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1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物流体系

一、农村产业化与农村物流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开始积极实现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以经营范围的拓展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产业化经营体系的高效建立来积极地加强市场机制与非市场安排之间的紧密配合,更好地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充分地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保障经营方式与扩张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主导,积极加强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之间的联系,以现有的广大农户为依托,通过采取科学服务的手段来实现农业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来建立完善的产业系统以及产业结构。不可否认,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实现市场农业的快速发展,将自我调节自我积累以及自我发展的基本经营模式落实到位,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共同利益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现状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不仅追求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保障我国的农业实现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以及共同繁荣。但是,与工业以及服务业相比,农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学术界在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时提出,农业在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以及障碍,这一点与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缺失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农村物流能够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有效配合,积极地避免我国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物流输送问题。农业产业化主要以农户为重要的依托,不管是产业化发展还是产业化的运作都需要积极依靠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农户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必须要以市场的需求为最终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自身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但是因为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同时缺乏一个完善的中介组织,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规模化的运作性的市场,结构极不合理,市场经济效益上面较差,大部分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之中实际的交易成本比较高,自身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收入。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填补农业组织上的空缺,积极地实现不同产业市场间的紧密配合,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在运作的过程之中能够及时地以现有的市场发展方向作为自身的立足点和核心,促进生产模式与生产要求之间的紧密对接,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将农民的具体交易费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保证农民能够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及价值。

二、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农村物流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组织共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价值,农业产业化能够实现龙头企业与主体之间的紧密配合,保障企业的协作一体化以及自身市场的一体化,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运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其次,农村物流体系也还能够将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要素供应相结合,充分发挥协作一体化的作用以及价值,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更多的便利,这种协作一体化主要以农村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为立足点,积极加强农业生产与农业运作之间的融合,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义务,从整体上促进物流增值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农业产业化之中的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能够实现市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对接,该组织体系主要以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为核心,通过一体化的运作来有效弥补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自身的一体化运作,还能够保障服务领域的延展以及扩充。

三、促进农村物流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物流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以及价值,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积极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农村物流的合法地位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涉及诸多的因素以及环节,为了充分建立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我国必须要结合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及具体的水平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规范农村物流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以及要求,保障农村物流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合法地位。

(二)完善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物理体系的具体运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积极地完善现有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大对设施的投入力度,结合农村物流体系建立的实践要求为其提供各类帮助以及扶持,保障农积极的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做法以及经验,实现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紧密配合。

(三)改造农村物流企业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运作模式相对比较传统,无法采取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发展,对此我国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物流企业的有效改造,保障其能够站在时展的角度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以及进一步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罗必良,王玉蓉,王京安.农产品流通组织制度的效率决定:一个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2]张士云,许多.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农产品营销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0(8).

[3]王小平,都继萌,李晓军.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思路[J].商业时代,2005(33).

[4]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4).

第2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关键词:世纪联华;冷链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引言

我国的冷链物流构建开始较晚,从1954年建设开始,建设成形约在70、80年代。纵然有了进步,但较之发达国家,国内技术仍然停留在一个较落后的时期。过去传统制冷技术与工艺以及储运传统模式的保留使用,一则是物流信息平台不畅通且透明度较低。二则原材料的生产等过对物流了解不够,衔接度低。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并未形成,脱节、断链极易出现,不仅经济损失大,并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世纪联华超市是当前我国在冷链物流体系中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超市不仅创办了自己的生产生鲜的基地,并且独资建设了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这样不仅产品的流通环节被缩短了,而且其周转速度也被加快了,超市各个门店对新鲜产品的供应与销售也能被保证。联华超市自己建立的加工与配送中心其设备的先进度及规模都是当前国内最高的,不仅面积大,且年生产能力强。能依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产品或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和配送,水平极高。

一、冷链物流及其体系的基本情况

1.冷链物流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1)基本含义

冷链即冷藏链,意为水果、水产等各类生鲜易腐产品在适当低温下生产、储备、运输、分销的全部运行过程,以及各个环节能成功运行的相应条件所组成的综合的系统网络。满足产品或原材料由产出地至需求方即消费前应有的温度要求,以保持它们质量或减少它们损耗的控制温度处于适度较低状况下的供应链即为冷链物流,其中含冷藏链的产、储、运、销等环节。并且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只有在低温环境中进行,产品的品质才能被确保。因此,冷链物流对外界的湿度、温度等条件都要求严格。

(2)分类

从其投入使用的对象上来看,就有食品和药品两类:①食品冷链物流,顾名思义,即食品从其原材料的生产到消费者消费的全部运行环节都必须在适当低温条件下进行。②药品的特殊性使其产、运等阶段都要求独特。各种药品的保存要求不尽相同,所需温度也各不不同。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进行,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

从其产、运、销等环节需要的温度不同,有冷藏与冷冻两类:①冷藏链物流多在0℃及以上的冷藏商品的加工与流通中使用,其流通存储的温度大多被控制在0-15℃。②冷冻链物流是用于在-30℃及以下的快速冻结的冷冻商品,它流通的储存温度需在-18℃及以下。

2.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及目的

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需要许多的物流要素,诸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政策平台、基础设施、需求与供应主体、市场监管等等。根据调查统计,当前我国易腐食品每年以10%以上的增长率在急速发展,城市中的乳制品年销量达600万吨以上,肉类与禽蛋更达到了5000万吨以上。迅速增长的各类运输数量,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产品的质量佳,还需要保持其鲜度。因而,有赖于构建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才能满足市场冷藏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运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3.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素与过程

冷链物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说十分复杂,并且它的动态相对来说比较平衡。它要求易腐的食品或者药品无论在是生产还是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要在稳定的低温中进行。因此,不同于一般的家电物流等,冷链物流体系不仅十分复杂,并且它独具特征,其首要任务就是适当的低温控制。而冷链物流其体系主要有由功能、流动、资源、网络等四大要素组成。它的构建过程主要有三:首先是建立冷链物流网点,包含改建已有基础,联建物流网点,冷物流网点的自建。其次是建立其作业系统,包含仓储、保管、加工、包装、配货、运输、配送七项内容。再者是建立配送系统,含订货、配货和运输等环节。

二、世纪联华超市的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1世纪联华超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构建

