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感觉范文

自然感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感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感觉

第1篇:自然感觉范文

感觉会比较好。

宿舍里今天很多人都在打游戏,我突然也会感觉,原来这样的美好,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似乎都是一个谜底一般的存在。

如果我们能够做出名堂来,我想这些东西,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必要跟他们说太多,所以他们说那些关于企业,关于创业,关于我们度过的那些日子,看过的那些书本,似乎都是有纪念价值的。

未必都要等到,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心灰意冷之后,才会突然幡然醒悟,如同当年的他们自己,喜欢着那样的风景。

第2篇:自然感觉范文

今天,八月十三号,我大爷爷去世的日子,虽然不是很亲很亲的关系,但是却让我心痛的想痛哭。好多送丧的亲戚都痛苦不已,哭累了就会感叹一句,“做人真当假啊!”这是我今天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们的哭声让我不禁闭起了眼睛,因为,我不想看到这画面,但是耳朵却是无法堵塞住的,那声音早已灌入了全身血脉,不经意间鼻子已经开始变酸,嘴巴一抽,眼泪就停在啦眼眶里啦,怎么也流不下来。这或许是亲人对另一个世界的人的一种留念,舍不得的不是那个人,而是对已失去的人的一种情。

他们的嘶声力竭,让我想起了我妈妈面对外婆离开时的沉默。外婆因病去世,生前谁都不认识,迷茫地对着妈妈说,“你是谁啊?”,这样的问题一遍,两遍,三遍……妈妈不愿意回答,傻傻的以为不回答就会让外婆多活一会儿,这样自己的“自私”就得以满足啦!时间不等人,外婆带着自己的心上了天堂。

留下的躯壳又有什么用呢。妈妈静静地坐在外婆的身旁,呆呆的看着,眼泪留下的瞬间,就减少了一点外婆生前的遗憾。眼泪模糊了妈妈的眼睛,是为了遮盖这事实,不相信这是真的,等到眼前一片清晰时,希望又回到从前,但现实就是现实……

对于那年的我来说,根本不懂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留念过去,人为什么都希望回到过去……不懂得太多太多,现在懂了,懂的瞬间,便是怦然心动的感觉……

我不希望怦然心动的,都是那种感觉。我要的是突然的惊喜,哪怕是惊吓也好,只要结局是好的,我愿意接受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虽然这样不会笑到最后,但是最后笑也是不错。

亲人的逝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那一瞬间,会有着不同的心里,有不相信,不接受,轻松啦(因为已在另一给世界的人,摆脱了这个世界的烦恼)……

他们或许不知道,留在这世上的是多么的留恋他们,是多么的痛苦;他们又或许知道,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多么留念他们这个世界的人,只是已经回不来啦……

第3篇:自然感觉范文

2.人生本就是乏味枯燥,其实有一点点开心的事去期待就好!或许我的关心多余。

3.人生总是这样,有些事在我们看来枯燥乏味,令人厌烦,对别人来说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4.工作只有在一个人穷困潦倒时,才显得枯燥和无聊

5.不管什么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还得天天重复,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你还天天吃饭呢!但是它却是有限循环!

6.枯燥乏味的工作,无聊到极点。还在想是否需要继续,自由和现实之间。

7.或许是生活索然无味,才会来此假装知晓一切。浓也罢,淡也罢,浓淡自知。

8.有时候,生活忽然因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得索然无味。这样的小事,小到足以让人忽略了不被提起的痛苦。

9.坐了这么多天车,聊了这么多天的天,发现事业越好的人越愿意去方便他人,说话越随和可亲,更有耐心,也很体贴,懂得爱自己爱生活。而有些只为了自己方便,说话也不怎么客气,为了省钱把生活过的索然无味的人,事业也确实不怎么顺利。

10.你一定一定是我的乐趣埋葬在索然无味的俗世生活里之前,还一直喜欢,且最喜欢的,独一无二的宝贝。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不论新人如何层出不穷,我会永远做你最忠实的听众。想说的话都在这里了,忘了在里面写到“答应你的,等你回来。”生日快乐,我永远敬仰的。

11.有那么些时候,你会突然觉得生活就这样索然无味就好,无需关注过去现在未来,清汤寡水就好。

12.生活本不需要鲜花和礼物,但没有这些所谓的仪式感,似乎又显得索然无味,更何况连一句问候也没有,真不知道这又说明了什么?

