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

第1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土木工程专业向前发展。在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着力培养一批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程的施工原理及方法,具有专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发展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上有必要采用一系列措施,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土木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

一、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授课质量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授课质量的保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对授课教师有较高要求。授课教师除了需要掌握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在组建师资队伍时,最好选用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可到工地上锻炼一段时间,并配备专门的老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指导,加强教学能力的锻炼。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在专业领域多学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个人知识宝库。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

土木工程是个发展中的学科,各种工程的施工技术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师在授课时,应大胆介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学科发展前景,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有关知识,引进一些先进项目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应重视工程技术基本概念、施工原理、工艺方法及新技术的讲解,并根据专业特点,对工程内容分清主要内容及次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为主体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等)主要讲解,次要内容(主要为辅助工程,如砌体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次要讲解,或让学生自学后给予答疑。教学内容的优化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驾驭课堂,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的每一分钟都能学有所获。

三、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灌输的模式,缺乏启发式教育;讲得多,缺乏讨论、实践,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高,学习气氛差,学习效果上不去。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必要进行改革,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或案例式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某工程项目,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师生互动,然后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自参与讨论过程,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结构构造、建筑设备等,教师凭借一张嘴、一支笔很难将这些实体过程、内容讲解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教师将不易讲解的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建筑设备等制作成动画视频或图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让施工现场直观、形象、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是有步骤、有层次的不断深入进行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习环节。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全面传授;课程设计以某一工程项目为依托,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并计算施工参数;集中或分散组织学生深入施工单位实习,进行实际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理论教学过程须辅以实践教学过程,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程中,是理论过渡到实际的桥梁。

我校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着力培养一批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在课程设计环节上,应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内容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要求,又切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选题上,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习环节上,依托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派指导人员和学校指派指导老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双重指导,并要求学生对每天的实习内容记实习日记,并形成实习报告。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不断融入到实际的施工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需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形成新的教学的方法,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俊卿.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与教育, 2007(9).

[2]王金圳.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5(3).

第2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1、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学类。目前我国本科专业主要分为12大学科门类: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2、土木工程专业,是大学的一种工程学科。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工作的人员。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07-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它与学术型、技能型、研究型人才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显著的区别。应用型人才和其他几种类型的人才一样,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同之处在于,学术型人才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加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研究型人才需要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在实际工程中的能力培养,所以又被称为“工程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等专业实践的专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中指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升格不久的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我们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方向的设置

(一)当前专业方向的设置

对于从专科新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来说,本科专业是从无到有,逐年设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升本之初本科专业较少的问题,一个专业设立多个方向是常用的解决办法。同时,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更多的专业方向将给毕业生就业以更多的选择。“大土木、多方向”已经成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共同选择。湖南工学院结合湖南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师资以及办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暂时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和地下工程方向。今后根据发展的需要再增设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等其他专业方向。

(二)发展方向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建筑工程方向就业形势较好,其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可能放缓,相应的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需求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国家对公路、铁路(包括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使得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前景看好。目前,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正在积极引进道路与桥梁等方向的教师,为新方向的开设做准备。

三、人才培养方案

(一)宽口径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建筑工程、城市道路与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等二级学科合并组成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至此,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就成了人们俗称的“大土木”。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非常多,就要求在专业基础部分“宽口径”,即扩大专业基础知识覆盖面,加强道桥、市政、岩土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土木工程各方向均有所了解。

宽口径拓宽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口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口径,“大土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

(二)厚基础

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广,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能和所学的专业方向不一致,即在“大土木”内就业,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大土木”基础,以后可以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厚基础”。 我们的课程体系就是依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来制定的。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阶段,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如计算机基础等,为后续的专业软件学习打下基础。力学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加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结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实践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累计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5%。

为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资源,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建设。硬件建设包括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成立建筑设计研究所,让学生能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软件建设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为了解决学生校外实习联系难、管理难的问题,我们和省内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单位联系,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立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场所。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湖南华雁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雁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质性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寻求多方位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四)高素质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位”指的是思想政治、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思想政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灵魂;大学生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重视,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理工科学生由于从中学起开始分科培养,人文和艺术等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利用公共选修课来进行加强尤为重要;业务能力即学生的专业素质,即前述“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统一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飞.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分类新调整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1.

