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色污染治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前几年,老家门口可真是“多灾多难”,车上的乘客从车窗往外扔下很多的塑料袋、泡沫餐盒、食品包装袋,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垃圾。放眼望去,铁路沿线真是一片“苍白”,惨不忍睹。那时候,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卫生。白色垃圾里的食物残渣是苍蝇老鼠的至爱,是细菌繁殖的温床。老家的居民们最害怕的就是大风天,扬风之处,只见白色的垃圾像风筝一样,飞得又高又远,散播到数里之外。而我家的院落里也是躲不过“空袭”,稍不留神,一个白色的“细菌弹”就凭空降到脑袋上来了。
老家的人们总是在搞卫生,但总是搞不好卫生,因为那样的垃圾今天清理了,明天又回来了。而且这种垃圾不知道应该埋到哪里去才好,据说是好几十年也不会被分解掉。庄稼地也倒霉了,因为埋藏这种垃圾不能不占地方,占了地方就种不成粮食。
但是这两年,老家的铁路边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变得可干净了,一点白色也看不到。因为铁路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客运列车大都装有空调,车窗变成了密封的。列车上的餐盒也用了可降解的原材料,而且不会被扔到车窗外面。寒假我坐上火车出行,发现原来三两块钱的盒饭都涨到了十块钱。价钱高了,吃盒饭的人就少了,白色垃圾也就少了。虽然我不赞成饭价高涨,但是从长远的污染治理方面考虑,餐盒还是用得越少越好。
关键词:烤烟地残膜;危害;治理措施;分析
1 前言
烟叶作为烟草工业的原料,在明朝后期开始在中国云南种植,目前中国的烤烟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南、贵州和山东等地,其产量占世界的80%以上。我县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当地烤烟产业发达,对烤烟的种植技术也不断进行探索,尤其擅长进行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烤烟。地膜覆盖技术为烤烟种植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烤烟地残膜。残膜严重影响环境,也破坏了土地的持续耕种能力,是烤烟种植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结合兴仁县烤烟种植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烤烟地残膜的危害、回收现状以及治理措施,探究烤烟地残膜的应对举措。
2 烤烟地残膜危害
烤烟地残膜就是烤烟种植过程中采用的农膜在烤烟收割之后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条块。由于农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经过人工合成的稳定合成品,自然条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分解和稀释,在常温条件下,残膜需经过400年左右才能彻底分解;化学手段可以对残膜进行分解加速,但是目前并无简易可行的操作对烤烟地残膜进行快速和大规模的分解,因此就造成了种植地的白色污染。残膜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大部分存留深度不会超过地表深度十厘米,而这个深度正是烤烟种植的主要土层,所以烤烟地残膜对下一季度烤烟的种植也有严重的副作用。烤烟地残膜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点:
2.1 降低烤烟质量和产量
烤烟地残膜的主要合成物为聚氯乙烯。首先,聚氯乙烯会损害烟苗的根部,降低烟苗存活率和成长度;其次,烤烟地残膜隔土壤中的元素进入烟苗根部附近区域,影响烟苗的营养吸收;最后,烤烟地残膜束缚烟叶幼苗的根系,阻碍其扩展和成长。
2.2 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通透性
烤烟地残膜在土壤中存留会产生土壤水分运动速度趋缓、通透性变差、微生物含量降低和营养成分流动性减弱等后果,从不同方面降低了土壤培育优良烟苗的能力,也使得土壤逐渐贫瘠,直至不再适合种植烟苗。
2.3 土地耕作困难
烤烟地残膜在土壤中大量存留,在进行耕种时很容易发生耕具堵塞、缠绕的现象,干扰了正常的烟叶种植。
2.4 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部分烤烟地残膜会脱离土壤,随空气流动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白色污染。
3 烤烟地残膜回收现状
从意识到烤烟地残膜危害开始,国内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最常用的烤烟地残膜处理技术成果。
3.1 播种前地膜回收机
CM22.6型播前地表残膜回收机就是播种前地膜回收机械的代表作,主要在犁地之后,播种之前进行使用,因其造价低且使用方法简单,在烤烟种植业最为常见。目前现有统计数据显示,该机械的残膜回收率在80%左右,效果比较理想。
3.2 收获后地膜回收机
与第一种农机的不同点在于,收获后地膜回收机在土地犁地前进行地膜回收,此时的残膜主要富集在地表,有利于用机械进行回收,回收率比播种前地膜回收机高5%。但是此类机械普遍成本较高,普通种植户难以承受高昂的价格和维护费用。
3.3 头水前揭膜直接回收机
烤烟头水前需进行揭膜,残膜也是在人工揭膜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直接采用机械揭膜,揭开的地膜直接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环境污染,目前为最理想的残膜回收技术,但是由于农业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此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限制。
4 烤烟地残膜治理措施
烤烟地残膜的回收治理不应只着眼于土地残留回收率的提高,应从烤烟种植技术、地膜生产和使用技术以及后期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4.1 改善烤烟种植技术
烤烟地膜覆盖技术只是烤烟种植技术的一种,因此应从技术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可行的技术手段,减少地膜的使用或彻底摒弃地膜覆盖技术。
4.2 改善地膜本身质量,降低污染物含量
地膜之所以危害巨大,主要是因其毒性强大和难以分解的特性。因此应从地膜生产技术层面进行探索,寻找新的稳定化合物对地膜进行合成和生产,替代原有强度性的聚氯乙烯,并改善生产工艺,使其更容易回收和分解。
4.3 全过程控制烤烟种植
在没有更好的替代物和替代技术的现状下,可以通过全程监控地膜残留,随时产生残膜,随时回收的手段,进行最大程度的地膜回收,属于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当前地膜污染严重的现状下,也只能采取此类方法进行环境维护。
5 结束语
