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文化理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短缺经济已离我们远去。根据社会消费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成为新的时尚,并日益注重其个性特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凝聚力。
1.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这就要求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摆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实现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基本实现目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每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使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西方文化固然有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个性舒展”的优点,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外企业正在逐步靠近,企业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以国家利益为目的,以民族精神为底蕴展开的,中华民族经济要在新一轮的竞争和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团队文化”、“诚信文化”的建设。
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投资赚钱,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作用,把塑造员工的共同理念、信念和价值观作为企业的动力源,努力创造促进企业和个人协调发展的优良的人文环境。
1.树立学习创新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是―个强调“变”的时代,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以几何级数增加。在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资本、现有技术及人才存量的竞争,而是企业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为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创建一种学习型价值观,培育企业的学习氛围,提倡员工终身学习和终身受教育,以求获得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培养创新氛围。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比一般产品要快得多,这就需要现代企业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与高度的创新精神。因此,现代企业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风尚,让每―个员工的想象力、灵感、原创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都成为创新的源泉。
3.营造对失败宽容的环境。由于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推向市场时消费者受知识的限制而接受度低,因而高科技的产品命中注定要有更多更大的风险,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才能真正被市场接受”。更为严重的是从产品的开发研制到推向市场的任何―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作为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包含一种对失败大度宽容的态度,员工和管理者也要胸襟开阔,使思维的通道畅通无阻,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有所创新。
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要突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贯穿在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着企业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面貌,对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统率和决定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突出企业精神这个中心来进行,使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2.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各方面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实力、企业人员素质等)决定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职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短短几年时间还不足以发展成熟,发挥其应起的积极作用,现实中也自然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得到真正体现,而完全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根据何远卿的观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人身关系的独立;②财产关系的独立;③业务关系的独立;④意志关系的独立。而在我国,从独立董事的产生来看,根据《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的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通过。但是我国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所以独立董事基本上是由大股东挑选聘用或推荐产生,他们往往与董事会中的某一高级管理者有良好关系,而成为“人情董事”或“花瓶董事”,从而带来人身关系的不独立,并影响意志关系的真正独立;从独立董事的薪酬来看,独立董事的薪酬取决于聘任他的公司,由董事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通过。而现时的独立董事薪酬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如果薪酬太低,就很难调动独立董事投身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薪酬太高,就易被大股东收买,以致很难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从任期来看,根据《指导意见》,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虽然规定独立董事任期以6年为最高限,但6年毕竟是一个不短的期限,假设取其极端,某独立董事在某一公司中连任6年,那么在6年内,它通过与该公司的其他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管理人员共事,极有可能被同化,而失去独立性;从独立董事人数比例上来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仅占董事会成员的1/3,不能在公司决策中起主导作用,这不仅影响其独立性,而且影响其监督作用。
2.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很难理顺,职责权限不明确。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接近大陆法系,即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不参与公司决策、管理,但对公司的某些业务有批准权,可以间接控制董事决议。而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原本就是力求在中小股东、经营者和大股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衡关系,从本质上说,也就是利用“外脑”对公司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由此不能让人感觉监事会与独立董事有职能重叠的嫌疑。而《指导意见》也并未对独立董事应履行的职责作出明确的界定,更使得两者的职责界限模糊。正如高旭军所说,多人监督等于无人监督。到底如何行使监督权,再多大范围或领域内行使监督权,都给独立董事带来了困扰,使其应有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3.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发展的要求。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决策机构中的主要成员,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及法律、工商管理、财务会计、科学技术等多种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独立履行职责的个性、品质、经验及能力,更需要前瞻力、洞察力以及对广大股东和公司利益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独立董事只有具备这些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公司各项决策进行独立判断、独立地发表意见,并为公司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而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大多是大学教授、社会知名人士、经济学家、律师等学者型或名流型人士,他们可能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未必都具备技术、商业、管理、特别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他们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在不同公司中兼职的现象又比较突出,所以基本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公司事务,往往只是“挂名董事”,这就使得他们对公司情况一知半解,不但不能为公司的发展提出独到的见解,反而有可能使公司花了财力却不见收益,甚至会使自己陷入危机之中。
4.独立董事的责、权、利往往不对等,激励机制不健全。根据深圳交易所的有关调研显示,不少独立董事目前的车马费每年只有5-6千元,有的甚至是免费的,如上市公司“郑百文”的独立董事陆家豪就是免费的,这与他们所肩负的责任是不相称的。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获取酬劳的同时,不仅是以自己所拥有的学识为回报的,更是将自己多年奋斗所赢得的良好声誉为担保,而且,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很可能面临法律条款的追诉。这样的责、权、利不对等怎么能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呢?而且,《指导意见》没有具体规定如果公司经营活动违反了法律法规,独立董事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样,由于没有法律责任的压力和约束,也就使独立董事缺乏了勤勉履行其职责的外在压力。
5.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以致它们不可能制止或纠正公司董事、经理等有损公司及股东利益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独立董事拥有重大关联事项认可权、提议权、发表独立意见权、知情权、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的独立聘请权、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等职权。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职权,独立董事能对董事、经理起到制约作用吗?而实际上,这些权力的事实无一不需要董事会的合作,如果董事会不肯召集临时股东会,独立董事的权限没有任何意义。
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途径
我们既然看到了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使其健康积极地发展。
1.从思想上,改变人们对独立董事的传统看法,逐步接受“独立董事”这一概念。首先,使人们树立公私分明、依法办事、公正廉明的法制观念,从而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奠定社会基础。其次,“独立董事”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必须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真正认识它存在的意义,逐步接受它,从而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奠定公众基础。
