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第1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

前言: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之物。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其时效性、互动性、全球性等都是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尤其是互动性,这是与传统传播媒介最为不同之处。传统传播媒介比如报刊、电视等都是向观众传播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接收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网络传播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网络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还可以交流意见,交换思想,进而使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认知程度更深。

1 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作用

1.1 时效性

通过网络平台消息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而传统平台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流程来一步步的完成消息的传达。这一特点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作用尤为突出。新闻的制作是需要准备的,收集资料,准备采访等都是需要时间的,这就造成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够及时的情况。而通过网络平台,事件现场的图片和声音都可在第一时间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

1.2 大量性

网络是一个浩瀚的数据海洋,它的存储量是惊人的。【2】大大小小各种门户网站都是24小时不停歇的在消息,传统媒体的发稿量与网络媒体是没有可比性的。网络上的信息又是相互联通的,当你浏览一条新闻时,网络所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新闻本身,还有基于巨大数据库的支持下新闻的相关信息、关键词、专题等内容,使新闻全方位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1.3 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所不能及的。互联网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是无国界的。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轻松的浏览外国网站。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因网络而变得便利,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1.4 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没有互动性的,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与受众随时随地的互动,这是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各种聊天工具、交流论坛使得信息可以快速的蔓延。并且可以随时的扩充信息、完善信息。

1.5 多媒体性

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手段。声音、图片、文字、视屏使得信息更加的直观生动,观众在感官的体验上是全方位的。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被网络综合起来了,成为了一个整体概念。

因为网络媒体以上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地位扶摇直上,影响力不容小觑。

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在思想和政治方面也获得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相当于没有灵魂【3】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受的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树立军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其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或错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使得人观念扭曲,人格有缺陷,更甚者可能会发展成一名危害社会分子。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初高中的政治到大学的原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概论,这些无一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友爱同学尊师敬长、初步认知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成果到深刻的学习社会主义原理。在部队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军人在部队中会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清正确的方向。

但是传统的教育是不够的,再好的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和吸收。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上文已经详细的说明了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两者相结合呢?

3.1 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现在各个部队几乎都有着自己的论坛和微博,这不仅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官方可以通过论坛、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可以定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讲座、期刊要快速便捷的多,且更加直观。且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中的鲜活事例相结合,可以调动军人的积极性。

3.2 聆听基层的声音

单向的传输是不够的,还要给受众一个咨询解惑的平台。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聆听受众的声音,才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从而去改进、去完善。同样的,网络可以提供这个平台。传统的咨询室、咨询热线等方式虽然与此效果相同,但是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接受咨询。通过网络,军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网络咨询室没有“上下班”,军人可以随时留言或者在线咨询。这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受众在互动中能更好的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益处。

3.3 组织讨论交流

针对官兵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可以以思想交换思想,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得思想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有正确的观念,能明辨是非黑白。网络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出现,正面积极的、反面消极的、健康向上的、不良的等等等等。对于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来说,他有能力去辨别,有意识有选择的去接收。而思想不成熟的,在信息的选择方面经验尚且不够。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且大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倪洪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期刊论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2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79-03

网络已然走进武警校园,成为学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及其信息的良莠不齐极易导致学员思想松懈,进而造成泄密事件发生,也容易使学员受到网络错误思潮和言行的腐蚀侵害。这就增加了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一、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况

一直以来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以政治理论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以学员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围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形成了学员连、课堂、家庭三者共育的军队特色,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多元化,武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滞后于新时代的需求,且院校学员生源的复杂性增大,学员的思想成分也表现为多元化,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广,主要包括相关理论课程的设置、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及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上,包括政治理论课、党史党建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课。在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开设了《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了传统式的课堂教育外,还兼以党(团)组织活动的形式,由院校相关政治机关部署安排,并由各学员旅、营、连具体组织实施,包括随机的教育引导、群众自我教育、仪式庆典激励、专家心理教育疏导等形式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武警院校有着专职的政治干部,各学员旅、营、连配有对应编制的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和政治指导员,政治干部各司其职,一般采用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相关教学系、教研室根据编制配有政治教员若干名,主要担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另外,近几年来,一些院校已经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开发并利用了网上警史馆、网上论坛、网上监督等功能,有力地推动了武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网络化问题。

2.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身处于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开放性信息网络化环境中,武警院校学员思想和生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多方位的。面对这些新情况,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教育内容上,空洞宽泛而单调。如缺少学员心理健康的培养和锻炼,忽视了人际关系处理和人际交流技巧的教育;仅注重教育内容的先进性,缺乏对学员思想层次的客观认识,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重视培养学员一切行动听指挥,致使学员个性思维得不到充分自由发挥,也不利于学员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灵动性。主要是以从说理引导法为主,自我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为辅,易导致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性不如人意,加上教学手段简单,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用到了现代网络传媒的部分功能,比如信息传递等;在运用校园局域网开展活动时,由于忽略了对网络舆情的重视,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网上讨论沟通,也没能在“网下”的现实生活中进行及时落实并反馈教育效果。第三,在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仍不够健全,其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员连政工干部偏向于年轻化,他们中间的大部分自身就不具备做好各项复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运用缺乏相应的专业经验。

二、网络信息环境对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近年来,武警院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并且网络信息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在一些军校中开展起来,通过武警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对教育信息的严格控制,从而实现用符合武警院校要求的网络信息来熏陶学员的思想价值观、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目的,使其形成符合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

1.网络信息环境给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来自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都能呈现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其信息化的高容量大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为学员汲取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先进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借助这一公共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其次,网络信息化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这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这一载体,利用网络自由性的优势,采取多元化形式,融趣味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接受学习和思想教育的自主性;最后,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自由开放性和学习环境的平等性,加之网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获取有效信息便利性,也极大地扩展了学员的学习空间,学员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增加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也缩短了教育者和学员的心理距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以信息网络为交流媒介,且不受时空控制,能及时进行网上交互式远程沟通和交流,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方式的局限,实现了教育双方问的多变平等互动,更有利于发挥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应。

