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部,东靠黄河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邻,南连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黄河与内蒙古乌海市相邻,是一座崛起于山水之间的新兴工业城市。成立于1960年,现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2区1县、19个乡镇、16个街道办事处。有汉、回、蒙、藏等24个民族,全市总人口为74万,总面积为5310平方公里,是宁夏第二大城市。近年来,在石嘴山市党政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建成山清水秀,道路宽畅,市容整洁,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依城,绿色环城的生态城市和精品城市 ,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6%,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现在的石嘴山堪称为既充分体现自然人文内涵,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山水园林化城市”。
石嘴山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座依靠煤炭为生的城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化的道路中,坚持建设宜居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如今正在努力打造生态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2007年,石嘴山市获得了“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称号,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的黑帽子,实现了从“塞上煤城”向“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初步转变。现在,石嘴山仍要走低碳化道路,并且要打造低碳化宜居城市。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表示:“城市生态对于石嘴山来说,是宜居宜业的大环境。”
在打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石嘴山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张作理说,一个企业现在的落后产能不淘汰,一是市场不允许,规模做不大,二是污染老百姓不允许。我们要借这次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降低消耗。
讨赖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影响河道原有功能、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市区段讨赖河进行综合整治。嘉峪关讨赖河市区生态环境一期治理工程在3.5km工程区河段共布设一座进口堆石坝、进水闸、一座浑水槽进口副坝及4座橡胶坝,14座跌水堰。
工程总体布局为清洪分治二槽方案,将约3.5km的整治段河道功能划分为浑水槽、景观蓄水区两部分,即用中隔墙将蓄水区河道一分为二,左侧河槽为蓄水河槽,右侧河槽为浑水河槽,规划形成1.0km的生态湿地区和长2.5km的景观水面,同时确保上游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
2 技术路线
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参证站选用冰沟站。通过频率分析,求出冰沟站不同频率设计洪峰流量,并根据冰沟站与嘉峪关站的洪峰流量关系,求得嘉峪关站的设计洪峰流量,坝址设计洪水可直接采用嘉峪关站的成果值。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设计洪水位,采用天然河道的恒定非均匀流能量方程式推求。根据工程建成前后水面线计算成果及工程建成前后的流速计算结果,并根据河道河床质的组成,进行工程建成后的壅水及冲刷计算。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按照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要求,对工程在设计规模条件下对河势稳定、河道已有构筑物、规划工程、泄洪、防洪抢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相应提出了对减免防洪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3 防洪综合评价
3.1 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
讨赖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所有建筑布置均是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完成,采用清洪分治二槽方案,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因此,符合《嘉峪关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的要求。
3.2 建设项目与防洪标准
工程将河道分为蓄水区和浑水槽两部分,当河道来水小于5年一遇洪水时,由浑水槽泄洪,当河道来水大于5年一遇洪水时,全河道泄洪,根据水面线计算结果,本工程修建后, 50年一遇设计洪水能安全泄洪,在防洪标准范围内,不会对城市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3.3 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影响分析
修建本工程后,河道下泄5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治理河段洪水水面线与治理前水面线基本一致,总体呈降低趋势,局部河段有增有减,本工程的建筑物总体而言,均建立在对河道防洪不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基础上,工程的修建未降低市区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治理后的河道不加大城市防洪威胁。
3.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不改变堤线位置,河道行洪通道占用很小,河道平面形态不会改变。蓄水区河槽受橡胶坝控制,河床相对固定,该区域河床不会发生较大的冲淤变化,蓄水时微淤,泄洪时冲淤基本平衡。上下游河道受工程建设的影响,河槽比降将重新调整,直至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河槽内有冲有淤,坝上游冲淤平衡,坝下游以冲刷为主。总体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固化了工程区河床,不会造成河床较大冲淤变化,不会形成大的淤积,对河道行洪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3.5 项目建设对水利工程及设施的影响
工程区上游设有嘉峪关水文站,水文站测流断面位于讨赖河渠首,渠首建有拦河低坝,工程建成以后,不会改变工程区上游的河道形态,橡胶坝立坝蓄水时,回水末端距离水文站有500m 距离,不会对水文站产生影响;当讨赖河发生较大洪水,橡胶坝塌坝,全河道过洪,河道洪水位与工程建成前略有差别,但水文站测流断面位于讨赖河渠首,受低坝控制,工程的影响水位不会到达渠首以上。因此,工程的蓄水和塌坝都不改变水文站的测流结果,对水文站的测流不会产生影响。
3.6 项目建设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
根据确定的规模,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橡胶坝、中隔墙、泵站等为5级建筑物。本工程施工选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选取主体工程枯水期施工,导流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所采用的防洪措施适当。市区内涝由专门的城市雨水系统解决,本工程不涉及城市排涝问题。