从纵向看可分为冷链物流的目标客户网络、需求网络与功能网络。

(1)目标客户网络

就是指运送产品的目的地一级其关系的一种集合。世纪联华超市明确对现有的目标客户进行需求测试,明确了解他们的空间、时间及产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客户位置,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冷链物流运输任务的多目标与多货源。并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不断开发新的目标客户群体,扩大已有的客户目标群体,形成了完善的目标客户网络。

(2)需求网络

指的是冷链物流在冷链链条上去求的节点集合。世纪联华超市分析冷链物流的需求现状,明确现有需求,根据需求的特点,从运输、空间及时间上对现有需求进行整合,构建成其需求网络,并根据调查预测,进行新的需求开发,使需求网络更加合理完善。

(3)功能网络

就是其中含物流功能节点及物流企业与其联通线路的集合。联华超市以现有网络为基础,分析其优劣,结合其特点,根据发展需要来规划设计其功能网络,达到整体、协同、科学等要求。并以实际情况为准,对资源进行整合,还充分考虑了参与企业的作用或者影响,使功能网络不断完善。

2.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撑系统构建

(1)联华超市冷链物流中的加工配送中心

该中心的产品不仅卫生安全,而且营养健康,更方便快捷。冷链物流运行中其配送中心更是特点显著:①高程度的流水线自动化;②先进的加工工艺;③适应面非常广阔的功能设备;④极其先进的电子控温设备⑤快捷美观的包装设备。加工配送中心的构建:其一,管理完善,每个生产阶段都能直接反应冷链管理。不仅执行标准的国际质量体系,更把各阶段的温度控制作为重点来保持产品的质量。具体有:①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将岗位问责制不断完善,以专人对其管理;②使用台账记录不同岗位与控制点的温度控制情况,落实温控的管理工作,运行达到规范化与标准化。其二,提高业务的操作技术:①以采购技术的提升为首,使用订单采购;②对门店员工高标准严要求,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技术的培训指导;③制定了门店中需要进行现场加工的技术要求,使操作规范。其三,加强管理冷链流程。控制冷链流程,根据不同产品的独特性质进行温度的控制,使全部流程都控制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达到确保商品鲜度与质量的目的。其四,运用计算机的管理系统进行对商品的全部经营过程进行管理,使各阶段都合理运转并紧密连接。此外,计算机技术能对各种供求信息进行快速的反应,保持在最短的时间中进行产销,发挥其最优能效,稳定提升产品品质与营运品质。

(2)超市信息化的作业流程

世纪联华超市的信息网络技术十分强大,EDI应用系统为其独有。总部与配送中心、厂家与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与门店都能通过此应用系统传递标准格式信息。让配送中心对货物的订、配、送、发都实现了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总部对各门店的应用进行统一的开发、配置与管理。就订单来说,通过联华超市的数据平台,订单能及时传送到加工配送中心,中心再到系统生成订单,再按照订单所需商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是直送类型的商品,就以到货日期为依据,分配到门店的直送经营供应商,并生成订单,直接通过EDI应用系统送至供货商。而中转型商品不同,它没有库存,系统会根据到货日期进行需求的汇总从而生成订单在发至供应商。如有多余供应商就拿回,不足的部分便在门店之间调剂。对储存性的商品,系统会将有效库存与日均配货数量、门店需求及送货周期进行比对,自动生成对该商品的补货建议订单。

(3)超市的物流计划

门店订单经过汇总,物流管理部门以翌日的配、收及生产任务为依据制订物流计划,含批次、生产、配货、线路计划四方面。

批次上的加工配送由车辆人员情况和总量来决定,让资源能循环利用。生产则依据批次,量大商品分批加工,而且加工的顺序应配合运输。配货计划不仅要看设备依批次,还要与场地结合。对于线路,要保证高效运输,就要分析不同线路的门店需求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对线路做出调整。

(4)世纪联华超市冷链物流运行构建

运行系统关系到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世纪联华超市结合外界的环境因素,为这个体系创造顺利运营的条件。不仅把因地制宜作为原则,并结合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使这个体系优势的得到最佳发挥。超市不仅把生鲜食品基建立地在四川、山东等地区,并且其采购点的网络覆盖全国。世纪联华超市还非常注重大环境下的政策与措施,使其与实际更加相符合。其监管措施亦极为得当,使得各个阶段的效率提升,促进冷链物流运输的行业水平提升,发展更为快速健康,社会效益更加良好。

三、世纪联华超市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启示

其一只有改善现行的冷链物流的设备与技术,科技与冷冻、冷藏技术的发展才能构建完善的体系。其二食品或者原材料生产地的物流环境需要进行改善。其三市场需求在扩大,企业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要鼓励第三方企业的参与。其四要考虑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搭建完善体系,以保证其质量,减少其损失。

四、结语

冷链物流对世纪华联超市的不仅意义重大,于我国的社会与经济亦是意义非凡。目前,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属世纪联华超市,可见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很大。政府与企业等无间合作才能促进发展,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怀兰.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5:6-7,43-48.

[2]旷玉玲,等.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2(4):1-3.

第3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关键词:农村物流;区域经济;资金;交易成本

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一种叫作现代物流的新型运输方式,由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成为企业中降低成本的最关键的控制点,并且同时成为销售和生产公司追寻的“第三利润源”。这其中,物流中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物流,地区现代化程度由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进行权衡,并且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所以,对区域经济和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对之后两者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是一体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和互相依存,农村物流的发展是由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区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物流发展来推进的,农村物流中关于供应和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区域经济和农村物流两者的作用机理,也就是说,增加农村物流的供给能力和提高农村物流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物流供需的发展会随着农村物流的改善而提升,这样为后期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1]。两者的作用机理图如下:

二、农村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农村物流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慢。农村物流可以将传统的物流活动进行高效的整合,例如采购、运输、仓储和装卸搬运以及流通加工,这样便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快速的形成,专营农村物流,互相合作的前提下,农民只需要专注的进行农业发展,农村物流服务商为农户提供物流服务,并且同时与外界相关的农贸市场进行对接;除此之外,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增强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专业合作社,使农民的地位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稳固提升,最终保证农民的收入增加[2]。

