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网络思政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思政教育总结

第1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1.1积极推进党建带动团建的体系建构

当前,以党建带动团建是共青团领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其属于新时代共青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共青团展开思想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的必要步骤。坚持党建带动团建的形式,能够让高校的共青团在先进性建设方面更加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让青年在新时期的党建和团建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更好地服务,使党的青年基础更加巩固。基层组织的建设对共青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在高校里,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属于较为完整有效的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了团领导机关和团基层组织,同时还有组织成员与工作阵地。在强调党建带动团建的前提下不断地优化团组织的体系建设,全面地加强团组织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共青团在思想政治的教育方面的优势,更加完善地为青年共青团服务,为党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1.2建立起团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加强团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团员队伍的管理,充分地发挥好团员队伍的作用,对于高校共青团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要完成一支模范作用强、先进性高的队伍,其核心是加强团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发挥出团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与效果,重点是不断增强团员的团员意识,在此方面,共青团需要向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不断地去探索教育团员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起团员教育的长远机制,让团员意识的教育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进而巩固共青团思想教育的成果。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对团员开展信念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等,以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网页、展板和刊物等媒介形式来开展团员意识的教育活动,对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结合各种形式做好动员工作,争取让教育活动能够覆盖到所有团员,使广大青年团员能够更深层地认识到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团员意识教育的目标,更加牢固地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地增强团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共青团员在政治意识和组织意识以及模范意识方面的认识水平,从而保证青年团员在思想方面的先进性,不断地巩固与扩大我党在青年群众中的基础。像西南政法大学的“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就是一次富有特色的团员教育活动。

1.3加强共青团思想教育网路空间的拓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也逐渐地凸现出来。网络具有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既可以增加思政教育的信息量,也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高校的共青团正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加强运用互联网进行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运行联络新方式的探索,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不断强化网络化思政教育的功能,将思政教育的工作落实,落到细处,让思政教育工作真正地产生效果。高校的共青团应该不断地加强思政教育的网络化建设,让共青团的网络受到广大青年团员欢迎,成为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点的宣传阵地和文化阵地。结合青年团员的特点,对主流板块进行精心设计,用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文化占领网络化的思想阵地。不断地增强网络正面的宣传与影响,方便青年团员在网络上获取先进思想教育的资料。充分应用好微博、博客、QQ和各种社交网络的形式,比如可以通过开设微博与青年交流等。

二、加强共青团在干部队伍部门的建设

建立一支思政教育的强大队伍,是思政教育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高校的共青团需要切实地做好共青团的干部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组织上保证思政教育顺利地进行,从而开创出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2.1不断提升共青团的干部在理论方面的素养与业务方面的水平

不断地加强与改进共青团思政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一支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作风优良、思想先进的思政教育队伍。思政教育队伍进行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思政教育工作者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承担者,要想使思政教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者自身的素养。共青团的干部在成长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其需要在不断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进步。因为高校的共青团面临对象的特殊性,其对于共青团的干部要求更为严格,主要包括政治坚定、学习刻苦、作风扎实和品德高尚等内容。

2.2政策保障方面的措施

国务院专门就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出台了意见,其要求内容包括思政教育的工作队伍选拔以及培养和管理,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专门人才的培养,思政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中涉及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内容。国务院出台的这一政策为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提出了重要的建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将会保证思政教育在队伍建设方面适应新的形势和情况,不断地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坚强的战斗力。

三、加强共青团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

第2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大学生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每天多会拿出很多的时间来上网,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去通宵上网。伴随着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依赖性的不断加强,他们会在网络当中游戏、学习、交友以及打发时间等,因此就会在无形当中接触到很多鱼龙混杂的信息,继而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模式、思想观念带来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所有高校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

二、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特点

(一)时代认知感较强,责任意识不高

互联网是一个涵盖了海量信息的高科技传播平台,在信息时代中,大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者,同时还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有针对性的选择信息,在不必受到空间与时间束缚的条件下,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发表自己言论的机会与更大的表现空间。

然而,虽然大学生本身具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并且也非常擅长接受一些新型的知识与技能,但仍然有一大部分的大学生会将学习的作用局限于“赚钱”和“找工作”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二)权利参与意识较强,辨别能力较弱