3.7 对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工程设计在蓄水区水位以下进行了全部防渗处理,工程的修建对两岸地下水位影响很小,两岸不存在大的浸没问题;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防渗工程、土方工程、浆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其各项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施工期将产生一定量的生产废水、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及施工噪声。工程的建设施工对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减免。
3.8 项目建设对公路桥梁的影响
工程区内目前有2座桥梁,分别为嘉文大桥、新文大桥。本工程建成以后,两座桥梁的桥下净空仍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讨赖河50年一遇洪水的过洪能力。工程的建设,对两座桥梁的100年一遇桥下水位影响很小,不增加两座桥梁的桥下冲刷深度,对大桥的行洪安全及运行安全均不构成威胁,在遭遇5年一遇以下洪水,浑水槽冲刷深度将会加大,应对浑水槽桥墩基础进行加固。
4 防治与补救措施
4.1 对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防治措施
由于设计已采取了必要的基础防渗措施,主体工程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生产废水、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及施工噪声。要切实作好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管理,科学安排,尽量减免项目建设和施工对两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4.2 对大桥基础的影响补救措施
当遭遇5年一遇以下洪水时,浑水河槽的冲刷将会增大,需对浑水河道桥梁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大桥的运行安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工程建设符合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嘉峪关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要求。
(2)本工程的修建不降低河道过洪能力,工程修建后对嘉峪关市城区河段的防洪不产生不利影响,50年一遇设计洪水能安全下泄。工程建设未改变两岸现状堤防堤线。该建设项目不会对现状河段的河势稳定造成大的影响。
(3)本工程的建设不改变河势,工程建设占用河道行洪通道很小,经过加固处理后,工程对右岸堤防的影响很小。工程建设不会对防汛抢险造成影响。弃渣堆放场选择在嘉文大桥下游河道堤防外侧,对河道行洪不会造成影响,但应做好弃渣场水土保持工作。施工期河道内的临时围堰,汛前须拆除渡汛。
(4)工程的设防标准、运行期所采取防御洪水的措施、以及施工期的设防标准满足要求,工程所采用的设防标准和防洪措施适当。工程建设对嘉文大桥、新文大桥的桥下水位影响很小,设计洪水条件下,不增加桥下冲刷,中小洪水时,将会加大浑水河槽的桥梁基础冲刷,应注意浑水河槽桥梁基础的保护。
5.2 建议
(1)建议工程管理单位每年汛前编制防洪度汛预案以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上报防汛部门,服从流域防汛统一调度;同时,工程管理部门应就本工程编制工程管理调度系统专题报告,进一步明确本工程的预警系统以及保障措施。为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应加强河道汛期来水的监测,建议在原冰沟水文站附近设立汛期流量监测站或自计水位站,完善工程的预警预报系统。
(2)由于工程建设要占用河道,施工期对行洪可能有一定影响,为确保安全,工程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期做好临时弃渣场水土保持工作,汛前须拆除施工期河道内的临时围堰和临时建筑,确保渡汛。
(3)由于嘉峪关市水资源短缺,建议工程蓄水安排在停灌期或丰水期,以减小对灌区及其它用户的影响。
1.1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1.1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迫切需要生态化建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另外,由于环境治理远不及破坏的速度快,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迫切需要城市生态化建设。
1.1.2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炭作为支撑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然而,由于没有形成可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导致产生大量废弃物,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城市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
1.1.3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需要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以耗竭能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要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城市,高效组织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
1.2.1编制科学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生态城市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编制科学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是谋求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需要综合分析和评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应该提出相应的协调因子,从政策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建设和保障措施。这也正市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符合生态城市特点的指标体系,同时需要运用复合型思维系统地、全局地、战略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1.2.2做好受损弃置地的生态修复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的大量开采,形成大量塌陷区和受损弃置地,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对受损弃置地进行生态修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采用BS活性土壤生态修复系统、矿山土地复垦技术、矿山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区受损弃置地进行植被恢复,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1.2.3提高公众生态城市意识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公众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是分不开的,让全体公民都认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城市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哪些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如减少废弃物排放、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节能等都是需要公众积极配合与参与的项目。公众是生态城市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提高公众的生态城市意识,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1.2.4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管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必须辅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使生态城市的建设法律化、制度化,才能保证其得以顺利地实施。
