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

第1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持续改进

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过程中,产妇出现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产妇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护士与产妇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但是,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琐事比较多,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护理差错。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产妇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的服务的基础。为了探讨产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持续改进对策。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治疗的80例产妇进行分析,将产妇根据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年龄在19~35岁,平均年龄为(29.4±1.3)岁。产妇中,有40例初产产妇,40例经产妇。

1.2安全隐患

1.2.1医院管理隐患 护理人员层次结构不合理,排班欠合理,未充分考虑重点时段人员安排,护理岗位职责模糊,边界不清晰。此外,护理的制度流程还是有缺陷,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漫不经心,从而增加了产房护理不安全隐患。

1.2.2护士隐患 护理是一件责任重要、辛苦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护理过程中必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从而增加产妇治疗时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医院制度不完善,在招聘护士时门槛较低,造成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在进行护理记录时思想上不够重视,出现漏写、漏签、错写等情况,给产妇护理带来很大困难。

1.2.3产妇隐患 产妇多数都是第一次分娩,分娩前后不免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再加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觉得分娩十分疼痛,使得产妇在分娩前后不听护士劝告, 随意的下床活动, 而发生一些意外的伤害,给母婴带来很大影响[1~5]。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产妇分娩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采取对策后护理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学界比较重视的一种安全防范,它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身体上以及功能上出现的损害。临床上,产房产妇护理不安全隐患影响隐患很多,如:医院管理隐患、护士隐患、产妇自身隐患等,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医院应该采用针对性的对策,提高产妇护理质量,对策如下

3.1完善医院制度 针对产房产妇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医院管理隐患,医院要完善相关制度,及时更新医护人员的各种规定的制度,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制度等,并且安排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定期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抓好制度落实情况,降低护理不安全隐患。

3.2合理安排护士,增加护士工作效率 针对产房疾病产妇护理中的护士隐患,医院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如下①医院要合理安排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搭配,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②手术多的时候,医护人员尽量不休班,而手术少的时候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安排休班;③对于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进入岗位时要尽量在老护理人员后面学习,消除护理中的安全不安全隐患;④医院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

3.3加强对产妇护理,增强和产妇沟通 大部分产妇每天都需要在病床上躺卧,每天几乎没有什么运动,由于产妇长时间的卧床,卫生条件跟不上,会造成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如:肺部感染等。随着并发症的出现,产妇的心理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之外,还需要对产妇加强措施防止产妇的并发症。本调研实验组采取对策后护理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由此看出:持续改进能够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综述,护理不安全隐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1).

[2]曹乐维,梁娟. 加强产房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探讨[J]. 淮海医药,2006(06).

[3]马丽娜,崔桂兰. 规范护理标识提高护理质量[J]. 实用医技杂志,2008(27).

第2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对我院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门诊输液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责任心不强,操作查对不严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反应及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出现的差错反应能力差,不能快速进行处理及报告,最终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是引起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出现在各个环节,如配药、注射、加液操作前后等。

1.2服务态度较差,沟通技巧缺乏

护理人员缺乏“患者至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较差,语气冷漠、生硬,不能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解决问题,患者或家属输液前因排队等待,做各项检查,终点站到输液室,心中不满极易爆发,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方法欠佳,说话方式、方法不恰当极易导致争吵、冲突的发生。

1.3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

当前患者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随着《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输液卡有执行时间漏填,更换液体时间漏填,输液时间与输液滴速不符,迹潦草无法辨认等现象。

1.4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精湛,对于难度稍大的静脉不能做到一次成功,,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患者不满及投诉。

2 防范措施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核对的方式采用主动式提问,即让患者或家属自己说出姓名,效果比护士说出来好,避免了病人未听清或以为是自己的姓名就答应而发生输错药的情况发生。同时门诊病人无床号,在就诊的患者中,同名同姓的患者常有发生,护士在配药、注射、加药的各个环节中,除了核对姓名外,还要核对姓别、年龄等。

2.2规范各班职责,

2.2.1 我科在原来的岗位上曾设一个接药班,病人到输液室后,有一名接药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查看费用、抗生素的阴阳性标记,向患者做好宣教:共有几天药,一天有几组。核对无误后交给配药护士。

2.2.2 配药护士再次核对、签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及配伍禁忌将药配置好。

2.2.3 注射护士在注射前后分别进行核对,并注明穿刺时间及签名。

2.2.4 大厅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查看是否有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是否渗漏、输液滴速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决患者所需,对出现的问题妥善进行处理,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护士长。