信息时代中的大学生群体具有着思想活跃且执行力强的特点,他们本身的参与意识超强,所以就会更加渴望得到其他人的重视、信任以及理解,大学生会对民主式管理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大学生群体往往是各大贴吧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常客”,再加上网络中的交流不必要进行实名认证,因此大学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随心所欲的交流情感、表达观念。然而,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并且社会阅历也较浅,因此在网络环境中会表达出很多比较片面且过激的言论,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收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增强信息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途径

(一)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时代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完善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推送更多高质量的网络信息。

首先,设置符合大学生喜好的网络主页,增强思政教育实质。高校管理者要结合自身的思政教育现状来加强对校内网站的内容建设,提高网站内容的知识性、丰富性、趣味性以及内涵性。同时从横向、纵向这两个方面着手来调整校内网站中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来激发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中;其次,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对网络信息平台的主题设计,通过丰富教育资源来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其中包括党部建设、学习研究、助学爱学、活动宣传以及就业指导等多个板块。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管理者应当不断的吸收并学习其他网站的设计方法,建立起同校外交流的链接与平台,确保高校师生可以在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实现有效沟通,以此来促进思政教育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二)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强化沟通效果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政网络教育平台仅被用于信息,基本不支持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基于此,高校管理者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进:首先,进一步拓展线上交流渠道。高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开放多个有关于思政教育的主题论坛,同时还要开通校内网站的留言功能,让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答;其次,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线下沟通。高校管理者要督促教育者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与之进行谈话,采用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动向以及生活困难,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来不断的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模式与内容;最后,高校管理者还要虚心接受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根本上杜绝人云亦云式的教育方法,努力实施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三)将优良传统的集成与创新改革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毋容置疑的是,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即为创新,尤其是对于代表着国家青年群体的大学生来说,更加需要从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处来着手创新,以此来发挥出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高校管理者要贴近学生,切实的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着眼于校园与社会现实,充分的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所拥有的服务性、娱乐性以及时代性特征。除此之外,高校中的教育者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服务功能,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压力,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节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补充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中,如何为高校思政教育插上一对“网络翅膀”,让学生借此力量来尽情的翱翔,是所有高校教育者都应当去认真思考的一项新课题。相信在不久的⒗矗在诸如云服务、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构――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例[J].新闻知识,2014,(04).

[2]李秀忠.我国政府网络沟通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

第3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在网络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鉴别能力有限或者自身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很容易受到网络当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力度很有必要。但是从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政教育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当前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以为基本依据,分析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研究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的相关理论,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却是主观能动的,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是采用一种“填鸭式”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同时由于思政教育往往具有一定的说教性,这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现阶段的思政教育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丧失了对思政教育学习的兴趣,从而并不愿意主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的具体知识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当前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还是过度强调了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的教学,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但是从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对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政教育具体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将思政教育理论外化成一种思政教育的外在表现,而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教育由于缺乏实践教育,大部分的学生尽管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思政教育理论,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却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外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导致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率的最根本因素。

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发展性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不管是社会当中的各种制度还是各种技术每天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本应该积极地应对这种变化,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积极地接受与时代紧密联系的思政教育。但是从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本身就不是非常重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发展性,与时展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现象。例如,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较为紧密,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沉迷网络当中无法自拔,不仅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改进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研究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效率,特别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高职院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一,在思政教育当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传输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引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同时还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形象,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可以及时地询问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二,高职院校应该将各种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方法积极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2.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相关内容

传统的思政教育当中由于缺乏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得不到一定的锻炼,因此也就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增加一定的思政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内容。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当中的各种社团活动,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实际生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此外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例如做敬老院志愿者、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当中将自己的思政教育知识外化成实际的行为。

