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

第1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的课堂有效互动是重要的。首先,师生课堂互动,能够凸显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而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其次,在师生有效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水平能够逐渐提高,这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师生有效互动的背景下,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也能及时将自己学习中的疑惑问题与教师沟通,这是促进教学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数学教学计划做出有效的调整,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成绩[1]。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创建友好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不仅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促进师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首先,数学教师应走近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玩耍,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优势等方面特点,同时也掌握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表扬,对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赞美,或采用物质形式进行必要的激励,既赋予学生以优越感,又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加强情景互动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景互动教学的方式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层面看,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特点越来越突出,而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转变阶段,因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合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例如,学习“确定位置”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的座位与学生进行游戏,问“某某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这样的问题,如此,在师生的有效课堂互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印象,拓展其思维以及激发求知欲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应用数学,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一、缺乏“生活”: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漏洞

以往,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一味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抽象思维比较的差,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知识。这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非常低下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压力会比较的大,甚至会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

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个问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面对的都是些和自己生活有关的内容,学习的时候自然会比较的具象,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

二、寻找“生活”:走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然选择

新课改要求,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将其生活化,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和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是真正的存在自己生活中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和实际的生活练习非常的密切。而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也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努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活化教材,走进“生活”之路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想要保证生活化的实现,便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必须真正的了解教材,并且在运用教材的时候还必须将其活化,将那些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发现数学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学生也会认识到在实践中数学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会更加的容易,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还能够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学生也能够真正的理解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还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捕捉资源,引出“生活”灵感

老师不能够仅仅利用课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还必须将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源利用进去。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化的素材和资源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老师在进行资源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特征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数学教学效果的良好。

(三)创设情景,活用“生活”的实践

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数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会更加愿意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并且生活化的情境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会感到过于的枯燥。并且生活情境的创设还能够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在学习的时候热情也会更加的高涨。

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跟学生一起走进情境中,体验学生的学习,这样在以后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会保证其有效性。在讲到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钱,再准备些小商品,让小学生模拟买卖商品,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人民币,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存在自己生活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实施“生活”: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效率

(一)用生活的手段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很多小学生学习是否努力是和其对这个科目的兴趣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而将学生中的实例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是一种不错的兴趣激发方式。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运用进去,这样学生会感觉数学是比较亲近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比如说老师在讲到比例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拳头翻转一周的长度是和脚底的长度一样的,有些学生会直接脱了袜子来测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高。

(二)进行生活画面的联想,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生活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处于自己熟悉的氛围中,在生活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的认真仔细。

(三)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

第3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认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明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明确教学目标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如何学等,教师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和习惯等。

2.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

教学手段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措施。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总结,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即教师先将教学内容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往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3.教学设计不恰当

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习准备得过于充分,以致于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另外,一些教师为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而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途径,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制定明确而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在考虑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目标和要求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2.理论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强内驱力。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且较为枯燥乏味,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将新颖有趣的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中。如:有口井深7米,有个蜗牛想从井底爬上来,它白天爬3米但晚上又坠下2米,请问蜗牛几天才能爬上来?类似这样的问题将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3.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手段

教材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并准确把握教材,要灵活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或调整知识的顺序等,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且理解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抽象而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教师应摒弃过去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继续思考。

第4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故事 植入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随着各个教育阶段教学观念的改革的深化,故事教学越来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在突破传统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发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对故事教学也有了一点初浅的见解。

一、故事要有“趣味性”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就等于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等方式来让学生记住枯燥的数字、符号,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实用的故事场景,如此能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

在教学《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故事情境:淘气养了一只小猫叫喵喵,喵喵非常的勤快,做事认真,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只老鼠,老是偷吃东西,这可把淘气给急坏了。于是喵喵决定,一定要捉住这只老鼠,狡猾的老鼠躲到了一个这样的格子图上,小猫如何平移才能捉到老鼠?你们能帮小猫想一想吗?学生听完故事马上来了兴趣,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故事要有“生活性”

孩子关心的,往往是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我们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贴近他们生活的故事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交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课一开始,我拿着我的新手机告诉学生:老师换新手机啦!学生都无比的兴奋,有的孩子说老师的手机真漂亮,有的孩子说那老师你的号码换成多少了啊?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马上让学生来猜一猜我的电话号码。学生一开始并不懂质数合数的意思,于是我就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质数和合数,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来猜出老师的电话号码,好吗?”有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学生那一节课学习起来,都特别的认真,最后还因为猜出了我的电话而感到特别的自豪呢!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三、故事要有“数学性”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去创设故事情境,那就违背了新的课程理。我们要明白,创设的故事情境是否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服务,有没有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不能把创设故事情境仅仅看做是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是要让故事情境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果一个故事情境不能促使课堂上达成教学目标,而是刻意地追求“形式化”和“轰动效应”,那么这种故事的存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第5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分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数学课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都没有掌握,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连2+(-5),-1/4x=3等等这样简单的运算都不会,面对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老师再怎么讲解也是学不会的,更别说对数学感兴趣了,老师也没有信心教学,形成教无信心,学元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笔者曾对全班60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 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的有8人,占13.3%。

2 认为课堂容量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起来困难的有12人,占20%。

3 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好的有16人,占26.7%。

4 认为毫无兴趣听课的,听也听不懂的有19人,占31.7%。

5 认为无所谓,反正根本都不学习的有5人,8.3%。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成绩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面对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多数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困惑无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

二、具体实施

1 区分不同专业的数学课

(1)对于数学要求不高的文科类专业,比如:文秘专业,食品专业等,做法是: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去上课,把数学课开成选修课,规定每名学生要修满的学时。每次的选修课都有一个能吸引学生来听讲的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去听课,修满学时。这样既能普及数学基本知识。又能激发这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对于数学要求相对较高的会计类和机械类专业,则可以根据同一专业的学生入学的数学成绩分班教学,将数学水平相当的学生编入同一个班,比如分成A班,B班,c班,教导处可以适当的将同一专业的数学课安排在同一节课,那么三个教师去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这样经过分班后,相对缩小了数学知识基础差异的程度,易于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难度,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

