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手术室护理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护理规范

第1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

人体眼部结构精细,手术对精密度要求高,如出现失误,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发生,对患者视力造成威胁[1]。有研究证明,将规范化管理用于眼科手术室,对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出现几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分析了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规范化管理问题,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眼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以43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性别:实验组女性25例,男性18例;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20例。年龄:实验组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54.24±10.9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55.09±11.26)岁。手术情况:实验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3例,眼科外伤手术10例,斜视矫正术10例;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20例,眼科外伤手术9例,斜视矫正术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参与规范化管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规范化管理及护理方法护理:①护理人员技能培训。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眼科手术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培养其法律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护理整体水平提升[3]。②落实责任制,组成不同护理小组,每一小组民主选出负责人,对整个小组的护理情况负责,出现问题及时追究责任。小组与小组间互相监督,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认真性,避免安全隐患出现。③改革医疗制度。在坚持卫计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的基础上,综合本院当前医疗现状,改革传统制度,提高制度的可行性。④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做好护理工作。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术中确保器械已消毒,严密观察患者体征,提出应急措施,避免术中出现风险。术后从合理饮食、运动与给药等角度入手,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发生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包括术中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仪器隐患)、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数据隐患)、血压升高、术后感染四项指标。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项指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问卷共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79~9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以P<0.05为准,判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见附表1:观察附表1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4.66%;对照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几率为13.95%。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几率更低。2.2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见附表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4%。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3结论

第2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1.1实施背景

我院是一所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目前共有5个妇科病房,250张病床,鉴于场地及专科特点,日间手术采用“分散收、分散治”的病房管理。全院2014年完成2445台日间手术,2015年完成3840台日间手术,2016的日间手术量已近6000台,日间手术量明显上升。开展规范化管理的某病区年平均完成日间手术800台,手术种类包括宫腔镜诊断及电切术、宫颈息肉切除、宫颈粘连分解术、分段诊刮、清宫、部分妇科腹腔镜手术等。日间手术患者出入院按照普通择期手术患者的出入院流程、围手术期护理、健康宣教、出院随访进行管理。

1.2实施方法

自2017年1月始,对妇科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分散式日间手术病房规范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2.1优化出入院流程简化出入院流程以缩短办理出入院手续的时间,并将流程标准化。①出入院处开设日间手术患者专用窗口,取消原出入院办理的时间限制,如日间手术结束较晚时无需等待次日结账,17:00后的出院手续可至急诊收费处办理。②取消医院原送病史至出院处核账环节,由手术室实时记账、核账。1.2.2规范病区日间护理管理在病区内设立日间护理小组,制订日间手术病房护士岗位职责,形成日间围手术期护理规范。使日间手术床位相对固定,并培养日间护理专员,由专人负责日间手术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1.2.3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①布置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为患者短时住院创造良好环境。开辟“温馨沟通角”,书架上放置健康教育手册、报刊、杂志等,营造轻松的氛围,让等待不再枯燥、漫长。②将出入院流程图张贴在病房醒目的位置,方便日间手术患者了解出入院办理程序。③在日间病房的醒目位置张贴日间手术相关信息,便于患者了解,促其尽早进入患者角色。1.2.4简化病史记录流程推进信息化管理,简化护理病史书写,手术患者实行电子文件书写。我科与信息科合作开发了无纸化健康教育、住院须知签名,取消手写记录,运用移动护理终端在床旁完成所有信息的采集;为日间手术患者建立简化的、符合日间手术特点的护理病史,使护理病史记录方便快捷。在日间手术患者床头、病区患者一览表、移动护理终端、检查单上设置醒目的标记,提高日间病房的识别度、加快医护工作进程。1.2.5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内涵开展多点、多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对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使患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①在门诊,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呈现日间手术相关须知,使日间手术的健康教育关口前移。设计并发放“日间手术诊疗须知”,形成规范化流程,便于实施与管理,使患者等待不再茫然。②在病房内设立“温馨沟通角”“休憩角”,为护患集中或个别交流创造条件;印制并发放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指导资料,制作并发放个性化出院健康手册,结合宣教视频播放,便于患者随时了解疾病知识;通过医院微信平台的康复助手公众号推送健康教育相关内容。③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评价内容突出日间手术及康复特色,主要了解患者对术后早期回家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处理的了解情况,对异常状况的识别,紧急联系方式,对用药、饮食、随访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以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并纠正、补充,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做好自我护理。1.2.6开展出院延续护理制订日间手术患者随访制度。患者出院后1~3d予以电话随访和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信息推送及反馈。护士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对术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术后饮食、用药、运动等进行强化指导。随访中如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如异常出血、异常腹痛等)应指导其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利用微信、APP等多种渠道联系指导患者。通过建立微信群与出院患者保持联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患者扫码加入“好大夫”,使其与主诊医师保持联系。

