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乡人居环境治理

第1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宜居的决定》,以“安全稳定夯基、交通水利活乡、柑橘牛羊富民”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以优化居住空间布局为核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城乡居民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工程。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总体目标。

(三)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一)认真编制城乡规划。要编制好产业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生态规划,实施四规叠合,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进一步优化集镇空间,合理确定集镇建筑风格。科学优化布局公园、广场、道路、科技文化体育场所、住宅小区等。集镇规划注重新旧建筑协调、树木花草共融共存。

(二)重点发展农村巴渝新居建设。在继续完善城镇规划的同时,加快实施农村康居工程,结合土地规划的调整,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农房改造,大力推广《重庆市巴渝新农村居民通用图集》,农村新建房屋中“巴渝新居”推广率达到60%。结合库区生态屏障区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建设村级垃圾运输点,实施房前屋后净化、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加快我镇新农村康居村建设步伐。

(三)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完善城乡道路改造、绿化,在实现区域内100%乡村公路畅通的同时做好管护,加大对村级道路建设,在年实现全乡村级道路100%通达。新建一座公共汽车站,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各种交通方式快速、便捷。

(四)统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农贸市场1处。加大集镇及农村人行便道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节源工程,切实加大水源地保护,整乡推进人饮工程,全面实施场镇自来水内网改造,整治病险塘、堰,推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健全乡、村医疗网络,完善医疗卫生配套设施。

三、构建绿色环保生态环境

(一)加快生态乡建设。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治理、饮水源保护,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建设集镇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强化农村垃圾转运管理,建设集镇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二)实施森林工程。推进集镇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建设,拟定新造林17000亩,以“绿廊”和“绿脉”通道建设为构架,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道路林网。

(三)美化市容市貌。大力整治集镇市容市貌。完善市政配套设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户外标志,拆除一批乱搭滥建违章建筑,规范道路、市场标志。

(四)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加大佛手村农民新村建设力度,严格要求,建设成风貌优美、环境和谐的农民新村。完全实现“六通”和“六有“。

四、建设宜居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宜居,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不仅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拥有碧水、蓝天、绿地的人居环境;更要打造良好的物质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最适宜人们生活、就业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快城镇与农村资源共用,设施共建、信息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各村(居)务必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建设宜居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领导,统一部署。为扎实推进宜居建设工作,成立乡“宜居”建设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各部门凝心聚气、齐抓共管。

第2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几个城镇村落,明显感觉到各地群众都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当中,环境变靓,群众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已呈现在老百姓身边。

记者探访一

双流彭镇:宜居环境 需大家共同参与

四周树木环绕,道路整洁干净,行走在幸福小区里,优美的环境让你陶醉,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顿感精神倍爽。可从去年4月开始,小区内的居民经常在半夜惊醒,原先安逸清闲的生活被打乱。

位于双流县近郊的彭镇是成新蒲快速通道的交通要地,自去年通道开通之后,不少运渣车辆为贪图便宜,偷偷摸摸跑到小区里来倒建渣。半夜经常发出的“哐啷”巨响声扰民不说,小区附近的道路被这些运渣车压得坑坑洼洼,让居民苦不堪言。从去年6月开始,忍无可忍的幸福小区居民就自发组织起来,在小区周边进行巡查,对到此来倾倒建渣的运输车辆,只要发现一辆,村民就拦下一辆,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这些运渣车实在是太猖獗了,不管是农田还是道路,只图自己方便,经常趁着夜色乱倒建渣。”家住幸福小区,参与过拦截运渣车的陈大哥告诉记者。

在与村道相连,通往幸福小区不足百米的道路上,道路损坏得非常严重,车辆经过,扬尘漫天飞,村民都得捂鼻走过。“你看这些道路,都是被运渣车压坏的。”村民气愤地说。

“你说,村民咋个不痛恨这些乱倒渣土的运渣车,只要发现,肯定要把他们拦下来,让他们接受相应的处罚,不然,咱们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就要遭殃了。”受到影响的当地居民纷纷表示。

据彭镇党委委员杨虎介绍,为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捍卫治理成果,一方面,镇政府加强领导,成立了政府工作人员、村(社区)两委、巡逻队员为主的工作组,24小时对辖区不间断巡查,发现一起,坚决制止一起;同时,群众在彭镇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过程中,也积极发挥出主体力量,自觉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同捍卫彭镇的美好家园。

? 通过村民自治,大家共同参与,如今彭镇的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记者探访二

长宁:美丽新村,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

在长宁县梅硐镇清江村,走在幽静的小径上,随处可听脚下潺潺的流水声,远山如黛,偶有几只飞鸟从头上掠过,竹林掩映处40多幢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广场上三三两两孩子在运动器械上嬉戏,好一幅优美的新农村画卷。

你可曾知道,几年前,这儿还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烂坝村”。近年来,长宁县为巩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县城”成果,加大投入,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机关、学校、农村延伸,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

“以前大家都朝外跑,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清江村村民杨辉明今年已51岁了,70年代为了逃离贫困出去打工,做过煤炭、建筑工人,2008年才回来。 他回来之后,带领农户大力种植朝天椒600余亩。短短三年多时间,朝天椒成为了清江村的支柱产业。“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住进了小别墅。”

据县城管局局长周小雨介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以来,长宁县基本形成了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川南民居特色的新村村落,农民安居实现新突破,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不少。

行走在长宁县城街道上,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竹在城中,人在竹中,欢乐在心中。”倾力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竹乡人由衷感叹。

记者探访三

隆昌:“人能改变环境,但优美环境更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大院的居住环境改变以后,原先租金才100多元一个月的房间,现在都涨到400多元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舒心安心多了。”走进隆昌县金鹅镇隆泸大院,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晓平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管理有序,居民有了自己的图书室,休闲娱乐都有场所了。

