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城市管理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管理规划

第1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根据**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精神,从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出发,立足长远,深入调研,

制定《**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规划》。这是今后五年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对我区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未来一段时间城市管理的

发展将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十五”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化四区”奋斗目标,抓住筹办奥运、重点功能区建设、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三大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结合我区道路交通系统布局和特点,统筹规划道路交通组织建设,加快实施路网和交通枢纽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支持重点地区发展,方便百姓出行。

五环路、京承高速路、**北路等10多条城市高速路、主干路相继建成通车,**路一期、广渠路一期等将于年内完工,对100多条区属道路进行了大、中修,维修

、改扩建一大批社区道路、农村道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大对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调研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停车场的建设,已对307个机动车停车场

进行了备案。

按照“深化环境整治,消除脏乱死角,提高生活质量,美化首都环境”的要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设398万平方米

,规范、整顿、取缔各类市场320个。进一步加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先后完成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建设工程

;新改建城市公厕240座;酒仙桥地区、大屯地区的粪便处理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2个小区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36%。道路

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2003年研究制定了**区垃圾长效管理办法,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密闭式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率100%的目标。2003年底正式启动创建国

家卫生区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爱卫会的4次专项检查验收、国家爱卫会的综合检查和国家、市爱卫会组织的多次明查、暗查,已经达到国家卫生区标准。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和专业作业的市场化、企业化进程。进行环卫体制改革,成立了**区环卫服务中心和**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剥离了行政管理职能,逐步

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成立了宝嘉恒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负责**区的市政道路拆迁、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吸

引民间资本投资市政道路建设,启动了亮马河北路等道路建设工作。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有资质的建设队伍参与城市主、次干路建设和区管道路大中修工程。

提升户外广告设置水平,运用市场运作形式,整合广告资源,对朝外大街、东三环路、京顺路、望京地区、CBD地区的户外广告进行统一规划,组织招标拍卖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设。落实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条专块统”,推进重心下移,强化城市基层管理,街道办事处的城市

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街道办事处工作重点向城市管理的转移。全区21个乡全部设立了地区办事处,强化了农村地区城市管理工作。街道、地区办事处

的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全区上下城市管理意识明显加强,初步搭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基本框架。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区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管理工作将立足于“三个优化”,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

着手基础建设,研究理顺体制,调整完善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努力建设完整统一、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灵活有效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和公共

服务体系,为“三化四区”和“新北京、新奥运”建设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理清城市管理思路,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和改进

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2、大胆创新原则。国内外城市对城市管理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取得的很多经验,符合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规律。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经验

,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原则。坚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的连续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处理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确保工作不断、正常

运转,收到良好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带动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水平、环境建设水平、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快推进“三化四区”进程,优

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框架,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在首都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政府、市场

和社会分工合作的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使城市管理工作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总体目标,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在综合研究、综合决策、综合协调上下功夫,实施“统一协调、各负其责、强化

基层、发动群众”的管理方式,构建更加科学的城市管理模式。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十一五”期间,要下大力气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力争我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较大提升,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

群众的要求。

1、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从城市管理工作看,政府职能主要是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区要进一步加大的城市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理清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该转化的转化,理清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解决好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问题,为从根本上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首都城市的安全运行,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围绕实现政府职能,构建区、街分工合理,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城市管理框架。

对现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模式。

(1)城市管理部门的改革。

2006年底以前,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区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各专业部门开展工作。

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根据工作需要,2006年,对城管监察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城管分队的人、才、物统一由城管大队直接管理,区政

府统一调度使用,分片包干执法,形成事权与财权一致、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机构要继续向社区延伸,专业管理部门可采取在社区设立办事点的办法,方便群众办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2)专业作业部门的改革。

城市管理的作业养护工作逐步推向社会,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道路。研究推动区环卫服务中心、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市政管理所等作业养护部门的体制改

革,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将上述专业作业部门全部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3)街道办事处的改革。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建设服务型街道。

梳理街道职能,使街道集中精力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利用2至3年的时间,将该回归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回归专业管理部门;该由市场和社会办的事情,

尽快剥离出去,交给市场和社会。街道办事处内设科室改为专业管理部门的站所,担负基层专业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改革街道机构设置,创新为民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准确摸清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围绕解决问题,改革原有的街道管理体系,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实现为民服务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工作的细致化。

代表政府统筹、组织、监督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实现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切实履行好对辖区工作“负总责”职能。

(4)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

剥离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能。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

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从抓好居民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创造一

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多类所有制企业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建立社区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社会服务市场和服务体系。

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社区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社区建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鼓励社区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建立社区评议考核街道和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研讨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

考评体系,评议考核的结果作为考评工作以及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学习型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让社区人了解社区建设情况,参与社

区事务的讨论和社区大事的决定。

(二)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城市管理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等运行机制,建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的公共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中政府

职能的到位,市场功能的入位和社会功能的归位,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共管理框架。

1、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成立**区城市管理专家学者顾问团,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和科学决策力度。制定完善城市管理重

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城市管理工作定期协调制度和例会制度,由城市管理综合部门牵头,对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难点问题进行调度和协调,确保城市建设、管理过

程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进行高效、及时的协调,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3、信息公开机制。

尊重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积极利用群众热线、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广大市民知晓并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演习、演练,加强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市场运行机制。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实现形式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继续将目前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性的、群众性的、技术性的职能向市场和社会转移,鼓励市场和社会积极投入城市

管理领域。对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公共服务项目,要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多的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政府不再单独包揽。对于准经营性项目,建立政府投资

和社会投资有机结合的投资运作机制,在政府资金引导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6、社会参与机制。

进一步畅通城市管理部门同市民的沟通渠道,建立双向传递和交流机制,形成市民关注和踊跃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鼓励和培育市民的自主性。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等途径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市民的自主性,主动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

程,参与各种维护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的活动。特别是要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社会。设立城市管理基金,对市民参与城

