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设计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艺术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也正逐步朝着专业、创新等多方面发展。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有效结合起来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中国茶文化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主要是以茶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了仁、义、礼、德等道德观念,而且还充分展示了自然美和随和美。总的来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指以茶叶为产品而展开的各类生产活动的总和,可被视为一种行业领域。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接触茶叶时由此而产生的主观因素,比如说,人们在品茶时追求的意境、茶艺操作时产生的丰富联想等。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茶礼、茶艺和茶德等。而制度文化则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随着我国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可以顺利进行,各阶段的统治者都会制定一系列规范,以此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效果。
1.2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具有多个方面,例如,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地区性以及历史性等。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宣扬和传播,使得饮茶文化也逐步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根据地域和民族习性不同,茶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展现形式也不同,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茶艺和茶礼,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除了观念渗透之外,还体现在图案、文字、色彩等多个方面,为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注入了许多时代元素。
2.1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就目前平面包装设计理念来看,为了使产品包装吸引眼球、蕴藏深意,就必须在传统图形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组、创新,进而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境。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想将茶文化的作用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来,首要任务就是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在茶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设计师在对茶叶包装、画册设计、LOGO设计以及茶叶海报宣传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将与茶相关的诗词和书画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合理使用茶文化。与此同时,为了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观赏性,设计师往往会将茶文化中的民族元素与时尚理念结合在一起,不断赋予茶叶包装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设计内容和形式,使包装设计更具时代特色。总而言之,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茶叶包装一层不变的模式,赋予了茶叶包装厚重的文化底蕴。
2.2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应用最为频繁,最常见的图案有茶叶、茶具、茶画以及茶种植等,并在此基础上装饰写意的山水画或侍女图,使整体包装设计生动、形象,具有观赏性,不同风格的图案设计赋予了茶叶包装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赐予了茶叶更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茶文化中所融入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审美习惯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很多平面设计者在对图形进行构造的时候,会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考虑其中,推出不同风格的包装设计。风格迥异,使茶叶包装可以在没有文字渲染的前提下,向人们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的美感,无形中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图案为主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必须以各种几何曲线和抽象纹样作为表现手法。这样一来,才能够将简约、抽样的设计理念充分传达,推进图形表现手法的更新。
2.3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字大多是与茶相关的诗句,比如说,“扬予江心水,蒙顶山上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些诗句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包装设计的意境和神韵。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包装设计的古典美和文化特色,很多设计者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字体,比如说,篆书、隶书、草书等,书体的变化与茶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有效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加充分地凸显出来。此外,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部分平面设计者会在茶叶包装中融入泡茶工艺,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文化,让中国茶文化具备了美学的内涵。2.4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中的渗透色彩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色彩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所以,色彩的合理搭配也是平面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十分注重的一项内容。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的色彩多以绿色为主,绿色,既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的包装设计,可以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近来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被设计者转换为色彩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比如说,红色、黄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喜庆和高贵。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凸显茶叶的尊贵。除此之外,金、银、黑、白也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常用的颜色,其中,金、银两色代表着华贵、高档;黑、白两色代表着神秘、雅致。每一种色彩的使用都可以赋予茶叶包装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受。可以预见,在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色彩被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格局,使设计效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现代茶叶的过度包装
图案、色彩、文字作为当前茶叶包装设计的几个重点要素,三者的合理搭配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然而就目前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度包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3.1茶叶过度包装现象
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大部分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使产品看上去富丽堂皇、尊贵典雅。但据相关部门调查,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提高了产品档次,但却与商品的属性背道而驰,很多市价上千元的产品,茶叶的实际价格也就100-300元。这种过度包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同时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之所以会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其原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设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约束,加上企业缺少职业道德,从而导致该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都倾向于通过产品包装判定产品品质,所以,精美的包装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消费观念却助长了茶叶过度包装的气焰,使茶叶包装市场陷入奢靡浪费的局面。
3.2解决茶叶过度包装的对策
首先,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任何行为的约束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茶叶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目前此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过度包装现象越演越烈。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节约的设计理念,促使茶叶包装设计朝着节约化、美观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对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根据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对茶叶包装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材料、要素、功能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制定符合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倡导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是开展产品包装设计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着产品包装效果,所以,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过度包装的陋习,应加大惩罚力度,反之,对于提高企业形象的产品包装则应给予相应奖励。此外,企业还要通过茶叶包装设计的独特性获取市场竞争力,杜绝出现雷同的情况,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绿色环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将茶文化有效渗透到茶叶包装设计中,除了可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和包装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促使经济、文化向更高一层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对当前茶叶包装过度的现象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将该问题解决,以此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彭醴纹.浅谈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4):194-194.
[2]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夏兵,张士康,汪一飞等.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36):110-113.
[4]欧阳晋焱,周爱民.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叶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3(8):39-40.
