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故事范文

幼儿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故事

第1篇:幼儿故事范文

一、以图为依据编故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是一般形象思维和语言形象思维的基础。图画形象直观,借图来帮助幼儿编故事,可以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编,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往往只能是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画变“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绎画面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才能再现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首先从多幅画开始,因为多幅图提供的内容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一幅幅编下来,尽可能也加以想象,肯定能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的。幼儿故事书会刊登一些有趣的、故事色彩浓厚的多幅漫画或无文故事,这些都是幼儿练习编故事的好材料。重要的是一定要放开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去幻想,不要拘泥于图画原本,要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故事更加丰富和精彩起来。在编《小白兔搬南瓜》的故事时,先要求幼儿从整体看三幅图的大意,然后根据图意进行想象,把每一幅图的意思看明白,说清楚。重点引导第二幅图,理清小白兔想办法时的思维过程。设计提问(1)正当小白兔着急时,它看到了什么?(2)小白兔看到小轮车载着小熊猫飞跑,看着看着,它就想出办法来了。幼儿仔细想想,小白兔是怎么想出办法来的?最后请幼儿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整地有条理地编一编。

当幼儿用多幅图编故事较为熟练之后,就可以试着用单幅图来编故事。单幅图提供的是故事的部分画面,需要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把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然后再依据想象中的多幅图把故事编出来。许多幼儿图书封面、封底画大多是单幅画的,只要具有故事色彩,含有一定的故事性,都可以用来进行编故事的训练。

二、摆动玩具编故事

图画提供的是一种平面式的固定画面,而玩具提供的是立体的、活动的构图,因此,可以随意移动、随意组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更多的是与直观材料联系,与动作结合在一起。如今的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这些玩具有不同的玩法。他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如果用他们的嘴代替玩具“说话”,用他们的脑代替玩具“思考”,这种自然地发挥想像力,使玩具拟人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故事的过程。如果他们把自己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所说的、所想的、所做的编下来,就是一个个很生动的故事。在一次口语训练课上,我把一只玩具熊猫和一台照相机放在讲台上,让幼儿根据这两样东西编故事。我启发幼儿根据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照相机的作用,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有的幼儿根据熊猫憨厚善良老实这一外形特点,想象熊猫默默地帮人做好事,根据照相机能照相这一作用,想象照相机到处采访,终于发现了熊猫这位无名英雄,并给他照了相,登在报纸上;有的根据熊猫肥胖这一外形特点,想象熊猫想干一番事业,而不去行动,整天光知道吃和睡,照相机把熊猫好吃贪睡的丑态照了出来并批评教育了熊猫,使他痛改前非;有的根据熊猫是国宝,外表漂亮,想象熊猫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结果什么事也不会做,光知道吃喝玩乐,而照相机本来是熊猫的好朋友,常常为他照相,因为熊猫目空一切,根本不尊重别人,因此,照相机也远离熊猫而去,熊猫只好孤单、寂寞地生活在竹林里。幼儿既可以一个人玩,一个人给各种角色配音配戏,也可以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每人代表一个角色说话和活动,然后再一起来编成故事;还可以教师准备一个摸物袋(箱)里面装着玩具,让幼儿摸出一件后,在物件的刺激下,联想到跟这物件有关的种种事情,从而形成故事内容。幼儿们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幼儿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三、根据小制作和折纸编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起点,是幼儿学习的不竭动力。幼儿平时对小制作和折纸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小制作和折纸编故事,别有一番情趣。只要会动脑,空塑料瓶、废易拉罐、碎布头、火柴盒,都可以制成小作品,如美丽的公鸡、漂亮的花篮、好玩的狮子、成套的家具等。做完小制作,让幼儿用它们来编故事。有一位幼儿,用一个雪碧汽水瓶做了一只花篮,面对自己做的小花篮,幼儿双手托着腮帮子想开了:这只小花篮是汪汪狗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汪汪狗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贪玩把小花篮丢了,后来,遇到好心的白鸟大嫂、小蝴蝶,她们帮助汪汪狗找到了花篮。幼儿用这只小花篮编了一个故事,并说给幼儿们听,还挺受欢迎呢。

