后;实验内容未能与R到岷掀鹄矗豢拓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实验少。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二、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侧重实操能力培养
目前,将电工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实操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目标,不再是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比如,原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专业的实验都是课程内实验,只有12个学时,实验成绩包含在电工学课程的总成绩中,仅占总成绩的10%,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2008级开始,增加电子实验内容和开放性实验内容,将实验课时调整为24学时,单独1学分。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以学生完成实验的速度及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询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开放性实验课题
在学生完成以强化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之后,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布置开放性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升实操能力。比如,生产上用到的吹膜机组中往往装备多台电动机,所以要求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个基于延时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的多电动机控制的设计任务。先从最简单的直接启动开始,依次要求学生设计点动、常动、正反转等相关的电路,更深一步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三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并连线实现相应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图、动手连线操作,任务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阶段性设计任务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旦深入进去往往不达到设计目的不罢休,表现出很高的实验积极性。
3.引入仿真设计软件,开拓学生知识眼界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仿真技术逐步成为电子工程领域进行电路分析与辅助设计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Multisim14.0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难题,使学生可以较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地再现出来。在电工学试验中,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仿真软件及进行电工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报告互相抄袭现象严重。电工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需要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实验成绩由平时的预习报告、做实验时的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报告三部分综合进行评定,使之比只凭实验报告定成绩更具科学性,它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扎实性,也考查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对课程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农业院校非电类本科专业开设的电工学课程一般为通识类课程,其目的为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知识和技能。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电工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从教学管理、实验设计、仿真应用、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尚未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提升学生参与电工学实验课程的积极性,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基础实验课 考核方法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77-02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类所必须要开设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此门课内容复杂、实践性强,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入学起点普遍较低的技工院校学生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困难,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乃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老师在讲授这门课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电工基础的实验课,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把电工基础实验课作为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实施我校电工电子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电工基础实验课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平时每做一个实验给出一个成绩,最后算出总成绩。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不可能是一人一组,有的学生是在动手操作,但也有的学生并不亲自操作,甚至于不看同组的学生是如何完成实验的,老师最后在考核的时候也只是以一个做好的学生的成绩为两个人的成绩,对同组学生的成绩不好区分;二是平时成绩占一定比例,另一部分是卷面考核成绩,这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卷面考核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如何对电工基础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呢?现把具体的考核方法介绍如下:
电工基础课程的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二是期末理论考试,占30%;三是实验考核,占50%。其中,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成绩占40%,期末实验考核成绩占60%)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情况:
一、平时实验操作成绩评价步骤(满分为100分)
平时成绩由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评分三部分成绩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
1.实验前预习情况(20分)
以前电工基础课程做实验都是老师在上一节课先通知学生,并没有布置实验前要准备什么,所以有的学生在进了实验室都不知道今天是做什么实验,那就更谈不上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步骤,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进行认真的预习。在做实验时也是对照实验书看一步做一步,收效甚微。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有准备、有目的地做好实验,实验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这之前要告诉学生下节课是实验课、实验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验报告如何去写,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实验前交上自己写的实习预习报告。没有完成预习报告的一律不得做实验。实验预习报告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每个学生在实验前都必须写出预习报告,实验前教师要认真检查预习报告,对试验原理、方法等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对每一位学生给出预习成绩。对不满足预习要求的学生(预习成绩小于10分)暂时不允许做本次实验,预习合格后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补做,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步形成了认真预习实验的好习惯,为做好实验打下基础。
2.完成实验(50分)
学生按实验要求顺利、准确的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的真正目的。实验实做过程是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把握好,实验实做的评分标准如下:
3.实验报告(30分)
能够根据要求把所做的实验数据与结果写成正确、完整的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求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具体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如下:
二、期末考试及成绩评定(满分为100分,占实验总成绩的60%)
实验的期末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在本学期中对各个实验项目的掌握情况,如何全面、合理地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现把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准备相关的试题库