2实施效果评价

2.1评价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妇科某病区2016年9—12月收治的150例日间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1—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该病区收治的150例日间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③所有患者均符合日间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等器官疾病者。纳入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150例患者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38.89±2.38)岁;其中,行宫腔镜手术者139例,刮宫术治疗6例,外阴局部手术1例,阴道病灶切除术3例,LEEP术(超高频电波刀,利普刀)1例。观察组150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7.84±2.36)岁;行宫腔镜手术者138例,刮宫术治疗6例,外阴局部手术3例,阴道病灶切除术2例,输尿管支架取出术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入院办理时间、自我管理知识要点掌握率及住院满意度。①出入院办理时间。统计3个环节用时之和,包括入院办理时间(从患者至病房医师办公室取住院卡至信息系统显示患者实际入院所用时间)、病房填写录入病例资料时间(由日间病房护士专人记录)和出院结账办理时间(从护士通知患者出院至系统显示患者实际出院结账所用时间);②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对日间手术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测评。评价内容包括出院带药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术后伤口自我照护,性生活和避孕方面的知识,自我观察重点和随访时间,饮食、活动和康复锻炼方法5个方面,由护士长或高年资责任护士评价,效果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不知晓和未接触,以患者掌握为合格,掌握人数除以总调查人数得出掌握率,如患者未接触此项目则在总人数中减去未接触人数。③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对日间手术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该调查表共21个条目,包括护理服务(6条目)、操作技术(5条目)、健康指导(5条目)和病房管理(5条目)4个部分,患者对每个条目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每份问卷患者满意度得分计算方法为:(满意条目数×100+较满意条目数×80+一般条目数×60+不满意条目数×40+很不满意条目数×20)/21。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形成标准化日间手术患者出入院流程之前,日间手术患者办理出入院需涉及5个部门,包括病理科、手术室、出入院处、后勤运送处和病房,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将其缩减为3个部门(手术室、出入院处及病房)。流程优化后,患者不需再等待病理科批量确定标本,病理科会根据日间手术标记进行优先确认,基本可做到与手术同步。流程优化后,日间手术患者医嘱及账目核记改由病房主班护士完成,不需等待外勤将病例送至出院处核记,病房审核完成后直接电话告知出院处,患者即可办理出院流程。(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了解改进前后患者出入院流程图)。

3.2两组患者出入院办理时间及住院满意度得分比较。

3.3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要点掌握率比较。

4讨论

4.1日间手术管理现状及改进的必要性

日间手术在我国实施时间较短,且在相关工作刚开展时,医院通常对于日间手术病房采用与普通病房相同的管理模式,致使难以体现日间手术的优势,患者就诊体验较差,住院满意度低。因此优化日间手术护理管理模式极为重要[8-12]。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行下,日间手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3]。在目前的3种日间病房管理模式中,郭永瑾等[14]研究指出,上海市级日间手术发展的适宜模式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并强调分散性管理具有对硬件和规模要求不高、开展灵活等优点,可作为集中管理的有效补充。分散式妇科日间手术病房管理强调形散神不散,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全面、全程、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目前国内针对分散式日间手术病房护理管理的研究和文献相对较少。我院作为一家妇产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量逐年上升,但鉴于专科及场地的局限,尚未建立日间手术中心,因此急需一个优化的服务流程与之匹配,使日间手术能顺利开展,并达到最佳服务效果。