2.网络信息环境对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

在网络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的开放性深刻地改变着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就使得军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所带来的多重挑战。第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到学员的人生价值取向。由于目前网络环境仍缺乏规范性,网络上存在着一些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生活方式信息。如果学员道德自律的能力不够,这些信息污染势必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造成侵蚀,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削弱;第二,网络信息化平台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权威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借助于多元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学员自我教育的自主独立性大为增强,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军队网络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网络技术,面对网络多元信息和知识,不知如何择取,在获取和利用信息面前由主动转为被动。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接收的信息迟于或少于学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也会造成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低下;第三,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军校正常的政治纪律安全,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会混乱军校思想政治舆论导向。有时,网络信息的多元性也会干扰思想政治工作者作出相关决策。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武警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和建议

武警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我军和谐稳定,促进军事人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武警院校学员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军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重视和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研究和探讨网络信息环境下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1.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首先要对网络信息化有清醒而全面的认识,正确看待网络给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不断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果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机,将网络信息平台作为军校重要的思想舆论和教育阵地。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e极掌握网络导向的主动权,在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时效性和虚拟性特点的基础上,把网络办成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以及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其一,要积极开辟具有武警院校特色的主题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增强相应的红色网站服务功能。比如建设网上院史馆或者网上警史馆,使学员了解部队历史并传承部队的红色血脉,增加学员对网站的认同感。其二,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健全各类即时交流平台。如建立“指导员辅导站”“心理咨询室”“谈心网吧”等网站栏目,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传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地位,使双方更加平等互信。学员连的干部应建立工作交流信息网,为连队和家长之间建立网络即时沟通公共平台,如改用别名而不透露部队信息的微信群等,加强校方、学员连和家长的联络,互通有无,三方一起共同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引导学员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由于军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其教育活动能否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培养政治合格、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学员连政工干部,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对其进行不懈的专业素养教育与培训,定期并定量开展职业素质比赛活动,增进各连队政工干部之间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员模范骨干充实到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岗位中去,以造就一支熟练进行网络技术操作的专业工作队伍。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员如果道德自律和信息辨别能力不够,很可能会偏离道德的轨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学员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如引导学员制定自律性公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竞答活动等,使学员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自律的教育。而且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培养学员强化网络法制意识和道德约束时,要适时监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他们的行动不仅符合军校学员的日常规范,也要符合网络信息环境所要求的信息道德规范。

3.努力搭建完备的校园网络平台,健全网络安全环境建设

建设完备的校园网络平台,首先,要加大必要的相关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和完善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平台体系。没有必要的硬件投入,网站平台建设就会大打折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从谈起;其次,要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发符合武警院校学员特色的典型示范教育软件来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网络真正能成为向学员传播先进文化思想阵地。最后,创建一种网上网下联动,全范围覆盖和即时关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加强“网上”和“网下”工作的互效性,这样才能发挥现代网络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整体效应。

由于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决定了网络信息的无处不在,其信息内容含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更需要净化军校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军校校园网络安全防范建设。一方面,以“技”治网,建章立制,完善法规和惩戒机制,注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从网络运行方式以及网站点击率高低等方面对各部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评估考核,完善效果测评体系,通过量化方式显示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必须注意正确处理自由与约束的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意识到,与网络制度规范的刚性相比,网络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网络安全环境建设,采取高压和强制性手段规范学员的思想行为,而忽视网络自身文化建设。作为武警院校的学员,也应当强化信息安全意识,自学遵守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保密守则,为武警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3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育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现代社会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育教学重要使命。但是就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来看,教学依然以机械式的理论教学为主,没有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作为高校,应当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要结合社会发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强化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1]。现代社会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低的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继续采用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所教导出来的大学生必然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全方面的人才[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落后

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实践教学,片面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不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还比较传统,在执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正确的看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教学,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式单一

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要是围绕教材来进行知识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别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一)观念的创新

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行为,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3]。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而在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实践教学依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而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实践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需求,加强实践锻炼[4],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通过三下乡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力,锻炼学生,让学生学会吃苦,从而为学生积累一笔社会财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交互平台

在现代社会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手段,借助网络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自小养成了一些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自我调节能力、抗压能力较差,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比较棘手,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而借助网络技术,通过构建网络交互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展开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发展[5]。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当代大学生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积极的应对挑战,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要着力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行为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育当中树立自制力和荣誉感,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坚韧顽强的毅力,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有服务社会的献身精神[6]。

(五)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将课堂讲解的内容生活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感环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让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加深学生对问题、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合理创设与教学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7]。如,在宣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生活化的情境:由学生充当扮演着,一学生在采购,突然采购车抛锚,然后让其他学生去帮忙,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必须加强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养职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更多的学习,这为教学服务[8]。此外,学校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热情。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不仅是更多的有关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心理素质的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萍霞,.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50-151.

[2]罗立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30:49-50.

[3]赵本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6,03:2.

[4]宋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9:125-128.

[5]马丽,连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规划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9:93-95.

[6]张芳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53-54+50.

[7]马丽.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理论,2015,15:182-183.