13.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吃蛋糕,百忙之中终于抽空得偿所愿,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好吃,我一直觉得游乐场是制造快乐的地方,去到之后又发觉,其实也没有那么有趣,突然我这个人真奇怪,有时候对生活充满向往,有时候又忽然觉得一切索然无味,后来才明白,对我来说有趣与无趣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与你有关,所以你要每天开心,时常欢乐,分秒幸福。早安,少年。

14.身体不舒服,心情也跟着有些低落,工作没意义,生活没时间。

15.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16.也挺能理解那些抑郁症患者的,有时候真的觉得生活没意思,没乐趣没希望的,好像谁都比我看得开,我究竟是对自己苛刻还是对别人苛刻,快乐太难。

17.带着内心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我努力用爱去稀释生活的烦恼,但失望总是狡猾地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

18.有些人,我放不下,但我无奈,故作坚强,笑着说无所谓,笑得越开心,心里越是疼。

19.人生之所以存在不同,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是因为我们对机会和挑战的定义不同,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还是选择消极的逃避,就结果而言,我们不敢绝对的判断,但是这两种生活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明白的道理,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人却只剩下失望。

20.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21.时常感到孤单寂寞,觉得生活没意义,我是抑郁了吗?

22.如果你一直朝着你想成为的样子努力,就算最后没成为那个样子也不失为一种奋斗的人生吧。亦或是有天你达到了那个高度,短暂的满足之后伴随而来的可能是索然无味,但你终将会有新的生活和新的追求。

23..起床,工作,吃饭,睡觉,虽然我们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情,但是不管生活再枯燥乏味,它都是有限循环!

24.工作的枯燥,生活的单一,圈子的狭小有时候会让你陷入狭隘中不能自拔,甚至一时活在自己营造的假象中,并不断钻牛角尖,然而回头你会发现当时的自己有多么可笑

25.工作单调、枯燥、劳累是普遍现象,因此很多人忍耐不住就跳槽了,甚至转行去干自己完全陌生的工作,结果是丢了专业,丢了经验,一直都是在失败。

26.乏味的生活和枯燥的工作伴随着我日复一日,我在这无聊的时光中畅想着我美好的未来和理想;我心中美好的未来和理想又牵引着我在乏味的生活和枯燥的工作中拼搏前进

27.很庆幸生活上遇到的人,大都是喜欢的人,可爱的人,想凑上前啵一口的人,这些迷人的角色让枯燥乏味的人生戏,熠熠生辉。

28.我喜欢有仪式感的生活,生活有了仪式感,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枯燥乏味的岁月,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第4篇:自然感觉范文

1、注意呼吸的自然、顺畅,不要寻求呼吸如何支持的方式,只要感觉呼吸时肌肉紧张或有堵的感觉就不对。

2、要注意用说话的感觉唱,口腔一定要自然,不要过分找打开喉咙的感觉,不要寻求所谓的美声发声方式和声音感觉,自然的唱,当声音技术解决后再通过风格的不同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3、注意演唱时的精神状态,当情绪过于低沉时容易出现呼吸、声音较沉重的现象,容易造成声带的过重负担,使声音出现破的现象。

第5篇:自然感觉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量变;质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歌唱是音乐领域中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它用美妙的声音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使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以获得精神的放松。但歌唱并不是人人都能很好的掌握,声乐艺术的发展本身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它将通过三个阶段(自然声音――不自然声音――科学的自然声音)。

