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访问希腊阐述中国“海洋观”
中国国务院总理即将访问希腊。据悉,访问希腊期间,中希两国总理将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将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的“海洋观”。此次访问希腊,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握手”,对于加强中希交往,提升中欧关系,具有引领性作用。此外,还将到访比雷埃夫斯港。中国中远集团在2009年获得比雷埃夫斯港口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国外获得港口的特许经营权。
中国拆船行业市场遭遇“寒流”
中国拆船协会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共进口废船48艘、11.22万轻吨,与去年同期99艘、57.16万轻吨的进口量相比,吨位下降了80%。同时,由于上半年的废船平均进口价同比上涨了7.2%,中国拆船企业的利润也大幅下降。中国拆船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船可拆”困境可能会导致中国拆船业的一次洗牌。为此,中国拆船协会正在组织企业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培训,以求“放慢脚步,保持队伍,提高竞争力”。业内专家分析,虽然近期会有一批单壳体油船报废,但上世纪80年代拆船火爆的景象难以再现。因为目前不少船东将单壳体油船改装为双壳体,以此来推迟船舶报废的时间,加之印度、孟加拉国的拆船能力不断提高,全球拆船能力已接近饱和,预计今年中国拆船业不景气的情况难以改变,而明年的市场也只能期待“恢复性增长”。
何建中要求完善南海海上搜救体制
6月8日至10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海南开展南海海上搜救工作调研时强调,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搜救资源,完善南海海上搜救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何建中指出,要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谋划搜救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要加强搜救立法工作,并借鉴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完善搜救体制机制;要结合发展的要求,系统地评估搜救应急处置能力不适应、管理不科学等不足;要强化顶层设计,按照巡航救助一体化的思路,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南海搜救和应急处置能力质的提升;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细化预案内容,加强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南海海上搜救能力。
工信部新版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我国将通过实施重大工程与专项,支持关键系统与设备研发,开展国际新公约新规范和基础共性技术与标准研究等,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我国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竞争力。《指南》提出了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舶动力关重件创新工程、极地船舶与设备开发专项、高技术特种船专项4个重大工程与专项,将大力支持万箱级集装箱船螺旋桨、半浸式螺旋桨推进装置等关键技术研究。
金秋的克拉玛依秋高气爽、瓜果飘香。一望无际的油田里,一座座抽油机不知疲惫地工作着,当地人戏称它们为磕头机,更有人说它每磕头一次的产值高达1000元。“我们每年要拿出科研项目经费总额的10%用于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此外还有其他信息化投资和成本。”在惠普解决方案移动中心,这个亚洲第一辆高科技展车里,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总工程师李清辉如是说。这是惠普高科技展车第一次来到美丽的石油城新疆克拉玛依,这也是“惠普科技加油中国――助力数字化油田之旅”主题巡展活动西部之行的最后一站。
ERP难在统一部署
早在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就对行业内部的重点企业进行了一次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调查,有66.7%的企业已实施ERP。然而新疆油田却是例外,“事实上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新疆油田就曾经通过技术人员开发以及与外部进行合作的方式做过ERP项目。不过,项目做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觉得ERP不是很适合油田,倒是比较适合原料生产加工的制造业; 石油行业是属于资源型的上游环节,两者还不太一样。”李清辉说。实际上,中石化炼化企业比较多,所以它们都大面积部署了ERP项目; 中石油也在做ERP,但主要是做下游炼厂这一部分。
那么石油行业中有没有一种通用型的软件适合上游勘探开发企业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呢?李清辉说: “虽说都是搞石油的,上游企业中有许多共性,但是企业之间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统一部署一套软件比较难。”
首先,面向勘探、开发的上游企业都面临不同的情况,比如各个油田的地质条件不一样。拿一个在新疆油田工作了很多年的地质学家来说,如果他被调到大庆油田就不一定能适应,多年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各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习惯各不相同。
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石油集团下属的各个油田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形成了相对比较独立固定的管理、生产和科研模式,所以如果要从集团层面把这些企业完全集中统一起来,按照一种模式去运营也比较困难。
第三,以国外石油公司的情况来看,在基本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软件大致相同,但是各个公司却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软件。“以前中石油集团从上至下搭建过一些信息系统,但是系统部署到各油田之后就都被个性化了。因为总部的管理要求和油田的管理要求不一样,有的系统不能够在细节上满足所有油田的要求。”李清辉说。
数据就是生命
“实际上像新疆油田这样的上游企业的业务就是依据数据做决策: 在哪儿打井、打多深、打几口……所以说数据就是油田的生命。” 惠普公司亚太区关键业务系统经理Harry Westendorp说。
据了解,以前因为管理机构分离,新疆油田勘探部门和开发部门是分开的。但事实上,勘探和开发两项业务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勘探要打井,开发也要打井; 勘探做地震,开发也做地震,但是两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却不能共享。这样一来,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成本很高。因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勘探、开发等各项相关业务的数据信息整合共享迫在眉睫。
但是实现数据与应用共享的前提则是制定统一的标准。目前数字新疆油田建立了5大类260个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已有114个标准规范在执行或试行。覆盖了油田生产、科研、管理、决策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
当数据共享完成之后,数据查询系统就可以把油田丰富的数据资产方便地提供给各位研究人员了。这些数据经过层层质检后集中管理,“研究人员把数据提取出来,加载到他的研究系统中去,那么很快就可以做他的研究工作了。而以前研究人员做研究的时间非常少,他们要用60%以上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资料。” 李清辉说。
以前系统要提交一个计算作业,往往需要两周或者是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出来一次计算结果,研究人员再判断这个计算结果是不是符合所期望的要求。如果不符合,那么研究人员还要不断地调整、修改数据参数,进行重新计算。
石油勘探一般由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三个流程组成,大量的数据处理计算工作承担着找储油构造、定井位的重要任务,因而高性能计算平台对石油勘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很多油田的勘探成功率一般都不超过30%,超过30%就已经非常好了。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开采过程中钻井费用非常高昂,因而打井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李清辉说: “为了要把大量的设备架设在打井地点,我们有时候要把井点周围几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的土地推平。”
惠普的巡展大篷车里,展示了惠普目前正在为全球范围内数字化油田领域提供的大量技术、工具与最佳实践,以及惠普的未来数字化油田(Digital Oil Field of the Future)业务科技解决方案。
Harry Westendorp说: “高性能计算是我们与国内很多油田合作的重要项目。”据了解,胜利油田也采用了137台HP Integrity服务器,建设油藏模拟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使地质模拟、油藏模拟、开发模拟以及炼油厂的自动化监控等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安全大于天
与海上油田不同,陆上油田范围广、面积大,实现安全管理并不简单。为此,新疆油田建立了一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它以数据库为基础,集成了网络技术、网络视频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系统。
当井口现场出现安全事故时,工人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报警,指挥部门根据网络视频传回的现场情况调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马上就可以把事故现场位置、现场环境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且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变化情况。指挥部门再根据提前制定好的一些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流程,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紧急预案启动之后,相关的指挥、调度、消防、医护人员都能够统一协调、调度,保证把事故减少到最低水平。
此外,远程视频监控还用在油田物资的安全保卫中。李清辉说: “这个项目已经进行到第三期,目前大概设立了50个重点视频监控点。我们坐在办公楼里就能检测到几百公里外的现场情况。”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内蒙古阿拉善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48-02
气象是“三农”及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天气气候的高影响行业,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尤为迫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3年来,阿拉善盟气象局在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成效的可靠经验。始终坚持把气象为农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将“两个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气象服务向农村牧区深入,在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测能力和拓宽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上不断下功夫,为“三农”与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效益明显,赢得了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的肯定以及广大农牧民的好评。