市管理的先进行为给予奖励。

积极培育、发展和健全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政策支持、税收减免、资金资助等方面,大力培育并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

的管理,向政府献计献策,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新方法

围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管理方法和技术创新。

1、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

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加强工作协调,解决好管理与执法配合问题,同时更多地发挥好司法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加快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版权所有

学习和借鉴东城区万米网格城市管理经验,搭建区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两轴两中心”体制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

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我区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

、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2006年上半年完成CBD地区和望京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2007年底以

前在全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城市管理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建立各专业数据库,达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效率高”的信息数据化城市管理的要求。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方便群众参与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各部门对外网站建设,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

及时更新公开内容,推进政府城市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城市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难度很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城市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下大力气做好各项措施的

落实工作。

(二)建立适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

一是要加大财政对城市公共事务的投入,增加公共财政对城市管理的支持,建立起合理的公共财政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要给足、到位。二是要切实按照

“费随事转、事随责走、责随权变”的原则,调整条块之间的资金分配。三是要加强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财政、人员、组织等各个方面并给予足够的保障,

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一些地区财力不均衡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识

一是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全区各级干部进行培训,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城市管理的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全区城市管理干部关于管理现代城市的

理论素养。二是要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发动新闻传媒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使每名群众都能感到自己在城市管理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投入到

维护城市管理的行动中。

(四)改革创新,搞好试点

第2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发展理念,以综合执法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市容秩序逐年好转,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自觉支持配合城管执法活动,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一是印发通告和宣传资料。通过印发整治通告,深入门店商户发放《门店经营规范告知书》和《门头招牌户外广告牌(匾)制作须知》4000余份,与城区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700余份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二是设立咨询台。将城管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归纳提炼,制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彩页,充分利用“3·10”综治日、“6·26”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设立咨询点,发放《__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6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325人(次)。三是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踊跃在县、市级报纸上投稿,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好人好事,新规定新做法,确立城市管理工作的主流宣传导向。通过宣传,市民城市意识、法律意识、卫生意识都有所增强。四是强化宣传成效。制作了卡通动漫,将违反市容、绿化、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了城管法规的知晓率。针对建筑工地、施工单位扬尘污染、噪声扰民、渣土运输等,组织开展了送《__县施工企业规范施工告知书》进工地宣传活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开展“法律进村社”法制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按照市容市貌规范管理的要求,完善门头招牌等户外广告的设置标准,加强源头治理力度,美化亮化市容环境。

一是严格广告审批程序,强化广告巡查监督治理。单位认真履行户外广告和临时占道审查审批和监督检查职责,协调相关单位和企业在在县文化体育中心、工业开发园区、张掖国家玉米种子示范园区等处设置展示__城市形象的大型广告牌21块,电子屏2块;在城区新开发的文化体育中心、惠民小区、天鹅湖小区等楼盘,建成了有特色的户外广告示范街4处;在城区制作公益广告宣传栏21块,引导商户、群众自觉在公益栏内张贴广告,随时纠正随意处乱贴小广告的不文明行为。二是严格取缔陈旧破损影响容貌的广告。按规定审批户外广告157块;取缔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横幅、标语369条,取缔陈旧破损、字迹模糊的户外广告牌192处,组织干部清洗“牛皮癣”、“小广告”41300余处,清除乱贴的宣传画675个,城区小广告乱贴现象基本得到了制止,全方位展示了城市形象,城市管理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认真落实市容管理措施,延伸管理区域,对重点地段、重点地区实行有效的管控,维护了良好的市容秩序。

一是开展错时无缝隙管理。严格按照《__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规定要求,加强对商贩占道经营的管理,合理安排执法人员,加大餐后、周末空档时间辖区内的跨门店经营、游商小贩等热难点问题治理力度,对流动摊点实行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坚持首违免罚制。二是加强违章行为整治力度。对不听劝阻、屡次违章行为加强整治。共治理出门点经营现象770余家、清理流动商贩853人次,暂扣经营工具6件,处罚违章经营现象24户,按规定审批占道许可330个。在体育广场、电信局门口等主要路段采取错时管理、跟踪管理等措施,实行早、中、晚值班制度,延长管理时间,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城市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章建筑、噪声扰民等违法行为,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一是强化对乱搭乱建、乱倒建筑垃圾等现象的治理力度,不间断加强巡查。配合住建局、沙河镇政府、沙河国土资源所等单位,对乱搭乱建的铁

皮房和违章修建的铁扶梯等违章行为开展立案查处,共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2份,依法立案查处9起违章修建行为,2起乱倒建筑垃圾行为,2起毁坏花草树木行为。二是与环保局联合开展了城区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活动。对使用广播喇叭的商户,现场测试,规劝经营户规范使用广播喇叭,当场告之劝诫商户51户,查收噪音污染设备2件;查处违法制造噪音污染的个体商户43次。城区乱搭乱建、乱倒建筑垃圾、噪音扰民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对各类违章现象起到了震慑作用。与教体局、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__县百日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配合交通局和公安局,开展超载超限治理工作,确定专人严格督查监管,确保城市道路的干净整洁和城区渣土运输规范有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开展联合执法22场次,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违章停车告知单42份,对5户占道经营商贩进行了当场处罚,纠正违章经营行为86起。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在城区主要路段规划设置摩托车和自行车停放点58处,制作温馨提示牌15块,设计制作2处卡式停放处,有效治理自行车、摩托车乱停乱放现象。