烤烟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支,对国民经济又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解决烤烟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头等大事。烤烟地残膜的经济和环境危害巨大,虽然当前已经有了有效的手段控制土壤中的残膜存留率,我们依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减少烤烟地残膜的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烤烟种植业对环境的危害,为实现烤烟种植业的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陕西安康;汉滨区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28-01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过程造成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及农产品的污染,其具有随机性强、分散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安康市汉滨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保护区,能否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能否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期发挥预期效能,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能否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
1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安康市汉滨区涉及汉江沿岸及其黄洋河、月河等流域13个镇办129个行政村,总人口173 232人,耕地面积7 847.67 hm2。其中,水田面积1 212.04 hm2,旱地面积6551.83 hm2。粮食种植面积7 592.73 hm2,总产40 981 t;油料种植面积1 820.87 hm2,总产8 629.43 t;蔬菜种植面积2 024.2 hm2,总产56 498 t;茶叶面积2 917.00 hm2,总产433 365 kg;果树面积2 140.53 hm2,总产4 679 645 kg;生猪养殖量177 510头,出栏量98 046头。
1.1 生产投入品情况
安康市汉滨区年化肥使用总量(折纯N、P2O5、K2O用量)3 836.2 t,其中纯N用量2 114.4 t,P2O5用量951.6 t,K2O用量623.2 t;农药使用量10 529.5 kg;农地膜总用量185 330 kg,其中地膜为45 674 kg,农膜为139 656 kg,废旧农膜回收为85 427 g。
1.2 农作物秸秆产量和综合利用情况
农作物秸秆总产量29 370 t;焚烧秸秆总量10 256 t,废弃秸秆总量6 304 t;秸秆还田面积1 156.33 hm2;秸秆其他利用途径2 557 t。
1.3 区域范围内沼气建设情况
大型沼气工程(总容积500 m3以上)5个,发酵池容量3 100 m3,利用率100%,年处理粪污量10万t;无中型沼气工程(300~500 m3);养殖小区沼气工程(50~300 m3)49个,发酵池容量5 100 m3,利用率100%,年处理粪污量15万t;户用沼气池4 500口,利用率70%,年处理粪污量20万t。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良好,总利用率75%。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及机构
政府应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保护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核定下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1-2]。
2.2 科学规划,确定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禁止排放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促进养殖业规模生产,提高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利用率至80%以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和投入结构,逐步降低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量。将畜禽粪便等进行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畜禽粪便的多样化综合利用。在科学布局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彻底对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养殖场进行搬迁,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养殖场,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程度。在粪便利用和污染治理中应该提倡“清污分流,粪尿分离”的处理方法,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2.3 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推广农业新技术,减轻自身污染
一是优先使用农业、物理等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如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彻底清出市场。二是加大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力度,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示范工程,控制农田氮磷肥用量,采用营养平衡施肥技术。加快多抗优质良种的选育,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3]。三是针对地膜使用提倡适当回收,提高重复使用率,减轻白色污染。四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平衡配套施肥等土肥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化肥投入量,有效减少和控制农业污染源。五是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的综合利用,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4-5]。
2.4 加大农业环保项目的争取力度
汉江流域尤其是汉滨区贫困乡镇数量较多,当地农民收入低,地方财力弱,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需要大量资金,靠当地自主解决,困难多、推进难度极大。因此,要加大农业环保项目争取力度,通过实施农业环保项目,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物的投入和使用,对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发展绿色农业。
3 参考文献
[1] 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10784-10786.