1 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农牧民需求,阿拉善盟气象局首先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做好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
1.1 强化组织领导
盟、旗(区)级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当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
1.2 强化部门合作
一是先后与涉农部门、环保、国土、旅游等11个单位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协调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行科研项目合作,以项目求发展,共同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拓展重大项目建设:①与移动、通信、电信等公司进行深化合作,开发了手机短信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平台,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为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种养殖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以及农牧民等发送手机短信,正在将城镇居民、学校、相关企业等有关人员纳入免费信息数据库,并列入2012年盟惠民工程;②与盟林业局开展贺兰山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项目合作建设,在贺兰山灾害多发段建立了4个地面自动观测站、8个人工增雨烟炉,第1期共投入资金207万元,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③通过经济开发区“金沙苑万亩葡萄园”特色气象服务项目的建设,获得盟、区财政投资53万元,在金沙苑万亩葡萄园建成了七要素、三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经济开发区气象局建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业务平台。目前,以上3个重大专项项目建设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效果明显,赢得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农牧民满意、称赞。
1.3 完善应急机制
为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制定了盟、旗(区)、苏木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盟、旗(区)、苏木镇3级预案体系;政府发文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成阿左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当地政府先后下发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件、国办44号文件及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要求重点成员单位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统一预警信息,统一整合防御力量,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
2 增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阿拉善旗是受大风、沙尘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农村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灾害防御相对薄弱,各类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频发,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1-2]。
2.1 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经过多年建设,基层拥有气象、水文等监测预报设施,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全方位监测预报网络还未形成。今后要朝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互通的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牧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作用。通过优化布局、合理规划、加密站点,统筹推进重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重点部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截至目前,建成3个特色农业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1个强风自动气象站、3个通勤机场无人自动气象站、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5个七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2个移动自动气象观测站、1部713型天气雷达,同时依托阿拉善盟气象局天气雷达,能对各地区强对流天气状况实时跟踪监测,遇有灾害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时,密切监视天气过程变化,加紧会商,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2 拓展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扎实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积极探索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新举措,通过“两个体系”建设不断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阿拉善盟已建成盟、旗(区)、苏木(镇)、村嘎查4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体系;建立了集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声讯电话、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立24个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65块电子显示屏、63个大喇叭、54个气象短信预警机,6块警示牌;建成拥有232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的队伍,实现苏木镇(街道办)有气象助理员,村嘎查(社区)有气象信息员的目标。此外,还组织开发了阿左旗苏木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渠道预警信息。每年围绕农牧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等主题,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嘎查开展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培训、演练,开展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及防灾减灾联络员培训,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4]。
2.3 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目前,已基本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旗,应急预案到苏木镇,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能力,提高农村群众互救自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合作能力和水平。
2.4 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组织气象、农业专家编印《农业与气象》《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指南》《农牧业气象服务手册》《农村雷电防御知识》等宣传资料,通过进学校(社区)、科技下乡、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采取座谈、讲课、演练、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和提高农牧民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3.1 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
打造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对决策气象服务实行“直通式”服务,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旗(区)、苏木镇(街道)分管农业生产的领导、村级干部及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手中,同时也为能够接收手机短信的农民提供“直通式”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信息多渠道,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12121”气象服务电话、农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服务。
3.2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通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调查资源情况和承载能力,以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当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充分发挥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防灾、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为促进农业增效的现实生产力。
3.3 打造特色气象服务
针对地方农牧林业生产需求,突出特色,不断拓展专项气象服务,为专项生产或活动提供气象服务,开展额济纳胡杨景色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马莲花旅游文化节、万峰骆驼赛文化节和向日葵、油桃生长季气象条件分析等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制订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完善周年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制度[5]。
3.4 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针对该盟主要农作物玉米、向日葵、西瓜等的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和设施农业蔬菜、特色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双峰骆驼保种基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各种农牧相关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制作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在春种春管、夏收、夏种、秋收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