针对为民办实事任务,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先后投资4.9万元,在原武装部桥南和文化体育广场南侧规划设置2处便民夜市,硬化市场场地面积550平方米,建成便民市场6个。协调相关单位配套建设便民夜市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硬件设施和卫生、消防、环卫等设施,制作了夜市经营标志牌。安置夜市啤酒、烧烤、服装、百货等经营摊位178户,制定摊位设置管理办法,与经营户签订了管理协议,架设了夜市照明灯,设置垃圾储存清运车,并督促夜市烧烤摊点从业人员审批办理《健康证》、饮食《服务许可证》等证件。便民市场和夜市的正常运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给部分困难群体创造就业途径,县委、县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为促进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善于管理、敢于管理、精于管理的执法队伍,树立城管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城管局立足于本单位实际从内部着手,以思想、纪律、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抓思想促和谐。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分工负责、集体协商制度,小事各负其责,大事集体讨论决定,成为工作上紧密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营造出团结求实、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

二是抓纪律强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上班签到、请销假等考勤管理制度。

三是抓作风树正气。本着“做事先做人”的理念,单位内部倡导作风正派、处事公道的做人原则,抵制赌博、酒后上岗等不良习气。在日常工作中强调阳光执法、温情执法,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促进城管局整体形像的提升。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实行节假日全员值班制度。

四是抓整治促形象提升。以“双联”行动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整治工作作风,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户家中,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帮扶活动;针对查找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践行群众路线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作风得到优化和转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不断强化廉洁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意识进一步提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启动之年。如何制定符合__实际的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了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适应我县城市发展要求,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__、法制__的需要,我县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将城市管理放在推进城市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体制创新,建设现代化和谐城市管理体系;加大城市管理资源投入,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能力升级;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发展从速度增长型向品质增长型转变,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为创建品质增长型城市提供保障和支撑,为建设“开放创新、富裕和谐”的新__作出努力。

根据县城的发展定位,制定县城市容管理总体规划和主干次街道的市容详规;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制定户外广告和设置总体规划、主要道路和节点地段户外广告设置的详规;制定彰显城市区域特色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面结合”的城区夜景亮化建设规划,以规划引导城管工作,使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广告设置和夜景亮化逐步走上协调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轨道。

1.强化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积极协调整合相关部门完善横向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土地、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管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例会、情况通报、联系走访、公务协助及支撑保障等制度和机制,及时沟通决策与执行、审批与监督、管理和执法之间的信息,以制度化形式来明确和规范工作衔接和配合保障的相关内容和要求,逐步形成“联系、联动、联岗、联勤”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职能互补、力量互动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进一步发挥综合管理和联合执法的效应,实现前置审批、批后监管、执法处罚、市场作业等环节无缝衔接,管理网络和机制更加系统化、效能化。

2.发挥社会基层组织作用。深化城管“五进活动”,即城管“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店、进企业“等活动,通过与城市管理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情感交流与沟通,宣传教育与执法服务,逐步使被管理者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不断提高其参与城市执法管理和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重点深化“城管进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与社区的沟通联系,切实帮助解决相关困难,真正做到“上社区门、知社区情、解社区难”,形成依托社区(单位)、互信互利、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的互动机制。

3.强化社区管理的支撑作用。以落实“门前三包”为基础巩固执法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管好“自家门”的作用,承担一部分轻微违法行为劝阻、横幅标语清理以及“三乱”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城管执法进社区服务活动的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强与社区的沟通联系。

4.建立和完善城管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同执法机制。针对暴力抗法和处罚违法自然人执行难等问题,恢复公安民警派驻执法队的联合执法模式,派驻民警的绩效考核与工作安排由执法队负责,在执法队开展重大执法行动时,派驻民警随同执法。

5.建立有效的执法保障。加强城管与城市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工作例会、情况通报与支撑保障等制度,及时沟通解决执法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互补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

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可以让市民群众了解城管工作动态,宣扬城管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取得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城管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和执法人员的亲和力。

1.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惠及市民,让广大市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方便、更舒心。各项政策、规定的出台,都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认真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满足群众的需要。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突出人性化管理,精细管理,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当组织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例如跟教育系统联办,组织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加入到城市管理中来,切实感受一下城市管理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

2.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新形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法范围广、任务重,管理相对人多是人民群众且多数是弱势群体。同时,少数市民维护城市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还不够高,部分群众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还不够了解、不够理解、不够配合,执法难度相对而言还比较大。对此,应立足于依法行政,从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热情服务。

3.畅通监督渠道,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强化内部监督。通过执法公示制、错案追究制、廉政谈话戒勉制、民主测评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时检查与动态跟踪监管制、投诉举报制、效能监察备案制等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切实把好执法腐败的关键环节,实现队伍规范执法、廉洁执法的新目标;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社会监督员和监督热线的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密切执法部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夯实执法的社会基础;要完善司法监督。通过司法监督,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保证行政执法权不被滥用,时刻敲响腐败的警钟。

1.进一步加强主城区管控。以创建城管执法示范街为依托,按照“打造亮点,示范带动”的思路,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城市亮点,辐射带动城市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的发展环境。用5年时间,着力将县府街、自由路、文化路、丹霞大道、健康路街道打造成全县城管执法示范街。

2.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占道出店经营的管控上,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人员,在示范街范围内做到基本无占道经营、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和商业性横幅、乱倒废弃物、毁绿、违法建设、无照摊群等行为,一旦出现相关违法行为保证在10分钟内发现并严格查处、及时整改;对示范街门头牌匾进行整体改造,全面拆除破损及违规设置的广告牌匾,更换美观、大方、整齐的门头牌匾提升街道形象。

3.规范设置停车场。协调相关单位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机动车辆停放点,规范示范街沿线的车辆停放秩序,安排专人定期对停车场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停放整齐划一、车头朝向统一,不压线停放,不占压盲道。

4.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资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加装电子眼、数字化处理终端、对讲机等设备,提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常态化和现代化水平。

继续规范县城市容市貌秩序,继续对乱停乱靠、乱堆乱倒、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1.会同城市规划部门完善落实城乡规划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推广,推动规划执法向下、向外延伸,充分调动发挥各个部门职能作用,推动规划执法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反弹回潮。

