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规章制度

第1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生成机制

作者简介:黄文浩(1974-),男,广东化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文化自觉:高校学生工作的问题与出路”(号:16JDSZ3003),主持人:黄文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39-04

认为,人是有“关系”的存在,如何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制度性、组织性的文化。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制度乃是文化分析的真正单元”[1]。与外显的物质文化相比,它是内在于组织结构及组织成员心理结构的一种深层次文化,满足于组织内外各种“关系”调整的需要。职业院校是一个教育教学“关系”的集合体,如何保证高效有序的运转,制度文化内在的有机生成是关键。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

什么叫制度?《辞海》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学校制度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制订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说,学校制度是学校本身运转和发展的产物,是一个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其作用在于调整学校内外组织和人员的关系,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教学有序进行,实现高效低耗。学校制度所要调整的内部关系,包括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关系。外部关系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等关系”[2]。李凯尔特认为“在一切文化现象中都体现出某种为人所承认的价值”[3],所谓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历史地凝结而成的调整校内外各种关系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既外在为一套文本性的规章制度,又内在为一种精神性价值标准。只有全校师生把这一套文本性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全体学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内在生成专属的校本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既是学校文化的产物,又是学校文化的工具,既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落实,又是物质文化的建构基础。

二、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特性

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它是在特定的教育领域中生成的一种亚文化,它既有一般制度文化的规范性、强制性、工具性的特点,又有因应职业院校的教育特性、操作空间、现实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1.职业性。杜威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一种知识,练成一种技能,可和社会生出一种更密切的关系”[4]。而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特质就是“生利主义”,即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创造物质财富和增加社会价值。因此,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一是着眼于建构起“人”与“职业世界”的有机联系,通过制度帮助师生了解职业世界、走入职业世界、感受职业世界乃至无缝融入职业世界,如制度性建构起来的“半工半读”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实践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等等。二是着眼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的整体生成,一方面通过规范性的教学制度,保障其接受完整的职业技能训练,生成其职业发展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德育制度,保障其生成“职业人”之所以为“职业人”所必须的职业素质。

2.威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即一所学校的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调整着校内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老师的关系。职业院校相对于其它学校,它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客观上存在纪律意识相对较弱、行为自控相对较差、个性相对较强、诉求相对较多、情绪相对复杂等特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建构起比一般普通院校更具威权的制度,坚持事事有规范、处处讲规矩,以一种外在的有效约束培养起他们“共性”的规矩意识。另外,借助于校企文化对接,把外在于社会的“职业规矩”尽早转换为学校“内在规矩”,以一定文化的形式让规矩进入学生的内在心理结构,成为一种威权的“内心道德法则”,从人的意识层面约束和规范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3.发展性。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5]。所以,职业院校在制度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

一是坚持制度的发展性,处理好现在制度与未来制度动态发展关系。就历时态而言,虽然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制度必须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但总体而言,制度总是历史地存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然后慢慢消亡的过程。制度应拥有一个自我更新的功能,能顺应时展、学校进步、社会浪潮,及时进行自我修补、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现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可能存在一套“放之四时而皆准”不变的制度,制度的与时俱进必须一个常态,必须坚持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二是关注人的发展性。引导学生调整好现时就业与未来发展的动态关系,在制度建构上,努力摆脱狭隘的技术技能教育的工具模式,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培养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通过制度帮助学生在科学与社会的基础上掌握技能和知识,在与科学、艺术、社会的关系中理解职业。

三、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

学校制度主要有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大类。外部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教育立法以及各级教育系统颁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制度主要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教师岗位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本文所论制度文化暂不涉及外部制度,仅就内部制度而言。

四、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生成机制

制度从产生到实施也许时间跨度不会太长,但从制度到制度文化,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制度文化作为全校师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以及身体力行,必须经过制度草创、试行评估、修订完善、文化生成四个阶段。

第一步是制度草创,学校成立之初,或者合并、转型、重建等特别时期,需要通过“立规矩”来规范学校一切教育教学行为,让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规章制度建设往往采取的是“拿来主义”,或效仿好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或大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或博取众长吸收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初步建立起一套可正常运转的制度体系。第二步是试行评估,学校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评估规章制度的运行实效,收集全校师生对规章制度的意和建议。第三步是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加强校本规章制度与其他职业院校规章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完善现有制度,逐步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风格。第四步是在初步建立自身制度文化模式和制度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培育校本文化因子,通过校本文化因子系统建构起成熟的制度体系,并在制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校的制度逐步被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和认可,自觉用学校的制度来建构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逐渐形成一种集体的文化定势,指引着学校制度的发展,最终形成校本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如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员工素质变化)、职业教育规律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社会产业升级及转型等,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与完善,在吐故纳新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制度文化。