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该盟气象为农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产品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农业气象业务观测手段落后,需加强现代农业观测站网建设;三是农民对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欠缺,防御意识淡薄;四是部门合作、专业技术交流不够,提高灾害防御的能力不够;五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系统不够完善;六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不够广[6]。
4 参考文献
[1] 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206.
[2] 矫海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3] 严晓岚.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2009(3):54-56.
[4] 肖佳萍.新一代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方法探讨[J].贵州气象,1999(5):38-41.
关键词:道路桥梁 轨道施工
一、工程概况
岗石区间工程,东接岗顶站,西连石牌桥站,整个隧道在交通繁忙的天河路下穿过。隧道起点里程Z(Y)DK5+445.75,终点里程Z(Y)DK6+087.15,左线全长645.444m,右线全长641.400m。合同价3779.9818万元。隧道平均埋深10.45m,线路最大坡度29‰,区间设2个施工竖井,YDK6+042.5处的1号竖井,井深17.925m, YDK5+658.567处的2号竖井,井深20.024m。
本项目合同开工日期2002年9月15日,合同竣工日期2004年8月15日,合同工期645天;实际开工日期2003年5月10日,业主批准完工日期2005年2月底。2004年8月23日,隧道顺利贯通。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具备城市地铁的共有特点。
——施工场地狭小。1号竖井施工场地仅1600㎡,2号竖井施工场地不足1300㎡。
——施工环境较差。1号竖井位于天河路,场地占用主干道路;2号竖井位于侨鑫教院大院内。
——地面、地下环境复杂。所经天河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高楼林立,地下各种管线密布,隧道距离两侧构筑物基础较近,并两次与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围护桩发生冲突。
——文明施工要求较高。施工产生的三废需严格按照要求处理、排放,材料及渣土运输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也受到限制,施工围蔽需与城市风格协调,交通疏解量大。1#竖井距小区较近,2#竖井位于侨鑫教育学院大院内,施工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不能污染城市环境,不能惊扰市民,不能对临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损伤。
——施工风险大。沿线所经的环境,无论是地下管线,还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或者是地铁隧道本身,都不能出现任何损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质量标准高,防水要求严。区间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即结构不得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的湿渍。本区间隧道结构复杂,断面转换频繁,使变断面连接处的防水结构连接困难,同时由于联拱隧道分步施工,防水的连接及防护更为困难。同时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位置的防水更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不利因素多,工期压力大。
原设计仅1#施工竖井,几乎设置在标段西端头,只能往东端独头掘进,而且场地移交时间推迟约8个月;后变更新增2#施工竖井,到03年11月中旬才具备开工条件,很难实施均衡生产,加上地铁矿山法隧道常见的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几乎一应俱全,工期压力极大。
3、地质条件差,技术难点集中。
本区间是三号线技术难点较为集中的标段,自始至终为各方高度关注,一直被列为重点项目,被视为三号线的“老虎”。地质条件差,断面形式多,工况、工法转换频繁,下穿石牌涌和含水砂层,截除高层建筑围护桩,双联拱隧道较长。尤其是隧道过砂层,更是整个地铁施工相关的各方个个极端关注的头号重点和难点。
4、调动一切有用资源,顺利度过了一系列难关。比如:成功的实施了CRD、CD工法,完成了双联拱段隧道的施工,顺利实施了双联拱改近距离单洞的科研公关,完成两处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桩截除,隧道穿越石牌涌,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工期提前等等。
三、工程难点:
岗石区间是地铁三号线6大重点难点项目之一,其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期压力大:
考虑到新增2#竖井的作用,按正常施工进度预测,本区间工期大约仍然要延后5~6个月时间,难以满足业主批准的2005年1月末完工的策划工期。原因如前所述。
2、诸多工法频繁转换:
本项目共有双联拱、三线断面,双线单面,共16种不同断面形式,施工中断面形式和施工工法转换频繁,施工工法有:台阶法、CRD工法、CD工法、中墙加台阶法、中墙加CRD法,中导洞法等。
3、双联拱隧道:
本区间渡线段有30米双线断面加单线断面的双联拱隧道,单线段有109米两个单线断面组成的双联拱隧道(ZDK5+782.918~+892.229),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条件差,施工控制难,施工效率低,防水难度大,严重影响工期。
4、截除高层建筑基坑围护桩:
ZDK5+803.369~842.356段(长约39 m),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3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需截除;ZDK5+758~+731段(长约27m),天河电脑城地下室围护桩1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也需截除。围护桩为直径1.2 m的密排人工挖孔桩,护壁为200 m m的钢筋砼,该段为双联拱段,隧道所处地层为强风化岩。截桩施工难度大,控制地表建筑物沉降及卸载等工艺较复杂,施工困难,工期也因此增加约一个半月。
5、隧道下穿石牌涌:
隧道左右线在DK5+780~+805段从石牌涌下穿过,石牌涌为南北流向的排污涌渠,常年有水。涌底距隧道顶只有9 m。隧道结构为单线隧道及双联拱隧道,地层破碎,属Ⅰ、Ⅱ类围岩。施工难度增大。
6、隧道穿过含水砂层地段:
隧道左线里程ZDK5+445.75~590.75段约长145 m,右线里程YDK5+445.75~520段约75m,共长约220m,砂层最厚处达5.45m,砂层底部距隧道顶部距最近处0.2m,砂层为中细砂,水量丰富。隧道起点端的人防密闭门更是触破砂层,处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四、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利用集团公司的强大支持,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兑现投标承诺,树立良好信誉。
进场准备期间,全面配合业主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临建,及早开工。
施工的各种资源有保证,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到位,而且长期在施工现场,组成了被业主和监理评价为全线最强的项目班子,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反应及时、积极,“没有给业主添任何麻烦(业主评语)”。在资金上也给予了充分保障,特别是2004年春节前夕,调入现金50万元,支付一线工人工资和材料款,保证了春节间施工正常进行。
2、依靠相关单位和部门,整合一切有用资源,创造并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为项目服务。
岗石区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未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离不开业主、设计、监理、咨询、总体等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尤其是业主最高层对项目高度关注,对项目的一些重要课题组织高规格的论证会,在施工中又具体指导实施,具体管理人员对项目监管帮助十分到位,保证了项目正常运转。从地铁总公司,到建设事业总部和土建部的各级领导,几乎都在岗石区间留下了足迹,岗石区间的两年多的风雨里程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设计和监理等单位也积极配合,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3、只要是能够提高进度,有利缩短工期的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困难,都设法做到。比如:
——1#施工竖井变更了围护结构,由人工挖孔桩支护变更为格栅、锚喷联合支护,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委组织的基坑审查,工期提前2个月。
——增加2#施工竖井,改善了施工环境,加快了施工进度,实际提前工期1~1.5个月。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将部分隧道由CRD工法改变为CD工法施工,改善了施工环境,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
——双联拱改单洞,节省工期2个月。
——过砂层方案的改进,节约工期1个月。
——南方信托大厦的截桩施工,由于提前筹划,准备充足,几乎没有延缓进度。相当于节约工期半个月。
——利用1、2#竖井与石牌桥站的贯通成果,提前施作二衬。比预计时间提前4个月,大大缓解了总工期的压力。
这些措施为确保工期,甚至提前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把各种施工措施做到位。岗石区间施工中的一些亮点,比如:开挖断面几何尺寸的控制、格栅钢架的架立、初支轮廓线的控制、CRD工法的成功实施等,就是严格执行准确交底、三级检查和管理到位的结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地段和部位,信息化施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种塌实的工作风格我们将一直保持,这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保障,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5、针对双联拱隧道的设计、施工特点,经过研究、分析和检算,先将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最大厚度由2.5m变更为2m,双联拱段长度则由109m缩到为86m(减少了23m);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将双联拱隧道改为近距离单洞隧道的设想。经检算,理论上可行。变更之后的隧道结构,在施工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可缩短工期2~3个月;②简化施工工法,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便利机械化施工;③可提高防水质量,解决双联拱隧道联拱墙顶处的防水难题,有利于隧道防水;④通过新的尝试,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有一定的价值。上述施工方案在03年12月通过广州地铁总公司莫庭斌副总工程师主持的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并被业主列为科研课题。我部也自行投入科研经费约10万元,参与科研。该段已经顺利完成开挖、初支和二衬,从监测数据看,所用方案和加强措施,都是比较合理的。