绿色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球包装设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案例,从生态文明视阈探究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实践,为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绿色、少即多、包装、教学
“少即多”概念最早由德国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提出,在设计时追求“极简主义”风格。崇尚“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哲学,不仅可以设计出出色的外观和性能,而且可以凭借显著的成本效应赢得市场青睐。它既可以为企业增加商业价值,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近几年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的创新研究表明,包装设计形态和成型工艺崇尚“少即多”是未来绿色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向。
一、“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研究背景
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纵观包装的发展历程,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从古至今,包装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地发展。从盛装物品的包装、促销商品的包装到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无不彰显包装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装为人类减少浪费、保护商品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包装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伤害。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包装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生物圈是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的资本来源,只要我们用毒素和废物污染或破坏这个系统,就是在破坏我们的天然资本,降低文明延续下去的能力”。[1]绿色包装已是生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当前,有效控制和减少包装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从绿色包装产业最前端做起——提倡绿色包装消费和重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及其教学,从源头上减少包装性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广绿色包装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实践安排
根据“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理念和特点,笔者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案例选择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1.教学目标设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案例的赏析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使未来的包装设计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理念,并借助包装媒介性进行广泛的宣传践行,引导消费大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何谓“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了解当今“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各种观点学说,尽可能拓宽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绿色包装生态文明观,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视野的未来包装设计师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态文明角度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及其设计,建立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通过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价值的理解和思考,进而认识包装与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文关怀。三是通过教学引导与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思辨能力。通过恰当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实践教学,有效地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少即多”绿色包装创新设计。
2.教学内容的安排(1)理论研习(12课时):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背景对绿色包装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特征和趋势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基本要素与特点、基本样式和策略、材料与工艺、结构与形态、市场属性、循环利用、创新设计系统等。全面掌握“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现状。(2)案例分析(12课时):以近几年的杜邦包装奖获奖作品为主要教学案例,结合当前市面上的包装设计实例分析,比较其中的生态环境友好性。从案例中寻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成败之处,积累感性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经验。(3)田野调研(24课时):田野调研作为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程区别于一般包装设计教学的特色。除了常规的包装设计市场调查,特别强调包装与生态环境友好性问题的全方位田野调研。具体包括包装原材料、结构工艺、流通消费和废弃回收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找到“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解决的突破口。(4)方案设计(24课时):主要侧重于纸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通过典型产品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模型制作或相关主题性课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设计实践的能力,使之具备创造性、科学性地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创意、设计分析、设计深化等方面的设计实践能力,并对相关的绿色包装设计法规有较好认知。(5)驻厂试样(24课时):带着设计方案进驻包装生产厂进行“少即多”绿色包装的量产材料与工艺、量产品质要求的设定和试样,体验“少即多”绿色包装从方案到量产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施环节。
3.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选择是本课程教学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教学案例是学生理解“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的感性认知,也是学生创设“少即多”的绿色包装需要超越的标杆。因此,选择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而又典型。本课程则以杜邦创新包装获奖作品为案例,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在包装材料结构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和工艺,以最恰当的结构和形态达到产品所需要的包装要求。如美国和加拿大THECUBE包装系统(图1),通过零售和工业包装的整合设计,使商品从制造商生产线直达零售商销售现场,达到减少包装周转环节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节省包装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美国卡夫食品包装是一种新型的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图2)创造性地设计出带有精准导出口和便携式的双层提手的结构,产出效率高达99%。与普通刚性1加仑瓶子相比,卡夫1加仑装酱料软包装的生产可节省50%能耗、减少60%塑料使用和减少70%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这两款包装都从包装的材料结构上追求“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为“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创建了蓝本。二是在包装的印制上体现“少即多”的绿色理念。通过尽可能少地印刷表现包装物产品与品牌不可或缺的传播信息,减少包装印刷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德国和美国宝洁的AllDaysPads包装(图3)即是以减量化的“少即多”理念,整体设计了产品包装的托盘和纸箱罩,在增加产品视觉吸引力的同时,减少了包装材料、印刷耗材和包装储运人力成本。减少印制材料与工艺意味着降低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指导