(二)农村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由于没有高效的、便捷和网络化的物流系统,传统农业一直都是小农经济,由于解决了地域方面的限制问题而且信息和物流的传递效率和流通效率都得到提升,因此现代流通体系对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水平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农产品营销和农资配送等社会农业化的发展。

(三)农村物流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经济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一体化,随着农村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跨区域生产产品及消费都将可能成为现实,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能力以及涉农物资全部随着农村物流的进步得到了高效的提升,在这过程中,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产品流通时的物流成本大幅度减少。以上有利的方面都加强了农产品的流通加工等增值活动,并且同时将这些项目转移至全部产地。

(四)农村物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勤保障系统农村的生产以及消费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而农村物流的作用体现在众多方面,一方面将农产品高效的运输到有需求的地方,帮助农民达到高收入高产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确保及时地将农村地区需要的生产商品及资料等涉农物资运送到,使得农民的生产和消费都得到合理的保障。

(五)农村物流通过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加强物流产业的效率、对农村物流体系组成的因素加强组织管理和提高农村物流的供应能力以及农村物流网络建立的合理性等,通过以上措施将农村物流的成本降到最低,便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保证在区域经济中,物流服务和农村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将会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生改变。

三、区域经济对农村物流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及消费品的多样化的要求会大幅度的带动相关的流通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这些行业的发展,致使相关行业结构改变,因此增加对农村物流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农村物流的发展农村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能力,以及农村发展需要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及物质基础均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对农村物流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农村物流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速度越快,那么物流的重要性越明显,经济快速发展将会导致非常大的物流需求,这将很大程度的带动物流业的飞速运行,那么社会以及政府对物流的支持力度加大。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现代化物流的组织形式,以及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现在社会各个层面对物流业的重点关注都验证了这个经济规律。

四、我国农村商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意识低且相关产业发展较慢商业物流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缓慢的,原因是封建思想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民对经济的认识相对落后,并且农民对一些活动也不感兴趣,例如商业物流的发展这类活动,因此认知比较落后,造成经济发展的形式相对老旧。并且,农村经济的发展包括很多不利的地方,例如各级政府不重视农业发展,没有将先进的人才引入农村,而且不对农业进行大量资金投资。因此农民缺乏对商业物流的认知、美誉建设经济信息体系的认识、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差异[3]。除此之外,商业物流发展缓慢,导致了其他附属产业相对发展滞后,比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比较落后,建设菜市场的相关设备进度缓慢等,这些导致了商业物流发展落后。

(二)农村商业物流规模小且体系不完善我们国家农村商品零售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城镇的各类发展情况均优于农村方面,尤其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商业物流,它主要靠城乡间的短途运输。某些人口流量比较少的地方,几乎没有物流行业,几乎都是商户自行和城乡中转站联系,进行合作,不仅增加客户自己的成本,还限制了物流的效率。由于农村中的物流点、人力物力的配置等物流体系全部没有建设完善,无法达到系统性的配送服务,因此目前来看,农村的商业物流仍然保持在发展初期。

(三)农村商业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较差目前,我国农村商业物流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落后,冷藏技术也比较落后,这些农村商业物流基础设备设施的落后导致商业物流发展速度缓慢。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区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建设过程中全部都存在物流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国家对交通和物流的投入相对低,例如路况及运输设备差,然后造成了农贸市场各方面比较落后,例如设施及设备条件比较差,冷藏和储藏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关于农产品短途的冷链的保鲜方式几乎做不到,造成了许多农产品严重的损耗,质量严重下降,例如运输过程中质量变差、发霉变质。除此之外,现代物流的体系发展和农贸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紧密连接,因为没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因此造成了产地与销地的农产品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对农产品流通环节造成严重的滞后影响,不便于农村商业物流体系的建设。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商业物流的支持力度,加强商业物流设备的改良,重视城乡之间交通条件及网络的发展,建设城乡商业物流的一些基础设备,保证农村和城镇之间的物资流通畅通,促进新型物流模式后期发展。

(四)区域间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滞后经济发展需要信息网络化与高新技术的支持,我国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前景与技术和信息有极大的关联,而且它们可以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技术与信息持续快速的发展将形成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新型模式必将传统的经济体系淘汰,然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不再是单打独斗。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环境而言,我们仍然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对农村商业物流模式进行管理,尤其针对设施设备运行问题及物流配送体系等相关方面都存在信息化水平偏弱的问题,造成物资运送速度慢,商户的成本增加,均导致农村商业物流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进程的变慢。

五、区域经济环境下我国新农村商业物流发展措施

(一)政府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商业物流的发展面对所处的经济区域环境,首先政府应该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针对物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农业方面都应该配置专项资金,来确保各个地区新农村商业物流的不断发展,同时加大力度帮助农产品企业与各个商超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建立良好的双向物流运输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使用奖励资金的形式,大力推动新农村商业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积极提高农村商业物流信息技术水平农业经济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日益增长,同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和农村经济的相关关联,并且协同发展,使得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要合理的对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管理,当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农产品等的发展前景也日益明朗,农产品向外销售的情况愈来愈多,而且外销时对农产品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起来,此时需要将农产品的资源配置作为首先工作,同时保证农产品物流运送时的效率,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4]。

(三)完善物流体系的发展当前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物流形式的发展很重要,物流可以推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离不开物流体系的建设,而完善健全的物流体系可以促进并推动新农村商业物流的前进,同时还需要建设一个物流空间体系,并确保这个空间布局是符合要求的,如此这般,便可将当地的经济和物流体系的发展情况互相关联。除此之外,一体化发展的物流体系,在实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零误差,然后把所有的单独进行的物流行业整合,将物流成本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增加收益,降低损耗,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4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我国是果蔬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整个果蔬流通链条中,冷链所占的比例很低,仅有5%,而欧美已达到95%以上,因此造成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严重(据统计果蔬在流通中腐损率为20%~30%,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

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要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此种体系对于鲜肉等农产品已证明是可行的(例如双汇冷鲜肉体系),但当前果蔬冷链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完美复制,仍是个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现状的分析、与鲜肉冷链物流体系的对比,以探索解答上述问题,并提出建设以农产品中心市场为核心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一、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现状与分析

所谓果蔬冷链物流,就是水果和蔬菜产品采摘以后,在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保持果蔬新鲜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条件下的供应链系统。