2.从制度法规上,逐步完善信托制度,充实现行《公司法》或《证券法》。首先,不断完善《信托法》,同时尽快推出切实可行的信托条例、制度等,从而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奠定法律基础。其次,我国现行《公司法》或《证券法》中应具体详细规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各自的职责、职权范围,以使独立董事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各公司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具体规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权限,赋予其更多的制约手段,并促使其规范运作实施。这里所说得更多的职权是指要赋予独立董事不需依赖于董事会而可独立行使的权力。可以将审计和财务监察权赋予监事会,主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同时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战略决策、提名、薪酬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发挥其决策参与作用。
3.从独立性上,必须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在公司中得以真正有效地体现。从产生机制上来说,首先必须改变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最核心的两个问题就是产权和外部的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必须进行产权改革,改变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一方面,我们要在公司治理准则、上市首发、增发和配股过程中坚持股权制衡的原则,切实推行国有股减持政策;另一方面,应逐步完善累积投票制,以使中小股东行使权力的机制能真正发挥作用。另外,选聘独立董事时坚决贯彻这样一种程序:由董事会提出独立董事的素质要求及条件,然后由其提名,报经股东大会审查考核,最终由股东大会批准。总之,必须要避免大股东操纵独立董事的产生,并保证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
从薪酬激励机制上来说,(1)不允许独立董事持有公司股票,以保证其财产关系的独立性。尽管有的学者提出应逐步对独立董事实行股票期权计划,但我认为虽然这样做会激励独立董事更关心公司事务,但这样必然会使独立董事在财产上对公司有依附关系而妨碍其独立性,使其与内部董事不具备实质差别。(2)必须使独立董事的薪酬与整个公司的业绩和独立董事个人的业绩挂钩,以激励其为公司利益而努力工作。而这就要求建立一套企业市场价值指标和企业会计指标有效结合的独立董事业绩考核体系。(3)应使独立董事的报酬体现风险性,并适度加大其风险性。我个人认为应该取消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得独立董事因不重视对公司决策、管理的监督而使公司陷入危机情况所应负的责任降低,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有所腐蚀,会使其用更少的时间关注所聘公司的发展情况。(4)独立董事的薪酬还要体现公平性,不论是与行业薪酬对比还是内部薪酬相比。另外,我们应当积极贯彻《指导意见》中有关薪酬问题的指示。根据《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应当给与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经股东大会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披露。目前在我国采取适度津贴加奖金的办法是比较可行的。(5)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独立董事的机会主义行为,须使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的对应。根据张维迎的观点,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决定于每类成员在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和对其监督的相对难易程度。这一结论背后的逻辑是,给定契约不可能完备(从而不可能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拥有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大到最大程度的对应,从而带来的“外部性”最小,企业总价值最大。
从任期来看,独立董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机构,应该尽量压缩其任期。最好是两年左右,并禁止连任。当然这还没有得到实践证明,只是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但我认为由于任职时间短,在某种程度上会使独立董事减弱与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熟识的动机,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加强保持其独立性的愿望。
从独立董事人数比例上看,根据萨蒙的观点,董事会中只应有3名内部董事(即CEO、COO、CFO),其余都是独立董事。至少董事会2/3的席位应为独立董事。只有在人数比例上保证,才能使独立董事有弱势群体变为强势群体,真正确保其独立性。美国公司中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很高,比如,在2001年,IBM公司的董事会共包括15名董事,其中12名是由外部人员担任的独立董事。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023-02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的一项要求。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架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于所有者并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要承担企业的最终风险,所以所有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甚至会高于对经理人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为了达成协议,职业经理人必须充分表达他愿意接受控制,并努力协同股东一起建立起企业的控制体系。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获得经营企业的资格。企业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股份公司权力层次中存在着严重的职位重叠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任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表现在由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公司。这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决策执行质量和市场经营风险分散原则,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低效率和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公司治理是以董事会为中心建立的,致力于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例如,董事会有权选聘和激励主要经理人员;对全体股东负责和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以确保公司的管理行为符合国家法规;进行战略决策,制定政策和制度;履行监督职责。可见,董事会拥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董事会要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有赖于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性和对经理人员行为的制约。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会计核算体系、高层管理人员报酬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包括了这些制度安排的主要方面,是董事会行使权力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比较重视对各自“条条”的管理与指导,而对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重视不足,形成各管各的尴尬局面。如投资管理部门制定《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注重对项目投资管理作出种种规定,财务部门制定《投资资金管理办法》仅注重对投资资金进行管理,两个办法都忽视了计划与资金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验证的监控。
2.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多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不设置内部控制机构,甚至有的领导把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只注意抓效益而违章违法。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汇总,没有制定必要的程序控制和配套必要的奖罚措施,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不注重对企业职工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使得员工素质不高,不适应岗位的要求,使得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实中,许多企业却只注重建章建制,根本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意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配套相应的责权制度,而且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改变及时地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性不足,有效性和完整性缺乏。而且,企业忽视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控制,过多地偏重于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也造成了内部控制不及时。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企业内部监督而言,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以及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目前,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再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流于形式,甚至怕暴露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的执法部门不能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罚的不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
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策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要想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就必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股份制的经济杠杆作用。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通过扩股及送红股等方式,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员工有股东意识,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任何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中,经济利益是约束人的基本因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企业避免了由少数大股东操纵,而导致决策偏向、主观臆断、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2.提高领导层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效率。在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上,首先要提高领导层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了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也就是说,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建立、实施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信息真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领导层高度重视,才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执行力度是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从一些已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不难看出,不少企业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造成恶劣的后果。因此,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注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和问题及时改进,且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使其发挥作用。