3.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第4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网络 创新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78-0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进步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政治素养,提高其创新创造能力,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过于死板和教条,思政教师授课激情不高,大学生接受起来也表现的毫无兴趣。而当今社会处于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化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信息渠道来源的多元性,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已经直接影响到90后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学网络授课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自发性地进行网络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是探究性的,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选题,推荐必读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点,主动来建构自己的系统的知识体系。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探索中尝试,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提高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众所周知,高校在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2011年《光明日报》就曾报道“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北大、清华努力在思政教学中提高科研力量,使学生在研究型的学习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尝试通过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使得师生沟通更为便捷、快速,以网络交谈或专家解答的形式及时回答和科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上提出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平台,开办思政教学专题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思政教学专题网站,自主探究学习,查阅资料,提交学科论文,来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把社会考察作为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社会考察活动有助与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中进一步融入社会,能促使其将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中,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考察参观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将科学理论逐步内化为其应有的能力和素养,进而增强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实效性,创造满足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平台。当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群体,对于书本知识他们也会质疑,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比如对社会主义民主好与坏的思考,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与当前贫富差距存在的矛盾如何解决等。作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高等院校,给予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小组讨论学习、主题辩论赛、红色经典诵读或道德小品创作表演都是在课堂上容易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方式。讨论或辩论的主题选择非常关键,既要难易适当,又要切合实际。道德小品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剧、导演并出演的。在活动过程中,要调动所有学生思考并参与,让每个学生在思考参与中都有所收获,当然认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可缺位,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评价与总结。道德小品在具体编排上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养成教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职业操守等主题进行了诠释和演绎。一个个弘扬高尚精神、鞭挞丑陋行为的鲜活小品在给学生带来阵阵笑声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启迪与教育,引发了大学生的深刻反思,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和观众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将浅层次的道德行为上升到深层次的道德情感与责任,这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有益尝试,其教育效果比简单灌输与说教更有说服力。同时,在思想的交融中,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文献纪录片或其他影像资料。观看影像资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与教师讲授相比,这种方式更加直观生动,也更轻松。例如,在讲授思想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观看文献纪录片《走进》。通过这个记录片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一生,从少年立志到峥嵘一生,激励学生养成自强不息的人格;了解伟人成功和失败交织的人生,让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伟人的功与过,肯定其贡献,反思其失误;更可以了解思想的产生过程对中国革命、建设的影响。此外,观看大型政论片《复新之路》可以帮助学生理顺中国近代史脉络,了解本课程各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影响力。观看影片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或写观后感,让学生有所收获,结合影视资料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第5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平台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5-01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的思想政治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模式的变革。

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要想实现对高校中进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其中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微博。微博是与互联网技术一同发展的技术交流软件,也是大众所喜爱的一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在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课程应用微博,教师可以将微博的特点和思政课程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如微博上有关政治问题的讨论,教师就可以依据微博上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教师依据这种方式进行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程度,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学生一同进行讨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确保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微信。微信是一种为智能通讯设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支持快速发送文字及语音短信、视频和图片,当前随着通讯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微信逐渐融入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充分利用好微信及公众平台,可及时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做到随时沟通,随时辅导,有效的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此外,微课在高校的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随着时间的变化,应用较为广泛,有效性强,是一种具有信息化特点的教学手段。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将“微课”应用到各个课程当中,并且获取了有效的教学成果。“微课”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并通过视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课后问题的练习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育当中,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从而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和有效的进行[1]。

二、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交流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的知识点,学生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复习。但是,再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依据新时代的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交流。例如,学生在课后遇到了不会答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将问题拍成图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通讯软件,给教师发过去,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的语音功能或是视频功能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并且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不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群组,让学生在这里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教师进行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需求[2]。

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利用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考核。例如,在一个章节的课程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围绕“微课”为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制作一个相关的微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要提及这章节的中心思想和重难点问题,主要是以电影的形式进行展现。教师将制作好的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微博”上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后,结合视频对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微信”加强交流和辅导,实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从而更好的依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制定计划,从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微平台”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相关的理论指点并不完善,现阶段的理论发展该处于自我探索时期,“微课”的教学资源也不集中,“微博”、“微信”更依赖于网络和通讯,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实施“微平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关的资源平台,强化硬件保障,实现高校思政教学课堂的有效发展,同时,还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微平台”教学模式的支持力度,同时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依据实践的经验,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敏.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第6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各大高校;4G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改革

