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

第1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项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为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为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及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其中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最具典型意义的项目和内容,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前提条件;本项目研究成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原则、方法及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次,为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在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多途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多途径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途径包括课内与课外,而课内又包括专列的传统文化类课程和其它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课外又包括大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维度主要体现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包括理论阐述、技能操作、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多层次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项目及内容的认知程度要求,包括熟练掌握、基本了解、感知体验等。

2.为高职其他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大学阶段,《纲要》提出要“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可见,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本项目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3.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

供参考路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本项目研究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提供方式与方法,同时也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打造师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

二、项目实施方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首先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和特色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等;其次是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验班,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第三是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本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人才培养效果;最后,将项目进行总结与完善,并予以推广。

三、项目实施过程

1.组建研究团队

本项目研究跨学前教育、古代文学、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传统武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2012年项目实施之初,便组建了由以上各学科领域专家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两年的分工协作,研究团队成员不管是在各自领域的研究,还是在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上,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式。

2.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本项目研究的核心,是探寻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含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等。比如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门类众多,哪些内容可以构建成一门课程进入课程体系、哪些内容则可以作为素质拓展以活动形式呈现,都是需要斟酌研究的。所以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结合,首先必须研究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人才培养方案。

3.研究制定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主要服务于以高文化素养、深道德涵养为目标的一线幼儿教师的培养,所以在各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宽度与深度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都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国学实验班

在研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实施人才培养,进行实践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在对实验班的培养期间,将实验班学生,从待人接物礼仪、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生活态度、职业素质状况、文化修养水平等多个维度与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比较与分析,考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实验班的人才培养评估,进一步反思和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素质拓展活动内容。

5.对学前教育专业国学实验班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学生毕业后,通过跟踪调查,将实验班学生,从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等两个方面与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比较与分析,考查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6.形成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项目推广

研究总结报告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传统文化类课程标准、传统文化主题类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以及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四、项目初步运用所取得的实效

第2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的确,在电视媒体竞争激烈,普遍追求收视率,崇尚娱乐,崇尚造星,对文化节目普遍排斥的情况下,《华豫之门》这个70分钟的文化节目为什么能得以生存?文化节目是怎样做到了雅俗共赏?栏目骄人的“绿色收视率”又是如何取得的?一个文化栏目该坚守和担当怎样的社会责任?所谓的“弱势”文化栏目为什么也能打造出强势的电视品牌?这些都是《华豫之门》应好好总结的。

《华豫之门》节目的开播,适应了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后对传统文化的诉求。依托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华豫之门》的定位是:节目以知识、趣味、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揭示文物背后故事的形式展示文化,以受众的广普性为目标,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为普通百姓提供一个感受古代文明的窗口,打造荧屏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

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是几年前全国为数不多的电视鉴宝收藏节目之一,到今天,全国电视台这类节目已经有50多个,但《华豫之门》仍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追求,并始终走在前列。

采用蓝海战略差异化竞争形成独有的个性与影响力,做大众的收藏节目是栏目在差异化竞争中选择的突破点。为此,收藏版播出至今,始终坚持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追本溯源,寻求贴近性的藏品与大众持宝人,故事化的讲述,这些尝试不仅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栏目今后的走向确立了方向,更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收藏小众与电视大众、文化品味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与全国同类节目相比,《华豫之门》打破了常见的嘉宾谈话赏宝模式,引入了海选概念,让平民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节目内外的良性互动。这种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的形式不仅把小众的收藏节目办成了的高关注度的大众文化活动,有效拉动了收视率,更扩大了节目影响力,让节目实现了“引导收藏、传承文化、服务藏友、品味艺术”的初衷。

《华豫之门》在全国收藏栏目中第一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拍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解析市场风云,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靠文化内涵赢得欣赏而不是以价格为噱头吸引眼球。在《华豫之门》节目中,充分实现了民间持宝人与专家、藏家、拍卖市场的对接,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