2.加大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执法力度。巩固“十二五”工作成果,实施城乡一体化综合整治。在继续加强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对占道经营、临违建筑、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小广告等各类违规违章行为的整治,确保市容市貌的整洁有序。建立完善户外广告设施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空间户外广告特许经营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户外广告资源。深入开展户外广告设施和店招店牌的整顿规范,实现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置规范、布局合理的目标要求。

3.配合开展园林绿化执法监管。持续深入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结合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实际,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深入宣传城市园林绿化法规,加强绿化执法工作,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损绿、毁绿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建设工作成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4.做好其他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针对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管理手段和模式,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查处相结合;

完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制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与同级交警、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协调联系,信息互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开展好相关执法整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为抓手,以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管理、热情服务为着力点,努力健全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严格队伍风纪,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执法队伍依法正确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执法人员和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行政执法水平、效率的提高。

1.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与新闻媒体多联系,加强对外宣传和社会协调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广造声势,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2.大力倡导“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城管执法实践活动,拉近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距离,增进市民对城管执法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市民对市民的管理、宣传和教育,在平等互信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交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氛围。促进执法环境的优良化,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开创我县城管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未来五年,我局将继续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打造一支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

1.加强学习培训,注重队员政治素质培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着力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创新能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重点加强对执法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旨意识改造;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用心、用情执法,积极发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着力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爱岗敬业、服务群众,文明和谐的一流执法队伍。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城管执法行为。进一步修订完善《行政执法审批程序》和《检查考评工作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执法程序,实现对案件处罚情况的全程监控,保证执法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第3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完善的体制而加强城市管理尤为重要,能够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和前进,为人们创设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就城市管理体制而言,其内涵相对较为广泛,可从广义和狭义两视角而深入研究:首先,从广义视角看,城市科教卫生、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管理体制,能够对城市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据。其次,从狭义视角看,所谓的城市管理体制,主要由城市政府部门而承担管理工作,也称之为城市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其机构负责人针对城市发展实际而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促进管理方案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为城市更好更快发展指明正确发展方向。

2.内容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使城市管理内容逐渐多样化。城市管理体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涵盖范围较广泛,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工作开展的行政纲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政府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性。基于城市管理体制的各机构之间呈现行政隶属关系。其次,城市管理体制对城市行政管理各机构之间的职能、权责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城市规划中,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其制度内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与鼓励,同时职能体系决定着权责机构,对各部门履行的权责关系作明确指示,有利于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再次,三级管理体制在城市管理体制中有体现,主要包括市、区、街道三级,对其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在遵循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事权分配。最后,针对相同管理层机构之间的关系作明确规定,如政府和各单位之间,呈现错综关系,均在城市管理范畴之内。

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性文件逐渐完善,如《城市规划法》,为城市规划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同时指引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对城市规划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且传统行政管理制度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暴露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进程。其问题主要有: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管理范围不够集中统一、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行政管理手段缺乏力度、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等。

1.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中,其职能划分相对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规划发展进程。首先,我国尚未建立明确的地域空间规划体系,使同一规划工作由多个管理部门承担,各管理部门人员的权力尚未明确界定,导致职权交叉重叠现象较多。其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与我国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度不够,甚至存在矛盾,致使行政管理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问题。最后,就城市规划内部而言,各部门相互扯皮问题突出,多头管理矛盾日益突出,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难度,且无法通过法治政府标准加以衡量。此外,由于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能划分相对不够明确,使部分地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相脱节,对城市产生阻碍影响。

2.管理范围不够集中统一。我国幅员辽阔,因而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其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由于管理范围不够集中,导致城市规划中存在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行政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的原因。首先,城市规划中的分割问题十分严重。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对城市内部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而且必须与城市周边相结合,因而城和乡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城市规划中,行政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乡”规划属于城市规划范畴,未能实现城乡的统筹兼顾发展,降低城市规划效果。其次,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中,管理权下放问题相对较多,不利于城市规划的集中管理,甚至对城市行政管理部门产生不必要的冲击影响。现阶段,虽然许多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权下放的弊端,但在实践中,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3.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自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对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如出让转让活动频繁等,遏制城市规划的作用。首先,我国宏观调控能力仍然不足,制约手段较为单一化,未能针对土地有偿使用问题给予全方位的调控和指导,导致城市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手段而提升宏观调控能力和开展多样化管理手段,但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作用仍然不能有效发挥。

4.行政管理手段缺乏力度。城市规划中,行政管理是重要保障,并对城市规划工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行政管理手段力度较小,直接削弱管理力量,不利于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政府部门职能划分相对不够明确,且事权较少,不能为深入开展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而保驾护航,阻碍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其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政府承担着行政管理责任,虽然能够给予一定程度的技术指导,但其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制约能力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政管理效率。例如,城市重复建设、政府部门人员破坏城市规划等问题逐渐增多,阻碍城市规划发展进程。另外,行政管理人员未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致使其管理工作存在失误,对城市规划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由此可见,有必要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加大行政管理手段的执行力度。

5.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当前,城市发展中,相关部门人员意识到建立监督体系机制的重要性,逐渐开展部门建设工作和加强监督层次分布,对城市规划发挥着促进性作用。然而,从监督体系机制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其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某部门或某岗位的权力相对较为集中。可见,权力尚未得到有效分解,导致权力不平衡,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另外,针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规范不够完善,未能对行政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使部分权力处于边缘地带。最后,由于内部监督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公务人员开展执法工作中,未能实现依法行政,其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贪污问题相对较为严重,严重阻碍城市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我国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阻碍影响。

三、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行政管理制度是先行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于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实践中,其问题相对较多,不利于城市规划工作有序进行。究其原因,与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息息相关,即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约束性作用,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加以科学合理的创新具有必要性。首先,通过创新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能够为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规范依据,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城市规划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其次,通过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相关人员能够开展多样化的行政管理活动,适应城市各行业发展需求,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对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必要性。