五、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内在生成

制度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制度,制度是刚的,文化则相对是柔的;制度是板上钉钉的,文化则相对是灵活的。康德曾讲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从制度到制度文化,关键在于外在的制度是否能内在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定律”。因应职业教育特性,笔者以为,职业院校在建构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性建构“发展区”文化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相对而言,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习上用“高标准”、管理上用“严要求”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过犹而不及。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建构起“发展区”文化,遵循“最近发展区”渐进式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上,能充分兼顾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科学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发展目标,由小及大、由低及高、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小目标的不断达成中积聚自信,在小改变的持续发展中纠正原有的不良行为。如东莞某职校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学生管理制度,该校将所有的德育工作细化,从统一穿着校服校鞋、定期修剪头发、修理指甲到集会纪律、考试规则等,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德育规律,发展目标设定让学生触手可及,伸手可做,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循序渐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另外专门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德育辅导员工作手册》、《班级德育辅导员工作检查项目及评估标准》等,从制度上要求每个老师因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观照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区”良性渐进,不断提升个人的德性和专业水平。

(二)制度性建构“职业情境”文化

李吉林的“情景教育”理论认为,创设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场境,拉近教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整合等原理,可以进一步拓宽教育空间,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最佳学习状态,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同样,在中职教育当中,也可能通过制度建构,创设出职业教育场境,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职业院校制度的设计和制订必须基于“职业”二字,通过制度在物质上营造一个“职场”环境,在行为上养成一种“职场人”习惯,在精神上培育和提升一种“职业”精神。要通过制度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用制度帮助学生成才,用制度激励学生成长,用制度保障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成就人生,养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积极的自我暗示。如上海市某高职院校,根据企业“5S”的现场管理制度,针对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如教学、实训、寝室、食堂等不同区域制定“5S”管理细则,形成《学校“5S”管理实施细则》、《“5S”管理提示卡》、《“5S”管理手册》等,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5S”管理之中。又如广州某旅游职校,为了让学生能尽早进入角色,学校通过制度明确学生在校的双层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学校按照五星级酒店要求学生上课期间统一服饰:男同学剪短头发,女同学发式整齐洁净,留长发的女生统一使用发网,长发不垂落;男女生统一穿着礼仪服,半跟的黑皮鞋、西装礼仪服(男同学打领带,女同学打领结);上课统一使用手提公文包。学校全体教职工也按星级酒店标准统一着装,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

(三)制度性注入“多元智能”文化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智能组合要求,人人皆可成材。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他们往往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从外在表现看,他们往往叛逆、追求个性、我行我素、不守纪律、不从管理、挑战权威。从内在心理分析,他们往往敏感、自卑、自大或自暴自弃、冲动、自控力弱,拒人千里却又极度渴望关注。其实,人内心天然存在的“向上”本性使得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都不甘于人后,但在应试教育阶段,相对糟糕的学业成绩让他们找不到太多的成就感,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一维评价标准让他们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受本能的驱动,不甘被忽视的他们只能自觉或不自觉通过追求个性、违纪违规等方式引人注意,刷存在感。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应制度性建构起“因材施教”体系,因应职业不同的智能要求和学生不同的智能倾向,积极地发现和赏识他们,正确地引导和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成就他们。在制度设计中,改变过往高压管理的习惯取向,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同量存在的“向上”心理诉求,在制度中注入“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文暗示,强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意识,既能通过制度有效管理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能通过制度激励他们,帮助他们积聚自信,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如四川省某职校,倡导“不唯基础唯进步”的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每学期初,要求每个学生就自己的语言、学习、道德、技能、文艺体等各个方面填写现状评价表,并制定学期发展目标,每到学期末,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对比自己学期初定下的目标,通过总结反思,评价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共同核实每个学生前一阶段的表现,共同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对于进步大的学生则及时奖励并通报家长[6]。