[2] 王晓初,赵柏冬,张忠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8,(3):7-8.

[3]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 ;教学改革;BIM技术;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42;TU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91-05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置虚拟教学实验的必要性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环境的变化

1.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迅速,最主要原因是本学科技术所需的跨学科基础理论发展和对本学科的渗透,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际融入了多种工程技术成就,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再加上社会生产形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的转换,施工技术呈现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环境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

2.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加入虚拟实践操作环节

建筑市场的变化使建设行业对人才呈现多样性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的学生。近年来,高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现如今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专业课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相对较少;二是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陈旧,脱离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2]。为解决上述问题,对虚拟教学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在课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加入虚拟实践操作环节,既解决了施工实验短期内无法完成的难题,又为专业课程所必须的实践操作环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建设行业对掌握建筑信息化(BIM)技术的专门人才需求

在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前提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促使高校教育向多样性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行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市场的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传统的工业与民用土木工程施工,而且应具有目前社会上最新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在社会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新的培养目标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已经或即将应用的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技术,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推进建筑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文件,国家及地方信息化标准正相继颁布实施,可以说,建筑信息化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全过程。然而,现在的推进工作受制于人才,所以增加虚拟实验内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建筑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对解决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短板,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知识灌输而忽略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事实上,获得知识的方法乃教育之本,学习的真谛在于学会如何学习 [4]。现代教学情境的变迁使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与本课程教材相对落后间的矛盾。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内容的丰富与本课程课堂教学学时相对不足的矛盾。

(3)大众化教育和人才多样性要求与传统 “接受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矛盾[5]。

二、基于Revit的框架梁、柱虚拟建模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一) 虚拟建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虚拟建模是在土木学院的虚拟仿真信息化实验室硬件支持下,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以混凝土矩形梁、柱为例,创建一个混凝土梁、柱族,并将载有相应信息的族载入到模型中。从基本术语、基本命令等方面介绍族和项目的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Revit的后续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虚拟建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Revit基本术语,完成对Revit族编辑界面的认识,包括功能区、应用程序菜单、工具栏、项目浏览器、状态栏、属性对话框、View Cube等。

(2)基本命令和基本图元命令。

(3)实现建筑基本模型――梁、柱构件族的建立。

(4) Revit参数化、信息化的由来。

(三)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与“虚拟建模实验”的有机结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建筑施工技术,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很浅。通过虚拟建模实验,使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高度结合,通过上机操作达到虚拟仿真的效果,使知识获得更加形象。

虚拟建模实验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吸取知识,打破了传统学科一贯以教材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充实了教材内容,弥补土木工程施工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产生直观认识,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虚拟建模实验主张学生自己动手,熟悉软件和操作命令,有目的进行操作,这样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教学和上C教学相辅相成,使课堂教学在教学空间上得到延展和丰富,上机教学巩固了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6]。

建筑施工技术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掌握最新的技术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掌握主动权。而虚拟建模实验则是基于当前行业应用最具潜力的BIM技术,这也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前沿性教学极大的补充。

三、 基于Revit的框架梁、柱虚拟实验构建

(一)实验教学内容

Revit是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而设计的系列软件,包括建筑、结构及设备相关的功能模块,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BIM解决方案。以框架梁或柱为例,讲述如何创建混凝土梁族或柱族,将从基本术语和命令等方面介绍族设计的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Revit的后续知识奠定基础。步骤如下:

第一, Revit新建族样板文件,建立不同的钢筋形状族以便后期载入到模型中,包括钢筋的模型创建和族类型、族参数、族类别的基础信息建立。

第二,Revit新建族样板文件,建立不同的框架梁柱族以便于后期载入到模型中,包括框架梁、柱的模型创建和族类型、族参数、族类别的基础信息建立。

第三,Revit新建建筑项目,把框架梁、柱族和钢筋族分别载入模型项目,通过定义相应的族参数实现结构梁构件的建立。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学习,初步认识了Revit软件,实现构件基本模型――梁、柱构件族的建立,并掌握Revit的参数化、信息化理念,体会建筑信息的关联功能。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1.受力钢筋族创建