在设计中,最大最难的绿色包装问题,只要细分开来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具体、实际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学习和设计调研,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一是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包装设计关系中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热点问题,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二是从国内外的“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理论、法规和案例中寻找已有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优缺点分析,拟出具有原创性、更优化的生态文明价值传播观点和方法。三是将上述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加以表现,形成设计提案参加课堂讨论。四是综合反馈意见,对“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制作出最终的设计样品。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课题加以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减量化“少即多”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态化包装设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包装生态问题能力,增强对“少即多”绿色包装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实际经验。
四、“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成果展示
“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自始至终强调用最少的材料、工艺和体量实现符合产品属性的最佳包装方案。减少作品功能结构的繁复性和外观设计的装饰性,回归包装的本质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整个教学实践收获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果:
1.优秀作品的创设作品一,盆栽包装(图4,张兴强设计)是“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该作品已获得德国2015红点奖。设计者在充分调研了包装与环境、包装与产品、包装与使用的相互关系后,用较少的环保材料、少量的印制工艺,通过本身的纸板材料的折叠形成带有固定支撑结构的可提携盆栽包装。包装直接选用可回收再利用的瓦楞纸板,并以折叠结构成型,可以有效减少包装的储运能耗和回收利用成本。同时,包装省去了大面积的外观图形印刷,减少了包装印制的材料与工艺,降低了包装回收处理过程中污染环境的风险。包装少了些奢华,多了些朴实,增加了包装与环境的友好。作品二,肖邦夜曲CD包装(图5,王晓雪设计)是另一款具有文化产品属性的“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教学课程作品。设计者将“少即多”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和产品所反映的文化意境进行巧妙的创意设计,直接选用回收再生的黑卡作为包装的基材,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和极简的图文表现营造肖邦夜曲的文化意境。包装整体简约而富有意味。
2.生态文明修养的提升“少即多”绿色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原有的保护性和促销性,更要凸显包装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其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绿色生态设计的热情,增强了具有生态伦理观念的设计创新能力,唤醒了未来设计师对自然的热爱,引起未来设计师对自己设计创新行为的反思,让当代设计教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五、结语
一、网购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
(一)包装存在资源浪费
部分电商因为选择质量较低的包装材料,同时有需要兼顾物流运输进程中可能对产品造成的破坏。所以,为充分保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电商普遍采用繁复的包装模式,针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重复包装。普通纸盒与塑料袋均是网购产品常见包装材料,并且会使用透明胶反复粘贴多次,生命周期极为短暂。消费者在拿到产品以后,大多数包装直接转变为废弃物,不仅引发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污染[2]。
(二)包装回收利用存在缺失
网购产品包装回收利用在意识、方式以及渠道等各个方面亟待改善。具体来说,网购产品包装回收模式主要包含包装材料回收重用、包装整体回收重用以及包装部件回收重用。对于包装整体重用与部件重用来说,网购产品包装能够利用使用者直接流入到回收利用流程当中,相应的,包装能够及时应用于二次使用,相应的回收成本较为低廉,并且包装功能能够得以保留。对于包装材料回收利用来说,其主要是针对包装材料进行统一回收以后,再加工为原材料,其本身的耗时较长,回收成本相对较高[3]。然而,对于实际情况来说,网购包装整体回收及部件回收的情况相对较少。当前的回收渠道相对较为单一,通常是依靠专业回收机构,亦或是利用垃圾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广大消费者本身对于网购产品包装回收的意识也较为缺乏,往往在拆解以后进行随意丢弃,不仅难以让包装得以回收,同时也不利于多渠道回收的构建。
二、网购包装设计可持续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从生态环境的层面来看,网购包装设计选择的材料缺乏环保型。其一,针对材料属性来说,网购包装设计中的一些是选择回收的废弃材料制作的塑料制品,本身的纯净度较为有限,原材料本身包含各种毒性成分,并且其往往会选择颜色较深的工业染剂进行染色处理,导致其存在一定程度的毒性[4]。其二,包装材料使用量存在过大的情况,即便是选择具有环保型的纸质材料,也会由于大量包装材料不能进入正常回收渠道,引发资源浪费的现象。从金融的层面来看,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缺乏有效的金融开发,包装设计的附加值不高。与此同时,因为网购包装回收利用方面缺乏有效的部门支持,导致网购包装设计价值难以体现。具体来说,电子商务交易进程中,有针对物品退换货、破损等方面的保险产品,然而并没有针对包装产品方面的保险类型。从政治政策的层面来看,当前我国仍旧缺乏有效法律法规支持,同时也缺乏鼓励包装回收方面的政策颁布。网购产品包装设计有关规章制度往往只能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得以彰显,缺乏具体的法规政策,没有针对网购产品包装基础功能进行规定。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网购产品包装设计建议
(一)大力提倡绿色理念
基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战略来看,其主要内容在于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在开展网购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所谓绿色设计理念,指的是在整个产品设计寿命周期都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在少污染或者不污染的前提下,尽可能达成资源节约的目标[5]。提倡绿色理念的目标主要在于缓解生态环境与工业化社会存在的矛盾,以此来达成工业发展与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目标。所以,针对网购包装设计来说,应当始终坚持绿色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网购包装设计中来,不仅要有效保护商品的作用,同时需要尽量降低包装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二)推广包装材料“减去”理念
针对当前网购包装设计存在过度包装、繁复包装的现象,在有效保证包装运输进程中安全性的先决条件下,应当尽可能坚持简约化、减量化的基本原则,推广“减去”理念,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包装材料,针对网购包装设计实施结构功能方面的减量化设计[6]。对于非网购产品包装设计来说,其在上述方面已经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典范,网购产品可以充分吸收相关的经验。比如,各种精品酒类包装设计,其不但能够发挥良好的缓冲、稳定作用,保障酒瓶在运输进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节约空间。比如,某奶粉旗舰店,网购包装采用真空缓冲材料(如图1)。除此之外,当前大多数网购商品包装盒本身是一个空盒子,针对产品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倘若在包装盒当中科学设计一些方便弯曲、重组、拆卸、分离以及折叠的结构,如此既能够提升网购产品包装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因为过度包装引发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重视包装形态可回收利用
1.趣味性设计
广大消费者在网购的过程中,其本身针对商品附带的物流包装与内包装进行“隐性”层面的消费。对网购包装设计来说,应当针对各种包装废弃物进行创新型设计,使得包装设计能够转变为一种价值或者卖点,使得广大消费者可以从产品包装方面获取人性化、趣味性方面的享受(如图2)。纵观传统非网购产品,其包装设计不仅是包装,同时也是产品,广大设计师把包装后续功能设计转变为产品化使用方式设计,使得包装能够在完成使命以后转变为产品,为消费者群体提供趣味性、人性化售后[7]。
2.陈列性设计
相对来说,食品类、酒类产品的包装往往较为昂贵,但这些设计不仅能够展现出产品本身的包装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比如,某些奢侈品牌选择手工打造的模式,以此来彰显产品本身的品质,其往往会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对网购包装设计来说,也可以积极尝试引入上述理念,把网购产品设计为陈列型展示包装,以此来引导广大消费者针对包装实施科学利用或者收藏,尽可能减少包装浪费(如图3)。包装除了保护产品以外,其本身还承担着提升品牌质量、彰显产品特点以及维护品牌形象等诸多作用。消费者在消费的进程中,不但能够获得产品方面的服务享受,同时也能够从包装设计方面获得情感层面的熏陶。对网购包装设计来说,重视包装形态可回收利用,无论是从趣味性设计来说,亦或是从陈列性设计来看,其本身都属于包装后续功能所进行的有效延伸,上述功能的延伸不仅能够给予包装设计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使得内装产品附加值得以显著提升,同时更能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心理与情感方面的熏陶[8]。