所谓“自然”,就是纯净、无污染、原生态的东西。“自然”声音就是无任何修饰和技能炫耀的声音。他们有“自然”的呼吸、“自然”的语言、“自然”的共鸣和“自然”的发生状态。这些“自然”都能从他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他们把唱歌当成是一种交谈,一种真诚的情感交流,发自肺腑毫无外界干扰,不把唱歌当成一门科学,认为是一种劳动,所以他们的声音显得灵活、收放自如。其实这种简单的“生活劳动”中有着声乐艺术最深刻的道理。现在很多地域性、民族性很强而音域宽广、音色别致的原生态歌手频频出现以及“原生态”唱法的提出。无不说明我们有意识的在注意这种“自然”。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自然声音”阶段,只是没有意识到。

“不自然”就是在原有自然基础上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和谐,或者是说习惯性的自然导致的“不自然”。唱歌进入到“不自然”阶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学习者在发音上的习惯性错误;认为声乐艺术仅是依赖发声器官而引起的振动;面对老师的“不自然”情绪(心理压力、精神焦虑等);老师教学方法上的呆板,自身素质的缺乏对学习者的影响以及学习着盲目的练习对声带产生的影响等等。

“科学的自然”阶段是一个在克服上一阶段多种“不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升华的阶段,是寻求保持正确发声方法的规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非凡的个性对声乐的促进作用

声乐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包括了哲学(如谈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心理学(谈良好的临场心态)、生理学(如呼吸肌和声带的运动)、音响学(共鸣)、力学(气息的对抗)、解剖学(了解软腭的位置)、语言学(发音、吐字)、文学(歌词的文学价值)、美学(声音的审美创作)等等,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学习者走到这一阶段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在保证找到正确发声方法后,应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不断丰富科学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这也是达到质变结果的潜在要素。

声乐艺术者的最终任务是传播美,除声音好听以为,还应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品格去感动人。这种人格魅力在一些老一辈艺术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艺术的坚贞、对工作的执着,实在让人敬佩。带着这种品格去学习声乐,相信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因此,在我们学习歌唱家的声音技巧的同时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品质,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操、不断增强内在的涵养。这样在诠释声乐作品时才可能具有追踪词、曲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文化语境的能力,准确表达出作品的本质内涵。个性的塑造在声乐中也很难重要。在吸取别人的精华后,要不断发展自己,实现创新。“小宋祖英”、“小阎维文”这样的称号也倒是好事,(因为他们有着那样的潜质),但关键是这样的声音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艺术生命力。学习声乐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声音闪光,若全国人民唱出的都是“宋、阎”的味,那声乐还何谈其发展?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又在哪里?总之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实足的个性将对声乐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捕捉正确发声方法的瞬间感觉,控制多重矛盾,培养自如的“控制感”

第6篇:自然感觉范文

歌唱中的呼吸其关键在呼与吸的完美配合,但完美的呼吸体验也需要在生理的呼吸中来寻找。吸气要象闻花香或者闻苹果一样,下意识的要把气息吸得深。机械式的吸气气息会变的僵硬,歌唱时,不自然的吸气会使喉咙、横膈膜以及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发声的严重错误。我们要在储存气息之后在呼出时要懂得放松.这个时候我们要寻求声音好像一把沙子在我们的身体里洒落的舒畅,这样一种感觉。歌唱发声前,吸住气息并保持住,可理解为憋住气,等到吸气所需时间符合对歌唱的要求是再把保持住的气松开,这时气吸进来再呼的时候正好是歌唱需要气息,也就是说在歌唱前要对气息有个憋气的过程。在歌唱中间换气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需要控制呼吸,哪怕是很短暂的气息准备。反之则会完全破坏掉歌唱。传统我们用“闻花式”的把气息来储存起来,就是意识形态对调节身体器官的运用。