折纸也可以编故事。用一张普普通通的纸,按照一定的方法折叠,可以折成各种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玩具,如飞机、青蛙、鸟儿、帽子、小船等。用纸折成各种玩具后,幼儿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例如,拿起“飞机”用力向空中一掷,大喊道:“啊,我的飞机起飞了……”拿起“乌龟”和“兔子”,让它们在桌面上紧张地赛跑。这种身临其境的玩折纸玩具,就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让幼儿将自己说的、做的以及想的都编下来,就是一则精彩的故事。

四、用词语“搭桥”编故事

第2篇:幼儿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的故事,对幼儿进行语言、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儿童文学,发现其魅力。

一、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1.具有德育意义

幼儿处于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故事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故事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将生活中的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鲜明形象感染幼儿,让幼儿从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提高语言能力

故事教学一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词汇积累,二可以让幼儿从中学习正确的表达习惯。当幼儿在听故事时,会自觉地对故事中的词语进行储存,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幼儿还能注意到怎样将词语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3.扩大知识面,提高想象力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爱问“为什么”,这是幼儿主动求知的表现,也反映了幼儿知识面有待拓宽的问题。故事教学能够丰富幼儿知识,满足幼儿好奇心理。故事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不同类的故事中蕴含着各种知识,幼儿在听故事、学故事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和评价,进而会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4.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疑问时就表示他们对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方法

1.问题设置法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提问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提问贯穿在故事讲解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故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幼儿产生好奇,进而专心地听故事的详细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当教师讲完一个故事时,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你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吗?说说为什么。”这样幼儿对听的故事有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将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看法结合内心的体验表达了出来。再次,当教师讲完故事时,可以让幼儿试着根据提示问题对故事进行续编。如,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教师让幼儿继续想象:“放羊的孩子以后还会说谎吗?”“后来人们会对放羊的孩子说些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故事教学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提高。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变换提问方式,针对故事的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同时提问的次数要合理,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性。面对不认真听讲的幼儿,教师不能再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这样会破坏故事的连续性,影响其他幼儿的兴致。在提问时要注意时间间隔,讲述一遍故事提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2.分组讨论法

组织讨论法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围绕故事内容的理解或者续编故事进行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法在大班中运用较多。讨论法建立在幼儿对故事主要内容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是为了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调动幼儿情绪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幼儿在理解故事的重点或者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发挥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爱笑的小花》这则故事时,教师在讲完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天天想要采小花的时候外公是怎样劝小花的?”“天天为什么没有摘走小花?”“你想和小花做好朋友吗?那你应该怎样做呢?”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明白爱护花草的道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从故事中获得启迪,受到道德和情感的教育。

教师在运用分组讨论法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总结,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多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让他们敢于发言。

三、故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趣的故事

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要选择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有趣的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对故事产生兴趣,并且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述,从而进行积极思考,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2.选择的故事难度要适当

针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内容,否则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教师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

3.增强课堂互动

让幼儿一味地坐着听、说,他们一定坚持不了一堂课,因此教师要在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故事教学,采用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幼儿故事范文

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开展幼儿故事比赛活动简讯

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讲故事的兴趣,以活动促阅读。4月25日和26日,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在多功能厅举行了讲故事比赛。

本次比赛经过各班初赛层层筛选, 42名小选手脱颖而出参加园级决赛,现场气氛热闹又有趣。小班的幼儿虽然是本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但他们的表现出奇的可爱,稚嫩的语音、有趣的动作把大家逗得乐开了花。小选手们选择的故事也十分丰富,有《孔融让梨》、《龟兔赛跑》、《渔夫与金鱼》、《老虎拔牙》、《小黄与消化》等。比赛过程中,孩子们落落大方的举止,口齿清晰的表达,抑扬顿挫的声调,都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天赋。现场不时响起家长、小听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比赛结束后,经过评委们的公平公正地评比,评选出多项奖项。

第4篇:幼儿故事范文

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我积累了点滴经验,下面就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一、选材要有针对性。

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地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鸟、小鱼甚至小桌子、小椅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鸟和小鱼对话呀,小桌子和小椅子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成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角色不多,且篇幅小,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