(四)制度性注入“自主建构”文化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如某种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他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W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职业教育,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制度性注入“自主建构”文化,一是学校制度的“自主建构”,也就是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创设要符合校情(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育教学资源等),在遵行上级共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操作方案。正所谓“我的地盘我作主”,每所职业院校可因应自身的制度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特定目标设置到特别举措施行,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课内教学到课外拓展,目的明确,举措有序,阶梯推进,渐行渐进地引导全体师生对校本制度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判断和共同行为模式,让制度真正扎根全体师生心里,成为一种不言自在的生活方式。如广州市某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根据酒店行业员工服务精神制定出《十种服务精神》,编印成彩色活页卡,要求全专业师生背诵及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逐渐形成“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二是鼓励学生的“自主建构”,鼓励学生在学校“整齐划一”较为宏观的规范性要求基础上,自主订立“个性鲜明”较为微观的自主约定,把学校共性管理的“刚”与学生自主管理的“柔”有机结合起来,刚柔相济,“原则”与“灵活”相得益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治性。如中山市某职业院校着力建构一种“自治”文化,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我的班级,我管理”把管理的自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我的制度,我订立”建立起自主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我的组织,我作主”对班级的事务进行全方位的自我管理,通过“我的活动,我设计”对班级的活动进行鲜活的自我设计和自主施行,学生通过在自己的“地盘”当家作主,不仅强化了自我责任意识,更主要的是在学校放手的基础上,促进了制度的班级内部生成,既消解了学生对过往自上而下制度的抵触性,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治能力,让制度从内里发挥出自我定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B・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57.

[2]余清臣,卢元凯.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0.

[3]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1.

[4]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352.

第2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职现状 解决办法

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十多年了,也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与做法。如:分层次教学,模块式教学等等。对具体的做法、步骤、以及结果、考核都作了仔细分析。可是,许多工作只停留在课题研究领域。课题做完了,工作也结束了,一切照旧。更有甚者变改前的满堂贯为满堂转。因此。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有必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高职学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的出台,全民办教育一哄而起。有条件上,没条件上,致使职业学院、学校良莠不齐,相差悬殊。尽管解决了许多家庭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可给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些负面影响。

2.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教学条件设施根本不能满足教学实训的需求,也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3.学生入学条件相差很大,学习态度、动力、积极性可以说五花八门,天壤之别,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学生的超员,致使教师工作量超标,很难有精力更好的组织教学。

5.某些程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二、解决的办法

尽管,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教育局对职业学院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评估、检查。可是到底效果如何?有待商榷。大量存在着造假、做秀等许许多多手段,来应付评估、检查的现象。因此要真正解决高职学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点点滴滴的积累,实实在在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1.转变教学观念,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我们的专业课教师设有进行专门的教学过程训练,尽管进行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考试,可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教学的组织、细节、艺术性相差较大及需要补课。年青的专业课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学院的安排,积极参加听课、说课、课件竞赛、评课等教研活动,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迅速成长起来。年长的教师,要精益求精、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巧妙安排,仔细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提高教学的艺术,做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并起好传、帮、带的作用。

(2)以前的中专,大学课程划分很细,教师的进取心,危机感不强,有的教师一生只代一、两门课。这样的现象,与现在职业教育要求相差太远,远远赶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根本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及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猎取与专业有关的各方面知识,通过一两年时间尽快的成熟起来。待别是年长的教师,更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只有不断为自已充电加油,才能永保教学的青春不老。

(3)专业课教师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无从下手。高职学院既不是中专的延长,也不是大学的压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铁先要自身硬。因此,专业课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怕脏、苦、累,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实践,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做好案例总结,为教学工作做好大量的知识贮备。

(4)聘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技术员、工程师,上讲台充实一线教学。职业教育有别与知识教育、和学历教育。即有知识的教育成份,又有大量的技能培训内容。因此,要打破满堂贯,黑板上种地、教室里搞养殖、对着模型排故障的现象。打破工厂、农村与教室的界线,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技术员、工程师,农艺师、上讲台充实一线教学。真正作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的教师也应该走出去,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口帮扶。真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已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补充新鲜血液。年青人是祖国的末来,也是学院和职业教育的末来,学院要根据需要积极引进新生力量、引入新生的办学理念。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努力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好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职业教育越办越好。

2.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管理

学院、系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利用一切机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特别是刚入学新生的教育。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专业教育等。使他们学会做人,诚信为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了解本专业的前景、方向、作用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性等。专业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树立良好学风。只有把握今天,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吸取营养,努力学好专业、钻研专业,获得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报孝父母。