3.找准关键控制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责任。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资金拨付、使用手续,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正确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企业日益认识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不但是要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提供和披露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内控制度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的实现。应该说内控制度的立足点之一是要通过制度化规范标准的构建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立论,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应该是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评价,考核内部控制所规定的目标实现与否。在具体界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时,不同的评价主体可能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界定也不同,如监管部门推动实施的内控评价,其目标可能更多地关注内控制度所达到的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而企业自身进行的内控评价,其目标就不应局限于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还应该包括内控对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程度。
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企业财务人员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还要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还会妨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所以,做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6.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不断地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审。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ow to establish a sound enterpris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fect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The author will express some personal idea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nterprese rules and regulation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善、规范而又严密的体系,是管理现代企业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现代企业,这个问题我们都或多或少有所学习,但对其内涵的理解恐怕不深。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职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对我们来说,这是目标和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就是说我们距离建成现代企业还比较远,但这是我们大家共识的方向,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
我认为,当前我们在目标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首先是进一步深化对现代企业特征的理解,其次是认清我们现在的差距,我们要做哪些基础工作,第三是怎样构架适合我们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规章制度。
一、进一步深化对现代企业特征的认识
现代企业主要有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还要具有产权特征、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本文讨论的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我们建设现代企业任重道远。
二、我们要做哪些基础工作
我们当前的单位(企业)发展状况,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经验积累,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多少年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创新和改革下,经营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建立了不少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也进一步成熟。按照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打基础的工作很多,主要是:
(一)建立和完善单位的生产经营系统。首先是领导层在广泛调研讨论和征求员工的意见基础上决策单位的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组织规模、经济规模。①建立健全上下(与基层单位)管理顺畅的组织机制,培养扶持核心竞争力专业队伍,配套服务协调部门或单位;②健全切实可行的基层(部门)职责,各司其职,互为补充;③健全决策下达、指挥、监督、检查的综合机制。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①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引进与培养同步,引进高水平实力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大培训提高力度,鼓励自学资格注册;②培育企业文化,发掘员工的技艺潜能,提供平台,搭建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类活动,加强爱岗爱单位教育,凝聚人心,增强企业活力;③加大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学,加强部门间的互为补充,形成部门团队建设和单位整体团队能力的崭新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①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劳动人事法规制度,落实人员劳动工资和各类保险,使员工有安全感;②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给予对单位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奖励,在荣誉上、经济上、物质上、培训上兑现;③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体现能者有用武之地,对暂不适应岗位工作的转岗培训,能力达到的适人适岗,仍不能适应工作的,根据《劳动法》和有关劳动人事规定,分别安排出路;④劳动人事和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一视同仁,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生产运行要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行政与后勤管理制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经济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信息与网络化管理制度等等。
①培训学习非常必要。要对现有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培训,有计划的逐年达到持证上岗;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②加强内部下属单位间,系统内单位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③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完善制度;三、怎样构架适合我们发展需要的企业规章制度
①以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为前提,组织学习和调研,重点解决什么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标准是什么;②回顾审视单位自身发展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组织专人编制现代企业发展规划,组织专人就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当前急需建立或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哪些;③有专兼职部门或岗位,负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④有专兼职部门或岗位,负责企业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⑤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执行制度要有力度和透明度。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难点 解决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首创的,是适应社会化的发展要求,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下提出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存在很多的难点与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进度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相符合,并且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一种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政策,是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以及拥有独立产权的一种现代化的制度形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是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建立的,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下提出的探索,是关于企业的组建、运营以及管理的一种新的制度形式,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并逐步的走向国际化以及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1.产权不清晰
产权问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实现产权清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确,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以所有者的姿态对企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自,很多的国有企业的产权都是出于虚置的状态,长期缺乏管理,从而形成了政府负债、企业负亏的现象,这就使得企业存在产权不明确的弊端。
2.国有企业的运行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运行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国有企业承担的经济职能与政治功能产生混淆,缺乏资本运营的经验,存在很大的问题。
3.企业的内部管理与组织形式方面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组织形式,而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比较低下,在供需方面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得企业的重复以及规模小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解决这些问题。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要与各方面积极配合,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理顺产权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理顺产权关系,尽快的建立法人制,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与重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确,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以所有者的姿态对企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自,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改革,而且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明确产权,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要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并且法人代表要对企业的出资者承担责任,独立的进行经营,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与要求。