第4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运用文献法和实地研究法,对于“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做了阐述,并提出应对措施。“微时代”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应主动迎接挑战,使其更好地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关键词:

“微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种新兴信息与社会交往途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微时代”已经逐步改变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博客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微时代”的大众化、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正逐步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身心发展都不成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校作为其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1.“微时代”对中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

“微时代”的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微时代”对这一群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领域当中。但是由于其信息的开放性和繁杂性,使得中学生难以辨明信息的真假,容易盲目地从众。谣言和歪曲事实的案例在“微时代”时常发生,尤其一些公众人物和明星的思想和评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判断。

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思想动态的难以预见性

“微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一样都在即时性信息的充斥下,很难预料和把握信息的风向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事先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效果显著,学生的思想得到及时引导和提升。在新的背景下,学生接受“微时代”的隐形教育是不可预料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使得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难度加大。

3.传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下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如理论灌输法、典型人物或事件教育法、先进人物激励教育法,比较鉴别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新的“微时代”背景下效果下降。在信息高度开放的条件下,中学生可以面对面与社会舆论进行互动,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社会认知和生活诉求。在校园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应不够积极,抵触情绪时有发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表达更加明显。

二、“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微时代”下对于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微博、微信、微日记等平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下所面临的难题,有力推动中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1.从国家层面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微时代”下,信息的高度开放性使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诉求和个人意识的表达途径。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和谣言,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学生难以分辨真伪,社会情绪不稳定,不客观公正地看待一些热门社会事件。对于不法分子的社会行为,必须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制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种各样的隐形违法活动随之而生。我国对于“微时代”下的违法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法律制裁是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网络平台的运营商,应提升账号的申请条件,核实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动态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网络技术的服务商,提高网络信息的过滤性,从技术层面对可疑账号进行跟踪、屏蔽和停号。

2.从学校层面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是其社会化的主要正式机构。在学校中,中学生通过科学知识和社会规范的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微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继续社会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微时代”的不可逆性,从被动接受“微时代”的冲击到主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充分挖掘新事物的积极因素,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夯实和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学科素养。不断深入学习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借鉴其他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等。最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方法,使得传统教育方法与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利用“微时代”大平台,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社会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是非价值观,理智地对待社会热点问题。

3.从中学生自身做起,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中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微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首先,提高警惕意识。“微时代”信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舆论,不制造谣言,不散布谣言。其次,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客观理性地对待“微时代”舆论,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真实本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己。最后,提高媒介素养。“微时代”下媒介素养已经是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学生应主导媒介,而不是受媒介控制。

作者:达朝转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第5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课;教育手段;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65 ― 03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便利条件。然而,在多媒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行为、模式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学生是我国发展的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由于高校学生涉世未深,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也因此在遭遇新媒体时,思想更容易产生波动,进而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全新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借助新媒体优势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为拥有良好“三观”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的定义是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服务为依托的技术手段。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是一种基于传统信息传播基础的、更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无论是信息传播的宽度还是信息传播的速度都较传统媒体更加强大。新媒体包括三大特点:第一,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平等性。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可以完成信息的即时传递,信息的传播途径没有固定的要求,人们可以借助任何平台获得信息。因为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信息接收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传播者的思想,却不能够将自身的思想传递给信息传播者。新媒体为信息传播者以及信息接受者提供了可以交流的平台,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平等地位得以保证,信息的双向传递得以保障。第二,兼具开放与隐蔽两重属性。因为传统媒体被传播渠道以及传播速度限制,因此,信息开放性较差、隐蔽性较差,然而新媒体可以完成信息的即时传递,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平台获得信息。利用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递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因此信息的隐蔽性不断提升。第三,个性化强,有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新媒体帮助人们实现了人与人的即时交流,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等都被打破,也因此,新媒体能够更加的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使得人们获得更加愉悦的信息服务体验。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分析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主要有三:第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多以班会讨论形式展开,班会是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交流、沟通的最主要方式,然而班会形式单一,且受制于时间、空间等等因素,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难以保证,教育者无法感知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无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善用各类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交流、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在非“面对面”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敞开胸怀,教师也更容易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内心困惑。第二,新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工作关系,如此一来,教育者不再是学生的“领导”,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下属”,教育环境更加的轻松、平等、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易被调动,更容易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新媒体教育不受教学模式束缚。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只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变化难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新媒体教育极具灵活性,可以为教师提供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的措施和平台,有利于教育者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偏差,进而第一时间作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效阻止冲突事件发生。

(二)缺点分析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点有二: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课堂和教育者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计算机在某些层面上可以完全的取代课堂和教师。也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被削弱,学生容易丧失对教育者的敬爱和崇敬,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落实教育工作。此外,新媒体还会强化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学生不受管制问题日益严峻,如果学生固执己见,那么极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第二,新媒体环境极易左右学生思想,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网络世界没有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制约,学生容易放松自己。其次,有些学生过分迷恋社交网站,进而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交流,不仅影响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孤僻。最后,新媒体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西方国家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我国大学生,并影响其正确的“三观”建立。

三、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

首先,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之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门课程,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落实,但是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上述五门必修课。其次,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之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点。新媒体技术创新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紧密贴合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被打破,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无一不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落实策略分析

(一)善用生活热点话题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虽然新媒体环境突破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对我国高校学生而言,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地位无可撼印H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明确自身所遭遇的严峻挑战,要能够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管理,要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灌输,而是应该及时的捕捉社会热点,要能够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以社会热点丰富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从基本理论观点出发分析热点问题,带动学生开展课堂探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思想政治知识点。其次,教育者还应通过热点问题的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在尽可能的避免新媒体环境中错误观点影响学生的同时,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二)构建自有媒体平台,增加教学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环境复杂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如果教育改革想要通过改变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实现,那么可操作性很难保证。教学改革应善用新媒体优势,要加大网络教学的开展力度,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够无时无刻陪伴在学生左右。