第3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第4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13-01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语文课包含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这为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中职语文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应该挖掘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环境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课中环境知识的教育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做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 课堂讨论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天山景物记》时,教师根据课文描述的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画卷,体现出了天山的美及牧民的幸福生活。这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教师课前可以给学生分组,第一组搜索描写天山美的句子及图片,第二组搜索环境污染的图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问第一组学生:天山的美体现在哪里?牧民幸福的生活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学生会根据搜索的资料回答:清澈的小溪、多彩的野花、翠绿的森林、高耸的雪峰等,同时播放出体现天山美的相关图片。面对天山美景,学生会不由得发出赞叹声。教师趁机让学生讨论:天山为什么这么美?学生很容易想到没有受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牧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着幸福的生活。然后教师可以让第二组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气体污染、沙漠化,造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接着教师让学生讨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学生激烈的讨论,有的指出要加大监管力度、有的指出要加大惩罚力度等,最后教师总结指出,环境保护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2 运用多媒体渗透环境教育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让藏羚羊续说“生命”的神奇》时,先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与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图片。再让学生观看电影《可可西里》。藏羚羊非常珍贵,它浑身是宝,它柔软的绒纤维被看成是“软黄金”,用藏羚羊绒毛做成的披肩非常轻巧,带来的利润非常可观。因此,藏羚羊受到了疯狂的猎杀。藏羚羊绒价格上涨与藏羚羊数量急剧下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藏羚羊这个“高原精灵”即将灭绝。学生通过电影看到藏羚羊的可爱,又听到盗猎者的枪声,血淋淋的藏羚羊皮与课外的精灵相对比,学生自觉地控诉猎杀者的残暴,并被护卫队员的精神感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可西里的美景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生灵的密切关系,切实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诗词鉴赏中渗透环境教育

诗词中蕴含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诗词鉴赏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环境因素,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探究式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鉴赏陶渊明的诗时,可以设一些题目:陶渊明诗中的田园风光、山水诗与田园诗的环境组成等,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使学生在探究环境与诗人、诗歌与社会的关系中思考人文环境的深刻内涵。其次,在多元统一中加大环境与诗词的联系。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它与地理、政治、生物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词鉴赏应突破诗词本身局限,凸显学生的环境意识。如教学《山民时,引导学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环境进行搜索。再如教学《再别康桥》时,可以渗透环境教育。诗中为我们展示了康河的美景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深思:如果人们随意在康河中乱扔杂物、乱割水草,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景?徐志摩还会对它用情如此之深吗?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作文课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教学中一般只注重作文技巧训练,其实作文教学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给我们展示了优美的图景,很容易激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作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如题目:做环保的主人,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描摹大自然,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在班级展示优秀的调查报告,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训练能受到环境教育又能锻炼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在课内外语文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可以组织辩论赛活动,辩题与环境教育挂钩,如《环境与人才》、《环境与成长》等,辩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外语文活动中可以用环境保护为主题,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中开展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生态环境方面的书籍,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语文课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渗透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中生根发芽,进而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第5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

作为农耕时代重要的经济形态及组织,传统手工艺是祖国宝贵的人文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经济价值。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困难,传统人文精神弱化,传统手工产业发展堪忧。在前述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团委在上级团委指导下,对传统手工艺遗存较为丰富的皖西南地区手工业生存与发展现状实施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探究其技艺流传、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问题。

一、调查路径与过程概述

具体来说,项目基于徽州地区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留存,调查典型手工业的传承故事、生存现状,通过学生暑期回乡就近调查走访其历史源流、传承故事、工艺特点、生存现状、发展问题等内容,并通过图文、视频网络直播,记录和宣传传统手工艺,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一)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以皖西南黄山、安庆、池州、芜湖、宣城5个徽州典型地区近30个样本进行实地调查,按照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和文件精神,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开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获取皖西南地区典型传统手工艺的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队员撰写调查日志,团队在队员调查日志基础上分析调查内容,探讨并得出结论。