试题库的组题主要是以电工基础课程中所要求的范围为主,把每一个在平时要完成的实验课题都纳入到试题库中来,对每个试题都配备了相应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这些试题在学期前就告之学生,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平时做实验时就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归纳。试题库内的试题主要是考核每个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体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关键词:电路实验;PDCA;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徐晓莹(1964-),女,江苏南京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艳凤(1971-),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应用PDCA管理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G10DB222)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63-02
电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实用性、工程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实验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电路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中,对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PDCA循环简述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俗称戴明环。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按目标制定计划阶段(P―Plan);实施计划阶段(D―Do);检查实施效果阶段(C―Check);总结处理再优化阶段(A―Action),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不是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螺旋式上升,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管理的质量。[1,2]
二、PDCA在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目标,拟定实验指导书(P)
(1)明确目标。“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实践环节,属于专业基础训练,其训练的能力目标是训练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及电工仪器仪表的技能、按图接线的技能、观察分析电路现象的能力、调试实验或简单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测试数据和处理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技能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包括崇实、贵确、求真、存疑等素质)。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不仅对后续专业课中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极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产生了长久和深刻的影响。[3]
(2)拟定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性文件,用于指导学生安全、规范、有序的实施实验。指导书中实验项目是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实验特点和规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进行有序安排的,既要体现技能之渐进性,让教学有规范、有纲目、有梯度;也要体现训练之操作性,让每次训练有要求、有指导、有过程;还要体现课堂之时效性,让每个课时有目标、有重点、有落实。使整个实验过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而实验指导书对整个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龙头作用。正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总结电路实验教学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等实际情况编写了《电路实验指导书》。[4]
2.精心安排,实施实验方案(D)
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来实现,教学实践过程是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电路实验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是任课教师下达“实验任务通知单”,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时间、实验场所、预备知识和技能、实验设备、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填写实验报告相关项目(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安全注意事项等)。三是学生执“实验任务通知单”和“实验报告”向实验指导教师提出实验申请,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考核学生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签署意见。分析学生普遍的个性问题,找出共性问题予以备案,并反映给任课教师。四是学生执实验指导教师签字的“实验报告”到实验室上课。实验教师就学生的共性问题予以强调,讲解演示新器材的使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前考核中发现的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最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五是学生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课中出现问题或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由于实行课前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心理、身体和知识准备,保证了课堂时间的充裕。上课时学生可以有条不紊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严格把关学生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要领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测量数据是否合理、讨论出现问题或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学生、实验指导教师、任课教师三方的互相协作配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3.严格考核,检查实验方案实施的质量(C)
检查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必要手段,电路实验考核的方式如下:
(1)根据电路实验考核目标(见表1)的要求,制定每个实验项目的考核标准。
(2)理论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实验课前实验指导教师的检查评分;全部课程结束后的笔试成绩。
(3)技能考核成绩包括两部分: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的即时评分;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抽签确定实验项目,根据其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4)根据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给出最终的实验成绩和评语。
表1 电路实验考核目标
教学模块 通用电工工具使用 常用电工仪表使用 电路
连接 数据测试与处理 分值
理论考核目标 通用电工工具的种类、性能、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技术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电路连接要求、注意事项 理解各项测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分析各电路的原理及理论结果 30%
技能考核目标 使用方法正确、操作规范、安全文明操作 选用合理、连接正确、操作规范、读数准确、安全文明操作 连接质量符合要求、操作规范 测试数据合理;数据记录详实、规范;数据处理方法正确、完整 50%
实验报告要求 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数据记录真实、准确、全面;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书写规范整齐 20%
电路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将考核结果与考核目标对比,检查实验的效果,确定达标的项目,发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书写电路实验检查报告。
4.认真总结,完善实验方案(A)
教研室主任与教师一起分析、评价检查报告和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便于以后工作中遵循。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免重现。根据经验和教训重新修订实验实施方案、完善技能训练的技术标准和考核标准,改进管理制度。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避免或解决。
作为基础训练的电路实验,采用科学、规范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和扎实。在训练过程中采用PDCA管理法,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经过多个PDCA循环,能够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自身需要和特点的技能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凡,孙琳玲.戴明循环在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122-123.
[2]张艳凤.PDCA管理法在电子技术实验开放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9(4):63-64.