2案例研究———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
2.1唐山市生态环境概况
唐山市是以煤炭、钢铁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田分布范围较广,内有开滦集团的11个煤矿和100多座地方中小型煤矿,这些煤矿企业为唐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唐山市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矿产资源的长期开采,导致山体生态结构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使得高于开采面积数倍的区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矿山开采侵占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开采后产生的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当地景观要素性能改变,原有景观结构遭到破坏,景观稳定性下降。
2.2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
2.2.1注重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根据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编制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两核、一带、二区、七极、多点”的生态城市建设总体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30项重点工程,同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和实施对策。
2.2.2加强环境整治和受损弃置地的生态修复积极对采煤沉降受损弃置地进行生态治理,在城区南部的采煤沉降区建成了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是唐山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城市东部的采煤沉降区,采用多种生态复绿手段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建成集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金山生态公园。对大城山、凤凰山、弯道山、贾家山、古冶北山等五山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基本恢复原始生态风貌。对矸石山、排灰坑、垃圾山进行覆土绿化和生态景观改造,形成良好的生态绿化景观。
2.2.3大力治理水体,塑造河道生态景观对城区内陡河、青龙河、唐津运河、煤河、还乡河五条河流的水体进行综合环境治理,着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滨水景观建设,构筑河水清澈、景色优美的滨河生态景观。
2.2.4建设生态特色景观在城市化发展转型过程中,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建设以南湖中央生态公园为绿心、京山铁路两侧绿带为绿廊、环城高速和环城水系为绿环的城市大环境绿化,同时加强各类公园绿地的景观建设,形成大园林格局的城市生态绿色新景观。
3结语
(一)工业废气、废物的大量排放破坏城市生态环境
近些年虽然在环保方面不断加大治理措施整治环境污染,但是在很多城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中仍然存在很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合理行为,如工业废气、废物的大量排放都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很多重工业城市以及资源型城市都过度依靠工业开采、工业加工发展经济,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废气、废物。如山西、东北甚至京津冀地区每年都会因为工业生产而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物。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很多行业都没有兴起,致使这些城市往往依靠简单的工业生产、加工来发展经济,同时为了节省成本也不会在环保治理上面投入太多,这都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二)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的大量生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我国都会新增加大量的汽车,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给交通治理带来困难也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这也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方面之一。当前大量汽车尾气的产生一方面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目前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限有关,很多汽车仍然使用汽油作为主要动力的获取点,电力能力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仍然较低,这样就无法减少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进而就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可以说在城市中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并且很多都是随意丢弃的。
(三)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废水排放严重
在很多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这些污水很多都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出来,这都给地下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在很多城市中,人们都会看到很多臭水沟,这些臭水沟大多来自工厂,其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臭味影响居民生活的同时还会对地下水产生很强的污染,并且很多地区仍然没有采取有效的管制措施。另外,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也往往会随意排放,尤其是一些饭店或者其他餐饮场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往往没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出去,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植被破坏严重,噪音污染不断加剧