主要的技术措施:隧道的初支结构较强,格栅的纵向连接筋加密,通过边墙的对拉锚杆把两个隧道连成整体,三角区的侧向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严格控制爆破和超挖也减小了对后施工隧道的扰动,隧道及早封闭成环,初支背后的注浆紧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一切措施都是为减少和控制先施工隧道对后施工隧道造成偏压以及两个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6、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侵入隧道左线这一情况,是在施工复测时发现的。详细调查了解后,及时报告监理及业主,并多次与南方信托大厦业主协商沟通,使南方信托大厦北侧、西侧地下室续建部分项目与隧道截桩工程结合起来施工,让围护桩载荷不作用到地铁左线隧道顶部,改由地下室顶板、底板托住及附近土体锚杆承载,这样,既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安全,又减少了施工桩基托换的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截桩采用静态爆破、人工凿除等方法,个别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技术,隧道掘进顺利通过了截桩地段。截桩施工没有对大楼造成任何损害,也确保了隧道自身的安全。
天河电脑城的截桩情况类似,在出现南方信托大厦截桩后,我们推测天河电脑城可能会出现相同情况。借鉴南方信托大厦的经验,使隧道顺利通过了该电脑城。
7、隧道下穿过石牌涌:由于涌底距隧道顶板较近,为防塌方涌水,我们采用超前大管棚,个别渗水采用小导管注浆止水的方法施工,同时制定了地面注浆加固和洞内紧急封堵的应急抢险预案。施工已顺利通过此段,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8、过含水砂层段:
岗石区间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是本项目的第一大难点和重点,也是三号线的主要难点、重点之一。各方高度关注,研究探讨和制定施工方案均十分慎重。通过数十次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
8.1砂层概况
在区间隧道起点端左右线共有298.5m的上覆含水砂层段,分别位于:左线ZDK5+445.75~+630,右线YDK5+445.75~+560。砂层厚1.20~5.45m,砂层底部距拱顶距离0~3.2m。地质详勘资料揭示,砂层底部距离拱顶不足2米的危险段共有3段:左线ZDK5+529.332~+552.154,ZDK5+484.699~+492.659,右线YDK5+474.693~498.820段,总长约55m。其中左线ZDK5+542.81处,右线YDK5+485.69处为砂层距拱顶最低点,砂层底部距离拱顶分别为0.70m和0.25m。人防密闭门位于支ZDK5+451.75~459.75m,该段隧道顶部已触及砂层。
8.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采用φ89、长12m的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在开挖过程中视围岩及渗水情况每隔3m再补打长3.5m、φ42的小导管进行注浆止水。
8.3施工方案
过砂层是岗石区间的头号难点工程,确定砂层施工方案极其艰难。施工过程中,我们上报过多种方案,业主组织多次专题会议,遍请行业内专家,进行研究,对包括冷冻法、洞内水平旋喷、地表帷幕注浆、大管棚结合小导管及双排小导管等方法进行充分论证,比较优缺点,论证可行性,我们根据每次研讨结论重新修订施工方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于04年5月8日最终确定了该段施工方案。
⑴基本原则:
通过补勘进一步探明砂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以洞内治理为主,充分利用拱顶隔水层〈5-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谨慎通过,准备应急预案,洞内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做好地表处理的准备工作。
⑵具体方案
①对砂层段进行补勘,彻底摸清砂层分布情况及与隧道的关系。在业主的安排下,省重工设计院对该段进行了补勘。从而对正确制定砂层段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②原设计的人防密闭门上部侵入砂层约0.5~1m,施工时极易发生涌砂涌水现象,造成隧道失稳变形、坍塌、地表下陷沉降。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将左右线人防密闭门位置后移了约50m,使人防密闭门隧道拱顶距砂层底2m以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风险。
③一般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支护;危险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全封闭预注浆固结止水,拱顶周边小导管(管棚)超前支护;搞好监测量测,必要时格栅间距缩小,格栅钢筋加强。
④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备足抢险人员、物资、机具、设备,并准备封锁部分危险地段的路面,预备地面紧急处理条件。
8.4应急预案:
⑴在洞内备齐充足的抢险物资:如砂袋、棉纱、锚杆、型钢、特制格栅、钢筋网片、大管棚、木材、引水管、注浆管、注浆泵、注浆材料等。
⑵到交警部门办理相应路段的交通疏解手续,并将围挡用的隔离墩、移动式护栏及时放在工地,以防一旦洞内出现险情,导致地面沉降变形严重时可以及时封闭,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⑶洞内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马上封闭掌子面,用砂袋、型钢、钢筋网等封堵,施作喷射砼挡墙,然后注浆,地面实行围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⑷如果砂层进入拱顶开挖范围,则采用降低拱底的办法,临时通过,待砂层段的前、后、侧向三个工作面都具备施工条件时,再行处理。先三个方向注浆固结,然后小进尺开挖,利用钢插板等支护手段辅助一点点掘进,进尺控制在0.30~0.40m。
⑸当洞内手段都失败后,采用地面措施处理。
8.5技术措施
⑴施工准备:
今年5月16日开始进入含水砂层距拱顶2m内段(即危险段)施工。项目部成立了过砂层段施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项目部领导现场轮流值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按施工方案做好准备,同时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⑵严格按方案施工,超前小导管密排布置,施做时角度放平,防止击穿隔水层,并进行超前注浆。
⑶加密格栅间距,在距最低点左右各10m段,将格栅间距由500mm调整为300~400mm;及时封闭掌子面,放慢施工进度,待上一环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下一循环。
⑷每两循环打一次超前探管,长度为2m左右,以便探明砂层,掌握第一手数据,探测表明,砂层最低点在YDK5+483处,距拱顶0.25m。
⑸保留上下台阶的适当间距,保持掌子面和通道畅通,确保一旦抢险有工作面。
⑹利用左右线危险段里程上的差异,在施工砂层段时采用“倒边施工”的办法。施工中,左线开挖一直超前,但左线施工至ZDK5+555时(第一段危险地段前3米处),暂时停止掘进,让右线开挖超前,一则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二则可以部分降水,三则可以对左线隧道部分引水,四则当左线危险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从右线相应部位注浆加固。另两段也采取类似方法。
⑺严格按要求施工锁脚锚杆,保证长度及角度,减少下半断面施工时的拱顶下沉。
⑻加强监控量测,加密布点,加大监测频率,特别是在三处危险地段,地面监测点埋设到砼路面以下土层中,观测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拱顶最大沉降值在50mm以下,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0mm,地面无明显变形沉降,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均处于安全状态。
⑼初支背后注浆及时跟进,每施做2~3榀格栅后,对砂层段从外向内全面注浆一次。
⑽在掘进掌子面进入岗顶站围墙范围,及时与岗顶站协调,进行地面减载。
⑾如果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则立即起用应急预案。
由于准备充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于6月6日左线顺利通过ZDK5+529.332~+552.154处的砂层距拱顶小于2m段。左线危险段通过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管理及施工方法,为右线顺利通过做好准备。7月10日进入右线YDK5+474.693~+498.820危险段,7月28日顺利通过该段。
8.6结语
⑴各种方案的比较
从砂层掘进段施工情况来看,原比预选方案各有利弊,并且投入较大。
——采用地面帷幕注浆,需要地面交通疏解费用170万元;钻孔注浆23300m,注浆费用350万元左右。合计510万元。工期增加3个月(仅算一段施工增加的时间)。
——采用大管棚配小导管注浆施工,由于实际砂层长度比投标时设计长度长约100多m,将增加成本支出约400万元。
——采用洞内水平旋喷注浆,一是施作时易破坏砂层下的隔水层(具有一定承载力)在旋喷效果不好时易造成涌砂涌水,造成隧道失稳。二是增加成本支出超过400万元,工期增加3~4个月。
——采用冷冻法施工,一是受场地限制,地面交通疏通难度大,二是施作时易给地面以下自来水管、煤气管、下水管线造成破坏危险,三是费用将达700~800万元。
——采用地表钻井降水,因附近高层建筑物多,大量抽取地下水有可能造成地表沉降较大,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现有施工方法,顺利通过该段,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据初步统计,增加支出成本约300万元,虽比投标时相对增加约150万元,但与其他方案比较,成本仍是最低的,同时工期比原计划提前约3个月(原计划11月末掘进完)。
⑵摸准砂层的准确位置、形状以及与隧道的相对关系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的基础。
⑶有效保留隔水层(5-2),尽量减少对砂层的不必要的扰动,充分利用隔水层的作用是顺利通过砂层段的关键。
⑷信息化施工对于砂层的通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几点体会
1、在建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勇争第一,越困难的工程,越要敢于争第一,越要争到第一。只有争到了第一,才有可能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对于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做到情况摸清,准备充分,方案得当,措施扎实,遇变不乱,处变不惊。
员工个人年度培训计划应由三方面决定。一是员工个人培训意向,即培训需求调查内容;二是培训领导小组根据员工平时的表现,以及其岗位应知应会掌握情况、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其现有能力和岗位要求的差距,确定其需要培训的内容;三是基层队及公司两个层面依照班组上报的员工个人培训计划,结合上级培训文件和公司发展方向,加入各部门要求的培训内容,制定出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也就是说,基层一线员工培训计划的制订,应该是自下而上进行,不能完全由上级部门决定。这样制订出的培训计划才有针对性,才符合员工自身需求,才受员工欢迎。
二、分层次、分岗位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项目实施要分头进行。班组是施工作业的最小单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班组长和班组培训负责人能最有效、最直接地感受到员工个人培训意愿以及员工的技术短板和操作薄弱环节,班组是进行针对性培训、开展现场教学的最佳场所。培训内容应以岗位操作规程、应知应会知识、安全应急为主。基层队是现场施工作业的最有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实力充分体现在一支支基层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基层队的培训应着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方面,重点培训员工普遍存在的技术盲点、操作误区,以及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而公司级别的培训应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根据员工工作档期实施培训。
