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第1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物教学;绿色课堂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人类在饱尝生态环境恶化遭到肆虐后,开始直面现实,注意保护生存的环境,同时注意到要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与实践中去,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一、生物学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写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在植物、动物等部分都十分注意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见,在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生物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二、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紧密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环保素材,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线,串联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将“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等列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又如,在讲“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

(2)有效利用课堂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内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如: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控制污物排放可以防治大自然,改善空气的质量,进一步了解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热爱的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探究实验“废旧电池的浸出液对绿色植物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玉米种子)生长的危害和污染环境的能力极强,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育和生长,使其不能正常健康地生长。小中见大,废旧电池浸出液如果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后再进入各种动物的体内,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难以排除,会对生物造成很大的损害,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随意丢弃废电池,这一切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我们地球环境却意义重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效利用时事热点,进行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关注时事、跟踪热点,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动态,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唤起环保意识。如:让学生关注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漏”的新闻报道,及时了解核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核泄漏会导致核辐射,核辐射对生命,不管是人类,还是生物都会有毁灭性的伤害,核辐射越大,生命死亡的速度越快,目前造成了全球的恐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要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耳闻目睹地对资料进行采集与分析,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探索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环保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环保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利用校园空地开展绿化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到社区进行噪音监测及对生活垃圾分析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巩固

和加深课内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发挥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

卫士。

(3)组织研究性学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程度极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身边的环境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和努力获得环境知识,是提高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寒暑假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如“身边的水资源状况、白色污染情况、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如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当地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活动:①走访当地的环境部门,了解当地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②观察当地的池塘、河流等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是否对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写调查报告,指出当地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向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一份该地区进一步防治环境污染的书面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资料,分析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的学生写出了《校园白色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小论文,在参加市举办的学生小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调查学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真正树立起环保的责任心。

三、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要改变自己环保知识贫乏的状况,有较丰富的环保知识。如果教师有很强的环境意识,有很强的自身参与感,那他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在生动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自觉地挖掘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生物知识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创造条件。

总之,“活化生物教学,打造绿色课堂”正是为了促进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获得环境知识,并在直接或间接参与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环保新观念,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依据本校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我校提出了将小学生“环保教育”采取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的设想。我校小学生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从XX年5月开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进行调查研究,分别召开了家长、学生、教师座谈会,设计师生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环境问题知多少。开展了以环保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动员所有学生了解有关环保知识,撰写有关环保论文,征集各班优秀环保论文进行评选。

各班围绕小学生“环保教育”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了解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初步掌握简单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2)通过开展小学生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环保资源,面向社会开发环保地点、场所,通过学校组织的系列活动,我们先后确立了《潍河环境现状调查》、《大气污染调查报告》、《白色污染》、《小区的绿化与植被》;《爱水、节水》、《城市居民噪音的危害》等20多个主题。

第3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虚拟教室漫游;设计;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作为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倍受重视。项目学习又称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它是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以设计的学习项目为中心,以小组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以项目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完成学习内容与活动任务,运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意义学习。[1]虚拟教室漫游(VCT)作为项目学习设计工具,它可以设计PBL学习内容、表现PBL学习过程和展示PBL学习成果,促进PBL教学理念的传播和教师创新经历的分享,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实现。

一 虚拟教室漫游及其与PBL的关系

虚拟教室漫游(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简称VCT)是由微软公司创新教师网络提供的一个PowerPoint模板,其结构简单、脉络清晰、可操作性强,主要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重现。VCT强调探索与创新,可以用来介绍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它通过使用统一、简洁、易用的PPT模板,从多个角度介绍激发教师产生教学创新思想的缘由和思维过程。

1 VCT的内涵

VCT模式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认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催化剂。共同经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最能够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理念的提升。该模式基于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有关学校知识共享对教师学习和学校发展重要动力的著作而提出。VCT具有多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真实的教学案例。VCT作为一种教师思考和交流的工具,呈现了教师最需要的教学案例资源,有助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提高和专业发展。第二,创造性和别致的组织方式。它集国内的教案、教学反思日记、案例视频等案例形式的功能于一身,通过PPT的形式将教学之外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其功能主要是介绍独特的教学方法,强调探索与创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第三,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支持。VCT模板聚合了多种资源,可以及时解决项目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VCT强大的展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参与程度和有意义学习的习得。