[2] 袁金柱,李利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29-31.
[3] 朱兆良,孙波,杨林章,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J].科技导报,2005(4): 47-51.
为切实抓好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打造生态和谐文明,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强和改进城乡环境治理与管理,加快城乡环境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步伐,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贯彻落实省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和谐城市、和谐镇(街道)、和谐村(居)三个层次,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重点,重点围绕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以及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村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以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标准,净化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明显进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整治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环卫治理。
一是实行道路分级管理。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A、B、C三级质量标准,全面推行“全时段、全覆盖、无缝隙”环卫保洁体制。A、B级道路,实行动态巡回捡拾作业模式,机扫冲洗车辆确保每日两冲洗、两机扫;保洁员实行两班制,全时段、全覆盖巡回捡拾扫保,达到路面无积存尘土、砂石遗漏,人行道路面颗粒物不超过30克/平方米,遗撒污物15分钟清理干净,达到“五净五无”。
二是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力度,达到“户集、村收、镇运、区集中运送”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行压缩车收集生活垃圾方式,按照1台/2万人的标准配备生活垃圾压缩收集车,按村(居)总人口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区政府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补助资金优先用于环卫保洁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镇、街道承担;按1个/100人或1个/30户的标准在村(居)内配备与压缩收集车配套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实行定点和定时投放,杜绝二次污染;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收集,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区环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的要求,负责做好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加大镇、街道卫生保洁和垃圾治理的监管力度,确保镇、街道和村环卫基础设施、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作业人员配备到位。四是强化建筑工地治理。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施工、拆迁管理程序,实行处置证制度和工程竣工勘验制度;抓好建筑垃圾运输环节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许可证制度;实行工程文明施工保证金制度,加强工地出入口管理,有效控制施工工地带泥上路;城区和交通干道两侧的建筑工地,必须按标准设置施工围挡,按标准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出工地车辆进行冲洗,严禁带泥土污染道路;所有进出工地的运输粉状物料车辆必须封盖严密,杜绝撒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环卫局、区建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执法局)
(二)市容治理。
一是认真开展广告治理。拆除所有楼顶广告、大立柱广告、落地式广告及刀旗广告;清理各类小广告、活动广告牌;整治门头牌匾、标语牌、橱窗、大型屏幕、霓虹灯、横幅、拱门、标语等其他户外广告;按照《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定》的标准,制定户外广告整治方案,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进行整治,达到整齐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
二是开展店外经营整治。全面治理店外车辆维修、清洗及公路集市贸易、探头市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露天烧烤等现象,并与沿街经营业户签订管理协议,实施户籍化管理,彻底杜绝店外经营。
三是规范摊点设置。城市A级道路严禁沿路设置摊点,B级道路经批准设置的便民摊点经营规范有序,C级道路经城管执法局审批按实际需要和便民原则合理设置摊点。
四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在医院、商场、银行、学校、宾馆、酒店等车辆集中停放区域必须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其他道路按照实际情况划定车辆停放标线、安装辅助停放设施,杜绝乱停乱放。停放区域要做到每100米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车辆集中停放区域每100米应不少于2人。
五是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拆除各种乱搭乱建,杜绝擅自破墙开店、装饰装修,清理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擅自设置的斜坡或斜梯,治理随意将路沿石开口、向路面排放污水及其他污染物、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利用路政设施设置广告等行为。
六是严禁乱倒垃圾。对沿街单位、商店、居民不按规定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乱吐乱丢,以及沿街饮食店、娱乐场所、茶楼、烧烤店等乱倒餐厨垃圾、乱泼油污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七是加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管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保证道路平整、无坑洼,人行道、路沿石平整完好,排水设施运行正常,桥梁、护栏无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城管执法局、工商分局、交警大队、区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处、区环卫局、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
(三)污染治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契机,大力开展新一轮环保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狠抓源头控制、科技支撑、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定最严格的准入标准,应用最先进的环保技术,落实最严厉的执法尺度,坚决打赢污染治理翻身仗。实施公安环保一体化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关停污染重、能耗高、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土小”企业。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化工异味、扬尘粉尘专项治理和燃煤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快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运输车辆密闭运输,严格道路冲洗,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全部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
(四)河道治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重建,搞好河流域后续综合治理,提升河流断面水质,扩大生态涵养区面积。清理境内河道内及周边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保持河道整洁,将垃圾收集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物,保持水体清洁。及时清理城区雨水、生活污水排水管线沿线及周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等,防止管道堵塞,确保排放畅通。加强河道绿化管理,及时补植缺株断垄,及时清除死株枯枝。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涉河项目审查、审批行为,维护正常河道管理秩序。(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水务局)