据了解,大院是上个世纪90年代修建的,处于城乡结合地带,以前无围墙、无物管、无门卫,居住环境十分恶劣,道路坑洼不平、苍蝇乱飞、污水乱流的现象曾让这里的居民忍无可忍。63岁的未阿姨告诉记者:“条件好的都搬出去了,留下来的大多是下岗工人、贫困户,原因就是这里的租金很便宜。”为改善院落“脏、乱、差”的现象,镇政府协调筹集资金5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门卫室,停车棚,安装了路灯,平整了小区路面,改变了大院居民的居住环境。

王晓平很是骄傲地说:“自去年小区修建好后,这里的邻里关系都更和谐了,有一群老年人还成立了文艺队。”谈话间,记者看到一位头发花白却精气神十足的老婆婆在院落公共区域打扫卫生,而她并没有穿着环卫工专有的服装。带着疑问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婆婆已80多岁高龄,却每天坚持义务为院落清扫果皮纸屑。

如此和蔼可亲的老人,她懂得为他人创造更优美的环境的意义所在,记者看在眼里心生感动。“全民参与,治理环境”的道理在这里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人能改变环境,但优美环境更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隆昌县治理办主任钟泽峰态度坚定。

第3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卫生文明家庭评选、社区共驻共建、社区环境治理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使城乡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观,基本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四化”标准。

二、主要内容

为全面提升2010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质量,市民政局决定,开展以一个主题、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轮培训、一次创建、一个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明确一个主题。各地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广泛发动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开展以“爱我社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城乡环境治理进社区活动,重点治理社区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特别是要重点治理好本社区管辖范围内脏、乱、差现象,有效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增强社区居民保护环境意识,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体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一套工作方案。各级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民政局的工作要求,指导各街道、社区,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周密安排,精心部署,逐项抓好落实。力争把全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建好一支队伍。在社区内组织以党、团员志愿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公共财政购买服务岗位参与者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常年服务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劝导、捡拾白色垃圾、垃圾集中清运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定期开展社区大宣传、义务大扫除、环境卫生日等活动,发动居民群众清扫住宅区房前屋后、绿化带内垃圾,清理楼道和楼顶垃圾,消灭城市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清除建筑物的牛皮癣、小广告,对社区居民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引导,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抓好一轮培训。各级要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培训工作。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全覆盖的办法,市培训到区县、区县培训到街道、社区。各地要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力争今年内对全市所有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民政干部、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一轮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五)搞好一次创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考核标准》和《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检查得分在90分以上的社区为示范社区、80分以上为达标社区,所辖社区80%以上达到示范社区的标准为示范区或示范街道),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争优创先活动。今年内,全市达标社区要达到80%;船山区、安居区要建成示范城区,蓬溪、射洪、大英县县城所在地镇要建成示范镇;三园区要有30%街道建成示范街道。要丰富创建活动形式,区县对街道(乡镇)、街道(乡镇)对社区要建立“流动红旗”评比等有效制度,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六)建立一个机制。今冬明春,各地要结合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居民代表,推进居民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区要指导物业公司管理的居民小区建立小区卫生保洁的定期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制度。要着力解决单位家属院、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居民楼院的环境卫生整治。要积极推行社区和院落居民自治制度,力争使每个社区都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居民文明公约、居民卫生公约、居民行为规范等居规民约,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工作安排

2010年分三个阶段开展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的“六个一”活动。

(一)活动准备阶段(2010年1月—2月)。认真研究制定“六个一”活动的方案和分级实施计划,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目标要求,落实人员责任,组织社区开展好宣传发动等工作,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面提升阶段(2010年3—10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以抓好“六个一”活动为重点,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培训、后上岗,边开展边总结边提高等有效的方式或方法,积极牵头,同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水平。到年底,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要实现全面提升,大见成效。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1—12月)。认真做好自查和交叉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开展活动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市局将及时组织区县交叉督查,并命名表彰一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区县民政局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搞好协调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与宣传、卫生、工会、文化、妇联、团委等部门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帮助社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健康开展。

(三)培育典型

要及时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新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创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一项民心工程。各县(区)民政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同共体。

(二)加强指导。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工作步骤组织实施,要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限期整改,使每一阶段的工作落到实处。市局将在适当时候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

第4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近年来,彬县林业局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林业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以创建“陕西十强县”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工作,紧紧围绕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目标,在保护、发展、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资源上做文章,强县富民上下工夫。大力实施了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生产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

“三北”防护林、日元贷款植树造林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各项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彬县林业局先后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日元贷款植树造林等多项生态建设项目与工程,使彬县森林面积已由过去的36.5万亩上升为62.15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0.6%提高到34.1%,林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截至2008年,全县共完成工程造林387969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264878亩,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造林58581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25100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25000亩。

同时,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彬县林业局合理开发、利用坡台硷地,新建了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产业,使其成为继水果产业之后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的最好探索,已成为彬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新建的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已建成11万亩,全县干杂果经济林已达到15万亩,干杂果产量达50100吨,产值达5200万元,初步形成彬县干杂果生产基地。

第5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道;清淤;施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水环境的改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水环境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河道清淤。清淤是水环境治理的先决条件,在治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河道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淤泥淤积,河道狭窄过水断面比较小,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衰退等问题发生。河道淤泥的清理工作不完善会直接导致河水水质恶化,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二、河道清淤施工的意义

在城市内部进行河道清淤工作施工,必须考虑对城市内部环境以及正常秩序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安全文明施工。在城市河道清淤施工中,必须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其他市政配套设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施工方案制定中,必须以河道清淤施工作业为主要内容,尽可能的避免不同作业内容的交叉进行,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在保证清淤效果以及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工期及造价要求。河道清淤所用机械设备简单方便,施工噪音小,尽量避免对河道清淤区周边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严格控制河道疏挖作业,避免对河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清淤的设计要求,确定清淤厚度,避免施工过程中超挖或挖深不足,在施工过程必须保护好城市河道的边坡护岸。