4.2分散式妇科日间手术病房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尝试构建分散式妇科日间手术病房管理模式,通过调整、优化流程,加强各部门配合,减少不必要环节,形成了标准化的日间手术患者管理流程,显著缩短了患者出入院办理用时(P<0.05)。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分散收治、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开发专门的日间手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实时化、系统化的管理,逐步形成分散式日间手术管理规范。通过制订常规,完善并丰富了健康宣教途径和内容,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自我观察和护理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达到“高质、高效、低成本、人性化”医疗服务的要求,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医、患、院三方共赢。这一实践尤其对于尚未设立集中独立的日间手术治疗中心的专科医院提供了一定借鉴。

第3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1.1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手术室护理记录单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并将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1.2方法

由手术室护士长、护理部质控小组组成检查小组,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标准,针对抽查的20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单进行全面检查,仔细核对,查找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

2结果

抽查的20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检查出不合格护理记录单42份,占2.1%,其中分析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13份记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占0.65%;10份记录单内容不一致,占0.5%;7份空项,占0.35%;6份有涂改情况,占0.3%;4份有代签名情况,占0.2%;2份未贴标签,占0.1%。

3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

3.1填写字迹潦草,记录内容不完整,项目填写不全

记录单中由于工作忙碌或粗心,护士填写时字迹模糊、潦草,填写不符合规范;有些部分填写未完成,如出血量、尿量等,出现严重漏项现象。

3.2记录单内容不一致,有涂改和代签名现象

部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上手术时间不准确,与麻醉医师没有及时沟通,记录中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与麻醉记录不一致,记录单有涂改,巡回护士代洗手护士签名等情况。

3.3记录前后观察不仔细,记录不符合实情

如术前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已有压红、压伤等情况,与术中使用电刀、长时间特殊引起烫伤、压伤不同,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疏忽,观察不仔细,没有正确填写记录单,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误解,诱发医疗纠纷。

3.4未贴标签未按要求粘贴手术用物的灭菌指示卡及指示标签,植入物标签粘贴也有遗漏。

4提高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的措施

4.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加强培训学习,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护理记录单的重要性,加强证据意识教育,明白护理记录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不断规范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利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科室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护理记录单书写技巧进行交流总结,尤其是加强指导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不断排除日后由于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风险。

4.2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强化护理人员责任,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和书写,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填写记录单时做到字迹清楚、文字工整、表达准确,严禁涂改代签名情况,记录内容完整准确,所有填写项目不遗漏。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手术室护士要经常与手术医生、麻醉师交换意见,加强沟通,保证护理记录单与麻醉记录保持一致,尤其是对于容易造成影响手术护理质量的项目和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项目,一定要重点记录,仔细检查记录单书写内容,保证书写规范和准确性,如实记录相关项目,提高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

4.3建立健全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体系

我院为规范护理记录单书写,开展了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提高护理文书各环节的质量,具体做法如下:每次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护理记录单的习惯,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对记录单检查后再带回病区。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周对护理文件进行全面检查汇总,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指导,定期考核,一旦发现有书写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每一位护士。护理部质控小组每月定期抽查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情况,确保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完整,严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规范化。

4.4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4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优质护理;护理软技能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71-01

“软技能”( Soft Skills) 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术语,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1]。护理软技能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更好应用的个人内在品质和人际间的交往技能、管理技能[2]。据国外研究表明, 长期工作的成功, 75%依赖于人际间的技能或软技能, 只有25%依赖于技术技能[3] 。本文旨在应用护理软技能,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及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

1 方法

1.1 合作与沟通技能的培训

1.1.1 合作技能培训 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手术团队的综合素质,因此,共同目标,团队首脑,文化认同,以及有效组织充分体现了手术团队的有效合作。以病人康复为目标,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师默契的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因此,我院手术室,通过专科护士培训,专科组业务月查房的形式,提高了我科护士的专业素养,为专科医生手术配合构建了良好平台。

1.1.2 沟通技能培训 沟通技能培训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软技能的保证。手术室通过加强手术访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增强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了护患纠纷;同时,通过建立品管圈,加强和巩固手术室护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1.2 礼仪规范的培训

1.2.1 护士礼仪的培训 礼仪方面的培训包括护士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交往礼仪、语言礼仪和公务礼仪等[4]。为此,我们要求手术室护士做术前术后访视时,以标准的护士礼仪与病人进行沟通,这样,不但减少护患纠纷,而且突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品牌形象。