二、关于吐字

它也是歌唱者成功歌唱必须克服的一项内容。通常舌头的运动方式是舌头做伸缩运动和舌头形状的变化,从短到长、从圆到扁、再揉圆的感觉。在平时说话时,喉头的位置处于自然的状态,舌头处于一种习惯的位置。当歌唱时,舌根和喉头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低音喉头下沉时,舌头要自然松弛的状态,再通过舌头的形状的改变来进行咬字,在这种很不自然的状态下去咬字、吐字就显得别扭,不自然。通常我们打破习惯自然地咬字方式,刻意的运用歌唱状态,让喉结下沉,强制舌头保持先前咬字的位置就造成了声带、喉头的不松弛,产生的声音就会变的古怪、不自然。正歌唱中,正确的舌头位置应该随着喉结运动自然而然的的伸缩不要用意念去控制它,再通过咬字时声母、韵母、前后鼻音等正确的发音使舌头之做形状变化来咬字才能配合正确的歌唱。舌头的自由伸缩要靠我们意识感觉去把握,去熟练。

三、声区的统一

声区的统一是歌唱表现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一般我们把声区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在演唱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点很能考验我们,那就是换声点。关于换声点是好多人难以突破的难点,其实这就就是声区统一的问题。每个人的换声点各有不同,就必须依靠我们自身的感觉去寻找,探索,解决。其实这个换声点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现的。也就是说有换声点可以通过正确的演唱方法把它忽略掉。声区的统一问题其实包涵了所有正确歌唱中的意识。当从低音唱到高音,利用强有力的呼吸和对声音的控制、真假声相互渗透让每个声音的振动,共鸣的比例,完美的结合,这些要靠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低音时,意识感觉全身松弛,高音时,身体紧张但不僵硬。

四、口腔状态

第7篇:自然感觉范文

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美术观察》《本期名家》专栏撰文,向读者推介一位画家,称赞他执著地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在油画领域进行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的艺术取向和创作实践,在当时的中年画家中“具有一定典范意义”。这位画家就是黄来铎先生。

至今15年过去了,再次看到这一时期黄先生的一幅幅油画,顿时感到极大的内心震撼与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作品意境深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方神韵。在传统的涵盖下又透着现代的人文思考与观照。画中充满着才华横溢的青春活力和永久的生命力。

2012年3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永远的风景一黄来铎油画展”中展出的80余幅作品,将向我们展示黄来铎先生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可以看做是一次阶段性回顾。

黄来铎1935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950年考入昆明师范学校艺术系,美术、音乐兼修。在校期间,从师留法油画家廖新学及姜唤堂诸先生,接受欧洲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启蒙教育。1953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后入油画系攻读,接受苏俄批判现实主义学院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在长达十年的正规学院教育中,黄来铎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素描、色彩基本功,而且牢牢树立了现实主义艺术理念,培养了热爱生活、钟情自然的美学理想。从青少年时代,黄来铎就记住了法国画家柯罗的名言“面向自然,对景写生”,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身体力行,数十年坚持写生作画。他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景画家。

自然、社会和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黄来铎更倾心于表现自然,成为大自然的歌手。他的油画,多以风景、静物为题。青年时代,作品就在国内外展览获奖。

在风景画写生创作中,黄来铎一向重视感觉。他说:“无论在立意前,涂抹之后,我总领悟着一种感觉,把握这种感觉。艺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感觉,便一切终止。”抓住了感觉,就抓住了根本,因为“画家首先依赖的是可视的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绘画。”(塞尚语)对于风景画家来说,感觉是开启造化之门、捕捉自然美、唤起创作灵感的一把钥匙。感觉是重要的,但仅仅停留在感觉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视觉、心理的撞击,点燃心中的激情,升华为一种意境。“我作画前往往都是在自然或生活中,由直接或间接的视觉冲击、刺激,而引起情感的躁动、思维的启迪,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物象像是一种发现、发掘,融会到我的审美心态、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中。当我在画布上把这种感觉把握表现出来,已觉与原物神似貌移,貌似神离,神貌皆离,形成了一新的境界。”当情感、精神、灵魂注入到对象之中后,再凭借画家那双神奇之手,一幅动人的风景画就产生了,于是自然变成了“第二自然”,成为一件艺术品。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人的主体精神、人的较高意旨、人的思想境界是个决定的因素。对于人和自然的主从关系、对于摹写和创造关系,西方美学家、艺术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许多画家过多地强调了如何客观地如实描写,以致掉进自然主义泥坑而不能自拔。

