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问题;措施
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是指由建设工程中各参加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建筑市场中,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承包商、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单位、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各自的控制职能和作用。这种组织实施方式是由构成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制度所决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有控制,保证达到预定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而现阶段,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因此我国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作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应当完善的措施。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由于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①监督管理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缺乏适度可行的处罚依据。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相应的新规范和新标准还未出台,使得质量监督标准没有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③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设和施工企业变动性和流动性增强,缺乏有效措施,质量责任难以追究。
1.2 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
客观上把工程质量与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这就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以微观管理向客观管理、以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步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1.3 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
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工程质量核验制被备案制取代后,整个质监系统都存在着重新定位工作性质的问题。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明确,严重阻碍了质监机构的调整和发展。同时,质监系统缺乏外界激励机制,无论施工企业还是监理单位,始终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而质监机构在发展之初,就依靠的行政文件,缺乏竞争机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系统自身对市场的免疫力最终将丧失殆尽。
1.4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监督机构究竟是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专业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雇员或者是专业技术执业人员。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造成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无威慑力。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性质与地位不能准确定位,造成了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不统一,监管效率不高。
1.5 监理单位存在违规行为
目前,监理单位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越级监理,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单位名义承担监理业务,将监理业务转手给其他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虚假合同,卖图章,只收费,不监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推销建筑材料、介绍施工队伍,谋取非法利益;监理人员执业资格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监理资料不齐全、混乱,关键过程、重要部位、隐蔽工程未及时到位检查,签证不齐全;不严格按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对基础、主体工程进行评定、对竣工工程质量进行初验和评估。
1.6 监督工作手段单一。技术含金量低
建设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己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年来,质监机构在质监手段方法上的发展创新速度远远低于其组织机构建设速度。20年过去了,质监手段基本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锤敲阶段,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即使增加了一部分现场检测也是有限的辅助手段,主要工作方法的革命并没有完成。
1.7 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不高、行为不规范、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现有质监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新进人员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人并未发挥出与其学历相适应的作用。质监在技术上的专业性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的专业不对口,存在专业结构配备不齐,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应完善的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新模式。
(1)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国际化和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实施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有效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培育有效的建设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推动工程担保与保险市场和监理咨询市场的规范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保险和建设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社会保障作用,全方位挖掘各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士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潜力,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同时,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2)转变角色,恢复执法地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改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职能,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以经济和法律相结合为主要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所有参与者实施执法监督。
(3)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抽测制度
传统的三到位(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监督)质量监督模式,不仅与监督检查随机性、动态性的根本要求相矛盾,而且容易造成因停工待检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与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随机抽查,事先不定点、不定期、不定检查内容、不提前告知,可以避免受检单位做表面文章,监督人员更容易看到真实的情况,通过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合理地配置监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监督工作量不断增大与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监督效率。
(5)随着工程监督机构工作方式由微观重点检查向宏观巡查转变,以及旁站监理制度的实施,积极探索全面确立工程监理在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控的新地位和新作用。质监系统应当是在监理之上的高端监督部门、它不可能像监理一样,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只能是有针对性的实行动态式巡查。
①将工程监理在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监控推向第一线,确定新地位;同时工程监理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把关职能,发挥新作用。
②全面增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观,应将工程监理列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即各类建设工程均应按规定一律实施工程管理制度。