绘制钢筋形状,创建的过程需要用到“放样”的命令,“放样”是用于创建需要绘制或应用轮廓(形状)并沿路径拉伸此轮廓的族的一种建模方式。

创建受力钢筋族过程,在族类型名称建立之后,创建族类型对话框,如图1。

在创建受力钢筋族过程中,需要将添加的族参数与模型关联。图2和图3、图4和图5表示族参数实现关联的过程。

D5 钢筋直径d关联结果在族类型对话框中实现族参数之间的关联,如图6。

得到关联之后的钢筋受力族,信息模型如图7。该模型通过族参数之间的关联,满足钢筋的施工构造,实现BIM技术参数化的优势。

2.梁柱信息模型的创建

Revit创建梁柱信息模型的过程,实质是将系统族组合到项目样板文件成为一个项目,梁柱信息模型创建过程如下:

(1)梁或柱族的导入,如图8。

(2)钢筋形状族的导入,如图9。

(3)梁信息模型建立,如图10。

(4)柱信息模型建立,如图11。

(三)实验作业布置

课程实验作业应与实验上机操作相辅相成,使之成为课堂知识点的扩展。具体实施方法是通过给出实验模型的信息,通过Revit软件来实现模型的建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模型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跨度为6 m,结构安全等级为Ⅱ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及HRB400级钢筋,截面尺寸为200×500 mm,纵向受力钢筋为3根直径18 mm的钢筋,箍筋选用φ6@200,架立筋为2根14 mm钢筋。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底层中柱的底层层高为3.3 m,基础顶面标高为-0.3 m,结构安全等级为Ⅱ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及HRB400级钢筋,截面尺寸为300×300 mm,纵向受力钢筋采用4根18 mm钢筋,箍筋选用φ6@200。

2.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心得等内容。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完整,体现出构件族建立的过程,配合相应的截图和文字描述。

需提交的模型包括“钢筋族”和“建筑模型”,钢筋族的命名方式为“纵向受力钢筋”,模型的命名方式为“梁模型”或者“柱模型”。

(四)考核方式

与以上实验实施方案对应的是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执行。一是通过学生在上机实验课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上机操作,是否认真完成Revit软件的操作,是否与教师上课形成良好的互动,将这些表现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二是根据学生提交的信息模型来进行判断,如族参数的关联函数、建筑模型受力钢筋和箍筋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模型的视觉样式,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将这些表现计入最终成绩。

虚拟建筑模型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机操作水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领域,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同时也完善了优质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优质课程优势,增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特色,但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计划下一步工作是实现建筑、结构和设备三个阶段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建设项目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应用BIM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江永.《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136-137.

[2] 孙楠,刘东,汪志君.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108.

[3]陈鹏,曹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改探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5(6):27-28.

[4] 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23-26.

[5] 卜延森.在《建筑施工》教学中实施任务引领学习[J].才智,2010(31):245-246.

第5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大土木;教学现状;专业责任感;工程思想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各专业方向的入门性质的课程,是构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我校作为地方性教学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于土木建筑事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

1课程开设的意义

1.1课程开设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大土木”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内容广、支系多、科目繁等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对学科全局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与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为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势在必行。

1.2课程定位与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的开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高校通过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和提供平台[2]。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大土木”的专业范畴: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有逻辑性的工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课程教学现状

2.1内容多,学时少

作为一门引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建筑施工等,涵盖十分广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经调查,《土木工程概论》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受到军训等入学教育的影响,授课学时最少的只有16学时,最多的是28学时,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较之一般课程的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2.2对教师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概论课。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作科研与生产,该课程只能由年轻的讲师承担。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它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讲述工程实例时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3],从而难以到达培养目标预期的效果。

2.3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合理取舍授课内容。任课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讲清楚基本知识、重点及难点;针对各校专业方向,有侧重地详细讲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授课内容尽可能反映该学科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绩。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课程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开办的学校应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并定期的派出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进工地,工程师进课堂”。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料室、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时过少的缺陷。