2.3 规范输液卡 要求字迹清晰,我院重新设计了输液卡的样式,较原来书写直观,项目有药名、剂量、时间、姓名及天数。并要求护士拔针签字。

2.4 健康教育 输液大厅设立教育园地供患者及家属学习,使他们了解输液须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护士对患者所输的药物告知其药理作用,对特殊药物如氨茶碱、甘露醇等输液速度要求及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对疾病康复知识进行告知。

2.5 树立服务观念,强化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服务讲座,灌输“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宗旨,在工作中努力为患者排忧解难,接待患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处处为患者着想。开展护理人员穿刺比赛,每季度对病人点名穿刺的护士和满意度高的护士进行奖励。定期组织理论考核,掌握内、外、妇、儿等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输液并发症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度抢救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演示,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严格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要点,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与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春、刘庆华、江迁《门诊集中输液室的安全防范于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7期

第3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习生;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必须通过充分的临床实践,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进而提高临床决策和处置能力,成为合格护理人才[1]。目前由于大部分医院临床护士严重缺编,大量繁杂的工作需要护士完成。实习生经过多个科室的轮转后,掌握了大部分护理操作,部分带教老师放松了带教工作,让学生单独操作。这些现象都暴露出目前所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10间由护理实习生造成的差错38起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摆错药或加错药,13起。由于临床医生频繁更换药物品种,且现在一药多名现象普遍存在,药品名称混乱无序[2],因此对广大患者和临床护理人员造成很大困扰。有些药物只是一字之差,且标签颜色相似,不认真仔细查看是难以分辨的,如哌啦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啦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同时实习生对药物的作用也不了解,如:将维生素K与氯化钾混淆,10%氯化钠与9%氯化钠混淆等情况。

1.2 接错液体、打错针、提前拔除输液,12起。由于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部分护生往往是拿液体到床边,直接就问:“你是某某吗,就签名接液。”部分带教老师将多个患者的肌注药物吸好放在同一治疗盘里叫护生到病房肌注,实习生不认真查对,就将张三的药给李四肌注等。有的在输液末完的情况下,提前拔除输液,严重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1.3 不擅于观察病情和输液渗出,8起。当患者反映输液部分疼痛、肿胀时,实习生认为输液还通畅,不需要处理,也不报告带教老师;又如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带教老师叫护生去了解患者是否已排尿,实习生只是询问患者是否已解小便,而不了解患者排尿是否通畅、量多少,造成患者尿潴留不及时被发现。

1.4 职业防护意识差,5起。有些实习生往往不掌握戴手套原则,该戴手套时不戴,不该戴时却戴手套。如晨间护理、铺备用床时戴手套,而在进行抽血、输液、更换尿袋等操作时不戴手套;双手回套针帽现象普遍存在,到病房操作时利器与垃圾混放,回污物间再次分离造成针刺生,或操作后不洗手等等。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岗前培训和入科教育。护理部对护生进行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职业防护知识的岗位培训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进入科室后,各科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再进行病区环境、科室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的说明,初步介绍科室常见病种和护理要点,专科常用药物作用、用法,讲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目的与意义。特别强调不能单独执行治疗工作,加药前要让老师查对过药物后再进行操作、同时查对签名后再弃掉安瓶,杜绝一边加药一边弃安瓶的做法。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用两种以上的查对方法,到病房操作要先查对床头卡,再反问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再操作。此外,还应该指导实习生经常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作用等。

2.2 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娴熟地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及爱心,并且熟练掌握教学原则,对护生能严格要求,培养其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实行“一对一”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3]。特别应该针对那些关键操作与关键环节,如皮试药液的配制,特殊用药如化疗药的使用,不能让实习生单独操作。在护生实习操作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纠正,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临床带教师资培训,提高带教水平。目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学历参差不齐,由于长期从事一线工作,多数未接受过教育学理论培训,在临床教学中缺乏现代教育学理论培训,并且缺乏授课经验。有的带教教师只是凭经验授课,传授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常见护理操作,对人文知识、沟通知识、应变能力、法律法规、消毒隔离知识传授不够重视,使实习生只是忙于临床护理工作,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加强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

2.4 病区护士长加强本病区的实习生管理,经常检查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加以纠正。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实习生又是护理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实习生管理,提高带教水平是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韩秋萍.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措施.当代护士,2009(01):86-87.