(五)绿化治理。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利时机,积极实施“绿荫行动”,以栽种大乔木、提升大绿量为重点,加快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突出抓好“二沿三环”绿化、山区造林、庭院绿化等城乡绿化工程,形成绿美相拥、森林环抱、林路相依、独具特色的城乡生态环境;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各类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广泛吸收先进规划思想和设计理念,积极探索我区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年底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组织编制全区三年绿化建设计划,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资金投入、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等事项,确保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顺利进行;对已建成道路绿化,进一步完善植物配植和栽植结构,对路进行大树补植,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建好大道绿化升级改造、路绿化改造及路东延、路西段等新建道路绿化工程;按照全省开展“绿荫行动”的总体要求,广泛实施“见缝插绿”,对长期空闲地、转角地栽植大乔木、花灌木,增加绿量,对人民广场、太公植物园以及街头游园,充实乔灌木,实施“提档补绿”,形成景观良好的林荫公园、林荫广场;全面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做到林带内基本无病虫害、无杂草、无种植高秆作物现象,抓好日常管理,绿化带内无杂草、垃圾、白色污染,不得种植农作物,无人畜毁坏林木现象。(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林业局、区园林局)
(六)路域治理。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净化、美化、硬化、拆除、清理、规范、遮挡等方式,从年12月中旬至年3月底,对纳入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的23条主干线、8个重要出入口和石化厂区部分道路,进行集中攻坚治理,做到边沟无垃圾、杂草,路肩边坡整体密实、稳定、平顺、畅通、美观;路面扫保及时、洁净,树木常年保持涂白;全面取缔车辆维修、清洗、乱停乱放及公路集市贸易、打场晒粮、占道经营等现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公路的行为;绿化带整齐美观,道路两侧林带不少于15米,穿村路段绿化不少于5米并砌筑排水沟,实现路宅、路田分离;公路两侧建筑美观、整洁,无残墙、断壁、破房;坚决制止和拆除道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物;广告严格按标准设置,达到齐整划一、整洁美观的效果;重点路段、较大平交路口硬化,经营路口和店前场地硬化,并划停车位;高标准设置垃圾箱,逐步取消垃圾池,保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整齐洁净,无垃圾、粪堆、杂物堆、白色污染等。各镇、街道辖区内其他道路也按照此标准一并治理。专项整治结束后,配足配齐保洁、养护人员和设备,建立和落实日常保洁和定期检查制度,转入长效机制抓好管理。(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开发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林业局、区园林局、区环卫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水务局、公路分局)
(七)村容村貌治理。优化镇村发展布局,抓好23个两区三村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朱台镇土地利用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路水气电医学”等公共事业,年内改造农村道路130公里,继续深化农村五化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市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将全区农村划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设定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标准,全面完成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五化(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交通运输局、区环卫局、区林业局)
四、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督导考核。要严格日巡查、周检查、月通报、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治任务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整治档案。同时,要将整治活动方案、工作进度,及时报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区综治办要严格督导检查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82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总人口70%以上为农民,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乃至受其影响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是一个农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 近年来,在市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加大治理投入的基础上,城市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的垃圾、污水、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显然是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了解我省农村生态坏境现状、农民对环境状况的看法,从而为做好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我们对我省部分地区的农村进行了调查。
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固体废弃物为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农用薄膜、秸秆。垃圾的处理方式中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放到田间地头,有的放到房前屋后,有的直接掩埋在耕田中,有的焚烧。在农村中设有垃圾箱的村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有很大改观,但农民没有及时将产生的垃圾放入相应设施集中管理清除的习惯,也说明垃圾箱(池)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不太合理,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和不便存放倾倒垃圾。由于塑料大棚的推广和普及,农用地膜的使用面积逐年增加,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河北省2013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67776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119.7千公顷。
(2)农村污水处理情况。农村中污水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及工业废水。这些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部分排放河流、坑塘、农田街道上,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村民将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大多随便排放到院落以外的街道上,形成地表径流,慢慢蒸干。即使有的通过排水沟排放,排水沟最后却把污水排进了村庄附近的小河道或者是枯井之中,事实上不仅没有解决对污水的基本处理,而且加重了周围河流、地下水的污染。农村的猪、羊、牛等牲畜基本上都是进行圈养的,农民隔一段时间会清理饲养圈里沉积的粪便和污水,粪便一般用于基肥了,但污水一般就随意排出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村子里有许多小污水沟,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招致许多苍蝇追腥逐臭,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有的乡镇企业规模小,没有能力和意识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将生产污水肆意排放至农田、河流,造成农田被毁、空气恶臭、饮水资源污染。