1.有益环保的包装设计引导
有益环保的包装设计,就是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首先将环保安全放在首位。关于环保的包装设计很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设计方法。在众多的设计方法中,目前公认的理想包装设计就是绿色包装设计。
(1)绿色包装设计概念
绿色包装设计指产品与包装的寿命周期相复合的设计。它主要使包装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后无环境污染。图1为包装与产品使用周期的组合作用图。
(2)绿色包装设计原理
研制开发无毒、无污染(包括材料的自身生产过程)、可回收利用、可再生或降解的包装原辅材料。
研究现有包装材料有害成分(如泡沬快餐盒的CFC)的控制技术与替代技术,以及自然“贫乏材料”的替代技术(如以塑代木、以纸代塑等)。
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材料消耗,努力实现包装减量化。
提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技术与方法。其主要包括可直接重复使用的包装、可修复的包装,可再生的废弃物、可降解的废弃物、只能被填埋焚化处理的废弃物等。如图2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系统框图。
2.有益环保的包装制造(生产)引导
有益环保的包装生产主要是指在加工制造包装的过程中,不产生有损环保的气、液、光、热、味等以及发?环境和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反应(光反应、化学反应和热反应)。
现以生产中的用材选择与生产相结合从环保上加以分析。
(1)注重轻量化、薄型化、无毒化、高性能
就是对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加以分析。主要是对现有的包装材料进行开发、深加工,在保证实现产品包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避免过分包装,尽量降低包装成本,节约包装材料资源,减少包装材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努力研制开发出轻量化、无氟化、高性能的新型包装材料。如采用新型的镁质材料部分地代替金属包装材料,制得的小型包装罐质地坚固、外形美观、重量轻,可代替马口铁罐,作为涂料、五金、黄溃等的包装^
(2)方便回收使用和再生利用
包装经使用后能方便回收和重复使用是保护环境、促进包装材料再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法,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玻璃瓶的多次复用:瑞典等国家聚酯PET瓶和PC奶瓶的重复使用可达20次以上。再生利用是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好方法,并且在部分国家已成为解决材料来源,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可食性效果好
可食性包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原料丰富,可以食用,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具有一定强度等特点,在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可食性包装材料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药品等的包装。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原料主要有淀粉、蛋白质、植物纤维和其它天然物质。
(4)可降解效果好
可降解塑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周转箱、杂货箱、工具包装及部分机电产品的外包装箱。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完成使用寿命以后,通过土壤和水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人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可降解塑料一般可分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分裂塑料、光降解塑料和生物/光双降解塑料。
(5)尽可能采用天然材质或再生资源材料
一般天然材质和再生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较小,而合成材料的降解性和用后处理都较困难。塑料、玻璃和金属等包装材料的废弃物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并且因资源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而导致生产成本高。然而用于包装的天然生物材料如纸、木材、竹编材料、木屑、麻类棉织品、柳条、芦苇以及农作物茎杆、稻草、麦秸等均匀可在自然环境中极容易分解,不污染生态环境,而且可资源再生,成本较低。
(6)大力发展纸包装
目前纸包装被公认为再生或利用和加工效果好的包装。纸包装具有很多优点,如资源相对丰富,易回收,无污染。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开始用纸包装来包装汉堡包、快餐、饮料等,并有取代塑料软包装之势。我国也在着手研制用纤维膜替代塑料膜作为农用薄膜,以避免对农田的污染。在世界各国包装产品所用材料的比例中,纸的使用量占据首位。
据统计,美国为51%,日本为39.6%,我国为36.7%。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坪,世界人均耗纸将达100kg,纸包装产品将占包装产量的40%?50%。由于我国森林资源贫乏,需要探索新的非木纸浆资源,用芦苇、竹子、甘蔗、棉杆、麦稻等代替木材造纸,并设法扩大造纸木材的树种和充分利用丫材、废弃材和加工剰余边材,以扩大纸包装原料来源。
宣传引导,其内容包括环境危机与污染源教育、包装废弃物回收灌教育、环保法规教育、以及环保行为教育等。
3.有益环保的包装消费引导
包装消费的环保引导,主要指消费者在商品的选用、使用、用后处置多方面的引导,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绿色包装知识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与消费过程中。树立消费者的环保观念,使自己的消费与环保相结合。进行绿色宣传引导,其内容包括环境危机与污染源教育、包装废弃物回收灌教育、环保法规教育、以及环保行为教育等。In
(2)包装消费的权利与义务引导|
主要从服务与信息的法律和服务意识方面加以引导,消费者有权利了解所选购(消费>商品的包装的作用性能、用后的处置方法,处置时对环境的影响等。而包装消费的义务是商品的生产与提供者应在商品包装上或专门的媒体上对包装(所用到的)的相关信息加以说明,告知消费者。
(1)包装消费方式的引导
主要指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消费对包装的行为引导。从环境与绿色消费上灌输一些基本的消费原则。
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指在消费时,能用简易包装绝不用礼品包装;能用小型包装绝不用大型包装,能用轻包装绝不用重包装;能用黑白包装制品而绝不用彩色包装制品……。
适量原则
适量原则指在消费时,能用一件包装绝不用多件包装,能用单层包装绝不用多层包装;能用单质材料包装绝不用复合材料包装;能用大包装时绝不用小包装(一件大包装相当于多件小包装)。
适时原则
适时原则指及时处理与及时反馈。就是当消费完其商品后将
包装及时按要求回收处理,同时在消费商品时将包装出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如商家、厂家、技术监督部门等)及时反映,以便改进包装。
适新原则
【关键词】包装设计;设计要素;艺术构思;创新;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商品市场中的竞争激烈化程度急剧增强。商品以不断更新,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时商品的包装设计在商战中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一、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1、常言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产品要包装”。包装产生的起初,主要是为了对货物起保护作用以及方便运输而采取的措施。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至今。各种不同领域的不同方式的包装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底蕴。包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它是将美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它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三者有机地统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以及文化底蕴。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操作程序。我国国家标准GB4122. 1-1996包装术语基础给出了“包装设计Packaging Design”的术语及其定义,即:“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2、包装设计理念的要素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同时包装设计的创造性构思和设计过程又将包装领域(材料、容器、印刷、机械、市场、产品、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产品提供系统性的包装设计方案由此而生。
一般而言,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美国、欧盟等工业先进国家较看重包装的与众不同、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将包装成本、环境和市场等问题综合加以考虑。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后饮料罐的效益可以抵消保护环境的花费[1]。反对“过度包装”和“欺诈性包装”。日本提倡“合理化包装”的设计理念,即包装设计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的规格大小适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合理化包装”成为包装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优秀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 (1)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2)方便开启,使用安全; (3)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 (4)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 (5)平面设计美观大方; (6)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 (7)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8)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二、包装设计概述