③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应按规定全面加强对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监理、质量监督行为和责任的监督管理。
(6)加强竣工工程备案管理。竣工工程备案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重要工作职能,但由于涉及公安消防、人民防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职能,具有一定复杂性,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容易导致竣工工程不能按时备案。对此:①要求建设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②提前完善消防等验收条件;③加强备案工作管理。房屋建设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房屋所有权登记机关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的,工程不得进行交接。
(7)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和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把知识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引到监督管理工作岗位上来,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1.1项目资金管理不到位
由于村干部对新农村项目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不懂财经纪律,在村组织实施项目中,个别村干部将一些不符合财务规定,不允许报销的非项目产生的费用通过更换名称、内容等方式纳入项目支出现象。
1.2财务核算不规范
当前,村级财务虽已纳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统一管理,但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村级投资、应收款等项目未按要求进行核算;二是存在白条入账现象;三是大额费用以现金支付,部分村级集体为了支付方便,大额费用采用现金方式予以支付。
1.3虚报冒领、重复报销
由于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不到位,村干部对支出审核不严,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村干部通过虚列支出内容、重复报销等方式侵占项目资金。
1.4村级建设工程款结算不规范
一是别村级工程招投标流于形式。部分村建设工程由村集体自行组织施工,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工程无预算、工程建设按支出数入账,工程造价、采购量的真实性难以确定等问题;二是村级工程无验收程序,工程支出随意性较大。工程量减少但支付的工程款仍按照合同价款支付;增加工程量等原因引起的合同价款增加缺少必要程序。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
由于村干部对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财经纪律、制度不了解,法律素质淡薄、依法办事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为谋私利,不按程序办事。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搞普法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脱离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
2.2村级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一是长期以来,村级组织项目建设较少,没有项目建设管理经验,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无法适应财政对村级项目扶持资金迅速增长的要求。二是一些财会人员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三是村务监督人员监督不到位。部分村务监督人员,看问题凭好恶,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2.3工程监管不规范、不透明
一是村级项目建设存在应进行招投标的,没有进行招投标,而是由村集体自行组织或村主要干部承包施工,造成工程建设内容变化大,工程造价难确定;二是有的是中标人中标后进行转包,私下转包给没有资质的人施工。三是个别村主要干部为承包本村建设工程,采取暗相操作,挂靠到多个有资质单位取得投标资格,中标者实质是村干部本人,造成监管者与施工同一人,监管缺失,必定影响工程质量。
2.4村级项目监管乏力
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监督体系是一个涵盖各级人大、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进行监管。但目前,多数监督只集中在资金的分配和指标下达上,对项目预算、过程监督、项目验收等程序上疏于监督管理,也没有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作指导。
3、规范村级项目建设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法治;不定期、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开展财经制度、法律知识的培训。逐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使其在村级项目建设中能够坚持原则,抵制诱惑,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按章理事。
3.2开展业务培训
一是对村级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财经法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对村财监小组成员进行法规、制度培训,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混乱的漏洞。
3.3规范项目管理程序
一是建立村级基建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明确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二是要实行严格的工程招投标制,对于公益性的、规模较大的项目建设,必须经过村集体研究、村民公开后,在招投标平台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杜绝暗箱操作,减少违规行为。三是建立村级项目内审机构,各乡镇将有审计证的人员组成成立审计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村级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内审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通过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实处。
3.4强化项目监管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对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建立完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着力点,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抓手,突出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服务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充分利用村委会、农业科技示范户、农家店、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2012年由电信公司在我县80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负责收集整理和及时上传本信息服务站各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济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防控等信息。
(二)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员组织制度和培训制度,对农村信息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同时,在涉农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对农产品销售、贮存、加工动态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最终形成农村信息员网络。
三、建设要求
(一)信息服务站的选址。信息服务站可选择在村“两委”、农业科技示范户、农家店、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便服务本村群众处。
(二)信息员的选配。信息员由乡镇推荐,农业局和电信公司共同确定。信息员的范围来源: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农调队的基层信息员、分布在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农资销售人员;行政村干部和党员等。