在调查安排上,队员们分别对群众和手艺人进行了深入走访,对具体传统手工艺资料的发掘、生存现状、生产过程、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整理。在访谈内容安排上,队员们了解传统手工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述求,并试图寻求解决意见。调查如实反映传统手工业在皖西南发展现状,队员分别与传统手工艺见证人、传承人展开采访,力求全面、细致、客观,既反应传统手工业发展传承好的一面,也不避讳发展被破坏遗失的事实。同时,发放《传统手工艺及手工产业生存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构建调查总结报告。

(二)调查过程概述

我们对队员的日志和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1)一定要原生态、清新简洁,包括内容与表述。(2)报告中的案例及照片,可选取典型事实和场景说明问题。图片一定要有说明。(3)加强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提升调研能力与水平。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思考、总结及网络直播过程中,队员们搜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展示了皖西南地区众多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不少队员在调查、采访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二、发现的问题

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同学反映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承出现断层,多数传承人工作环境较差,青年人对传统手工艺关注度不高。但也有不少同学发现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逐年增加,市场对传统手工艺的需求不断升温。把这些调查报告放到一起分析后,我们发现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几个共性难题,如传承困难、市场日益被挤压、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等,不过从长远来看整体是好的,而且不少传统手工艺在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开始了蓬勃发展。具体结论如下:

(一)现状及困难

1.后继无人,传承是大问题。作为农耕社会经济形态的遗存,很多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在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其市场受到了极大挤压,青年一代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较低,面临被遗忘和被淘汰的命运。同时,基于收益的低下、生产过程的原始、生产地点多处于农村和小城镇,传统手艺很难受年轻人重视和关心,由此造成的传承困难是时代性的难题。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特殊性,如技术保密,其工艺只留传于家族中,有的只是口传心授,这些问题给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效益低下,发展是大问题 。受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发展缘故,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多数保留着传统手工技法,工艺制作流程较慢,经济效益低下,这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图1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劣势

图2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的态度

图示表明,由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形式单一、政府政策支持尚不完善等原因,传统手工艺及产业很难适应市场化需求,在大机器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今天,其生存空间急速受到挤压,生存发展困难重重。

(二)发展与支持

1.关注度尚可,支撑基础薄弱。调查期间,团队找不到调查项目所在的地址是常发生的事情,询问当地居民更是无人知晓,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手工艺所受的关注不够。由于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不高造成推广传统手工艺是现存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图3 受访者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途径

图4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优势

如图所示,有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四成,人们了解传统手艺的渠道主要是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这表明传统手工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处在较高水平。调查过程中发现,单纯了解、被动认知占多数,这是一种典型的“疏关系”,相比而言,深入调查、主动支持的人数极低,从亲朋好友“亲关系”渠道获得的较少。感兴趣和打算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是不同的概念,由此造成的传承与发展困难是必然的了。

2.政府逐步重视,枯木又逢春。调查期间有的传承老艺人激动的告诉我们,现在传统手工艺发展转好与政府的大力引导密不可分,由于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及相关申遗活动的开展使得传统文化从幕后被搬到了台前,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走向发展。在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将传统手工艺申报文化遗产,并从资金、场地、设备、人员培训、市场宣传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促使传统手工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在各地的走访调查中,此类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的模式已取得相当好的成效。

(三)市场与前景

1.市场导向,需求又升温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传统手工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做大做强。在池州市杏花村调查期间,队员们发现博白县把编织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扶持,专门成立工艺品研发中心,并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旅游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开拓了市场,有力地推动了手工艺品制作、生产、销售的发展。

图5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程度

图6 手艺传承人对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建议

调查表明,消费者愈来愈看重传统手工艺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如文化底蕴、地方特色等,同时对其质量、材质、工艺也表现处相当高的认可度,这极大支持了传统手工产业的发展。

2.技艺需创新,政府须更深入参与。技艺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自我革新技术、管理等要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努力把本就充满魅力的传统手工艺由优秀推向卓越,但整体来说技术和管理创新、政府支持方法和力度还有待改进。

图7 受访者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意见

图8 受访者对于是否支持兴建传统手工业手艺展览馆的回答

调查发现,在市场需求升温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产业亟待有效的政策扶持、自身创新和社会关注,对此,政府、社会都应做出更大的努力。