好的包装设计就是无声的售货员,产品的包装设计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用来促进产品销售的,对人们而言,选择到使用满意、外观形式设计人性化并具有个性的产品,从中获得生理与心理最大限度的满足,才是人们的最大享受和快乐。
(一)包装设计的分类
按包装的对象来分,包装设计包括:食品包装设计、化妆品包装设计、酒类包装设计、香烟包装设计、药品包装设计、保健品包装设计、日用品包装设计等。按表现形式来分,包装设计分为三大类:1、以文字和图案表达为主;2、以插图为主;3、以摄影表达为主。
(二)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
从设计思想来讲,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由感觉要素、理论要素、关联要素三方面组成。感觉要素:它是设计的主轴,包括塑造形象和创造构思的能力;理论要素:包装设计不是纯艺术的创作,它从属于生产、流通和销售,包装设计还需学习市场学、销售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等等,为了搞好设计需要懂得生产上的问题、销售上的问题、流通上的问题;关联要素:指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加工等科学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三、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
好的包装设计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能帮助企业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如何使商品拥有一个好的包装设计,笔者认为创新是关键。创新是包装设计的设计文化的基础,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市场。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才使得各族人民能够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和各种美好的东西,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现在的包装设计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越来越多,设计的创意运用传统遗产非常多,最常见的是中国图案,还有中国服饰、中国建筑、书法、国画、中国器皿、造景等。包装设计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寻找我国民族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中去。
四、国际包装设计理念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同时包装设计的创造性构思和设计过程又将包装领域(材料、容器、印刷、机械、市场、产品、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产品提供系统性的包装设计方案由此而生。一般而言,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美国、欧盟等工业先进国家较看重包装的与众不同、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将包装成本、环境和市场等问题综合加以考虑。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后饮料罐的效益可以抵消保护环境的花费[1]。反对“过度包装”和“欺诈性包装”。日本提倡“合理化包装”的设计理念,即包装设计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的规格大小适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合理化包装”成为包装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优秀包装设计的(下转第95页)(上接第94页)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 (1)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2)方便开启,使用安全; (3)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 (4)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 (5)平面设计美观大方; (6)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 (7)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8)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五、包装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调和统一性
包装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包装的“可持续性”并与之协调和统一。因为环境问题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包装设计与之密切相关。“可持续性”适用于任何环境。在包装设计领域,应用“可持续性”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品包装所使用的许多包装材料都可以被认为是“可持续性的”。依据“可持续性”的原则,国际上产生了“环保包装”的概念。环保包装设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减少壁厚、可重复灌装、使用单层(薄膜)材料和组合包装上,并且这样的包装已变得越来越普通。在很多场合,已同消费方式联系在一起,像预制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软饮料包装,可重复灌装的日用品包装等越来越多。
六、结论
现代包装设计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不可忽视4R+D原则(Reduce:减少包装材料、避免过分包装。即在保证盛装、保护、运输、贮藏和销售的功能前提下,包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尽
量减少材料使用的总量; Reuse:可重复使用,不轻易废弃可再用于盛装的包装制品;Recycle:可回收再生。即把废弃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Recover:获得新的价值,即利用焚烧来获取能源和燃料; Degradable:可降解腐化,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包装设计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我国包装设计界承担着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应有责任。包装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时代性、民族性、国际化、科技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包装与环境保护协调性发展的原则,这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巍. 包装设计创意的新思考[J]. 美术大观, 2009, (12) :219
[2] 雷光, 刘刚. 浅谈包装设计中的差异化创新[J]. 美术大观, 2009, (12) :220
摘要:现代食品包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食品业的繁荣发展。然而,现代食品包装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繁琐、累赘的食品包装干扰着社会食品产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买椟还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取舍不当。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才是最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在这个注重环保的时代,合理节约资源才是人们所关注的。
关键词:纯粹;节约;健康;发展
1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的弊端
1.1过度包装
现如今,很大一部分食品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如咖啡礼盒、酒品礼盒、保健品礼盒等等,它们的包装更甚于食品本身,起了喧宾夺主的反作用。过度包装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礼品式、开窗式、填充式、应对式四种。礼品式——迎合消费者口味和显气派,礼品盒内的产品体积较小,外包装较大。开窗式——在包装盒上设计成开窗式,窗口以外不可见处没有产品,让消费者误以为可见的知识少部分,其余部分仍有产品。填充式——为了使商品包装大一些,不让较小的商品在大包装中晃荡,盒内大部分填充泡沫塑料等杂物。应对式——为了应对监督检查,在盒内放置一些礼品和其他物品来达到提高限量指标合格率的目的。
1.2独立包装
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方便携带的需求,生产出了一系列独立的小包装,虽然满足了消费者,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包装垃圾,形成了资源浪费,没有合理的节约资源;产品的成本反而增加了,形成铺张浪费的局面,起了本末倒置的副作用。久而久之,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1.3劣质包装