艺术与生活、与自然应该若即若离,出于造化,融于心灵,驰骋遐想,思接千里。“我—直在‘造景’,以情造景。我所画的静物、风景都是在我自由审美意识下做重新组合,将我的情感和爱倾注其中。”这是黄来铎几十年从事风景画创作的高度总结。黄来铎90年代以来的风景画,取材日愈宽阔,举凡乡村、农舍、水乡、渔船、码头诸景无不在描绘之列。画家不拘泥于物象形体精到细腻的塑造,而注重场景气氛的烘托渲染,常常以粗放凝重的笔意创造一种诱人的意境。他的作品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情画意,耐人寻味,在画中透露出画家浓浓的诗人隋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追求,作为一位中国油画家,黄来铎天然地接受了这一传统。他以画为诗,努力追逐一种诗意的表达,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画毕竟不是诗,它必须借助绘画的色彩、笔触、图式等形式语言传达内心的诗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黄来铎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在西方古典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向着两方面突进:一方面,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语汇,加强色彩对比力度和平面构成的视角反差,一方面又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意精神,讲究刀笔的书写性。这种具有反差性的语言探索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黄来铎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2000年以后,黄来铎有幸参加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美国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瑞典斯德哥尔摩欧洲艺术大展,参观卢浮宫、蓬皮杜、大都会等欧美各大博物馆,考察了欧洲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有益的营养,为我所用。考察期间,他还在一些城市、港口游览参观,写生画画,完成了《塞纳河畔》《纽约第五大道》《哥本哈根新港》等系列作品。面对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异国风光,黄来铎异常兴奋,按捺不住激越的情感,或以色点、笔触疾速点按,或以毛刷、刮刀奋笔直书,于是一幅幅色彩鲜活、笔墨淋漓的风景夺框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一种惊艳兴奋之感。黄来铎潇洒自由,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直至抽象表现主义都着实过了一把瘾。巴黎街头和纽约第五大道的写生壮了黄来铎的胆,他冲破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藩篱,着意强化造型、色彩的主观表现,并将传统意象造型、以色貌色等手段引入其中。进而,他又尝试运用现代平面构成以及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将传统书写笔意与西方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既强化了作品的诗意,又凸显了色彩张力。黄来铎不断完善油画风景的诗意追求,将传统的意象性、书写性与西方的表现性语汇相融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现代意蕴的风景画,逐渐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2004年,黄来铎定居上海,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出生地。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画上海的街道、弄堂、市场、林荫路、咖啡屋、城隍庙、老洋楼、都市夜景、世纪灯火……与其说在描摹现实,不如说在追思历史。画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千思万绪和百感交集中,以其奔放颤动的笔触、沉稳厚重的色调以及诗的意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感悟。

第8篇:自然感觉范文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人性”,也就是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有意识(自觉)的生活活动”。用思维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动物只有低级阶段的形象思维,而人却有受意识控制的形象思维。

一、审美与形象思维关系密切

审美与形象思维的关系问题,安徽淮南师范学院杨春鼎先生研究得较深刻。

要研究形象思维和美的欣赏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形象思维是理性活动还是非理性活动这个问题。说审美的形象思维是单纯的非理性活动,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学术界不少同志因为忌讳这种看法,又导致另一极端,认为审美过程中的形象思维完全是一种理性活动。

其实,形象思维主要是显意识活动,但也无法排除潜意识的辅助作用,或者说,形象思维有有意识控制的一面,也有无法控制的一面。不仅审美创造要用形象思维,审美欣赏、审美评价也要用形象思维。