三、城市河道清淤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城市河道清淤工程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临建设施的搭设,施工机械设备到场,人力物力资源的准备等。清淤工程施工前,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应了解审核施工图纸,根据工程工期及成本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堰修筑以及清淤施工作业。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施工工序为首先填筑围堰,将河水抽出,利用吸污泵将淤泥吸至罐车转运,之后清理河道渣土,完成之后进行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后继续下一段的清淤施工。为了避免水中进行确保清淤施工作业,河道清淤作业需要分段修筑围堰进行施工。围堰修筑一般采用袋装砂土,顶宽0.6~1.2m之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围堰两侧放坡坡率在1:1~1:0.75之间,如有需要,可通过木桩对围堰进行支撑加固。围堰高度一般比河道高水位1m左右,为了避免泌水是泥浆溢出,可沿河道一侧增设透水层,通过漫水结合的侧压力强制渗水回流。利用污水泵将围堰内污水抽干后,通过吸污泵将浅层淤泥直接吸至运输罐车,运输至预定堆弃场所,河道淤泥下部的渣土及淤泥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清理,通过渣土车外运至堆弃点,淤泥清理过程中,测量人员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桩控制开挖深度,确保清淤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机械设备的移动距离,避免出现漏挖的现象。淤泥清理作业结束后,测量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一分段施工作业。在淤泥以及渣土的运输中,对于清理出的渣土及淤泥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运输,运输车辆应该封闭性较好或者采用覆盖篷布等方式,尽量避免云殊过程中渣土散落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城市河道清淤施工管理

(一)城市河道清淤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随即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仔细阅读审核清淤施工图,对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意见及处理措施,然后依据施工图以及机械设备人员配备等条件,组织编制施工及质量管理计划,以便能够科学合理的按照标准施工工序及工艺作业。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河道清淤整治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清淤施工作业的深度宽度符合规定。对于清淤施工作业的分段范围桩号,高程以及工程量作出详细的审核及记录,作为质量管理审核资料保存。

(二)城市河道清淤安全施工作业管理

清淤施工安全管理,应首先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岗位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列好安全管理计划,结合工程实际位置以及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与工程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工程规模以及机械人员等施工力量,综合制定完善安全措施。由于城市河道淤泥臭味较大,应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环境。由于河道作为防洪水道,工程施工中若遇暴雨以及洪水,具有可能造成危险,因此,提前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河道清淤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作业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如果施工作业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首先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粉尘以及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作业,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清除,渣土运输尽量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在工程施工完工后,及时拆除临建设施,对场地进行平整与绿化处理。

五、结语

河道清淤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雷部长2008年1月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今后水利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其中之一是“基本建成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污染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重点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对河道淤泥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清淤外,更要从水保的角度控制好上游的水土流失,从环保角度控制好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减少永体中淤泥的沉积,从源头上做好淤泥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邢立军,陈洪彬.浅述河道扩挖及清淤工程施工技术[J].吉林农业,2012(08).

第6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探究

一、前言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监测和调控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笔者试以公平、持续、协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践,以桐乡市为例,通过三大目标规划有效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求三大规划目标的统一和三大矛盾的解决,最终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向高级阶段推进。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桐乡市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加剧。在桐乡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要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其次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再次要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好重点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制,把保护耕地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三高农业”。从景观生态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在保护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良性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具有水乡和基础景观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桐乡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桐乡人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由于桐乡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因此必须增加人口集聚,人口数量是确保桐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结语

第7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设计;资源利用;舒适

Abstract: China's huge population quant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ressure, make our country faces a toug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f there is no reasonable planning, the right management idea guidance, these questions will b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how to urban planning in into the ecological concept, has more and more concern for our country. The paper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city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of natural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s well as in the use and comfortable requirement how to unity,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design for the depth, the energy and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flow and circulation, o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hysical environment for effects on people, and so on, the ultimate objective is to create a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high quality comfortable space of city environ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ign; Resource utilization; comfortabl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无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从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展已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主题,而城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焦点之一。

一、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住区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就有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等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是政府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活动集聚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是依法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国内外经验证明,城市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规划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城市质量,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形象质量、城市文化质量等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引导城市走向稳定,协调的发展之路,对城市进一步优化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国情决定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大、耕地少、人均资源不足、一面靠海、区域差异大的特殊国情,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兼备的。

中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挑战。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在全球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人均资源量不足与消耗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从乡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规模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提高20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健康与否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将是空前的。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走出一条健康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国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我们不仅要研究解决过去几十年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也正好赶上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这既是我国城镇化能在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市场的有利条件下迅速发展、能在新兴工业化的较高层次上展开的有利机遇。但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科学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更高。加上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在全球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人均资源量不足与消耗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得我国与当年西方发达国家和后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条件都大为不同。国情决定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道路,走主要依靠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城市规划综合调控作用,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促进城镇化和各级各类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城市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30年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多;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5.4亿;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至2003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 7个增加到 7 8个,2 0万-5 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 9个增加到22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个数从115个发展到320个。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88.8%,燃气普及率81.6%,污水处理率45.7%,人均公共绿地7.4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52.1%,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4.9平方米。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城市在国民经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通过大量利用外资和国外市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很快,形成了以上海、京津、穗港深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镇密集地区;成为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差距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反哺作用增强,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在城市规划等政策调控的作用下,较好地实现了城市的紧凑发展。