2 VCT框架结构

VCT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施与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设计六大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VCT框架结构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主要包括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完成创造性产品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等。教学内容分析要以整个学习目标为基础,规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教学活动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它包括学习目标、活动任务、学习交互等。教学实施是对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的执行过程,其流程可以使用概念图工具进行绘制。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环节的改进和完善,VCT提供了专门的教学反思模板,它采用表格形式,便于教师对已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资源的总和,VCT中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数字化素材、教学课件、扩展材料、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作品等。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生提高学习反思能力,VCT中教学评价的设计包括确定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等。

VCT框架中的六大环节与项目学习重点设计内容基本相互对应,见图2。运用VCT模式设计项目学习,将其项目背景、项目目标等信息以PPT的形式系统、规范地汇集起来,为创新教学经历的展示与共享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2]

图2 VCT设计环节与PBL流程的对应关系

二 基于VCT设计模板的项目学习模式的构建

通过以上对VCT设计模式与项目学习关系的分析,基于VCT设计模板的项目学习首先要从评价需要、确定目标入手,根据课程大纲和新课程能力培养标准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由教师精心策划制定,鉴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特点,采用绩效技术方法,即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立学习目标,对于项目教学包中应该有什么并不作硬性规定,只要教学需要的都可以放入其中。随后,对课程结构、学习者和学习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入门技能和从属技能,以便促进其上位技能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偏好、学业能力水平也应详细加以考虑,以便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规划。

1选择项目

项目的选择要根据学习需求和学习者特征。充分发挥VCT设计模板的优势,即利于教师建构和共享知识、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应用技术并将技术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要围绕项目的实施展开,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

2 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确定之后,根据学习目标,确定项目任务,设计驱动问题是整个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驱动问题设计合理可以唤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的驱动问题要紧扣项目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任务难度不易过低,也不易过高,帮助学习者制定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在现有能力、努力的基础上,提高成功的概率。

3创建学习资源并解释、下达任务

明确项目评价内容,提供给学生评价量表,使项目作品与项目目标相匹配。根据项目开发流程,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开发团队,制定项目实施线路图,创建协作学习环境,收集资源,进行项目分工,为启动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4 实施项目活动

根据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小组成员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如文献检索、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对项目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验证假设形成初步的项目活动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辅导对项目活动过程给予督导和有效支持。运用VCT设计模板丰富的表现功能,可以将项目活动过程的图片、视频等嵌入模板中,记录活动过程。

5 项目成果展示

项目学习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以及问题解决的研究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在此,学生的作品可以上传至VCT模板,利用其丰富的展示功能,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活动图片和活动作品PPT等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在线组成网上虚拟学习共同体。

6 项目的评价和反思

评价采用两种形式,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阶段,一部分是项目小组成员的自评,即在小组范围内对项目的选择、项目的设计、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的评价;另一部分是他评,即来自同学、教师的评价,它主要对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的技能、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成果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项目过程的始终,对项目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需要的诊断过程。形成性评价告一段落后,为把握项目学习的最终效果还需对项目进行验收,借以对活动成果做出全面鉴定,对整个项目学习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基于VCT的项目学习过程模式的构建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VCT的项目学习过程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 基于VCT模板实施项目教学的应用策略

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精心策划项目

根据问题发生的情境,对选择的项目进行系统的精心策划,明确呈现项目目标和开展此项目需要使用的软件。在项目创意中,要设计有驱动性的项目问题,用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参与性。

2 合理调动资源,提供真实情境,强化知识技能学习

基于VCT设计模板的项目学习模式与传统项目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学习过程需要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学生要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其学习进程。

3 加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培养

VCT为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它通过简洁的PPT形式,把项目学习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源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网上社区,同其他同学和教师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论坛等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进行密切的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基于VCT设计模板的项目学习中,整个学习活动是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的,对项目活动过程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支持,教师适时地进行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网络协作学习等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断的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项目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可以照顾到更可能多的学生,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 应用案例分析

A学校8年级2班开展了基于VCT模式的项目学习――“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旨在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目标层次上得到发展,培养学习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分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选题,如河流的水被污染、台湾的酸雨、秃山荒岭等,基于此,学生以“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为项目主题,提供项目学习材料及网站资源。随后,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通过文献检索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基于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VCT模式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支持学生项目学习的开展。针对所设计的项目问题,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组的子课题任务,并根据提供的学习资源和VCT模板用概念图工具Inspiration绘制活动流程图,着手项目学习的实施。