首先,主动进行信息传播。现如今,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模式,各大高校先后建立起了各式各样的“红色网站”。“红色网站”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想要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主动点击“红色网站”。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红色网站”的点击率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值,宝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浪费,“红色网站”也因此沦为高校的“面子工程”。为了解决上述不良状况,高校方面应该紧紧擒住新媒体时代的先机,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有意识地拓宽自身的信息传播渠道,要善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地将“红色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利用主动推送解决被动点击的弊病。当然,高校方面还应积极把握市场,要能够善于吸纳新型交流平台为被动点击“搞宣传”,虽然宣传工作并非直接性到主动出击,但对于提高“红色网站”的点击率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校方面应予以重视。

其次,高校方面要牢牢掌握教育内容传播的主动性。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落实教育工作,也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高校方面的宣传部门资源十分匮乏,无论是宣传的广度还是宣传的速度都无法企及我国各大门户网站。也因此,高校的教育内容传播不可盲目效仿我国各大门户网站,而是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具备一定的选择性,要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要能够主动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此才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教学内容传播的目标。在具体落实的时候,高校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建立微博公众号以及微信公众号,由校团委持有账号,并及时利用账号介绍学校官方的新闻动态。为了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单调、枯燥性,公众号宣传可以融入生活、趣闻、实践等等板块,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信息的接收。如此以来,学生通过浏览生活、趣闻、实践等等板块,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端正,不仅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提高了高校多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三)强化实践,完善相关机制

首先,建立新媒体技能训练平台。受制于客观条件,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经历漫长的时间,但新媒体平台的种类多样,更新换代速度极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肩负着教育工作的落实任务,还肩负着学校的管理工作事宜,因此很难腾出时间、精力来掌握众多的平台,也因此,高校方面应有意识的、积极地联系新媒体平台建立者,在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下,制定高校特有的新媒体技能培训平台,以便教育者能够合理利用平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夯实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无法脱离新媒体技术,也因此,教育者的素质被提以更高的要求。高校方面需要有意识的、不断的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质,以确保教育者能够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落实教学工作。最后,完善相关的考评机制。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也因此,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考评机制并不适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高校方面应积极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制定完善的考评机制,确保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能够为教育者及时改革自身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五、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信息传递的介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是无疑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高校应牢牢把握时代给予的先机,积极优化高校思政教育。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改革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佳,教育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阻碍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刻认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要善于抓住时代的先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尽可能的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新媒体才能够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能够契合时展的根本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张煜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143.

〔2〕闫奕.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J〕.新教育时代,2015,(01).

〔3〕刘晓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风,2015,(01):227.

〔4〕高明,韦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113-114.

〔5〕彭锦霞.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创新教育手段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05):54-55.

第6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中国;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36-04

路径研究既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视角,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中美两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我们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深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一、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比较

在一个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时代,有必要通过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比较来达到借鉴与提高的目的。

(一)中关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奠基性、针对性、全程性、渗透性、亲和性、权威性的特点与地位。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

1.中国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伦理国家。今天,这份历史遗产依然传递了一定的正能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注重血缘伦理的家庭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其他教育路径难以企及的巨大作用。“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虽有“绝对化”的色彩,却也在一定意义上道出了家长在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深刻性表现在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依恋感和归属感上。”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血缘是中国社会处理一切关系的原点,是一个家庭乃至中华民族的指认符号。血缘伦理是以血缘亲情为核心和基础而形成的道德文化,血缘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自然和白发要求,是中国文明的突出特点。

从家庭特征看,中国的家庭稳定,亲情浓厚,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青年即便是上了大学,甚至是成年以后,中国的家庭一般依然持续地对下一代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年人年龄再大,但是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这可能是个优势,但把握不好度却可能转化为劣势。比如处处包办,越粗代庖等。中国家长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把握不好度也可能转化为劣势。如过度使用这种权威性,会侵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容易使学生言听计从,不能分辨是非与善恶,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从家庭的社会职能看,中国的家庭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永不枯竭的资源。中国家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强调服从集体,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

中国的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如家长作风,专制主义;暴力倾向,赏罚简单;重智轻德,分数第一;己之私愿,强施子女;娇惯溺爱,包办代替;急功近利,实用主义;遏制创新。中庸心态;趋炎附势,盲目跟风;明哲保身,虚伪世故;精神空虚,缺乏信仰。中国家长和高校之间疏于沟通,缺乏合作;部分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子女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充分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很多家长无视大学生的自然发展,恨铁不成钢心态普遍;中国家庭隔代抚养伴生诸多弊端,特别是娇惯溺爱;中国家长往往将孩子看做是自己的附属品,无视大学生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中国家长教育能力缺乏,倾向于封闭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大学生政治倾向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美国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在美国,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基础的作用。研究表明,美国青少年的政党认同与其父母的政党认同高达50%-60%,表明家庭对大学生政治情感与政治倾向的深刻影响。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James F.Lea)认为家庭教育与儿童政治意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美国不少总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性。里根强调要恢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合适地位。克林顿指出,家庭是构成我们这个国家大社区的基础。巩固家庭的问题与美国利害攸关,美国对此负有责任。反过来说,美国的家庭也与美国的稳固利害攸关,也负有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佩克(R.Peck)、哈维格斯机(R.J.Harighurst)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态度和思想政治品德特征与家庭作风的关系甚为密切。一个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每个人都从父母身上不同程度地学到了做人的准则和思想政治品德,并往往影响他们的一生。著名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美国学校重视与家庭合作,不少学校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或“联谊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家校德育大计。美国家庭教育里内涵的独立意识解决了学生成长中的依赖思想。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身体,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商等等,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人,尊重学生的独立与选择,美国父母提倡开放式家庭教育美国家庭更注重引导、启发的方式,说得更多的是“try”、“go”,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自己作出评判,然后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有很强的事实说服力,可以增强孩子在社会中判断是非的能力。