一、引言

如今4G网络在我国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未来4G高速网络将会在我们的教育、工作、生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4G网络的普及,促进了新媒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随着网络与终端的不断发展,WIFI、手机直播、掌上游戏等成为高校师生中学习生活中的一种新的学习、娱乐的方式,这种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有利有弊。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应对的挑战化成对当代高校等的成长助力。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新的传播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消费、教育形式的作用,努力研究新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实践的前景,通过新媒体来达到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受教育的方式的目的。同时可以拓展教学方向,充分发挥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开拓渠道,构建全新教育平台

当今社会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已逐步取代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我们已经迈进了信息交流与信息传输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要敢于改变自己,通过网络去占据网络,要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去向社会、高校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到网络中去。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搭建新的教育平台,构建各种规章制度,打造团队,用心实现网络内外教育相互弥补的格局。

(一)占据网络新高地

根据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加大影响力为基本方针的主体思想,部分高校组建了集理论、实践、互助、学习、等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紧紧围绕着“立足中心思想,服务全体师生”的重要纲领,用心发展以国家网站为为标杆,以高校自身网站为中心,以学生自发性网站及校园贴吧、论坛为辅的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根据地,确定发展方向、聚焦发展前景、提高发展积极性,并始终坚持“主旋律不动摇、占据互联网高地”的原则。近年来各大高校又结合实际逐步推出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贴吧等平台,在现实运作中寻找生活中的典型将其代入网络教育中,通过精心的策划以及各方面的宣传,将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通过网j呈现在广大师生的眼前,塑造典型的力量,可以为师生交流、传播正能量提供一个更宽更广的平台,可以让外界听到本校的声音,打造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影响力。还有部分高校积极通过各类网站开展各类“好人好事”活动,真真切切做实事,日前某高校举办的为贫困山区儿童义卖及捐赠活动,其关注人数多达万人,师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山区儿童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亦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来。

(二)善于合理使用新媒体

高校应扎实完善“学生交流网”的维护、监管等各方面的工作 ,要将其打造成为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情感辅导咨询、各方面信息传递、奖助学金申请等为一体的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网站,要让其成为在校师生所的常用得交流网站,此外还要加快各种网络平台的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在微博群中不定期的推荐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及理论,亦可采用直播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要让学生感到领导就在自己身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与校领导之间沟通零距离,要充分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号群众基础庞大的优势,定期向同学们推荐本校的各类期刊及社会上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文摘,做好其育人育心的工作;高校自身网站也一直在进行升级、优化,高校党委组织发挥带头作用开辟了思想政治主题教育网站,其后各大院系也各自组建了其自己的化联网服务项目。

(三)团结网络新群体

要构建院系互助、网络现实同步处置的舆论引导规程,规范管理、院系合作、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服务机制,从而发展成为对互联网管理的全面覆盖。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对基于网络所发展而来的各类新传播媒介的管理、推广,要让其立足于校园服务于校园,还要努力发掘传播渠道,亦可让其加入市场化运作,要让其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统一阵地。具体如:开展建立互联网教学专栏,如 “院长在线”“思政有奖问答”等,要形成一种网络现实互补互助的良好发展态势,要坚持在“中心思想不动摇,服务思政教育大局”这个主旋律下开展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及实践活动,高校以“网”会友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例如某校在由校方各部门联合举办的‘院长在线’互动中,共有近2000名师生积极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交流文字一度破3万,院长及各部门领导就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建议做了认真的思考及解答,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数十个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自从新媒体平台开放以来参与最积极踊跃的一次。

三、加强管理,健全互联网管理机制

(一) 健全管理制度

日前本校特地制定了《大学生思想波动观察与处理》文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学生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向正轨,要时刻关注学生自发性网站的网络舆论走向,并印发了一系列的规定,从而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宣传的引导与监管。2013年本校拟定了《关于打好网络与思政教育基础工作的意见》,更深层次的表达了学院在新媒体背景下对思想教育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二)组建互联网管理团队