第4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

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中护理安全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隐患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之外,整个护理过程中产生任何对患者机体及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或行为,对患者身心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同时也对医院的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医院中急诊科作为一个重要科室,所接收的患者一般为急重症患者,其有病情复杂,同时护理任务重,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护理纠纷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探讨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比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6例,其中予以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73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男43例,女30例,年龄最高者为58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36.8±4.5)岁;而予以常规护理的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时间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男45例,女28例,年龄最高者为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平均年龄(36.6±4.8)岁,2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1.2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护理干预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首先对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如下:①强化安全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纳入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考核,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也用法律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通过风险意识的加强,尽量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2]。护理人员应学会用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对集体会议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加强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使护理人员建立质量与安全并重的护理观念,对急救护理进行依法有效实施。②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急诊科患者一般均呈现危急的病情,救治需要有效和快速,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较强,给予对医生有效配合,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理。要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培训,促进其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同时要严格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留档记录。注重对急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训急救设备的应用,急诊科医务人员均要对常用急救技术进行有效掌握,比如紧急气管插管术、应用呼吸囊、心肺复苏术等[3]。③强化护理管理,落实责任制度。要做好抢救室基本安全管理,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物品和药品,并要详细检查,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仪器100%完好率,准备充足。接诊患者后,立即启动救治程序,建立健全科室护理抢救计划,训练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禁止面对患者时产生慌乱、大声说话等行为。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在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和知情权充分尊重。护理文书书写切实完善,保证及时、准确,防止护理纠纷产生。④强化护患沟通,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理沟通技巧进行落实,护患沟通要加强,对用语艺术要注意,护理理念要坚持以患者为本,端庄的仪表,病房环境要整洁安静,使得患者体会到就医环境温馨,如果条件许可,可对报刊架、电视机、饮水机等进行配制,对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一旦其产生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要以足够的耐心,将解释工作做好,针对故意闹事的患者,要加强配合工作,防止发生直接冲突;一旦纠纷事件发生,事后急诊科要针对性展开讨论,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1.3评价指标对2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参加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投诉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评分比对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评分明显较高,理论知识评分也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一个特殊的科室,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很多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患者和护理两个方面。患者由于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加之不良媒体的报道,导致护患关系呈现紧张的态势,影响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患者对于抢救和治疗的期望值过高均会使得护理隐患产生。针对护理而言,护患沟通缺乏、护理人员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足、护理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操作能力及知识水平不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缺乏等均会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5]。急诊科具有较为繁重的护理工作,也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防范措施,提升护理质量至关重要。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予以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效果满意,不但有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还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珊.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0-102.

[2]陈敏.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61-162.

[3]吕翠真,郭碧玲.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5):360.

[4]金梅,殷晓菁.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4(10):2856-2858.

第5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5

护理安全的隐患因素

医院方面的因素:首先,医院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医院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导致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同时护理人员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需求,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表现为操作不够规范、书写不合要求、说话不够严谨、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不熟练,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业务知识不够熟悉,技术不熟练,资历浅,经验不足。如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护士对该技术操作不熟练,将对危重病人的抢救产生不良影响,给病人增加痛苦。工作责任心不强:①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按级别护理,不按时巡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未能及时发现。②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如执行医嘱未做到“三查八对一注意”,如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交接班不清,遗忘医嘱,造成不良后果。③随意换班,使人力资源搭配不当。④实习生无人带教单独完成护理技术操作。⑤基础护理措施不到位,出现并发症。⑥工作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护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住院病案材料中与护理相关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成为法庭材料。如果以上护理记录不严谨、错记、漏记,甚至涂改,将使护理安全隐患增加。

服务态度欠佳:个别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表现为对患者“冷、顶、硬、推、拖”,不注重自身修养,言语或行为不当,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护患沟通障碍:近年来有些护理纠纷不是护理人员技术与责任上的差错,而是由于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交流态度淡漠,语言不妥,解释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1]。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排便用力可导致猝死等。

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健全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现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护理监控体系,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行为[2]。护理管理者定期监督,可以将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教育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规范行为,爱护患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熟悉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增强法律意识,懂得在护理工作中应当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避免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士在职业活动中,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因此我院根据不同资历的护士制定了培训方案与计划,并组织实施。如每月进行2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与专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月组织进行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与考核,达到人人合格。

加强核心制度的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制度,通过查对,可发现护理不安全的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差错的发生。医嘱做到班班查对,每周大查对2次,并有记录。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查对时必须询问患者叫什么名字,昏迷病人必须进行腕带信息核对。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点抓好病情、治疗、护理等环节的交接,对新入院患者、手术病人、危重患者、有特殊检查及处理的患者要在床头仔细交接。

严把护理文书质量关,规范书写:护士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护士长与质控员每天对护理文件内容进行督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病历书写质量。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各科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各班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对科室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护理部每月进行各科护理问题汇总,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分析、讲评、总结。制定整改措施,以此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项双向交流的桥梁[3]。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实行亲情称呼,微笑服务,对每一位住院病人进行入院告知宣教,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等。同时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护理部制定发生差错事故及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同时健全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处理程序,对已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上报,鼓励各科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进行归因分析,确保护理安全的持续有效性。

小 结

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防范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院自以上措施实施2年多来,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护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护患关系的融洽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纠纷降低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淑燕,侯模威,牟春玲.护理操作风险与防范.中国误诊杂志,2006,694:738.