四、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而言,其工作内容多且复杂,为管理工作增加难度,且关于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提出较大挑战。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只有实现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对此,有关人员应针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从纵向视角对事权进行划分、建立集中而分权的行政管理框架、从横向视角对管理体制加以理顺、坚持走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之路、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1.从纵向视角对事权进行划分。传统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条件下,职能划分相对不够精确,对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纵向结构视角出发,对事权进行合理划分,可以对国家规划部门、省级城市规划部门、市级城市规划部门的关系加以协调。我国事权的类型主要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共管三方面。在事权划分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而着手:首先,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特点、目标等方面而开展事权划分工作。其次,国家、省级部门应对自身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强化,以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对各级管理权限、管理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有利于事权划分工作有序开展。但是,就不同层次的事权而言,其权利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对事权进行合理划分,才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效率。

2.建立集中而分权的行政管理框架在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实践中,坚持沿用决策和执行合二为一的体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城市发展,但基于该体制,相关部门决策和执行具有随意性,降低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对此,建立集中而分权的行政管理框架至关重要。首先,分别成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各城市发展中的管理制度特点为重要依据,将决策和执行相分离,使各机构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分别开展决策和执行工作。其次,针对行政管理而确立管理流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诸多环节。在此过程中,决策部门人员负责决策,不参与执行;执行部门人员负责执行,不干涉决策,但可以针对执行实践而反馈相关意见或提出建议等。通过建立集中而分权的行政管理框架,不仅可以强化城市行政管理,而且能够使各部门独立工作,明确部门权力和责任,更好开展工作。

3.从横向视角对管理体制加以理顺。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为行政管理工作加大难度。基于传统管理的体制,存在不理顺问题,导致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混乱。如,各部门分割现象十分明显,且管理职能呈现交叉趋势,对城市综合规划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以《城市规划法》为基础,对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之间的矛盾加以妥善处理。在此过程中,对各部门利益加以协调,并为部门人员提供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将综合性规划关系理顺。其次,对地域空间进行连贯性的规划。传统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不利于管理效率提升,因而,相关部门应将此类管理指定同一部门进行管理,可增强管理工作有效性。再次,城市规划中,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为主,因而在开展总体规划过程中,应对人力、物力资源加以充分考虑,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在城市规划中,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系,能够减少行政成本,同时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4.坚持走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之路。在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应坚持走改革之路,以促进城市规划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首先,遵循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职能,以充分发挥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经济调节职能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权力、利益关系,如若不能加以妥善处理,则对城市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政府树立良好的服务型形象,有效协调权力与责任,有助于推进改革进程。其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确立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目标。一方面,完善管理机制、体制和健全法制;另一方面,从法律、行政、经济等视角而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议,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调控,以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进程。

5.完善内部监督体系。近年来,我国内部监督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直接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在实现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应注重完善内部监督体系。首先,完善权责分明的制度,规避权力集中问题,将行政管理权力分别落实到多部门,使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牵制和监督,对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意义。其次,针对行政管理部门而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对管理人员加强正确引导,确保管理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再次,在城市发展中,应设立监督部门,并指派专人全权负责监督工作,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最后,对内部监督体系加以完善,以规范公务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其能够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严厉整治贪污人员,加快廉政作风建设,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制度作为推进城市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实现完善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然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职能划分不明确、管理范围不够集中统一、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行政管理手段缺乏力度、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由于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必要性,因而应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即:从纵向视角对事权进行划分、建立集中而分权的行政管理框架、从横向视角对管理体制加以理顺、坚持走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之路、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基于此,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得以完善和创新,并全面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作者:贾变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朝晖,师雁,孙翔.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J].城市规划,2013,12:41-47.

[2]张兵,林永新,孙建欣,等.“城市开发边界”政策与国家的空间治理[J].城市规划学刊,2014,03:20-27.

[3]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02:16-22.

[4]魏广君,董伟,孙晖.“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2,01:76-82.

[5]王勇,李广斌.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12:79-84.

[6]赵民,乐芸.论《城乡规划法》“控权”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技术参考文件”到“法定羁束依据”的嬗变[J].城市规划,2011,09:24-30.

[7]莫于川,雷振.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理念与制度创新[J].行政法学研究,2013,03:56-62.

[8]王静.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中国近10年研究成果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4:102-124.

[9]石楠.试论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兼析城市规划的社会地位[J].城市规划,2015,08:9-18.

[10]杨君.中国城市治理的模式转型:杭州和深圳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92-95.

第4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但在市场体制日益完善和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确实到了加以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地步了。常言道,思考和分析问题是痛苦的,而解决问题更是艰难的。但只有弄清问题的根源所在,决策部门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重视,深入思考,积极发挥自身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1 城市规划与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包括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防灾抗灾,水利电力、市场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个城市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色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与管理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 城市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说到城市,人们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一座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道路四通八达,信息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城市不仅仅只有建筑,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美化,使人们生活的更舒适。但是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城市快速发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管理者重视工业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城市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很多大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如今年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雾霭”现象,这样城市环境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不利。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应该把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保持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

2.2 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财政投入不足。首先预算工作没有做细做精,城市规划执法主体履行城市规划与管理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没有纳入相关财政预算之内,另外这些经费没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导致规划管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城市勘察上的资金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2.3 管理实施严重脱节。随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逐步实行,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有向城市的局部延伸的趋势,城市管理方式趋向以接受用地申请为主的被动型,从而淡化了对城市建设策略和公共投资的重视程度。同时,城市规划与土地供应计划尚未紧密结合,致使近年来“圈地运动”又狼烟四起,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十分惊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无法补漏,也大大降低了城市规划对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控力度,最终导致规划管理与规划实施严重脱节.