虽然植被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一些城市为了面子而大肆侵占绿化用地兴建高楼大厦以及工业厂区,这些高楼和厂区虽然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却阻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另外,部分城市还会做表面文章,经常在城市中安放一些人工植被,甚至是直接将植被植入土地中,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搞绿化,等到这些植被影响城市建设的时候会马上移除掉,这种现象在很多城市都是存在的。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噪音也随之出现,无论是汽车噪音还是工业噪音以及生活噪音都伴随着城市居民,然而噪音污染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噪音污染不断加剧。
二、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完善环保治理,提高产业的低碳环保
工业生产的废气、废物仍然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很多城市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当前还应加大环保治理的力度,对于不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企业以及工厂可以进行严格地惩治,如罚款甚至是强行关闭等方式可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同时,政府还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环保,在生产之后可以加入废气、废物技术减少有害气体、固体的排放。由于工厂治理有害气体、固体排放中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压力,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减少税收等办法减轻企业的经济压力,这样也能提高企业进行环保治理的积极性。
(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垃圾回收治理
对于城市汽车尾气大量排放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源头上想办法,也就是要从产生污染的能源上进行改变。鉴于当前汽油仍然是汽车尾气产生的主要源头,可以积极引进清洁能源代替汽油的大量使用。当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建立汽车充电的电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人们也开始不断接受电能汽车,为了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可以号召更多的城市加入进来。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也为很多汽车生产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来。对于城市居民垃圾的大量產生,笔者认为可以加大垃圾回收利用,建立更多的垃圾回收利用站点,做到对垃圾的及时回收利用,确保生活垃圾的有效回收。政府可以采取与社区合作的形式鼓励社区参与到生活垃圾的治理中来,明确各个社区的职能与义务,明确责任人,划分责任区,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
(三)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城市水资源
对于每天都产生的大量废水,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工业生产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再排放。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进行罚款以及强制关闭的处理方法,同时政府还要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污染净化设备处理污水,对于有责任心主动进行环保的企业可以进行表彰以及政府扶持,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城市绿化以及有效控制噪音污染
>> 基于本地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湖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初探 公众生态意识的价值及培育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湖南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湖南省常德市:精心打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 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及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根源 民生新闻受众生态环境分析 湖南省不同企业动态规模效益的比较分析研究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几种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湖南省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民初湖南省宪自治的价值 湖南省创业的服务环境研究 湖南省农业用水收费现状及分析 湖南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预测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论湖南省环境地质 湖南省音乐联考历年试卷结构及题型的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9-10-22.
[6]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2007年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J].世界环境,2008,(2):72-77.
[7]郗小林,樊立宏,邓雪明.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状况――公众调查结果剖析[J].中国软科学,1998,(9):24-30.
[8]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32-127.
[9]闫国东,康建成,谢小进等.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55-60.
[10]申秀英,刘沛林.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公众环境意识提升对策研究[J].求索,2006,(7):51-54.
[11]曹世雄,陈军,陈莉等.关于我国国民环境的态度调查[J].生态学报,2008,28(2):735-741.
[12]吕君,陈田,刘丽梅.旅游者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地理研究,2009,(1):259-270.
[13]朱启榛.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关于农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调研世界,2001,(1):28-31.
[14]宋言奇.发达地区农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以苏州市714个样本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53-73.
[15]张维梅,郎丽琼.湖南省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研究[J].特区经济,2007,(11):194-195.
[16]曹珍,谭梦玲.湘江(长沙段)环境调查报告[J].河南化工,2010,(1):29-30.
[17]卢莎,石昌智,高栗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以长沙为例[J].环境教育,2011,(4):40-43.
[18]楚芳芳,黄顺江.长沙市城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95-101.