3.适应形势,全民参与。从调查结果来看,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整体是好的,但是如何呼吁更多人来参与传统手工艺,如何使传统手工艺适应市场化需求确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建立传统手工艺展览馆,保存、传承、发扬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这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的群众基础、社会支持程度是非常好的,因此,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需要更多相关方,包括政府、社会人士、传承人聚集发展合力,共同为传统手工产业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切实努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已经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逐步发展成型,形成独有的制作和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步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同时,新兴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手工艺的投资融资、人才聚集、制度创新、市场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结语

本调查实践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实地参与调查,将我们的思想、实践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获得成长的能量,实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皖西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的调查、走访,获得皖西南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思考出路,最终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追求服务社会和锻炼学生的双重价值,这是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调查项目的根本目的。通过五十多名队员的实地调查、走访,我们收获了新知与成长,我们将继续坚持为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建设而行动、思考、付出,同时呼吁和邀请更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大象出版社,2009.

[2]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樊嘉禄,陈发俊,张程.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6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 研究性课程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敏杰(1964- ),女,江苏宜兴人,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文秘教学。(江苏 苏州 21501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23-0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且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明确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工作过程课程、项目课程,对研究性课程尚不够重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研究性课程,但实施不够规范,研究性课程的选题仅是由教师单方面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进行申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研究性课程教学过程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高职院校设置独立的研究性课程,能创造让全体学生整体和谐发展以及每个学生个性独特发展的条件,能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精神,提高探究能力。本文将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省级特色专业文秘专业开展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高职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研究性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有独立形态的研究性课程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立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围绕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研究性课程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它让每个学生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在研究性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职业核心能力。

以苏州职大文秘专业为例,在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既重视开发工作过程课程和项目课程,又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研究性课程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学生围绕课题研究需要有目的地系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必须进行价值判断,并对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运用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组,从图书馆、因特网、访问专家学者等多种渠道,获得了大量有关苏州文化遗产的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对苏州文化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和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提高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研究性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研究性课程是以项目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课程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一起商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交课程学习成果。如“苏州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秘书职业岗位用人标准的调查研究”课程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共同商讨调研问卷,分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与企业秘书进行座谈交流,相互提供信息,完成调研报告,并汇报课题成果。课题研究使学生和企业、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高职院校开设研究性课程,能为学生创设融亲身实践、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为一体的学习平台,学生以具体的研究性课题为载体,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个体的兴趣和创新活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高职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性课程既需要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题,也需要从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选择课题。通过研究性课程学习,学生既要学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环境的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等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又要学会对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既培养学生为人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使命感,又要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发展、团队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责任感。

高职研究性课程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选题,选题过程就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职业岗位申报选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教学目标对选题进行分析,整合出研究性课程项目,组成研究性课程学习小组。高职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面向和就业形势,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在于实践性强,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探究性学习。例如苏州职大文秘专业开设了“苏州地区外资企业秘书职业岗位素养和能力要求调研”“苏州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秘书职业岗位用人标准的调查研究”等课程项目。学生通过研究性课程学习,加深了对秘书职业岗位的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题的选定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项目,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研究”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民生的关爱,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既是知识与素养的积累,又是生命的修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弥补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感、主动进取的精神去探索、去尝试,充分发挥个体创造的潜能。

三是依托地域文化进行研究性学习。地域文化为研究性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本地区地域文化全面的普查和整理,指导学生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区域内的历史名胜、地方风物、重大事件的相关遗址、重大人物的生平与活动场所等,从而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苏州职大文秘专业依托苏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性课程,如开发“苏州文化遗产之古典宅园研究”“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苏州文化遗产之楹联调查与鉴赏”“苏州古城墙调查研究”“吴地学者顾野王及其遗址修复问题的探究”等课程。通过研究性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苏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品德、行为规范和进取动力。