马克思在谈到古希腊神话时说过:“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古代人们创作神话,就是运用了“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黑格尔在《美学》第2卷中,在分析象征型艺术时,也看到了不自觉的象征和自觉的象征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看到许多民歌手,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做诗,但却没有学过什么修辞学。

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既不存在绝对不自觉的形象思维,也不存在绝对自觉的形象思维。再愚蠢的目不识丁的人,只要不痴不呆,总有一定的自觉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尽管满腹经纶,著作成山,总有大量的不自觉的形象思维。只不过在人的一生中,少时自觉少,老时自觉多;盲行自觉少,勤思自觉多。在接触某一人或事物时,开始自觉少,后来自觉多。

二、美的欣赏与形象思维

在古代希腊,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的美学家们,就看到了“美在于形式”这一点。亚里士多德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看法,他在《诗学》第七章中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任何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要显得美就不仅要在各部分的安排上有秩序,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体积大小,因为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

一切外在形式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只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一部分。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既有单纯的一面,又有复杂的一面,人们总是结合着生活的本质和自然的属性从整体上去欣赏生活美和自然美。如一个钟,一台收音机,人们不只欣赏其外壳的美观,还特别珍视钟能报时,收音机能播送新闻和音乐;人们到动物园去看蛇和老虎,是不能撇开蛇会咬人、虎会吃人的可怕习性而单纯欣赏其体态美的。

自然形式美,是撇开了自然属性美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形式美与自然属性美的统一。

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而且那所谓的精神感觉,实践的感觉(意志、恋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诸感觉的人类性,只有通过它的对象的存在,通过人性化了的自然才生成起来。五官感觉的形成是全部至今的世界史的一个工作。”

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经过文学艺术家艺术的形象思维创造性的反映。但是,生活和自然的美与丑,并不能决定艺术的美与丑。艺术美主要决定于作品艺术性的高低和作品思想性的深浅新旧。过去的中外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的多是生活的悲剧、忧愁或愤慨的情绪。古代的生活,对于人民来说,不能算是美的,但是反映这种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黑格尔的论述要明确深刻得多。他在《美学》第1卷的绪论中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高多少。”

三、美的创造与形象思维

第9篇:自然感觉范文

关键词:意念;声乐;感觉;想象;调控

意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特殊方式。意念支配着人的行为方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声乐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声乐训练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高级行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表情与表演器官等,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生理动作的巧妙组合,概括地说,歌唱与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都是由于生理事实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即意念,而意念作为生理反应的表象,又反过来指导或影响着生理动作;在声乐表演中,无论是音乐会演出还是演唱歌剧,都是一个角色的扮演者,剧中有人物、有情感、有情绪和情节的发展以及特定的场景,演唱者能否进入角色和场景,意念的运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声乐训练要靠正确的意念和意志来引导,由此可见意念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一、意念对声音技巧形成的作用

(一)意念对呼吸感觉的调控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所谓“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对于歌唱的呼吸方法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如果从感觉上去认识、理解的话,就会统一到一个基本点上。

歌唱的呼吸比生活中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时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去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不同于生理的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吸气时口腔、鼻腔的感觉是开放的,喉咙、器官是打开、畅通无阻的感觉,胸腔与肺是开阔的感觉,小腹与腹肌是膨胀的感觉;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两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体会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感觉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气的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

(二)意念对共鸣感觉的调控

歌唱者在打造自己的声音时,必须用心理感觉去体会共鸣器官的活动状态。寻找共鸣是各部位和声音特征的各种感觉,用心理意念去测定共鸣的大小、能力、活力、音色和运动方向及距离等是否恰当。