21世纪以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果蔬冷链流通体系进入高速发展期:冷链流通应用比例逐年提高,冷链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也逐步完善,大量第三方冷链专业物流公司不断涌现。这些条件都为果蔬冷链流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整体冷链流通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果蔬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一是冷链流通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不先进或不完备;三是第三方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较少并且多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规模不大。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大多在“点”(各节点建设,如冷库、冷藏车等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如何把这些“点”整合成一个真正的链条,将是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果蔬冷链流通体系现状分析

一是果蔬冷链流通成本高、利润低,在市场经济下对各方的吸引力均不足。二是果蔬冷链流通供应链节点多而杂,透明性低,不成体系。三是没有足够的大型专业果蔬冷链物流企业。四是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不足。

三、果蔬冷链物流与鲜肉冷链物流体系类比分析

作为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对象,鲜肉与果蔬相比,有不少相似点:一是鲜肉与果蔬均为初级产品或者初加工产品,流通过程中价值增值空间不大。二是两者在常温下都易腐,需要在流通全程实行冷链运输以保障其质量品质。三是老百姓对鲜肉与果蔬的日常需求很大,且多为刚性需求,因此需要保障鲜肉和果蔬的流通渠道畅通。当前,对于鲜肉冷链物流来说,已经有不少较为成熟的企业,例如双汇冷链物流体系,通过与鲜肉冷链建设的对比分析也许会对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以冷鲜肉为例,双汇现已建成“从畜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双汇冷鲜肉冷链流通系统可初步划分为三个节点:生猪养殖、加工(屠宰)、超市,各节点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连接。二是双汇建立了自有的生猪养殖厂、加工厂,甚至冷链物流公司以保障对冷鲜肉流通全程的高效控制。三是双汇引进了国外先进物流软硬件设施,开发了自有产权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通过对双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大企业作为核心,整合上下游节点。

四、建设以农产品中心市场为核心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一)主要原因

第一,果蔬冷链中的其他节点无法带动整条产业链。果蔬冷链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果蔬质量安全,而且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当下,需要在市场经济规则制度下由多方合力解决。但是流通链条中其他节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承担带动作用,如当前第三方果蔬冷链专业物流公司很少,不成规模;上游的生产商(农户、农民合作社)过于分散,并且多注重生产而轻流通;下游的加工商、销售商也没有能力或者不愿主导带动整个冷链建设体系等。而农产品中心市场,作为果蔬冷链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拥有各种软硬件(如冷库、检验检测、上下游流通渠道等)优势,能够起到带动果蔬冷链发展的核心作用。

第二,农产品市场有公益性职能。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易平台,对城市“菜篮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其利润不高而造成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因此,拥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以与政府共同推动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发展。

第三,农产品中心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农产品中心市场以其交易量大、交易面广而成为农产品价格形成、信息汇聚的中心。若将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为冷链物流体系的核心,结合上下游各个节点,形成网络以后,能将各种果蔬信息透明化,从而减少果蔬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农产品中心市场拥有渠道、经验等优势。农产品中心市场作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与上下游各流通节点联系紧密,能够使农产品流通更为顺畅;另外农产品中心市场对果蔬的储存运输拥有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建立果蔬冷链物流标准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第一,实行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作为果蔬冷链物流主导企业的农产品中心市场应该激励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实行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使上下游信息能够舒畅流通。重点是建立起公共信息平台,将农户、批发商、中心市场、超市等各节点信息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增强果蔬信息透明度。

第二,运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果蔬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需要配合各果蔬冷链节点终端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与果蔬流通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建设信息网络,使易腐烂的果蔬产品能够快速流通。

第三,与上下游各节点进行对接。上游方面与产地基地、农村合作社进行对接。下游方面与其他兄弟中心市场、终端超市进行对接。与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对接。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果蔬冷链物流管理部门,利用农产品中心市场的果蔬存储流通知识与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优势,共同保证果蔬流通的高效畅通。

第四,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果蔬冷链流通标准,由于种类繁多,品质各异,不易进行统一的冷链流通标准制定。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以利用自身的物流经验优势,联合政府及其他企业,共同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政策配套

第一,大力扶持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在全国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中心市场,使其真正发挥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大力培育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政府要大力扶持冷链各个节点的建设,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使其发挥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第5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9

1 引言

2015年11月09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农村电商政策的扶持、鼓励与支持开拓创新、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构建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等七大政策措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指导和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把“万村千乡”工程列入当地发展计划首列,以流通网络作为改造农村商业网点的基本方式,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点、行政村作为外环的同心圆状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居民对于消费便利、方便、物美价廉的需求。

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相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等使农村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是建立在农村电商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村电商产品运输配送的问题。农村物流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成长的重要基础,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各大电商积极进入农村市场的大好形势推动下,除了传统的国有商业企业农村物流主体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都积极加入到农村物流市场活动中,共同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大力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物流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完备

第一,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所需要的通讯主干网及电话、有线电视网在农村的遍及率还是很低。物流动态信息无法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获得及时更新,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2014年“双十一”期间,电商促销活动产生的快件截止11月21日,20%到达县级以下时物流动态不再快速更新。

第二,物流网点辐射范围仅是周围的居民,延伸性小,且物流成本相对城市物流网点成本较高,物流速度慢,对于民营物流企业而言,村镇快递分布点每天货物流通量还是很小,出于利润考虑,大部分物流网点只有在货物达到一定量时才进行配送,周转率较低。

第三,农村电子商务因为农产品的不耐高温、易腐烂等特点,在运送农产品时须有冷藏、冷冻功能的车辆,而我国目前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足,且成本较高。我国冷链物流无论是预冷、冷却环节,还是储藏环节和冷链的运输环节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冷链物流的发展在地区和行业中的发展极不平衡。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2.2 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在我国大部分村镇网点,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多数商家粗放经营。一家商铺可入驻天天快递、韵达速递、全峰物流等多家物流快递企业,导致货物堆放混乱,使物流信息错综复杂化。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较低,电子商务销售网点匮乏,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再加上农村人口因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大环境下对商品质量、品种追求大大不同,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导致农村物流难以形成规模,只能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户,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较弱。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高、农民网购意识欠缺;整个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市场体系还需大量填补内容,劳动力、信息、科技、金融等要素市场还在雏鹰阶段;相关制度匮乏。而农村物流体系是建立在高市场化的成熟的电子商务体系基础上的。建设发展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从宏观上看要有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市场行为准则,要求重新构造农村资源配置方式、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市场体系建设,在微观上对物流体系自身的顺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农村市场化体系的完善和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迫切需要形成。