1.2.2 操作礼仪的培训 手术室无菌技术要求很高,每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都是以无菌技术为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更为规范化的操作技术。我们通过每月进行操作演练,人人进行考核,来巩固和强化护理基础操作技术;其次,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手术室常见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化培训,并举办“操作比武大赛”,其目的不但规范了操作技术,同时调动了低年资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操作礼仪培训使手术室护士以一种娴熟的工作状态呈现在外科医生面前,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3 观察思维的培训 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最精细的软技能, 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独立获取信息和临床决策的思维基础[5]。首先,我们对应急预案进行理论授课,之后现场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来训练手术室护士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其次,将举证倒置落到实处,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监管标本送检,做好手术病人植入物的登记,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观察思维的培训不仅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手术室护士的权益,为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建立了法律保障。

1.4 心理素质的培训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及高风险为一体,因此,帮助手术室护士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必要。首先,建立同事支持系统,创建健康的工作环境;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待遇,增加进修学习机会;最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因才施职,老中青搭配,成员互补。通过以上举措,提高手术室护士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护理工作。

2 体会

2.1 护理软技能应用于手术室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软技能由纵横两面构成, 纵面包括人际沟通、口语表达、角色适应、人机对话等;横面包括观察、判断、计划、分析等。前者反映个人的基本素质,后者则是经验积累和表达[ 6, 7] 。硬技能具有标准与规范, 是护理质量的骨骼、框架, 而软技能则是护理品质的灵魂与血肉[ 8] 。因此,我们以优质护理质量为目标,在护理软技能与硬技能的相互作用下,使得手术室优质护理水平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同时,护理软技能的应用更进一步突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目标,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最终,护理服务的被接受,被满足充分体现了护理软技能的重要性。

2.2 手术室护士护理软技能培训的意义 现代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能力、突出的应变能力、高度的法律意识,护理软技能培训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手术室护士个人综合素质,而且使得手术室护理团队的体质更为强化。

2.2.1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专业素养 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组业务月查房的实施,加强和巩固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使手术室护士对本职工作驾轻就熟;在无菌操作技术术前准备摆放、仪器使用等专业技术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外科大夫的合作更为顺畅。

2.2.2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合作与沟通能力 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为手术室护士与患者、医生、护士的信任、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是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所需的健康的内在精神;礼仪规范培训使手术室护士具备了良好的服务形象,是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无形资产。总而言之,软技能的实施是以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品质为目的。

2.2.3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培训其目的就是尊重人性,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发挥手术室护士无限潜力,改善手术室团队体质。通过同事支持系统、奖励机制、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举措,手术室护士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有所提高,护护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向心力提升,整个团队获得了成长,朝气蓬勃。

2.2.4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因此,护患纠纷事件逐渐增加,为了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观察思维的培训,将举证倒置灵活应用在护理工作中,培养出手术室护士缜密的工作思维方式,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3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群健康需求的提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高标准的提供,更要展示高水准的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是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因此,护理软技能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合作与沟通技能培训、礼仪规范培训、观察思维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使得手术室护士的软实力较以前增强,同时,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品质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护理软技能应用在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边摸索,边前行,汲取经验教训,目的就是树立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Joy J.Soft skills and syllabus:The need for convergence[J].Indian Journal of Open Learning,2008,17( 2) : 95 - 101.

[2] 付艳芬.护理软技能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75

[3] 付艳芬. 软技能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 74.

[4] 陈兵,苏靖.护理软技能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6):43.

[5] 殷梅平.软技能培训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2011,25(7):1763-1764

[6] 刘雪琴,周佳,周宗芳,等.提高护理技能的思考与实践[N].济南:山东卫生报, 1999-03-28(3).

