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

第1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59-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士给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关怀至关重要。而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1]。笔者现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分析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科手术室内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0例,女性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种类、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管理细节化、优质化,现将具体实施方法汇报如下:

1.2.1增强优质护理理念,强化细节化护理管理优质服务需要制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达到细节化护理。将优质服务变为持久性工作,将个体自发行为变为全体自觉行为[2]。自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手册》、《护理人员管理规定》、《规范化服务流程》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动态护理质量监测,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质控的基础,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护理管理,护理部为总体控制,科室之间相关监控,护士之间相互监督,使护理服务理念始终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

1.2.2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

1.2.2.1术前护理手术前进行细节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手术能否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成功结束。术前巡回护士要到病房进行患者巡防工作,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化。

1.2.2.2术中护理①洗手护士的细节护理工作:洗手护士在手术台上为医生提供无菌手术器械,迅速的配合医生保障手术有序进行。时刻保持手术野以及器械托盘的无菌和整洁干燥。手术过程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医生的需要,做到迅速、正确地传递所需要的器械物品,及时将用过的器械收回,并将血迹擦拭,时刻保持物品功能状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时清点敷料的数目和观察器械的完整性;术中切下病理组织应妥善保管好。手术结束时,协助手术医生擦净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的血迹,进行包扎伤口。②巡回护士的细节护理工作:巡回护士主要检查手术间内各种药品,物品以及设备是否齐备且处于完好状态;按预定时间正确接进手术病人;协助安置麻醉和手术,并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详细清点、登记手术台上敷料、器械等数目[3]。防止将器械或敷料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随时注意手术台一切情况,监督所有人员进行无菌操作等。③术后护理:巡回护士在术后次日针对患者进行回访,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恢复情况,讲解介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1.3考核标准由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一项为应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工作评价;一项为手术期间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比较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调查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明显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对医生手术的成功进行、对病人生命安危来讲,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可以用100-1=0来进行比喻。作为一位医疗工作从事者,工作能力与方法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在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中,虽然医生是病人的守护神,但是护士是这位守护神的哨兵。病人将自己的生命都完全的交到了医生和护士的手里。如果护士在手术中没能细致的配合医生的进行手术,未做到细节护理,在手术中为患者造成了很小的损害,那么无论医生的手术进行得多顺利,也算不上手术的成功。因此,手术室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3(8):281.

第2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45-02

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高风险科室,其存在风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和经济构成危害,也会给医院、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现代医院管理者应正确识别、评估、防范、规避、分散和补救风险,防患于未然,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我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就手术室存在风险作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手术室工作更优化、更规范、更安全。

1 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空气消毒质量不达标,如空调机内细菌造成污染,手术室内参观手术人数过多,周边环境或院内环境装修污染等,均可造成手术感染。

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专科技术水平不足,临床经验不足及职业操守淡薄均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均给病人带来不安全隐患。

1.3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认识不足;手术器械物品准备不齐,造成手术延误;仪器设备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手术质量;电刀或监护仪电极片放置位置不适当而致皮肤灼伤;病人约束不当造成身体受伤;手术物品器械核对不清致遗留体内;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标本遗失或错乱。

其中,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

2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 健全制度

成立专科质量控制小组,制定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由高年资及高职称护理人员分管专科业务、管理、教学、药品、器械,及时发现护理缺陷,堵塞漏洞;建立应急预案,提升护士应急操作能力;并从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正确风险观。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分析和明确存在风险的易发环节和易发因素,建立一个安全规范的管理体系。

2.2 强化护士专科素质

落实培训制度、教学制度,制定手术室护理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强化新护士的专科培训,提升其应急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原则上新老护士配班,利于把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2.3 加强专科管理

2.3.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落实手术室四级查对[2],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和术者,在接诊患者、实施麻醉前、手术下刀前均须共同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部位等,把好手术安全关;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核对并签名;药品归类放置、标签清楚,并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查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降低手术室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2.3.2认真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

清点器械物品是手术室护理操作流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设立器械物品清点登记本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点数、签名,并保存三年;特殊器械或小件物品固定容器放置,进入体腔必须用专用器械标识;体腔置入物必须做好交接班(口头和病历);物品掉地必须及时拣起并确认。认真执行器械物品清点,可把风险隐患消灭于萌芽中。