二、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不能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要先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幼儿回答,等等。讲故事时应注意:(1)态度要和蔼可亲,。(2)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3)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4)要有动作、有表情。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在讲故事时,要十分注意语言适合幼儿的口味。如一个故事里说:小花狗看到小青蛙,叫他一块儿去玩,小青蛙不肯上岸,要到泥里去睡觉。我讲时把它改成:小花狗一看见小青蛙就喊:“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把头从水里伸出来:“什么事呀?”“小青蛙这么冷的天,别在水里游泳了,上来跟我一起玩儿吧。”小青蛙一听,呱呱呱笑起来:“小花狗,我不是游泳,我要到泥里睡觉,明年春天再见吧。”这是对故事进行了口语化和形象化的加工,在幼儿的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多了。此外,对故事进行形象化加工时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象声词,如:水哗哗的流,风呼呼的刮,小鸟吱吱喳喳的叫,等等。这样可以使你讲的故事活起来、动起来。

三、要善于启迪幼儿。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再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时讲到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去猜猜故事的结尾,去处理故事的结局。慢慢的孩子的想象力就这样培养出来了。

有时也可以让幼儿改变故事的结尾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机会,如我在讲完《乌鸦和狐狸》的古时候,提出了一个这样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哪?这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吞那块肉时,乌鸦一下子飞过来,用尖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疼的‘哎呀’一声,肉就从嘴里掉下来了。”有的说:“乌鸦‘哇’的一叫喊来一群小蜜蜂把狐狸蛰的满脸大包,肉就夺回来了。”等等。看!孩子们的思维多么活跃,想象力多么丰富!这种改变故事的方法不仅可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也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的能力。

四、讲故事要经常复习,加深幼儿的印象。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听熟悉的故事。比如:在讲完“小猫钓鱼”的故事后,让幼儿自己用低沉的声音复述老猫的换,用轻快活泼的声调来陈述小猫去追捕蜻蜓时的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5篇:幼儿故事范文

小猪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很高兴奖给了小猪一串香蕉,小猪飞快地冲出家门,跑到大路上吃香蕉,手里拿着香蕉,嘴里咬着香蕉,真好吃!它一边吃一边到处丢香蕉皮,满地都是,像一朵朵水仙花在路中央露出脸,好看极了。

这时,大象伯伯从草坪里走出来,看见了眼前的一切,严肃地说:“小猪,请不要乱丢垃圾,要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由清洁阿姨处理,要是有人踩到了,就会摔一个大跟头了的。”一边说一边用鼻子卷起香蕉皮,小猪觉得大象说得对,于是跟大象一起捡起地上的香蕉皮。

过了一会,小熊猫从远处飞快地跑来,小猪问它说:“你要去那里呀!”“我要去…”还没说完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摔了一个大跟头,小猪连忙把小熊猫扶起来,拍了拍小熊猫身上的土,熊猫说:“谢谢你。”小猪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小猪心想:乱丢垃圾真害人。小猪又把西瓜皮丢进垃圾桶,欢快地跑回家了。

这就是知错就改的小猪,你喜欢它吗?

2、蜻蜓找工作

“喂!老板的面怎么还没送到家!”每天总会有一连串的抱怨声,这家拉面店的老板耳朵都快长茧了,他张贴出一张海报,希望有人来应征工作。

这天来了一位蜻蜓先生来应征工作,他的速度和战斗机一样快,谁也比不上它,它独一无二的特性让老板啧啧称奇。它傲人的履历表上写的每一项,都符合老板的需求,只有一项让老板不太满意,那就是待遇的要求。

蜻蜓先生竟然一个月要和老板要十万元,老板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有这么棒的人才不用真的太可惜了,所以只有雇用它了。

从此森林里再也没有抱怨声,而且拉面店的人气也增加了不少。

3、小猪搬西瓜

春天的时候,猪妈妈带着小猪噜噜,在山坡下种了一大片西瓜。到了夏天,西瓜地里结满了又圆又大的西瓜。

有一天,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啊,可热了。

猪妈妈对小猪说:“噜噜,你到咱们的地里摘个大西瓜回来解解渴吧!”小猪噜噜高兴地说:“好吧!”说完就往西瓜地里跑。到了地里一看。 呵,到处躺着大西瓜,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噜噜挑了个最大的摘了下来。