3.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硬件建设

(1)基础设施的完善:教学改革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尽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的出台,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力度很大。可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校而言,国家的投入千差万别,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各学校自已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关于这点各大高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做法。如实行后勤社会化,引进大量社会资金。将学生的吃、住等推向社会。从而加大教学方面资金的投入。

(2)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多年来延续下来的水泥、玻璃黑板只能满足一只粉笔式的教学,对中小学教育还能应付,对职业教育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飞快,教本本来就落后,挂图根本跟不上。因此,要求补充先进的电教投影设施、教学磁板、优秀的动画电教课件。即便于教师讲授,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又节省大量的时间。

(3)实验,实训设备不断改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飞快。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群。因此高职学院的教学,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补充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如汽车教学补充电控发动机、ABS制动系统、自动变速器、先进的空调系统、以及四轮定位、轮胎平衡、电脑解码仪等。从而为教学奠定基础。

4.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教学改革就是改革教学中那些与现代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各种规章制度保障,需要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来实现。①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编写、审批,到上课的组织听课、检查。评课,到考试过程的试卷的出题、审察、审批。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②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考勤制度。③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纵观各个学校不乏各种规章制度。关键在制度的落实,如何将写在墙上、纸上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检察、监督机构,层层把关,来保证整个过程的实施。

总之,高职学院如何办出特色,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内部管理,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管理;通过检察、监督机构保障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只有这样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协作。才能培养出市场适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农.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12(4):101~102

第3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五年制学生 柔性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86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s the Base to Explore New Ideas

of Five-year Students' Flexible Management

――Take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YONG Chuting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vocational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troduction of flexibl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with the way the flexible management of probation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will be turned into their own standards of conduct within the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develop good habits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Key words five-year student; flexible management;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源数量逐年减少而质量下降的新情况下,五年制学生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这一学生群体总体上呈现出年龄偏小,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法纪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等特点,对学校集体认识不足,对学校的管理存在极大的逆反心理,这就给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一学生群体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满足社会对职教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逐渐引入“柔性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将制度内化,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1 五年制学生特点

1.1 缺乏养成教育,自我约束力差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家庭环境多较为复杂,例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抚养,由爷爷奶奶看管照顾。“隔代教育”问题严重,更有甚者家长即使在孩子身边,也只是在金钱上的往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沟通不畅,出现问题时多用打骂的方式解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心灵上的关爱。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没有经过高中教育阶段而直接步入大学,难以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纪律松散,法制意识淡薄。

1.2 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

五年制学生大多数存在厌学情绪。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底子差,不遵守纪律,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被家长逼着来上学的,从而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把学校的教育不当回事,经常旷课、迟到、早退。只有在辅导员的督促下,才从宿舍走进课堂。但即使进了课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依然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3 心理不成熟,想问题办事情易冲动

五年制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易冲动、反复。他们情绪激动,注重兄弟情义,把义气看得比规章制度还要重要。往往因琐事而争强好胜,甚至出现打架斗殴。冲动时什么都不怕,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事发后,又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往往造成违纪、教育、再违纪、再教育的循环反复现象。

2 制度建设下柔性管理理念的引入

在高校,制度建设体现为学校为了适应教学管理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教学、师资管理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等制度。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制度建设而提出的,是“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教育管理中的一种软性手段。高校情境下的柔性管理是指“以师生为中心”,依据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师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师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②

面对五年制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部分观点认为,必须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味地强调纪律,特别强调“从严管理”,希望能够将学生控制在管辖范围内,以确保安全稳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后,上述观念有所改观,但有些管理者却渐渐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认为学生就是上帝,一切要为学生服务,对学生一味地容忍,无视制度的存在,甚至不敢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以至于学生有恃无恐,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坚持原则,确保公正,同时引入柔性管理的理念,以一种内在的、柔性的方式去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促使他们在青春期转变的关键时期,养好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3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柔性管理为抓手,切实加强和改进五年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针对五年制学生以上特点,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院借鉴职业教育管理大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适合五年制学生教育管理新思路。③不再仅依靠制度强制规范,而是引入柔性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在正面教育和违纪处理等过程中,以一种非强制性的方式,利用社会、家庭的帮助,充分发挥说服教育的优势,让学生摆脱生硬的管教,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从而避免逆反和排斥,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善待他人。