三、做好培训管理、考核、评估、反馈工作
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建立培训过程管理流程,制定培训管理档案,包括培训教学计划审批表、培训课程表、培训人员名单、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学员出勤记录。一是要加强考核,培训结束时,首先要对学员施行严格考核,执行教考分离制度,严肃考场纪律,考出参训员工真实水平;二是对授课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给学员发放教师授课情况考察表,全面考察教师在仪表仪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调动、答疑解惑、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的准备,实训及考核的组织,处理学员提出的问题,应急预案及安全提醒等项目。之后,据此开展教学评估,对学员提出的教师授课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便于其改进,对于教学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对于培训效果的考核,不只限于每期的结业考试,而要进行深入跟踪,在学员离校以后的一个月的时间,可以以电话或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询问其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情况,是否有效解决了工作的难题。
四、加强培训工作的奖惩力度
一线员工,尤其是年龄偏大的人,大多没有学习的习惯,普遍对培训不感兴趣,对日常工作,只要能应付,宁可多干活儿,也不愿深入学习。对技术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工作容易出现失误和安全事故。因此,除了在思想意识上正确引导外,还要加大培训考核的奖惩力度,促使其重视培训。由于一线员工主要的技术技能培训在基层,所以公司主管部门要给基层培训管理人员奖惩的权利。可由其首先制定奖惩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可给予适当罚款,并令其重学补考;对于屡次不及格者,可采取调离岗位或降级等处罚。对于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入公司人才库,可以对他们进行优先培训、重点培训、强化培训,给他们提供参加技术大赛、外出培训学习、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把他们打造成技术能手或技术专家。可以从历届职工技术大赛、练兵比武和技能比赛活动中挖掘刻苦自学、岗位成才的优秀技能人才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和学习方法,树立一批学习努力、技能高超、工作出色、员工认可的技能人才楷模,把广大员工引导到加强日常学习和培训上来,激发他们立足岗位、学技成才的积极性。
五、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关键词】 医学科研课题;结题率;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LUO Chai-qin,CHEN Yan,ZHANG Zhi-jian,et 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3500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ow to enhance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hospital.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in 102 researchers who were in charg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from 2002-2006, to assess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ditions for experiment,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the funds and incentive system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tive rates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se factors originate from three aspects on researchers, scientific reach administration section of hospit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Conclusion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suggested, such as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etter lab conditions and appropriate time for researchers, creating attra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s,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administ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raising more research funds from various sources, rational monitoring the expenditure of the research funds, enhancing the ethic censoring on sci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Completive rate;Influencing factor;Countermeasure of administration
科研课题结题率是衡量科技投入与产出的重要标志之一,按时结题验收则成为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我院是福建省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一支较为庞大且快速发展的科研队伍。1996~2006年期间每年立项的科研课题大约为20~90项,平均57项,其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计划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其他省部级、厅级、医科大学等部门资助的科研课题,以及由医院基金资助扶植的项目。我院的科研课题按时结题率(不包括院级资助的B类课题) 2003年为90.91%,2004年为73.1%,2005年为82.61%, 2006年为89.29%。2003~2006年的平均课题结题率为83.97%,离科研管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分析影响按时结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科研课题的结题率,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按时结题是以研究者在科研课题合同的研究期限内完成科研任务,并提交合格的结题材料为准。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承担过科研课题的医务人员共138人,除因出国、下乡、退休、调离人员外,其中可进行问卷的102人。自制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结题情况、研究时间、研究设施、经费、协作等共设了32个问题,先对8名专家进行预调查,征求专家对调查表的反馈意见后,再修正调查表,调查表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结果统计以构成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发出问卷102人,收回有99人,收回率97%。具体结果如下。
2.1 结题情况 调查对象中课题未按时结题情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30%。其中,因研究未完成的占11.11%,因材料和论文未整理的占9.09%,其他原因10%。
2.2 时间因素 92.93%科研人员主要依靠业余时间完成科研,有31.31%的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时间不足;有部分人认为科研结果已被他人抢先或重复他人的研究。
2.3 实验条件 大多数人认为本单位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半数人因实验条件影响课题的进展。
2.4 经费问题 82.83%研究人员认为上级经费下拨滞后,11.11%人认为经费滞后或管理问题影响课题的进展。另外,课题经费预算不合理的占49.5%,其中经费不足占49.5%,经费有剩余的占3.03%。
2.5 协作情况 77.8%的科研涉及协作,16.6%因协作问题影响课题进展。
2.6 其他因素 ①有半数以上人认为是因申请课题时对研究条件与困难估计不足,而导致不能如期结题;②因研究成员变动、负责人外出进修学习或试剂材料购买出现问题,也影响了课题进展;③对医院奖惩制度认为奖惩合理的占33.33%,没感觉者占42.42%,觉得奖励较同行低的为20.20%,还有1.01%认为奖励较同行高。
3 讨论与建议
综上调查结果,影响课题进展的因素主要有科研时间,科研条件,科研设计、经费、科研协作和激励机制等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研究者、科研管理部门、科技主管部门3个层面的原因。
3.1 研究者层面
3.1.1 科研时间紧缺问题显凸 科研时间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医院的性质决定了承担科研课题的人员同时肩负着临床、科研、教学多重任务,相当部分人员还兼管理任务,使得大多数人员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做科研的,调查中65.66%科研人员认为无多余精力搞科研。因此承担科研项目单位提供给研究人员适当的脱产研究时间是必要的。我院2006年开始实施了承担国家、部级和省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享有脱产完成科研项目的待遇(科研假),科研假期为项目合同预算投入时间的1/2,脱产期间视同在岗,大大缓解了医务人员因科研时间不足造成的压力,也激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3.1.2 经费预算不合理 ①经费不足。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课题的进展,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要认真根据科研课题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申报项目,使支持的经费强度、项目的性质及其他要求与课题相符。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是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本着“政府投入为主, 单位自筹为辅,争取企业适当赞助”的原则,除上级科研项目拨款和本单位配套的经费外,如自筹资金、争取赞助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协作的资助等来弥补经费不足。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大部分为上级拨款的纵向来源,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医院可出台相应的办法,在严格防范商业贿赂的措施下,大力支持横向的科研经费来源。②课题经费过剩时有存在。一方面由于下拨经费滞后,先启用了其他费用,结题时造成经费过多的剩余;另一方面反映出课题计划和预算有缺陷,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同样不符合结题的要求。③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研究者使用其他课题经费作为启动经费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但给结题时的经费决算带来困难。可从个人或单位先预支、主管部门加快经费下拨的办法来协同解决经费不能及时到位问题。④科研人员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知识。组织专题讲座,做好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的宣传工作,使科研人员掌握经费预算和使用的正确方法;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经费预算的形式审核、把关以及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