(三)建设具体要求。各信息服务站必须按照“五个一”标准建设,即有一处固定场所,专用或兼用均可,交通便利,周围人口相对密集,常年有人驻守;一套信息化设备,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培训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有一定经济基础;一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对信息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一个长效机制,不断整合资源,创新运作模式,探索建立“组织引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使信息服务站健康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各乡镇在2012年9月底前完成信息服务站场所的选定,信息员的推荐,并做好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摸底调查和筛选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在2012年10月底前,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80个,配置相关设备,建立公开栏和各项制度,组织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验收阶段(2012年11月一2012年12月)。由县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自查自验后,迎接市检查验收,同时,县上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工作责任。信息入村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要充分认识信息入村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明确主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建设体制,确保建成的信息站规格不减、设备配套、管理完善、运行良好,形成建站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格局。县农业局负责参建合同的签订,落实建设任务,协调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场地的落实、信息员的聘任、培训和日常管理,督促落实好信息员的待遇,组织做好各项考核和验收工作。县电信公司负责合同范围内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搞好设备维护和业务指导工作,组织信息员业务培训,落实信息员底薪以外的待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资产管理,努力提高面向农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得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尤为重要。当前天台县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民主监督欠到位;白条入账,不规范凭证多。
本文主要以天台县会计委托制建设为例,剖析目前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对策,希望能成为借鉴的一部分。
一、天台县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现状
天台县为山区县,面积1432平方公里,597个行政村,20.1万户59.8万人。从2003年开始,在各乡镇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以来,先后出台了一整套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工作建议,目前15个乡镇级的农村三资服务中心都已配备齐全电脑及打印设备,招聘有会计共26名,已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每年120万元,行政村层面会计委托制已实现全覆盖,会计数据网络资源已实现在全县范围内共享,推进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村干部对集体资产管理,责任意识淡薄,重支出轻管理。有些村干部不注重财务管理,漠视群众的要求,不愿意规范财务和实行公开。少数村干部“土霸王”意识太重,村重大事项、工程项目建设和资产资源的处置等不按民主决策程序执行,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响强烈。
部分村在资产管理上漏洞较多,流失严重:一是资产购买、处置时未经过民主讨论和决策,审批手续不全;二是工程建设操作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仅仅停在纸上,追加投资更没有补充资料,以材料发票代替工程款进行结算、人工劳务费用工资单代替,更特别的是出现水利工程建设等上级奖补的项目,连最起码的履行价款(承包金额)也没有的现象;三是资金预算控制流于形式,绝大多数村干部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多数村没有执行预决算制度,随意开支多,更谈不上量入为出了。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各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村会计人员无专业知识,未经过专业培训,并且队伍不稳定,村委会换届,财会人员也随着换,不及时办理会计资料的交接。由此带来财务核算不标准、资金管理凌乱现象,也存在着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
(三)民主监督欠到位
首先,部分村村监会成员经常外出,无法实行有效监督,更无法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造成无法及时结报账目。其次,有些村监委监管缺位,对村里一切事务任由村主要干部说了算,监督徒有形式,在费用发票上盖上监督章就了事,完全不敢监督。其次,也有村监委没有把正位置,审核支出票据连合规的也不予通过,最后导致与村主要干部意见不一,正常村务无法开展。还有部分村由于村民外出多,在家村民代表数量较少,召集村民代表会议难度大,重大事项就在村干部会议上进行通过,造成村民代表及广大群众从不理解到不支持村内具体事务的管理,导致村公益事业无法开展的现象。
(四)白条入账,不规范凭证多
随着近几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不断推进,规模较少副食百货等个体经营户已没有税负,经营门槛降低而导致数量增加,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基本不会电脑操作。加上税务部门窗口网点上收到县城,又统一采用电脑开票模式。规模较少副食百货等个体经营户就无法提供正式发票,村级日常开支中白条支出逐年增多,占了很大比例。
三、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乡镇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将各自然村的财务管理,纳入等同于行政村管理实行委托的模式,完善村级三资服务各项制度
1.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首先是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村级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明确个人的权限和对应的责任。
2. 村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的加强。从正反两面注重对村两委干部、村监会和财会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让村级干部体会到农村腐败的严重后果,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确保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不想腐败、也不愿腐败。
3. 健全考核,明确职责。实行会计委托制后,最为重要的就是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问题。首先,业务培训要加强,全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培训,乡镇再分期分批对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落实培训效果,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其次,分村级和乡镇两个层面进行考核,以健全制度、稳定队伍、规范核算、民主透明、监督正常等作为主要内容,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奖勤罚懒,逐步使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二)县级各部门协同做好服务,推进原始票据规范管理
针对税务部门统一采用电脑开票,而绝大多数个体经营户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无法开具正式发票出现大量白条的现状,就需要农业、财政、审计、国税、地税等部门协同解决,同意对规模较少副食百货等不交税经营户实行差别管理,采用定额发票模式,定额发票可以分100元与500元两种;对不足100元的费用开支允许使用普通的收据。对其他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需要购买的直接材料等一律要求提供税务部门开具足额发票,达到规范原始票据的目的。
(三)村集体应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好会计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执行
1. 村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一是村级所有资金、资产和资源要全部纳入范围。二是涉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开支,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首先,召开社员代表以上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形成决议后方可执行;再组织进行项目的设计和预算编制;组织招投标,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工程按期推进及合同的履行;最后要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及结算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2. 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监督力度。财务公开在内容上要全面,地点上要固定,格式上要统一,要逐项每笔公开,让群众可以监督;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让群众满意。
(四)健全村级财务监督体系
在健全村级财务监督体系中,中心是重点,要严格把好审核关,精准地为各村提供记账服务。
1. 村内监督。村务监督人员要根据自身的职责要求,对原始凭据逐笔进行审核,并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促使项目建设能够保证质量如期完成。
2. 会计监督。村级组织的财务收支,经村级审核签批后,报由会计审查入账,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退回到村。
3. 审计监督。由农经部门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对村级组织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及时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通报审计结果,让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褚天明.浙江天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农业会计,2013(08).