它双手搂着西瓜,想抱起来放在肩上扛回家。“哟,好重呀!”噜噜试着抱了几次都没有抱起来,还累得满头大汗。

它直起身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想休息一下,再去试试抱西瓜。

突然,它看到小猴皮皮在山下边的马路上滚铁环玩呢。 小猪噜噜一拍后脑勺高兴地说:“有了,我有办法了。”什么办法呢?小猪噜噜心想:铁环是圆的,可以滚动。西瓜也是圆的,不也可以滚动吗?想到这儿啊,小猪噜噜顾不上休息,把大西瓜放在地上。

第6篇:幼儿故事范文

1、一小松鼠总是向小熊讨蜂蜜吃。冬天来临之前,小熊给了小松鼠一整罐蜂蜜。小松鼠说,“谢谢你哦。”然后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小熊憨憨地笑了笑,打了一个哈欠,睡着了。冬眠结束后,小熊伸了一个很长的懒腰。他突然看到树洞门口堆满了栗子。小熊挠了挠头,“我不吃栗子啊。”不过他还是很开心地笑了。

2、猫头鹰先生喜欢上了月亮姑娘,他每晚都睁大眼睛抬头看着月亮,一夜都不合眼。月亮姑娘很伤心地对他说,我们是不可能的,我们隔得太远了。猫头鹰先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飞到小河边,对着月亮的倒影,悄悄的亲了一口。

3、“你不用迁就我的,”小金银花对变色龙说道“你只要变成你自己的颜色就好啦”。“可是,”变色龙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红着脸道,“你就是我的颜色呀。”

4、蘑菇天天都很开心,她自己总是晃来晃去,还有一只小乌龟陪她聊天,她觉得世界上的幸福就是这样无忧无虑了。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了超级玛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幼儿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故事;游戏教学;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80-02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指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1]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注意游戏,研究这一丰富的源泉,组织游戏并使游戏成为最好的和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这就是未来教育学的任务。”[2]可见,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游戏的进行依赖于合适的言语表达,而故事对促进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认识故事对游戏教学的意义,了解游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故事运用于游戏教学中。

一、故事在游戏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幼儿不可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中学习,他们需要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对于发展不成熟的幼儿来讲,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善于把握,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

1.游戏和故事在教学中有密切联系。游戏和故事都是《纲要》中强调的两个方面,两者都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而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学中,故事和游戏往往是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很难把两者独立开来。在游戏教学中,往往需要故事来导入,以激发幼儿情趣。而在讲故事时,进行故事的创编与表演,又带有游戏的成份。此外,两者不应有所偏废,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让幼儿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2.故事可以为游戏创造情境。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为了配合教师而游戏;二是幼儿游戏过程中缺乏指导,幼儿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而失去兴趣。对于这两种情况,创设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的应用,可以自然而然地为游戏的进行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去探索、发现。比如,培养幼儿的模仿和自我表现能力,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联系实际,现在的幼儿都很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教师可以复述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故事可以增添游戏的深刻性。在故事教学中,每个故事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故事的教学,最终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或是明白一个道理。把好的故事应用于游戏教学中,增添游戏的深刻性。在《剪纸游戏》中,教师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说母亲节到了,小朋友亲手做个小礼物来送给妈妈。在这个过程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剪纸,还学会了感恩、关心,这才是教学真正需要达到的目的。

故事的应用对游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了解了游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故事进行游戏教学。

二、游戏的特点与故事

1.游戏具有自发性与自主性。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其最大的特点是自发性。迫于外界压力而进行的游戏不是真正的游戏。游戏应是幼儿自身需要而自主参与其中并感到愉悦。这种自发、自主性表现在:第一,游戏是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是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第二,游戏更强调的是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注重结果。第三,游戏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进行探究。故事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实现“主体与反主体”、“有我与无我”的统一。

2.游戏具有虚幻性与假想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反映。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不成熟,而不会遭到责怪。另外,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高于他的实际年龄所应有的行为,这就决定了游戏的虚幻性。比如,幼儿在扮演医生医治病人时,他就要模仿其角色特征。通过虚拟扮演这样的角色,可以使幼儿了解生活、贴近生活,从而促进其身心的成熟。