3.1.3 课题研究的困难估计不足,项目合同预期目标制定过高 缺乏相关研究背景,申请时没有一定的预实验来支持申报项目,造成对课题困难估计不足;合同的成果提供形式过高,导致不能完成合同任务。因此课题设计时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技术路线清晰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队伍、研究基础与研究条件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重视课题论证,查新是保证课题的创新、避免重复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但经常存在先写完标书才有查新报告,造成来不得及修订研究方案。课题组研究成员结构应合理,配备符合实现课题目标要求的人员,不能只为了尊敬老同志、高职称人员过多或挂“人情”成员,使得实际研究工作人员不足,而影响课题的进展。
3.1.4 研究期间成员的变动也不同程度影响课题研究的进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因进修、调动、出国、攻读学位、下乡等原因,造成课题研究无法按计划进行,以至不能如期结题。除了医院应对有对科研项目在身的医务人员的出国、进修、调动、攻读学位、下乡等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外,申报者在申报前也应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审核,确保能完成课题任务,最好备有应急预案。
3.1.5 少数科研人员科研态度存在偏差 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科研课题立项成为职称评聘考核的硬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有些人员申请课题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评聘职称硬件的需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一旦晋级职称成功后,便将课题研究抛到一边,转为被动的延期完成,甚至不完成。因此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才能保证项目合同的高质量完成。
3.2 管理部门层面 主要指科研依托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的管理部门。
3.2.1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科研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培养具备有创新意识、创新管理能力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才迫在眉睫。科研管理人员应能熟悉和掌握国家科技法规政策及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科研动态,有收集科研信息,为科研人员提供咨询指导的能力;具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有良好职业道德,求真务实、公正严谨、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精神,主动服务的工作态度;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英语水平,才能有效发挥科研管理的职能。所以有关部门也应适当提供管理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和更新知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
3.2.2 加强医院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平台建设,为科研提供环境保证 ①改善实验室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老化、落后的设备,改善科研环境。在医院医疗任务重、科研经费少的情况下,应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同时采取横向合作,解决自身条件不足的问题。科研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及医院自身科研人员的培养。医院往往忽视实验室技师的培养,实验员大多由非专业人员替代,临床医务人员在课题立项后要靠自己摸索学习,去掌握有关操作技术,既消耗了时间,又不能保证质量。医院培养与引进技能娴熟、有上进心、不断更新知识的合格实验室技师是必要的。专业技师可通过实验前对实验人员的岗前教育,实验过程中加强监督指导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发挥对非实验室人员的传帮带的作用,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②开展定题服务。定题服务(SDI)是信息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进行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提供利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1]。医院的图书馆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服务至上为宗旨,主动开展定题服务,发挥医院图书信息的作用,使科研人员更好在申请课题前做好情报调研,在科研过程中抓住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跟踪掌握发展动态,使课题组研究人员把握方向,以便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2.3 加强科研过程管理 科研过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要以人为本,抓好课题的执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与科研人员协调、服务、保障的关系[2]。①领导重视,完善科研目标管理。倡导科技兴院,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有明确的科研目标和科研管理责任制,有科研过程管理的规定和措施,使科研指标和临床其他指标携手并进;②定期检查课题执行情况,除了按上级部门要求,定期提交课题执行情况表外,更重要的要检查实际完成情况,及时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③重大课题应定期组织协调会,由课题负责人、专家、主管和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参与,讨论存在问题,跟踪执行情况,落实课题计划。
3.2.4 加强科研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和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 ①加强课题申请书的形式审核。规范的形式审核标准与程序,对课题起到正确的导向性、科学性和统一性作用,因此管理人员在提交申请书前,应严格审核,尤其对初次申报者给予耐心的指导。②临床科研的伦理审查。医学科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从项目设计开始就可能涉及到有关医学伦理学原则问题。2007年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中规定,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超过2年的或者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临床应用的技术,只要通过生物医学研究形成的医疗卫生技术或者产品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性应用的活动须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进行审查。科研人员必须知晓规定的伦理原则,研究方案应符合伦理审查要求,避免因伦理问题导致课题的终止。
3.2.5 发挥管理协调职能,解决科研协作困难 协作困难也是课题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随着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一项科研课题往往需要临床、医技、基础等多学科合作,当前跨学科、跨地区、甚至跨国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加,协作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有利于协作困难问题的解决。
3.2.6 健全激励与制约机制 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已起到了肯定的作用,随着科研人员价值观发生变化,激励更热衷与职称晋升、学术地位、长远事业目标相联系,但利弊共存。因此制约机制不可忽视,如对科研量化考评结果的公布;对无特殊原因未按时完成科研合同计划者冻结经费、通报批评;限制其他课题申报等措施,可遏止不良现象发生,并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3 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层面
3.3.1 解决经费滞后的问题 主管部门经费下拨滞后较为普遍,是研究者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如何简化经费下拨程序,加快工作效率,缩短下拨时间,应是今后的工作目标。虽然推迟合同中课题进度时间,可以缓解经费的问题,但易延误科研时机。承担单位及个人从其他渠道解决启动资金仍是可取的互补方式。
3.3.2 把握国家科技方针路线,提供政策性指导 在国家科技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地方科研资助情况,给予下级科研管理部门政策性指导,使管理人员更好地贯彻落实,让研究者的研究更具有方向性。
3.3.3 完善项目立项竞标规范,提高中标课题质量 科研课题的评审,成为科研单位、个人关注的焦点和敏感的问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可提高中标项目的质量。监督科研计划合同的实施,对实施情况和后期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合同的履行和课题如期高质量地完成。
3.3.4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甘做“人民的公仆”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应以人民的公仆的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能,避免作风,加强与基层科研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沟通,主动服务,营造一个有利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科研和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晓英,王盛,王洁利,等.医院图书馆管理与重点学科建设.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7,20(1):58-59.
2 杨文艳,李博欣 ,孙洪范.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思考。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6):339-341.
3 李向上,曾柯,李惠智.加强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促进科研管理学科发展.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6,19(5):313-314.