现在许多无良商家为更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就会采用低档、劣质的材料对食品进行包装。在经过一系列往返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会对商品产生一定的影响,起了取舍不当的反作用。在商品学中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就是对包装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过劣质,这是对食品包装安全的前提条件。商家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良心经营,合理经营,为人们的食品健康着想。
2买椟还珠式食品包装弊端的解决方法
这些食品包装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会使我国食品行业停滞不前,得不到提高,影响我国在世界食品包装业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尽快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应制定严格的食品包装标准,特别是制定礼盒包装的强制性包装标准;并且,国家政府也应该投入其中,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杜绝食品包装违规的现象;其次,相关部门可采取强制性手段,比如高额罚款、法律责任、对违规包装的处理采取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等;最后,为了避免“过度包装”的弊端,我们应该鼓励厂家实行“适度包装”,提倡食品包装应该要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着想。食品包装行业也应该行动起来,倡导无害包装和适度包装,采用更加纯粹的食品包装,树立良好和健康的消费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美好社会。
3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孔颖达疏:“纯粹不杂。”人的精神如此,食品的包装亦是如此。纯粹将成为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新理念,所以日后纯粹的食品包装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
3.1适用化
适用化的食品包装设计要求经济实用,一切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是一种核心的理念。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使食品包装的物质功能最优化,并且具有节约环保意识,充分符合消费者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运用与众不同的食品包装设计来满足现代社会人需求的造物活动。反对过度包装欺骗消费者,时刻保持一种节约意识。
3.2安全化
随着食品包装的日益复杂,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食品包装材料的不环保、造假、对食品不能起保质作用等等,这些安全隐患都对消费者的安全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应当设计处具有相对安全性、能保护食品、益于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包装。
3.3人性化
人性化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里可以找到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又可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哲学思想里发现对“人性”的论述。将设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所以设计师必须把“为人而设计”的理念贯穿于食品包装设计之中,巧妙地处理食品包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食品包装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3.4自然化
在材料、技术、工艺及理念的运用下,起到食品包装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企业应运用天然、绿色、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内涵的自然环保价值延用至今,可回收合成其他行业所需的材料,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起到环保,保护自然的作用。
3.5美观化
不是华丽复杂的包装才最具观赏性,纯粹简洁的包装更耐看。一个好的食品包装设计应具有良好的观赏性,运用独特的设计思维来增强包装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从而提升食品包装中所蕴含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将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体现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在食品包装中看到文化,文化中体现别具一格的美观度,注重品质的提升。
4结语
关键词:保健酒包装 设计资源 包装整合设计 创新 应用
检 索:.cn
Abstract :According to definition of integral design, we expound the globe background of integral design. Under the trend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l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ives of consumers presents the full range of the consolidation trend in modern packaging design. Packaging integration times designed to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environmental harmony, become modern packaging development is inevitabl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health wine packaging integrated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esources ,combined the health wine packaging design examples, we propose health wine integr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ability to cope designers, create innovative marketable quality packaging to achieve the pursuit of business goals.
Keywords :Health Wine Packaging, Design Resources, Packaging Integrated Design, Innovation, Application
Internet :.cn
前言
当今,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期,全球设计服务市场的形成,使综合性的设计服务逐渐取代了单一的设计服务,新兴的整合设计形态应运而生。整合设计(Integral Design)理论是由Integral Design国际设计学会的创立人和常任董事、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视觉艺术大学George Teodorescu教授创立的。整合设计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视觉设计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设计形态。随着消费环境的全球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消费”转变到“品牌消费”,同质化产品的竞争表现为品牌策略的竞争。包装整合设计不仅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利器,更重要的是运用独特的包装形象的视觉传达设计来塑造企业的品牌个性,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有效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形象力。
一、包装整合设计内容与设计资源的整合应用
(一)包装整合设计内容
整合是指将不同要素和部门,通过某种方式联系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最终得到系统的整体高效产出[1]。要做好一个包装产品,需要整合设计内容,涉及到符合市场规律的销售包装,融合高科技的包装工艺、装备、材料的技术包装,适合时代需要的信息包装技术,含环保、资源、安全等系列内容的包装法规问题等方面[2]。包装整合设计是将包装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为需求者实现一站式整体包装服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品牌形象整合和产品创新为基础,打造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牌化包装,从而形成“软”、“硬”功能的优良包装,[3]最终实现企业追求的目标。
(二)设计资源整合与应用
在产品包装开发设计领域,消费者需要是以问题整体解决为导向的整合设计内容与方法。在设计内容上需要提供以设计整合为核心的、综合考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服务、回收等各个环节“设计链”的整体服务。在包装设计方法上要注重整合有效设计资源,包装整合设计资源的整合应用[4]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企业资源。与包装相关的企业资源一般有企业包装、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等,整合企业资源的过程也是融合企业资源的过程,充分考虑和联系企业资源,将其有益成分吸收到包装整体设计过程中。
2.整合设计资源。相关技术、文化、艺术、知识、信息、生态等因素都是包装设计资源,要充分考虑和吸收新技术、消费文化、现代艺术、创新知识、生活信息、工业生态等优势因素,使得包装设计汇集了人文、科技、社会有价值的成分。
3.整合制造资源。现代制造工业各种不同的制造硬件技术、包装工艺、包装材料、印刷工艺与各种不同的制造企业等也是包装整合设计的重要资源之一,包装整合设计与整合制造有效接通与运行,使包装整合设计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4.整合价值资源。能给包装带来新价值或附加值的资源,如有珍藏价值的,有升值价值的,新价值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这就是包装整合设计的价值所在。