各小组围绕各自的项目任务,以自主学习、网络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予指导。例如,第一组是水质调查组,他们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并阐明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第二组是空气质量调查组,他们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谈起,介绍什么是大气污染、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基于VCT设计模板的丰富展示功能,学生的调查报告、图片、环保宣传PPT、视频录像、环保网站等,都整合到了VCT模板中,以更好的方便学习共享。项目实施一阶段后,即学生完成了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介绍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首先,由学生讨论,评论其优缺点,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可取之处,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学生可以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运用VCT模式设计“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项目学习的主要环节,将项目实施方法与所蕴涵的创新理念整合到PPT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放飞思维、展示才华。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多种评价形式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结束语

运用VCT模式进行项目学习设计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也逐渐得到了PBL设计者的普遍认同。基于VCT模式的项目学习融知识获取、能力与素质培养于一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所在,同时,它也为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和传播提供了交流共享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细发,夏家莉.基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牵引式”教学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7,(8):65-66.

[2] 章雪梅.基于项目的学:VCT设计模板与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27-29.

[3]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戎戟.从ACCP课程体系看项目驱动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8,(9):76-77.

[5] 张豪锋,孙颖.论网络学习中的意义交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18-220.

[6] Stefan Halverscheid.Features of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in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based Learning [Z].2005,37(3).

On the PBL 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VCT Model

KONG Fan-shi1 LIU Xiu-min1,2

(1.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China; 2.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gqiu,Henan,476000,China) Abstract: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takes the project as the core, designs the effective driving problem and gives students a chance to explore and solve problems in real situations. As a new design tool, VCT can design a better PBL, demonstrate learning outcomes. And it will bring new vitality to creative education.

第4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活小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69-02

一、引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污染土壤、水质、大气,还侵占大量的土地,影响人类生活,给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越来越被关注。

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既可以减少生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又可以对资源进行二次深入开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选取了南充市6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小区中的400户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访谈、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了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现状、困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动力及小区对生活垃圾的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明确南充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寻求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调查结果

(一)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

调查表明大部分居民比较赞同垃圾的分类回收,如大约80%的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较多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益处认识比较到位,有接近62.0%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根据样卷发现,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过程中,居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约19.5%的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大约21.6%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比较烦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外部条件的限制也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大约27.8%的居民因没有足够的容器,不能做到垃圾的分类处理。

在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上,57.9%的居民认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两种分类方式可以接受,11.6%的居民认为食物垃圾和非食物垃圾这两种方式可以接受,能够接受更详细的垃圾分类方式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少,如将垃圾分为食物垃圾、非食物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居民仅有7.4%的比例,以上数据说明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不够,需要对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显示,部分居民认为小区垃圾分类处理和小区的管理存在一定关系,74.0%的居民认为如果政府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式督促此项活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会更好;如果政府对小区生活垃圾处理采取收费和罚款等方式给予奖惩,36.2%的居民认为按照每户收费比较合理,54.2%的人认为如果居民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或不收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区居民在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层面存在很大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家庭分类搜集处理行为

调查表明小区生活垃圾的家庭分类处理现状不佳,仅有26.3%的居民在家里丢放垃圾时经常做到分类处理,有高达33.7%的居民从未进行过垃圾分类处理。有些居民虽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但分类不够精细,尤其是有毒有害物品处理效果,在调查的居民中仅有29.3%的比例能够做到将塑料、纸或纸壳、厨余垃圾等进行单独存放,能够将电池、药品等污染较大的废弃物品做特殊处理的比例非常低,仅有15.2%,还有一些居民考虑过对这些物品进行单独处理,但小区没有便利的条件。

小区生活垃圾处理效果与小区居民生活垃圾丢放行为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有高达31.9%的居民从未进行过生活垃圾的分类丢放,说明小区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分类认识不到位。48.2%的居民有对生活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因为小区中的垃圾箱种类不够用,没有办法对生活垃圾进一步分类处理,说明需要物业或管理层面的部门对此项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废弃物品的回收也强化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效果,调查显示有45.8%的居民愿意出售纸壳(废纸)、塑料、金属、废弃衣物等生活垃圾,说明在垃圾的回收和分类处理上,有偿回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需要加强。

(三)小区管理和宣传活动

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与小区的管理和宣传存在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区没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等相关条例,仅有33.7%的小区能经常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益处的宣传活动,但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说明小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和宣传不到位。在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上社会公益等宣传较少,如在调查小区中有74.4%的小区从没有社会相关组织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与益处的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四)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