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城市规划立足国情,坚持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实施严格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制度。我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在内的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编制方法不断改进,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加强,法规日益完善,实施保障机制日益健全。规划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在促进城市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与迅速变化的发展形势相比,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局部地区的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质量的倾向,城市发展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大拆大建、不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特点等问题还较突出。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镇化水平超过3%,即进入快速增长期。在新的世纪,中国政府已确立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刚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充分体现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目标。

按照中央政府的一系列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体现其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指导,结合国情,深入研究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要进行分类指导,并采取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努力使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抓紧完成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并将其作为引导和调控全国城镇发展与布局的政策手段,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跨省区重点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要指导地方城市改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突出应当重点监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方面内容,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明确城市空间增长的界线。要完善城乡规划管理法制,建立健全规划督察员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监督,保障国务院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从地方政府来说,应当搞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省级政府应当允分运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手段,引导和调控省域内城镇发展;加强省域内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协调与监督。城市政府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增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强引导和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和建设的能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特别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的创建。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环境容量有限,通过国际市场来获取能源资源的制约因素较多,量也有限,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镇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镇应当尽可能紧凑发展,搞好城镇环境治理,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关键是要做到从城镇的资源环境条件来谋划城镇发展,提高发展质量。

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城市特色。历史传统、R妙环境、人文景观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发展必须在遵循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确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塑造城市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这也是面对全球化的正确选择。我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保留并创造城市特色的基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的关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内容、重点和方法,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深知肩负的重大责任。中国将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城市规划;创建更美好、更节约、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 园林 城规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2]吴良镛著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周曦等著 《生态设计新论》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刘雪 《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和兼论与注重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3

[5]可持续发展设计网站

个人简介

第8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一、总体目标要求和指导方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打造生态*、和谐*”战略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总体目标: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确保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解决各县(市、区)存在的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使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坚持协调共赢、优化发展;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坚持治旧控新、监建并举;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二、八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目标

到2010年,实现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工作目标:

(一)污染减排工作目标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1%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以上。

(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飞行监测”达标率达80%以上;

--基本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

(三)城乡污水、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目标

--*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诸暨市达到70%以上,其余县(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2%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97%以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四)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的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10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面积达到107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到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5%;

--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10%,中、轻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目标

--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上传率、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

--环境监测机构、执法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目标

--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县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率达到90%以上,“青山白化”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0.4万平方米国省道边坡复绿。

(七)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0%以上。地表水市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50%以上,其中钱塘江流域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大于292天/年;

--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的县级以上城市比例大于70%;

--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八)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至少有3个县(市)达到省级生态县(市)标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有所上升。

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1.健全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等制度建设,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账。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减排。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热电行业力争淘汰中压及以下机组,加快拆除链条炉、抛煤炉和已实施集中供热区域内的分散小锅炉。实行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与减排绩效挂钩制度,在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把关中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加快治污工程建设落实减排。加快推进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热电、建材等行业脱硫工程建设。

4.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减排。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安装与联网工作,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二)继续重点推进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

1.开展曹娥江水域排污口整治。*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排污口外移至杭州湾。嵊新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市区、*县、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等曹娥江沿线主体水域所有分散式点源排放口全部拆除。具备进网条件的污染源全部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具备进网条件的污染源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2.开展杭甬运河*段沿岸环境污染整治。杭甬运河*段沿岸开展工业水污染源、生活污水、规模化养殖场整治。

3.实施全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实施*市区及各县(市)城市建成区内污染企业的关停或搬迁。

4.解决全市综合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和进管企业规范排污问题。全市综合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必须与环保部门联网并稳定正常运行;进管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总量和进管标准,未能达标的必须限期治理,对超总量的,依法实施限产、停产。污水处理厂建立管理台帐,规范处置,达标排放,有条件的还要努力提高排放标准。

5.开展全市热电企业污染持续整治。热电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稳定运行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加强运行管理,建立管理台帐,确保脱硫设施正常运行,有条件的企业要实施深度脱硫。

6.开展市区马山海塘片、斗门马海片化工企业污染及城市水环境持续整治。完善区域内排水泵站及管线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污水预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达标进管;完善废气收集处理装置,规范工业固废贮存及处置;推进生态化改造进程。继续实施市区河道清水工程。

7.开展*县印染化工企业污染持续整治。加快印染化工企业“中水回用”建设,提高“中水回用”比例。积极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染整革命”。控制企业的污水排量,保证达标纳管。

8.开展诸暨山下湖珍珠养殖加工行业污染整治。认真做好珍珠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山下湖珍珠工业园区实施清污分流,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规范剖蚌场,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珍珠染漂洗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9.开展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和道墟化工小区化工企业污染持续整治。加快上虞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废水、废气污染专项整治,确保园区大气、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关停、淘汰、改造一批重污染化工项目;道墟化工小区工业污水全部截污进网并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对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

10.推进嵊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进管。嵊州市区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完善收集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率,其中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

11.推进新昌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进管及城区医药化工企业废气整治。新昌县城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完成城南、临江社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使县城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深化医药化工企业废气整治。

(三)继续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尽快提高城市污水截污纳管集中处置率。2010年前,全面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同步配套脱氮除磷设施。积极推进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投入运行1年内,年实际污水处理量要确保达到设计能力的60%以上;投入运行3年以上的,要确保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一律进行限期治理。逾期仍未实现达标排放的,对其规划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限批。

3.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继续建设改造一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到2010年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对达不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须在2010年前完成无害化改造或封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设,推进垃圾处置资源化,到2010年*市区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面资源化利用。

4.构建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综合性和专业性处置有机结合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的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

5.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抓紧制定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在机动车销售、上牌、年检、维修、淘汰等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和防治措施,到2010年建成县以上城市机动车尾气监测体系。继续巩固、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禁燃区”,重点防治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餐饮业油烟和燃煤小型锅炉污染。

