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财务问题原因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问题原因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问题原因分析

第1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不确定性;原因分析

不确定性也叫或然性或随机性,是指事物发生结果的多种可能性,是指事前不知道所有可能后果,或虽然知道事物的发展可能后果但不知道它们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的披露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产质量、收益质量,真实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影响企业的机会和风险。由于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金额、时间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不宜直接列入报表中。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但是就会计学界而言,其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依据归根结底来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

一、财务会计不确定性的形成原因

1 不确定性形成的本质原因。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动的复杂性,事物的多样性。我们生活在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准确的预测下一秒钟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特征的本质体现,而不是人们认识或者观念上的产物。

2 不确定性形成的客观原因。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的成因主要在于债权债务结算、经济活动履约过程中道德上信用风险的加大,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的加大,再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有形资产贬值加快、无形资产作用时间缩短的经济效益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在企业竞争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并存的事实,强烈地推动着企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使得企业发展的走向和结果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分类

1 低度不确定性。处于第一种状态下的经济业务主要是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低度不确定性会计足以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为处理对象,由于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与确定经济业务的共同点是已经发生而且对财务报表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不同点是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还要估计其金额,所以,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和传统经济业务在会计处理上基本是相同的,唯一的不同点是“多少金额”需要估计。

2 中度不确定性。处于第二种状态下的经济业务主要是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与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紧密相连的主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时间,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在时间上跨越过去、现在和将来,一般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确定性”会逐渐转化为“确定性”,例如未决诉讼,将来是胜诉或者败诉、是将发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是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明确;另一个是未来事项,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最终结果有赖于一个或者若干个未来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确定,未决诉讼的最终结果,随着法院的终审判决(未来事项)也会“水落石出”。综上所述,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是指那些由于过去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对企业财务务报表的最终影响有待于未来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证实的经济业务。典型的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是或有事项等。

3 高度不确定性。处于第三种状态的经济业务为高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是种在目前尚未发生而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本质特征有两个:一是在时态上经济事项只存在于未来一个时间段;二是现在它尚未发生,对目前的财务报表没有直接的影响,或者说,即使有,其影响也是无法准确估计的。高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相对于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而言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结果高度不确定;第二,在时间上属于将来;第三,经济业务对当期的财务报表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应该没有直接影响;第四,金额的准确估计难度一般比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要大;第五,中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如或有事项的处理一般都有章可循,而有关未来事项的会计处理,从国际惯例来看目前尚无非常成熟的规范。

三、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2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报表分析关注问题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作用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部门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企业对外所欠债务及股东留存收益状况、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总体的评析所形成的规范的文字和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一定时期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有代表性的分析结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敏感人群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交易决策等都有重要意义。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

1.为企业改善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及决策依据。企业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能够分析揭示出企业以往生产经营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效果、支付及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了数据及信息依据。管理层可针对严谨缜密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是企业经营者向企业权力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的书面材料。财务分析报告一方面总结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业绩,阐述了本期或一个阶段内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或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财务分析报告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及财务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

3.为企业外部或潜在的财务报告使用人(包括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提供参考。

二、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前应关注的重点

1.要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分析报告的关注重点及文字表述也应予以微调。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要以大量的基础财务资料为素材,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以财务分析特有的方法为手段,分析研究基本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成果的变化过程。

2.了解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阅读者所需要关注的重要信息。在撰写分析报告前,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同各个层面的分析报告阅读者进行沟通,捕获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努力实现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主营业务服务,这也是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

3.在编写分析报告前,要有一个清晰的财务分析框架,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采用比率分析框架,财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汇总了公司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汇总了公司在某段时期的收入和费用。管理层为了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助的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习惯上称为损益表比率;第三种比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个“存量”项目加以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存量”项目作为来自资产负债表的余额,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个变量在一定时期的流量变化情况,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余额的平均值作为某个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的分母,可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下面提及的保障比率、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均属于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都需要采用“存量”项目的平均值。