3.游戏具有体验性与非功利性。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就是在游戏中开始生命的探索。故事在游戏过程中的应用,增添了幼儿体验的多样性。游戏注重的是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而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游戏带有非功利性,是真正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出发而设计的活动。

三、故事在游戏中的应用例举及注意事项

故事怎样成功地运用于游戏教学呢?这里举《安安鼠的锅》[3]为例来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这一教学中,故事的运用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开始,就以摇摇熊的梦境导入,它梦见一锅香气四溢的八宝粥,醒来后决定去寻找,这一环节要求幼儿对梦境中的八宝粥进行涂色。紧接着,摇摇熊到了一片麦田,它出门时带的大米、小米从破了个洞的干粮袋里掉出来,落进了安安鼠的锅。于是根据安安鼠的出现,要求幼儿根据图示折一只老鼠。摇摇熊来到小河边,花生和红豆掉出来了,又落进了安安鼠的锅。故事两次提到了接住东西的锅,这里就设计让幼儿结合对家里厨房的认识试着写出厨房里的其它容器。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摇摇熊来到灌木丛,莲子和龙眼又掉进了安安鼠的锅。从摇摇熊的袋子里掉出来的东西很多,要求幼儿进行回忆,从而训练幼儿的记忆能力。故事最后,摇摇熊累了坐了下来,却闻到一股香味。摇摇熊会说什么呢?巧设提问,让幼儿根据文字的数字编号顺序念出一段文字,“是什么这么香?”让数字与相对应的文字联系起来,利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关系的联系能力。教学的最后是进行识字游戏。通过游戏卡结合刚才的故事内容,让幼儿认读粥、洞和虹三个字。通过这么一个故事,串联起多个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寓教于乐,这就是好故事的魅力所在!那么,在游戏教学中应用故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故事内容本身要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安安鼠的锅》里的故事,故事中的摇摇熊以及安安鼠的直观形象幼儿都很喜欢,它从一开始就能够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幼儿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其次,故事的内容应与游戏的内容相对应。针对每种类型的游戏教学,所需要的故事也是不一样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故事的每个环节都是与每个游戏的进行紧紧相扣的,如根据安安鼠的出现而设计的折纸游戏。

最后,游戏为主,故事为辅。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如果选择的故事较长,讲故事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多,那么就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堂故事教学课,而非游戏教学。另外,虽然故事在游戏教学中起的是辅助作用,但也是需要讲究呈现的方式和技巧。教师讲故事的语速、语音语调、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变化都会对故事在游戏教学中的作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EB/OL].(2007-10-10)[2012-11-8].ht

第8篇:幼儿故事范文

关键字:幼儿园 语言故事 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普遍采用故事教学,因为爱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更重要的是故事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故事教学实践中,就有不少用语言故事来教学的方法。

一、分阶段进行语言故事教学

对于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同阶段的幼儿对于故事的喜好和需求有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选取相应的故事题材和教学方法。

(一)小班的语言故事。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初期,由于表达能力和识记能力限制,应该选用篇幅短小、句式简单、主题单纯、语言重复较多、语言充满夸张和想象的故事,体裁主要是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

如《小兔乖乖》这种浅显易懂的故事,老师通过借助歌曲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内容,表现出故事中小兔子和狼的语言特征,让幼儿对故事产生好奇心,鼓励他们模仿小兔子和狼说话。由于幼儿的识记能力有限,不能很快复述故事,所以只需要幼儿模仿小兔子和狼的语气,展开想象编故事,大胆的说话或者是肢体语言,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中班的语言故事。相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识记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比较喜欢情节较曲折,有一定矛盾性的故事,所以在选材方面,应该侧重于科学故事和民间故事。如《毛毛虫历险记》、《城里来了大恐龙》等这些趣味盎然,有无限想象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者进行创编。如《勤劳的人起得早》这篇中,让幼儿认识了蜜蜂,让幼儿进行复述前,提出:“小蜜蜂在院子里做什么呢?”,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复述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大班的语言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有了较复杂的思维方式和评价讨论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选用篇幅较长、情节离奇、有一点悬念的,并且语言诙谐幽默、充满奇特幻想色彩的故事。如《蜗牛城的故事》,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