(四)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1.继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积极推进畜牧业布局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实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建立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在畜禽散养密集区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

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依据水体承载能力,修编水产养殖规划,科学确定水产养殖方式,严格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推进生态渔场(塘)建设,建立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区。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管,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2.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临近的乡镇和行政村,要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要因地制宜,采取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技术处置和沼气工程等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完成一批生活污水处理示范村建设,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达到40%以上。

3.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加快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4.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到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5.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疏浚淤积严重的农村河沟池塘,建立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努力恢复其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严禁随意填埋或改变河沟池塘用途。到2010年,全面完成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整治,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6.着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加快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创建绿化示范村,村庄周围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绿化率达到95%以上,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

(五)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

1.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继续以“清风行动促减排、飞行监测查超标”环保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

2.妥善化解环境隐患。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力争不发生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重大事故和。强化辐射和危险废物管理。

3.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挂牌督办、事后督察、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生态环保工作。

(六)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

1.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加快完善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上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生态补偿等制度,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落实“绿色信贷”和“绿色出口”制度。

2.夯实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环保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创造条件在中心镇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设立环保派出机构。建立完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环保意识,规范企业环境行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3.创新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对实施本行政区域“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把“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实施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纳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七)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环保科技服务业

1.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科技咨询、环保“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环保产业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2.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着力提高污染治理与防治技术及其产业化水平。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污染设施专业化运营。加快培育环保咨询业市场,在建设项目决策和污染治理工程实施中推行咨询报告制度。

3.大力培养引进环保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环保科研人员和技术成果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快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1.建成*水处理三期钱塘江工程,到2010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处理能力提高到110万吨。建成永久性污水排放口及其配套的污水输送管线工程,解决曹娥江大闸建成后的处理出水排放问题。

2.建成日处理工业危险废物60吨、医疗废物10吨的*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二期工程,实现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的安全规范处置。

3.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污泥1000吨的*市垃圾和污泥处理综合工程。解决市区和*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问题。

4.建成20吨/日的杭州湾上虞化工园区工业危险固废处置二期工程。

5.建成上虞市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

6.确保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15万吨/日工程稳定运行,同时加快截污管网建设,减轻新昌、嵊州两地工业、生活污水对曹娥江上游的污染压力。

7.完成一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2010年前,全市再完成19个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具体为越城区皋埠镇,*县钱清、平水、杨汛桥镇,诸暨市大唐、店口、江藻、枫桥、牌头、直埠、五泄、王家井、山下湖镇,上虞市松厦、章镇、丰惠镇,嵊州市甘霖、长乐镇,新昌县儒岙镇。

(九)加快推进土壤、矿山、河道等生态修复保护

1.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建档、监测和修复制度。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强化土壤重点污染区的治理和修复,建设“沃土工程”示范区,建立冬绿肥示范基地。按照生态环保要求,科学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和滩涂围垦。

2.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矿业产业政策,加快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减少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备用金制度和“以奖代补”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最大限度减轻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特别是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和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到2010年,创建绿色矿山13座以上。

3.继续推进“千里清水河道”建设。继续对主要骨干河道、平原河网开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改善河道自然生态。

4.积极开展交通干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交通长廊。继续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5.加快生态林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林、生态经济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新建改造农田林网,促进城镇、平原绿化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到2010年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基本建成,林分质量得到提高,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十)实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

1.加强工业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施生态、环境、节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集中供热、供气,实现污水、垃圾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区内企业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2.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建立“生产?消费?分解”的产业循环体系。科学规划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通过“补链”工程,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循环利用。根据区内企业物流或能源流传递等方式,调整优化企业布局,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

3.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推广和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性技术攻关,努力构建较为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

4.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严格把好企业或项目的准入关,不得引进任何污染严重的产业与项目;鼓励支持入区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推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机制。

5.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研究制定区内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加快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区内环保设施联建共享,并与区外环保设施有机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

(十一)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创建

1.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文化,不断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教育。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履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职责。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全民行动,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崇尚自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第9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就*县城镇化建设情况向本次委员会报告,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在县四大家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去年以来,城建工作被列为县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城建投入增加,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使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豫西南边陲,南阳盆地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乡镇,总人口万。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完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要求,确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抓规划龙头带动,抓建设扩大规模,抓管理提高水平,抓项目促进发展,抓创新激发活力,抓队伍树立形象,突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城区已形成五纵八横的道路骨架,道路总长度公里,硬化率达%,自来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在县城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小城镇建设也呈现出勃勃生机,镇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镇区道路条公里,硬化率%,各类封闭综合市场个,供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制镇由年个增加到个,一批新型小城镇正在形成,其中,市三星级小城镇个,市一星级小城镇个,同时新甸铺镇和歪子镇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镇。自年以来,连续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县城;年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县城规划先进县;至年,连续七年获得省“三优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称号;年、年又荣获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和市政府授予的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和“优胜县城”称号,年被建设部、省建设厅、南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城市环境整治“优秀县城”和“优胜县城”称号;年被省确定为个推进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被市政府评为城市管理先进县、城市建设先进县;××年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城市管理先进县,××年两个城建引资项目参加市政府“两节一会”的签字仪式,花卉展评被市政府评为一等奖。

二、城镇化建设进展情况

(一)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目标,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