第6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手段

1.简介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病人的投诉,新闻媒体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一项常抓不懈的课题。现对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及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与手段是医疗管理的战略目标。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创新型妇产护理的安全意识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学护理队伍和高水平的护理专业学术创新的团队,乃是决定临床实践中妇产科护理创新能力的关键。

2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

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缓慢,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2.2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药品管理混乱,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拒收危重病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2.3医院领导、护理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不力。医院领导检查流于形式,执行部门监管疲软,只是应付主管部门的指示,这是隐藏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缺陷。

2.4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3培养创新型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手段

3.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接受”四五“普法教育及医疗行政法规专题讲座,建立学法制度,使全院护理人员能自觉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我院制订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科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安全检查,针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岗位职责。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举办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演,从而规范护士行为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护理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并统一全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在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3.3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护安全和医护质量。同时,护理部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从基础质量到终末质量,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加强质量控制,立足目标,着眼环节,逐级考核,层层把关。将医疗安全作为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科室质量考评指标中,如个人出现差错事故时,除经济处罚外,还要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全院曝光,影响评模晋升,从而培养了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单纯被动受检变主动参与检查管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4小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怎样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落到实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人民健康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面,第五点很大篇幅专门讲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专门谈医疗卫生。第一句话是“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把对健康的关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到党对民生,对人民健康的关注,高度重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服务,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又佳,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10):50

2许晓斌,赵晓勤.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280

第7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51-02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妇产科母婴的健康与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同时,因为孕妇从入院、分娩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潜在性医疗和护理风险,引起医患纠纷的发生[2],因此产科已经成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产科护理护患矛盾进行探讨,分析应对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及风险管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护理质量登记册中记录的护理安全隐患18件和护理投诉12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护理安全隐患涉及到夜班未按规定巡视病房5例;夜间未能向值班医生汇报新生儿病情变化2例;助产护士观察不仔细,导致孕妇急产4例;孕妇产后大出血患者医护记录不相符7例等。共收到护理投诉12件,其中因为护理人员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3例;患者对医疗费用有异议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4例;投诉住院环境和病房里面床位配合不满意者有2例;护士因态度不好被投诉的有3例。

3 关于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讨论

3.1 来自于医护人员的不安全因素。随着医护人员队伍年轻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几乎占据了半数[3]。因此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往往导致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应急抢救和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实践中往往使一些简单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影响整个抢救工作的成功。

3.2 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在各种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常常造成病情观察不细致和病情记录不详细以及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不能及时发现、报告和及时处理等,在护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缺陷和漏洞[4-5]。

3.3 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医护人员由于业务能

力和技术水平的缺陷往往导致产前估计胎儿大小和产程进展及难产的判断能力和新生儿的处理能力较差,易造成新生儿窒息和母婴产伤以及产后出血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和缺乏孕产妇隐私的保护以及轻视护理文书书写等现象[6]。

3. 4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以及对孕产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和生硬常常引起家属的反感,与此同时在分娩过程中对孕产妇的疼痛、焦虑及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加之健康宣教不到位,更导致其不满而发生相关投诉和纠纷[7-8]。

3.5 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索。孕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常常由于心理障碍形成多种不安全的行为因素,进而导致产后抑郁症和新生儿性别歧视带来的失落感或产妇行为威胁到新生儿等。与此同时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不够也易导致护患之间形成不稳定因素。

4 对上述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

4.1 加强医护人员法律知识。医护人员应明确产科护理工作职责及相关法律责任,及时分析和讨论及评价总结产科医护人员在为产妇实施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4.2 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教育。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不断加强自身工作责任意识,全面掌握“三基”以及产科常用药物机制和使用方法[9]。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要求,完善产科专科病案记录,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及准确。严格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努力做到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和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以把好质量关。完整可靠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证据及线索,如果平时记录不认真、不及时、医护不相符,都有可能埋下护患纠纷等安全隐患[10]。