[2]刘永均.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J].吉林农业,2014(05).
[3]王晓红.嘉兴市南湖区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4(04).
[4]付金辉.浅谈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3(24).
[5]赵静.浅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09).
[6]包春霞.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5(12).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作用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资产量占包括村级文教、卫生、电力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比例也近一半,防洪、排涝、灌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小型水库、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源工程用于发展农村饮水,切实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都分布在偏远山区,半山区等,通过发展农村渠系改造、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水库加固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为人水和谐、水与环境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依然沿用过去的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在农民没能把水利设施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而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没有发挥农民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存在工程产权不清晰、工程维修费用难以落实与水费收缴困难,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部门职责不明和管理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偷窃现象增多,打击不力。基层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构想
1.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
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论其数量、规模、投资,还是其所增加的作用,已形成为农村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2.供水能力稳步提高,但用水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全省水利工程的供水总量持续增长,大大缓解了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随着全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进一步增加,如何协调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结构性矛盾,将成为未来政府水利部门工作重心之一。
3.有效灌溉面积控制
随着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好灌溉面积是至关重要的。
三、针对现状、发展规划,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贵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应确定为加强农民自主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体现持续的、系统的和动态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民主参与为主体,以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向下面几个方向努力:
1.明确分级管理责任机制
按工程建设的资金渠道和管理阶段对小型水利工程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可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划分为工程管理、乡镇管理和村级管理以及农民用水户管理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责任,明确分级管理责任机制。
2.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
除政府持续稳步加大投资以外,同时还可以采取多种投资管理方式。如“土地规模化示范区”的管理模式、“村集体承包土地+转包小型水利”管理模式、“村委会+用水小组”管理模式、“用水者协会+物业化”管理模式和民营化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又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落实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提高农民素质,在法律上保障各种农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合法地位
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用水合作组织或水利会,是目前实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模式,它既是一种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同时也是村级集体民主自治方式的一种延伸,因此应该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承认和保护。要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制定和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注册登记的有关法规,以此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组织的合法性和基本权力、义务。
4.在充分考虑供水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
长期以来水价偏低,水费实收率较低,无法补偿供水成本,导致水利工程管、养经费不足、工程老化、病险加剧,一大批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现行水价进行改革,建立灵活的水价调节机制。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费征收力度,是促进水管单位转轨变型和实现水利工程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水费收缴率。加强计收监督,避免水费征收过程中的截留、挪用、拖欠等,真正体现水资源的商品属性,明确供水双方的主体地位。
5.搞好工程发展规划,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充分把握当地的农业发展趋势,与政府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引导当地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合理地制定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期建设规划,调整灌溉布局,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该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体系中。
其一,建章立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监督和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管理,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票证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操作制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等,着力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财、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为全区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统一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二,培训骨干,提高从业质量。坚持每年对乡镇街财政所和村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及财经法规知识培训,集中学习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同时根据乡村两级财务人员的特点,采取业余自学、相互交流、集中讲解,分时分批参与市区乡三级轮训等方式,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其三,统一模式,规范财务操作流程。统一账户设置,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会计账户、账簿。各村在与服务中心办理移交手续时,同时取消在银行或信用社的账户,由服务中心统一开户、统一管理;统一收支票证,村级各项收入和代收款项统一使用内部专用收据,对专用收据实行“用一换一”的领购、缴销方式,以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按期入账;统一资金管理。对村集体各项收入。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对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超限额开支实行专项审批;统一审核程序,村级所有开支必须由经办人员签字,村主要负责人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才能报会计服务中心复核记账。统一操作办法,按照相关规定统一操作,村级收支必须做到日清月结。按时报账;统一档案管理.村级各项收支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经济合同统一由乡镇街会计服务中心代管。分村整理,分柜存放,分类归档、专人负责。村级换届后.将档案移交给村管理。其四。延伸范围.逐步推行组账村管。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组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同步发展。组账村管比照村级财务“双代管”的办法,在不改变“四权”的前提下,统一由村级管理各组的资金和账务。每村设置记账会计,负责财务处理和集中管理组级资金(存款),每组设一名出纳(报账员),负责管理组级备用金和日常收支。乡镇街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负责对组账村管资金进行监督检查,防止组集体资金成为村级小金库,防止组集体资金被平调和挪用。其五,加强监督,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从乡镇街财政所抽调业务骨干,分片成立审计工作组,结合村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项审计;结合集体土地征用情况进行安置补偿费专项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离退),进行村干部离任审计;结合村级债务变动情况进行新增债务审计;结合会计服务中心资金管理进行规范化运转全面审计。做到事前有通知、事中有记录、事后有结果,结论有公示。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的规定,责任到人,严肃处理,限期整改。