2.3.3落实安全制度

平车加防护栏,遇婴幼儿、烦躁或意识不清病人须上防护栏;平车滑轮定期定人检查、维护,以防跌伤、撞伤;术中注意病人约束带的松紧度、位置,不恰当均可影响病人四肢血运情况;使用电刀时,金属电极板须紧密接触皮肤,尽量使用一次性电极板,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区,并与病人身体呈纵轴垂直,电刀笔头不要接触不必要的部位,以防灼伤病人皮肤;骨科手术中,驱血带使用时袖带与皮肤间必须加垫布巾,正确遵循使用方法,以防影响肢端血运情况;皮肤消毒后注意残留消毒液对皮肤的损伤,必要时加铺布单,尤其是婴幼儿和中老年病人。落实安全制度是手术室护理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

2.3.4标本管理制度

设立标本送检登记本,切下标本须由术者确认,施械护士、巡回护士、送检员及接收人共同签名;多组标本可交巡回护士粘贴名称和序号[3];小标本要作好标记,防止丢失。

我们通过对常见手术室风险因素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制定,及时发现、评估护理工作中易出现风险的一系列环节,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归类,利于在工作中有效处理、切实防范手术室风险,防患于未然,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护理风险的防范既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又降低了医疗纠纷,

从而给病人建立起更规范、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第3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打造团队精神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者,也是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她的一举一动对每一位护士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为人要正直、谦虚。对工作积极负责,事业心强,吃苦在前,业务强、操作规范,做好传、帮、带,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良好的自制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才能在护士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使护士从心理上真正信赖尊敬和服从,并自觉改变其行为,从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科内护士有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感,愿意为科内工作目标尽心尽力。形成强有力团队精神。

注重护士长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既要组织领导基层的护理关系,又要协调医护、医患关系等。因此,作为护士长有责任创造和维护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团结友受的环境氛围。由于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需要解决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因此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护理和关怀,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式的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控制手术室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提高手术室的医疗管理,降低手术感染率。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健全手术的各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每个月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卫生效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特别是加强医疗用品的管理,对一些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控制。对所有的手术器械,医疗用品都必须用压力蒸汽来进行灭菌。并对手术室医疗废物进行科学分类与无害化处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合理控制、科学管理,从而降低了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手术的质量。

第4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5-01

为了使手术器械、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我院从2004年8月起将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对手术器械、敷料进行统筹管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背景 我院是豫西地区一所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床位1500多张,手术台15张,近年来,日均手术量在45台以上,每日需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敷料。手术室人员紧张,工作强度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清洗设备,很难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 我院于2004年5月新建的外科大楼在设计、建设时对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新的布局,并重新规范了管理流程,使我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人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 管理方法

2.1 人员培训 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独立的两个科室,因此,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设计、建设和正式联合运行前,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规范可行的操作流程。从机器设备使用、保养到手术器械清洗、准备、包装、灭菌、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细致的培训,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还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工人,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正式合作提供了软件方面的支持。

2.2 环境布局 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洁净手术部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洁净区通过清洁电梯相通,便于无菌物品的传递;器械、敷料准备室设在消毒供应中心,洁净手术部通过外走廊、污物电梯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间相通,便于手术后器械、器皿的传递清洗。

2.3 建立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 由手术室护土长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负责制定管理制度、手术器械洗涤流程和质量标准,器械包装流程和质量标准,灭菌流程和质量标准以及完善的物品清点交接流程和具体要求,以保证集中式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2.4 更新补充设备及物品 按照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行模式,双方购置增添必要的设施以满足集中式管理的需求,手术室增加器械及敷料的数量以保证周转;消毒供应中心购置了全套全自动清洗灭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超声清洗机、烘干机、高压气枪、软化水设备、器械洗涤筐和人员防护用品等清洗器械所需的基本设施。