第5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手术室是极为重要的科室,它是医院实施检查、治疗、抢救等最主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尤其重要,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不仅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患矛盾[1]。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患者的生命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1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1.1.1医护人员对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患者会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治疗:因此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造成患者被接错或被送错手术室。

1.1.2由于接送患者量较大:部分医护人员未对患者病床进行仔细检查,造成接送途中发生引流管脱落、患者从病床摔落等事故或CT等诊断资料、衣裤等物品遗落。

1.1.3手术器材准备出现失误:手术器材与需要不匹配,相关器材的性能差,如手术刀、手术剪等锋利度不足或引流管道不通畅,延缓手术进程。

1.2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1放置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患者放置不合理,容易因局部受压、肢体外展过度等原因发生压疮,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

1.2.2语言使用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意识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相对清醒的状态,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讨论与病情相关的话题,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发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1.2.3无菌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仔细洗手,对出现刺破的手套未能及时进行更换,遭污染的手术器材未进行必要的清洁,未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

1.2.4用药不当:部分药品由于长期未使用,其药物标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3]。部分医护人员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出现失误,给予患者错误的药品或药品剂量不准确。

1.3手术结束后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手术标本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分类、保存,造成在登记不清。部分标本未放在固定地点,造成标本遗失。

1.3.2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填写不及时,在填写过程中出现大量修改,造成记录单不清晰或与医疗记录出现偏差。

2应对策略

2.1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护理安全教育。确保各项规范能够有效落实。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其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手术室中绝大多数的护理工作是由医护人员单独完成,因此杜绝手术中的各项安全隐患,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自律性。我院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装订成册并发放,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定期开展相关考核以检测掌握情况,力求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

2.2杜绝手术准备工作中的失误。

2.2.1在接诊病人时: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将病人的相关诊断资料收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送入指定手术室。在操作开始前由手术室的分管护士、麻醉师、主刀医生再次确认。在接送病人时仔细检查推车护栏是否竖起,避免患者肢体放在推车边缘。

2.2.2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手术所需的各项器材是否完备。对性能不佳的手术器械,在进行必要的标记后,通知护士长进行更换。

2.3杜绝手术过程中的失误。

2.3.1合理放置患者:在放置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理条件、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等进行全面考虑,防止患者因长时间手术出现血管、神经等部位的损伤[4]。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缓慢,固定松紧合适,使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手术状态。

2.3.2规范医护人员的语言: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在汇报病情时应当尽量回避患者,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2.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用高效消毒剂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出现违规操作,第一时间指出并纠正。手套在刺破必须及时更换,防止发生感染。

2.2.4防止用药不当:在使用药物前对药名、剂量、使用方法等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使用。对术中的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进行确认[5]。对药品放置进行严格规范,对静脉药物与外用药物进行分开放置,防止规格、标签相似的静脉用药与外用药拿错的问题出现。

2.4杜绝手术结束后的失误。

2.4.1防止手术标本保管不当:对手术中取出的活体组织,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主刀医生是否送检,严禁自行处理。对患者的活体标本在用甲醇进行固定后,放入标本袋后连同病理单送至病理科,并与医师在标本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2.4.2及时填术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手术情况、手术器材使用及清点核对情况进行确认并填写。在填写过程中应当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合理、完整,不得擅自涂改。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操作规范,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确保手术能够有效开展。

作者:张亚兰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牛晓燕.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3:95-96.

[2]郭伟.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715-3716.

第6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手术患者;压疮;手术室相关原因;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造成该组织及组织周围出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甚至是溃烂坏死现象。据相关文献报道[1-2],每年死于压疮综合征的人数可达到六万人次以上,可见压疮已然成为影响手术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R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的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21±2.14)岁;手术时间为3~7 h,平均手术时间(4.65±1.22)h;Ⅰ度压疮51例,Ⅱ度压疮2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发生压疮,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参与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2结果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部位依次为:骶尾部22例,所占比例为30.14%;髂部16例,所占比例为21.92%;足跟部14例,所占比例为19.18%;踝部12例,所占比例为16.44%;肩胛部9例,所占比例为12.32%。

3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

3.1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重视力度低下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室工作人员为配合手术,往往对患者进行错误的指导,单纯的满足了手术的实际需求,而忽视了发生压疮的潜在风险。一些手术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真研究配合医师手术的正确,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压疮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激化了医患矛盾。此外,当患者安置不当,使其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情况下时,则会造成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受到阻碍,致使其发生压疮。并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意压、靠患者肢体,也增加了压疮发生率。