学院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互联网管理团队的建设活动当中,与各院系学生负责人代表一同建立了学生信息管理站,并在各院系设立下属部门,部门职员分布每个教室、班级,部门领导由教育科教师负责,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为学生的校间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既能传递学校对于学生关心与爱护,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就是工作中的纽带,一边连着学院一边连着学生,但同时它也对各方面起到监管的作用。只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才能将监管工作领上正途,所以管理者需要始终保持客观的心态,努力当好领头羊,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要及时的对其加以遏制及引导。

(三)改革互联网监管方法

1、着重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学院应每季度定时开展交流会议,进行各部门学生工作的总结及教育,每月由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学生交流会,聆听大家的建议,及时对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及建议进行解答,解答不了的记录下来上报给学院。

2、不定期的网络互动。通过贴吧、论坛、QQ群等各种社交媒体及时有效的开展与学生间的互动,院长与各部门的负责人及领导也会在各媒体上与大家见面,院长通过互联网在全校进行直播,各班级、院系代表就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问题与学院领导进行互动。

3、开展现实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学生平时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要进行整理、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建设性的问题学院领导应给予肯定及解答,让学生能感觉到他也是这个学校的一分子、是学校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

4、健全预警方案,要防患于未然。开展网络舆论收集、分析、归类,时刻了解舆论走向,做好紧急情况处置方案,搭建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四、统筹有序,把握网络教育新规律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待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我们需要有取有舍,要取其对教育发展有利的部分,然后加以发展、利用,从而让其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其中的糟粕则要毫不犹豫的舍弃。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信息、文明发展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它的信息又是驳杂的,它既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意义,却也有可能会使学生进入误区、陷入泥泞,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客观的认识,充分了解网络的好与坏,在现实学习当中,需要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给网络隐患安装“杀毒软件”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转变,要在互联网教育中把握主动、传递正能量,把网络的“好”最大化,把“坏”最小化。

(二)贯彻监管与导向一体的原则

互联网管理中两项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管和导向。学校应坚持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的原则,坚持“敢管、善管”的要求,把互联网监管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置。但是,监管不等于“堵”,对待问题要“堵”“疏”并用,并且要以疏导为主,要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对待一些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东西则要彻底的封堵,对那些违法犯罪的信息则要进行彻彻底底毫不留情的删除。始终坚持以思想为校园主导思想的理念,要相信邪不胜正,通过各大主流网站让学生得以与各大思想政治教育名家、专家、学者交流;通过举办院长师生网络交流活动,对学生在生活,实践,理论、为人处世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问题当中来,院长与处长等各位学校领导与学生畅谈过去、现在、未来,这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真正做到在互联网上教学,在互联网上将人生的一些道理通过一些娱乐的方式迁移默化的传输给这些学生们,持续加深在新媒体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一性和实用性。部分高校当中存在着一定数量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平台,在大学校园内也具有相当高的群众基础,要加大管理力度,如发现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有教唆嫌疑的帖子,应当迅速通知相关负责人和版主及时处理。互联网舆论监察员要时常跟各网站负责人沟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网站举办的各类活动提高学生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自建网络平台走向一个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深化教学与服务相辅相成的理念

始终坚持教学与服务相辅相成的理念,要将教学代到服务当中去,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宣传校园互联网科学、积极、乐观、向上的主要方针,同时要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处事中所碰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再通过适当的方式解决,要做他们踏入社会之前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新媒体成为成为学生、老师意见的风向标。通过开设学院贴吧、论坛、网络党校等活动向全校师生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网络服务,同时还应该着重加强电子校务的发展,努力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实用的互联网工作服务平台,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此外,学院的网站应拥有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又具体划分多个模块,真正做建立实时反馈信息,及时传达信息以及信息拓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院网站,整合学院各院系的网络平台的资源,逐步发展为完善的办公平台。

(四)线上与线下同时监管

搞好F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抓互联网,还有在现实中给予教育,只有了解、参与、组织网上的一些活动,才能更深切的了解大学生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内心思想又是什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遇到困难、思想上有想不通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校园舆论的中心点,主动设置一些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答,善用互联网用语对网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类处理,从而实现师生的零距离接触,让网络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纽带,在网络世界里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要学会将互联网上的问题拿到现实中来解决,利用各种座谈会或者组织一些师生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五)“二维”与“三维”的转变

