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化内科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时间转瞬即逝,我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规范化培训36个月已经结束,在这期间能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坚持“忠于职守、执业为民、乐于奉献、廉洁行医”的工作方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这完全归功于医院的严格要求,以及一系列的规范化培训。
刚到滨州市人民医院时,医院给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由科教科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医院的概况、岗位纪律、工作制度,使我们对医院的宗旨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和为临业献身的决心。
在规范化培训期间,我一共轮转了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普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掌握了各科室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准确的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专科检查,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具备独立正确地处理临床常见问题的能力。并积极参加科室、医院组织的小讲课、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等。
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拒绝收受“红包”、“回扣”,以医谋私现象。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耐心解答咨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不断加强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巩固医学基本技术,学习发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36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知识;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为适应新形势下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改进不足,踏实工作,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
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首先对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然后利用SPSS软件中的公式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2]。Z=X1-X2S1n1+S2n2其中,X1、X2是样本1,样本2的平均数;S1、S2是样本1,样本2的标准差;n1、n2是样本1,样本2的容量。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3.68>2.58,P<0.01,数据结果显示了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来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linical postgraduate enrollment,clinic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 of clinical teaching.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clinical medicine department,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quick onset,swift change.For nearly four years the department to recruit 42 studies,and graduated in the past 38 graduate students,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w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pattern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inical training pattern.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Postgraduate;Clinic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心血管内科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及时救治可挽救患者生命。因而要求心血管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正确诊断及抢救危急重症的能力[1-2]。心血管内科学临床研究生多为低年资住院医师和应届本科医学毕业生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其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临床基本技能差,且多数不具备基本的临床思维。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订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这种新的规范化的住院医师教学培训模式已成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临床队伍的必由之路[3-4]。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目前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而这一群体的临床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疗质量。因此,对本科近四年来招收的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生特点,结合本专业特点,与以往传统的研究生临床培训模式比较,探讨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1 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组成及特点
本医院近四年共招收心血管疾病内科学硕士研究生42名(临床规范化培训),其中应届本科考入硕士研究生30名,本硕连读的研究生6名,低年资住院医生考入的硕士研究生6名。人员分析显示在硕士研究生中无临床工作背景的占85.7%。以往毕业的38名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临床培训)中应届本科考入硕士研究生26名,本硕连读的研究生5名,低年资住院医生考入的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中无临床工作背景的占81.6%。无临床工作背景的研究生成为研究生的主要群体,该群体虽然是医学生中的佼佼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大部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及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经验。如何通过规范化的临床培训,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心血管内科住院医生至关重要。
2 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目标及模式
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第一学期为期半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外,其他时间均在临床参加临床训练。心内科硕士研究生要求完成8个月的内科二级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基础培训,还要完成10个月的心血管内科专科培训。在专科培训期间,明确硕士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探讨适宜的培训模式对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高素质专科临床医生有重要意义。
2.1 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专科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目标
①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循环系统解剖,常见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及其发病机制。②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熟练掌握体格检查及心脏听诊、熟练分析心电图、生化、胸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监护手段。③掌握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及心血管疾病危急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
2.2 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专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
2.2.1 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学习 上述本科招收的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虽然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但其心血管内科专业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且大多数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及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经验。通过临床培训,使其具有独立诊断和处理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心血管急症的能力,达到心血管内科医生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水平。首先从培养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做起,同时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5]。结合临床,每周开展一次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理论教学、心血管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开展一次教学查房。培养“三基”水平过硬的临床研究生,使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基本临床技能更熟练。