2 同一专业分“应用型数学课”和“高考型数学课”

一般情况,一个班大多数同学是选择就业的,少部分同学是参加高职高考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开上课的形式把数学课一分为二为“应用型数学课”和“高考型数学课”。应用型数学课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同时上,分班教学见上述第(一)点之第2小点;高考型数学课,则是全体非高考班的但有意愿参加高考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高考数学辅导班,集中授课。

3 课程设置的分层教学

各专业对数学知识所需的知识点,时间段有所不同,所以各专业之间的数学授课结构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师要与专业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在对相应专业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与侧重点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构建相应专业的数学教学新框架,打破原有数学教学体系,可以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机电专业的课程如下:

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不同的数学知识,有些章节对于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增加学习的负担,而且对他们的专业和职业成长没有多大用处,无端增加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负担。对于不同的专业适当的可以删减一些章节,让学生学对他们有用的数学,对学生专业有很大作用的章节,则老师可以适当花多点时间授课,讲详细一些。比如数控模具专业,《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则应重点讲;对于计算机专业,《函数》则应重点讲;对于会计专业,《数列》和《排列组合》等也可以重点讲,等等。不同的专业都有侧重的内容。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在学无用的数学了,自然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无味了,也觉得有目标了。

三、“分层教学”的体会

1 分层教学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

第6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以学带教;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规则,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还要求我们立足和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根本,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以学带教”是立足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棠湖中学“三段教学”的丰富教学经验之上而制定的教学模式。所谓“以学带教”教学模式就是要求以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在课中学生互帮互助以促进提高,教师讲解要富有创新,以学生的学带动老师的教,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这种“以学带教”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促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为小学生主体品质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造就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以学带教”的模式,在这里,简单谈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一、充分树立主体教育观念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涉及到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能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主体意识较强的学生会开拓思维,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想象,加工转换,以全新的方式开拓认识新领域,从而带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自觉性是指学生自发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外部的教育要求和自身发展的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当作是自己的培养对象,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综上所述可知,创造性是“以学带教”的主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驱动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比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过程时,我通过创设一个“帮助水果娃娃找数”的游戏来设计教学环节。首先我让每位同学扮成一种水果,同时每一种水果又代表了一个数字,当同学们听到自己可以变成不同的水果时,都瞪大眼睛,认真听讲,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又调动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就在这种良好的心态和环境下完成了有关“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较好的把握学生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参与,相互交流,在组织疑难问题中发挥主体作用

很多老师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事情,与数学课程教学并无多大关系。可是,“读”对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就是说,“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数学题意,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通过查阅、阅读和实践去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并大胆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对于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设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求解答途径。比如,在教授“倍数和约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事,首先,引导学生们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并做出一定的思考,类似以下几个问题:倍数和约数可以单独存在吗?倍数和约数的关系一般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阅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解答,教师可进行适时点拨并对某些问题做补充回答,如此一来,便充分发挥了“以学带教”的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学是否能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发挥学生们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也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要以真情并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加以更多的鼓励。此外,教师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赞扬和和善的目光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在学生之间树立起人格魅力和威信,只有获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学生们才会虚心、有礼的接受教师的教导,才能更进一步的转化成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也是“以学带教”的前提所在。所以,“以学带教”教学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带教”教学模式带动着传统数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随之,我们也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作出一定调整才能适应这种新时代的转变,所以,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弹性课堂,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中灵活应对各种课堂中没有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不能排除这些“意外”,而是要把这些“意外”衍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学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是“以学带教”的三大基本原则,它强调是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打破传统观念,转变角色,成为一个好的指引者和组织者。具体说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地旁观,同时适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用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

【参考文献】

[1]魏春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2011,12.

第7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一.读书修身,培德进业。

我反复地研读了古代典籍,以期获取知识的营养;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我又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改造了自己的思想,达到不过于功利,不过于短视,不过于狭隘。

二.思考管理,搞好服务

为了当涂一中的进一步发展,我坚持为领导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协助领导抓好中心工作。对如何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对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我都做了一些思考。学校接待工作可以使学校改善外部环境,扩大对外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我力求做到诚恳、热情、细致、周到,对待他人,时刻告诫自己:脸色和蔼一点,说话和气一点,谈吐文雅一点,办事热情一点。起草公文注意准确,及时,规范。积极准备材料,顺利通过县局2012年度学校共性、个性目标考核。

三.召集会议,联动协调。

第8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02-01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其实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更多。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去获得知识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合理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对于学习成绩 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小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进行分组,保证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尽量均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效果,保证学习成绩不同的小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组员的帮助而获得提高,与此同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小学生也能够在互相合作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

另外,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对于小组的每一个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负责一定的学习任务,如有的小学生负责激励、有的负责监督、有的负责总结汇报等等,并且,不同的分工也应该经常进行轮换,以便提升每一个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公园圆形的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十分活跃,竟然说出了"半径辐射"的概念。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妙处真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已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这时有个学生讲解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概念和特点,使得同学们其间运用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

合作学习,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例如教学"统计"时,一开始采用"夹玻璃球"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哨声一响,小组内有的数,有的夹,有的计,有的监督检查,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组内秩序有条不紊,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首先是过程评价,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既要体现个人的智慧,更要体现团队的力量。因此在评价学习结果时,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及时奖励优胜小组,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既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复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0,(21)

第9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范文

经过我任教小学数学的经验,我认为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2.开发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英才1.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2.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前馈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