美国存在大量单亲家庭、同居家庭、再婚家庭,这种不完整家庭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会延伸到儿童的成年,包括大学阶段。受美国清教文化和民主文化的影响,美国的年轻人在18岁以后便需要独立生活,这种独立生活是全方位的,包括思想意识的独立,在美国,这种情况实际上在18岁以前就实实在在地灌输了。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家庭的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美国大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反权威意识,强调独立、自由、民主,单从这方面来看,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个人中心主义给美国大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中存在理想淡漠、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一面,爱国主义浸透了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因素,自由、平等、人权里含有歧视、不平等、干涉他国内政的倾向。有太多的美国家庭、学校和教堂不再履行他们作为道德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传统职责。

(二)中关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的工具,在政治情感的培养和政治倾向的定向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美两国在这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中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课内与课外,课内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及国防教育、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军事训练及其他学校不定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自愿者服务、参观各种纪念场馆、革命纪念地等。从学时上看,这些课程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2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据不包括学校不定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高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校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面、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搭建、网络舆情的监控、网络教育载体的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中国高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党团组织体系,它们通过组织业余党校、团校和马列、等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活动,培育当代大学生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中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特别表现在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我们仍有一部分教师照本宣科,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谢传仓的调查表明:有4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空洞,以讲空道理为主,缺乏深度。俞婷的调查表明:有72.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2.美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美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分三个层次,即政治课程如公民学、美国宪法、美国政府、美国总统制、民主问题、时事、国家管理、亚洲政治思想、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肖像专题,政治课程占教学计划的15%一20%。人文社会研究课程如艺术和社会、人文课、语言和人、西方文化的三次危机、男女平等理论和妇女运动、宗教、伦理学等,第三个层次是在所有课程中进行的渗透性教育。

隐性课程如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场馆、博物馆、国家公园、展览馆、法院、市长办公室等;利用办奥运会,发射航天飞机等重大活动,宣扬美国精神;通过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美国高校还通过学术活动、学生举办的报刊杂志、校园文体活动、入学毕业仪式、学校管理,主要是学生事务管理,包括生活指导、社会服务、服务性学习、教育实习、调查访谈、情境模拟、社会合作研究项目、学习型社区创建等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美国学校每一个班级里都有国旗、总统像,学习日以唱国歌和对国旗宣誓尽忠开始。美国高校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美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从学术性与认知训练到体验式教育的转变。卡耐基教育发展基金会政治参与项目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体验式公民教育课程和项目都呈现积极的结果,讨论也会对大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导致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泛滥。

(三)中关大学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渗透性和导向性的特点。中美两国在这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1.中国大学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经过多年的实践,也探索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但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优势不够明显,劣势较为突出。比如我们的各级各类社会教育机构都是单兵作战,缺少合作,在社会教育系统内部都没有形成合力,更难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形成合力。

我国大学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表现在网络文化建设和不良网站信息的监督严重滞后,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冲击。社会教育管理混乱、理论与实践研究薄弱、财政与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功利主义明显、注重知识技能培训、疏于良好公民素质的养成教育,并存在牟利动机。多年的社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十分重要。我国虽有社会教育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们对这个传统缺少足够的重视,时至今日,导致我们对社会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对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大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2.美国大学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美国发达的社会传媒和丰富的社会公共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的电影电视、书报杂志、人物传记、富兰克林的《格言历书》和《自传》、杰斐逊的《独立宣言》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社会公共场所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社区机构经常组织社会问题,吸引大学生参与并实践,美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教育发达,有重视社会教育的优良传统。

宗教作为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路径,渗透在家庭、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美帝国主义愚弄百姓、麻痹美国人民的一种很隐蔽的手段,充分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愚民政策。

二、从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比较中所得的启示

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强国,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强国。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必然是也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力的结果,而不是单打独斗的活动。

(一)进一步强化中国家长的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我国,大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但家庭仍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家长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行为举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潜在的示范与影响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影响。家庭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帮助,是形成政治自我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家庭规约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家庭影响的渗透性、针对性、亲和性及权威性是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的重要依据,它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功能。

要进一步强化中国家长的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们必须发挥政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政府是龙头,发挥着关键作用,缺少政府的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很难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凸显中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美国的经验表明,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杜威的“做中学”依然有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指导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除了知需要适度的理论讲授外,情、意、行三者均主要依赖于做中学,而不是被动地静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显性与隐性两条腿走路,而不能过于倚重于理论灌输。要协调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性两个因素,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经验,淡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色彩,凸显隐性色彩,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实施回归生活,贴近实际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毕竟,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是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也是教育现代性义无反顾的责任。

美国高校很少开展抽象的纯理论的教育,实施渗透式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择友、交友等实际活动中。美国是自下而上的,我国是自上而下的,我们虽然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对于思想政治实践环节的重视还不够。我们虽然也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但是一方面,专业课程中内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不多,也不够深入,能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也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我们虽然也开设了一些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显性色彩依然浓厚,难以闪避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7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242-02

手机媒体,由最初的即时语音通话无线设备发展到现在集视听、上网和信息传播等功能的大众信息传播媒介。手机媒体独特的便携性、即时性以及强大的传播互动功能,使其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心理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体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在手机媒体环境下,积极采取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应对策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手机媒体的特点

1.便携即时性

手机媒体独特的便携性,以媒体操作者为中心,通过接收与发射信息,来实现人与人的特殊连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体的便携性也不断增强,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上网、玩游戏等,这几乎已成为现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手机媒体的即时性,主要指通过借助手机以实现即时相连的语音通话和短信互动。得益于手机功能的完善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所见所闻,能立即通过一个语音通话、一条短信,甚至是一个图文并茂的视频语音信息发送给任意接收对象。手机媒体的便携即时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受的空间和时间的束缚。

