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经选读》;案例教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而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壮大思政教师队伍,将思政元素很好地渗透进高校日常教学。医学作为致力于人类健康的行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尤为重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有专门论述医学伦理道德的著作,对医师的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业务素养等都有明确的记载[1]。《内经选读》(以下简称《内经》)课程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觉悟,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同时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1需要引入思政教育解决的常见问题

综合学校教师思政培训导向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目前我校本科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入思政教育来解决的学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择业问题。部分毕业生就业时眼高手低,一心只想进入大城市有较大医院工作,甚至个别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或者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也不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历练,导致大城市医院就业供过于求,基层却极度缺乏医疗服务人员;定向班级的学生虽然在就读前签署了服务基层的合同,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毕业后不愿回到原基层单位服务,并由此衍生焦虑情绪和不平衡心理,既疑心自己作为定向班学生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担心基层生活水平、医疗技术会与大城市有较大差距。第二,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忘记了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服务社会,平时学习不努力,为考试而学,出现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现象。第三,心理问题。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能很好控制情绪或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影响身心健康及人际交往,个别学生甚至以自虐或自杀行为来博取关注。第四,文化自信问题。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缺乏将中医理论学好学精的内动力。

2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内经选读》课程教学相结合

《黄帝内经》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但是其中关于思想道德、精神意志等自我修养方面的内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1],其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成为教学内容中的一大亮点。2.1养生篇章中可以导入的思政教育。《内经》中的著名养生篇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涉及到上古圣贤养生法则的记载:“虚邪则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段文字是讲上古懂养生之道的人力行践行养生之道,外避贼邪,内养精神,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标。其中的“恬淡虚无”意为思想安闲清净,心无杂念,进一步可以拓展为控制欲望和嗜好,脚踏实地的生活。结合思政教育,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大学生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应该在年轻时为理想去努力,但同时也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让自身能力和理想相符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条原文强调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而内因占主导。所以养生应内心平和,精气神气守持于内,才能不受疾病侵害。在讲解时,以学生常见人际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结果为例,引导学生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积极地调整情绪和心态,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积极的心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让生活愉悦,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拥抱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条原文是讲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既不知保持精气的盈满,也不善于调摄精神,所以导致早衰。“法于阴阳”是指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是《内经》倡导的一种基本养生法则。在深入分析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会导致哪些疾病。比如滥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爆发;不爱护公共卫生造成细菌、病毒蔓延,疾病流行;激素滥用引起性早熟。告诫学生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导致恶果,顺应自然规律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赢,人类才能健康长寿,并以此引导学生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同时讲解时可导入及时关注心理健康与调整不良思想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出现偏激心理或者发现自身心理偏差时应尽早调整,寻求疏导,把不健康的心理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报复、仇富、嫉妒等不平衡心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今时之人不然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在讲解时应指导学生养生防病,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疾病传变恶化,同时可结合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抛弃安逸心理,规划好大学生涯,为将来就业、择业、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准备,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内在的学习动力。2.2阴阳理论部分可引入思政教育。《内经》“阴阳”理论部分中可以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也不少,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到“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其本意是指要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去调养五脏,五脏系统通过生克制化关系相互影响,五脏关系“平衡协调”才有利于整个身体的运转,就像人际关系这张看不见的网络一样,人际关系最注重的就是“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个人、家庭、集体、甚至社会的正常运转及发展。结合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关系,将来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以及患者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事业,也有利于个人成长。《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其气乃绝。”这条原文强调阴阳关系中阳气占主导,而阴阳协调才是最好的养生和治病法则,阴气平和、阳气致密,人体健康无病,若阴阳失调,则疾病丛生。结合思政教育,指出“能力与道德”对人的整体发展也与“阴阳关系”对健康的影响一样,缺一不可,平衡才是最好的,能力道德相当方可稳定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故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空有能力而道德低下的人不但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可能成为社会毒瘤;道德高尚而水平一般就很难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会有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之感。所以道德与能力于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说,平衡是最重要的,而且道德占主导作用,这也是为何古今名医中无不是医德高尚之人的原因所在。2.3病证篇章可导入的思政教育。在讲解《内经》理论相关病证篇章时可结合思政教育强化医德医风,引导学生作为医者面对患者应有仁爱之心,不嫌贫爱富,尽力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要有奉献精神,乐于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服务、去实现人生价值。《素问•举痛论》中“九气致病”的内容涉及情志所伤,损伤脏气,故可引入情绪掌控方面的反面例子。如“喜则气缓”,原意为大喜过度可引起心气涣散或者气陷,可以引入“范进中举”之例。大喜导致失心疯发作,由此告诫学生情志过极,伤及脏腑,故生活中应学会调整自身情绪,坦然面对身边的事和物。“怒则气上,甚则呕血及飧泄”,是指大怒可使得肝气上逆,气逆血升,出现呕血,或者肝气横逆犯脾,运化失常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可举“诸葛亮三气周瑜,吐血而亡”为例,引导学生不要因他人言行刺激而生气大怒,损伤身体,同时也要学会更好地沟通和处理问题,尽量不要去激怒别人,胸怀宽广、懂得沟通的人更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体魄,也更容易成功。“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损伤人体的肾气,因肾气下陷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阳痿遗精等,而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就属于“小恐”,适度的紧张情绪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若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就会耗损肾气,故常见一些因压力过大未及时调整而引发失眠、脱发、遗精的患者。由此引导学生当发现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应进行适当调节。中医学认为“思”胜“恐”,很多事情是因为无知才会被紧张、恐惧情绪折磨,如果通过思考分析,清楚找到解除办法,可从根本上缓解紧张情绪。“悲则气消”是指悲伤太过可以引起气阴两虚,可以举红楼梦中黛玉为例,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原文分析加举例让学生们明白“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过度都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应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出现不良情绪及时排解,寻求积极的处理方式。