(3)农民环保意识。对生活地环境的满意度调查,被调查者表现出的无所谓态度令人吃惊,漠不关心的比例达到35.7%。最近几年空气污染、雾霾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但农民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烟尘的情况仍然很普遍。无论是做饭还是取暖,都很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对使用木柴、煤炭等作为燃料对大气产生的污染,地膜的大量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家禽粪便没有得到合理处理造成的寄生虫滋生等各种污染行为和后果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农村家庭大部分使用建造在室外的旱厕,这种厕所非常简陋,粪水外流、暴漏、蚊蝇滋生,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和水源;有的用户使用室内水冲厕所,但污水的处理也不到位,有的随意排放至坑塘、河流中。
(4)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在耕种作物过程中过分依赖化学肥料,仅在2013年我省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折纯)就达331.04万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在短期内不明显,但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土壤元素不均衡,降低农田产量,不明就里的农民只好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不仅会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渗透到池塘、河流、甚至是地下水,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化学防治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特别是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收入途径的改变,农村中大量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无法耕种大量土地,有的土地退耕还林还好,而有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用除草剂、农药为庄稼除虫除草。农药的使用量很高,我省2013年农药使用量为8.67万吨,大多数为难降解的有机磷和剧毒农药。
2 目前生态环境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1)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农民不是不愿意看到碧水蓝天,院落、村庄周围环境干净整洁,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乱扔、乱倒的习惯,在头脑中就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认为只要是方便了自己,而且也没有影响别人就没关系,根本意识不到那些行为污染、破坏了环境。就地焚烧秸秆、垃圾的现象也很严重,村民们只想到简单方便,认为处理这些废物的最好办法是就地焚烧,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大气污染这些概念,正是这些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无所谓”态度,把农村的生态环境逐渐往危险的道路上逼近。
(2)政府重视不够,监督管理缺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加上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上重视城市而相对忽视农村,所以农村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有的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缺少专业人员,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够,地方政府进行的环境保护科学宣讲和科普等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活动不仅没能深入人心,而且在抓落实上力度不够。地方干部也缺乏对农民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对乱扔乱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造成农民生态环境意识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缺乏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智力和保护工作的合理规划,责任制不健全,缺乏追责措施和制度,对农民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突出。乡镇企业和一切高污染工厂的落户,极大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然而这些高污染企业没有良好的排污设施,为了降低成本或本身经济条件有限,一些企业将大量污染物随意排放。很多村民投身于企业当工人,对环境的污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部门为了经济效益的快速提高对这些污染企业的监管也不尽如人意。
(4)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缺乏。我省近20年只有不到15%的家庭受过农业生产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匹配比例很低,而在农村用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地域面积却很大。有很多从农村考上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都选择了留在城市里或经济发达、环境更好的地方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工作,不愿意回到农村做基层工作和农业生产工作。造成了农村中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匮乏,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缺乏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没有长远的保护方案。
3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
(1)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是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思想支配。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报纸、墙体广告等媒体和平台,深入广泛开展生态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分批对农民进行环保意识的培训,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学习环保知识,并以他们为中心辐射到广大村民,让农民进一步明是非、辨美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还要做好可以重复利用垃圾的回收工作,让农民在获得一点经济收益的同时,产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
(2)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整治力度。近年来,各级组织已经加大了对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增加了本级财政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预算,重点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要在有关村庄选择合适的位置集中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集运转设施,在村里设置生活垃圾桶点,对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定期集中进行全面分类清理。此外,还要组建农村保洁队伍,建立“组保洁、收村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还要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采取有效手段控制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维护村民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培训科技人才,为农民送技术下乡,在倡导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秸秆还田、粪便及可用垃圾制造沼气项目,开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同时还要加强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能耗低、污染轻、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村;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非常高,但人均资源又十分贫乏的大国,我国的农业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生产模式,农村环境的持续恶化与资源的渐趋短缺,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为其基础,将经济活动对于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这对于改善我国农村的生活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常见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最为本质的特点是产业链的延伸与资源的节约。我国农村的循环经济产业化链条是在种养植业、林业、畜牧业及其所延伸出来的农产品间,运用废弃物的相互交换与循环利用等彼此依存与发挥协同作用的闭合性产业系统。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步伐相对较慢,各地能够借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