1.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多用于低声区。胸腔共鸣是自然胸声的共鸣,不是做作的,胸腔共鸣部位是胸部,其实确切的说是在肺部产生的。胸腔共鸣进行共振时,歌唱者用用手抚摸时能够感到有明显的振动,耳朵仔细听,能感觉到胸部有嗡嗡的响声,在体会胸声的感觉时,应当注意气息的深度和气流的稳定性,切勿上浮、抬胸、耸肩、憋气、漏气;还要注意必须喉咙是打开的,喉腔和胸腔上部具有良好的气流通道,并具有非常舒适的感觉。

2.喉咽腔共鸣

喉咽腔共鸣多用于中低声区。要求自然,不得撑喉、压喉。喉咽腔的共鸣是在喉咽腔产生的。喉咽腔在进行共振时,歌者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喉头部分松弛振动。在体会喉腔共鸣时,要求打开喉咙使之保持管状的感觉;要注意声音和气流的协调,喉头放下,保持稳定,否则容易产生喉音。所以说,喉头的下放和稳定决定了喉咽腔共鸣的好坏,喉头稳定的感觉应从以下两方面体会:第一,用心理意念去控制喉头的稳定。在发声时喉咙不上提,不下压,不撑喉,不挤喉,应该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吸着的感觉。第二,通过咬字来控制。歌唱时,在保持咽喉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唇齿舌腭在积极的调节,尽量和平时说话一样,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就会找到一个轻松、自然、稳定舒适的正确感觉。

3.口咽腔共鸣

口咽腔多用于中声区。口咽腔共鸣是在口咽空间振动,口腔共鸣在进行共振时,歌唱者可以感觉到声音结实丰满、醇厚圆润。口咽腔的共鸣点感觉是在上门齿根处。在中声区发声时,上门齿、硬腭、咽壁都有强烈的振动感觉。在体会口咽腔共鸣时,首先应当把着力点严格的控制在门齿根处;其次,张开嘴,使口腔能够有足够理想的空间;再次,口腔内部的感觉是“打小哈欠”的自然状态,这样利用生活中最平常的感觉,去有机地控制口腔内全部肌肉的协调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把这种感觉逐渐运用到你的发声中去,获得良好的口腔共鸣。

4.鼻咽腔共鸣

鼻咽腔共鸣多用于中高声区。它是在鼻咽空间里产生的振动,在其共振时,鼻梁上部感觉到明显的振动。鼻咽腔的共鸣越大,鼻梁上的振动感就越强,共鸣越小,震动感就越少。

5.头腔共鸣

头腔的共鸣多用于高声部。我们常说的“金属色的声音”指的就是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产生比较复杂,应当在以上各种共鸣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使舌面、舌根、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管道收缩、变细、变窄,这种感觉是头腔共鸣的感觉。可从下几点去体会:眉心和前额部位有轻微振动的感觉,就想一片羽毛在抚摸你的额头的感觉;咽腔、头腔有通畅和开放的感觉;在进入高声区以后,不论是唱哪个字或者是哪个母音,尽量把声音完全抛到额窦上去。当高音被发出时,在共鸣点以下,应当是完全没有感觉的;在演唱高音的时候,一定要在头腔“抓住”一个起音点,这个点就是高音区的共鸣点。“抓住”高音区的共鸣点是通过心理意念的调控实现的,“抓住”是在各个腔体基本完善以后,一个逐渐尝试的过程,不可盲目寻找,否则容易破坏其他腔体的状态。

二、意念对歌曲情感处理的作用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应当像一名演员那样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准确的进入角色,并能通过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歌唱者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也是产生强大艺术感染力的条件。正如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在我的思想中总是有一幅画,并且按照这幅画去工作。”可见,意念在情感处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对意念在声乐练习中的重要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阐述了声乐学习者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要加强对意念中的两个因素即感觉和想象的体会,不断熟练演唱技巧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演唱中做到用意念控制情感,不断熟练,逐渐达到迅速理解和表达艺术的境界,在意念调控下从容地完成对歌曲演唱技巧的把握和对情感氛围的营造,从而产生更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