2.开放交互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一般以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的,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很少产生互动。手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局限,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有效互动。人们通过使用手机媒体,既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例如,通过在手机上使用微信,人们不仅可以浏览、评论与转发微信,也可以自己相关信息,与其他微信使用者进行互动交流。事实上,手机媒体的这种开放交互性是借助于互联网而实现的,而互联网也需要借助像手机媒体等功能强大的媒介终端才得以发挥作用,两者的相辅相成,促进了人们的互动与沟通。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对学习方面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发展,给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学习能力强的年龄阶段,能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与探索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和信息。此时,拥有强大功能的智能手机,便顺理成章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工具之一。大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查询英语单词、上网浏览时事要闻,也可以借助网络快速搜寻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浏览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合理利用手机媒体,大学生如同拥有了一部百科全书,解决了遇到难题必须请教老师和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难题,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若大学生无法有效合理地使用手机媒体,反而会产生影响学习的负面效果。比如,上课时间与他人发信息聊天、浏览与学习无关联的网页而造成无法专心集中精力听讲,又或者在业余时间沉迷于手机聊天或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总之,是否合理地使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大。

2.对生活方面的影响

目前,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较广,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影响。第一,社交问题。人手一部手机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任何人,或通过电话语音,或通过短信,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共同参与讨论与转发有趣的话题,来促进彼此间交往的深度。但有时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忽略了手机以外的交往,对周围的人与事不管不问,与同学缺乏交流沟通,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第二,手机网络购物。大学生借助手机上网购物,解决各种日常生活需求。但网络上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不能有效地辨别真伪优劣,甚至被不法之徒利用各种漏洞骗取钱财,造成损失。第三,信息接收与传递的便捷。大学生通过利用手机快速地浏览信息,转载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而正是因为这种便捷与快速,使得一些尚未辨别真伪信息被随意转发出去,形成谣言,对信息的接收者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危害。另外,手机的视听、影音、游戏等娱乐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着大学生的感官和体验,他们在享受手机的同时,心理上也逐渐依赖于手机,甚至形成手机依赖症。

三、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新途径

在召开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那便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然而受时代环境背景的制约,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方法途径比较单一,如课堂授课、面谈、班会,还有利用各种工具媒体的如校园报纸、广播、宣传栏等等。这些方法途径都是单方面的传与受模式,目的性强,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顺应时代浪潮,利用新时代的科技产物手机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弥补不足、增强效果,又起到了扩宽方法途径的作用。

1.利用手机即时通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即时通讯,是一种终端服务,基于互联网通讯而实现的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即时文字信息、图像、文件、语音与视频交流。通过分析手机即时通讯的特点,进而了解大学生与手机即时通讯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大学生使用人数较多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包括了QQ、微信和飞信等。这类软件虽各有特色,但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它们都可以实现点对点和点对面的即时信息传达。基于该类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高普及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巧妙地利用这些软件合时宜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点对点的即时交流。一对一交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惯用的模式,由于其目的性强,对象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针对性地对该受者进行辅导或者教育,且效果显著。但由于传统的一对一交流教育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辐射范围有限,还有部分学生不敢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沟通,而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飞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在线交流,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和表情能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许多学生在跟老师面对面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能借助网络顺利表达出来。不管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通过手机即时通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快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准确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点对面的即时交流。受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都是以一对多、点对面的形式开展。点对面的交流模式是运用最广,也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模式之一,不论是理论教学、课外实践,还是班会、党团培训等,都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大量的学生受众开展工作。但由于需要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开展活动,这就必然限制到活动的规模和次数,甚至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参差不齐。而手机即时通讯的群组讨论功能,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诸如班集体等多人学生群体实行教育工作、相关消息和通知。另外,学生可以在群组上随时随地进行话题讨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引导,为学生排忧解难,进而起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利用手机微型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型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允许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客户端实时140字内的文字,以及各种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类型信息。微型博客曾被中科院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它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得益于其独特的便携式短信息实时和共享方式,而这种信息方式,通过借助手机等移动媒介终端,能发挥出更加卓越的效果。目前,手机微型博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很高,而微型博客等网络媒介的娱乐性和信息碎片化传播等特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正确把握微型博客的价值,适应微型博客开创的“微时代”,让手机微型博客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型博客主要作为一种宣传教育手段,需要合理运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关注。高校可以尝试探索微视频、微访谈、微话题等创新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媒体进行。同时,高校应合理谨慎地利用微型博客,有价值、有意义的微信息,避免纯娱乐性话题,而对于一些网络上的负面性的或者事实不清的话题,应该正面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正确判断而不去转载和散布。这同时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微信息,并捕捉学生的个性心理,合理引导学生,做到让学生接受这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更加理性地使用手机微型博客。

3.其他手机应用软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作用

基于手机媒体环境的发展与完善,各种类型的手机软件应用被不断制造出来,而各种软件的独特功能也可以被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例如手机微信的订阅号功能,高校或者更高层次的教育主体,可以创建自身相关的合法微信号,向学生群体等用户定期推送各种教育、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信息。另外,有能力的高校也可自身进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创造出既能吸引学生群体使用,又具有教育价值的应用软件。因此,高校在适应手机媒体环境时,应当巧妙合理地利用手机媒体,既要防范手机媒体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需加快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功能完善。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邢璐.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刘博.高校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转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第8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媒体,是指不同时期人们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平台。“新媒体”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G・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来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指书信、电话、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的媒体。

按照人们使用习惯及形态,新媒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式:网络新媒体、新型电视媒体和手机媒体。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更新

新媒体在教育界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向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网络消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效率观念和开放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有了较大发展。在大学校园网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公告台围绕学校发生的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校园网已成为大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当下,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关注的不再单是世界的变化发展,也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来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能够了解的更为全面、客观,由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更加健康、新颖。