四是校企合作开发研究性课程学习内容。基于校企合作开发研究性课程,把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作为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例如苏州职大文秘专业和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建设途径”“苏州工业园区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等课程,课程小组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担任课程指导教师,课程组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获取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作调研报告,培养了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法

高职院校开设的研究性课程,作为选修课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研究性课程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教师指导研究性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作量。系部成立研究性课程指导小组,对研究性课程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全程管理,指导研究性课程有效实施。

一是研究性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性课程的选题要求,指导学生选题,建立研究小组,诱发探究动机,也可聘请校外的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具体课题,确立课题研究目标,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二是研究性课程教学实施阶段。在明确了研究课题、确立了研究目标之后,课程学习小组便进入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阶段。学生要通过个人研究、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主动地在实践中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督促学生按计划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研究性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要有记录,详细记录学习过程,包括课程组成员分工情况、小组研讨情况、调查情况等,并递交学习成果。如“苏州文化遗产之古典宅园研究”课程组,既有一份完整的教学实施过程记录,又有每个小组成员撰写的古典宅园研究的论文。

三是研究性课程教学项目总结阶段。研究性课程学习小组经实践、体验,完成研究性课程教学任务后,系部组织研究性课程学习评审会,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程学习成果,将课程研究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包括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同时在评审会上进行汇报。通过展示和交流活动,课程小组总结研究性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效果,重点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情况。系部研究性课程指导小组对研究性课程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团队成员互评等,评定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成绩。

学生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探究的问题,参与实地调查和社会实践,掌握丰富的资料,展开专题讨论。在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程小组每个成员要明确各个学习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通过问题探究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学会与他人彼此合作和分享成功,以切实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宜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傅小芳.高职院校研究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第7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中国节日志》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由文化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规划执行。我校承担了《中国节日志·开斋节、古尔邦节》的撰写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院民族学硕士点的同学,分组分区参加了开斋节、古尔邦节的调研。

二、笔者的田野工作

2011年8月,本人做莎车县乌孜别克族开斋节调查。调查前没有人系统的指导过,调研报告被导师定为失败。2011年11月再一次对莎车县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进行调查,从上次失败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顺利完成了此次调研。

三、田野工作反思

1.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做开斋节时,我很难融入到乌孜别克族生活中,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友好、对外人冷漠。初调研时,曾三度被人拒绝于门外,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原因。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曾有博士生前来调研、也有旅游卫视节目的专访。他们拍照、录像材料,常常将其公布在期刊杂志上,也在电视里播放。乌孜别克族妇女的宗教意识非常强,结了婚的妇女除了自己家人以外,见别的男人都要把脸遮住。他们不愿被拍照、录像,被传出去的照片是无法全部收回的。也因此,他们对采访非常反感。

2.诚信与学术道德

我们意识到,调查时不能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做别人不愿意的事情,要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知道这一点之后,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没有拍妇女,只拍了小孩,经允许,也拍了男士。

3.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取得了当地的调查对象的信任。初次见面时要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注意穿着打扮,访谈之前要自我介绍,使用文明语言,有礼貌。

4.合作精神

古尔邦节调查是我和沙代提古丽同学一起完成的,我们共同学习、互相鼓励。说到这,我们还要感谢莎车县阿曼尼沙汗陵墓的解说员艾尔西。由于我们不能亲自参加清真寺节日会礼的活动,他帮我们录音、拍照,提供了很多资料。

四、调查过程

1.调查前的准备:

收集资料:我们在去调研之前,通过网络、地方志等相关书籍对调查点有了初步了解,据统计局提供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县人口804127人,乌孜别克族1841人,560户。

拟定访谈提纲:在访谈之前,一定要制定提纲,以免访谈无重点,且被访谈者带走,浪费时间,而且对于不同的访谈对象,访谈提纲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不断有所改动。

物质准备:我们在调查前准备好了录音笔、相机等设备。除此之外,在去别人家时都带了些糕点、水果等,适当的送些小礼品也会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2.调研方法: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来获取资料。我们拍摄了乌孜别克族的家庭装饰、清真寺、麻扎状况等,在后期写调查报告时对其做一描述。