2.5 一体化运作流程

2.5.1 器械的交接程序 手术结束后由器械护士及时对器械进行预处理,按器械卡片再次核对器械数量,核对无误后将器械装入器械洗涤筐,手术室护士通过污物专用电梯将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并填写器械交接登记本,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接收时按器械卡片清点数目,签名并注明接收时间,根据器械的性能及洗涤难易度进行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在清洁区由经过手术室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整理、检查、打包、灭菌等一系列的规范化流程处理,然后将无菌包通过洁梯送回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检查外包装合格后,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入无菌物品间备用。

2.5.2 器械、物品流通流程 ①器械:手术完毕,器械从外走廊污洗间污梯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清洗烘干清洁区打包、灭菌洁梯到手术室无菌间。②敷料:手术结束,敷料装入污衣袋外走廊污衣通道洗衣房打包、灭菌消毒供应中心洁梯手术室无菌间。

2.6 管理模式 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各自独立管理,但又通过工作流程一体化相连。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共同探讨工作职责、流程等,明确各自工作权限,既分工又合作地制订好器械、物品交接流程,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护士明确各自责任。定期选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到手术室轮转学习,进行手术器械使用、保养等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手术室的业务流程,以完善专业系统知识。同时,手术室抽调护理骨干以轮转的方式前往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协助做好敷料和器械的准备工作,核查、更换和增减手术器械包,严把器械质量关。

3 效果与讨论

3.1 各尽其职,专业划分明确 实行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将手术室护士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同时,消毒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确保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的专业化、程序化。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范畴,从而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学科的发展。

第5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现有29个手术间,共有护理人员10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理师35人;护士52人,如何挖掘其工作潜力,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高效、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能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

1.2方法 在"能级原则"的指导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用能级管理模式,通过科室质控标准进行质控,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合格率。各级护士质量管理方法如下。

1.2.1护理岗位分类分级 我科根据手术护理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技术难度等要素,并对所需人员的条件加以分析,进行分类分级。包括护理管理岗位及护理技术岗位。

1.2.2护士能级划分 护士能级划分是根据护士的能力、经验、专业知识等结合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要素分为不同等级。设为N4级护士(专家型护士);N3级护士(精通型护士);N2级护士(专科护士);N1级护士(成长型护士);N0级护士(助理护士),其中N2级护士(专科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2-1级护士、N2-2级护士、N2-3级护士;N1级护士又下设亚级为N1-1级护士、N1-2级护士共五级八层护士能级划分。

1.2.3护士划分 根据工作年限及技术职称将护士划分为2年护士和≤3年护理师、4~15年护理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

1.2.4专科组划分 根据各专科组手术配合的难易程度及护士的分级进行专业组划分。每个专科组设组长1名,各级别的护士根据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平均分配到个专科组。工作3年内的护士1次/年专科组轮换,以完成各专科手术配合的培训。

1.2.5各级护士工作职责制定 N4级护士:主管相应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的工作;主持、组织、指导本专科领域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本专科各项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参加危重症病例讨论,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2],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本专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组织本专科的学术活动。N3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带领下级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实施手术配合、评估实施效果;及时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护士的护理工作;承担实习护士临床教学任务;完成本职称范围内继续教育,参与护理科研。N2级护士:完成巡回、洗手配合工作;指导下级护士完成责任班、夜班、节假日各项护理工作;术前完成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正确执行手术医嘱,书写护理文书;指导N0级岗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与护理员的工作。N1级护士:负责手术患者各项核查,配合手术完成巡回、洗手护士工作;及时完成手术前环境、仪器、器械、物品准备,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器械、物品;配合麻醉师完成各类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给药;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尊医嘱救治,配合应急抢救及记录;正确清单手术物品数量,完成手术间管理工作。

1.2.6能级搭配 合理排班护士长每半年进行大的排班一次,N0、N3、N4级护士排成长白班;N2和N3级护士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情况合理搭配分组安排夜班及节假日值班。

1.2.7能级对应手术排台 N0级护士与N3、N4级的护士搭配,完成对N0级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N1、N2级护士与N3、N4级护士搭配,完成各专科组的专科手术配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χ2检验,P

2 结果

2011年与2012年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了各能级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护士的能级划分使各能级的护士责、权、利目标明确,在护理工作中每个岗位或每个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促使护理人员多做出成绩和成果。