2.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各种矛盾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在我国国情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解决好各类矛盾,从而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多的依赖政府,使得自身的经营能力很差,而且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再加上长期的债务问题,使得企业的资金紧张,因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妥善的解决企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积极地处理企业的各种债务问题,可以将资金投入改为政府入股,这样可以减少银行的对冲基金,从而减少坏账的产生,也有利于企业进行资产的改革与重组。
3.实行政企分开
积极地实现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保证国有企业向着纵深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转变职能,主要是通过政府担负起原本由企业担负的社会职能,实现权、责、利的再分配,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使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根据精简、效能以及统一的原则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政企分开,使得企业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4.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要企业建立科学的治理机构,实行企业法人治理制,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校运营。要根据公司制的要求建立企业的治理机制,建立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并且各自之间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还要建立权利制衡机制,从而完善企业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保障制度,解决企业的职工的就业以及保障问题,而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加强社会保险的功能,实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结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企业由政策调整向着产权关系的理顺的方向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分清难点,解决问题,从而使我国的企业向着新的历史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大观周刊.2012(12).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并逐步形成规模。公元780年,唐代茶圣陆羽著写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其中不仅概括描述了茶的自然形态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更是把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精髓融入饮茶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风俗,称之为中国茶道,并逐渐传播,此后在大量的有关茶叶、品茶的诗歌书籍中均有体现。中国茶道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传入日本,形成独特的具有禅宗韵味的日本茶道。中国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地区扩散,明清以后更是远销欧美,直到前戏,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力量,甚至欧洲当时的皇室,都以穿中国丝绸、饮中国茶为一种时尚,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增强 途径
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常青树”,就要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而创新,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积聚、创意火花的碰撞,是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灵魂。所以,笔者认为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上做文章,必须强化全员创新意识及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源。基于对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总的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核心技术、管理能力、组织学习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总和。
1.核心竞争力定义要点。第一,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第二,核心竞争力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核心竞争力不是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但是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第三,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内在价值有关,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整体价值或提供独特的价值。第四,从竞争角度来看,区分能够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价值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与提供更高整体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因为,竞争并不只意味着超过竞争对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与对手区别开来,这对大型企业有指导意义,对中小企业更具意义。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比资源和能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中的产物,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始终融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而的职能部门,体现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战略价值。(2)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3)不可模仿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件复杂的工程,面对入世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从强化和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抓起,坚定他们对创新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知。
2.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识。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企业要经常举办核心竞争力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使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形成浓烈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氛围,才能使创新信念和决断魄力处于核心地位,才能大力培养出大批创新型的领军人才,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3.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制度,如通过股票期权奖励、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人力资本的保证。
4.创建独特企业文化。我们说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自觉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愿、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企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制度财富的结晶。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信念力量;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实践;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资源;是构成企业差异性战略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全面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是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持续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二是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说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要靠人才完成。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三是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
5.铸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企业内部渠道看,应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要对全员职工进行创新教育,以强化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同,营造人人重视、个个关心的氛围;二要从整合公司资源入手,集中进行某一领域的“差异化”创新运作,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体制、制度、机制、文化和核心技术;三要从可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中,找准适合本公司发展个性的关键要素,集中进行研发、创新,促使它尽快形成唯我独有强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分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也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外贸企业把财务工作定位为出纳、记账、报税等工作,还没有把财务管理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缺少财务分析,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还没有成为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工具,财务信息也没有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财务人员还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能将财务管理与进出口业务结合起来,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成本管理不够完善成本管理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没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只注重“直接成本”的管理,面对于“间接成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很多财务信息还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状态,甚至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三)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一些外贸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收外汇账款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外贸企业认为老客户以及用信用证结构不存在风险,导致应收外汇账款控制不足,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外汇账款中恶意拖欠高达60%,而其中老客户拖欠的高达70%。