2.4 公众参与不够。就城市规划的决策模式而言,从编制、修订到审批通过,参与的只有部分领导、相关专家和部门人员。就公众参与情况而言,虽然在各个层面上均有涉及,但主要仍是由各级政府、规划主管部门等权力机构和由公众代表组成的参政机构为主,市民群众在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还相当低,从某种程度上讲,还仅限于规划批前公示及规划成果展览。

2.5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城市结构设计不合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固然重要,但是以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规划城市,将导致城市结构混乱、不合理。目前很多城市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忽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对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投入太少。

3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建立并完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

为了城市规划管理的顺利规范实施,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合理的法律法规程序能够保证设计的规划审批程序的有效性,防止审批过程中不按法定程序进行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一方面严密、严格,但不死板,在符合法律法规情况下也能给与参与者一定的盈利空间,调动参与者积极性;另一方面,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能自然与其结合,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法制化,做到了有法可依,执行起来更有效力。同时必须对公众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如城市管理法制进社区宣传活动。

3.2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城市规划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保证这个计划从头到尾按时无误的完成,严格的监督体系必不可少,它需要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首先,要尤其重视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各项工程建设活动的批后管理,按照要求严格督促正在进行中的各项工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要积极做好,及时发现规划管理过程中的不合格和不合法现象,并及时根据严重程度纠正,处理。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督,防止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渎职,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及时清除一切不良因素,将监督行为落到实处,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也能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

3.3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及道德素质。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而实践能否成功进行与具体的工作人员有很大关系,他们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提高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至关重要。

3.4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做好环境保护。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良好的环境能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人们心情愉快和身体健康。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在城市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的重要作用,应该尽量防止污染,加强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和保护,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保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将经济建设与环境美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进行。

3.5 根据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规划管理措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气息以及历史条件,比如说有的城市有文化古迹或者自然风光优美,适合发展旅游;有的城市沿海而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将成为它发展的优势,因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彰显地方特色,制定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特点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3.6 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公众是城市的主体,可以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切实参与到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民众更能理解有关的各项政策的意图,能够更积极配合领导者投身到城市建设。城市各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群众活动,如开讨论会,设立相关网站等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

4 结束语

城市在不断向前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日益完善,开发区建设,工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一些新产业的兴起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力量。然而城市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合理规划、有序建设和高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城市规划管理的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早日解决,对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和城市发展加速期的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

[2] 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第5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系统科学 城市管理与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规划 功能模拟

1 引言

步入20世纪,中国的经济转型极大的刺激和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全面发展,预计到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一方面,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意味着中国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城市的物质空间与社会经济空间都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系统的复杂化程度以及内部的矛盾也逐渐增强。因此,传统的城市管理与规划的理念、办法和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市场机制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从事城市管理与规划的政府管理人员与学者们要更新观念、改良方法,用系统科学去发现、思考、研究和解决城市管理与规划中出现的新问题。

2 城市管理的系统性研究

2.1 系统和系统科学

目前,国内外对系统的定义很多,其中相对简洁且认可度高的定义是,“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的主要特点有:(1)由若干要素组成;(2)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3)其结构决定了整体的特定功能;(4)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系统科学是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从分析综合的统一性出发,研究影响和改变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的一般途径。

2.2 城市的系统性研究与其特征

城市的系统性是研究城市管理与规划的系统性的基础。从浩瀚无际的宇宙,到分子、原子,均可称之为系统。城市当然也是一个由复杂交错的各种成分组成的系统,其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城市定义的理解,可以发现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有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城市是一个灰色系统,具有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复合,硬系统与软系统相复合的特点;其次,城市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既系统本身与系统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再次,城市是极为复杂的,包括众多元素的社会复杂巨系统。最后,城市是动态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至大,从简入繁,从单一到综合。这些特点,显示出城市系统既存在空间层面的转移,有包含时间轴的演化,贯穿于城市系统的始终。

3 系统科学在城市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

对城市系统性分析,也就是将系统科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城市系统的管理与规划中。主要的城市系统分析的方法有三种: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规划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3.1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为确定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效用,而对系统各种要素过程和关系进行考察的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系统分析方法是作为城市总体研究方法出现的,它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始终把城市看作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把城市整体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2)为城市在“协调、合理”的原则下,寻求最优的发展道路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唯有从城市整体出发的系统分析方法有可能把握那些最能反映城市问题特征的变量或参数,从而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前提下找出一条最佳发展道路。

在目前条件下,系统方法在城市研究中还主要用来进行一些宏观领域的分析和宏观政策的评价,定量化的水平还有待大力提高。系统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有效使用程度,仍然是摆在城市问题专家和系统方法专家面前的一大问题。

3.2 系统规划方法

系统规划方法主要有PER方法、PDCA方法。PER方法是指科学研究计划的选择修定方法。PER是计划(Plan)、选择(Elect)、修定(Revise)三个英文的简称。运用PER方法时,按以下步骤进行:(1)按照系统方法的原则,通过系统分析,了解全部工程要素和关系的逻辑顺序,制定初步方案和计划,计划可有几套以供选择;(2)根据工程顺序列出明细表,通过计算分析。画出工作计划的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3)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根据网络图的“关键线路”筛选方案,确定最佳方案;(4)执行计划或方案。在使用PER方法的执行方案过程中,为不断完善和提高,通常用“PDCA计划循环法”(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ek)、总结处理(Action))。

3.3 功能模拟方法

所谓功能模拟法,是指在暂不考虑系统内部组成要素及结构的条件下,运用模型来再现原型功能的方法。城市系统模拟的基本特征是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把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加以模仿、简化与抽象。

常用的模拟分析方法是“列昂节夫”的投人―产出模型,及其扩充模型-SAM(社会核算矩阵)。在系统动力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德国科学家维斯特(Vester))和赫斯勒(Hester))博士70年代末提出了“灵敏度模型”,它适用于城市生态系统关系的模拟与调控。

4 结语

从我国规划理论的建设来看,目前正处于理性规划的阶段,也与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相符合。并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管理者与研究学者由来以久的使命感,从而才能使规划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综如.系统科学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华中建筑,2005(1):15-16.