3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如,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问题提到课堂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首先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实在有争议的,再由老师进行提示解决。这种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维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如,实景式教学:讲授建筑物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荷载传递的基本路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基本构件等有关知识。三感染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与意义,耳熟能详的“水立方”和“鸟巢”,茅以升老前辈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专业责任感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对象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别是对人为造成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时刻认识到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刚入门的新生灌输专业责任感,使其入学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工程观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楼整体倒塌(2009年);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义楼房倒塌半栋楼断裂如悬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过工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些是人为,哪些还是理论技术缺失造成的,并且发散思维提出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培养专业责任感。

3.3注入工程思想,培养大工程观

现今的“大土木”范畴并不是之前土木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5],是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合科学地灌输工程思想,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学过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文意识,并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启迪学生把祖国的前程与个人的历史责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自己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二是揭示本专业和工程事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发展对他们在知识、能力、观念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帮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学习的目的、方向、任务和规律,认识各门课程在本行业和工程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了解专业构成,方便学生职业选择

近年来,各高校新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属于“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会选择一个或两个的学习方向,这些学习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长或老师指导外,多数由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的。而这种兴趣又是建立在学生对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所需知识和就业前景”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目标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与发展。

4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因此,只有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体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琰,等.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14(7).

[4]颜荣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1).

[5]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第6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一、独立学院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定位

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定位应符合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一般而言,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材内容改革应该针对学院的培养目标,保证够用、适用、好用。力学课程对于工科学生,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力学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等。基础力学课程则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因此,文章的讨论主要针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基础力学的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编写定位进行讨论。理论力学[2]和材料力学[3]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力学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构筑工程技术力学知识基础,建立物体运动与受力状态的关系,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平衡,机械运动及动力学问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使学生明确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其应力应变的求解方法。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具有比较熟练的力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和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力学问题能力。通过力学实验课程,掌握测定金属材料性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实验应力的基本概念并初步掌握验证材料力学理论公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为一系列后续专业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也可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解决所碰到的力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就土木工程专业中各知识点的需求和各个知识点的学时建议,颁布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4],对力学系列课程知识点的需求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该规范所给出的只是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所需知识点的最低需求,并没有明确各类高校的最低知识点的理论深度及其应用要求。遵照规范建议,结合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定位应为“紧扣最新规范,体现区域特色,强调工程实践,服务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改革都应该符合规范中对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上高于高职学院,实践上强于重点本科母体学校。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应在保证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力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工程实例,以便学生在掌握力学理论课程的同时,了解力学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中,力学知识够用,并且会用。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材内容的改革中,还应该加入最新科技发展的新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础力学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内容选取