2.2.2 一对一带教、分阶段培养 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一对一带教,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临床前培训,时间为2周,熟悉环境,掌握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包括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操作,熟练掌握心脏听诊、规范的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第二阶段:临床实习培训,时间为6周,在带教老师带领下,接诊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完成医疗文书的书写,并在老师带领下一线病房值班。初步掌握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生化、胸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第三阶段:普通病房临床培训,时间为3个月,掌握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心血管内科基本操作。独立接诊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独立完成心内科普通病房一线值班。第四阶段:重症监护室临床培训(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轮转),时间为3个月,掌握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的处理。第五阶段:夯实临床培训,时间为2个月,完成前四个阶段的专科培训后,由科室专家组对研究生进行心血管内科“三基”及临床思维和能力考核,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临床培训,以培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过硬,临床专业基本技能熟练的具有高年资住院医师专业水平的研究生。
2.2.3 教学模式 ①研究生带教老师的要求:研究生带教老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向研究生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同时研究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专业水平。②“三级医师负责制”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依据“三级医师负责制”原则,科室每日安排主管医师或主诊医师查房制度,查房过程中由研究生汇报病历,就临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讲解,培养其临床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掌握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③由研究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查房:每周一次科室教学查房,提前2 d告知病例,查房前要求研究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治经过进行前面分析,并且要求研究生查阅教材、文献,先自己学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参与教学查房。此外,主持教学查房的专家,首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汇报病例,并总结病例特点,分析病例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之后大家讨论并提出问题,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分析过程专家针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最后由专家总结并对该疾病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进行讲解,培养其临床思路同时并对疾病的诊治及进展全面了解。
2.2.4 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6-7] 在临床培训阶段,使学生主动参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针对病例,在临床实践中由研究生针对患者临床情况,对其诊治过程提出问题或有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这一过程中带教老师作为指导者分析、纠正研究生错误,研究生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不仅加深了对疾病诊治过程的全面理解,而且提高了研究生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
3 体会与思考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课程“摒弃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终结业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分为两个学期,原则是学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项目名称及其所占比例为:期中理论考试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理论课纪律与出勤10%;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10%。期中、期末考试出题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在出题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理论课纪律与出勤以理论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度进行评分。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以实验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4教改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中药治疗;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10-1
众所周知,在消化内科上,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目前我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消化道病因。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主要致病因子,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中,西药的三联、四联疗法一直以来占主流地位。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失去幽门螺杆菌潜在的可能保护作用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日益耐药等。而中药抗幽门螺杆菌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寻求抗幽门螺杆菌有效的中药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抗幽门螺杆菌的中药不断被发现。同时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病专护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体现护理人员知识价值,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对临床各种诊疗起到增效作用。为了促使健康教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我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组织科研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完善和修改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自制调查问卷,于2009年1月至10月对250例消化内科患者实行中药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的消化内科病人250例,不统计原发病。其中男100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6.5岁;文化水平:文盲20人,初中以下者30人,初中以上者200人。均经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病,同时幽门螺杆菌阳性,其中消化溃疡100例,十二指肠溃疡120例,复合型溃疡30例。
1.2中药治疗
采用自拟健脾益肠汤: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白及各15g,吴茱萸、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诃子、芡实各12g、黄芪30E、升麻10g、肉桂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治疗4周为1疗程。
1.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内容:饮食原则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饮食规律,不吃生,硬、过冷、热食物与食人工添加剂食品及劣质或过期食品,勿饮浓茶、咖啡等。尤其戒吃零食,勿服有损胃粘膜感冒药及其他药物,若必需服用应先咨询。生活健康教育:注意保暖(包括足部保温和夜间保暖等),预防感冒,保征足够的睡眠,起居规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减轻学习压力,克服紧张情绪,注意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培养儿童的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每次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2O分钟。复查尿素呼气试验,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根除状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先行止血处理,停止出血后,再实施上述治疗方案。
2结果
经过中药治疗与健康教育后,250例患者痊愈210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7.2%。幽门螺杆菌转阴220例,转阴率为88.0%。
3讨论
当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因、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由于免疫机制异常,涉及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并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精神因素在本病中的地位尚难肯定。
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因个人禀赋体质不同,起居饮食习惯迥异及所处地域气候的变化等因素,在脾胃虚弱的病机基础上,可兼有血瘀、痰湿、郁热等病理和致病因素。为此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配合,专人负责,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健康教育入院时首先确定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建立目标,选择方法住院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不同传授基本知识,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用药的注意事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所侧重地进行。同患者多交流,帮助他们了解病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根除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嘱其坚持服药。禁用致溃疡病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防止溃疡出血。对患者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明确HD的传染性,特别注意家庭内的感染,做好餐具的消毒。家庭成员中有类似溃疡病症状者,要及时来医院检查。患者出院一定要按疗程带药,在院外坚持服药,达到疗程。嘱患者停药1个月、半年后回院复查。
本文对2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与中药治疗,有效率为97.2,转阴率为88.0%。说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中药治疗,培养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复发率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邓嫦,罗伟生,李桂贤,等.七方胃痛胶囊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3):179-181.