《电工实训》是电子电工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并且有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课。以前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步骤,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各自的建议。这样,教师有效地控制了实训步骤中不安全因素,做到整个教学秩序“井井有条”。这会使不少同学把刚开始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甚至和教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意识越来越淡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
去年我带12春电子二班的电工实训课,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刚开始我是讲解原理,强调接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接线试车。每个内容都得3-4节课学生才能全部接完并试车完毕,而且效果不怎么好。后来有一节课是《电动机双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因为学生前一节课刚学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大部分学生掌握还好,我就先把本节课的实训要求大概讲了一下,然后把班上学生按照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分成15个小组,(当然每组的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接下来,让每组学生根据任务和前面的知识自己分析,设计原理图,设计好的经过我的检查就可以接线试车。但是由于强电的安全隐患,所以在线路检查时,我都要给学生做指导,如主电路中的“换相,短路,通路”等,还有控制电路中的“启动,制动,互锁,自锁”,让学生在试车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很多同学在课前五分钟都试车成功,而且组内同学都在相互帮忙,互相学习。在撰写实训报告的实训心得时,好多同学写道“这节课我终于知道了如何换相….”,“在组长的帮助下,这是我第一次按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好高兴….”,“我不仅自己做完了这个任务,还帮助第二小组的同学完成了试车….”等等。阅完实训报告,我心里特别高兴,这是第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训课,对本次实训课做了简单的总结。
一每次实训课必须制定一个确定的目标。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点,教学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统一评价,让学生在项目完成后能有一种成就感。
二实训的过程极为重要。我们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我们在实训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各个部分强化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老师对于个别学生的指导必须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深度要有所不同。我们实训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这样,学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要让学生人人都参与项目,并能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实训有事可做,所以在分工中任务明确,要求组内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挑选出较好的原理图去应用。每生一块控制板接线,并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主为,转变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这为职校生走向社会,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对《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查,发现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如果采用单一的阶段性考试和最终平均分配每个项目的权重是不合理的。因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成功感丧失,甚至出现厌学、惧学、弃学等现象,其次,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与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尊师观念缺乏,纪律观念淡薄,师生冲突,生生冲突极易诱发,再次,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着行为道德素质低下等问题。职业学生存在以上现象的成因是老师的教育理念的错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评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维修电工》评价方式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师评价一刀切;二是,《维修电工》课程标准不完善;三是,缺少应知方面的评价;四是,评价标准不完善;五是,缺少综合性项目。
鉴于此,笔者思考引入《维修电工》课程教学的多元评价势在必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于是2014年3月申请了《关于《维修电工》课程教学多元评价的研究》课题的立项。
二、问题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而评价改革则是造就这样人才的阶梯。学生、教师和学校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它强调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实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各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标,让评价真正为教学服务。这些基本理念代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课题的研究范围是我校机电专业学生。课题立项之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和课题组成员的商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1、调查分析法:对《维修电工》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2、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维修电工》课堂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自己的教学为研究主体,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师运用及时反馈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失败与成功案例反思,优化及时反馈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差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潜能,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驾驭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内容
1.《维修电工》课程标准的修订
2.《维修电工》基础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
3.《维修电工》单项训练的评价标准
4.《维修电工》综合训练的评价标准
5.研究报告
(三)如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首先从评价主体来讲,对于教师的评价,由于其利益相关者很多,如何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师,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问题。当前维修电工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多主体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可以以多渠道地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任凭教师随意评价的消极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教师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应当体现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方面。
其次,从评价内容上来谈,应该多维化。以往,在维修电工的教学过程中,比如,接线部分,老师就对该线路是否通电成功,给学生打个分;机床排故部分,就对学生是否排除故障直接给个分;对学生应知部分,基本不给予打分,所以就编写了每个项目的理论习题。而且结合企业需要,以维修电工技能大赛和机电专业学生技能抽测为导向,增加了机电一体设备组装与调试这部分考核内容。
再次,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来说,以往老师通过对实训部分的最终成果进行评定,最后对每个项目的成绩进行平均化,得出最终的实训成绩。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此,笔者修订了《维修电工》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基础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并且完善了评价标准。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将尽对课题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维修电工》课程标准的修订
由于维修电工分为基础训练,中级工和高级工三种,所以根据最新的教学进度,对课标中的课时、学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及评价方式进行整改,以达到我校对学生的考核要求。
(二)《维修电工》理论学习部分的习题册
由于维修电工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理实课程,应该体现“应知”和“应会”。所以,就专门编写了习题册,包含了每个项目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且把原来的实训报告也用习题册来代替,因为习题册中每个项目的习题后面,还要求学生写出本项目的实习小结,并且老师的各部分打分情况和每个项目所占权重都写在表格里,那么,教师在最终给学生实训等级时,只需拿出这本习题册,根据每个项目的成绩和权重,就可以评定等级,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成绩评定工作,不用把每个项目的实习报告一张一张翻出来查了。
(三)《维修电工》单项训练的评价标准
以前的评价标准不全面,现在增添了每个项目的功能评价标准,态度情况评价标准,PLC部分的评价标准及安全情况评价等,对以往的接线部分评价标准、机床排故评价标准等进行细化,对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所占比例进行可行性的整改。
(四)《维修电工》综合训练的评价标准
结合企业需求,以技能大赛和机电专业学生技能抽测为导向,增添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的内容。以往这部分内容是空白的。所以就制定要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维修电工》课程实现多元化评价,为学生差异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潜能,形成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有效的实践和成果,同时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驾驭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