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小数点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数点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数点的故事

第1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 )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 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12.3 2.4 2.331.9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第2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点搬家》下面我分三个环节展开说课。

1.教材分析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等,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简单运算,本节课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奠定了基础,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开快餐店的情境,呈现了"蚂蚁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使得顾客数量变化的故事,生动的说明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基于前面的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面积模型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特殊的小数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类比等方法,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为此我是这样展开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面积模型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与特殊的小数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类比等方法,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为此我是这样展开教学过程的。

2.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联系。

2.1.1出示主题图,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蚂蚁最近开了一家快餐店,刚开业,他的快餐0.01元一份,生意好极了,来了这么多客人,可是蚂蚁算一下帐,没什么利润,他想这样可不行,价目表(0.01元)上的小数点看到了这一情形,决定帮蚂蚁搬搬家,就往后跳了一下,(动画演示小数点移动过程)情况有什么变化呢?来餐厅用餐的小动物尽管少了一些但开始有利润了,小数点笑着想: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这样单价就变成了1.00元,情况又有什么变化呢?没有人来吃快餐了……

2.1.2组织学生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快餐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经过讨论学生应该能发现,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淘气的小数点"搬家"引起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小数点搬家》。就这样,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点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联系,经历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2.1.3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观察,回答问题;生:因为价格便宜了,所以来了这么多客人。

(2)同桌讨论,合作交流;这三个价格每两个价格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算式表示两个价格之间的关系么?

生1: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0倍的关系。

生2:我发现4.00元中的"4"在个位上是4个1元,0.40元中的"4"在十分位上是4个0.1元,也就是4角,4元是4角的10倍,也就是说4.00元是0.40元的10倍。

生3:由4.00元变成了0.40元,价格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列式:4.00÷10=0.40(元)

……

(3)完成表格,总结规律;

生:从表格中我发现了小数点的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4)小组合作,拓展规律;

师:一个月结束了,山羊伯伯算了算发现卖这么多快餐竟然没挣到钱,十分难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卖便宜了)小数点知道是自己闯了祸,急忙说:看来我又要搬家了。你能猜出小数点会向哪边搬家么?(右边)

师:如果小数点向右搬家,山羊伯伯的快餐店还会有这么多客人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2:依据小数点向左移动规律,反过来想就行了。

生3:小数点向右移动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

生4:山羊伯伯的快餐店不能有那么多客人了。

(设计意图)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1.4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规律。

(1)请学生再举个例子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可能会运用"元,角,分"和"厘米,分米,米"等模型帮助解释,还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用"计数单位"、"十进制"等知识解释,我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2)完成书后习题。

3.课堂小结

第3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字:手术室 电钻器械 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

骨科电钻就是一种穿破患者骨髓、骨质、骨膜的器械,在使用时需要完全灭菌,因此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染,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能减少应用抗素。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骨科手术患者,在进行骨科电钻过程中应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观察哪种消毒方法效果更好,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高压蒸汽灭菌组:男性有18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14到82岁之间,住院时间在6到21天不等;等离子灭菌组: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年龄在13到83岁之间,住院时间在7到23天不等;福尔马林熏蒸组:男性有19例,女性有11例,年龄在12到84岁之间,住院时间在7到22天不等。所有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院内感染,三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等离子灭菌组: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使用电脑控制、几率消毒过程。灭菌过程是双循环灭菌,有四个阶段,即准备期、第一灭菌期、第二灭菌其和通风期[1],在骨科电钻里装进塑料袋(25×35cm),灭菌时间是45到55分钟左右。

福尔马林熏蒸组:在有福尔马林的熏箱中放进电钻,将箱内的湿度控制在60到80%左右,温度不能超过37°[2],在熏蒸12小时以后将其取出,通风24小时。

高压蒸汽灭菌组:冲洗干净使用过的电钻,使用干纱布将电钻擦干,取出其手柄内电池,然后打包高压消毒45到60分钟以后,在锅炉内自然排气,在烘干、冷却以后将其取出。

1.3细菌学检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将灭菌前后的电阻部件表面、间隙中浸有的中和剂,使用无菌棉拭子来回擦涂,然后将手接触的地方去除,把棉拭子方在无菌试管中,送到化验室,要在2小时内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9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使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卡方来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

2 结果

对三组进行分别消毒以后发现,三组消毒后的残余细菌数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

在进行骨科手术的时候,电钻的应用很频繁,如果没有彻底消毒就会成为传播致病因子的媒介,因此有效消毒、灭菌骨科电钻是很重要的[3]。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90例患者进行了三种消毒方法,其细菌的清除率都超过了99%,都没有致病菌,但是在残余细菌方面,三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

参考文献:

[1] 罗跃辉,杨兰均,冯允平,于立明,曾祥文,刘玮男;放电等离子体空气灭菌净化技术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11(05):174-179.