由于这时期的幼儿喜欢讨论、交流、共享,所以大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往往给幼儿提供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然后互相讨论并进行评价。在这个创编的过程中,不仅深层次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色彩。

第9篇:幼儿故事范文

关键词:故事;幼儿园;儿童;表达能力

在为幼儿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具体接受能力。三岁多的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带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语言对他们虽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但纹居镅岳蠢斫馐挛锘故怯幸欢ǖ睦难。所以,对小班幼儿所讲的故事,内容一定要接近他们的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老师讲的要像他们所做过的或见过的事情,引起听故事的兴趣。老师还要将故事内容讲的具体。如讲有关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给小朋友起上名字。另外还可以选些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因为小班幼儿对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故事内容情节应简短,但语言和情节可以反复重复,是幼儿所爱接受的,如《拔萝卜》。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可以逐渐讲些内容丰富的故事。

一、教师如何上新故事课

1.选择故事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选好故事。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少年阅读的故事,有适合童年期幼儿读的故事,还有适合幼儿听的故事,而在适合幼儿听的故事里面,又有适合一般欣赏的,还有适合幼儿语言讲述的,还有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为幼儿选择好故事。每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计划,选好教材。为幼儿选择故事教材,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

(1)教育性:为幼儿选择故事,内容要健康,富有教育意义。从思想性方面的要求是要选择主题明确、单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对幼儿故事的教育性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认为,为幼儿写的、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而应认识到凡是一切对幼儿成长有益的作品,都应视为思想内容好、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2)趣味性:为幼儿选择故事,应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和可接受性。

为幼儿选择故事,不论在内容上或表现形式方面,都要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从故事的内容来讲,应以反映幼儿熟悉的生活为主。如反映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家庭的生活、幼儿的游戏活动等。写拟人体的动物故事,幼儿也非常喜欢。故事的主题要单一,情节生动有趣,故事线索清晰而不纷繁,故事的语言优美而规范。

2.分析和熟悉教材

选择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分析和熟悉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在故事确定以后,教师要反复阅读故事,甚至能背诵,还要扫除字词障碍等。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反复阅读,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主要情节。还要具体搞清哪部分是情节,是最能体现主题思想部分。

掌握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故事的段落、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即重点、难点。如《猪小弟变干净了》,重点突出猪小弟的“脏”,不讲卫生,不“清洁”,在朋友的帮助下,小猪变“干净”了。其中的“脏”、“清洁”、“干净”等词语是本故事的重点词语。

(2)熟悉教材的过程,也是一贯突破表层,深入内部,进入艺术创造天地的过程,所以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分析、熟悉教材,并能流畅得、创造性得讲述教材。

二、如何组织指导新故事课

故事教学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表情的朗读,即逐字逐句得、有表情的朗读作品;一种是讲述,这种方法可以不拘泥于原文,可删减内容,变换词句,加进解释等。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运用后一种方法。讲述中,教师的表情、语调、语言的停调、速度、手势动作等都要特别注意。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在讲述故事前,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注意;座位的安排应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的看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

上课后,教师要先组织幼儿安静的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要在安静的气氛中开始教学。开始,教师可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三、怎样让幼儿复述故事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幼儿除听教师讲故事外,有些好的故事,幼儿还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复述。

复述是教师首先教给幼儿的一种讲述形式,他是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在现。幼儿复述故事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对作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的讲述。他既要基本上按照作品的原文讲,但又不要求过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比较自然的口语去讲述。

1.复述前的准备

首先应选好适合幼儿复述的教材。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生动并有适当的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题材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如《拔萝卜》《三只熊》《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一类作品最适合幼儿复述。

2.复述过程的指导

上复述故事课时,教师开始应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愿望。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在复述较长作品时,开始可分段重复,内容熟悉后,再逐渐过渡到由一人复述整个故事。除每个幼儿复述后要有简单的评议外,课结束时,还应对幼儿的复述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复述结束时,教师也可启发幼儿用表演游戏的方式重现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