(1)强化公寓谈心工程建设,走进学生校园生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辅导员工作责任制,在完成基本工作要求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辅导员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宿舍,安排男女辅导员常住学生公寓,坚持早晚查宿,深入宿舍与学生谈心交流,离开严肃的办公环境,步入学生生活休闲区,以知心朋友相处,谈生活学习困惑,与学生谈笑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冲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支持,落实公寓管理育人的理念。

(2)畅通信息交流反馈途径,拉近家长学校距离。坚持家校联系,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我院坚持对学生在校动态管理,形成周总结,月汇报制度,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分等次与学生及家长谈话、沟通,并邀请家长来校进行校访。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并在课余时间适时加以引导,在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双重措施下,引导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生活,遵守规章制度,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品格。首先,坚持每周学生动态分析,针对反映的问题约谈学生,记录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动态,与家长取得联系,履行学校的告知义务,让学生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在校的表现,周末回家与学生有针对性地谈话谈心,有的放矢,教育其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建立每月定期情况汇总,将一个月内学生在校动态进行整理分析,关注重点学生、留心问题学生、鼓励优秀学生,约谈学生自我剖析,耐心倾听学生内心想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鼓励学生承担改正错误。针对不同学生反映出的问题,采取约谈家长、电话约谈等方式,与家长分析学生问题所在,找寻问题根源,提出可行办法,及时解决问题。再者,对部分年龄小、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学生,建议家长采取走读试住校方式,帮助学生从家庭生活到学校集体生活过渡,由家长配合学校引导教育,逐步学会适应学校集体生活。总之,对学生在校出现的问题,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尽量进行自我控制管理,将学校的制度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避免触犯制度的红线。

(3)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互动交流圈。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关注学生微博、微信、QQ状态、空间日志等,建立微信、QQ工作交流群组,利用和发挥好学生信息交流工作圈,随时获取学生活动动态,把一些特别的、异常的信息及时核实,未雨绸缪,切实提升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我们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加入我们的学生管理信息交流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电话,让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活动动态和我们的管理动态,随时交流,积极建言献策,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管理工作。

(4)突出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结合学校提出的“十大节庆”④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节庆主题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五年制学生虽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但却对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并不排斥。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消除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抵触心理,也可以将积压在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进行宣泄。我院利用“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充分发掘节庆文化内涵,结合五年制学生特点和我院校园文化内涵,积极组织指导各班开展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优良传统和美德,并建议学生利用节日假期,回家与父母交流谈心,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通过“中秋之韵”、“重阳之孝”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每人手写一份“给父母的一封信”,并与家长合影,表达对父母的爱,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将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五年制学生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职业教育的特殊群体,针对新问题、新特点,探索新途径、新方案。根据五年制学生特点要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成长的培养方案和管理体制。我们要充分认识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充分尊重其人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柔性管理的制度养成学生崇高的社会道德准则;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注释

① 教育部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② 张立迁,连晓庆.高校情境中实现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得益彰的探究――以天津大学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第4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教学管理 教学秩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74-02

【Abstract】Johann Amos Comenius is a great educational theorist and practice, and his idea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has a major impact on him learn and be good at summing up their predecessors and his ow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 set of relatively complete the system, there is original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a set of strict internal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Johann Amos Comenius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order

为了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高等职业教学管理体系,作为一名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弊端,认清我们的任务与职责,我们不但要研究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经验,同时也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借鉴外国教育管理经验,努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本文针对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创建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提出本人的肤浅认识,从而进一步论证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实际工作者,毕生反对中世纪的经院教育,积极提倡“泛智”主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有独创性的教学管理思想,写有《大教学论》一书,提出他的教育设想,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积极主张统一学校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办法,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增设新课程,编写新教材,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并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遵循自然”,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他认为:教学管理是学校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建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是研究学校教学过程,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推进教学创新的一门科学,而教学管理的产生是在学校管理的基础上而产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学的特点分离出单独的管理部门和人员,来从事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在西方,早期的学校教学管理活动只是简单的管理,16世纪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生人数增多,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度,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17世纪,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学制、班级编制、教学秩序等学校教学管理问题都做了精辟的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相应地实施了义务教育制度,学校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以及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根据当时的教育情况,夸美纽斯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在“致意读者”中写到:“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他认为“一切生而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才能为人类创造财富,创造文明社会,这种教育“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离开教育就谈不上创造社会,发展社会,不接受教育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适合市场的需要,教学管理制度要符合培养人的需要,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把容易、彻底和迅速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便是正确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教学管理