【关键词】技术引进型企业;战略定位;知识产权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在核电、航空、高铁和汽车等重工业领域,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知识产权壁垒、技术标准壁垒。能否加快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而要占有知识和智力资源,最根本的是依法取得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因此,由政府主导的核电、航空、高铁和汽车等重工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应积极地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在执行企业的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高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期打造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品牌。
二、宏观环境
国务院在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到,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落实十七大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国务院2008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第一次把知识产权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
落实国家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实现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均积极地展开技术改进、并结合自主创新,打造一流品牌。例如核电、航空、高铁、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在贯彻执行国家战略的同时,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中。
在国内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积极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同时,国外技术寡头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它们以其良好的品牌效应为基础,正迅速地瓜分着世界上潜在的市场,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战略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背景
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例如核电、航空、高铁、汽车等领域的企业,由于技术引进的历史背景,其所拥有的技术是在引进国外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物,势必与国外同行业技术寡头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中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在向国外出口时可能会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或制约。
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一体化,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不可能采取所有技术均国内自主研发、所有设备均国内制造的模式,设备的采购既要考虑可靠性、国产化可行性,也要考虑其经济性,因而必然会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或产品口第三国带来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四、知识产权战略定位
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做强做大,需要经历若干的阶段,期间也行会一帆风顺,但大多都是在大风大浪中曲折前行并成长的。
我国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以学习他人长处为基础,自我创新为过程,参与国际比拼为目标,要想实现后发先至,往往要经历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为防御化阶段,企业处于起步期,各方面技术均未达到成熟或仍受制于人;
第二阶段为竞争化阶段,企业处于上升期,具备了一定技术研发实力,并拥有了部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但核心技术仍然未实行突破或仍受制于人;
第三阶段为经营化阶段,企业处于成熟期,具备了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并拥有了大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中不乏竞争对手觊觎的核心技术。
就核电企业为例,其内外部环境情况如下:
内部优势(S):具备科研、生产、经营基础,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力量;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充足的研究资金;
内部劣势(W):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缺失;关键和核心技术缺乏;现有知识产权较为零散,尚未达到能够支撑一流品牌的体系需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薄弱;
外部机会(O):企业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碳减排以及能源经济性的需求推动国内外对技术引进型企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具有广阔的技术引进型企业市场;国内外合作趋势明显,为技术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外部威胁(T):国外企业推出其新一代技术品牌,并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外企业寡头在其选择的市场国设置强大的知识产权壁垒,限制新兴企业的异军突起;由于中国核电企业技术的技术引进背景,其存在着技术引进合同条款的限制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中国核电企业正处于第二阶段或正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因此建议其知识产权战略应以克服内部劣势为基础,围绕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为关键,防御外部威胁为重点。
因此,我国大型技术引进企业需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目前所处的战略阶段,进而挖掘并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发现并克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进而选择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以期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
五、战术研究
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战略,均会涉及到相应的战术选择和应用。根据我国技术引进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实战情况,将可能采取的战术分为两大类:机制性战术和实战型战术,通过对不同战术类型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同的战略目标。
1.机制性战术
(1)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工作流程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结合全过程管理流程要求,层次地梳理出项目知识产权工作,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项目知识产权策划。
(2)人才储备和培养
知识产权人才结构应当是复杂而多变的,针对技术引进型企业自身的现状,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机制,并组建多层级多样化的培养机制。
(3)奖励激励机制
在国家级奖励激励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也应该建立健全企业一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可以采集一系列措施,包括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奖励激励制度,例如针对在科研项目全过程进展过程中,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基金,向各层级知识产权人才发放企业内部基金奖励。
针对专利收益层面,企业可以在授权专利的有效期内,付给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报酬。
第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精神激励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科技项目所有参与人员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名誉称号授予等方面。
2.实战性战术
(1)分析与跟踪目标市场国政策法律,选择合理“走出去”方式
调研目标市场国有关技术进出口和知识产权的政策法律,进而分析并跟踪其在技术进出口过程中的政策导向以及相关法律条款,分析并跟踪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执法情况以及加入国际条约情况,从而结合业主技术实力及需求,确定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出口的形式,可以是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
(2)分析技术引进合同,排查“走出去”限制
搜集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相关技术引进合同,分析合同的有效期、保密、使用权、仲裁等条款,结合我国需要走出去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情况,从合同的角度全面的排查对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走出去”的限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3)审查技术输出和合作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合同,优化己方利益
在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开发时,开展知识产权合同(或技术合同中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的审查,避免因为合同条款约定不合理带来的市场被动;在与目标市场国进行技术输出时,应合理评估技术输出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合理规范技术转让的方式(如技术秘密与专利结合的方式)或技术许可的期限和范围,合理主张技术输出中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约定双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和赔偿,从而优化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自身利益。
(4)搜集商业情报和常规文献,进行技术秘密抗辩
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根据我方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技术出让方提供的声明为技术秘密的文件信息,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商业情报和常规文献,挖掘其中与技术出让方声称的技术秘密内容一致或相似的情报,从而在技术出让方主张其技术秘密权利时候,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据理力争,进行合理、有效地抗辩。
(5)建立与分析知识产权文献库,给予情报和预警支撑
检索国内以及目标市场国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包括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并进行分类标引和重要竞争对手布局分析,从而了解国内以及目标市场国的知识产权覆盖情况和竞争对手技术水平;进而在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技术情报和预警支撑。
(6)国内外知识产权布局,打造品牌基础
就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技术研发过程产生的成果,积极地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例如,在科研立项阶段进行第一次评议,初步给出所立项的科研课题的知识产权布局预期;在科研课题进展阶段中产生的专利技术进行第二次评议,筛选核心知识产权并形成体系(专利池、软件包等),最终确定对成体系的知识产权进行布局,从而打造品牌基础。
(7)排查国际招投标中知识产权风险,做好应急预案
在进行国际招投标之前,就起草的标书内容(技术条件/规范书)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以避免或降低在国际招投标过程中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同时做好应诉的应急预案工作。
(8)加强与业内同行的知识产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抢夺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大背景下,没有哪家企业能有“胃口”单独消受,通过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已初见端倪。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可以联合拥有相关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企业,共同合作参与目标市场国的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六、结论
综上,为了更大范围的占领国际市场,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应该积极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落实知识产权战术。
首先,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结合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背景,提出首先判断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结合内、外部知识产权环境,从而合理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定位的实施方案。
其次,根据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机制性知识产权战术方案。
再次,根据我国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实战现状,提出相应的实战性知识产权战术方案。
通过战略和战术的优化组合,以期达到科学、合理、高效。进而逐渐实现我国的大型技术引进型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由技术进口方的单向角色向技术进出口方的双重身份转变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洁,程旭辉,李烨,李臻洋. 大型技术引进项目合同谈判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C]. 北京: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北京:2008年.