4. 3 合理调配医护人员人力资源。产科负责人应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时时倡导人文关怀以调控其负性情绪。同时每天根据工作量及时调整医护人员,以产妇最需要的护理内容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以产妇最需要的护理时间为工作的有效时间。有效实行弹性排班和新生儿交接制度以改变忙闲不均和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产妇需求的实际状况,从而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4.4 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与交流。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往往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特殊心理障碍频出的特点,从而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或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等,对此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依赖于产妇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有效支持,进而不断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5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范。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护理管理系统,严格制订针剪等锐器刺伤登记、上报及追踪制度,要求临床产科医护人员在接触孕产妇的血液和体液时应戴防护手套;接生时则应戴帽子和口罩及防护眼镜并穿防水接生衣和专用鞋;在进行宫颈和阴道及会阴伤口缝合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以避免损伤。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11]。

参考文献

[1] 罗春.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黔南民族医报.2008,2l(3):171-173

[2] 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c):77-78

[3] 赵友芬.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坊范对策.贵州医药,2010,34(1),:94-95

[4] 余丽娅.人性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C):75-76

[5] 兰林红.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产科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C):17-18

[6] 李敬玲.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2):149-150

[7] 李静,曹全英,邓红梅.产科患者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B):27-29

[8] 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3-1074

[9] 姜玉娥.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66-67

第8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摘要】 目的:减少手术病人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在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各方面细节,可减少手术当中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术中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1。手术当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常见手术病人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手术当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品因素

1.1.1 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2。如万汶注射液500ml和转化糖注射液500ml外包装相似,如不仔细查对,有输错液体的可能。

1.1.2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有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1.2 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1.2.1 穿刺因素:手术室病人采用的留置针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病人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1.2.2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3 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1.3.1 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1.3.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1.3.3 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1.3.4 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病人,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3。

1.4 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4。

2 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

2.1 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2.2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2.2.1 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2.2.2 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5。

2.2.3 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置针前充分洗手并消毒持留置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保证止血带一人一消毒。用安尔典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以8cm *8cm 以上为宜,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穿刺时带无菌手套穿刺。

2.3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液体不滴 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2.3.2 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2.3.4 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2.4 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2.5 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紫英.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健康必读杂志.2010年6月第六期.

[2]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5卷第2期.

[3] 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3月第23卷第3期.

第9篇: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与外科手术救治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全医院危险系数最高的科室之一[1]。手术室护理同手术治疗一样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不加以防范可引发严重医疗事故,须引起广泛重视。我院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笔者总结该机制应用经验,以期为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排除标准[2]:(1)病危患者;(2)愈合障碍患者;(3)精神病既往患者等。所有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8(41.5±10.2)岁,手术类型:外伤手术15例,骨科手术75例,其它1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6~65(42.0±11.4)岁,手术类型:外伤手术17例,骨科手术72例,其它手术11例。2组性别、年龄与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即科室护士长系统安全培训后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1)成立安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各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负责总结每天安全事件,监督全组人员的护理操作,并组建安全小组;组长任命5名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令其记录每天工作并汇报,评估当天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每天下班之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方案并汇报。(2)强化自查工作:针对围手术期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之一排查,对于手术间错放、工具遗漏、延误时间、器械保管、标本保存与气道导管脱落等事件进行重点注意,责任护士跟踪检查,将自查后仍出现问题的人员、原因与解决方案进行汇总,并及时报告。(3)系统整改:采用“三查三审制度,对患者详细信息、药物信息进行2人以上的重复核实;对于患者意识进行准确而反复的观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报告应马上告知医疗人员,并秉承"宁可错报,不可漏报"的原则;手术前再对患者信息与用药进行核对,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师指示进行工作,并能预见性分析医师的下一步操作并事先准备,减轻医师压力,提高配合度。1.3检测方法安全隐患意识水平采用安全隐患意识水平量表进行测定,包括工作态度(20分)、安全隐患认知(30分)、风险意识(10分)、安全管理态度(30分)与安全管理意向(10分)5个维度,总分数越高代表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越高;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40~59分为略表不满,<40分以下为完全不满,满意率=(非常+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隐患意识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临件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其中术前意伤2例,术前准备出错3例,患者资料失误3例,患者资料失误3例;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其中患者资料失误1例,术后意外2例,投诉2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2,P<0.01)。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为患者提供手术救治的重要医疗部门[3]。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内辅助医师进行治疗的重要操作,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积极作用,故手术室护理本身亦承担着极大安全风险。手术室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护理,相对紧张和忙碌,易造成疏忽,加之随时间迁移,部分护理人员操作较为机械,责任感与安全意识降低,都会形成安全隐患[4]。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而制定的防范机制,通过系统的责任分工与奖惩,提高护理人员的负责意识,并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归纳,降低疏漏再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评估,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手术室[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Z=-3.422,P<0.01)。提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2]王伟.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99-100.

[3]刘勤荣.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1-112.

[4]全寒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