近几年,在城镇规划中,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在修编城镇结构体系时,坚持城乡全方位统筹规划,构筑城镇体系的圈层框架。把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即县城-重点镇-边缘乡镇-中心村,重点是加快县城和重点镇的发展步伐。一是认真搞好了城镇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十五”规划的城镇进程和个重点县市的要求,去年以来,投资万元,运用航拍、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化地图等先进技术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先后完成了平方公里的航拍工作,制作了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地形图,经过一年多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县-年总体规划》的修编,县人大第五次会议已审议通过。新的规划绘出了*今后年的发展蓝图,为迅速提高城镇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全部、城郊乡和上港乡的部分行政区。把我县性质确定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发展以纺织、轻工业为主的豫鄂边界地区的工贸城市。××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增长率%。××年建成区用地面积平方千米;年规划建设区面积平方千米;年规划建设区面积平方千米。在规划期内城市主导发展方向为跨白河向西,东西兼顾、协调发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到××年全县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年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年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规划到××年*的现有乡镇将全部进入建制镇行列,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维互动。根据城镇所处的位置、区域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将县域城镇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县域中心城市:*市;二级重点镇:歪子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三级一般城镇:施庵镇、溧河铺镇、前高庙镇、王庄镇、王集镇、上庄镇。

二是对城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实施了详规和规划控制。投入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铁塔路和白河景区进行了专业详规。对军民渠全段两侧各控制米,护城河两侧各控制米,老白河两侧各控制米,农场沟两侧各控制米,规划区内西环路以西、大桥路以南、三里河桥以北全面控制,西寨河、南寨河两侧各控制米,南大街两侧各控制米。

三是搞好规划的法制建设。根据我县城镇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省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了《*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县公路沿线建设管理办法》,禁止了城区内独家小院的建设,加强了对城乡公路沿线建设的管理,不断完善了我县城镇规划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之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的轨道,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四是加大规划依法行政力度。成立了规划办公室、测绘公司使规划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同时组建了专业的规划监察大队,加大了对乱搭、乱建、无证建设、占压红线等违返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依法查处的力度。去年以来,共查处违规案事件起,立案起。

(二)以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去年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一,加强了城市道路广场的改建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万元修建了占地亩的新联广场,为居民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的绿地广场;投资万元对城区汉城中路、解放中路、书院路和朝阳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共铺设彩砖平方米,整修排水沟米,修筑路面平方米,更换侧石米,安装盖板块,修建检查井座,埋设直径米的排水管涵米,更换路灯盏;投资余万元,启动了军民渠治理工程,已挖运淤泥万立方米,回填土方万立方米,渠两侧道路已轧实;投资万元修建了长公里的东环路,共铺设柏油路面万平方米;投资万元,修复人民路破损路面平方米,沥清灌缝总长度米;投资万元对人民路溧河路口排水工程进行整修改造,共铺设-ф砼管涵米;投资万元对工业园区排水工程进行修筑;投资万元正在对三中路进行了路面铺设和下水道修筑。投资多万元,共硬化背街小巷道路米。第二、提高了绿化水平。投资余万元,实施了拆墙透绿和城区行道树的栽植、人民路花带和庭院的绿化,新增绿地,新栽和移栽棵。第三,加大供水管网的铺设和改造力度,共投入2万元,完成城区部分供水管网的改造,共更换和铺设φ—的管道米,新发展供水户户,同时加大了居民单元楼“一户一管,一户一表”的改造力度,共改造幢单元楼,使多户受益,并且与城市节水紧密结合,堵塞“跑、冒、滴、漏”,缓解了城区供水不足的问题;第四,启动了城区光亮工程。按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活动的要求,投资万元,在县直多个单位实施了光亮工程,为城区的夜景增添了新的亮点。

(三)抓住城镇化机遇,“经营城市”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经营的思想、市场的法则”,把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广泛吸引外资、内资和民间资本,扩充城建资金来源,共引进项目个,概算总投资亿元,已投资万元,其中引资万元成立了“*东方公共交通公司”,开通了城市公交;由郑州客商投资万元的城市出租车项目已挂牌运营,海南外商投资亿元的白河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山东外商投资亿元的城市燃气管输工程项目已签订正式合同,正在进行建设性规划设计。二水厂项目已纳入国家计划笼子,可争取世行贷款万元,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与江苏鹏瑶集团加紧联系洽谈。拍卖朝阳路广告权和路灯广告设置权共筹得资金多万元。

(四)立足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去年以来,城区管理工作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动力,按照行政职能“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进行城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内部改革新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改革城管体制,成立了新的城管办和城建监察大队,购置了台城管车辆,配发了城管制式服装,为城区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城区管理采取动静结合、分片和集中整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进行综合治理。同时,今年加强了城管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建立了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面向社会招聘城管和交通协管员,成立了城管交警中队,城管大队组建了四个城管包路段中队和一个巡查中队,并加强城管内部改革力度,实行中层竞岗制、路长负责制、聘用合同制、徒步执法制、市容巡查制、队员零工资制、路段承包制等内部改革和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的管理和重点部位的死看硬守,基本上遏止了沿街叫卖、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违规行为,提高了城管综合水平,城区管理成效明显。二是围绕环卫体制改革,组建了环卫大队,理顺了环卫体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外出考察镇平、邓州、唐河等县市的环卫情况,借鉴外地经验,采取边学、边改、边干的办法,经过一年多大量细致的工作,理顺了环卫体制,组建了新的环卫大队。城区所有垃圾的清运由环卫大队负责,打破以往城关、城郊、建设局各自为政的局面,城区垃圾清运由三家合为一家,彻底消除了垃圾随意倾倒和三家推诿扯皮以及交界处的垃圾无人清运的现象。环卫大队组建以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共清理垃圾死角余处,清运垃圾多车多吨。城管大队、城管交警中队、环卫大队三支队伍分工协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使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搞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小城镇建设和星级集镇上档升级成效明显