本文首先针对中国环境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含义,最后根据目前现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我国环境管理所需要使用的相关对策,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能够给予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带来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环境管理;问题;生态文明;解决对策
虽然从改革开放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始终处于稳定快速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各行各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逐渐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我国环境的大范围污染。所以,针对目前的现状,政府部门需要使用多样化的环境治理手段,以改善目前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还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要求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含义开展环境治理活动。
1中国在进行环境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自中国1978年进入到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市场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速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尽管国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渐渐意识到了环境管理对于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与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国人在环境管理的意识成型上,远没有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高度,企业自身鲜有积极组织参加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同时为了让自身的短期利益得到最大化,违反我国制定的环境管理法律政策,随意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进行排放。而在政府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税收,会大量地引入一些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税收的同时,同样也会让环境污染现象进一步加剧。
1.2环境管理技术过时
在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地区进行分析,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涉及到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如: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工厂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等,并且由于工厂性质的不同,这些垃圾有着不一样的化学属性。这便要求环境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所产生的城市垃圾的不同属性,开展对这些垃圾的针对性处理,由此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1]。
1.3国家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如表1所示,该表为我国近几年来用于环境治理和科研投入的经费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用于环境治理方面所投入的经费,一直是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从资金数额上进行比较,一直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在这些环境管理经费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到达地方之后,政府对于这些环境治理经费的支配权极度有限。中国属于地广人稠的国家,有着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这些看似数量庞大的环境治理投入,在落实到地方之后便十分有限,城市当中无法利用更多的资金进行环境管理基础设备的建设。
2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本质内涵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是: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逐渐恶化,部分学者便提出了和传统的工业文明概念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文明,即生态文明。其主要是按照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是等级最高的文明,同时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充分的结合,由此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要涵盖有以下几个部分:建立良好的生态意识、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法、完善生态制度,从而创造出最好的生态环境。
2.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有着丰富的含义,包括有管理、治理、统治和处理等,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原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环境管理,应采用更加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这些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主要体现于从原有的单一性环境管理转变成多元化的环境管理,城市所开展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民主。城市在开展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主动邀请市民进行参加,献计献策,由此实现城市环境的各阶层一同参加和管理,以求让环境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2]。
3增强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增强城市居民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识
目前,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如需要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就必须要让城市居民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让城市居民自发地投入到环境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为了能让环境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政府部门在让市民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时,需要就对自身工作进行强化。同时,针对当前城市当中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政府应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存在,以座谈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拓宽政府对于环境管理办法的途径[3]。
3.2增强城市当中的环保技术
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当中,针对环境管理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如污染处理技术等,已经较为落后。针对这一现状,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9城市环保部门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些技术进行升级的费用投入,并组织相关环境管理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城市的现状,研发更加先进的环境管理技术,由此进一步降低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3.3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针对一些在从事生产活动当中,不能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法律的企业单位,政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地方性规则,对企业生产进行制约,由此改善这些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部分地区的领导阶层当中,其自身就无法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法规政策开展工作。针对这一现状,便需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与领导阶层的利益进行挂钩,由此提升领导阶层对于开展环境管理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凭借对中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同美国等先进国家进行比较,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仍较为落后,部分地方仍旧为了将短期利益最大化,以牺牲环境作为了代价,同时国家对于环境管理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迟迟无法落实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我国普及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脚踏实地,从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开始做起,让中国逐渐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使得中国经济建设能够在考虑到环境的因素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训芳,等.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9~23.
[2]张道广.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低碳世界,2014(13):4~5.
同志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生态建设各项任务,就是想借着这和煦的东风把我市城市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刚才,XX同志就城市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城市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城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进一步提升境界,充分认识开展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而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高度进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作为复杂典型的人工环境,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持续供给和有力支撑。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实践看,开展城市生态建设,有利于建立保护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有利于实现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民共享的大事、好事和实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改善人居环境,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改善投资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必须抓好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这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经历了数千年的长期开发,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欠账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大瓶颈。**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化”发展理念,明确把“生态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是基于认真分析**发展环境形势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就是要竭尽全力、改善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在全国、全世界的形象,从而更多地凝聚人气、集聚人才,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我们倾斜、汇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生态化是**“四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建设是我们实现生态化目标的现实路径,更是我市加速实现“四化”奋斗目标的重要载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把部门工作放在生态化目标下去审视、去思考、去谋划,把城市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项工作中,按照“四化”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要求,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一是要扎实科学谋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市规划各部门要按照**“四化”目标要求,结合第四次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和**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全面细致的做好全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划中,要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当前,胸怀长远,把老城建设与新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皇城复兴计划同“四区一基地”建设衔接呼应起来,使全市未来的发展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态建设体系。要突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恢复,使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要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型城市建设技术,使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效能明显提高。
