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范文

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

第1篇: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范文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连网+“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似乎成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灵丹妙药[1]。与之相呼应的举措就是进一步压缩大学英语学分,由16个学分缩减为4-8个学分,部分高校甚至将大学英语由必修课程调整为选修课程。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真的能将大学英语教学带出困境吗?而现实挑战是“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应试教育倾向等顽疾一个也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和困惑又接踵而至。

二、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历经黑板+粉笔+挂图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特征的多媒体教学和学习模式以及以互连网+“慕课”、“微课”为标志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一方面,教学改革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而另一方面,诸多的深层次的矛盾与困惑以及严峻的现实挑战日益突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MOOCS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并非解决问题的良方,也无法掩饰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形式上和概念上不断变化和翻新只能解决浅层次的问题。教学和学习“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应试教育的魔咒始终困扰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

(一)大学英语学分缩减已是大势所趋大学英语学分权重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大学英语曾经是高校学分权重最大的必修基础课程。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不少高校采取渐进式压缩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直至由必修课程逐步转变为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一些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减少为4-6个学分,甚至取消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直接进入专业英语教学模块。一些地方高校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忽略教学规律积极跟进效仿,大学英语课程形同“鸡肋”,缩减学分似乎成为首选应对之策[2]。大学英语课程的地位由学分比重最大的必修课程逐渐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而且越来越尖锐,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的不断缩减换来的是专业类课程学分的日益增加。英语学习“无用论”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MOOCS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大有颠覆传统课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由黑板+粉笔+挂图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进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阶段。现阶段以互连网+“慕课”、“微课”为特征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推进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高校英语老师在不断反思近20年来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得与失的同时持保留意见甚至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把大学英语引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折衷的结果是教学管理部门在面授学时大幅缩减的情况下不减少甚至提高老师的综合学时数作为积极配合和支持教学改革的奖励。学生成为了最终的改革实验田,甚至是牺牲品。

(三)大学英语目标定位及功能定位模糊,导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冲突大学英语目标定位及功能定位模糊,导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固有矛盾不断发酵,以考代学为特点的应试教育倾向依然严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自本世纪初,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日益突显,专业英语课程异军突起,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技能性、工具性作用不断被放大和强调。导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固有矛盾不断发酵,以考代学为特点的应试教育倾向日益严重。部分高校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取代学业考试成绩。新生入学就可以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的学生可以教学选择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也可以放弃学学英语课程,似乎通过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成了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英语四级的成绩可以按照相应的百分比折合为英语学业测试成绩。而且采取类似政策的高校不在少数且渐成趋势。

(四)语言文化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顾此失彼在当前高校的语言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中国特色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教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匮乏甚至“失语”。地方或民族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几乎空白,西方殖民文化和民族及宗教文化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值得高度警惕。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文化鉴赏能力以及文化甄别能力成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截止上世纪末,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始终围绕西方文化的导入和介绍,以一种欣赏甚至崇拜的心态模仿和学习西方文化思潮,部分保持头脑清醒和理智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全面导入西方文化的教学模式持保留和批判态度。本世纪的前10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点逐步转向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研究,突出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升。借鉴西方文化精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研究的重点。最近五年,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培养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文化鉴赏能力以及文化甄别能力成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尤其在边疆民族地区,西方极端文化、宗教极端文化及带有民族主义的形形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如何构建新型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文化生态体系成为外语教学工作证的新课题和新使命。

三、构建新型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文化生态体系

新时期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的新思路———构建新型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文化生态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和文化教学生态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和谐的语言及文化生态体系涵盖语言生态体系和文化生态体系两个层面,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构建新型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生态体系构建新型动态、开放、多元和谐的语言生态体系涉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功能目标定位、优化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群体系、优化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等方面。1.明确语言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专业对英语学习的客观需求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元化、立体化和个性化的语言文化教学目标体系。制定分类、分级和分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体系成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的选择。重新定位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和功能的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向,即从灌输式的教化理念向发现探究理念的转向;从人文向技能性和工具的转向和从通用基础英语向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的转向[5]。2.优化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群体系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优化和完善其课程群体系,使通识英语教育与专业英语教育之争迎刃而解。语言文化教学和学习的基础英语学习和后续提高课程两个不同阶段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与技能性和工具的矛盾也不复存在,分别融入到通识英语教育与专业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中,只是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区别。综合英语类课程群、语言技能类课程群、语言文化类课程群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群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形式有机组合。学时和学分的分配比例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做相应增加。体现学校的特色。充分照顾到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及具体需求。通用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三者比例科学[6]。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四个均衡,即必修课和选修课均衡配置、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均衡发展、语言与文化素养均衡发展、人文素养教育与技能训练均衡发展。