二、村级会计服务实施的成效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通过实行“双代管”,村级财务改由专设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记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实施电算化管理,改变了手工加算盘的记账历史,财务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加强。二是村级集体资金逐步规范。会计服务中心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级收入的管理,抵制村级不合理的开支入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增加了村集体的资金积累。三是乡村财务人员素质普遍提升。实行村级会计服务后,对乡村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其服务三农、管理经济的能力。四是民众参与理财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普遍推行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群众对村集体的财务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村级的重大决策有了更高的参与热情,督促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决策更加科学,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村级会计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一些乡村干部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不认真调查处理。部分村干部对“双代管”存有疑虑,甚至有抵触情绪,不支持、不配合。二是财务支出监管不力。部分收支票据不合法、开支事由不合理、审批手续不全,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无合同、无税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会计中心审核退回的票据采取变通的办法,予以报销。三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监督成员由村干部兼任,缺乏财务牵制制度,缺乏监管约束机制;一些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履行职责,,独断专行,部分村不能按时报账,村级财务仅是在年终公开,有的不公开甚至假公开。四是违规问题查处不力。由于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处理,涉及到相关诸多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还需要地方政府和区直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处理,一些问题处理难以到位。
关键词:农村文化 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
中图分类号:G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56-01
1 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状
1.1 农家书屋的工程建设方面
自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今年来,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引导下,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家书屋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改变农民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村的业余生活提供新亮点。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建成达标农家书屋389家。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我市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1.2 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我市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35小时。
第一,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二,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2 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但在农家书屋建设的藏书结构、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方面
(1)书屋图书的配备不尽合理。由于2008年图书没有通过全省统一采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2)农家书屋购书经费相对紧张。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2.2 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1)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严格的标准条件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大部分书屋都是白天开放,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部分妇女、和大多数老人是在家做家务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管理借阅制度,合理分配开放时间,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 推进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建议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来源渠道、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文化课题。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3.1 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
3.2 进一步调整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
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宗旨,建立规范、有序、便捷的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确保广大群众的消费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村级便民服务工程”的主要载体是村级便民服务商店。按照“政府支持、供销社指导、镇村主办”的原则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通过联办、新办、改办、领办等形式,止*年底,全市建成村级便民服务商店130家以上,使高标准村级便民服务商店覆盖全市50%的行政村。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成服务功能更齐全、层次更高的三星级为农服务社。
三、具体标准
村级便民服务商店(生活资料超市或农资超市)要达到以下标准:
1、经营面积和经营品种:生活资料超市60平方米,经营品种600种以上;农资超市40平方米,经营品种30种以上。
2、店容店貌:室内外粉刷一新,门前场地平整,门前招牌统一标识;超市要有简易吊顶和统一货架,经营商品陈列美观整洁;经营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服务证。
3、服务内容:店内设有服务公约、需求登记簿和预约登记簿。农资超市设置墙报或板报,按照各镇、园区、街道农技部门的要求,适时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
4、管理措施: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布,经营商品要货真价实,明码标价,进货渠道正宗,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确保无坑农害农事件和安全事故。
四、实施步骤
1、调查选址。*年3月底前,各镇、园区、街道与当地村委会协调,根据现有条件,初步选址,制订创建规划,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实地考察、审核定点。
2、组织实施。*年4月上旬起,抓紧组织实施,在*年10月底前全部建成到位。
3、考核验收。*年11月初,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对新建的村级便民服务商店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统一挂“××村便民服务商店”的招牌。