3.2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通过实施护士能级管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的被动、封闭式变为主动、开放式,从厌烦质量检查变为欢迎督查。增强了护士质量意识和责任感[3]。

3.3提高了护理质量表1显示,明确质量标准,重视质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检查分数,应付检查的现象,实现了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第6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重复使用器械;集中清洗消毒;实施;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长期以来我院供应室与各科室都各自为政,器械的清洗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科室包装好的器械包、敷料包等准备好的需要灭菌的包的高压灭菌和少量穿刺包供应工作,因此,消毒供应室的建筑面积不大,清洗设备不够。为遵循卫生部2009年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我院在积极规划重新建筑新的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的同时,自2010年8月开始采取利用新建手术室内的内镜全套清洗设备,从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危险的手术室重复使用器械、物品开始,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手术室清洗间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后运到供应室灭菌,逐渐扩展到妇产科、各科室的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集中清洗管理以来,清洗质量普遍提高,临床科室反应良好。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往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多由各临床科室使用后就地自行处理,基本以常水冲洗为主,几个简单的清洗槽(甚至就只有塑料水桶、盆),由于清洗条件和设备不完善,加上临床科室清洗消毒包装人员也未经过相关技能正规培训,往往难于保证清洗、包装质量,造成器械大量生锈,寿命缩短,进而危及患者安全,同时,各科每次都要使用相应的清洗、消毒剂等物品,造成资源浪费;消毒剂的使用、排放,增加了化学消毒剂污染及工作人员被感染的危险。其近年来我院手术室每年手术量约1200~1600人次,腔镜手术每年约60~80人次,内镜清洗设备使用率低;供应室因传统的科室清洗、包装,供应室灭菌,其建筑面积不大,清洗设备不全,技术落后,与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需重新建筑,增添设备,达到规范要求。

2实施

2.1实施前准备

2.1.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集中式清洗消毒的目的和重要性 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培训, 使全员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集中式清洗消毒的目的和意义。

2.1.2增加人员和设备 添加2名非护理人员,购买存放器械整理箱、塑料篮筐、时钟、清洗专用刷、干燥设备、防护用品及清洗消毒剂等所需物品。

2.1.3开展培训,掌握标准 为使集中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各类器械清洗流程和清洗质量标准,并就新流程进行全员培训,使全员掌握医疗器械、用品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除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外、每人到上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跟班学习1 w,进一步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将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制作成图表,在清洗间张贴,手术室将各种手术包内器械名称、数量打印交供应室,使全科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2.2实施

2.2.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将使用后的器械转运到清洗间,经清水初步冲洗,去除血迹后交供应室人员清洗,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清洗,就放入含1%三效热源灭活剂(对不锈钢无腐蚀性的含氯消毒剂)整理箱中浸泡,供应室每天派2名人员到手术室清洗间,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与消毒》标准完成清洗-消毒,包装间打包等工作。

2.2.2不同的手术所用的器械不同,对洗涤和包装的要求也不同,手术室人员在浸泡时,按照一台手术的器械放入一个整理箱,清洗时也一箱一箱的清洗,以免混放包装时重新分类清点器械耽误时间,易发生多包、少包或错包器械;为了让供应室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器械名称及包装方法,手术室在供应室人员打包时派一名护士到包装间指导协助打包,待供应室人员熟悉后,由其自行完成。

2.2.3包装好的器械包送回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后,送手术室备用。

2.2.4根据消毒供应室人员清洗熟练的程度,逐步扩展到妇产科、各科室的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同时增加工作人员,以保证工作量的完成。

3实施效果

通过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管理,规范器械消毒灭菌流程.提高器械灭菌的专业性,保证了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使各种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成本消耗,有效的防控医院感染。同时就地清洗消毒、包装,还减少了手术室器械运输过程的碰撞损坏。

4体会

消毒供应室是一个医院进行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等工作的场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而质量的保证除国债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还需要需要的设备及设施。以此在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未建成前,利用现有手术室内镜清洗设备资源,采用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管理,能提高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2],同时,使各种器械的使用寿延长,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值得在现有新的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未建成前使用。

参考文献:

第7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将我院手术室护士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3层,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专业知识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1年后,手术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自身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值得大力提倡。