小区生活垃圾的回收及垃圾站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生活垃圾处理效果的有力保障,所以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生活垃圾都得不到最终的有效处理。调查显示,回收站能做到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比例仅占35.8%,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的比例是17.8%,利用沼气池发酵的比例是20%,还有一些厨余垃圾被随意堆放。对纸壳和废弃塑料的回收处理也不理想,虽然二者二次加工的回收效率已分别达到73.6%和62.5%,但仍有部分纸壳或塑料被随意堆放,使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浪费及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调查显示,有58.0%的药品、电池等有毒或污染较大的垃圾与其他的垃圾混合回收,仅有25.4%的此类垃圾做单独回收进行特殊处理,还有16.6%的此类垃圾被随意堆放。

三、小区垃圾处理及回收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生活垃圾丢弃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四川南充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从垃圾的丢弃处理上看,一小部分居民因为文化程度比较低,不知道哪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甚至有些居民不能辨认垃圾箱上的“回收”与“不回收”的简单文字,说明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社区对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宣传不够。其次,有些居民因垃圾分类搜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不愿意进行分类处理;还有一部分居民只是简单地做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如厨余垃圾为一类,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没有将电池、针管、药品等有毒物品做单独处理;还有部分居民只是将纸壳、塑料袋、塑料瓶、废旧衣物等可以出售的垃圾进行单独分类,而其他的所有垃圾为另外一类并进行统一丢弃。能够做到将药品、电池等有毒物品进行单独处理的居民非常少。我们知道电池、药品等有毒物品对环境污染是非常大的,仅一节干电池污染的水量就足够一个人一辈子的用水量,如果每个人都将电池随意丢弃,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大的。第三,还有部分居民有对垃圾进行详细分类处理的意愿,但是没有足够的容器,或者小区的垃圾回收箱设置很简单,仅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即使做了详细的分类但在丢弃时还是与其他垃圾混合丢弃。

(二)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社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够重视,即使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垃圾清洁人员在收集处理垃圾时还是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合收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小区居民分类丢弃垃圾的积极性。其次,由于政府对小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缺少必要的监管措施,大部分小区对生活垃圾的丢弃和回收都是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处理。

四、小区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目前,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居民、社区还是垃圾回收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责任。首先,社区要保证小区内有足够的垃圾回收容器,小区至少要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电池和药品有毒物品回收三类回收容器。第二,社区要加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宣传与监管工作,对小区居民要经常宣传垃圾回收处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益处,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的居民要采取不收取其生活垃圾或惩罚等方式进行督促。小区要有垃圾引导员,并对垃圾清运工进行监督,对其不按要求回收垃圾的行为进行惩罚。第三,社区要适当地改变垃圾箱的外观设计,适当增加简易图案,以增强其可辨认的直观性,使得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降低垃圾分类箱的识别,并加强其对垃圾分类处理益处的认知。第四,政府要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奖惩的法律法规,或设置多种方案以达到生活垃圾最大程度的回收利用,如增加清洁工的工资、加强垃圾回收站的管理、在回收站附件建设生活垃圾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监督小区对居民处理生活垃圾的管理,可采取奖惩结合或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方式,如果居民不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则增加其垃圾回收管理费,用作垃圾二次分类的工作人员的奖励,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则免去其生活垃圾管理费,对那些长期坚持垃圾分离处理的居民要进行适当的资金奖励,以扩大影响和垃圾回收的效益。第五,政府也可采取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投入的方式,对生活垃圾有偿回收,即按不同生活垃圾种类进行有偿回收,以强化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第6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当前永泰县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永泰县认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环境监督管理职能,逐步增加了投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近几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3项考核指标中的S02、N02一级标准达标率为100%,TSP指标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域内未出现酸雨,农村地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农村及绝大部分乡镇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大樟溪流域水质主要指标符合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其中大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标准。从总体上看,永泰县环境质量良好、平稳,但潜在的局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不容忽视。

水环境遭受污染的压力加大。据统计,大樟溪流域现受纳未经处理废水1240万吨/年,CODcr3373吨/年,其中生活污水占大樟溪城区段纳污量的70%,大樟溪沿岸部分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樟溪,也成为大樟溪的重要污染源;目前永泰县水环境之所以符合功能区要求,主要是开发建设力度较小,水环境容量还保持较大的原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界竹口电站,拟建的龙湘电站、刘歧电站等以及滥采沙石等,都将造成枯水期下泄流量下降,河道、河床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根治。特别是在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中,部分粗放式、掠夺式开采造成了森林植被破坏;在有审批的矿点中,矿山土地复垦率低,小于40%以上的要求,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据全省卫星遥感调查报告,主要分布于大樟溪及其支流两岸一重山的水土流失面积达66.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9.7%,比1983年增加1.16万亩,乱砍滥伐现象还时有发生。