4.财务分析报告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的,所以应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及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从业务的角度分析财务数据形成的原因,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懂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就数据论数据,无法分析数据背后所表达出来的企业经营业务存在的问题。另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是通常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蕴含着相关业务的增减变化。财务分析人员只有通过对经济业务的了解和熟悉,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才可进一步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得来的专业的分析报告也可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1.财务分析一般要遵循“查找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和措施”的步骤。因为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揭示问题,而是要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财务分析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一般采用重点交集原则及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企业财务及经营数据的异常情况。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于重点数据交集的事项作为重点问题予以把握,对于重点问题要着重分析,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时,财务分析人员要有意识地罗列本期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期间内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外,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善于从零散的数据汇总中分析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第3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不确定性问题;处理策略

伴随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要求获取诸多的财务数据信息。然而大多数会计信息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有着各式各样的叠加性因素,不确定性不断凸显,依然转变新时期财务会计的核心工作内容。因此,有必要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开展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财务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1.财务会计的不确定性概述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身边的事物不断发生着变化,个人知识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存在相应局限性,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准确。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基于客观事实,提供的财务数据务必要客观、准确。然而在会计账务处理实践中,该种最佳状态实现难度是十分大的,会计工作对应形成的财务数据并非完全精确,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所呈现的企业经营业务同样并非完全准确。

2.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致使财务会计工作形成不确定性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次研究将不确定性形成原因划分成主管人为因素及客观环境因素两种,具体而言:

(1)主观原因。对企业经济活动予以确认、计量及报告期间,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评估,在开展评估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通常会选取利于企业发展的方法,而未能对资产实际情况开展客观评定及系统权衡;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足等相关因素制约,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评估的准确性水平。再者,会计准则、会计目的、会计要素等各方面伴有的不确定性同样是造成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2)客观原因。财务会计以提供高质量财务相关量化信息为主要职责,从而为信息使用人员开展对应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抑或在多种不同方案中开展选择。财务会计作为服务活动中的一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期间通常会发生相关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转变。就时间层面而言,经济活动有着延续性,然而报表对应呈现的仅为某一时间点的状况,如此便造成不确定性问题。

3.解决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相关策略

伴随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要求获取诸多的财务数据信息。然而大多数会计信息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有着各式各样的叠加性因素,不确定性不断凸显,依然转变新时期财务会计的核心工作内容。整个财务会计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如何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加大财务会计工作监督力度

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监督力度,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予以健全,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对企业相关经济责任进行充分明确,结合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得当操作及不良情况等务必要强化监督管理,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理。与此同时,针对多个不同部门要有序强化他们相互间的互动往来,提高企业相互间信息共享水平。

3.2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伴随市场经济日趋白热化,企业对人才要求逐步严苛,再加上近年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及我国国际化程度逐步推进,企业财务会计质量受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很大程度影响,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活动,逐步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工作实践能力,此外,还应当强化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从而为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3.3构建完善各类法律法规

企业财务会计质量同样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就企业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而言,需要结合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对各类经济性法律法规予以健全完善,构建对应完备的法律体系,只要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务必要严格实施相应处理手段,在执法期间,要求切实依据相关规定强化执法力度,杜绝造假行为出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额一部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还会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构成极大影响。鉴于此,相关人员要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财务会计不确定性的内涵,全面分析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大财务会计工作监督力度”、“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各类法律法规”等,积极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金峰.浅谈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知识经济,2010(24):111.

[2]陈彦蓁.关于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04):106.

[3]贾淑娟.企业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的成因分析及完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16):162-163.

第4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 说明段

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 分析段

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 评价段

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 建议段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积累素材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5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一、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重要性和问题分析

(一)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重要性分析

对房地产融资中的财务管理进行加强,有助于风险的降低。房地产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在开发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在对资金的科学配置以及计划等方面加强重视。财务管理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就比较重要,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应用,对融资风险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另外,能够通过财务管理的优化,来为融资的成本加以节约,对成本的控制水平就能不断提升。房地产融资中的财务管理的加强,能够对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就能有效避免融资不足的问题发生或者是融资资金过剩的问题出现,在融资的科学性方面就能得到有效实现。

(二)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房地产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注重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资金成本方面相对比较高。由于房地产的开发活动在投资量上比较大,并且有着比较长的周期,投入面也相对比较广。在资本结构上没有得到合理化,对财务风险就会增加,对企业的收益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再者,房地产融资中的财务管理没有注重内部控制。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比较缺乏,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控制监督方面还是通过人为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实施。这就比较容易造成内部控制效率比较低,在实际的管理中会存在诸多漏洞。在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待提升等。