参与观察:就是切身感受,节日前我们去集市看别人买羊的全过程,了解了符合宰生的羊的标准,挑选羊的方法,通过老人介绍知道了宰牲节的由来,亲眼看了节日当天宰生的全过程,并了解到了肉要怎么分配,羊皮怎么处理等。节日当天,我们参加了阿不来提阿吉的家庭聚会,这是沙代提古丽和小朋友的合影。

访谈法:根据制定好的提纲进行访问,记录答案。过程要灵活、可控,提纲不时有变化,随时更改。问题要根据情景来问。同时,一定要记录下访谈时间、地点,被访谈对象的电话,以便于跟踪调查。

五、反思

1.在熟悉的环境里,我们的优势是比一个有文化距离的地方更熟悉语言和文化习俗,就因为我出生在莎车,长在莎车,容易把太多的东西想当然,这个问题有时被称为“身在庐山的盲目”。将民族学主位与客位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使我们的研究更具体、全面。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而得到克服。

2.作为初学者,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多参与实践。不论是参加课题,还是自己制定的小题目,完成的小作业,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才能更好地掌握调研方法。

3.当天的录音,尽可能在当天整理,以便修改提纲,准备好新的问题,查漏补缺。

4.每天必写田野日志,身临其境时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在整理资料过程中给予启发,起到很大的作用。

5.与同学多交流、共同分享成果、相互学习。

六、几点思考:大社会中的小群体——乌孜别克族在莎车

乌孜别克族在莎车县主要使用维吾尔语,一些长者也会讲乌孜别克语,生活习惯和维吾尔族极其相似,但是也保留了一些传统习惯。他们普遍是三代同堂,“男人是一家之主”的观念非常强,男士以经商为主,妇女则在家里做全职太太。节日食品如馓子、糕点、馕、果酱等基本上都是亲手制作的。节日期间前三天,主要是男士拜节,第四天开始妇女互相拜节。而且,在乌孜别克族中,表哥表妹等近亲结婚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说:“与其受别人的气,还不如亲上加亲”。

第8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各普高,xx科技学校,各中心学校,实验小学,民办学校:

为切实做好20xx年全县中小学校寒假工作,保证全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和有意义的假期,根据《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20xx年寒假工作的通知》(教体基〔20xx〕691号)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1、全县中小学本学期期末考试(小学为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定于20xx年元月29日开始。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和初中期末考试按县教研室《关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组织进行,中心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普高及大别山科技学校自行组织安排考试。

2、全县中小学寒假时间为20xx年2月5日至2月26日,2月27日报到,2月28日正式上课。普通高中高三年级寒假时间从20xx年2月8日开始,春季于2月26日正式上课。

3、各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二、工作安排

1、合理安排学校后期工作。各校要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后期工作安排,学进度,认真完成教学计划。各校要及时做好各项工作总结,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阅卷和学生返校进行试卷评析和布置假期生活。各校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有关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布置学生的寒假作业,要有阅读及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安排,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不得要求家长对学生作业签字,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自主完成作业。

2、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假期要求或组织学生集体到校上课、补课或统一组织自习,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辅导培训班,不得在假期联合或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开办补习班、培训班。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家教,坚决杜绝违规办学行为。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对学生在家情况定期进行联系和沟通。教师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各校要在放假前,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专题教育,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交通安全、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防护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季节性事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有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各校要按照县局有关要求和规定,对校舍及财产安全情况和校园安全技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对微机室、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公寓、食堂等重点部位进行查水、查电、查防盗防火措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各校要建立健全假期领导值班带班制度,对各种突发事故和异常情况,必须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寒假期间各学校的值班人员安排表要于1月31日前报送到教育局办公室。

4、积极开展经典阅读和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活动。寒假期间,学校要鼓励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确保每位小学生在家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每位中学生每天有1.5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每位教师每天有2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新学期开学后,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学生读书交流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师生间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在假期中精读一本好书、学讲一个民间故事,填写阅读卡(见附件1)。引导家长在春节期间围绕家训、家规、家风等,了解姓氏来源和家族传统美德,在亲子教育中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开学后,可以此为主题进行学生寒假生活展示活动。