2.3 人才匮乏

在《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统计中显示,目前,在我国每年国内高职院校700万左右的应届毕业学生中,物流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只占七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10万物流人才走向工作,而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万,与发展快速的城镇相比,农村物流环节的人才缺口更大,吸引人才的优势更小。

随着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在农村地区的渗透,对从事物流业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从事物流管理类工作的相关人员。但目前,在我国农村物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基本上以高中学历为主,物流操作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物流相关的操作原理、物流行业规范、物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了解甚少,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相关理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4 政策不够完善,协调机制不健全

物流是从原料采购到最后顾客手中的链式复合型产业。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需形成一个统一开放、有秩序的市场,需政府和物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需建立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各管一块,自成体系,物流企业相关组织没有做到很好的协调、引导,导致现代农村物流协调机制难以形成。有些区域的物流企业还处在无目标、无方向发展的阶段,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效率提升对策

3.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城市物流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有的城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差距逐年拉大。目前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缺少高等级公路,导致配送网络不够完善,缺少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保障农产品的储存,导致鲜活农产品的大量损失,农业物流设施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差。因此,应建立联系城市和农村的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统筹城乡物流站点规划,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将各乡镇的农村物流站场规划纳入到地方统一规划。在建设农村物流站点的时期要做到全面扶持,根据“政府统筹、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理念,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将农村原有的各类站场资源改造开发成物流网点。可以发挥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的优势,解决农村物流服务“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电商背景下,网络成为首要前提,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仅有网络还不够,还需要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太多、太杂,需要经过梳理才能被有效利用,通过构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将有效解决信息获取困难、杂而乱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发展助力。通过扩大对物流平台的投资,充分利用网络,物流从业人员可以高效地利用物流平台上的信息服务客户,提高物流能力。

3.2 培育专业化的农村物流运营组织

农村物流业发展较为缓慢,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政府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的农村物流运营组织,加快其发展步伐,从而更快更好的解决庞大的物流需求。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促进一些大企业对效率低下不符合物流发展大环境的小企业进行兼并,给予政策放行,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从而提升运营力。政府还应该针对不同需求,从多方面促进物流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从而更好地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建立集成化高、全过程服务完备、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

3.3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村人口多、就业机会少的优势,创建农村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切实有效接地气的培训方式,增强农村人才市场意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有当代管理经营意识和手段的物流行业经营者。同时,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宣传,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在外闯过的人相比没有出去过的人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更雄厚的资金,他们的加入将为农村物流业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投入,给予高校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同时增加考核要求,鼓励引导高校开办物流业发展所需课程,让广大学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还可以建立健全中大型物流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机制,让未入社会没经历过物流工作的学子有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理论,也为其将来步入物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给在职物流人才创造学习机会,如开展在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让那些有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根据自己需要及时补充所需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物流业高级人才,为国内物流发展带来新思路。

3.4 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业行业协会建设,在政府、市场引导下、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协调机制,增进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集众人之智解决发展问题。把与当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平时绩效查核中,以实现农村物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扶持发展为农民提供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等服务的行业协会、购销专业合作社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企业组建全市物流联盟,发挥联盟企业的互补优势,实现互利多赢和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

在农村物流体系中,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从城市运往农村,而农产品等其它产品则需要从农村运往城市,本着资源合理利用的节约原则,可以将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结合起来,建立适应城乡双向物流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物流管理一体化。按照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整体思路,制定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总体规划和配套政策,减少车辆空载率,提高物流效率,使物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苏珊珊.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3):9-11.

[2]刘利猛.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04):208-210.

第6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关键词: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43-04

引言

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一直肩负着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化水平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及。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有些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或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层面,认为信息化就是配置电脑、使用软件,忽略了其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深入理解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应用上,基层企业对信息平台建设和技术运用上不够重视。从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建设来看,要进行现代化信息体系建设必须得到政府支持、企业重视,加大信息开发投资力度,带动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促进基层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仓储设施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库点布局来看,西部、中部库点相对密集,东部、北部产粮区库点相对稀疏;铁路沿线库点相对稀少,非沿线库点相对较多。由于库点布局不够合理,在粮食流通过程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一是遇到粮食丰产时,因库点少、仓容不足,农民粮食不能及时出售,出现卖粮难问题;二是国家调控急需时,由于粮食集中发运,造成铁路专用线极度紧张,严重影响发运进度;三是非沿线库粮食出库时,因有短途公路运输致使粮食物流成本提高。

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仅凭所辖中储粮库的几条专用线、简单的仓储配套设施,组建了黑龙江省中储粮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是不足以做大做强和发展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的,也不利于发展中储粮库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模的。

(二)物流体系节点流程规范参差不齐

通过对黑龙江省中储粮库35个直属企业的实际调查,从各直属企业财务部门和仓储部门了解到,各库点物流体系流程规范情况参差不齐。其中,纳入中储粮总公司核算的12个直属企业从物流体系节点业务流程规范上相对较好,如粮食采购业务流程、物资材料采购业务流程、装卸搬运用工作业流程、库内用工作业单传递流程、中储粮轮换销售联合办公业务流程、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流程、中储粮直属库综合治理信息网络、粮食干燥系统脱硫等;而仓储系统智能化管理仅限于一少部分库点的个别仓房得到试验性的应用,并没有普及。从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储粮来看,普遍存在着粮食入仓时水分偏高,加之仓温较高,湿度较大,粮食底层低温与上层高温冷热气接触,粮食易出现结顶或结露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变质坏粮。应对所辖粮库仓房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控温系统,完善普及应用仓储系统智能化管理。

其他库点物流体系流程规范上与上述相比差距较大,其中的差距表现不一。有的是一个节点上的业务流程不规范,也有的是多个节点上的业务流程不规范。这样的粮库物流体系节点流程不但不便于整体管理,影响整个物流体系的规范性,而且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增加物流成本,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三)信息与物流体系节点智能化衔接不到位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建设调查发现信息平台建设没有与物流体系节点有效衔接。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建设和启用处于初级阶段,在应用范围上,仅仅局限于报表、市场信息。现场收购及环境监控、粮情检测等方面,还没有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运输、加工、装卸搬运、配送、仓储等物流体系节点上,同时,信息平台的建立手段不够先进。

