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

第1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一、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

课外小实验是由老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实验。如果实验取得成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并消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从而消除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三、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把所学过的知识用来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课外小实验或观察性实验,可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亲切,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可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耐心、毅力

有些实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如:观察液体的蒸发、扩散和室温变化等现象。不适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只能在课外进行,这些实验需要进行持续的观察、对比。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耐心、毅力等优良品质是很有作用的。

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物理课外小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等。课外小实验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小实验来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六、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通过课外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课外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经济又科学,变废物为器材,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2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物理课程重视科学方法,将科学方法纳入物理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应有之意。本文提出以科学方法教育引领初中重点物理知识教学,采用知识与方法对应的方式,提炼教材中的方法因素,将科学方法作为知识的脉络去组织教学,进行显化科学方法教育。

一、回归“方法本质”,显化科学方法内在逻辑

科学方法具有把不同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结构的功能,它是理解知识的纲领和脉络。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探寻方法的内涵,理解方法的本质。以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密度、功等为切入点,分别显化比值定义法和乘积定义法的内在逻辑,从而给初中物理科学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1.密度――比值定义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利用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来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的教学设计采取测量出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值,然后分别计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最后分析数据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的结论,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但是这样的设计,忽视了比值定义法运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要用两个物理量相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一种处理的缺陷在于并没有揭示出比值定义法的本质。

实际上,比值定义法本质是比较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早有体现,所以可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比值定义法的实质。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妈妈买了8斤苹果,花了17.6元钱;爸爸花了22.5元买了9斤香蕉,小明想知道是苹果还是香蕉贵?你会怎么办?”学生会直接想到计算出每斤的售价,即价钱与重量的比。而进一步思考,就是在相同的标准下再做比较。受到这样的启示,对于解决“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问题就要选取相同的标准,自然想到要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较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后发现:不同物质,比值不等,相同物质比值相等。为描述物质的这种属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2.功――乘积定义法

乘积定义法是用几个物理量的乘积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其中相乘的几个物理量均为被定义物理量的决定因素,这种方法所定义的物理量与其他各物理量都有关系,并会随着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

功是乘积法定义的一个典型例子。多数教学往往从一些生活情景中找出具有共性的决定因素,发现如果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功;而对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这两个物理量,相加或相减显然量纲上不允许,相除与效果矛盾,所以就将力与距离的乘积定义为功。但对于为什么相乘,却欲言又止,说不清楚。

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没有强调乘积定义法的内涵。追溯其本质,还要起源于数学上的乘法运算,相同的数据累加起来的和可以用这个数乘以出现的次数,乘积体现的是一种累积的思想,所以,乘积定义法本质上是一种积累效应,这种积累可以是任何物理量的积累,可以是其对时间的积累或是在空间上的积累,具体到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这种积累效应,如果用数学来衡量,不只简单表现于宏观上看似一个物理量在另一个物理量上的直线变化,也不是坐标图上某一点的累计,而是它带动的整个平面面积的扩大。

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是人们在认识能量的历史过程中,建立了“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能量的变化。这种积累,也是能量的一种蓄积,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过程。

二、关注“知识生成”,显化知识获得路径

科学方法不仅是理解物理知识的纲领和脉络,而且它还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根据科学方法中心的知能结构图,物理知识的获得途径为:实验事实科学方法物理知识(概念、定律等)。显然,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才能使客观存在的物理知识上升为理论形态。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更能揭示科学方法的本质与科学方法的操作过程。显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基于科学方法中介的认识路径。

1.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绎推理法

所谓演绎推理法就是指人们以已知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推知未知规律的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比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就是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导得到的物理规律。取液体内一圆柱形液柱作为研究对象,当液柱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得到,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与液柱所受的重力G的大小相等,即F=G(大前提),又压力F=pS,重力G=ρgSh(小前提),得到p=ρgh,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结论)。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显化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和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理想液柱 二力平衡(F=G)演绎推理法(F=PS,G=ρgSh,等量代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p=ρgh。