3小结与展望

综上,我们可以在《内经》教学中引入正确择业观、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身心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服务社会、医德医风、树立文化自信等思政教育元素。这将提升《内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益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笔者在授课班级的教学中加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后发现,在讲授相同知识点时比之前未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时更能引发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课堂更加活跃,同学们课后结合自身及生活中的现象来找老师探讨提问的频率也明显提高。这样使得原本枯燥的纯理论学习更贴近生活,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更多的反思自我,思考规划人生。医学教育任重道远,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将相关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引导我们的学生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育功能;道德品质

目前,许多高校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单纯地交由“两课”教学来完成。但由于“两课”理论性较强,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被问及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对你的成长的影响时,53%的学生认为影响不明显,4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作用,而仅有5%的学生认为受益匪浅。由此看来,单纯地靠“两课”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2004年至今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强调语文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传达了利于深入开展德育课堂的相关政策指令。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如何引导他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去思考人生、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达到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学会做人。大学语文在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

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许多名人、名篇、名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孔子语录》中的“推善如及人”“从善如流”;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用记录他们思想、追求、行为的名篇来引导、激励大学生,让他们能树立并坚定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根植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更应强化于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不论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血方钢,还是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系天下;不论是梁启超的“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决心信念,还是舒婷的“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勇于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操,都展示着兴国安邦的抱负和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的忧患意识。这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感召力,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必然会鼓舞和激励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而在这一方面,大学语文无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在不断地蔓延,这些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思想。在学校里,各种不诚信行为也屡见不鲜,如考试作弊、不诚信签约、肆意违约等行为。面对这种种道德问题,大学语文的德育教育资源可以发挥熏陶和指引作用。从学《论语》中的“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吕氏春秋》中的“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 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等诚信精神的引导;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仁爱精神的传递,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严于律己观念,都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不同时期优秀作品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伟人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助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反映着不同的社会风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着各种人生哲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潜藏的优秀的传统理念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所宣扬的“浩然正气、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立身处世之道等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习惯,正确对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再如,通过对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的讲解和对其篇篇犀利文章的解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正是这些流传下来经典的为人处世之道,对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和自身修养的完善产生着巨大的正能量。学生通过对形象、直观的文学作品的领悟,逐渐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与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实践相结合,更加深了对人生哲学的领悟。

大学语文在内容上以其丰富的内资源优势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以其固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得其在思政教育方面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熏陶,逐步并自然地将课程内容中强调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就起到了教育真正的作用。

第3篇: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