4、总结推进。*年12月,对创办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和三星级为农服务社工作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在全市所有行政村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设。
五、政策措施
按照“镇组织、村实施、民参与、市奖补”的原则,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及三星级为农服务社所需房屋、场地主要由村(镇)提供,其他建设资金可由镇、园区、街道配套,挂钩部门支持,经营者带资等多渠道筹集。
对验收合格的,由市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给予一定的奖补。
1、验收合格的村级便民服务商店,在总额30万元的市政府专项奖励资金内给予奖补。
2、验收合格的三星级为农服务社,由无锡市供销合作总社按标准给予奖补。
六、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各镇、园区、街道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村级便民服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切实做好村级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工作。
2、搞好沟通协调。市供销合作总社与各镇、园区、街道要加强沟通协调,制订好各镇、园区、街道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级便民服务商店按计划、按要求顺利实施。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分类,明确扶持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项长期性的工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同各村的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相结合,突出工作准对性。我们把全市行政村分为欠发达村、较发达村、发达村三类,因村制宜,采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实行科学分类。为保证分类的科学性,对三种类型村的划分实行三年一定,动态式管理。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根据20__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年报,将全市361个行政村划分为161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78个年可支配收入在10—20万元的较发达村、122个年可支配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发达村,分别为总村数的45、22和33。
二是明确扶持重点。扶持的重点因村而异,对欠发达村的扶持,在财政每年安排运转扶持专项资金,保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重点是开辟收入来源;对较发达村的扶持,在稳定原收入基础上重点是挖掘增收渠道;对发达村的扶持,重点是在政策上确保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促进村集体加大投入,确保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三是开展全程管理。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所属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确保在“十一五”末村级集体经济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同时及时了解各种类型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挖掘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欠发达村逐年减少的乡镇(街道),市财政的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减少,对欠发达村连年增加的乡镇(街道),市财政扶持资金一般不予增加。
2、多措并举,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做到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确保集体组织运转扶持。对经济欠发达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实行专项补助,以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以20__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年报为依据,对年可支配收入不足6万元的行政村,补足6万元;其余资金对6-10万元的行政村(包括已补足6万元的村),按补足10万元所需资金额度的一定比例实行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干部的工资及日常运转费用。
二是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扶持。3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实施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明显带动作用的荒山(地)开发、农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厂房建设、专业市场兴建、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等项目,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实际投资额的30-70给予补助。项目确定实行由乡镇(街道)统一申报、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审理许可的立项准入制度,目前已立项20__年项目75只。
三是部门企业结对联村扶持。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机耦合、合理流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_市开展了“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100家工商企业与100个行政村自愿结对、双向互动,目前100家工商企业已落实帮扶奖金4385万元;组织100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配套结对联系,通过班子带动、奖金援助和技术扶持等措施,促进欠发达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加强管理,确保运行有序。在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管理上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一是修订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根据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完善和出台了《__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通知》、《__市村合作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办法》、《__市村级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意见》、《__市农经信息网络管理制度》等专项性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能和岗位责任,实行“谁失误,谁负责”、“谁出问题处理谁”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有效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优势,加快网络建设,实行网上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中心机房,实现了市、乡镇二级联网,对村级财务实行网络化管理。市农林渔牧局按月、按季分别对各乡镇(街道)的结报做账进度、资金出借情况进行网上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充分利用农经网络的优势,实施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工程,目前已在12个乡镇(街道)的18个行政村安装了财务查
询软件,实现了三级联网监管。三是实施专项整治,提高监管绩效。在村级工程建设上,规定5000元以上的村级建设项目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工程竣工之后按具体标的额度实行分级审计制度。在大额资金管理上,对村级5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严格实行分级讨论、审核的规范程序;由乡镇(街道)会计服务站保管村预留银行印鉴一枚,对村级在提取银行存款时实行事前审核。在财务收支结报上,规定凡有收支等经济业务发生的村实行按旬结报制度;凡支出发生之后二个月内未能结报的票据,无特殊原因的一律不得再予审批报销。在债权债务管理上,采取得力措施,共计回收各类拖欠款3000多万元。建立了新增债务责任追究机制,严控举债搞建设行为。建立了村级债权债务化解与管理的考评机制,把加强债权管理作为考核乡村两级干部实绩和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是完善财务公开,强化监管民主。20__年我市在安装村级财务公开软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按月公开,及时准确地将村级财务向群众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市已有21个乡镇(街道)339个村的财务实现了按月公开,占全市总村数的94。
二、初步成效
1、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以往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村因集体经济的薄弱而无法保证村干部的工资报酬,不仅挫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影响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现通过财政的运转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市已基本消灭了“村干部报酬无法兑现”的现状,保证了农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