除此之外,对于房地产的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的方法没有及时优化改善,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就要能得以充分的重视,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

二、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和优化策略

(一)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从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也是体现在多个层面。多数的房产企业都有着相对比较高的负债率,这就对企业财务带来了比较大的风险。还有是房地产的融资过程中,没有和企业还款能力紧密结合,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出现。在房地产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对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提升就有着很大的阻碍。

(二)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第一,加强对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的优化,就要能充分注重多个层面的措施实施,在管理上进行加强对资金成本来进行降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成本预算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对融资的方式全面性的分析,在经营成本的控制方面也要能得以加强,对多样化的融资方案加以科学的制定。通过对财务杠杆的有效应用,来保障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第二,要能充分注重对房地产融资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能够将人本思想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中加以融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强化,对管理人员在风险意识以及融资知识等方面充分的重视和提升,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才能保障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注重对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在管理的规范化目标方面要能得以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融资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保障工作,就要能在管理的方式上和时展紧密结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要注重融资工具的引进,注重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和规范化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充分保障融资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与此同时也要能够在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上进行加强(如下图实施)。

第四,要能在财务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强化,不断的将财务管理的效率水平得以提升。在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只有在这些基础方面得以充分重视,才能保障财务管理的质量得以提升。例如某房地产企业在通过网络化的技术应用下,就在营业额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8.1亿,同比增长37.95%,净利润2.58亿,同比增长90.3%。这就能看出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第6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拟上市公司;财务规范;内控管理;风险防范

一、引言

自2012年底,证监会开始IPO“史上最严”的财务检查风暴以来,面对严格的财务自查、监管审查,很多企业纷纷撤回申报,终止公开上市申请。在IPO申请过程中,企业付出了不菲的中介费用、隐性税务成本、信息公开披露等高额成本代价,却以失败告终,这对于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如何在资本市场严格监管的审查时代,攻克财务问题这一上市瓶颈,通过审核、实现成功上市?这是拟上市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帮助拟上市企业,整理自我排查思路,避免少走弯路,减少后期补救的难度和工作量,是触发撰写本文的出发点。为此,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归纳、总结了常见的财务问题,以及发审委对此类问题审核的原则或关注点,并找出财务规范的措施、途径。

二、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产生原因

据统计,2006年以来,发审委否决的231个IPO项目中,50%的被否原因是财务问题,财务问题成为被否头号“杀手”。财务问题是上市审核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了中小企业上市最大的障碍。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

1.为了减少缴纳税款,主观上具有强烈的避税意愿;

2.具有融资需求,为了吸引战略投资者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粉饰业绩;

3.为了满足上市的业绩和成长性要求,符合指标规定,试图通过多种方式美化财务数据;

4.经营管理者为了自身业绩考核达标,人为调节财务数据;

5.企业内控管理薄弱,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财务不规范;

6.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核算方法不正确或不准确等。

三、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

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且发审委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为:

1.资金问题

(1)股东占用资金问题

公司与股东(或关联方)之间公私不分,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假象投资、虚假交易或者其他方式相互违规占用资金。这严重违反了对上市企业独立性的要求,企业需尽快归还或收回资金。

(2)设置账外小金库问题

中小企业为了满足融资、税务等不同需求,普遍存在几套账情况。或将部分业务不入账,转移收入或成本费用,体外进行资金循环,致使财务数据不全面、不真实等问题。有这种问题的企业,需尽早将所有业务统一纳入账内核算,否则会造成IPO申报时,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差异太大,被认定为内控存在问题;如不纳入核算,会导致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相比,或与各期相比不合理现象。这一问题违反了上市公司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原则,财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是极为严重的财务问题。

(3)初始出资问题

很多企业有虚假出资,出资,出资不实,出资不到位、用企业自身资产评估增值后出资、出资资产产权不清晰或不符合法律规定、出资资产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出资额等情况。这类出资瑕疵问题,一直上市审核的重点关注点,若企业涉及到较为严重的出资问题(如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势必构成发行障碍,均应及早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如补救较晚,需再运行一段时间,方可申请IPO。