另外,教学方式要同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阶段恰当配合,才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少年,能够借助具体形象进行逻辑推理,但还不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情景,所以现阶段的演绎推理是在教师具体抽象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本例中的“取液体内一圆柱形液柱作为研究对象”。

2.阿基米德原理――猜想验证法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猜想,设计实验实施科学验证,再经分析最终得到科学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猜想验证法,有些重点规律都是由猜想引起,并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

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是测定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基本原理。下面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来谈学习猜想验证法的显化途径。

教师首先创造问题情景,并提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根据生活中游泳的经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猜想到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石头和木块一同落入水中时,常常见到石头沉底而木块漂浮,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又可以继续猜想到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等。

多个因素都可能对浮力大小有影响,就必须设法把其他的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保持不变,只改变剩下的一个因素,从而知道浮力是否与所改变的因素有关,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经过验证,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进一步猜想到浮力的大小是否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设计实验,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经测量可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教师继续揭示,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气体。

三、注重“迁移应用”,显化科学方法教育功能

一个方法对应于很多知识的获得,那么,就可以应用已学习的科学方法去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迁移,即运用科学方法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新知识,彰显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既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科学方法的逻辑力量,也加强他们发展知识的能力,为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比值定义法:在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的建立中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两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如电阻、密度等,比值反映的是物质的性质,与两个物理量都没有关系;另外一类基于控制变量的思想,如压强、速度、功率、电流等,比值反映的是效果,受两个物理量的影响。但无论哪一类,其本质都是取相同的标准进行比较。

乘积定义法:力在空间的积累被定义为功,在时间上的积累就是冲量;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采取的都是乘积定义法,是电流在时间积累的不同效应。但以上不同物理量的共同特点,都是过程量,本质上是一种积累效应。

演绎推理法:如在推导连通器原理时,取容器底部一理想液片,根据平衡分析左右两端压力相等F左=F右,利用F=pS,导出压强相等(P左=P右),再依据P=ρgh,得到“装有同种液体时液面总相平”的结论;再如,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以并联为例,用如下的演绎过程更能显化演绎推理法的逻辑力量:

猜想验证法使用的频率更高一些,在探究影响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关系;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杠杆平衡条件;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都有体现。提出合理的猜想后,在验证过程中,常常体现出多种科学方法的交叉应用,如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确定研究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利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等等。

四、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把握科学方法这条主线。不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规律教学,都要牢牢抓住科学方法,以重点知识的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科学方法的显化教育,并在其他新知识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实现科学方法的有效迁移,将科学方法的掌握植根于每一个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真实性和实在性,这样既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把握,又能落实科学方法教育。

参考文献

[1]邢,陈清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8

[2]陈清梅,邢,李正福.论物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方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9,8

[3]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物理的趣味性,发展学生思维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处于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有意制造“矛盾”,把学生置身于徘徊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知识”后,利用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的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串联的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和L2,且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亮,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是否存在?若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引导学生做好综合应用题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一)指点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二)引路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它们对应的关系式或数值标出来,未知量用“x”标明,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四、o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成功的愿望,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2】。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答不出来而处于尴尬的境地,继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学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要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3】。电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观察电路,利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会读电表指示数,会根据家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值,算出家中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去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学、会学;同时,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统一起来,实现优化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之我见孙进花;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07-15

第4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农村实验教学现状;建议;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教材在不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善改进。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农村物理教师教学的难点。物理规律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

1.农村中学实验条件硬件设施的现状

新课标的实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困难也日益加剧,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缺口更是很大。就笔者所在学校来说,教学设备过于陈旧、老化,缺乏必要的更新和补充,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无法100%做到动手探究实验,很多同学只能是观看实验。

2.学生缺乏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这就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在本人近10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更缺乏对事物的质疑精神和动手实验的热情和经验。农村学生在上中学以前几乎很少经历过正规的实验操作或探究过程,进入八年级学习物理才开始接触正规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对老师的话“坚信不疑”的思维习惯,所以,进入八年级之后,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才真正开始。