大学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以老师在教室上课为主要方式,学校报刊及校广播电台和各类交流会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但是现在新媒体代已经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我们的在校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方式走进了网络这个“奇妙的大世界”,移动社交媒体所拥有的信息实时性、便利性、共享性,使我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成功人士的演讲、报告、及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且都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是这些交融在一起,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由以往的“二维空间”带入这全新的“三维空间”中来,从而搭建起一个实时交互式、多维度的网络平台。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是现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于思政教育存在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了解新知识、接受新理念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创新之后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学院的网络建设提出了更深的要求,所以,在实际教育中应当善用新媒体的便利性、实时性,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马燕.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使用范式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对社交媒体应用效果的反思[J].新闻知识,2015,12:72-74.

[2]王璐,尹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性自觉与实践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5,12:51-54.

[3]叶慧燕,秦琴,刘龙伟.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33-136.

[4]任宗仪.新媒体在贵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85-89.

[5]孟琦,张亚军,葛梦薇.“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76-79.

[6]钟之静.社交媒体视阈下高校毕业生创业心理教育现状与实践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7:71-75.

[7]秦艺书.基于网络媒体的高校思政教育探究――评《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J].传媒,2016,16:93.

[8]梁小娟.微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创新探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5-47+55.

[9]刘凌霜.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课学习心理调查――基于学习方式、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2:1808-1812.

[10]李丽君.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1:25-27.

第7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0024)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大学生的受教育方式及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改变,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教育要求,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因此,加强思政教育中的师生交流,突出思政教育及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就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40-02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代表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的性格特征,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受教育的方式与传统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之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等都有着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明显已经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效果,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当今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

近几年,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传统思想与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培养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等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过分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学校仍旧采用“单边教学政策”,即: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的思想政治教导,其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种教育形式往往形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的现象,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十分被动,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及道德教育的认同度及学习兴趣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过分的注重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突出老师的权威性及严厉性以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感受及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过分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学生情感关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直觉、意识、思想、心理等非理性因素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1]。即: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兴趣爱好、学习方向、接受能力及感觉程度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导的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思想层次出发,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启迪。然而,目前的高等教育学校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思想层次及政治兴趣对学生进行空洞的教导、说教,对社会及网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等避而不谈;对世界上及生活上存在的消极问题、动乱问题等缺乏理性的、透彻的分析,使得学生在思政学习上不能“因人施教”,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进行。

(三)高校过分重视共性教育,忽视学生教学方式

高校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往往采用“共同教育、统一灌输”的教学方式,即:所有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进行相同内容、相同层次的思想政治学习,教师在同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同知识、相同理念的思想政治灌输。虽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定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但贯彻不等于“灌输”,教师不应当以“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强行”培养教育学生[2],填鸭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缺乏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灵性。与此同时,共同教育的教育方式虽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学校的资金及时间投入,但是共同教育缺少了高校及教师对学生个人的关怀与思想交流,这产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其不仅使得学生的思政教育及学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还影响了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拓展及发散性的创新思维。

二、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的措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化“文明、自由、平等、民主”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高校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它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多、更积极的引导,为他们今后在社会中的生活提供了文明、和谐的道德基础。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的一些改善措施:

(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学生情感关怀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人们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出发点,也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建设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3]。在思政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及思想疏导,就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思想、情感交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基础,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即:1.学校可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心理活动,以模拟社会中的道德、政治事例为基础,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事例,使每一位学生成为道德、政治事例的当事人,从而让他们切身实地的进行自我教育及自我心理学习疏导;从而加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正确的发泄自身的消极情绪;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2.学校可积极开展挫折教育活动,适当地进行类似于“模拟”之类的演练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及挫折时不会自暴自弃,从而避免他们由于生活、学习中的困扰而误入歧途的行为。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加强师生思想交流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强调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即“整体主义人格”,这种人格以压抑个人主体性,以牺牲“个体”为代价,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工作者从“工作对象”出发,与人相处要保持平等,对于他人要保持必要的尊重,不能随意破坏他人享有的权益[4]。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出“平等、自由、尊重”的教学本质,要“以人为本”,改变以传统说教、填鸭灌输为方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信任的沟通桥梁,营造互相交流、互相理解的教学气氛,利用巧妙的“沟通教育”手段,使得师生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识,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只有在保持平等、保持尊重的前提下,思政教育者才会突出思想道德及政治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及培养,从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时才能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思想,才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和谐育人环境