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对力学系列课程知识点的需求,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基础力学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规范中的最低要求,各知识点有所侧重,并在各知识点的理论介绍后,加入大量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由于具体的各个知识点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已经列出,笔者只讨论基础力学课程各个知识点理论的基本讲解深度和工程实际问题在基础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在理论力学课程中,静力学部分应为课程的重点,理论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程设置在讲解力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之后,由平面力系到空间力系进行分析,理论上重视力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理论。在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分析中,加入预制板、梁、柱子等预制构件吊装时的吊点位置,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问题,脚手架的静力平衡问题,以及多跨梁、刚架、桁架等多种结构的平衡问题,约束反力的求解等工程实际力学分析问题。这部分需要学生透彻掌握相关理论,熟悉各种结构,包括物体系统的约束反力分析和计算,以便为后续的材料力学课程和结构力学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材料力学课程重点为5种基本变形概念,内力和变形分析,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理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变形和内力的分析与求解,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理论力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同工程问题,讨论起吊构件的内力和变形条件,构件截面上的最大弯矩最小时,相应的变形最小,考虑吊装时构件的材料特征,以便安全起吊。在讨论压杆稳定问题时,结合起重机械如塔机的杆件稳定性问题分析,讨论塔机在达到其自由高度继续向上顶升接高时,如何增强其稳定系数保持起重能力,避免失稳,以及塔机构件的压杆稳定等工程实际问题。在讲解内力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后,加入多跨梁、刚架、桁架等具体工程问题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在讲解强度理论后,分析上述工程实例的强度问题。所有这些实际工程问题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加入教材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会理论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结构抵御地震、风灾能力的重视,理论力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的基本内容的掌握也是必须的。即使独立学院学生今后主要从事工程一线的工作,也会在建筑机械的使用中碰到建筑机械的力学问题;因此,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保留《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4]中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最低要求,针对学生特点,在复合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推导中,采用物理意义更为明确、直观的几何法进行推导,与985、211大学在这门课程教学中采用解析法推导相区别,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在动力学中,重点为三大普适定理及其综合应用,以及达朗贝尔原理的掌握。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期和好机遇,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施工方法和技术也越加先进。北京奥运场馆、浦东国际机场、上海金茂大厦、国家大剧院、深圳帝王大厦,美国的亚特兰大索穹顶、英国的千年穹顶和石油大厦、澳大利亚的天空穹顶等建筑,无一不体现结构的复杂性和施工的难度。结构每一阶段的施工过程,都伴随着边界约束的变化、构件的增删、温度的变化以及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动态施加等变化。施工中的滑轮力学和拆撑时的力学分析问题,都需要现场工程师去面对。因此,在基础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滑轮力学、施工过程的时变力学、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监测等最新施工力学分析成果的介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今后处理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7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1、互联网技术专业,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2、金融专业,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

3、土木工程专业,专门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

第8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图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图框及标题栏的绘制不规范、线型线宽错误、中心线缺失、图名和比例缺失、字体大小及图样布置不合理、尺寸标注错误、剖面图标注错误等。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非常严肃的课程,必须遵循制图国家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制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对制图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态度。从教师而言,土木工程制图课教师、其他专业课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图纸的重视程度不够。土木工程制图的教授过程中,对工程实例的要求相对较少,造成学生对制图标准的认识和识图能力有限。很多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设计的任务书中比较看重结构计算的内容,忽视了制图国家标准的要求,造成学生注重计算书而忽视图纸。从学生而言,学生从思想上对制图标准不重视,认为只要图纸上能表达清楚就行。汉字写得“龙飞凤舞”,不按制图课上要求的仿宋体书写;数字随意倾斜、潦草,大小不合适;绘图时不按照步骤执行,图样布置不合理。另外,很多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中计算机绘图很重要,忽视了手工制图的环节,导致学生对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制图标准和读图绘图基本技能相对欠缺,对平面图形缺乏认识。此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课程设计没有严格按照制图标准执行,大四第二个学期做毕业设计时很多标准中的要求都已经忘记,导致图纸的质量很差,不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教学方法探讨

(1)分两个学期、小班授课。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多,其中画法几何和制图基础部分包括工程制图基本知识、多面正投影、轴测投影、标高投影等章节;专业工程图则包括房屋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施工图、路桥工程图、水利工程图等。由于大一新生具备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较少,在专业工程图讲解时需要介绍背景知识,否则会造成学生的专业工程图识读障碍。例如,在讲解建筑结构图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图时,需要较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达内容和方法。将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专业工程图与计算机绘图分为两大部分,分两个学期授课,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作业较多,尤其是在画法几何和制图基础部分,每次课后都有作业,每个同学出现的问题可能不同;在专业工程图的识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角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讲解和辅导,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效果较好。

(2)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讲解时,由于内容多、教师需要不停地讲,会造成学生听觉疲劳。而理论部分的前后连贯性很强,如立体的截切与相贯要用到线面相交以及面面相交的知识,前面知识没有理解,后面学习就很困难。因此,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在理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与板书、讲与练相结合方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让学生做练习,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缓解听觉疲劳。此外,可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其他同学评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专业工程图部分,可采取“找茬游戏”方式,让学生交换绘制好的图纸,遵照规范找错误,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另外,还可采取参观工程实例的方法,比如讲到直纹面的投影时,带学生寻找直纹面的工程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注重实际工程图的识读。