[2]张帆,朱嵘.基于 Mcloughlin 系统论的城市规划管理研究[ J] .上海城市规划,2005(4): 13-17.

[3]王磊,董磊,吴伟.基于系统论的城市规划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41-42.

[4]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第6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批后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的管理工程,它包括规划编制、审批、批后管理三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批后管理是动态规划的反馈环节,对执行城市规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准确、灵敏、有力地反馈执行城市规划的结果,能够保证城市规划正确实施,并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数据依据与管理经验。

1、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内容

本文所探讨的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在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各项建筑工程(包括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性质、规模、位置、标高、高度、体量、体型、朝向、间距、建筑色彩和风格等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工程的进度,批后管理又可以具体分为开工验线、施工过程跟踪检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目标是:首先,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的反馈作用,通过对城市管理各个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居民的走访、调查,及时得到真正适合市民居住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意向,从而为规划编制及修订提供参考;其次,通过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的控制与管理作用,有效地制止城市中的违章建设,确保规划的正确实施。

从动态规划原理来看,动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它不应仅停留在规划研究与编制的方面,还必须将规划与管理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才有可能解决规划的动态管理问题,决不能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脱节,规划审批与批后监督脱节,没有批后的监督管理,规划管理就失去了意义。

2、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快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建成区内的插建、扩建现象,在村庄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建成区内的插建、扩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程序性违章,此类建筑建设符合规划技术规定,由于编制规划时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局限,使某些地区的规划功能不够健全,这些插建、扩建建筑为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实际是对规划的弥补和反馈;另一类为实质性违章,此类建筑本身缺乏存在的合理性,既违反城市规划法规,又给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此两类都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

2.2、工程项目超面积建设

工程项目超面积建设是指在批准的详规范围内,符合用地性质并经审批的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超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面积。

考虑到设计单位和测绘部门之间会在面积核算上出现标准误差,以及建设单位施工时可能会出现施工误差,青岛开发区规划管理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面积指标给予了一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单体建筑面积的误差通常不应大于3%。但从近年来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超面积建设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2.3、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改变外装饰颜色及材料等

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是指由于地块的区位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后,建筑物使用性质的趋利改变。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主要表现在:(1)建成区域内的居住用房“破墙开店”;(2)阁楼对外开户,由储藏室改为居住。改变外装饰颜色及材料主要是指在老建筑外装饰翻新时按自己的意愿更改批准的材料及颜色。

2.4、其它一些问题:(1)由于区域划分等特定历史原因,某些片区部分建筑夹在新旧规划之间,难以监管;(2)部分建设单位由于资金不足或出于自身经营需要,对已征地块长期不启动开发,造成地块“征而未用”,产生一系列管理问题。

3、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相关对策与建议

规划批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待完善的方面,其中有体制、机制、法制等宏观原因,也有规划管理部门自身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问题。对此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如下:

3.1、建立健全批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批后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制定《批后管理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细化批后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推行电子化报建,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数字规划档案馆,充分发挥批后管理工作的反馈作用。加强和完善各级规划管理机构的职能和队伍建设。

3.2、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在通过门户网站、电视、报纸等多种新闻传播媒介进行规划宣传的同时,积极走进社区、服务对象进行普法宣传和规划成果宣传,增强规划管理的透明度,防止滥用权力。让社会和服务对象感受规划部门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改进服务的决心和勇气,增强社会各界对规划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3、实行规划社会监督员制度。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公众了解、参与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与之相应地,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建立市民参与监督和动态巡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设立社会监督员,及时查处降低环境质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确保规划完整有效实施。从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单位、热心市民中选聘一定数量的规划协管员,协助规划部门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监督。

3.4、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各职能处室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加强与国土、城建、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争取当地办事处的支持,对重点违法建设项目进行联合执法。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的概念,仅靠规划批后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不够的,因为诸如房屋改变使用性质、破墙开店等问题,既是规划问题,又涉及房产、工商等领域。由于部门之间工作条块等的原因,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仍然需要进一步协调工作。

3.5、对建成小区内的插建项目应分类认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于居住区内属公益性插建的建筑物,如果该建筑物不影响整个小区的环境和规划技术要求的,可以在征求小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考虑暂时保留。由于公益性的插建项目具有规模小、布点多的特征,如果全部要求按正常手续报批,对规划管理部门和建设者都带来不便。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由规划管理部门进行“认定”并“保留”。

3.6、统一面积核算标准,加大对超面积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建设项目面积的核算,应当在规划、房产、设计、测绘等部门实行统一的标准。在工程方案报批时要求建设单位附带建筑面积的计算过程说明,由专门机构进行面积核算。

3.7、设定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兼容范围,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尽量减少改变使用性质的建设行为。

3.8、加强对开发商的资质审查及监督管理,确保民生项目顺利开建。待开发地块长期征而未用,相当部分是由于开发资金不到位。建议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对开发商的实力、信誉严格把关,保证其能尽快启动开发建设。即使遇到开发单位临时遇到经济困难,也应先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辅以临时绿化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这样既可避免了地块内产生各种问题,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

4、结语

我国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更加清醒地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水平规划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重视规划、强化规划、尊重规划、和谐规划的良好氛围。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管理理念,进一步做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改进工作方式,并处理好专业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关系,研究解决管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7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中小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时期,当前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城市受到的影响将会更为空前。这就给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性,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工作总的来说问题和成绩并存,而且是一个长远的不断改进的工作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求解决对策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城市规划管理应解释为,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据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种类型。从实践的角度看。城市管理应该是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社会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以发挥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整体效益为特征的综合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环境和公共秩序的管理等。城市规划管理具体是指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它包括城市用地的管理及各项建设的管理等。它实质上是对城市中各项建设项目的组织、指导和控制、协调的过程。