农村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清洁生产意识差,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均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且造成农业成本上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滞后,农膜回收率及光能、沼气、秸秆等再生资源利用率低下。水产养殖污染较为普遍,环保治理设施缺乏。

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噪声扰民较为普遍。城关规划区现有人口不足6万人,与规划人口规模有较大差距,难以形成积聚效应,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投资相对不足,影响环境质量。城区现有沿街楼房多为商住两用,饮食业、铝合金和石材等加工场所与居民区混杂并存,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区噪声扰民、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认为永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经济,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造成了个别地方盲目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方式;环保投入不足,仅占GDP的比例不到0.58%,远低于全省1.56%的水平,与市下达的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2%的要求距离更大。

目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凸现,环境污染呈复合型、压缩型,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是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1987年永泰县仅榕樟化工厂氯气泄漏,造成塘前大樟村农作物受损,经济损失达24万元。如果从我们永泰来说,水质污染导致企业生产用水处理成本增高;超标的污水用于农灌,既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又降低其品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要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如果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永泰县的旅游业将很快萎缩殆尽。

其次环境问题引申出社会问题。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呈显著上升趋势,经常发生因污染问题企业与周边群众矛盾尖锐;上下游水污染和跨界污染纠纷近年来日益增多。2005年月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个例子。永泰县近几年来,环境投诉件明显增多,每年均以70%以上的速度递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环节、多方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转变体制和机制,完善核算体系,干部政绩考核不仅要考核GDP是否增长,还应考核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贯彻落实的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包括各种资源能源节约、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排污收费制度等。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先小范围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慢慢发展为整体工业生态链和农业生态链,进一步实现区域和产业层次的废物和资源再利用;并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有利于环境的互动行为,上升为循环经济形态,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坚持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永泰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主线,在开发城峰、马洋工业区以及塘前工业走廊时,注意引导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或把不同企业联合起来,相互利用生产的废弃物,从而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深化生态县、生态乡(镇)建设,并扩展到消费领域,在全县建立起一个循环型的社会。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最大环境权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环境信息公开,县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举施公开,让人民及时了解当前的环境形势;依法公开企业排污行为,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支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以生态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广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绿色采购政策,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环境权益。

依靠科技,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依靠科技发展第一生产力,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了资源对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国际上有学者提出四倍跃进的观念,即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做到消耗一份能源或资源,创造目前四倍的经济增长。永泰县政府可以通过奖励措施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发展一些静脉产业。如,永泰县竹木加工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今后如何应用新技术对竹木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进行综合利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加强重视,进一步做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新闻、媒介加强环保法的宣传,提高全民尤其企业主的环保意识;继续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加强环境安全检查,落实企业整改措施,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连带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处理。

第7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环境保护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3、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项目中。在此之前,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环保知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4、规范实验操作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要有效地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化学实验,生成物中都有有害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生成,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定性探究物质的性质,药品的用量不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提倡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化。微型化实验不仅节约药品还减少污染。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一经产生就是连续的,所以,提倡学生制取气体之前,做好收集气体和探究气体性质的准备,实验一气呵成,减少药品用量,降低污染。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8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生物教学 创设情境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如何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也是培育新世纪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创新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偶然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火花的一闪,灵感出现的瞬间。要使人有创新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自由。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造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但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缺乏创新氛围,原因在于教师把控制课堂和维持纪律看做是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学生思维要紧跟教师的思维走。学校和家长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这迫使学生把9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学习和考试,只有10%甚至更少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创新。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且给强调学生自我选择和自主能力的发展的当代创新改革人为设置了障碍。这样学生应试能力增强了,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这种“9:1”的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各学校在加强学生创新教育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但是,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下面对“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自由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看法及做法。

一、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环境。

在我国的众多学校,座位整齐排列,教师站在高出教室几厘米的讲台上,以俯视的眼光威严地注视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严肃古板,学生战战兢兢,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上课不必“排排坐”,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上课,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学科。我曾经给2009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就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认识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到生物园地看看鱼、青蛙、蝴蝶是怎样生活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明白什么叫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并了解生命的含义。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而学生心情放松,则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看法。这样的课,教师讲的知识量不多,但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少。