在教材及习题集中,由于受篇幅所限,专业图纸只是某项工程中的部分图样。由于图纸不完整,学生无法从宏观上认识工程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锻炼。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收集典型的、相对简单的实际工程案例,给学生识读。比如,在房屋建筑图部分,可选取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施工图;在路桥工程图部分,可选取结构形式简单的桥梁工程图。首先对房屋或桥梁的整体情况做出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读图,从而达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逐步读懂图样的目的。通过实际工程图的识读,在绘制图样时,也会自然而然地遵照规范的要求来实施,绘图的规范性也就得到了加强。

(4)注重土木工程制图实践能力的考核。

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部分的考核可采用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专业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部分的考核可采用平时成绩+开卷考试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工程图样的补绘和抄绘等,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一般为单个图样。开卷考试可采取绘制工程图方式,由教师结合工程实例制定指导书,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整套图纸。在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以设计者的角度,充分理解整套图纸中各部分重点表达的内容,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等,以此提高学生绘图能力。

(5)加强制图课程与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联系。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强调其作用和地位,还可将往届优秀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图纸向学生展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强调规范作图的重要性,在任务书参考资料中增加相关制图规范,增加图纸质量的成绩比重,并加强易错点的讲解。只有加强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联系,才能让学生逐步积累、提升识图和绘图水平,增强实践能力。

3.结语

第9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范文

赤峰市城市建设规划及建筑业人才需求现状

2003年4月20日,赤峰市新城区建设隆重奠基,新城区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最初是27平方公里,这是2012最新数据);2008年赤峰市桥北新城即红山区桥北组团改造、开发展开,桥北组团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松山区北城组团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奠基,规划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急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笔者到赤峰市人才交流中心对土木工程专业做市场调研得知:近五年,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呈扩大趋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需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平均每年为120家,需求人数平均为700余人.赤峰市政建设为土木工程专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在机遇面前,如何为赤峰建筑市场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这对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挑战.

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赤峰学院自2005年开办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专科专业,2011年新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所属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博士1人,硕士9人,在读硕士1人.按照《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1定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应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赤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土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于模块学习和案例学习的课程体系

2012年4月7日,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规范宣讲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即知识体系分为工具知识体系、人文社科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四个方面,对于前三个知识体系土木工本专业指导委员会没有细化,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要求,结合赤峰经济及建筑业发展要求,在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各类教学资源,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探索构建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领域就是基于模块的学习、核心知识单元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知识点就是基于案例和问题的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八个知识领域,即模块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专业技术相关基础;(3)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4)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5)施工基本原理和方法;(6)计算机应用知识领域;(7)专业方向必修课;(8)专业方向选修课;前六个模块的核心知识单元107个,即107个项目,知识点425个,即425个案例问题,前六个模块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方向共同的必备知识,第七个模块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选好专业方向后必修的课程,最后一个模块是学生的选修课程.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厚基础-以专业基础课为平台,包含在6大知识领域即6大模块中,主要包括21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涵盖“大土木“专业基础的核心知识.宽口径-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七个专业方向.根据赤峰经济发展及赤峰建筑市场需求,在与北方建筑设计院、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行业专家论证及市场调研基础上,我院设定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宽口径即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包含在2大知识模块中,即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土建学科课程的构架,按照建筑业市场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筑业追求绿色环保理念的今天,我们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建筑业市场急需掌握有关保温技术、节能技术、电气自动化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对于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及时将相关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保温技术、抗震设防等.另外,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如建筑制图中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单独列出、将建筑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结合,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相结合,基础工程课程单独列出,这样调整既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保证了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同时避免了教学的重复.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第一,要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学习进修、教学实践、社会生产实践.近两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做了很好的尝试,以建工系为例,学校鼓励并在资金上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第二,应制定培训规划,坚持派出与请进并重,加强与地方合作,鼓励教师与业界联系,派出教师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以丰富教师实践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实现培养目标.第三,采取聘用建筑行业专家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如聘任赤峰地区建筑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赤峰市中城建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赤峰市建筑设计院、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造师等7人担任我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