2.税务问题

(1)偷税漏税问题

很多企业进行不合规的财务操作,少列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导致延迟或减少纳税;企业整体改制时,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折股,视同股利分配部分,应代扣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境外股东的利得税,未足额缴清问题。

现阶段,发审委对这一问题审核的尺度是,申报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如果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因素,且对企业业绩影响较小,不构成上市的实际;如为重大偷税漏税行为,1000万以上涉税金额认定的,必须由国税总局审核出具证明文件,方被认可。所以,拟上市公司需尽早清理历史税务问题,尽早补救,取得相应部门的证明文件,减少税务瑕疵。

(2)虚假发票问题

为了调节收入、利润,在销售、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中,利益各方相互串通,通过利益交换,进行非真实交易,虚开、代开、借开发票,发票的合法性、真实性、内容完整性存在问题情况。上市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诚信是对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虚假问题一旦审核发现,势必会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3)补缴税款问题

企业的偷漏税问题,会带来欠税补缴、滞纳金、罚款问题;如涉及外资企业转为内资企业情况,在税收优惠期未满时,涉及补缴税款问题。近期监管层对于欠税补缴的审核标准有所放宽,但是拟上市企业必须补缴完欠税后,并出具税务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保荐机构和控股股东的承诺等,监管层予以认可。但是,补缴产生的迟延纳税、滞纳金或税务处罚,可能影响企业的业绩以及股东权益,需要引起拟上市企业注意。

(4)税收依赖问题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税收优惠占各期利润平均达到20%以上将会构成严重的税收依赖,同时也会构成IPO的绝对障碍。严重的税收依赖,会被认定为企业业绩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是拟上市企业作为绝对,必须规避的问题。

3.关联交易问题

企业如存在关联方间交易比例过大,交易价格不公允,交易程序不合法合规;关联方间占用资金或资产;关联方代付成本费用,转嫁发行主体的成本费用等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独立性。审核人员对于关联交易的态度是关联交易可以存在,但是要证明关联交易存在的真实性、必要性、公允性,合法性、可控性,不存在重大依赖性,所以,拟上市企业应规范关联交易,尽可能减少、杜绝关联交易。

4.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问题

(1)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问题

部分企业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坏帐损失核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等。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发审委非常关注会计政策及估计是否适当稳健、连贯,会计政策及估计的变更是否必要,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到位等。所以企业存在滥用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情况时,应重新确定恰当的会计政策与估计,并进行追溯调整。

(2)收入确认不规范问题

不严格按照收入确认准则确认收入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表现为,按开出发票、发出货物或收款时间确认收入等情况,通过提前确认或多确认方式,操纵收入、虚构收入;通过延后确认收入或少确认方式,以推迟或减少税负。IPO审核时,对收入确认的具体时点和依据是重点关注内容。

(3)成本、费用、减值等处理不规范问题

成本结转没有依据,随意归集、分配,为了抵扣进项税,多购或虚购材料,已购抵耗的情况;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之间人为调节;随意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相应资产状况不相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调节利润问题。

(4)账实不符问题

往来账与对方未定期对账,差异大,甚至时间久无法对清成死账;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未认真盘点或盘点盈亏未处理;购入未付款存货不暂估入账等问题。建议通过财产清查,核销无法对清的死账,对核对相符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足额的坏账准备;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盘点,并调整盘点盈亏;将购入未入账存货暂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拟上市企业,有公开募集资金的融资需求,不规范核算行为必定需要尽早规范化。

四、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化的措施途径

因为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所以,解决的措施途径也需主观思想认识上,客观方法上综合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13年1月8日,由证监会召开的“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中,提出核查的重点事项包括:自我交易、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等企业粉饰业绩、财务造假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监管部门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打击欺诈上市、恶意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坚决性。

因此,拟上市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踏踏实实做好企业,拿真实业绩说话,剔除通过造假、人为操纵利润、粉饰业绩达到上市要求的观念,不要存有投机取巧,侥幸过关的心理。让财务数据要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不要过于包装成长性。在造假思想消除后,很多主观因素形成的财务不规范问题也随之消除。