2 城市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结合地方特色建设一个城市住形象上别具一格,就必须在规划和设计上下工夫,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来确定城市发展的性质;有很多城市不重视街景设计或建设,不按设计建设,甚至硬性规定,使建筑像围墙一样整齐的立于街道两旁,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压道路红线建设,没有虚实进退,没有高低错落,体现不了规划、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完善结合,这类城市终究没有生命力。

2.2 避免重复建设,重视实际效能

为追求政绩,有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仅凭主观意愿,盲目追风,片面搞一些效率低下的重复建设,造成严重浪费,偏离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轨道。有些城市建设从在片面理解,简单的认为搞城市建设,就是建几个大企业、搞几个园区,把城市建设理解为简单凭凑,却忽视了最关键的效益问题。

2.3 注重长期规划。合理计划短期行为

城市建设必须要做长远规划考虑。一些城市不按规划办事,乱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一个电话或一张纸条就可以改变规划的执行,不能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不少城市越权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片面追其短期效益,任意改变建设用地使用性质,项目来者不拒,急功近利,见缝插针,建设杂乱无章互相干扰,限制了长远发展,影响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编制项目规划。做到长期有目标,短期有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既考虑现实基础,又不失长远规划。

2.4 重视城市生态建设发展

用生态观念指导城市建设,就是不仅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市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实用,考虑人、建筑及环境的有机的统一,寻求一种动态平衡,以达到一种人工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在城市规划中首先确定城市的规模,不能一味的追求大,在用地布局上。要从宏观上控制土地利用结构和组织。

(1)控制工业用地所在的趣味,

人均用地适合标准,绿地必须有一定比例,使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符合生态要求。

(2)强化城市的绿化建设,做好绿化规划,注意绿化的生态系统。保证规划所缺定的绿地不被占用。使城市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

2.5 注重道路交通建设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建设的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与城市之间便捷的道路交通,有利于增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从而强化城市优美环境对市民的感化作用。因此,不断改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公路条件,始终是加强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建设和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科学发展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3.1 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熏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同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第8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原则;现状;措施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is to science to the city's development, space layout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concept, princi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uggestion and so on sever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Princi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依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对城市的整体研究,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预期安排,制定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城市建设活动改造城市的空间状况,以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城市规划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规划是社会改良运动,政府行为和工程技术的结合体。但究竟什么是城市规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此均未获得过共识。我们认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城市是一种客观现象,而规划则是一种意识或意志的表述,两者相互关系的整理,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规划的本质和内涵。

2、城市规划要坚持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逐步建设好、管理好。我认为城市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是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规划是保证,因此城市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对城市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性、定向。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要符合当地实际。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编制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局部规划和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以免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重复建设,避免今年起楼,明年炸楼,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2.2是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

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需要,着眼于新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高起点筹划城市的发展格局。用先进的规划技术指标来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避免城市建设重复运行。在利用规划对各种城市资源进行配置时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杠杆,以集约合理为条件,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资源资本的潜能,使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功能,成为创造财富的龙头。坚持城市规划超前性。确保城市规划“至少50年不落后”。

3、中国的城市规划的现状

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期,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的社会问题已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

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很容易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3.2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分集聚而产生过分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平衡导致居民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过长等。

3.3“城中村”和“边缘村”的存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城中村”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边缘村”是指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大量低质量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多为打工者的集中住所。

3.4城市更新等社会问题破坏原有网络

城市中心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4、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努力提高规划制定和修编工作水平。

首先,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工作。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发挥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用。

其次,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培养规划人才。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高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有长远眼光,提高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要改进城市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完善城市规划的公示、听证制度,考虑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就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问题。

第三,要依法制订和实施规划。进行规划修编的地方。首先必须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修编的目标和任务,并按法定程序认定、报批和备案。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四,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尽量研究制定一些城市规划管理公开信息的范围、时间、方式等体制机制,进而保证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能够充分了解、掌握和听取社会公众有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建议。

第五,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规划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能源消耗量比较多。因此,我们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要完善城市规划的体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城区、各类开发区、卫星镇及城市地下空间。要发挥省级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保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5、结论

城市规划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但它理应建立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一些难题,不是仅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可以解决的。它面临整体观念和结构的转变。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已经揭示了这一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城市规划出路在于创新,在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在于结合中国实际基础上的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M・利维著;张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城市管理规划范文

1.1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是:“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过程,是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组织和控制。要想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蓝图能否实现,关键是规划管理。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也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3)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4)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5)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7)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提高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国际来看,伴随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各主要大城市都出现过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为特征的“城市病”;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曾重蹈其辙。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许多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展观。

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供水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不足等问题,有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往往“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职能、轻社会职能”,以单纯的片面的经济增长指标,来作为考核和评价城市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于是,政府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过程中,无暇顾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导致城市管理处于较低层次状态。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已刻不容缓。

1.3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纠正。

4)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源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某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5)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2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探索

确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情、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的城市规划,这是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机制的前提,这就要为城市进行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把城市的发展纳入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近年来,由于按此定位规划,符合于客观实际,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2.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模式比较合理,它的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的属地管理等功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从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市政管理部门(如环卫、园林、物业等)逐步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变。它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并重,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也理顺条块关系,加强了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功能,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

2.2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

2.3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不少城市认真探索筹措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的路子:

①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②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向外资出让部分路桥专营权、筹资建设其他路桥等设施,是国际国国内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3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创新,有效地制止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现代化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体系具体思路如下:

3.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3.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因此,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及设计者对本城市的规划发展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3.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观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3.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2)抓材料关。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4)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5)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4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民,何丹.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汇刊,2000,2.

[3]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觉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5,6.

[4]陈建元.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产权结构和土地使用制度之间的关系:私有制、国有制还是其他[J],国际城市规划,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