[2] 贺立人;周燕喜;牛生山,齐昊雨,孙晓青;福尔马林薰气消毒效能测定[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07(15):102-106.

第4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吴正宪老师的课:大师风范,风趣幽默,信手拈来!先运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开篇(AA制用餐),让学生记录故事,指名一人上台记录,锻炼学生获取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记录各不相同,吴老师选取几个来读,有的孩子缺乏数学眼光,记录事件令现场老师开怀,进而引出四人平均分摊97元钱,余下1元怎么分?再余下2角怎么分?算出每人分摊28元2角5分,用竖式形式写在黑板上,一步步去掉单位,引出小数点,让学生体会小数点作用,风趣幽默,吴老师告诉大家:“小数点是大海里的一枚定海神针,小数点一站,辈份关系明确!”学生对小数点的感叹发言更是出彩!最后出两题让学生上台板演51除以2,让学生来讲故事,更是将课推向,学生举出51元钱,51个苹果,51米绳子等等平均分成两份的情境,学生精彩辈出,令现场惊叹!在课堂上,吴老师一直问孩子:“有事吗?”“谁还有事”,亲切和蔼,感情真挚投入,感染了孩子和现场每一位教师;有让孩子上台,有让坐在地上听,有拉着孩子手上台等情境,都给现场老师留下深刻影响!下课后,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还有事要问吴老师,吴老师让他们课后交流。感悟:走进孩子心灵的数学才是真数学!抓住数学的灵魂才是数学教学的根!反思:我们个人教学底蕴的单薄入不了学生的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吴老师做到了!仰慕大师!自惭形秽!只有不断完善自我!

三位数乘两位数:由“温故知新”这个词引入,先故后新,法则迁移,由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为支点,先让学生试做,方法对接,注重数学原理对接,算理难点部分直观演示,学生出错最应该在课堂,课前调研,课后现场采访式评课。“你做对了吗?为什么对了?错了吗?为什么?真对?真错?”将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呈现出来,关注学生!一节课一个数学思想!受益匪浅!

听n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孩子们在课堂上自我评价与完善,教师问题设计巧妙,大问题牵引,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自我探究、交流、思辩、评价中完善认识,生生互动、互评在每节课都体现得很突出,学生回答完问题,都会说:“我的回答完毕,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反思:我们的每节课都会有一百个问题在喋喋不休地问学生,而缺乏大问题意识。因此,“如何针对教材难点和学生易错点有效地设计数学问题”已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最应关注的问题!

现场各省市专家点评更是精彩,现场微信互动,大屏幕直播,秩序井然!西安市纺织城小学学生服装统一,精神抖擞、自信满满,充满阳光!可见,学校阳光教育理念已植入学生身心!一班一服,彰显个性与班级风采!值得我们学习!

第5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案例1:“脱离现实”的情境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的内容“小数点搬家”(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提供如下情境图:(三幅主题图)。对主题图的作用,教学用书上这样说: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老师一看就犯糊涂:难道有4角、4分的快餐?而且从4元降低到4角,再到4分,现实中有这样降价的吗?教材主题图中店门口三块价格牌上的小数分别是:4.00、0.40、0.04,粗看的感觉是三个数字的位置在变,而小数点的位置却没有变,而从4.00到0.04是小数点在搬家,还是“4”在搬家,或是“0”在搬家,如果放开让学生去探究还真是说不清理不明。其实老师都觉得教材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内容虚假,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小动物和童话世界固然是孩子们的最爱,学生也喜欢卡通形象,但并不因此一定能使知识的学习更轻松,更容易。相反这样的编写可能带来荒谬、牵强、脱离实际,还容易误导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李毓佩教授写的“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教学本课时我把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做成课件,化静为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见图)

思考: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实际进行设计,低年级偏于游戏化的富有童趣的情景,高年级偏于实践。要针对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尽量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二、情境创设应突出教学重点

案例2:“喧宾夺主”的情境

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有位教师一开始运用课件展示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精美图案:天安门城楼、房子、小汽车、飞机、树等,然后展示我国剪纸艺术作品,很快又投影出本地几个标志性建筑,接着教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接着全力渲染所在市的旅游胜地,带领学生观看本市旅游景点的录像,镜头所及的是山青水秀,花红叶绿、寺塔辉映……在学生禁不住赞美与感叹时,录像定格在景点中的宝塔、寺庙、蝴蝶等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图像上,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美在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仍旧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留连于旅游美景中……