第2篇:大学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英语双学位;综合英语;教学方法

0 引言

近年来,为了培养跨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都开设了辅修和双学位专业。其中,由于英语在社交、贸易、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英语双学位成为众多学生的首选。英语双学位旨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辐射多专业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自2008年开设了英语双学位专业,课程包括英语专业基础课、英语专业课和毕业论文。其中专业基础课是指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专业基础综合训练课程和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专业课是指高级英语、翻译、英美文学等专业理论课以及商务英语等专门用途的英语知识课程。其中,综合英语作为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所占学时、学分比重最大。(从2008年至今,笔者一直任教双学位的综合英语。同时教授专业本科基础年级的综合英语。所用课本同为专业英语综合教程(何兆熊编)。英语双学位的开设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打好语言基本功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但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教学模式,笔者意识到在实行过程中有不少不足之处。对比于专业英语教学,结合双学位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双学位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双学位基础英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双学位特征的教学方法。

1 双学位综合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教委尚未对英语专业双学位出台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完全由各学校院系自行制定。以笔者所在的鲁东大学为例,目前双学位的授课由专业英语老师担任,其教材也与专业英语本科教材相同,授课方式大体与专业英语一致。但事实上,双学位学生在英语基础,培养目标上和专业学生有本质的区别,单一雷同的教材和授课模式,加上对学生实际需求、学习动机的分析不足,导致了目前的教育模式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调整。

传统的综合英语授课注重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重词汇,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教学模式较单一,授课方法陈旧。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意识到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忽视了语言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结构法”向“交际教学法”转变。以鲁东大学为例,目前,外语学院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被多元化、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所代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呈现了学生自主授课模式(learning by teaching),任务型4P(project 做项目, presentation课堂展示,peer evaluation 同伴评价,portfolio建立学生档案)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然而,面对基础比较薄弱,课时明显(主要指隐性课时)不足的双学位学生时,许多教学模式却难以实行。

如专业综合英语中的4p教学模式中,学生在隐性学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并且任务本身对学生自身的语言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双学位学生本身有自己的专业课程,任务繁重,隐性课时不足,同样的任务很难做到高质量完成,学生经常流于应付,力不从心。因此,在课堂授课中教师更倾向于用传统的课文讲授+ classreport的形式。另外,学生由于在本院系有公共英语,有些在大三还开始了专业英语,使得有些授课活动重复,学生疲于应付。

除以上所述,由于各类资源的限制,双学位课程设立班级不多,因此班级人数多,对教学质量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授课模式

2.1 了解教学对象,制定教学计划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了解双学位学生的需求、学习动机和整体英语素质水平,明确教学目标。经问卷分析(笔者对2007级2008级两个班72名同学展开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涨,但公共外语教学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不能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需求,多数同学意识到自己语音素质差,听说能力较弱,双学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另外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要取得专业四级或八级证书,为今后的就业、考研或出国添加筹码。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双学位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基础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强,但大部分同学口语差,表达呆板,词汇量小,对词汇的掌握不够灵活,文章的构思停留在汉语思维,汉式英语严重。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在双学位的教学目标中,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强化(语法,词汇和篇章)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并重。在综合英语的授课中应该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交叉训练。传统的结构教学法不能完全摒弃,课文还需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借助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重点词语的能力,并提供其对篇章结构分析的能力和文章的文体、修辞等鉴赏能力。同时,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降低课本的难度,删减总单元数,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和任务型教学设计。

2.2 教学设计与授课模式

为避免和大学公共英语的授课活动重复,教学设计要尽量新颖,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互动教学。在课文讲解中,不应一味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思路,把握篇章整体结构,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加深文章的理解和对相关话题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保证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课堂上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做classreport,引导学生涉猎多种内容,如校内新闻报道、国内外实事报道、娱乐新闻报道,读书心得,影视评论,游戏、笑话等。采取对话,讲述,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能够实践英语,感知和体验英语,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处理难度不大的课文,也可以尝试learning by teaching 的方式,分组让学生自主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老师要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对学生的任务作出积极中肯的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学好一门语言,仅靠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学生要进行大量听说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笔者每两个周会推荐学生一部经典英文影片并要求他们在次周发表影评,同时,指引他们模仿一些语速适中电影片段,在提高英语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音。为了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专业课时间,教师不应布置太多的书面作业,可以让学生采取写札记的方式,大量摘抄模仿优秀篇章。

2.3 评价和考核

在学生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中,按照传统的专业英语模式,其考试成绩分两部分(平时30%期末70%),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把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纳入考察重点,因此课堂上的各种任务型活动和口头表达训练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形式上,双学位综合英语试卷和专业综英大体一致,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以词汇、阅读和(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4页)写作为主,和公共外语考试模式基本重叠,考查效果并不理想。为此,笔者主张上调平时成绩的比例,激发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另外,期末试卷不应简单参考专业英语试卷,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多种形式多维度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此过程中,为避免和大学公共外语考试模式重叠,考点要突出,应以听说和写作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真实的英语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改进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同时督促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英语教学。

3 结语

通过分析英语双学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提出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定要以其特殊性为前提和先决条件。授课中教师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明确教学目的。作者指出综合英语教学中应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交叉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创造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效果。培养“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是本校在适应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英语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做出的积极探索。随着人们对这种培养模式的关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相信未来的双学位教学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新模式探索[C]//高校基础英语教学.胡文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高艳芳,胡桃元.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3]姜颖婷.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

[4]梁丽,刘好.七校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的探索及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