3.2手术室人员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例如,术前手术台上的手术铺巾不平整,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及周围组织受力存在不均匀性。针对局部组织上存在血液、冲洗液或物,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或在其未干透的情况下就让患者平卧,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受潮,大大降低了皮肤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组织保护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皮肤上繁殖了大量细菌,皮肤则较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现象。除此之外,手术室内的电线、管道、导管等放置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肢体受到压迫,发生压疮。

3.3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 大量研究证实[3-4],手术患者出现压疮与手术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预防压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承受到的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若手术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间以及发生疾病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则难以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估。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信息的评估不足,对手术室中的高危人群未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压疮。除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外,手术室人员对物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率。

4护理对策

4.1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言的业务培训,利用晨会、岗前教育等多种形式,向手术室工作人员宣传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对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正确的风险评估,对手术操作进行规划,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保障各项手术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其次,改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并督促手术人员不能随意压在患者的肢体部位上,避免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原因造成患者发生压疮[5-6]。最后,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急处理不良事件的效率。在发生压疮后,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及时查找发生压疮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2规范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操作流程。术前,保持手术巾放置平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后,需要待消毒液干透后调整。若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需要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留置导尿管,避免体液外渗导致皮肤浸湿。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袋连接好,避免发生体液、血液渗漏等情况,避免外部冲洗液引流造成患者的皮肤受潮引发压疮。此外,护理人员要正确摆放患者,使其在配合手术医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舒适。必要情况下,可使用柔软的压疮凝胶垫,保障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力,从而降低局部受压迫组织的摩擦力,降低压疮发生率。

4.3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①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询问,通过患者主诉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了解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在术前评估中,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依从性。同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皮肤的情况,覆盖患者肢体的末端,从而避免局部组织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此外,手术医师要使用吸引器将手术视野之外的血液及体液吸出,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结论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手术室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和干预,进而大大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减少手术患者承受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敏.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以及护理对策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1):230-231.

[2]郭盼盼.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96-1197.

[3]郭晓杰.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45-46.

[4]杨高,李民,胡秋芳,等.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2015,37(21):3352-3354.

第7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3-01

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要严格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的管理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能在护理操作技术执行过程中有效防止出现相应的事故、差错[1],以下是我院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进行相应的环节监控及防范措施管理,成功实现零缺陷。

1手术室护理缺陷

1.1接错病人,在接病人时,不认真核对,容易发生错误。

1.2手术安置的不当及手术部位的错误。

1.3手术前用物及器械准备不齐全,手术前没有评估手术可能需要的物品及器械,术前没有和手术医师沟通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1.4手术“三清点”不清楚,表现在洗手护士和与巡回护士清点所有的器械、敷料、及缝针的各环节上不认真仔细。

1.5术前仪器准备没有试机,出现使用时故障。电刀的电极安置位置不对,而给病人带来危害。

1.6不正确执行医嘱,用药、输血输液没有进行两人核对,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2手术室护理安全实施要点

2.1知识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的各种制度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法律法规知识等进行学习,学习完以后进行书面考试,护士长每天早上轮流对一名护士进行提问,以加强知识的巩固。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管理标准和体制,确保每位成员能按标准自我监控,严格统一并坚决执行标准。严格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接手术病人时要核查,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核查,不核查手术护士不递刀。严格“三清点”及术中用药输血输液核对,严格按照访视制度进行术前及术后随访并记录,对于标本留取要进行手术标本登记,实行专人管理,双方签名。

2.3严格手术室无菌物品及植入物品的使用与管理。对植入物品的管理,三证要齐全,术前认真检查植的质量。

2.4手术仪器的规范使用,建立使用登记本。制定每周对全科人员进行设备的性能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及保养措施进行学习,学习完以后进行操作考试。要求全科人员熟练掌握各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及如何保养原则,防止患者因使用设备,而带来危害。

2.5按规范书术护理记录单,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及时性、项目填写齐全,术语规范,字迹清晰、勿涂改、伪造。数据统一。资料完好、不能销毁准确描述术中受压皮肤情况并记录在手术室护理单上。

2.6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积极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访视工作,对于择期手术要进行术前访视工作,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与手术医师沟通,询问对手术有何特殊要求,需要哪些特殊的准备。