关键词 分层管理模式;手术室;管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48

作者单位:525200高州市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陈玉兰: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医疗器械多、临床任务重、病危病重率高,因而手术室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1]。作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手术室因为工作量大、意外及紧急情况多,风险性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每一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2]。分层管理模式是源于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目前应用到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中[3]。所谓护士分层管理模式[4],就是根据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相结合的形式划分护士职责,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建立新型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院手术室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的配置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护理人员20名,女6名,男4名。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27±3.67)岁。工作年限0.5~23年,平均工作年限(13.31±4.51)年。其中,主管护士2名,护师5名,护士13名。2013年3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2护理分层护理管理方法实施前来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即术前访视、术前仔细核对患者情况、心理支持、传递器械、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等。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具体为:(1)人员分层。参照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组员。护士长是副主任护师职称,专科工作15年以上,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强硬的专业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组长应是主管或者护师,专科工作10年以上,工作责任心强,过硬的专业技术;其余为组员。(2)人员分配。护士

长监督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3)护士长、组长职务安排 。护士长统筹安排手术室各项工作的管理;组长主要对本组护士及护理质量全面负责,包括监控本组的护理质量、考核本组护士的专科业务培训和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科组手术中的疑难、紧急问题,以及组织、协调、指挥大型抢救等。(4)护师、初级护士职责安排。护师的职责是独立完成重大、复杂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运用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独立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初级护士和实习护士应能独立完成各专科常见手术的洗手,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等,学习并能正确执行手术室基础性工作,如: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不接触手术和患者)。(5)排班安排。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根据手术日排班。每日有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等班次。白班包括各层级护士,须满足所有手术间的正常运转;夜班2~3人,其中至少有1名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以应对急诊手术等其他突发事件。

1.3评价标准比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2012年3月~2013年3月)和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2013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护士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考核、操作技术达标人数)及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和护士业务知识通过人数比较(表1)

3讨论

结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而护士专业知识通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都有明显提高,说明分层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5]。

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通过以手术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不仅激发了护士在护理领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业务知识考核通过率,还使手术配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及效率,密切了医护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价值有了更深认识。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优势和自身潜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相互学习的热情以及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证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同时,还缓解了护理工作中的矛盾,获得了护理人员的一致肯定,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手术室作为临床重要科室,也是压力和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6]。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不管资历如何,均给予相同强度和技术要求的工作,这样的后果可能就是临床不良时间发生率高,人力资源浪费,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不满[7-8]。结果说明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各项护理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责任心,做到人尽其才;第二,不仅可以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加合理规范的帮助,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第三,让学历高、年资高的护士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低层次护士得到很好的指导并更加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因此,分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不仅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还明显改善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成巧梅.引入分层管理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64-65.

[2]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32):119-120.

[3]顾芸,马友欢,梁丽君.分层次按职上岗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2451.

[4]焦丹丹,丁雅芳,王岚,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6):115-116.

[5]艳红,张红梅,孙丽芹,等.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成效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16):1477-1478.

[6]徐 梅,杨 倩,王英丽,等.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70-1073.

[7]严艳玲,李云玲,梁冬梅,等.APN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4):3071-3074.

[8]常永红,毕玉美,邓亚玲,等.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5-796.

第8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护理的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减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笔者所在医院从2005年1月起将人性化护理运用在手术室护理上以来,总结出一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将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汇报如下。

1 “人性化”心理护理

1.1 手术前 多数患者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和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接近手术日期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患者的忧虑更加明显。为配合患者访视,手术室根据各科室的特点,编写了相应的访视纲要,制作心理护理手册[1]。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天到病房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了解患者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 手术中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而紧张,此时由巡回护士及时迎接护理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如检查患者腕带、反问式查对患者等,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术室护士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班,核对患者腕带上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以关切的话语询问患者术前休息情况、心理是否焦虑,扶着或推着患者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打消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到达手术间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进行安全核查后,由护士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地协助医师摆好麻醉,注意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患者的隐私,并不断地安慰患者,询问患者的感觉,将患者摆放成最舒适的姿势以协助完成手术,以保证患者的术中安全。