二、设置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知识、能力、兴趣、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表现,他们需要不同的发展。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并且部分教学内容理论性知识偏多,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兴趣、生活经验和未来职业发展关联度不高,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学,怎么可能学好,更谈不上创新。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在中学生物学课本中,有许多分类学的内容,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种动物(或植物、微生物)进行重点学习探究。通过查资料、做实验、亲自观察等学习方式,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有关它们的一些奇闻趣事。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表现得兴致盎然,学习热情高涨。在汇报课上,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其综合性和选择性。要摆脱学生“边学边厌”、“越学越厌”的局面,要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爱学、有兴趣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修改和补充,使教材更强调生活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与他们的经验相整合。

三、采用自由的学习方式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校生活应该成为学生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金色时光”,应该充满成功和欢愉。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专家开展的问卷调查活动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占25.9%)、用电脑(占据21.2%)、读课外书(占12.3%)。这表明,当代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首要要求是“有趣”和“轻松”。这对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和单调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的教育学院,有一门课叫“Leisure Study”,翻译过来叫“休闲学”,讲得通俗一些,其实就是研究“玩”的学问,它认为不同学科对“玩”可以有不同理解,不同研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玩”法。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动”起来,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他们“玩”起来。对学生而言,上山捉昆虫,下水捞蝌蚪,甚至坐在教室里看生物录像、做实验都是很“好玩”的学习方式。

漳州是水仙花的故乡,在学习“植物形态”章节时,我组织学生学习雕刻和栽培水仙花。在雕刻过程中熟悉水仙花鳞茎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水仙花开放的整个过程了解水仙花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启发学生如何通过造型,体现水仙的清纯之美,表达自己作品的含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而且积极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设计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水仙雕刻造型。最后,我把学生的作品集中办了一次水仙花作品展览,给了大家一个欣赏美、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9篇:社区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财务目标; 企业责任; 经济责任; 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

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反映企业最终获取盈利的内在要求,还要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正确认识企业财务目标与企业责任的一致性,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目标

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问题,理论界说法不一。作为价值管理活动,不论是“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本质都是在追求投入资本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实现资产价值的增值。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取利”的过程,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协调各种利益人的关系而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的三重责任

(一)经济责任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创造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始终处于各个相互联系的矛盾之中,在矛盾中谋求生存,在生存中取得盈利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土壤的根本。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就突出表现为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激励因素,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其实也是通过该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表现出来的。

(二)社会责任

上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社会责任这个概念,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遵法规、重伦理、行公益。按照Carroll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个企业对企业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各种义务,它集中体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效益关系。

(三)环境责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恩德勒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定义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让环境承受较少的废弃物”。环境责任不能仅仅局限于减少环境污染,而是要从对待自然,认识地球的局限性和自然资源生产力局限性的角度,从人类的未来和文明的角度考虑环境的可持续问题,自觉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循环使用水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环境管理系统等。

三、财务目标实现与企业三重责任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赢利的基础上。社会责任是企业更高一个层次的责任,它要求企业遵守游戏规则,有责任地做正确、正义、公平的事,避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环境责任是企业最高层次的责任,它要求企业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

(一)赢利是企业财务的基本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企业财务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为社会生产产品,创造财富。因为没有企业生产的产品,人们就不会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企业创造的财富,也不会有从事慈善事业的资金。追逐利润是企业财务的基本目标,只有当企业有了利润以后才有能力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企业的基本财务目标是赚钱。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能很好地赚钱,就是实现了它的基本财务目标和完成了它的基本社会义务。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有54.4%的企业家认为导致企业缺乏社会与环境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困难”,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加认同企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调查还显示,有60.7%的大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而小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只有6.7%。可见赢利后做大做强是企业履行其它责任的基础。利润极大化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激励因素,更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是企业必要的财务目标

企业更好地实现财务基本目标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良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作为直接与社会各阶层接触最多、最紧密的企业,其维护社会和谐的过程是就是积极照顾好各方利益者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实现基本财务目标的过程中,对内要善待员工,实施员工健康和工作安全计划,员工技能的培训开发,福利保障,反对性别与年龄歧视,薪酬公平;对外要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保障股东权益,在同行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依法纳税,为社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不干扰企业所在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世界商业委员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做出的一种持续承诺,按照道德的规范经营,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既改善员工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又帮助实现所处社区甚至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企业组织是其所处的环境的全面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为满足股东需求的单纯盈利性组织。可见,维护相关利益者权益是企业实现基本财务目标的根本。