在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学校、有教育,同时也就有了教学的管理。教学管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学校的管理工作者都应该重视教学管理,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来抓,充分运用教学管理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教学工作实施科学的管理。没有教学管理这一基础,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们对教学管理系统性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我国的学校教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国古代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到了教学的考核、学生的管理、作息时间的安排等教学管理问题。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教学管理、教学秩序、规章制度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如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的组织形成,学年计划、开学、放假、年级、考试、教师、教科书、学校制度的实施等等都做了阐述。在学校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学,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教师授课有计划的进行,为了在“学校能够培养心性聪明、行为谨慎、精神虔敬的人”学校必须有严明的纪律,组织学校教学应当有秩序,“秩序就叫作事物的灵魂”,学校从上至下谁都不得有任何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对教学的管理要有严明的纪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能保证教师活动中获得有益的锻炼,为了使教学秩序稳定,夸美纽斯提出为了发展教育就要有教学管理,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来发展教育。并且在学校设立督学,对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教育得到统一的发展。督学的主要职责是对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使他们学会组织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各自所管理的学校有序运行,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督学要检查教师的工作情况,并依照他们的工作情况提出建议。而对工作不努力、表现不好的教师,督学也具有解聘和重新聘用的权利。督学同时还要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督学可以通过听课和直接参加所要检查学校的具体工作的方式来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以便为公正地评估教学提供依据。同时还要监督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的情况,使学校的教学有序发展。而承当督学工作的人是“受人尊敬的、贤明的、信教的和积极的”人,这些人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资源丰厚方能胜任。夸美纽斯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倡设置督学的教育家,他关于督学的职责、督学的使命以及设置督学的思想,对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督导工作仍有现实意义。

三、在提高教学效率中加强教学管理

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是夸美纽斯为改变中世纪教学那种杂乱无章的局面,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容易、彻底和迅速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夸美纽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力主建立学校的秩序,为统一学校工作制度,他提出了学年制的主张以纠正学生入学、毕业无计划的混乱现象。学生入学后必须遵守学校的纪律,否则将受到惩罚,纪律本身就有充分的力量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不规避学习。同样,“凡是愿意在学校里面求学的人就必须服从学校的纪律”,学生应按时完成学业,中途不得辍学或逃学,“凡是进了学校的人都要坚持学习。”夸美纽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当时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班级授课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他对班级授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加以明确的肯定,认为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利举措,夸美纽斯大力提倡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则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夸美纽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较为细致的全面要求,从特点上看,主要是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去指导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从性质上看,属于行政管理,这种管理改变了过去学校的教学工作仅凭校长或教师的经验、阅历和水平等主要条件而决定的状况,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经验管理相比,无疑是个进步,表明人类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在夸美纽斯时代已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这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产物,是学校管理科学不断完善的标准。夸美纽斯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业绩是属于全人类的,他的贡献是世界性的。

虽然,夸美纽斯建立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中还不是很完善,但是他在教育的基本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管理方面,都力图推陈出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创新思想,并力求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加以实践。他试图从学校教育的普及中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无疑是可贵的,对当时资产阶级的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当时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束缚对进一步阐述教育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做更深刻的论述,我们在研究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过程中应该加以完善。

总之,本文力图通过对夸美纽斯建立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尤其对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有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主张,做了肤浅的认识,有很多不当之处,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共同研究,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

2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等七院校合编.外国教育史简明教程(教学资料)[M].新时代出版社,2008.1

第5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该标准教学系统的相关人员才有明确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和各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人才课程标准、质量标准、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实训考核标准、实训教材、试题库、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要求标准等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引入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及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标准。

2管理制度标准的构建分析

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正常运行,也用来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提供监督教学质量依据。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学院各教学部门赋予各自的具体职责,使教学管理效率更高,避免实践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加规范。使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科学、高效运行。

3数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分析

数控实践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遵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职业成长基本规律。使学生在数控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感受学习的正面激励,使自己在数控实践学习中体验实训项目完成时的成就感,以此树立自信,使高职数控实践教育成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然而数控实践教学评价更要体现职业素质培养,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以实践学习的学生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过程式教学评价。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安全意识、专业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计划和决策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完成工作质量、自学能力等诸多职业能力。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多方面考核数控实践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给其更加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4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标准的构建分析