还有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控制,消极报怨多,主动控制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外贸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和规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提高财务信息采集面和覆盖面,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职能。(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外贸企业要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在防范财务风险体系、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外商的恶意拖欠率,同时要通过融入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等手段加强汇率控制。(三)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外贸企业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出发,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调整资本运营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聘请财务专家组成“财务顾问”以及通过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等各种形之有效的载体,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控制能力。(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治本性举措。外贸企业要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尽管推动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对策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管理内容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与更新,财务管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般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为了保护各种经济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各个管理层努力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并逐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网,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控制职能的较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严密整体。应该来说,内部控制活动能够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它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等,它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是否发生等。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现象,我们急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后的企业内部控制思想,是当时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和资本公众化的必然结果。当时,由于对于股份公司经营出现疏忽提出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概念,这是内部控制思想的起源。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才正式了内部控制的报告,把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发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才基本定型,也成为当前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一般来说,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而对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应该来说,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就是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防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企业有效运行,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确保企业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等。无论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比如说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一体化控制等,我们都要努力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要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尽可能的控制各种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说我国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开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关注,并实际进行实施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使得很多企业在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毕竟在我国的实施时间并不长,起步还是比较晚的,真正较为权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使得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与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相差较大。具体表现在:(1)企业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导致了风险意识也不够强。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往往仍然较为局限性,注重查弊纠错等方面的工作,还没有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一个较为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了这样的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动态性和前瞻性。此外,企业之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切需要企业尽快加强风险意识,而当前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还不够完善。(2)企业当前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了整个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力度不够。可以说,这应该是我国内部控制活动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管理控制效果很差,审计机构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得内部控制变成了内部人控制的行为,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弱化,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不能很好的发挥科学有效的监督工作。(3)企业当前的内部控制还缺乏完备的权威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尺度,因为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都是围绕着基础审计进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较少的关注事前预防和控制工作,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事中控制和之后补救方面。虽然说我国的内部控制也有一定的标准设立了,但是,与我国实际的内部控制需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得力,内部会计制度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具体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既然如此重要和关键,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尽快采取多种措施来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不足。当然,首先我们就要搞清楚企业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其意义有:能够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能够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的控制环境,因为这是任何企业要做好控制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说,企业控制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贯彻和执行。应该来说,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涉及的要素颇多,包含了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长时间内逐步形成的。那么,现代企业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就要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还要对控制环境中的多种要素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2)现代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还要设立科学有效的控制活动。首先就是针对人员的控制活动,现代企业应该实行职责分离的原则,科学的划分每个人和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要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企业还要做好票据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方面也要严加管理和控制,做好绩效考评,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3)现代企业还要针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应该来说,在当今这个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要针对当前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在建立一个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的时候,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有效的交流渠道,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及时报告并果断处理内控的缺陷,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实现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总之,现代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就要认真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快结合一定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际的市场发展环境,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些措施包含了明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立有效信息管理系统,构筑良好的内控信息平台,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等,进而加强企业自身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蔡丛光.内部控制信息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