[2] 唐梅文,罗伟生,李桂贤,等.七方胃痛胶囊实验性胃溃疡大鼠一氧化氮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6):366-368.
[3] 黄献民.消炎抗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3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5):313.
【关键词】心理学;药学服务;临床药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1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在药学服务中,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1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依据
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i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现代医学认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能产生两种效应,其一是通过其药理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二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患者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即心理效应。中医学认为,人的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有可能成为诱发各种疾病的因素。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各种神经症状。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学者对127名高血压、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和溃疡病等患者调查发现,由于纯粹的心理效应而自觉症状
好转者超过50%,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改善率达81%[2]。
2药学心理学的适用范围
并非所有患者都是药学心理学的适用群体。一般说来,急性和重症疾病、外伤、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感染性疾病等就不适用。药学心理学常用于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精神科及心内科等。
2.1疼痛疼痛虽由躯体损伤或致痛物质刺激决定,但其知觉强度、对疼痛的反应、对疼痛的耐受性及疼痛所引起的行为变化等则受个体心理状况的影响。
2.2消化性疾病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愉快时,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仇恨、愤怒时,胃黏膜充血,分泌和运动大大增强;而在忧郁、自责时,胃黏膜分泌减少,运动也受到抑制。
2.3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强烈的紧张、焦虑、痛苦、愤怒及情绪的压抑,常常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在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常常出现心情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及抑郁等心理症状。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松弛训练,发现病人体内的外周肾上腺素能活力下降,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减弱,血压下降。
2.4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糖尿病人较健康人更加抑郁【3】。心理因素在肥胖症、支气管哮喘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的发病机理中均有肯定的作用。
3药学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3.1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
3.2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生病后,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恐惧、烦躁、悲观等。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心、正确地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症结,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改善心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3临床药师的心理学应用?临床药师在参与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状况,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减少药物使用剂量,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药物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有学者[4]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这从侧面说明了医学心理学对疾病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同时,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临床药学任务要求研究干扰某些药物体外或体内作用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也有文献报道,药物与心理疗法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5]。因此,在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应该灵活应用临床心理学技巧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不良反应的损害。临床药师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服务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心理学的技巧,对患者实行心理学分类服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所以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并把其应用到工作中去。
资料表明[4],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而日益增加,药师要在药学服务中,灵活运用心理学技巧,达到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字】神经内科;优秀护士;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2
神经内科在医院内相对于其它科室,是较为特殊的科室,原因是患者多为年龄较大,病情复杂,合并症多,且可能存在意识障碍、瘫痪、大小便失禁、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周围神经病及肌肉疾病的病人还可能存在肢体麻木及剧烈的疼痛,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疾病遗留残疾的几率大,再加上住院时间长,致使病人经常存在明显的焦虑、烦躁、抑郁及恐惧等精神症状,增加了护理难度,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这样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应提高,那作为护理任务完成的主要执行者护士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才能适应这种需要呢?本文浅析如下。
1 高尚的道德品质
护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影响着其行为、态度、护理质量,只有思想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护士必备的素质,高尚的医德医风、热情细致的服务,文明礼貌的用语能够送给病人一丝温暖;积极、乐观、开朗自信的精神面貌能够给病人传递正能量,同情心与责任感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高尚的医德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也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希望护士具有的[1]!