(三)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是企业最终的财务目标

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夫人在向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中指出: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需要,特别是世界贫穷者生活上必须需求的同时,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不能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使后代人失去经济发展的条件,从而降低生活水平。

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7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企业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结果选择“环境污染”的比重最高,达到54.1%。可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是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建立在环境破坏上的财务目标是得不偿失的。企业在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财务目标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产方式的转变,做到企业发展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因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提高生活的质量,如果没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再多的金钱也实现不了生活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是企业最终的财务目标。

任何一个企业的获利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所依赖的环境中取得资源和能源,把它加工成社会需要的物资,企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利用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企业作为资源的利用者和创造者对全球环境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生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群体中,要实现自身利润的极大化。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结合体的企业,必须适应和改良“获利”的环境,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财务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理财定位目标与责任。明白如何“取利”,为谁“取利”,该不该“取利”和值不值“取利”。否则今天拓荒性的“取利”便难以维持今后的可持续“取利”。

四、履行社会与环境责任对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影响

企业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是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正确的责任承担方式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将产生积极影响,而错误的承担方式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产生的则是消极的影响。

(一)履行企业责任对财务目标实现的积极影响

1.增加企业价值

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与环境责任活动相当于一种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减少或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为企业提供了和谐的外部环境,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能通过社会的合作和监督来规范企业的行为,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行为,这和企业追求利润的财务目标是相一致的。

一方面,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吸引高质量员工的同时也会带来企业新增的利润,而企业利润不断积累的结果是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扩大了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承担责任有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较高的信誉度,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市场;有利于企业与合作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取得竞争主动权;有利于得到政府的支持;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若一个企业在追求利润、实现基本财务目标的同时不负担其社会与环境责任,污染环境、挥霍浪费、置社会公益于不顾,既使一时能获得很多盈利,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也必然会急转直下,十分恶劣,最终会导致企业公众形象的不断下滑,利润的不断递减。因此,企业积极履行社会与环境责任是一种可以带来正效应的稀缺资源。

2.获取最大利润

企业社会与环境责任的担当,可以看着是一种包装,一种很好的交换。企业适当的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虽然在短期内会对利润实现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决策适当就是完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有利于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通过消费者的消费才最终完成价值的转换。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已经从仅关心自己需求的满足进一步发展到了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长远利益,他们要求企业在逐利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如果企业无视消费者的呼声,就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行动上的惩罚。美国现阶段有超过10%的股市资金入市时会经过一个社会或环境的“考试”,一些投资者正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他们制定投资战略的基石。事实上正像传媒大亨泰德特纳直言不讳所说的那样:“我发现越做好事,钱来得越快”。统计表明,仅从2000年至2004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了100多亿美金,而同时微软也成为超大型跨国公司,更多的人开始喜欢微软的产品。

(二)履行企业责任对财务目标实现的消极影响

1.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与环境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哈耶克曾经明确反对企业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他们认为在自由社会仅存在一项企业责任,就是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种活动,并且他们指出过多的企业社会与环境责任是有悖于自由的,并将被政府、社会所奴役。因此,仅从成本和效益来看,增加的公益性的支出,短期内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削弱企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负社会与环境责任,不仅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利益冲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最终会影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丧失企业良好的赚钱环境。

2.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盲目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

过分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会迷失发展方向。企业毕竟是一种经济组织,其主要承担的是经济责任,而非社会与环境责任,如果企业本末倒置,过分强调社会与环境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地失去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基础,最终会因关门大吉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对于慈善事业,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倾囊支出以求获得社会的暂时认可,更不能使用花招,只做漂亮的活动,将其变成一种促销活动,以高费用宣传而出现低效果,不能为了慈善而做慈善;不能为了一己虚名,挥霍社会资源去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假如企业本身是亏损的,还要去做慈善事业,实际上是给社会增加负担,而不是给社会创造财富。

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在企业有了经济实力之后,能够自觉履行社会与环境责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我国拥有传统的历史文化,一向提倡与人为善,天人合一,企业在基本财务目标完成的同时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是市场、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客观要求。因此,面对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与环境责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传统精髓,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将有效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步融入生产经营中,完成企业财务目标,履行企业责任,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