思考:

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换来的却是学生纷飞缭乱的思绪,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却因掺杂了过多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学生被一些无关因素吸引过去了。这样的情境不仅冲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自然就降低了。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决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三、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

案例3:“游离目标”的情境

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在认识钟面时,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自带的钟表,学生各自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的形状像小猫、小兔、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开关就发出悦耳声音的,有的放在桌面上会不停地点头或摇动等等,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然而当汇报交流时,学生由于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把钟面指针、数字、大格、小格说全面的,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是热闹的,但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却被亮丽形式所淹没,本末倒置,游离目标。此类“情境”所能给学生的,除了肤浅的视觉刺激,就是浮躁的学习心态。

第6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小数的祖先在中国。早在公元3世纪(约260年),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即小数的前身。到了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刘瑾在《律吕成书》一书中,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用降低一行的方法来表示小数,即“我”的前身。而“我”——小数点的最终确立,是公元17世纪后期,由印度数学家首先使用小圆点“。”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而诞生的。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的作用也就尤为重要。如果粗心大意把“我”的位置放错了,那可就糟了。

在2009年11月13日(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报》4版,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草原上的战争”。说的是狮王莱恩和狼王加内特,因为分配生命泉水问题,由于狼王加内特在计算过程中,为了计算方便,依据小数计算法则,在被除数和除数中,将“我”的位置同时向右移动了一位。而所得到的余数却没有把“我”的位置移回一位而出现的错误。使得狼王加内特误以为狮王莱恩分配不公,差一点儿引发一场战争。这虽然只是个童话故事,实际上在现实生活里,搞错“我”的位置,确实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例如:在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中,把“我”的位置标错了,导致患者过量服用药物,岂不人命关天?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运算过程中出现这种失误,那就可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同学们,你们在掌握、使用“我”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哟。

第7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第一,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 第二,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二、复习引入法

所谓“复习引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就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复习引入式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适应了这一特点,它在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中,应用非常广泛。

复习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引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引入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引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引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引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引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会使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

三、创设情境法

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新知识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一导入新课的方法与上述两种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例如,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它的导入新课可以通过教师说故事来设计: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得非常相似,(板书: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动手实践 故事情境 自主探究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48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所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脱离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但是,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生动的导入、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动手实践、提倡自主学习等方法,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和能力。

一、设计生动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好的课堂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整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导入,使导入精彩纷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小数运算的兴趣不高,计算容易出现错误。为了提高学生对小数运算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用《悲壮的两个小时》这个故事进行课堂导入:“由于联盟一号飞船突发故障无法正常降落,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船坠毁前告诉全国的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的运算,并且要点对小数点的位置,因为联盟一号飞船现在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计算时忽略一个小数点造成的。’这场悲剧,可以称之为小数运算错误的悲剧。”……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小数点运算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小数除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小数点除法的学习。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将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可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例如,列方程求未知数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第一课中,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方程。课始,教师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财主,打发自己10岁的儿子富贵带着30文钱到集市上买年货。富贵先买了3斤花生,每斤4文钱;接着买2斤糖果,每斤3文钱;再买2斤红枣,每斤2文钱。富贵还想买鞭炮,每串鞭炮2文钱,但富贵算不清剩下的钱能买多少串鞭炮。”这时,学生都津津有味地倾听教师讲的故事,然后教师问大家:“你们谁能帮富贵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动机,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的思维始于动作,如果中断身体动作和大脑思维之间的关联,大脑思维就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探究数学,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高效学习。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硬纸板,课上引导学生用剪刀把硬纸板剪成一些形状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折叠进行相应的研究探索:“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哪条线为对称轴?有几条对称轴?”同时,在方格纸中做图形的平移,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平移的运动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对知识的认识更直观,理解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建立图形的平面和空间概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倡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是学生根据问题,自己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是让学生课前学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利于学生对简单知识的掌握和对疑难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以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提升学生自主钻研知识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既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仅对倍数和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一些概念(如奇数、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基本理解和掌握,并产生了一些疑问,如“公倍数或者公因数是否包括一个数的本身”“最小奇数和最小偶数是几”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对已经理解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对自己疑问的解答有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学习中减少了相关的错误。因此,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设计生动的导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以提升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倡自主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最终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 参 考 文 献 ]

[1] 沈立海.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10).

[2] 高金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4(65).

[3] 刘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9).

第9篇:小数点的故事范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