二、做好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自制学具、教具,创造条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制教具或学具的热情。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说过:“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很多实验器材他们都可以自己制作,我通过整理统计,得出初中阶段学生可自制的学具有:

(1)用硬纸板、平面镜、刻度尺和量角器自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

(2)用两个塑料罐制作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

(3)用放大镜、纸屏和刻度尺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用弹簧、刻度尺、纸板和砝码自制测力计。

(6)用木板、毛巾、测力计等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7)用细沙、木块、砖头等探究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

(8)用木条、木板、刻度尺自制杠杆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自制学具和教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勤俭意识。在教具制作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木材下脚料、用完的一次性针管(注意消毒)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既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勤劳俭朴的优良品质,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村办小型工厂、田野劳动、镇变电站等各种场所。也可以组织各项专题调查,例如对环保、生活、交通、新能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等综合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3.将一些演示实验根据实际需要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

由于课外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去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

总之,当前的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以此为借口,规避实验教学,而应该以高度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拓展实验教学更广泛的领域,用更多的手段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结合,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又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璞扬.中学物理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第5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 应用 实用意识 兴趣 科学素养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说明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又能学以致用,努力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意识?我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起。

一、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第6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与其它教材相比,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增设了一些特色栏目,如:“活动”、“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WWW”、“知识梳理”、“信息库”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活泼.

“信息库”知识板块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初中物理教学领域,是教材改革中的有益尝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库”知识板块的认识.

1 “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概述

“信息库”:正文后拓展性的知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延伸.该板块并非在每节教材后面都会出现,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而设定.“信息库”知识不强求所有同学必须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弹性.“信息库”知识方便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可以选学到更多的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如果没有教材,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将无法得以实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推出以后立即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信息库”知识板块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教学功效,从而避免设计的理想与现实地操作产生冲突与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

2 “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

2.1 巧用史料铺垫,培养科学精神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史.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可以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从前人身上受到启发和教益,继而感悟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第七章“信息库”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眼镜店的老板;第九章“信息库”介绍了牛顿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第十三章“信息库”介绍了伽伐尼和伏打对电流的研究,为了研究电流的大小,伏打竟然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再现科学发展的历程,科学家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2 联系已有知识,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已经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第九章“信息库”介绍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摩擦力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从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入手,可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2.3 注重知识迁移,拓宽思维空间

“它山之石以攻玉”,在教授“信息库”板块时,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更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的横向联系,要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第一章“信息库”介绍了“多普勒效应”,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一切波都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它不仅可以用来测定车速,还可以用来测定天体的运行速度.第十五章“信息库”介绍了计算机中CPU的上的散热器,这些知识都可以很好地迁移于生活之中.

2.4 结合现代科技,训练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库”知识板块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反射.如想了解天坛详细情况,请访问网站” .又如,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六十四页介绍了臭氧层与紫外线的关系,人类的哪些行为和产品会对臭氧层造成伤害,请学生查阅资料.通过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搜索和了解,能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并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2.5 加强社会实践,注重自我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体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加强社会实践有助于将知识进一步升华.

八年级课本第五十二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有条件的同学可到工厂和生活中去体验各种温度计的使用流程和方法,加强对温度计的印象.再有课本中介绍了电梯,生活中我们很难去感知电梯的使用原理,如果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建筑工地上的升降电梯,再加上“信息库”知识板块的介绍,我们就会明白其实电梯就是滑轮的使用.