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仓储体系建设来看,各库点的仓储设施实力差别较大。例如,哈尔滨直属库库内仓容达45万吨,齐齐哈尔库库内加分库仓容达60万吨;而有近15个以上库点仓容不超过10万吨,同时,仓储配套设施参差不齐。从调查数据显示,新建库30%的仓房和老库20%的仓房实现了智能化和科技化管理;近60%—70%的仓房管理还没有安装配套设备达到智能通风、空调控温管理;更有约15%的仓房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尚未安装电子检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等。由于仓储设施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出现仓容多的大库因周边粮食数量不足,一方面,造成粮仓闲置,资源浪费,储存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从远距离收粮用于装满闲置的仓房造成粮食物流成本加大。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但是由于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所辖中储粮库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水平落后,都是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储粮库近一半的企业很多办公事务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是依赖业务系统和网络来完成,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不能独立完成系统出错后的处理工作,或不能完成基本的维护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维护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黑龙江省中储粮库在发展中,应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找准自身定位,要根据物流服务的需求和特点并结合自身的基础,进行资产、人员、业务等方面的重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企业内部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权责明晰、相互监督、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提升标准化运作。企业外部要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与供应链上各成员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利益机制,加强互相信任与沟通。

(二)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建设力度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中储物流组织形式多样化,基础设施资源较为分散的特点,企业应大力提倡资源整合。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区域布局,建设物流中心,逐步构建适合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流的发展;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等现有物流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最大程度发挥效用,进一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鼓励传统物流组织,如运输、加工企业等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同时支持物流企业的合并重组,使其扩大经营实力,形成规模经济。加强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它们是物流快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公路、铁路、光缆的覆盖率,增加电话和宽带的使用量,为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粮库管理信息系统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通过建立数据信息库形成黑龙江省中储物流信息网络,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网络,采用MIS(管理信息系统)与EDI(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物流流程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最大限度的整合自身业务流程,同需求方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准确、快捷的交易方式,从而降低物流费用。

在建设黑龙江省中储粮库信息平台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邮件及文件传输系统软件进行改进和更新,使之更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流程再造,改进和完善业务数据的报送、汇总和查询方式,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同一平台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为领导提供更充分的分析数据和决策参考依据。此外,还要注意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储运设施。要彻底改变依靠人力搬运的方式,提高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针对于农产品鲜活、易腐等特点,应配备如自卸车、集装箱运输车、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等农产品专用设备。

(四)粮食运输可借鉴煤炭运输车载应用GPS/ELS管理系统

目前,煤炭运输车辆装卸作业电子解封监管系统,简称“电子签封”系统(ELS),是专门针对这一生产运输环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设计的一套管理系统,可有效监控车辆运输作业过程,规范和监督各环节操作行为,为加强运输车辆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机结合。“车载GPS/ELS监管系统”,实现数据远传,实时监控,中心管理。从而提高车辆安全运输管理水平的同时,承运信誉也得到保证,因此该系统具有现实意义。建议黑龙江分公司对所辖中储粮库在完善自备散粮运输车辆,包括铁路散粮罐车、集装箱和汽运配送车辆的同时,科学借鉴“车载GPS/ELS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粮食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水平。

(五)增强仓储系统智能化监管

黑龙江省中储粮库打造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的传感网技术建设感知物流系统。从粮食安全监管角度来看,建成感知物流系统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后,可在第一时间发现粮食质量问题,增加监管的覆盖面,将销售企业自律、物流中心自管和粮油质检部门监管有机结合,并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食品安全追溯奠定基础。建立粮食仓储运输系统的计算机监控,利用PROFI-BUS现场总线的监控网络,可以保证粮食储运过程的快速安全和准确。某公司自主研发的ADL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运用于粮食仓房温湿度的监控。ADL自动温湿度记录仪有2种监测方式,第一种是实时检测,将记录仪连接电脑,运行监控软件即可在电脑上查看记录监测点的实时温湿度数据。第二种是在电脑上设置好记录间隔时间,上下限报警,启动监控时间,然后将记录仪挂在粮食仓房监测的相应位置,定期将记录仪接在电脑,通过监控软件导出数据查看。

(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培养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这部分负责人必须管理和技术兼备,必须对MIS系统和EDI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必须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切实担负起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指导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和运用。培养其熟练运用MIS和EDI系统平台开展辅助决策的能力,组建基于信息化运用的工作管理团队,并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转。培养核心技术人员。由于MIS系统和EDI系统运用了大量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因此要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有在信息化领域中技术和商业实践相结合的核心技术人员,包括网络工程、服务器管理、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人员。信息系统建好后最重要的是运用,凡是与信息化系统运行有关的终端人员,都必须能够真正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而忽略了对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因此,要经常给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向培训,增强其工作能力。

结语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是仅仅服务于日常工作减轻劳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中储粮库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促进黑龙江省中储粮库管理不断创新,不断向技术化、精细化迈进,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帆,霍建军,杨晓宇.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现状评价[C]//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哈尔滨:黑

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420-43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丁立言,张铎.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

[4] 胡非凡.国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发[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7):15-17.

[5] 朱东红,慕艳芬.国外粮食物流发展概述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3):7-9.

[6] 侯立军.国外粮食物流的走向及我国的应对举措[J].粮食流通,2007,(36):39-44.

[7] 山东省外经贸厅.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R/OL].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8] 贾述评,房筱莉.物流业在日本的发展特点及趋势[J].吉林交通科技,2009,(4):65-66.

[9] 田学军.美国物流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启示[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12):40-41.

[10] 谷杭杰.国内外粮食物流的发展[EB/OL].宁波市粮食局网.

[11] 侯立军.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粮食物流体系比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4).

[12] 国家发改委“物流管理”赴加拿大培训总结报告[Z].2011年3月.

[13] 黑龙江省发改委.关于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Z].2009,11.

[14] 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政办发[2012]2号.2012,1.

[15] 孙宏岭,阮承健.中国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11.

[16] 郑晔,佘欢.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现实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09,(6):28-34.