(二)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媒体时代下,技术的进步,使原有的知识理念不断更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和个性逐渐完善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为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化、多样化与全面化创造了新的条件,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随时随地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对新媒体的使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逐步增强,这对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及强化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新媒体的便利性使其在传播消息时,内容大多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就可接触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最新信息,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即当前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网络远程教育。这种方式既扩展了学生的接触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大大缩短了不同国家间的距离,改变了以往接受知识的“滞后现象”,有利于降低学习成本,节约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一)意识形态的西化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打破了原有信息交流的限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有利于信息在不同地方、不同国家间辗转,从而出现了价值观、思想意识混乱的局面。通过新媒体宣传过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民族认同感的弱化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当代大学生的意识都逐渐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为此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其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化。新媒体下的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部分学生过于推崇西方的意识形态,从而忽略了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如,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部分大学生过于迷恋韩剧甚至是如痴如醉,很少有人热捧本国的文化。在大学生网民中相当多的人对外来文化的熟悉、认可程度远远要超过对本民族的熟悉、认可程度。

(三)信息垃圾的毒化

新媒体的运用,虽给广大学生带来便利,但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有的会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易遭受不良信息的毒害,既影响学业又容易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而且,一些非法组织也学会利用新媒体散布消息,其散布的消息已经成为不法组织和不法分子毒害大学生、制造社会混乱的重要手段。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从教育者入手,创新教育理念,抓好队伍建设

1.端正态度,更新教育理念

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主体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要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态度,客观地了解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把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为主的教育理念,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在一个平等的交流台上,让学生充分将其兴趣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能够展示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教育者针对受教育的想法来进行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为此,教育者必须端正态度,更新教育观念。

2.积极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态度端正、积极向上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只有不断地接触、了解新媒体的使用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更好地开展,及时有效地接触社会的最新脉络,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从教育对象入手,端正理想信念,提高媒介素养

1.端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根本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同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碰撞,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而有些人将这些思想视为理所当然。这些思想的肆虐导致当今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个人信仰丢失。受新媒体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素质的根本法宝。

2.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关键

一方面,可以开设相关的课堂。在让学生接触新媒体的同时,通过新媒体向学生讲述一些使用新媒体时该具备的素养,在潜意识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媒介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律性。严格要求自己使用新媒体时间,合理合法地使用新媒体,不过分依赖新媒体、不传播不良信息,面对不良信息时要敢于举报,坚决同违法犯罪信息斗争到底,也要坚决拒绝利用新媒体做伤害他人的事。

3.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是保障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学生课程中开设有心理学,专门也增设了心理咨询室。教育者应将新媒体下大学生的问题,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媒体相结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过于依赖新媒体的判断标准、主要症状、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等,让大学生充分感受一下对新媒体依赖的危害,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新媒体运用心理。

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而且也有利于克服新媒体带来的一些心理问题。为此,高校应积极组织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帮助大学生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回归到正常的校园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0-59.

第9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范文

【关键词】易班 黏度 高校思政教育 应用表现形式 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31-0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直备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07年,上海部分高校开始建立网上班级“E-Class”,之后,关于易班的研发与应用工作逐渐成为全国各地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探讨基于易班平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全国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

黏度是一个形容液体流动状态与速度的物理概念,也经常用粘度、黏性、粘性来代替,它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三种测定方法。黏度越大,流动越慢;黏度越小,流动越快。此外,黏度还能够用来描述网络使用的一些特征,通过描述网络黏度可以有效体现用户流动性。简单来说,易班黏度是指用户对易班网站的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与满意度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包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包含易班,而易班黏度是分析易班的视角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握易班黏度及其各项要素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体关系,本项研究以广西一所本科院校中的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关于“易班使用状况”的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将结合调查统计数据探讨易班黏度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范式。

一、易班黏度的应用表现形式

(一)易班使用度――用户的使用频率。根据所调查学校的样本显示,在已经注册易班的大一、大二学生当中,高达68.6%的学生是因为要参加学校活动而登录系统的;11.6%的学生登录易班只是随意看看;8.7%的学生表示在易班平台可以获取有用知识与信息,从而形成他们登录易班的动力;2.3%的学生是为了看娱乐新闻和玩游戏;1.7%的学生纯粹是为了领取相关活动奖品;而7%的学生表示关联多种因素。图1中显示了由各种因素而导致高校大学生登录易班的情况,各项因素用小圆点来代表,圆点处于越的,说明由这项因素导致的易班用户使用度越高。参加学校活动这一项因素的圆点处于最,且远离靠近中心的几项因素。由此可见,高校管理部门的有利引导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易班用户的使用频率。

图1 登录易班的原因

(二)易班依赖度――易班的凝聚力量。参见表1中的数据,13%的系统缺失值指的是在所调查的样本中,有123位学生没有注册易班。当学生们对“易班使我提升了集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这一命题进行评价时,35.3%的学生表示同意,而28.2%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表示说不清的学生占比为36.5%,同意的人数略胜于不同意的人数,并不显现优势。易班作为学生个人与学校集体之间的桥梁,其内部肯定有因各种因素相互发生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着用户登录与使用易班网站。易班所具有的特点:提升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时事新闻更新及时、增进友谊与扩大人际关系、展示自我与获得满足感、易于登录与界面风格简便、应用及附带游戏种类丰富等都成为易班凝聚用户的力量。

(三)易班忠诚度――易班用户的流动性。易班忠诚度可以说是易班黏度的最大体现之一,与易班依赖度也存在交叉的关系。指的是用户对易班网络平台产生了好感,形成“依附性”偏好,进而重复登录,并不放弃使用这一社交软件的一种状态。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客户忠诚通过客户的情感忠诚、行为忠诚和意识忠诚表现出来,指的是客户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依恋或爱慕的感情。在本文中,易班忠诚度主要表现为用户的流动性,即登录易班的频率。参考表2中的数据,在已经注册易班的大一、大二学生中,有36.2%的学生表示注册后就不再使用,几乎每天登录易班网络平台的人数在这一学生群体中只占3.3%。从总的数据分析来看,目前该校大一、大二学生群体对易班的忠诚度并不高。而要提高易班用户的忠诚度,可从易班网站维护、服务理念灌输尤其是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努力。