2.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增强财务人员理论基础,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处理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学习型的财务队伍,避免因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薄弱,工作粗糙滥造导致的企业财务不规范现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理、有效,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财务分析水平,综合运用多期历史数据比较分析,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财务数据与业务情况相联系分析等方式方法,让企业财务人员主动进行自我规范。

3.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企业自查水平

设立内审部门,企业自身具备熟悉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资本市场等方面知识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自查,对不规范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增强自我排查财务问题的水平,以提高企业自律性。

4.充分利用专业的指导机构

企业上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术业有专攻,尽早确定上市计划,提早准备,聘请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企业进行指导规划,会使上市申请过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5.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企业全员应重视内部控制,充分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改善管理观念,找到管理观念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其次,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包括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保证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覆盖,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再次,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会计核算、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均按制度和流程处理,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健全且有效。

五、结论

本文通过中小型拟上市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不规范产生原因以及规避方法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加强企业财务规范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应对监管部门财务专项检查的一时问题,也是企业上市的基础性、常规性,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的自律、中介机构的指导及监管部门的监督共同努力实现。

参考文献:

[1]徐 丽 张 宇:财务规范是企业IPO上市的关键一环,深圳商报,第B01版,2012 ,7,12.

[2]杨 冬:IPO审核雷区:重点关注四大涉税问题,证券时报,第A06版,2010,11.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06(5).

第7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财务管理也开始显示出其重要性。就目前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涉及财政及管理上的多重问题,是管理中比较薄弱的领域,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人员心理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够牢固等问题,容易造成财务人员私设金库,窃取公司资金以及错账、漏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极其必要的,对企业和社会来说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以思想和工作能力有关,简单地说,也就是长时间以来表现出财政观念意识淡薄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下面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1)财务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长,这也使得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典型的如,自身缺乏独立性,也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本有企业领导直接任命,基本上是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任命。其次,企业的财务工作的依附性强,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造成人为的损失。

(2)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没有基本的制度支撑,这使得目前较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学历偏低,年龄趋近老化,以及没有基本的财务从业资格的证明。而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也开始需要懂得专业电脑知识的人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严重失职,也即是难以真正地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财务管理,从目前来看,基本由上述问题为主。因此,对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也应该从上述问题入手,下面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1)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对上岗人员的审查审核制度的缺乏以及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的缺乏。从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来看,不少财务管理人员根本不懂财务管理,企业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没有按法规制度要求设置财务机构和配备财务人员,甚至财务人员没具备任职资格,无证上岗,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此外,企业将财务管理基本处于企业的一个超然的地位之上,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缺少监督管理,难以保证会计人员机构依法履行职责,造成个别的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财务事务,给财务人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资金管理体制欠佳。这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收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难,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对流动的现金管理不足,造成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短缺;这就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企业的科学管理,不仅如此,由于企业项目资金的投向不明确,甚至能够使得企业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布局失调,造成企业的财务损失,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

四、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决策

前文所述,基本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要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对症下药,从问题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企业项目的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最简单最快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具体提高的措施:选择高素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对工程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对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促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身对素质的要求;聘用财会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财会业务素质差的人员,加强培训,必要时可择优上岗,让财会人员有责任感及危机感。总而言之,要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施工项目资金的利用和管理,为企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2)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做好企业项目的财务基础工作,首先,那就是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合法性。也即是指在对企业项目财务时应该符合国家在相关方面的规定,规范性性管理操作。其次,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核算应该按《会计一基础工作规范》进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最后,加强对企业的投资项目的原始凭证和项目开支的审查,以及对企业项目的会计档案管理,保证企业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以及准确性。

(3)健全企业资金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人员在平日工作上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借贷资金应在规定日之前提早催款收回,以备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加大企业融资渠道,明确企业的投资方向,做好投资理财规划,适当地分析当前和未来的市场走势,看清市场中的风险区域,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做出评价,这样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建立健全的投资评价体系、同时减少投资决策的失误。

第8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原因控制策略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在逐渐增大,许多在建项目数逐渐减少,资金流越来越困难,给建筑企业生存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增加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应对这一状况,谋求长足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找出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策略来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原因