2 精湛广泛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传统的专业能力指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晓本学科的技术操作标准等,作者认为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优秀护士还应具备营养学、中医、预防医学等相关知识。
2.1 营养学知识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营养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很大影响。多项调查发现营养是人们达到良好健康状况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一些疾病对食物是有选择性的,有利于身体恢复的要多吃,不利的要少吃或不吃,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能否康复与饮食调控合适与否关系密切,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目前护士整体营养学知识欠佳,需要加强学习与教育[2,3]。
2.2 中医调护知识
中医调护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医护理观比较独特,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对生活起居要求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生活起居有常;情志护理要求调和情志,平静心境;目前医院护士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或护校,对中医护理理论不了解,中医护理操作不会,对中药知识的了解更是凤毛麟角,而神经内科病人多患有慢性病,西医治疗效果有时欠佳,故而护士有时应采取中西两种护理方式来加快病人的康复,自身应加强中医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储备,科室内应张贴中医穴位挂图,针灸、火罐等器具做到常规备用,并让护士掌握其使用方法。
2.3 预防医学知识
神经内科病人以年老者为主,且并发症多,慢性病多,此疾病非一朝一夕造成,可能与长期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有关,故而治疗也非短期能够完全治愈,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引起疾病的相关因素护士应了解,并告知病人,通过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来改善病情。
3 情绪控制能力
护士在病房经常碰到悲伤,病痛,生死或一些可怕情景,引起自身恐惧与不安;经常遇到病人的责怪与漫骂,导致自身不愉快;病人家属的不理解与找事,感觉恼火;经常遭到领导的批评与同事的指责,感到委屈,这些事情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护士自己的情绪,但不能把这种情绪向其它地方传递或发泄,以防造成不良后果,要具有较好情绪控制能力,自己消化或找合适途径解决,家里面发生的不愉快也不能带到单位,带给病人,这同样需要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4 风险控制能力
优秀护士需具备防止院内感染的技术与能力,具有生物安全意识,重视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与自身感染;现代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故优秀护士应具有处理冲突与阻止冲突的能力;遇到老年重症病人,护士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及时密切观察病情,与家属沟通,以有效控制意外与医患纠纷发生[4]。
5 良好的沟通能力
神经内科的许多病人已经丧失了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优秀护士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与观察能力,用语言沟通,表情沟通,手语沟通来了解病情,了解病人需求;病人无法沟通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就是主要的沟通对象,需要跟病人家属说明情况,讲明病情,让家属心里有底,需要把相关的营养学知识与中医饮食调护知识传输给家属来实施;护士与医生的沟通也很重要,医生把护士当作助手[5],那护士就要把助手当好,及时跟医生沟通,把病人的情况随时告知医生。
6 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患者的康复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合作,这个团队包括护士、医生、家属、病人,每个角色的作用都很重要,所以要求优秀护士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接班时要做好记录,口头传递准确信息,工作都多做一些,产生交集,不遗留漏洞,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时刻有人护理!
7 管理能力
这里主要指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美国Barbara cherry说过“时间管理”是成为一个优秀护士的必由之路[6],对于神经内科护士来说也是适用的。在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实行成本核算的情况下,每个科室的护士数量配备不足,再加上三班倒及家庭责任,工作量与身体劳累程度可想而知,更严重的是有时护士甚至连喝水时间都没有,这样连自身的身体都保障不了,何谈护理病人?所以想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一些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好护理的时间,维持个人身体健康的时间,工作与家庭达到平衡的时间,自身学习充电提高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俊红,白颖,陈娜。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目中优秀护士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9,16(8B);1-3
[2] 徐宁,王庆华,刘骥骥,等。某三甲医院护士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6):47-48
[3] 胡敏予,朱明元,周光宇,等。护士营养知识水平与整体护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1,1(1);78-79
[4] 谢铁梅。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潜在护理风险探讨及防范对策[J],现代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75-7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观察及内科护理实践。方法:对2007年l0月~2009年10月选取245例COPD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表现,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实施相应的临床内科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的内科护理,COPD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减轻。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患者缓解和控制了症状,体力活动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科;护理;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气流受阻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气道阻塞进行性发展,呈不完全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口头指导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交谈,了解病人存在哪些知识需要,分阶段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书面指导将病人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以书面形式印发给病人,让病人随时随地得到健康指导。
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把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里,每天进行室内通风1次,每次30min,避免对流,同时注意保暖。周闱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以防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舒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时,取端坐位。当病情稳定、呼吸困难减轻后取半坐卧位。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应加强翻身,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引起褥疮,必要时可睡充气床垫。心理护理:由于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病时间较长,医疗经费较大,家庭负担重。使患者产生焦虑、烦恼、渴求、紧张、恐惧、多疑敏感抑郁悲观等心理反应,表现为心烦、气急、胸闷、心悸、纳差、失眠等,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新人院患者热情接待,详细的入院介绍能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详细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了解该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预后及转归,并让患者理解疾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从而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提问,以减轻病人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以优良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氧疗的护理:氧疗是解除组织缺氧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合理应用氧疗是发挥其最佳临床治疗作用的关键。COPD患者应给予长期持续氧疗,使用加长双腔鼻导管进行低流量、低浓度吸氧,l5~24h/d,持续数年,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降低COPD病死率,延缓其向肺心病方面的发展。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实施夜间氧疗可以有助于睡眠。呼吸道通畅是氧疗的前提和保障。应随时预防和去除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如鼻咽部或呼吸道分泌物、胃肠道反流物堵塞给氧导管,