[3] 刘西怀. 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研究[J]. 北京: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
[4] 黄贤涛.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机遇和挑战[J]. 北京: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工作写照;五维设计;劳动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是针对职工所在岗位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客观真实地评价。当前,油田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的职工工作日写实记录是对职工绩效评价重要环节,也是薪酬兑现的唯一依据。而在实际工作日写实操作过程中,显示出了职工无处下手、随意性较强、重点工作与环节描述出现困难,尤其是工作日写实过程中、写实完成之后缺乏有效、长效的监督印证机制等许多不足。因此,要基于工作写实的视角,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全员化、可视化和认可化“六化”绩效指标体系,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客观评估,为员工深度进行工作写实提供科学导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收入挂钩提供写照,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指标的激励约束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 绩效评价指标现状
传统的大部分绩效指标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一)指标设计单一,过于笼统模糊,考核的维度千人一律,都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去衡量,无论是个人自评,还是群众互评的等级级别考核的区间自由裁量空间很大,属于“模糊绩考”。
(二)指标考核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年底,一次性定级别,往往存在晕轮效应,缺乏制度的制约,柔性系数大于刚性制度,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极大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三)指标的制定与考核最终目的是实施薪酬激励,粗放式的指标很难衡量出职工对单位的贡献率,测算出被考核者的劳动生产效率,因而产生薪酬激励的短效性。
二、 写实视角下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对策
1.钻井队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考核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指标的确立是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技术,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难点。针对钻井行业的专业性强、工作分散、流动性较大、群众监督难等特点,要在绩效指标上下功夫,设计出具有钻井特色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表2)。
表2: 胜利油田钻井总公司HDR钻井队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2013年11月
维度 项目 指 标 考核标准 备注
劳动生产率
钻完井
工作质量
工作数量
开钻(口)
交井(口)
平均机械钻速(米/时)创优,日完成进尺(米)超标,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
月度完成钻井进尺,突破(米)
累计钻井进尺(米),多打进尺(米)
钻井周期(天)达计划运行,节约周期,提速提效
钻井设计、井身轨迹控制,交井合格率,甲方满意率
钻井铁军品牌创建 打一口井、创一项纪录、塑钻井(队)品牌意识强烈
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得到甲方高度赞誉
大局意识强烈,参与承担队与队、班与班、人与人“达标创标超标擂台赛”和“小指标”活动,钻井生产经营效益显著
钻井质量、数量、技术等取得突破,荣获甲方或油田内部以上等荣誉奖励称号
工作环境
井控措施 做好一级井控,防范二级井控,杜绝三级井控。
井控安全教育宣贯,标示醒目
实施“一井一策”井控办法
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预警、防护及措施贯穿于钻井全过程
硫化氢检测仪、空气呼吸器等设备配备齐全,功能完好,资料齐全
井控装置设备到位,定期检验,确保井控本质安全
井控装置台账齐全
设备管理 柴油机、泥浆泵、井架、刹车系统、配电柜、动力钻具等设备完好率为99%
利用率为95%
运转时率为80%
故障停机率为0.01%
设备承包保养维修人到位,及时率合格率达100%
无特大、重大事故的发生,大型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
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电控系统、电路、接地防雷击、除湿防潮、防锈蚀、防松动、防水淹合格率100%
仪器仪表功能完好率为100%
QS8H管理
严守8S管理规定
严格杜绝“三违”,创建现场“三标”
严守“七想七不干”
精细查找井场及身边“十大隐患”,并及时妥善处理
硫化氢溢泄、井喷、天气灾害防控避险以及钻井工疾病突发性事件预警、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完善,演练参与人员达100%
遵守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
钻井液用添加剂等化学药品的领、用、存、管台账清晰规范
定期查体,钻井职工健康“三卡”规范
安装钻机消音控噪以及防毒检测、报警装置
劳保用品、防毒器具发放齐全
井场发生事故即时上报
社会责任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减少钻井废弃物的排放量,做到无废水外排、无泄漏、无污染事故
钻井液、泥浆污水集中回收利用,固废实行无害化处理
优化钻井工艺,使用无毒、无污染的钻井液体系,减少对储层污染
保护地表水源,节约占用耕地土地,保护植被,建立和谐的工农关系
井场、宿舍生活垃圾入箱,集中回收处理
现场发电房、泥浆池等重点污染源点要铺设防渗地膜,防止跑冒滴漏
采用网电钻井、空气钻井技术等新技术新设备
科研工作
技术创新成 果
积极参队、公司、总公司、局级等不同级别的科技技术课题
承担的科研项目立项难度系数
开展科技技术或五小课题调研、方案论证与设计、技术准备、实验室试验,并在现场试验中转化为钻井生产力
科技技术成果分别在四级或以上获奖
专利
物料挖潜
降本增效 熟悉钻井区域地质构造,抓好钻井设计
依据地质特性,实现钻井施工中动力工具与钻头、钻井液、添加剂、钻井进度、深度、周边井免碰撞以及井身运行轨迹的高效配伍,优化钻井工艺
帐卡物吻合,节约物料、柴油,降本增效
废钻头等贵重废旧物料上交及时
姓名: 班组: 班组长: 队长:
2.钻井队绩效指标体系的突出特点
一是将钻井总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短期经营目标转化为了职工个人远景目标和日素养行为目标,通过一致性的节点目标驱动形成了职工“想干钻井事、会干钻井事、干好钻井事、干强钻井事”的大气候。
二是创新了“361”指标考核模式。钻井队绩效指标体系分5个维度、11大类、40个条款,囊括了专业所有的工作节点,推行了360度考核,为职工提供了1份实用性较强的工作标准化专业指导书,实现了职工工作写实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全员参与“6W1H”的“TQM”管理,提高了员工对指标考核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三是遵循符合SMAT原则,并且突出了KPI指标全面地反映了职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数量,把传统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定性指标高度融合在新的指标体系中,凸显出指标的定量化、时效化以及经济效益的优先化,是油田走油公司之路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并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监督并强制执行。在我国,由于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起步较晚,对实验动物的关爱和福利才刚刚引起人们的关注[1]。我院是一所国内外著名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医、教、研”发展水平在全国同类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应用面广,使用量大。长期以来,医院党委十分重视医学科研人员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伦理教育,重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注重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福利的协调发展。
体现在:①投资新建和改建了多种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设施,购置了适合不同种类实验动物使用的标准化笼具和动物实验设备;②在屏障环境内为实验动物专门设置了背景音乐,周期性定时自动播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验动物的心理需要。另外还设置了缓控动物照明系统,降低了照度变化对实验动物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程度[2];③自行设计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内环境符合国家标准的、最多可同时容纳8人同时操作的、内装无影灯的多功能大型SPF级大、小鼠实验(手术)台,自行设计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可移动、升降、前后倾翻、设置有可拆卸式输液架、固定螺杆、手术器械摆放台、双向体液导出口和更适合动物躺卧的U型台面的大动物手术台。此手术台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动物体型及解剖特性,使用方便;④建立和完善了详细的实验动物生产、防(检)疫、质控及使用标准化操作规程(SOP)。详细规定了实验动物环境、营养、管理、运输、保定、麻醉、实验操作、保护动物隐私及尊严、术中术后护理、安乐死、尸体焚烧、防疫灭病、重复使用等福利内容,并严格执行。在国内首先提出建立实验动物体系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生命及可持续性。⑤大力加强科技人员有关科学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对每项实验项目从实验动物选择、数量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均由动物实验科与实验人员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全院有400余名科技干部参加了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培训,并取得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统一颁发的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书,是江苏省参加培训并取得上岗证最多的单位。⑥积极开展动物实验“3R”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一项用细胞学方法替代实验动物进行细菌致病性试验的方法;⑦建造了实验动物纪念碑,主碑为青灰色大理石,碑文为雕刻的绿色“实验动物纪念碑”;副碑为米黄色大理石,碑文为红色的“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纪念碑掩映在绿草、鲜花、翠竹丛中,既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又饱含深刻的警示及教育意义;⑧在国内首创设计制作了实验动物对人类贡献的大型喷绘展板并在科室展出。
展板以实验动物对生物医学发展所作贡献为主线,以人类与动物共同拥有这个地球,实验动物是人类健康的阶梯,关爱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为主题,选取了从1628年哈维(WilliamHarvey)利用动物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把生理学确定为一门科学开始,到19世纪认识糖尿病的本质,20世纪抗生素及磺胺药物的发明,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及体细胞克隆成功,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若干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飞跃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为内容,从成果介绍、科学家本人图片到利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实验过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画面配以具有层次变化的草绿色背景,与周围绿化带及相关建筑协调配合,交相辉映,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设计新颖,创意独特。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科普及伦理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了实验动物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关爱实验动物、重视实验动物福利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