首先,高校在实现思想教育贯彻时,要注意灌输的形式,不能以“填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强制”教育,应当思考更多积极、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思想政治学习,即:①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要方便思政内容的传播,对于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及思想层次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其一定的适应性;②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要为大家所接受,对于审美不同、思想及思想价值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一定的符合性;③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应当能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对于学校不同、专业及兴趣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者,思政教学方式应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其次,高校应为思想政治的教育及学习建设完善的、和谐的育人环境,各高校应当把握时代的主题、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大力宣传、学习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传递正能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5],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培养学生及教育者倾听他人、关怀他人、为他人思考的习惯,贯彻“民主、自由、平等”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思政教育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思政教育建设一个大的、整体的人文环境。

三、总结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为了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需要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现状,即:突出学生主体,加强学生情感关怀;突出思政教育本质,增强师生思想交流;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只有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现状,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思想引导,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晖.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及原因分析[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22-24+32.

〔2〕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68-71.

〔3〕韩淑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114-115.

〔4〕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41-43.

第8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社交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涵盖了手机、QQ、微信、论坛、微博、空间、人人网及其他实时在线交流工具,与传统的媒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有所区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并越来越多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应对社交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1.社交媒体的运用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渠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 社交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使用率高、互动及时、传播快速、信息含量庞大等优点,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都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因此,基于社交媒体的特点,将其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丰富拓宽思政工作的渠道,达到较好的教育成效。

中南大学借助社交媒体,开通了校园微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造了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完善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渠道,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2.社交媒体的运用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方式上,主要是以单一化的集中教育为主,信息传递过程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息衰减。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仅能使小部分学生受益,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随着社交媒体,如手机的普遍使用,采用诸如人人网、QQ、微信、微博等方式各类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多数学生有效接收信息,极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

3.社交媒体的运用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议政参政的意识

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以90后年轻人为主,一方面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思维意识及行为上较为独特,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观念不强。社交媒体中的大量政治信息,能够重新聚集高校学生的政治关注目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议政参政的意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与传统的单一化的理论教育相比,多数学生倾向于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如人人网、朋友圈、说说评论等途径了解最新国家时政热点。一方面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能够为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观念提供有效渠道,便于自身政治诉求的表达。

4.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缩短师生距离,体现出师生平等的理念

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较大,加上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多数学生并不愿直接说出相关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制约了教育效果。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则可以将自身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与教师或朋友分享,能够有效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1.社交媒体良莠不齐的信息增大了思想管理难度

社交媒体具有信息量庞大的特点,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后喻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在信息获取上,往往是学生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成熟,面对各种信息时,其分辨、甄别、理解的能力不强,较易被一些娱乐属性强、思想水平低的负能量信息吸引。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不同程度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甚至改变了个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思想引领及管理难度。

2.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新时期大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其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及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其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掌握必备的媒体应用技能。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驾驭社交媒体的能力水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渗透,不断增强社交网络的正面能量,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社交媒体的运用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沉闷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够凭借其独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构建全新的交流分享平台空间,使学生通过或赞扬或宣泄的方式,重新提振生活及学习自信。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超过90%的学生喜欢通过微博、人人网、QQ、微信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状态,分享自己的想法。这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差距较大,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总结,探究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思政教育人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

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倡导生本教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 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遵循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具有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及生活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在新时期内心缺失的关爱及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从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筛选正确信息,使其正确看待自身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社交媒体,如QQ、微信、微博、空间、人人网等途径与学生加强交流,本着以人为主,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

2.建立覆盖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备较为明显的弱点,但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现阶段仍然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的挑战,对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建立起“现实”的思想教育与“虚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整合两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做到既不断满足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又有效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两者的补充协调。