[17] 郭秀芳.基于电子商务的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1,(3): 68-72.

[18] 李明发,任怀民,吴刚.建立哈尔滨粮食物流中心的构想[J].粮食加工,2006,31(5):65-68.

[19] 单庆晓,等.采用大弄PLC的筒式粮库集散控制系统[J].电工技术,2003,(8):60-62

[20] 王耀.推行散粮火车集装箱运输,促进粮食“四散”进程[J].粮食问题研究,2009,(6):19-21.

[21] 平海.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粮食加工,2006,(4):76-79.

[22] 胡瑜.大型粮食仓储运输系统的计算机监控[J].超重运输机械,2009,(10):81-84.

[23] 罗乔东,等.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网络的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12):170-172.

[24] 李智彬,易伟义.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9,(1).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ain storeroom

LIU Jian-guo

(Heilongjiang state grain reserves Fuyuan depot,Fuyuan 156511,China)

第7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新时期我国制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政策,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各地首先要全面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施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包括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积极建设和运用连锁经营配送网络模式,建立完善的城乡物流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更进一步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在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如何利用网络合理调配规划城乡物资的配送和农产品的统购包销。

【关键词】

城乡物流一体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优化

近年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乡间的物资的调配速率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承接资源运输和传送的物流行业成为了城乡经济互通的纽带和链条。

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不够全面,研究者主要是偏重某一方面,比如研究连锁超市配送农产品和城区资源,比如研究如何发展农村连锁店。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发展农村连锁店铺和配送资源之间的联系的,还为数不多。在这个过程中,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配送方面,配送中心的建设成为核心问题,要能够开拓畅通的物流路线,将整个运输网络系统疏通。一个是要将农产品统一收购,统一输送往城市,减少运输成本,和整个网络管理投资。

1 阻碍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连锁经营模式已经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农村的经营模式也蓬勃发展,但是相比城市的经营建设农村就成为了整个连锁经营配送环节上薄弱的一环。

1.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物流运输不够发达,与农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缺乏与很大的关系。由于基础设施不够,物流线路没有开通,导致物流运输不畅,使运输速度减慢,使产品的配送受到阻碍,产品无法进入城市,就影响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农村物流投资成本过高

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整个物流线路需要经由过多中转环节,严重的影响了整个流通时间,浪费人力物力,物流投资成本过高。整个物流环节无论在组织结构和时间都显得拖沓和分散。

1.3 农产品的运输受时间限制

农作物的生产和收获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产品的调配就具有季节性,四季分明,在特定的季节销售特定的品种。各种瓜果蔬菜都在特定的时间上市,虽然有反季节蔬菜,但毕竟只是少数,而且种植成本较高。农村对于城市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具有季节性。比如,在农耕季节,可能对于作物种子的需求较大,在这段时间的物流主要是种子等产品。

2 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建设模式.

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优化连锁经营配送网络,要加强城乡物流的相互渗透,加强城乡的交流,建立多交叉的城乡交通路线,加强城乡信息沟通。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加强和巩固城乡连锁企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城市连锁超市和农村连锁店。

2.1 整体规划

城乡物流一体化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城乡资源共享。通过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资源能够合理配置,是城乡发展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富裕。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占优势的城市物流体系 ,应该逐渐向农村扩展,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第二,作为物流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物流体系,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够适应和接纳城市物流,从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缩小与城市发展的差距,实现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2 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

城乡物流一体化要解决的城乡首先要完善连锁经营的配送网络的整个体系,将整个配送网络上的各个部门与环节都要规划完整,建立完整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发展链条。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各个部门都要有密切的合作,网络主体之间互相协调,共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

2.3 完善城乡物流一体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发达的交通网络住哟是指完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交强道路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推行“村村通”,铺设连接各农村的交通路线,扩大公路,铁路的覆盖率,方便运输,完备交通设施。便捷的信息网络是指要加强农村和城市的通讯设施的完善,同时逐渐普及计算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良性的政策环境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努力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实行政策的扶持。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连锁经营模式扩大,城乡物质交换才更方便,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连锁超市和店铺的网络优化设计

在整个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中,连锁经营模式是否合理,取决于连锁经营的网络设计是否能到了优化,整个连锁店铺和超市的网络设计和优化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整个连锁运营中,城市和农村都承担不同的商品生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的消费品主要是各类工业制造商品和农产品,工业制造商品经过物流中心送往各大连锁经营店;农村对工业制造品的需求量大,它们主要向城市输送农产品。

第二,加强对农副产品的统购包销,统一收购农产品后,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再分别送往各大城市,满足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城市就主要通过工业制造,流水线生产,批量大规模生产大量的商品,输送至农村各连锁商店,用于满足农村对工业商品的需求,在物质输送中,推进了城乡物流一体化。。

第三,加强对农产品收购体系的建设,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完善农村各连锁店,将农产品统一收购,同时拓宽农产品的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

4 结束语

当前农村-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针对如何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建议,为了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大力探索各种方案,开辟了连锁经营模式。具体针对如何优化连锁经营的网络设计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不足之处,静待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l]张尚民.城市连锁零售商店向农村扩张的机遇及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技,2011,39(33):2077420775

[2]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

[3]周凌云,顾为东,赵钢,张萍.面向城乡双向流通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J].现代管理科学,2013(7)

[4]钟玲.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

[5]陈星宇,任保平,喻文.构建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双向流动商贸服务体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04)

第8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way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elaborated how to build modern logistics covering raw materials and features finished products logistics, the embodying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tize, in—time and standardized" logistics, and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oduction flow and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to enhance rapid reaction capability of cigarette manufacturer.