导管本身扭曲、滑脱等。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效果。
呼吸道护理: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气障碍,缓解缺氧症状,雾化治疗能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 对神志清醒尚能配合者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喉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用纸包裹,放入垃圾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阻塞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吸痰。正确的吸痰方法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措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需反复吸痰时,中间可给氧。
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利于减少肌肉的氧耗,促进心理健康。提倡步行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以话动结束后3~5min心率恢复到活动前水平为宜。活动应循序渐进,时间由短至长。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15~30min。COPD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所以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以改善自身营养状态。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护理、观察,体会到给患者安排合理舒适的、鼓励翻身排痰等措施,既能改善通气功能,使患者舒适,得到较好的休息,又可预防褥疮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够坚持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增强心理关怀,给予高营养饮食亦是护理 COPD患者的重要措施。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护理措施、熟练的护理技术,更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只有配合治疗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才能尽最大可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缪洪石.康复医疗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alysis of the effieac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Yang Su-qio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41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as gav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4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gave the basic and life care.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2 groups.Results:After giv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rate of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PD,giving up smoking with breathing exercises and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nurse;interven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3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正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及致残的第1原因[1]。目前,COPD已居中国个人、家庭及社会疾病首位负担,患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控制病情迁延、预防反复是临床一直面临的问题。对我院收治的41例COPD患者进行院内及出院后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复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9年1月~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41例COPD患者为试验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0.13±13.45岁;病程12~32年,平均19.27±1082年。以同期收治的4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1~76岁,平均63.42±14.74岁;病程14~35年,平均21.45±11.06年。2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及生活护理。(2)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由于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多有有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状态[2],要多聆听患者的倾诉,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解释、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的状态,减轻忧虑情绪。②戒烟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COPD的原因及吸烟对该病的危害,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循序渐进的戒烟。③COPD基本知识的普及,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推荐相关图书,指导患者并及时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④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及有营养的基础饮食,避免高糖食物,以免产生较多的CO2,加重CO2的潴留[3]。保持食品的多样性,选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纤维素饮食,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保证大便的通畅,少食多餐,忌过冷、过热及生硬食物,以免刺激气管引发咳嗽[4]。⑤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取坐位或半坐位,放松颈肩部,一手于胸前,另一手于腹部肚脐处,经鼻吸气,吸气时尽量保持胸部不动或最小活动,腹部鼓起,呼气时经口缩唇呼气,腹部内陷,将气缓慢尽量呼出,不要用力,可用手轻压腹部。吸呼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每分钟呼吸频率大约6~8次,开始时每日2次,每次锻炼10~20min,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直到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5]。⑥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后由护士定期随访指导并预约复诊时间,每1~3月组织患者及家属举行病友联谊会、开设知识讲座。会上专业医务人员向患者讲解COPD的知识、呼吸康复锻炼、家庭氧疗、如何合理营养等问题,鼓励患者提问并解答,对方法不正确的患者帮助矫正,让恢复良好的患者介绍康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1年,2组1年后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治疗依从性的比较见下附表,可见实验组3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以咳、痰或喘息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能阻止肺功能的下降趋势[6]。为了预防COPD的加重及反复,临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但实际患者治疗依从行为不容乐观,往往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逐步让患者认识到改变不良行为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给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我们体会,加强教育可使患者掌握COPD基础知识,有效避免COPD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让患者保持平衡的饮食,加强营养支持,保持了标准体重,避免过量碳水合物的摄人,防止了过多的CO2产生,避免加重通气负荷;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了CO2的潴留;指导患者戒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缓FEV1下降速度[7]。
综上,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由单纯疾病的护理转变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化的护理方式,对COPD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次性,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玉兰,刘枢晓,查云,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8):616.
[2] 刘淑贤,杨秀荣,高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65.
[3]章亚平,陈慧敏,沈旭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相关护理问题与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
[4]陈红妹,吴曙萍.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53.
[5]韩智云.慢性呼吸衰竭的康复护理[J].肺科杂志,2002,5(1):72.
[6]肖耀来,李合友,林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86.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第二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第八届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