第9篇:传统文化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质

1.1自信,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生活在“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毫无疑问,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精神支柱.为此,父母会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加声乐、器乐、武术、舞蹈等各种特长班,使孩子们拥有一技或几技之长.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但由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万千宠爱之中,没有经历任何风雨.因此,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面对外界的风雨和挫折,竟然惊慌失措,甚至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情绪和过激的言语与行为,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2.3%的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1.2自我,个性张扬,但团队意识相对缺乏

独特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更明显更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反对父母和老师等长辈高调式的说教,有自己鲜明的主见和思想,喜欢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喜欢展现自己,彰显自己的个性;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从衣着外表、兴趣爱好、行事风格都追求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喜欢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过于关注自我的意识,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这容易导致他们在团队活动中,一味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利益,从而忽视了团队其他人员的利益和团队的整体利益,导致团队意识淡薄,集体归属感薄弱.

1.3接受和创新能力强,但网络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大量出现.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学会了通过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本领,尤其是到了高校,校园网络已达到很大发展,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接触各种新事物,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动态,学习各种专业前沿知识.据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统计,“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其中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1]为此,他们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形成网瘾,从而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此,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都欠缺.同时,过分迷恋网络的他们还有可能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妨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甚至有些同学会产生自闭心理,形成不健康人格.

1.4思想主流健康向上,但价值观更倾向现实性和功利化

“90后”大学生政治时代感和使命感较强,政治意识较高,能主动关心时事和国家发展,对道德尤其是生态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确认也有很大程度的理解和升华,对竞争进取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认同程度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他们也普遍奉承“利己利人”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在利己的同时,还应该顾及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他们较强烈的认同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在自己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受市场经济洪流的影响,他们在价值实现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务实和功利,更加重视与现实利益的结合;在价值目标上越来越远离理想主义,趋同现实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也越来越摈弃集体本位、社会本位,追求个人本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他们认同.

2“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2.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针对“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又对网络有很大依赖性的特点,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2]为此,一要依据“90后”大学生主要依靠网络进行交往的特点,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譬如我们可以建立班级群和贴吧,通过BBS、E-mail、博客、飞信、QQ等“90后”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二要依据“90后”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建立或管理形势教育网、就业指导网、心理健康和教育咨询网、校园生活和娱乐网、科技创新网、专业知识前沿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通过对这些主题网站的建立和管理,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展现他们的自我,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90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以及自身思想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思想“知”“行”合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2创新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90后”大学生非常自我,有主见,不喜欢高调说教的特点,我们应把“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推到课外,推向现实生活,现实社会.正如某位哲人所说:“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课堂上的讲述与灌输,更需要学生在现实中去体验.而课堂内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其高层次、终极的认知与接纳是在课堂外完成的”[3]为此,一要依托地方本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创业精神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资源,从学生进校起就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二要组织学生下到企业、行业,采取教师与学生、企业人员与学生、优秀校友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等四个面对面措施,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愿吃亏、敢创业的必备素质.三要依托特定节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譬如依托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依托地球保护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依托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残疾人保护日、汶川地震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心和无私奉献教育等.四要依托广播电台、电影等途径,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譬如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播报国家时事和学校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可以通过播放《信义兄弟》、《杨善洲》等教育片,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

2.3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它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求真务实、求知求美、开发智力、拓宽知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多余的“能量”有正常释放的途径.[4]为此,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举办“石鼓文化大讲堂”、“孔子学堂”、“名师朝话”等活动,涵养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技能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审美观、生活观;通过举办“大学生学习节”、“创新杯辩论赛”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通过举办“迎新杯”和“校友杯”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以及拔河、越野长跑大赛、健美操比赛等体育实践活动,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举办诸如“导游大赛”、“园林艺术周”、英语演讲比赛、护士节等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挖掘学生开拓创新的潜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周”、“心灵话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