由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诸多,且贯穿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始终,周期长,受影响因素多,一旦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缺陷和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其自身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根据对大量建筑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务控制有所欠缺,财务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监管不到位,缺乏足够有效性等。风险控制体系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直接性作用,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现行风险控制体系都不够完整完善,难以对财务控制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使得财务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合同签约风险控制

在建筑企业接受工程项目时,会与建设方签订相应的合同,这份合同不仅是对双方要求的一个明确,同时也是对双方行为的一个约束和对双方利益的一个保护。建筑企业要想避免由对方违约而给自身财务造成损失,就需要加强对合同签约风险的严格控制。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合同内容全面了解,确保合同所提要求在自身可接受范围内,并且所有要求都是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条件下提出的;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受法律保护,对建设方履约行为进行全面监督;不能过于重视项目收益而签约一些不合理的合同,这类合同包括投标程序不合理或环保设计不科学,项目资金供应不及时不足额,工程项目没有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审批程序不完整的合同,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有失公平的合同,未经部门审查的合同和工程预算造价不足成本价的合同。避免签约这样的合同,同时加强对合同签约的管理与控制,相信可以有效减少合同签约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投放与回收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在获取业主报酬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这属于投资活动的一种,因而建筑企业的财务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若企业投资决策人员作出的决策主观性较强、缺乏严谨性,缺少对市场的准确预测与分析,缺少对各种可能风险因素的考虑,没有对投资方案可行性进行检验,就会增大资金投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样,若建筑企业不催收应收账款,导致挂账数量增多,还会加大资金回收风险的发生概率。为加强对资金方面风险的管控,建筑企业需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和相关预测分析工作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进行检验,确保做出的投资决策行之有效。在资金回收环节,建筑企业需要加快应收账款回收进程,减少挂账数目。

(三)竣工结算风险控制

竣工结算是建筑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完成全部施工并交付使用后向业主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过程,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许多建筑企业都面临着工程价拖欠问题,业主们以资金不足等各种理由不及时向建筑企业支付相应的报酬,导致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员工薪金无法按时发放,从而导致建筑企业遭受竣工结算风险。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建筑企业应将竣工结算风险视为重点控制对象之一,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并编制项目竣工结算报表,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竣工结算送审。对于因业主方面原因而导致的工程变更给建筑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筑企业需要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便向业主追加项目工程竣工结算,确保自身利益没有遭受损失,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建筑企业在加快应收账款回收的同时,还应做好索赔准备,以避免资金占用或资源损失严重,提高资金流动性。

三、结束语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诸多,包括资金投放与回收,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竣工结算,合同签约等,这意味着引发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只有将每一方面原因严格控制起来,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规避与控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在各种风险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赵云.关于建筑企业中财务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马孝波.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研究[J].现代商业,2013

[3]陈江.关于现阶段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

[4]赵水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

第9篇:财务问题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的,它永远无法消除,只要企业有投资、有收益,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但是,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带来财务问题的产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基层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业务员的工作出现差错,将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采取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举措,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整体性规划,做出了不恰当的决策,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包括了市场的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市场形势和国际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巨大损失。由于企业财务外部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就有可能升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形势的变化,预测和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探索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积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合理地应对,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2.2企业财务决策主观性强

企业的此物决策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能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如果企业的决策主观性严重,缺乏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3财务决策失误严重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应该对决策进行科学性评级,并降低主观性决策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决策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益进行估计或预测,避免出现决策失灵的情况。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运行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在制度化、合法化、程式化中运行和发展,以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稳定有序的目的。首先,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前控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决策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考录造成财务风险的各种要素,制定周密的风险防范计划;其次,企业进行风险发生中控制。如果风险发生,企业要调动一切合理、合法的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及时健全企业各项人员管理机制,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可能发生的利润流失,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控制财务风险,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企业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防止再次造成此类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该对此次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作为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真实案例,以便此后企业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风险规避时,要科学合理,对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选取最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企业的风险规避必须要落到实处,企业必须能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监督体系,分别赋予员工、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不同的责任和权利,三位一体,将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问题中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填列等,都需要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财务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要分配恰当,而且要落到实处,当发生权责纠纷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结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应该率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举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的策略,从大环境上去把握,逐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文献.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5(32):42-44.

[2]朱育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J].财经界,2014(3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