2.7定期检查,持续改进。手术室建立一级质控小组,每月对科室护理安全进行检查二次,针对检查存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责任到落实个人,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在两个工作日进行整改,并记录。

3结果

我院手术室通过不断持续质量和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对手术病人实施全过程监控及安全管理,未给病人造成任何安全隐患。我的体会是:要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很重要;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才能确保护理的安全,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2]。

参考文献

第8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医疗护理事故频发,医疗护理纠纷事件次数逐年上升,医疗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群体的广泛关注。手术室作为医疗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手术室护理的可靠性对医疗护理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手术室医疗护理中,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操作失误都会酿成重大医疗事故,轻则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重则导致患者死亡,产生医疗护理纠纷事件。现将我院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汇报: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

1.1.1医疗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为中专、大专学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性,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旦手术室护理中出现了问题,许多医疗护理人员只能临时的应付,导致许多问题处理不及时不规范,酿成手术室护理安全事故。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未及时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习惯权行为并进行改善,无意间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导致护患之间护患纠纷的产生。

1.1.2医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问题手术室医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一般手术需要进行1个小时甚至更久,护理人员需在一旁时刻关注手术步骤,一旦出现了紧急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久而久之较大的工作压力对护理人员身心产生了较大的负担,使手术室医疗护理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疲劳,导致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偶尔会出现精神恍惚、神经衰弱等情况,使工作中失误频发,影响了手术室护理安全。

1.2手术前安全隐患

1.2.1患者信息核对不规范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由护理人员引导至手术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相关信息,避免接错患者。但患者信息核对这一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只是草草的对比下患者资料卡后便将患者引入手术室。

1.2.2手术前患者摆放不当手术之前患者大部分需要进行麻醉,这时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感觉能力基本消失,需要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进行摆放。患者由于暂时性丧失了感觉能力,不能有效回避外界的刺激,如果摆放不当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3手术过程中安全隐患

1.3.1输血、输液处理不当在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采用的穿刺针多为留置针,留置针的使用要求较高,部分医疗护理人员为掌握穿刺技术,导致输液不同或者输液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了针芯脱出的情况。部分医疗护理人员对于抢救药品的摆放不规范,静脉注射物的标志不清晰,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1.3.2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疗护理人员未对手术中医疗器械与医疗物品进行清点,导致患者体内可能留有纱布、缝针等物品,威胁患者身心健康。手术用高频电刀使用前为进行开机调试,使患者被电灼伤。例如在骨科手术时,部分医疗器械较为精密,零部件也较多,使用时间过长的话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修,容易出现零部件的脱落。

1.4手术后安全隐患手术后,需要由护理人员推送患者回到病房,由于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容易遗忘患者的X线片、衣裤等物品,患者回到病房后,引流管的固定不规范,导致引流管脱落。2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应措施

2.1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在挑选医疗护理人员时,尽量挑选高学历的应聘人员,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能力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采取停岗在培训措施,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到岗位投入工作。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大的工作压力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2.2手术前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从宏观上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在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资料卡片进行仔细的核对,避免接错患者。在摆放患者时,患者置于水平仰卧位时,要保证患者上肢外展角度不能超过90°;患者置于膀胱截石位时,应将患者的膝关节摆正,两腿的间距应以正常生理跨度为佳,然后在患者腘窝处垫上较厚的海绵垫,这样患者的姿势就较为舒服,手术也能较为良好的开展;患者置于侧卧位时,应该保证手术部位朝上,上肢放于托手架上;患者置于俯卧位时,应在患者胸腹部位垫衬上较大的软枕,在髂棘的两侧垫衬上较小的软垫,这样可以保证患者胸腹部位呈半悬空的状态,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保护男性患者、阴囊与女性患者的。

2.3医疗器械、手术药物使用不当的防范对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手术前医疗器械的消毒、摆放工作,手术中对使用的医疗器械、手术药物进行记录,避免在患者体内遗漏部分手术物品。手术后在清洗手术设备的时候,用力不宜过大,保证设备不会被损坏。

参考文献

[1]李玉莲.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09):62-63.

[2]李兰,郭灵丽.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03):87.