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运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各类社交媒介与教师进行交流,思政教育人员的话语权威性有所弱化,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人员要有效借助社交媒体强化话语的感召力,放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姿态,及时转换自身角色,将自己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思想教育。高校管理工作者,要认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在新媒介环境、经费保障及人员安排上加以支持,打造一批思想水平高,新媒介应用娴熟的思政教育人员队伍。思政教育人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钻研掌握新的媒介知识,借助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采用社交媒体引领学生的思想趋向,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领域的重要作用。

4.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融入社交媒体

校园实践活动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与各个网站进行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特色的校园活动,如爱心慈善公益晚会等,畅通媒体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在学校的各类信息环节,可以建立富有特色的“微栏目”的方式,做好信息推送。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工作参与热情,可以创建“微博专栏”、“短信平台”、“网络辣评”等形式,切实发挥社交媒体的效用,营造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推行构建全新的媒介载体。

此外,还可以发扬学生学习骨干及思想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骨干的带头示范,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观念。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形成了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提高自身的新媒体应用水平,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实践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10-111.

[2]王燕芳,康遍霞.E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7-129.

[3]赵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11):149-150.

[4]罗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学园,2014,(36):8-9.

第9篇:网络思政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微博建设

一、相关概念概述

微博,又称迷你博客、围膀,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的简短文本公开信息的博客形式。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包括五个方面的理解:(1)简短内容;(2)关注机制;(3)广播式;(4)实时信息;(5)社交网络平台。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则应是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政教育与微博之间的相互融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对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微博日益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势而为,采取多种途径占领“微博”这一新阵地,主动占领微博新阵地。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微博,把握好“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脉动,发挥“微博世界”的正面影响,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引领学生思想发展。借助这一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资源,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微博也营造了平等的交流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沟通,有利于师生之间持久性对话和交流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进行微博建设

(一)丰富辅导员博客的栏目设置。博客作为一个新媒体有着其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交流优势。辅异员博客正是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及行为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平台。丰富辅导员博客的栏目设置,是可以充分借鉴如今各个网络平台流行的模块模式的。除了直接应用外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专用模板,增加灵活度,将分类细致化。

(二)提高辅导员的博文撰写能力。辅导员博文撰写能力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辅导员所表达的思想的感知,从而发挥福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欲提高博文的撰写能力,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要在内容上拒绝“假、大、空”这一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倾向。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活跃思维以及强大的创新力的优秀群体。而博客则是一个为这一群体提供发表其看法、见解和思想的“用武之地”。辅异员也要通过博文不断回顾、总结、反思及改进。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除了可以提高博文撰写能力外,还可以使辅导员保持着一种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开放、积极开展工作状态。

(三)增强辅导员博客的宣传推广。所谓“人多力量大”,辅导员博客也是如此,需要借助大家共同的力量,共同发展。当辅导员博客建立以后,就需要通过增强宣传与推广使更多的学生受益。着力宣传建立辅导员博客对辅导员工作以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帮助,并加强交流。使优秀的辅导员博客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四、微博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的快乐情绪建设。博客交流可以巧妙地解决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只要登陆心理健康干预博客就可以一吐心声,而且由于用的是虚拟身份,少了一份顾虑,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时的告知相应的辅导员,使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切实可行,让有心理、情感困扰的学生能够尽快走出阴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及生活。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到今社会,很多事情都有其两而性,网络便是一把这样的“双刃剑”。而博客比其他网络媒体的随意性更大,这便要求辅导员博客这一网络载体的教育平台,能够拥有成为庞杂信息“把关人”的判断能力。

(三)促进辅导员博客圈的交流与共享。辅导员博客创造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大家随时随地可以交流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而且这种不需要面对面交流的特点也打破了大家之间的隔阂羞怯,在辅导员博客圈这个平台上自由发言,寻求帮助,了解更多与学生有关的动态内容,分享工作心情。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背景下,知识不断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

(四)强化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管理。有必要对辅导员博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约束,使其在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轨道上长久的发展。能够表达社会主流思想,为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社会形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让辅导员博客真正成为辅导员与学屯、辅导员与家长、家长与学生、辅导员之间值得信任的沟通之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