在小城镇建设上,我县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争创省、市重点镇和中州名镇、星级集镇活动为载体,按照立足优势、提高品位、突出风格、各具特色的建设方针,实施城乡一体、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一是积极开展星级镇创建活动。新甸铺镇、歪子镇、王庄镇已成为市“三星级”小城镇,施庵镇、沙堰镇成为市“一星级”小城镇,同时,新甸铺镇、歪子镇、王庄镇和沙堰镇正在积极申报省或市重点镇。二是加大了规划修编和管理力度。歪子、新甸、沙堰、王庄、上港等乡镇都聘请规划专家对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和局部详细规划进行修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今年,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小城镇建设总投资万元。新建改建市房间平方米,投资万元;公共建设项目个,投资万元;生产性建设项目个,投资万元;基础设施投资万元;已铺设和正在铺设道路条公里,投资万元;修筑排水管道公里,投资万元;新建各类市场个,投资万元;打深水井眼,投资万元;铺设供水管道公里,投资万元;种植各种绿化树万棵,投资万元;安装各种路灯盏,投资万元。溧河铺镇、施庵镇、歪子镇、前高庙乡,巧借公路建设,镇区内新修道路都在公里以上,拉大了集镇规模框架,改变了集镇面貌。上庄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但今年舍得投资,铺设、硬化道路条,长达公里,投资达多万元。城关镇引资工业项目个,投资达多万元。

(六)加大整顿和规范力度,开创了建筑业工作新局面

今年建筑业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以整顿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检查、狠抓落实,整个建筑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实现了时间、任务、效益同步发展的好成绩。至目前共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项,建筑面积平方米,施工产值万元,工程报建率%,招标率%,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没有出现任何质量和安全事故。

三、存在问题

⒈规划管理不是很到位,特别是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外部大环境讲,居民群众对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深,对规划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够强,违规建房、无证建设、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占压红线等现象时有发生;从内部讲,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规划工作人员少,规划监察队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市规划局现有工作人员余人,而我县规划办为人,规划管理监察中队为人,且全部为二级单位借调人员,个规划监察人员要搞好整个城区和全县所有乡镇规划监察,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⒉重点工程进展较慢,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重重点工程轻一般工程,重新工程轻老工程,重路桥工程轻排水工程现象。特别是市政设施和公益事业欠帐较多,如城区大部分排水沟由于历史的原因又窄又浅,不能适应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区供水管网严重老化,供水主管道早已超过使用年限,供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供水损失率达%左右,更新供水管网约需资金多万元,但目前自来水公司每年所收水费只能保障交纳电费和职工%的工资,没有能力对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只能修修补补,维持现状。

⒊经营城市力度不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机制尚不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还没有启动,对市政设施推向市场还缺乏认识,缺乏有效的措施。

⒋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精品少、绿地少、广场少,历史文化古城的文化底蕴还没有挖掘出来。小城镇缺乏特色,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⒌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建占道、户外广告、部分非严管街的占道经营和早、夜市的管理不到位,卫生保洁、垃圾清扫和清运还不及时。

四、××年城建重点工作

×年城建工作总体思路:以个城镇化重点县(市)为契机,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决定》为指针,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城镇项目建设为重点,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努力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年城市建设计划干件实事,主要是一渠五路一条排水工程和锦绣花园、线滨河段、城市燃气、二水厂建设、背街小巷硬化等。其中,一渠五路一条排水工程概算总投资为万元。

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⒈军民渠治理工程

完善××年首段治理建设任务;××年从商品街桥延伸至纺织路桥,该段长米,概算投资万元。××年元月份搞好拆迁摸底调查和工程的测量、定位,月份开始动工清淤治理。

⒉“五路”修筑改造工程

纺织东路改造工程。该工程西起朝阳路,东至人民路,全长,主要路宽,两侧人行道各宽。主要是路面修筑、下水道整修和人行道彩砖铺设,该工程预算总造价万元。

书院东路延伸工程。该工程西起检察院东围墙,东至铁塔路,全长,设计道路总宽,其中主路面宽,两侧慢车道各宽,花带各宽,人行道各宽。

汉城西路修筑工程。该工程东起西环路,西至滨河路,全长,设计主路面宽,两侧人行道各宽。

西环路整修改造工程(人行道、路沿石、排水、路灯、自来水、行道树)。一是西环路南段(书院路口—大桥路)全长米,主要是移栽法国梧桐和人行道铺设彩砖、侧石。两侧人行道宽各米,铺设彩砖平方米,侧石米,工程造价万元。二是西环路上新修、维修排水沟米,预算万元;三是解决西环路往西排水问题,在大桥路、公园路、汉城西路、航运中学向西道路两侧埋设Ф砼管涵米,预算万元。工程预算总造价万元。

汉城东路人行道整修改造工程。该工程东起人民路,西至朝阳路,全长,人行道平均宽。主要进行人行道彩砖铺设和下水道整修改造。

⒊朝阳路健康路口排水工程

该工程位于健康中路南侧,东起朝阳路,西至军民渠桥。全长,埋设Ф管涵,每设一检查井,共设座,概算投资万元。

(二)项目建设

⒈白河景区开发建设:搞好锦锈花园建设和S线滨河段建设。

⒉城市管输燃气项目: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明年首期工程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行。

⒊城区二水厂:加紧与国家计委和省、市财政部门联系,争取资金尽快到位,进行二水厂先期建设。

⒋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是开征污水处理费,为污水处理厂积累建设资金;二是利用省对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资金倾斜的政策,积极加大项目上跑力度,争取世行贷款或国债资金;三是积极和江苏鹏鹞集团联系,合资成合作建设。

(三)背街小巷建设

城关镇、城效乡要搞好小区道路硬化,重点完成五瘟庙东路和东大街北路、陵南区北路(朝阳路-人民路)、商品街至滨湖小区道路、棉办东隔墙(城关镇成衣服装市场)小区内道路、消防路与纺织路之间居民区道路、西寨门(四方口—西环路)道路的硬化任务,概算总投资万元。