其次,要千方百计加强城市绿化。目前,我市的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绿化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但与生态城市的标准相比,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要在巩固扩大公共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把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森林等小型生态系统的建设。要继续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拓展城市主要道路、新建道路和出入口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城市绿色通道。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时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发动驻地单位、城市居民植树种草,尽快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要集中精力主攻薄弱环节。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是城市绿化的软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不同小区和庭院的实际情况,做好楼宇立体绿化,充分利用楼间、楼顶、阳台、道路等一切空间,建绿、造绿、添绿。各新建小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留足绿化用地,开发一片,绿化一片。要广泛动员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现有绿地的改造、完善,争创“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要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工作,消除绿化“死角”,努力实现庭院绿化与公共绿化齐头并进,力争使全市绿化覆盖率在今年能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是要扎实推进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城市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持久建设和阶段性攻坚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抓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城市“蓝天碧水“等各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今后5至10年,市上将把目前生态环境最脆弱,对改善全市和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近期奋斗目标最为关键的秦岭北麓水源涵养区和丘陵、台塬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力争5年内初见成效。在秦岭山地生态区,要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秦岭北坡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在台塬丘陵生态区,要重点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抓好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水保生态示范工程、骊山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潼区的南部深山区和浅山台塬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生态林建设。在平原生态区,要重点实施渭河湿地鸟类保护工程、水利环境治理工程、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工程等,不断、修复改善**城市生态大环境。
四是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城市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与治理、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要建一处,成一处,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重点做好“废气、废水、废渣”三废的治理工作。要结合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创卫、创模工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烟尘、噪音等专项整治,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蓝天白云”天数的比例。要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城市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做到“雨污分流,中水回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排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现象。特别是对“小造纸”、“小冶金”等污染严重行业要加强技改投入,确保达标排放。对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要加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单位、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管理,实行定点排放,严防沿路抛洒、随意倾倒。要坚持生态经济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原则,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模式,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决策带来的失误。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评”不过关、不达标的项目要限期整改,严格限制、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技术落后”项目落户我市。
五是要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要加速大型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耗、物耗及水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或消灭污染,变“排污口技术”为“非处理技术”,逐步建立起**的生态工业体系,为西部大开发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领导,搞好落实,确保城市生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广泛参与,全面联动,打人民战争。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层层设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机构的建设和资金的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地做好本部门的生态建设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要结合“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向社会公布。各级规划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特别是规划、园林、绿化、环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标准,认真把关,确保把城市生态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要充分宣传我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增强群众搞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要广泛宣传城市生态建设中涌现出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和勤奋敬业精神,积极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真正把人民群众凝聚到城市生态建设中来。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环境
Abstract: in the 21 st centur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people ar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So will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a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the premise,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art of processing methods mimic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obtain good landscape effect, and in improving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produced a huge role.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标志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环境系统,在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的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外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等措施,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也使环境更加体现在清洁、安全、优美、舒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在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加完善的同时,更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2.1 生态园林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便是生态园林,在本系统中,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群落,种群间相互融合,构成不同的层次和适合的季相色彩,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发挥其能,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得到充分利用,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便形成,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便是如此,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巅峰。
2.2生态园林的内涵
(1) 以科学为基础,合理安排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一个适合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使小气候得到调节,吸收环境中对人体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使生态系统得到基本平衡。
(3) 美化景观,在净化环境的同时提高艺术水平,增加游客观赏的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应和提高保健修养的能力,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适合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 如何建设生态环境城市
将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融合进怎样规划建设城市,根据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编制一套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并根据此规化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的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便形成了。保护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合理绿地分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绿化大气环境、水系环境,并使之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降低热岛效应。保持城市传统文化以及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人文遗产。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相处”,地形的地貌、河流水系的原本形态都将要被保持,努力成为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的绿化生态城市。
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保护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污染。使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行,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在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中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低消耗又环保。