(四)易班满意度――关于易班的正面评价。所调查的学生用户对“易班应用软件既多又好”这一命题进行评价时,26.2%的学生表示同意,而30.2%的学生表示不同意,43.6%的学生处于说不清的状态。除了对这一命题的设置,此次问卷还涉及界面设计、操作与检索程序、信息更新速度与内容呈现、社交便利性等。就目前状况而言,作为样本代表的学生用户对易班的正面评价并不是很明显地盖过负面评价,表现在对各个命题的结果统计中,有些情况略低于,而有些情况仅险胜于后者。值得欣慰的是,大家对易班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46.4%的调查对象认为,易班的普及率与认可度将会日渐提升,而持不同意态度的学生仅占15.6%。

(五)易班厌恶度――关于易班的负面情绪。厌恶是一种反感的情绪,本文重在阐释的是学生个体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对易班网络的负面情绪以及排斥的状态,并不包括通常意义上人的味觉、嗅觉、触觉等因接触某事物而导致的感性厌恶。在这里,厌恶度极高的状态也就是黏度极小的状态,易班黏度越小,用户的流动也就是流失越快。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根据表2与表3中的数据显示,关于易班的软件与功能应用效果,目前尚有高达73.8%的学生还没有对其表示高度认可,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高达36.2%的学生表示注册易班后就不再登录使用。关于易班的负面情绪越大,易班黏度就越小,其融合学生群体的力量也越小,更有甚者,导致易班用户的流失。

二、基于易班黏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整个影响机制

易班黏度是一个无限集合,可操作化为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满意度、厌恶度等一系列概念,以此类推,这些子概念又可操作化为次级概念。易班黏度的各子概念之间并不是排斥的,而是互相交叉与关联的,列出的目的在于能够从各个角度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易班黏度,从而推进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班黏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关系可参见图2,借鉴前文的经验总结,探讨在这种体制下基于易班黏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整个影响机制,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路:

图2 易班黏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关系

(一)学生的互动行为来看,评估易班黏度,反映群体内部关系。易班网站是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形成了易班网站的存在与繁荣。群体内部关系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作用的状态和过程,是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诺利用“社网图”来分析个体成员间的关系状态及该群体结构的紧凑程度。他用圆圈来代表成员个体,联通线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联通线有单箭头,表示单向选择和喜欢与另一方接触;也有双箭头,表示双方都喜欢相互接近。“社网图”运用于把握高校易班中的集体内部关系时,可按如下步骤操作:第一,向每位学生提问:“你喜欢与谁接近”;第二,根据答案以圆圈和联通线绘出群体的网络;第三,对“社网图”进行黏度分析。互动频繁的学生个人成为核心人物,互动较少的学生成为离群者;联通线尤其是双箭头联通线较多的群体成为主群体,联通线较少的群体成为亚群体。通过了解学生的互动行为,结合易班黏度,可以把握学生群体团结、松散或为其他状态的内部关系。

(二)从易班的内部结构来看,提高黏度性能,融合学生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易班用户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一是人际吸引,这是用户注册易班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对易班项目的相关规则与便利之外尚未了解清楚,易班网站也还没有给他们形成舆论规范压力,依靠的是人际关系的吸引。二是易班用户对相关规范的遵从,用户能够把个人的目标与易班建设的目标相结合,自觉接受群体规范的约束,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用户建立更深的关系。三是用户把易班建设的目标自觉地看成是自己的目标,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用户对易班群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群体凝聚力是易班黏度研究的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概念,群体凝聚力越大,易班黏度越大,反之亦然。

(三)从学校的领导层面来看,利用黏度原理,制定易班管理制度。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对当代互动图像的阐释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航行在一个巨大的情境王国中,在这里,我们会遭遇到来自群体的他人的团结、遵从或权力,这可视为一种群体规范。经过前文的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利引导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易班的注册率与登录频率。在易班网络情境中,必须存在一种群体规范制度才能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舆论引导的效果。易班管理制度是群体规范的一种诠释,它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权威魅力来征服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对易班管理制度的认同与拥护,是易班黏度较强的一种状态。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首要前提就是个体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也就是学校管理部门在进行易班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一切以学生为本,方能取得学生的认同与拥护。

(四)从舆情的导向机制来看,研究黏度特性,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利用易班平台,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知识普及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利用易班黏度的特性,进行舆情引导。首先,在易班网络互动平台中,强化易班黏度―― 推行一种基于共同活动形成的、公认的约束力量,并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尺度,成为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其次,指示学生们满足需要所采取的方式和相应的行为目标,囿于黏度范式―― 规定易班用户的言论范围和准则,以一致性的行动要求和价值取向,维持易班用户的稳定性。最后,是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培育,提升黏度性质―― 塑造易班的思想政治文化。精神文化貌似形影无踪,却最能打动人心。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易班文化墙建设、社团活动花样集锦、科技创新竞技推广等方式打造易班平台的校园政治文化。

在意识形态上,我们可以把易班黏度诠释为个体关于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分析易班的使用度、依赖度、忠诚度、满意度以及厌恶度等因素,都离不开群体凝聚力的影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爱国主义情怀、扎实专业知识与团结向上拼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沈漫,夏文芳.提高易班用户粘性的工作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8)

[2]王艳,霍圣录,严芳.易班用户黏度的模型构建及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易班中的符号互动与舆论导向研究”(2015LSZ007);广西财经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易班黏度与工作模式研究”(2015SZA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