第9篇:手术室护理规范范文

关键词:院内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效果

伴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手术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手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不仅给医学界带来了机遇,也为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相关理论的发展及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探讨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作为医院实施抢救与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和部门之一;尤其是在围术期的整个护理管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骨科作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手术数量占到了医院手术总数的很大部分,而且,骨科手术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为了清晰地暴露手术部位,往往切口较大,这使得骨科手术更易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1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控制感染的意义

骨科手术种类繁多,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脊柱手术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为重建与修复手术[1]。这些类型的骨科手术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手术期间都需要使用植入材料,而且,都要采用侵袭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起切口的感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与预后。所以,严格落实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与干预骨科手术院内感染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2]。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手术室内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指导患者配合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有相关的学者分析报道[3],通过加强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其管理模式和管理工作,对术后患者进行全程的、全面的护理管理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

2.1手术室布局规划

科学合理的手术室布局规划是顺利开展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有利于骨科院内感染的有效管理。手术室要按照日常应用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及非无菌区,不同的区域之间必须要合理隔开,在分隔处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手术室的设备要按照手术需求来合理摆放,尤其要严禁随意摆放甚至堆放医疗废物及医疗器械。

2.2手术室环境严格把关

手术室的环境中往往会浮游着数量严重超标的各种病菌微生物,尤其在手术开始与结束的时候,细菌降落数可以达到最高峰。手术室人员流动较大,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有效控制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必须严格控制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的全体医务工作人员都必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整个操作规则,包括所有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手术不相干人员禁止进入手术室,严禁存在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进出手术室。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管理与消毒管理,每次手术室开始与结束后都要进行彻底地打扫,包括整个手术空间、手术台、手术室内所有物体的表面以及漂浮在空气中的病菌。打扫以后,要采用紫外线照射或者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消毒方式对整个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消毒。此外,手术室需要长期保持较低的温度,很多手术室长期不开窗、不开门,在夏季,手术室成为了病菌微生物生长的温室。因此,要保持手术室及时、有效地通风,保持手术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流动,让病菌没有产生的空间。也要避免过度通气,使得被污染的空气进入手术室而引起本可以有效避免的医院感染。

2.3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的、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措施,而且,会直接影响着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4]。保证手术中使用的所有器械都是无菌的,尤其是术前,所有的器械都必须是绝对无菌的。而对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要根据物品的种类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消毒方法。手术室内的无菌器械要定期进行更换,必须经常查看手术室内各种器械的有效日期,对于过期的物品、器械以及使用过的器械要及时进行处理。进入手术室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必须穿无菌服、严格洗手、佩戴口罩、帽子等,并且必须要勤换勤洗。一旦发现无菌手套有破损,必须立即进行更换。

2.4建立手术室感染的有效监测机制

有效的、健全的监测机制,是保证手术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手术室消毒工作的有效监测指标则是空气培养,要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进行菌落培养,作为该段时间内手术室内菌落数及菌种的监测项目。并以此为指导,来对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也要对手术室内物体表面、消毒使用的物品器械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指、消毒液等定期进行采样监测,可以每月进行1次,以保证医疗器械和医务工作人员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的。还可以发现手术室无菌管理方面的漏洞,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对于手术室医务工作人员的排班可以采取轮流搭班制度,方便进行相互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的漏洞与不足,及时上报,及时改进,促进整个手术室感染的管理工作不断地完善,趋于成熟。

2.5合理处理手术室的废物

医院内的垃圾、废物必须进行详细地分类与严格地处理[5]。对于每次手术产生的垃圾都要严格分类、进行包装、处理,对于废弃的污染物、污水等,都要在进行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或者医疗器械,都要在消毒以后或者销毁以后再集中向外运送。对于手术期间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等要统一无害化处理。每天处理垃圾时,总体上分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两大类,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内。分类存放后放入指定的、固定的废物处理暂存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

3讨论

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手术室的环境、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接台手术、外来人员等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中,很多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进而来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过以上诸多方面来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合理布局手术室的格局,将无菌区、非无菌区严格分开。严格控制与检测手术室的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手术室内物品情况、医疗器械情况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合理处理手术室的各类废物与垃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外,不断探讨最合理的手术路径,尽量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祝燕飞 单位: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傅铭,邵志华.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92-94.

[2]周力.手术室护理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10):5-7.

[3]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