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术野消毒,术中冲洗腹腔,使用的是37 ℃温盐水,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操作中,动作精细、娴熟。比如,给患者摆放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使患者舒适并保证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骨突出置海绵垫,以免压伤患者。约束患者时,约束带下面要放置棉垫以减轻患者不适。

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以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保证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 ℃,湿度50%左右,以防止因术中患者的低体温引起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术后感染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3 手术后 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患者进入手术室有可能暴露隐私部位,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在麻醉及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手术结束,为患者穿好衣裤,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时,也应该用病员服完全遮盖住身体,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及尊重[2]。

术后3 d内需要再次到病房访视患者,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受压部位有无异常,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以诚恳的态度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丰富手术室护理内容,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完善。

2 “人性化”硬件设施

2.1 手术室房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此手术室房间,应该是洁净、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这些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各种监测报警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供气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治场所。

定期清洁通风管道,每周六清洗风口过滤网,每个月清洗一次初效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过滤器。有效保障空气层流循环系统,确保空气净化质量。同时,增设患者专用的通道,地面铺设清洁消毒地毯,使用医用转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减少或杜绝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环节致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2.2 手术室内的仪器 通过增加仪器:如增加高频电刀、C型臂X线机、电动气压止血仪等仪器满足各种仪器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安全,减少因仪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及手术时间的延长。通过增加设备:如进口手术床及专用垫等增加患者的的舒适感,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等[3]。

2.3 手术间的物品 对于手术间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整齐,无灰尘、血迹。手术间层流循环通风,保证了手术间的消毒灭菌。

2.4 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好购买环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1)购进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查看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批发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2)使用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其他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存放的房间需要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闭的无菌间内。(3)回收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按规定正确操作,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分类入袋由专职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污染及社会公害。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能使得患者获得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及手术,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以期能够更好地做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尽快让患者康复的目的。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具体贯彻到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估各个环节之中,营造一种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既舒适又安全的人文环境,使得患者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从心理和生理上均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并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4]。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原则,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使患者从术前访视到术后随访,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3.2 人性化护理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工作的热情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服务对象的拓宽和护理服务对象的延伸, “人性化护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对护士来说也是学习、工作的好机会。其能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更新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理论,如沟通技巧、社会学、人文科学等,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不断总结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维.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6,6(6):34.

[2] 李春丽,张世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2005(5):531.

[3] 梅亚宏.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当代医学,2009,15(28):112.

第9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范文

关键词 晨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 作用

实施方法

我院手术室自6年月开始有效利用晨会时间引进质量管理内容。晨会召开时间7:5~8:首先由夜班护士报告夜间手术情况物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当天手术安排有无变化等。

各小组发言:根据每个护士个人能力、性格特点等分成护理文书、投诉组一般药品和抢救药品管理组无菌物品、消毒隔离组手术间管理组仪器设备管理组。各组按工作质量标准制定实施措施晨会时小组长报告本组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护士长传达护理部相关信息反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应对解决问题布置当天工作重点做人事安排。

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业务学习操作培训。新手术开展后由责任护士介绍配合体会如要求特殊用药用物器械的使用;新设备仪器使用前请技师向全体护士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有时采用提问式方法考核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

效果评价

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各小组要报告本组有无问题。因此各小组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增强了能主动去收集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追究问题护士长积极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手术医生满意度由6年的9%上升到96%病人满意度由6年的96%上升到98.5%。

提高了工作效率。晨会每天进行人人参与组织者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要点使各班人员的工作更有序目标更明确减少了各班人员根据手术需要了解仪器设备性能的时间和次数也减少了手术配合的盲从性且能使一些护理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善了工作作风。晨会定时召开无特殊原因迟到者初次在晨会上批评重犯者给以一定的惩罚年来全科护士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纪律性强6年有人受到点名批评至今无再犯者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晨会时间护理人员精力正值充沛之时能有效的掌握的所学内容。

防患与未然杜绝差错事故发生。针对护理问题大家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预防的措施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及时有效纠正偏差。

融洽了护士之间的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每天早上的见面简短的沟通交流有大家庭的感觉。有时把工作中不开心的事提出来释放了工作压力缓解了郁闷心情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地完成各项任务对医院组织的活动也是踊跃参加体现了强烈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