2.6 进行制作大赛,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库”知识板块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活动,活动的设置赋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第7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针对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提出物理实验课与培养学生素质的关系,指出初中物理实验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课;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的实验课是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实验课,了解实验的要求和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的操作和目的实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发现物理的规律,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的问题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课中,作为学校,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也投入不少,但是由于物理实验课普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课课时安排的不足,即使有的学校上足了物理实验课时,往往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达不到,教学的效果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部分学校和物理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让学生们自己做实验,不如教师在课堂让讲解实验,讲解实验不如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导致了一些学校学生的实验课成了教师演示实验的课,演示实验的课成了让学生背实验,不需要做实验的课。而且,部分物理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往往不愿意花功夫精心设计一堂物理实验课,导致了实验课上内容单一枯燥,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达不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传统的初中实验课中,通常是几个学生一组去做同一个实验,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只需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得到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自己就不用亲自动手去做了,更谈不上通过实验,再去思考了。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与培养素质的关系

当前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物理实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与物理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不断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其中有很多成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地普及,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这一趋势有增无减。所以,让学生多参与物理实验课,让学生们多多讨论,不仅能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于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目标要求也高。这需要每位物理教师精心地设计并组织一堂高效的实验课,教师要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实验课教学的关键所在。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只有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等。这更需要教师在现行的教材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地去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也是组成物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现状是,教师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要求做大量的习题,对于实验,则很少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也是偶尔做做演示实验。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做实验认识物理科学,更符合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规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更具体地认识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由于学生能参与其中,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可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学生分为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在操作、问题解决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也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述该实验的实验步骤、预期达到的实验目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做交流,互抒己见,或者向自己多提问,以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则以要求学生做实验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印象,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具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益处。

五、结语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相信通过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一定能使这一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9.

[2]蓝炜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原则的应用价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第8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第9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堂;分析能力;理科思维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浓,或易被扼杀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能否勾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很大程度上要看初二阶段接触物理学科初期的反应。从物理学科的根源抓起,在初二这一年任课教师需利用各种方式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反之,初中的两年学习对物理学科存在的最大想法是排斥。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源,抹杀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十分容易,因此当前教育应重点保护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避免课堂的互动陷入僵局。经研究,许多师资优良的中学无法保证课堂效率,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因机械化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或是任课教师将教学重心放错了位置,间接性地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实验作为物理课堂中的重要部分,其过程能对学生的物理辨别能力提供感官上的帮助。许多中学教师常把教研中心放在理论上,将仅有的几堂实验课含糊带过,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的提示完成相应的实验,而没有细致地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奥秘,使课程如同自习一般,无法做到有效沟通。一些中学甚至取消了实验课,让学生在考试中自行想象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擅填虚假实验数据。另外,部分中学虽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日常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同样不乏对待实验教学态度不严谨的任课教师,他们将错误的实验操作示范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后期的物理学习理解中形成很大的困扰。一些教师对实验室里存在的安全隐患不闻不问,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并未做出任何提醒,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3.被动学习,限制学生的发展

被动学习是初中教学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一些学生因物理学习遭遇挫折产生了厌学心理。被动的学习从积极性的降低开始,对物理学科的失望导致学生在物理学科领域的个人发展的停滞不前。不当的学习氛围在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制约了学生求知前进的道路。

二、针对问题的几点思考

1.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当下的三维软件可应用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三维视频,理解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中的示范,学生在实验室可同步操作,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一些高端的设备已引入不少中学,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photoshop和flash软件等处理一些图像与动画,甚至用卡通形象代替传统的机械工具图,把最准确的信息生动而多样化地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学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问题式教学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让学生提高互动意识并保证当日课堂上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教师可制定一些课堂规章,让学生以提问为乐,还可开设小班教学或是分组实践教学。例如,把一大班的学生分为三四个小班,削减学生的数量,使教师与之沟通更加方便,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想法与弱点。人数减少,学生就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教师探讨问题的根源。分组教学也是如此,让不同组的学生错开时间进行实践。

3.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还在于质疑知识的错误,打破旧套路,为学科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意识做明确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开放,勇于质疑。例如,教师可给学生一个专门质疑学科知识的时间,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段里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把想法通过纸质或者邮箱的方式回馈给教师。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教育相较于小学教育多了很多硬性要求,学生如何从条条框框中脱离出来,并克服自己的叛逆心态,融入学习,值得学术界重视。而物理学科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只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少有成功的案例存在。本课题提出的几点思考在未来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作为参考,通过具体课堂教学的改良,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