关键词: 物流管理体系;生产流;信息流;生产保供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production flow;information flow;production suppl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167—02

0 引言

随着全国烟草行业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订单式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已经成为烟草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高效运作和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卷烟生产企业厂建立内部物流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是以“信息化、智能化、即时化、标准化”为主要特色,适应现代烟草订单生产、快速反应组织方式,突出生产保供的物流管理体系。

卷烟生产企业建立内部物流保供体系,应围绕订单生产和提升生产厂生产组织保障能力主题,以快速反应和科学保供为核心,以快速流动为特色,围绕提升保供能力这一核心,优化过程生产物流流程,突出原材料、产、成品等快捷式过程物流主体建设,建立与生产流同步的快速物流体系,突出物流与生产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

1 突出系统应用,建立信息化、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借助企业已经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内部ERP、NC等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势,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物流管理体系。先在生产环节实施物流信息化,逐步在供应商管理、原料投料等环节实施,将“卷烟原料、材料、供应商、原材料仓储配送、物流周转”等诸因素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物流系统,以信息流推动物流发展。

1.1 建立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首先要建设和完善原料调运配送信息系统。借助信息系统,尝试建立以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持,以原料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原料调运系统平台,通过建立一个法人范围内,多个生产单元内原料信息共享,实现原料物流信息与生产计划ERP系统有效对接,为原料物流提供信息保障。

1.2 建立和完善生产信息与原材料信息融合系统,通过ERP、NC等信息系统,使原料投料信息与生产计划信息有效对接。以ERP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设计材料配送模块信息系统模块,使投料信息与生产作业信息有效互动,供应部门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信息、设备开动信息编制材料配送计划表,配送库人员根据配送计划表信息科学实施配送,实现原料、材料配送信息化。

1.3 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卷烟企业在库容紧张情况下,可以积极实施以一库制为纽带,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将供应商库存变为生产厂理论库存,对所属材料采购及仓储实施统一管理,将材料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运行现代物流供应链模式,通过实施流程合理、标准支持、模式运作等方式,建立现代供应链体系,实现物资供应与生产管理无缝接连。

1.4 建立卷烟销售物流信息系统。加强对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系统的运维管理,实现卷烟销售物流信息化。通过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做好成品物流信息核对、加强系统前端和终端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为更好地服务卷烟销售和专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2 加强新技术应用,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

第9篇: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范文

1.1国际物流的含义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从国际贸易的一般业务角度来看,国际物流表现为,实现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的过程,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

从本质来说,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地理范围大;同时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在国际间组织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相比较国内物流更加复杂。因此国际物流的目标即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基本环节,国际物流不仅使国际商务活动得以顺利实现,而且为国际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利润源泉”。

1.2国际物流的主要特征

1.2.1国际物流反应快速化。国际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1.2.2国际物流功能集成化。国际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它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的集成等。

1.2.3国际物流服务系列化。国际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的外延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1.2.4国际物流作业规范化。国际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跨国界、跨区域推广与考核的作业。

1.2.5国际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化国际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不同物流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每个物流环节最优化的同时,追求整体物流活动的最优化。

1.2.6国际物流手段现代化。国际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客户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等手段普遍应用。

1.2.7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国际物流需要有完整、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

1.2.8国际物流系统信息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国际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1.2.9国际物流服务社会化。众多工商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

1.2.10国际物流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物流的选择和配置,着眼于物流技术和系统在全球大市场的推广。

2中国国际物流体系的构建

2.1国际物流体系的内涵

国际物流体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国内、国家间、区域间和洲际间)为进行物流活动,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物资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对国际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的一系列过程就是国际物流系统化。效率化和最优化是国际物流体系优化的两大目标。所谓效率化,也就是要把物流的上述功能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物流各个子系统的共同目的是实现物流的效率化;所谓最优化,也就是应用物流系统的效率与费用分析使系统的构造、组织、管理的物流过程实现了最优化,以物流总体系统成本最低来提供物流服务。

2.2中国国际物流体系的组成

中国国际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国内各区域内国际贸易份额的分担,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由以下5个子系统构成。

2.2.1运输子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

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海运力量不足、航线不齐、港口较少、布局不合理等,压货压港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进出口货物的及时流转;第二,铁路运输全面告急,海铁联运的能力没有发挥,内陆出口更困难;第三,航空运输力量也不足,快速空运体系还没有形成规模。要解决外贸进出口运输的

困难,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加大对水运、空运和几种运输方式连接部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形成大容量、快速化的国际货运通道,组织以大型运输企业为龙头的国际货运船队、专列和快递企业。

2.2.2仓储子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仓库的出现,为国际物流的海关仓储提供了既经济又便利的条件。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2.2.3商品检验子系统。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三种做法:一是在出口国检验。可分为两种情况:在工厂检验,卖方只承担货物离厂前的责任,运输中品质、数量变化的风险概不负责;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其品质和数量以当时的检验结果由准。买方对到货的品质与数量原则上一般不得提出异议。二是在进口国检验。包括卸货后在约定时间内检验和在买方营业处所或最后用户所在地查验两种情况。其检验结果可作为货物品质和数量的最后依据。在此条件下,卖方应承担运输过程中品质、重量变化的风险。三是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货物在装船前进行检验,以装运港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出具的证明作为议付货款的凭证,但货到目的港后,买方有复验权。如复验结果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但必须出具卖方同意的公证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

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附设的检验机构。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究竟选定由哪个机构实施和提出检验证明,在买卖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加以规定。为此,有必要考虑构建适合我国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快速商检子系统,最大程度地降低进出口产品的商检成本,提高产品的进出速度。

2.2.4商品包装子系统。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商品包装材料主要靠进口;包装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质量上不去;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出口商品包装缺乏现代意识,表现在缺乏现代包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包装的信息观念;“重商品、轻包装”的思想普遍存在。

为提高商品包装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应提高广大外贸职工对出口商品包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现代包装意识和包装观念;尽快建立起一批出口商品包装工业基地,以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满足国际市场、国际物流系统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各种特殊要求;认真组织好各种包装物料和包装容器的供应工作。

2.2.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具有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等特点。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把握国际贸易EDI的发展趋势,强调EDI在我国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

上述主要系统应该和配送系统、装搬系统以及流通加工系统等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建立我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国际物流系统。

2.3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顾客服务水平要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实践中来看,国际物流体系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国际物流体系构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

2.3.1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体系的原则。通过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扩大我国国际贸易份额,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这是我国构建国际物流体系的目标。为此,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进行。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诸如:生产厂家仓库与各中间商仓库、港(站、机场)区仓库以及出口装运能力的配合和协凋,以保证国内外物流畅通,少出现或不出现在某一层仓库储存过多、过长的不均衡状态。再次,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国际贸易,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2.3.2国际物流体系合理化建议。我国的国际物流体系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体系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

第二,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

第三,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它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第四,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第五,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

第六,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

第七,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