二、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原则
贵州安顺市华安酒业有限公司研制的“禧漾湾”牌系列保健酒――“花之液”系“中西合璧,纯粮酿制。口感独特,具有中国白酒的甘醇,又兼洋酒的韵味,绿色健康,纯天然植物精酿,不含任何食品剂加剂及药物”。它以独特的功效诉求――复合营养型保健酒,适宜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走向市场,特别是在广东和深圳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根据保健酒品牌包装整合设计内容与设计资源的整合应用,在策划构思保健酒包装整体设计方案时,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战略性、创新性的设计原则,使设计在有序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经济效益最优化下进行。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包装整合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包装系统策划和包装系统设计实施的两个层面上。包装系统策划是在“企业产品包装或包装开发与改进之前,根据企业的产品特色与生产条件,结合市场与人们的消费需求,对产品的市场目标、包装方式与档次进行整体方向性规划定位的决策活动。策划方案决策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包装具体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5]包装系统设计,融包装的实用性、艺术性、信息性、经济性、工艺性于一体,以实现包装的整体功能目的为目标,紧紧地围绕包装设计审美上的整体性、时代性和包装设计的实用性和传播性来展开和进行。[6]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进行包装整合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是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如下:①以现代营销学理论为指导。营销学理论是品牌理论建立的基础,企业在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制定营销策略。②以符号学理论来设计包装视觉元素。在包装视觉元素“设计表现过程中,符号以认知性、普通性、约束性和独特性的基本特征被广泛应用”。[7]③以视觉传达学理论指导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内在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构成了包装设计信息传达的基础,合目的性的结构设计以及包装材料的选用,体现了其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而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品牌、企业形象概念以及审美形态等要求,体现了包装设计超越自身的实用价值。
(三)战略性原则
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是以产品有效销售为基本目标,二是以塑造品牌为战略目标。作为产品营销的有效手段,保健酒包装设计应适应市场变化,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引导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行动。作为品牌塑造的重要手段要求包装设计与其品牌策略高度一致,突出表现品牌视觉形象,表达品牌精神和文化内涵。包装整合设计的战略性,表现在包装设计与品牌形象的统一,包装设计与品牌内涵的统一,包装设计与品牌活动的一致性等多个方面。[8]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切设计追求的目标。①品牌的独创性与包装新形象的融合。②现代包装设计创新。网络化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产品包装数字化设计的应用,使包装设计由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发展。③设计文化是包装设计创新的基础。包装文化价值的实质,是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科学原理和美学原理、技术工艺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
三、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方法
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要以战略思想为指导,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视觉元素为载体,策略整合为手段的科学方法,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包装,从而形成“软”、“硬”功能性兼备的优良包装,最终实现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一)以战略思想为指导
围绕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两大品牌战略核心,进行明确性目标设计,是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的总体特征。产品包装是品牌形象的应用平台和表现载体,包装设计则是塑造品牌形象与品牌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有效手段,见图1。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起点和终点。保健酒包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作为体现其价值的依据。将包装设计纳入市场营销的背景中去,围绕产品、市场、目标消费群的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等方面展开,综合考虑包装形象、商品包装陈列、货架展示效果等更多美学以外的因素,见图2,才能设计出适应现代市场和目标消费者需求的优秀包装,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品牌的形象力。
(三)以满足需求为目标
目前,国内保健酒市场已从“产品消费”转向“品牌消费”阶段。品牌策略是企业和产品适应消费市场的产物,品牌策略下的保健酒包装设计要尽可能的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标。包装设计师要以5W策略思想(What为什么设计、Who为谁设计、When什么时候设计、Where在哪里设计、Why如何设计)来指导包装设计。用个性化的品牌定位锁定不同的消费对象,以产品性能和包装的差异化策略,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新包装,引起消费者的青睐,而促成购买行为,并适应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潮流。
(四)以视觉元素为载体
21世纪“读图时代”到来,消费者对包装上的图像比文字更感兴趣,读图时代的包装形象视觉设计符合消费者快速阅读的需求,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并给予消费者很强的视觉美感。见图3。因此,包装中信息视觉化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产品信息的消费者认知与理解,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包装的质量。
(五)以策略整合为手段
保健酒包装设计是具有策略型特征的设计,其核心在于品牌的策略定位,策略推广、策略营销。包装作为品牌的终端体现,必然要将多种策略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势的“组合拳”,再辅以相应的广告宣传、媒体传播和多样化的促销手段,从而达到形象的统一性和效果的显著性,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因此,保健酒包装整合设计要在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制订设计策略。针对包装整体设计环节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实现各策略之间的优化和协同统一。
结语
(3)网络传播权;
(4)发行权。
4.该______包装设计作品版权归____________包装设计大赛组委会所有。
5.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在本合同第3条中转让的权利,甲方不得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甲方可以在其非商业盈利用途中,引用该______包装设计作品的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甲方非期刊类的文集中。
6.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7.其他未及事宜,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8.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包装设计大赛组委会
甲方代表:_________(签名)乙方代表:_______________(盖章)
4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双方就________________形象标志设计大赛的标志设计知识产权转让达成以下协议:
甲方同意将________________形象标志设计大赛中获奖及入围作品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乙方(参赛序号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转让后该作品的所有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归本次活动主办方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委员会所有。
活动主办方如在LOGO使用过程中发现甲方抄袭其它标志或者因此而产生的纠纷及连带责任,甲方应承担任何因侵权而导致的法律责任及相关经济赔偿。
甲方在本次大赛中获得的奖金涉及的个人所得税由甲方在所在地缴纳。
甲方以光盘形式刻录原文件,与本协议一同快递至乙方指定地址。
此协议一式两份,签字后双方各执一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在甲乙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名:__________代表签名: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