改进城市日常的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公共卫生的设施,控制水平达到了治理较高的污染,并有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处理各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执行国家和地方对于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长时间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在三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没有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4 如何使西北地区成为生态园林城
4.1 以西部经济大开发促进西北地区生态大治理。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对发展大局的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的重心转向西部地区。最近二十年,西部地区的环境由于经济滞后发展及生态治理能力不断的下降导致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目前西部应重新调整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性养育对遭到破坏的林草植被,对所剩无几的珍贵天然植被进行封闭性保护,实施对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治理,在大面积的荒山漠野展开大规格人工绿化。治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要采用新的高效率治理方式,大规模的增加投资,更多剩余的积累来源需要地方提供,资源配置体制和政策的支持也是必要地。
4.2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和西北地方财政因此进行大量投入和政策支持,尽可能的满足生态环境的治理上的不足与资金短缺问题。大量的资金供给问题对市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应当继续倾斜对东部高效益产业政策,通过加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转移到西北,更多的向西部地区生态治理投资。由于目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薄弱,生态治理急需治理的条件下以及投资效果的外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加速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投资。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的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国家对西北地区的水利设施、水土流失治理、农田基本建设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市场化的改革对西北地区也有一定的帮助,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提高地方公共投资的能力,也适当的增强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达到提高经济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治理的境界。
4.3 以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环境水平
西部坡耕地地区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偿粮食的政策,这样贫困山区的农民吃饭就有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样得到了群众基础,在此地区进行的创造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的环境保护事业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在西北贫困地区的生态治理因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有了有力的后盾。当地农户不仅退耕植树而且主动上荒山植树,此政策受到了人们的响应,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政策还应应用到生态极其脆弱或应受特殊保护的地区,对以砍伐、放牧、耕地、的贫困农户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在高产田建设国家及地方财政应当对贫困山区提供更大力度的投资支持,以机械施工方式为主,以较高效率地得到更高的粮食数量。种植经济林也应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发展农牧果菜加工业,眼观应放到新的高收益产业上来,使收入渠道更加广泛,从多方面获得资金来源。使当地地区的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这样可使西北地区尽快走出贫困的阴影,以及经济带动环境的政策(在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前提下)将会得到更多的响应也会取得成功。
5 结语
现代城市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城市园林空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发展的有机体,但这些的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物便是园林要素中的一个动态要素,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要素。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当城市园林的绿化达到一定的生态水平,绿色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则绿色的气息,绿色将环抱我们的生活,好像整个城市都是绿色的花园生态园林建设的成功将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转型发展 跨越发展
一、深刻认识资源经济现状,为现代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现代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资源型城市必须认识到自身经济特点,针对资源式城市的经济特点进行经济转型,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针对资源型城市能源开采日渐枯竭、经济日渐衰落的趋势,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快经济转型脚步。针对资源型城市特点进行跨越式经济发展,为现代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资源型城市应对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对能源开采趋势进行分析,以能源经济发展趋势为基础科学地制定经济转型策略,以此为基础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了解资源型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
在现代能源小型城市的发展中,能源开采、开发与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使得城市宜居水平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而招商引资工作直接影响到城市就业、城市经济发展。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的分析可以得出,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不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而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了城市粉尘、城市旱涝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加上能源开采的日渐枯竭,现代资源型城市必须认识到资源型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城市发展环境的分析中认识到资源型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以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改革与转变,进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
三、深入了解资源型城市的地域特点,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
在现代资源型城市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是现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的关键。现代资源型城市应从自身地域特点与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入手,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调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战略的开展。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经济转型应从自身地域特点入手。针对地域所在地的气候特点、人文景观等开发旅游资源。同时,以旅游资源促进综合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发城市特有资源、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以乡村游、植被种植与保护、特色资源开发为切入点,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进行改变,进而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加快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工作。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这样的经济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极易受到冲激,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应从基础工作入手。以资源企业的上下游经济为切入点,调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活力。为现代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资源经济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河津市为例,其原有矿产资源为原煤、焦炭、电、铝等能源开采与消耗性加工方式。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河津市目前加快了产品深加工的转型,以焦化企业转型生产化工产品,铝产品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产品,而转型铝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实现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以高新科技企业的引进为基础,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
针对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特点,现代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跨越式发展应将高新科技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主导方向进行引导。结合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特点以及自身劣势引入对环境要求较低的经济体系以及经济因素,以此为现代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奠定基础。针对高新科技对环境要求较低的特点,资源型城市应从高新科技企业的引进入手。以政策扶持、政策优惠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以此为基础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利用高新企业特点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以高新企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科技含量的增长,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技术的运用。
六、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
第一,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属矿业、森工企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
第二,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城市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对资源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施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资源枯竭矿山(森工)企业破产引发的经济衰退、职工失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三,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防止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私人成本社会化。
总之,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是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抓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解决好民生问题;要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政府要制定并完善政策,积极进行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米尔,武春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2]张米尔,孔令伟.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吴奇修,陈晓红.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J].江汉论坛,2005(3).
[4]李堂军,孙承爱,庞莹. 我国煤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2(2).
[5]李友俊,汤凤丽. 资源型城市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途径研究 [J].资源与产业,2007(4).
[6]董锁成,李泽红,李斌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