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中,实践教育贯穿了高职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对高素质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学内容标准上进行深层次改革。数控技术教学应改变过去简单的机床操作实践,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实训效率及效果。

5借助校企合作实训平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标准,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产学结合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产学结合,社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教学全过程,同时也可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等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使其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使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为毕业后适应自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增强了学生工作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6结束语

第6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职业教育;班主任

当前教育的最大的弊端,就是走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甚至不能自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喜欢农村,逃避农活,千方百计跳“农门”。在这种形式下教育部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要求,要求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职业教育被提到当前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我作为政教主任,抓好班主任工作是有效促进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班主任工作好坏会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引领者,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在各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同时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教育”有效的沟通者。所以,我认为扎扎实实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培养大量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思想教育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对比,原来就“营养缺失”和现在的“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上的错误认识和重心的偏移。学生家长在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时,就会因为认识上的偏差而出现各种不理性的做法。导致学生在入学后思想波动大,思想认识不稳固,就会产生“上职高无用论”的错误认识,所以班主任应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并结合德育、职业教育一同进行。使学生明确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了解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让学生知道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学校,一样可以考大学,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二、引导学生求真务实地对他们的将来进行合理定位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归化和定位,因为在基础教育中客观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业绩唯一的标准。所以,我们要求班主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务实的剖析和研究,看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看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更好地设计自己的将来。

三、重视实践活动,增强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职业高中的班主任从事的是怎样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种、会养、会打工、会当老板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支持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班主任还应在班级和生产实习基地开展好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一些组织能力强的、思想活跃的学生进行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创造的激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要理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做到公平、公正、民主

第7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我国的护理教育借着改革开放的契机飞速发展,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护理教育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校也积极加入到护理教育改革的行列中。由于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而学以致用,职业能力符合行业岗位需求是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学生企业实践与课堂学习穿行。这种教育模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亮点。这种教育模式可使学生与职业岗位近距离接触,使之在真实的职业环境熏陶下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使职业能力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目的。我校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大胆创新,将工学结合模式运用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3年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2.1建立工学结合合作关系

要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就必须建立工学结合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酝酿、讨论、筛选与考察,将中国人民驻漳州第175医院定为联合办学单位(以下简称教学点),这是一所医疗设备精良,医疗水平高,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在教学点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以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其次,建立临床师资队伍。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医护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成立临床护理教研室,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领会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3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办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学年,所有学生均在校本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第二学年,学生在教学点由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临床医护人员借助临床真实病例讲授专业课知识,边学习边见习;第三学年,学生在教学点顶岗实习;毕业后,在教学点实习见习的学生有50%以上留在该院工作。

3总结与讨论

3.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3.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岗位能力的习得与掌握,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时段分割,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早期接触鲜活病例,结合工作岗位需求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我校通过此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护理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并为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从而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使学生通过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接触,了解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前景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直接、全面、翔实的创业资料和就业机会[1]。在教学点培养的学生熟悉医院管理模式,适应护理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岗位上的技术力量,毕业后有54%的优秀学生顺利通过合作单位的竞聘考核并直接上岗,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

第8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将课堂教学与技能强化有效结合的方式,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度”,而且为企业快速培养了技术骨干。因此,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校企合作强化了职业技能水平

职业学校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师资雄厚,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的传授给学生;企业在设备、条件、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能发展优势,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满足强化技能的市场需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二、校企合作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学生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可以将三大体系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即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体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体系;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体系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给企业创造了最大价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工人脏、累、苦的工作处境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生产一线中来,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岗位工种面临着招工难,流动大的困境,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企业可以因材施教,因岗培养,将人才需求和技能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既节约了岗位成本,又满足了发展壮大之需。

四、经验与不足

为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目标,强化学生专业对口的动手操做能力,我校在2011年7月与承德市公交集团商榷,最终达成协议,实行定单培养,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学生通过在校一年半的理论教学如汽车修理工艺、维护工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积淀,通过在公交集团半年的轮岗实习如公交车的构造与维修等使所学技能深入化,增强了学生的实战经验。在打造学校品牌专业的同时为公交集团解决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难题。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实习岗位,定期交流,把因需施教、因需培养落到实处。企业提供了实习场地、设备和岗位,学校和企业派出专业教师和技术能手参与实习管理。校企双方制定或签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合作文件,如《校外实习教学计划》《实习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书》等,明确校企合作中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

1.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既是本校学生又不在校进行教学,既是企业一员又不能单独从事岗位作业,如何让学校与企业有效地衔接呢?