五、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人口和非农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地域聚集、转化的过程。它的主要标志是城市数量、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经济比重增大以及城市设施完善、整体质量提高和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等等。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体体现。

(一)我县城镇化现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年要实现初步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城镇化率只有%,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人均元,绿化覆盖率只有%,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供水、燃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还很不完善,城镇规划管理落后于城镇建设。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我县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全省个城镇化重点县(市)的这一历史机遇,真正把加快城镇进程作为发展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缩小“三大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抓住国家、省、市推进城镇化的机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三者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分析

从*县城的实际情况看,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能不能快速增长,可以说取决于“两化”的进程: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镇化;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历史上长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城乡结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需要,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城镇品位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需要。

下表是××年—年城镇化近、中、远期规划发展指标:

⒈城镇经济:个城镇化重点县市,经济增长速度和

增强质量要实现“两个较高”,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年,我县总量为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人均为元左右,因此,我们要根据建设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肉牛改良第一县,全国棉纺织强县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特色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和依靠科技带动提高都市型产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年,争取全县的达到亿元左右,平均年增%左右,人均约为元左右。

⒉城镇化水平:县市城区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增长,到××年个省定重点县城区人口达万人左右(指百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城镇化率比年力争提高个百分点。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为%,到××年,我县城镇化水平要达到%,县城建成区人口增至万人,现在我县建成区实际人口为万人。按以上指标计算,从××年起每年需转移万人左右,到××年城镇化率才能提高个百分点。

⒊城市基础设施:个重点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城市绿化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普遍建设污水处理厂,部分县市建设垃圾处理厂,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年,我县建成区面积:由××年的平方公里增至平方公里,从今年起每年需平均扩大平方公里。城镇绿化:不断加强城镇绿地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合理划定城市绿化区域,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单位绿地和白河景区林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提高城镇绿化率。到××年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绿化覆盖率达%,城市绿地总面积为公顷。目前我县城区绿地率为%,绿化覆盖率为%,绿地总面积为公顷,××年达到上述指标,从××年起每年需新增绿地面积公顷。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城市对外和对内交通,加强城市主、次、支道路系统及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交通系统功能。年城市规划主次干道条(段),总长度千米,道路网密度为千米平方千米,总面积万平方米。目前城区现已形成“五纵八横”的道路网系统,条道路总长千米,面积万平方米,人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为千米平方千米。以后每年应增加道路千米,道路面积为万平方米。城市燃气:加快燃气事业发展,到××年城市燃气率达到%左右。同时逐步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到××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改善城镇环境,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⒋城镇社会和公益事业体系基本健全。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建立起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⒌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抓好重点镇的建设,集中发展带动力强的中心镇,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向城镇集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城镇化目标任务,可以看出我县的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会影响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省对个重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将取消城镇化重点县(市)的资格。因此我们必须把城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面前,我们要下大决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根据以上城镇化目标任务,特提出以下建议:

⒈实行更为灵活的户籍制度和土地资源更加优化配置,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我县要在省、市户籍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户籍管理制度。凡在县城建成区和建制镇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包括购房、建房、租房)、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亲属,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取消对城镇户口的计划指标限制,由县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直接审批城镇户口。简化户口登记手续,取消城市增容费等各种限制人口迁移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或进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实施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民进城。农村的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已经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适应,一人一亩三分地的种田模式,对农民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出现了有些农户不愿种地、土地抛荒的情况。有的村为了留住劳动力,规定不种地每年也得按人头占地数量每亩向村组交农业税,使有的农民想进城而又摆脱不了土地的束缚。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返租倒包,村集体在征在农户同意的情况下,集中土地,付租费给农户,再发包给专业户、工商业主;转包,农户和农户之间转包;土地置换,有的农户不愿放弃土地,发展效益农业用地要连片,就换到别的地方去等等。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一是能促进不愿种地的农民脱离土地,早日进城进镇,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城镇人口。二是使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⒉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要完成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少需要投资至个亿,巨额的城市建设资金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只靠财政投资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用市场的法则、经营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在经营城市中,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经营城市运作机制。一是突出了一个“垄”字,加快城镇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土地资源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最大的财富。要把经营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加大政府对土地的收购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通过系统运作公开拍卖,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化,把土地资源变为城建的重要财源。去年淅川县一亩土地就拍卖万元。我县在土地开发收益上今后要加大力度,争取有新的更大突破。二是强调一个“盘”字,推行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经营城市的关键在于使静止的城市资产变成富有活力、可保值增值的城市资本,就是要把过去政府在市政公用设施方面投入的存量资产盘活,实现再投入,再产出,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方面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顺应潮流,勇于改革,大胆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换取长远的发展。如出售公共停车场、公厕经营权、道路保洁权,拍卖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上的广告权以及街道、桥梁的冠名权等,对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置换,对住房、医疗、学校、供水、燃气等基础性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等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政策,扩大直接融资。三是体现一个“推”字,全面推进城建项目的社会化。在项目建设上,按照“政府抓规划、民力搞投资、社会出效益”的要求,本着项目自己找,资金自己引的原则,变单纯的依赖财政投入为政府投入为导向,开发商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包括采用上跑项目、招商引资、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用民间零星资金投入市场建设和小区建设等多种投融形式。总之,通过运用多种经营手段,将城市纳入市场运作,通过无形的力量,提高城市价值,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⒊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速发展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产业,提供充分的城镇就业岗位。首先是受城镇建设直接带动的产业,包括建筑业、建材业及房地产业。其次是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今后我县必须加快生活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医疗、教育、电信、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步伐,尤其要重点发展银行、保险、信息、社会服务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三是以经营主导产业兴城,以城促主导产业发展的路子。注重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植、特色经济的推进、市场流通的培育,围绕“菜、牧、棉”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如打造“棉纺城”、建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等,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