5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扬州尚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双方就_______________的设计知识产权转让达成以下协议:
乙方同意以人民币______________,将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知识产权转让给甲方,转让后该的所有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归甲方所有。
双方就此的知识产权及使用权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为甲方设计的经甲方确认后,甲方应尽快按双方协议交付所有款项。
二、XXXXXX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XX。
四、XXXXXXXXXXXXXXXXXXXX。
五、此协议一式两份,签字后双方各执一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本协议在甲乙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扬州尚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甲方代表签名:乙方代表签名:
地址:地址:扬州市望月路199号金莱阁B座
关键词: 服饰奢侈品消费 绿色包装设计 结合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服饰奢侈品的动因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中国服饰类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以及21世纪至今。伴随着服饰奢侈品的快速发展,其包装形式的问题受到设计者及商家的广泛关注。
一、服饰奢侈品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地区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伴随服饰奢侈品从国际市场涌入中国市场的大潮,其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庞大,产品本身的知识蕴涵与消费者个人的知识素养是一种相互增补的关系。
沃夫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人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他将之形容为是一种将有形的产品材料与精神价值、产品形象和品牌融为一体的整体感。服饰类奢侈品是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品位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市场的服饰产品,用料高档、制作精良、品质卓越,代表着服饰的最高境界,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高雅与精致的生活方式。[1]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富人喜欢买那些有着显著标志与高知名度的奢侈品牌。68%的中国香港受访者表示,他们偏爱高知名度的品牌。在美国和英国分别只有36%和33%,在印度和阿联酋该比例分别是79%和58%。Synovate首席执行官JillTelford说:“中国人更倾向于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买的是正牌货,而不是假冒的产品。”服饰奢侈品本身所具有的高品位、高质量和经典的造型,使消费者宁可选择昂贵的产品来体验相对稳定的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低价的快速时尚消费理念带来的潮流冲击。
众多消费群体以身穿、用大品牌商品为荣,通身是LV、CHANEL、GUCCI、DIOR等大牌的装扮,提升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仪表形象,更是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在某种程度上,精神需求的动机促成了奢侈品消费的实现,欲望的满足与炫耀的心理又推动了服饰奢侈品的消费过程。外观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通过这种引人注目的消费,显示出其所从事的职业、社会阶层、社会背景及性格素质。[2]他们喜欢用服饰奢侈品的创意来表达自我和个性,这些品牌商标就如同标签一样把这一消费群体与大众平民消费区别开来,潜隐的炫耀心理包裹在外显的服饰奢侈品下,无声地彰显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与财富。
各种文化表现会影响消费者装扮自己的思想行为。具有同种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往往会有某些相同的信念、价值观与相似的喜好的行为。对于服饰奢侈品的消费,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大都受到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洗礼,喜排场好面子,以服饰表现成就,在产品的选择上常常注重的是奢侈品价值的象征意义。
二、绿色包装设计
第三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得到了来自包装行业的国际制造商和设计师的支持和关注,近半数的展商是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的忠实拥护者,观众们不仅能欣赏到这些老展商们呈现的精美展品,而且能与来自奢侈品包装行业内领先企业和优秀设计师进行交流,展商们将为我们展示最新的绿色包装设计创新技术和产品。
绿色包装一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保证包装功能条件下,用料最省、废弃物最少,是一种适度包装;包装生产工艺过程没有或极少污染环境;包装制品不与内装物品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同时对人体和生物无害无毒;包装废弃物应易回收再利用,而且掩埋时能迅速降解不产生污染,焚烧时能产生新能源且不污染环境。
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的重任下,包装工业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强化环保意识,在研究奢侈品新型包装材料、新型包装技术,设计新型包装制品和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时,都应着重考虑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易回收再生、可自行降解的绿色包装。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主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逐渐升温,上海奢侈品包装展亦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环保领域有特殊成就的展商设置了“Luxe Pack In Green”绿色革命特殊展示区。所有展商会在该精华展区展示旗下最新创意技术,以及别具意义的绿色包装产品。“绿色革命”展区在此次国际奢侈品包装展中表现了对世界绿色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责任感。[3]
包装设计与服饰奢侈品之间就好比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存在的矛盾与解决之道,体现了当下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绿色包装设计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艺术规律上来讲,形式最深刻的作用是使人精神飞跃,进入空灵的愉悦世界,带来内心的满足与升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装内的服饰奢侈品从价值到品位是本质所在,决定了消费需求;外在包装于形式中也同时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心灵的审美。
第三届奢侈品包装展展出了可以重复利用、生态友好的生态无纺布包装袋,竹子是速生植物,遂有了生态竹制香水和化妆品包装盒、自然纤维产品系列,所有产品均由棉、麻、丝绸等天然萃取材料完成,具有耐用性强、可生物分解、不褪色、价格低等特点。
服饰奢侈品品牌致力于使消费群体认同该品牌的文化、历史与风格,制造商品与购买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形成一种美感体验,加之包装为消费者提供以生态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能够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选择服饰奢侈品品牌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将审美与自我表现的需要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产品本身过硬的品质、充满人文设计的包装和优良的服务,也能满足他们凸显成就和声望的需要。
文化的不同、民族的差异使得包装设计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特征,因此设计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绿色包装产品的出现与畅行,很好地解决了奢侈消费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包装设计运用到奢侈品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
服饰奢侈品与包装,是选择环保低调包装“表里不一”,还是辅以奢华的外表与之相辅相成,体现了大众消费不同的精神需求。很多设计者或者消费者往往注重将形式的包装作为审美的基本,将奢侈品的品质表现在形式之中,而忽略了精美包装内服饰的意蕴,以内涵与精神的表现来衬托产品的价值才是更重要的。主体给消费者带来的身份象征性是不变的,外表的包装选择绿色的层面来表现,原生态、环保、质朴甚至简约的包装并不能减少消费奢侈品的荣耀心理和品牌的象征。
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开发和研制高科技环保型包装材料将成为一股潮流,影响着服饰奢侈品的外包装形象,势必为服饰奢侈品的设计系统带来一次理念的革新。虽然服饰奢侈品以突出其昂贵价格的精神消费体验为主,但绿色包装的出现与价值并无多大关联,重要的是一种环保意识的推广,简约低调、材质环保、重复利用等特点更为奢侈品消费增添了人性化的内涵,可持续的绿色包装设计与服饰奢侈品消费将会互相增益,成为形式与内容有机融合的消费整体,二者的结合顺应了倡导世界绿色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孔淑红主编.奢侈品品牌历史.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