(1)加强管理和教育,转变学生的观念。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共同管理,遵守校企的规章制度。

(2)强化带队老师的管理水平,提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准备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实习的目的、情况、法律法规、要求和意义;二是企业对准备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告诉他们企业的情况、企业的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等。

(4)学校与企业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交流、交换意见与建议,总结近期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齐抓共管,让学生在企业里安心实习、安全实习、快乐实习,从而达到实习的目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2.遇到的问题

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查找问题,以便迎接第二批学员的到来。

(1)实习生的双重角色管理难度增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期间身份具有双重性,如何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学校如何共同进行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2)专业对口与轮岗的难题。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方面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要求和学校方面的专业对口问题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3)安全生产与保险的问题。学生到企业实习究竟算不算用工,应买那些保险?出了事谁来负责。

第9篇:职业教育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需求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肩负着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和奠定经济发展基石的重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享受较大的优惠,成本低廉,毕业生就业前景宽广,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远远高于本科学生,况且学生入学门槛低。但是愿意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较少,部分职业学校依旧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中职学校你到底怎么?

一、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主要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悖论------大部分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与就业“火红”的矛盾。相当多职业院校自称就业率达95%以上,然而相当部分中职学校为了争取生源投入巨大。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虽就业较早,但相当数量学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岗位工作时间较短、专业的对口率比较低,学生的基本素质还不能适应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中职教育没有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企业要求。上班随意迟到早退;不想做工了,转身就走人,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承受工作的辛苦。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按照企业安排做事。暑假期间,笔者到几家摩托车配件企业做调研,企业人事主管说:学生到企业后工作的稳定性不强,不能适应车间的工作。企业对一线员工经过短期的岗位入职培训就能够初步上岗,但是让企业最头疼是员工缺乏敬业诚信、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等。目前企业用人标准已经在向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偏移。

职业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有的学生对专业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数学里一些基本公式不会用,常见的一些应用文也不熟练、字迹潦草不能辨认、专业基础问题不清楚。如果学生工作几年后面临转岗,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学生发现自己以前学的知识太少,希望在业余时间自己再学,但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在企业遭遇挫折后不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会有情绪失控的状况,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感到茫然。学生缺乏基本的独立面对职业生活的能力。

二、反思职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企业的种种不适应,对他们刚刚开启的职业生涯来说无疑是一种挫折。一些学生表现不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宽松,弱化了规章的严肃性。以质量求生存这句口号放在学校就是学生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存亡。企业就是考查学生质量的检验员,他们对学生的接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市场经济残酷竞争催生了企业对员工非常严格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标准。不过在学校工作中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较宽松,个别学生屡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没有受到有效地处理,降低了学校规章的权威性。

片面地以“学生为中心”,随意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中职学生基础较差这是事实,需要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调整,正因为基础差,就更应该对他们严格要求,企业的要求不会因学生起点较低而下调标准,社会对企业的标准就在那里。如果过多迁就学生,学科基本内容比较随意裁减,过分降低考试标准,对积极上进的同学就是不公平,对不想学习的同学就是放任。

狭隘地理解专业技能,过分削减基础课程。在职业学校中强调专业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忽视基础课程的职业教育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今天的中职学生他们未来工作时间还有近40年,一生变换工作数次。基础文化课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算术、写字、认单词;基础文化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探寻改进中职教育的途径

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当前的职业教育重点到底是不是只有专业技能?其实我们的学生出去开始就是在最基层工作,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企业要求学生就是能够在基层岗位上认认真真地按照要求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员工的爱岗敬业、遵守纪律、身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此可见,按照企业需求调整教学的重点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显得特别的重要。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道德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整个学校都是育人的场所,每一位教职工的言行都在感化和影响学生,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商场等现实一线去实地参观体会一线员工是如何在劳动。让学生切身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崇高,体会到劳动是有意义,增进学生对劳动的态度,转变他们的劳动观念。

以企业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企业就是学校的客户,客户的需求就是学习努力的方向,为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的生存竞争,把学生当着员工来培养,在工作和学习方面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可以把企业的7S管理等融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帮助学生体会员工角色,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及管理标准,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使学生一跨进企业大门就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融入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以便他们将来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让学生终生的职业生涯得到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