(1)沼气开发型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以沼气为中心的综合运用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注重于改进农村地区的卫生以及生态环境。该模式完全以沼气池为其联系纽带,把种养、加工和沼气池相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循环链。可将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转变为沼气,而沼气液还可再还田进行施肥,从而生产出绿色、优质农产品。当前,围绕着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可以探索猪+沼+果、牛+沼+菜、猪+沼+厕+燃料等诸多产业链。该模式通过实践已经证明是农民群众值得信赖的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具备投入产出比和生态环境效益较高、容易加以推广等优势。
(2)秸秆利用型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以秸秆为中心实施的综合利用发展模式,从而净化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等。因为秸秆的用途相当广,对其实施综合利用可以说是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点。要积极发展秸秆类饲料、秸秆能源,而农作物秸秆可用以发电,可用于制备沼气,可用于发展秸秆类肥料,可进行粉碎还田从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同时还可积极发展秸秆食用菌。所以说,对秸秆实施综合利用,不仅能够降低浪费与污染,而且还能对农民实施多种经营提供大量资源。
(3)绿色生产型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发展无污染和无公害生态农业,这是我国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比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应当积极遵循生态学管理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并且积极运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物质,运用生态农业技术来建设与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的循环。这一发展模式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节约农村稀缺资源、切实防止农业源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往深度与广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推广与应用。
(4)立体种养型循环经济。通过种养相结合的林间种草与养禽,能够为种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及饲料,禽类吃害虫与粪便,既能肥田又能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从而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并且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可谓是一举而多得。这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各地已经有了相当成功的例子,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宣传与推广的力度。
2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1)大力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应当辩证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关系,切实转变将增长简单地等同为发展之观念。在发展的思路上应当全面而彻底地改变单一追求GDP增长却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的不良倾向。应当更加深入地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紧迫性,让农业循环经济理念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还应强化对农民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资源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真正全面地普及循环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农民居民切实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2)健全政策法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一定要有政策上的引导与法律上的支撑,并且增加资金的投入。首先是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国家在政策上应当高度重视资源利用效率之提升以及环境保护,从而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要综合应用投资、信贷以及价格等政策性措施性质以调节与影响农业投资主体在经营上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其次是要加强法律上的支撑。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成功实践来看,一定要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我国从2003年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开端,但是还是很不够的,还需有更加多、更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应当在目前法律体系的基础之上抓紧制定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尤其是农业循环经济法规。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完善一系列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各项制度,比如,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及绿色补贴制度,从而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最后是要增加财政上的投入。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之重点,对于一部分重大项目实施直接投资或者资金上的补助,从而引导社会投资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给予贷款上的支持。鉴于农民群体的收入总体上偏低,投资的能力相当有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缺乏政府的大力资金支持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可实现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相互结合,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渠道来积极筹措资金,从而加大对于农业循环经济之投入。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给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强大技术支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得到相关技术的大力支撑,缺乏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循环利用的资源成本过高,农业循环经济缺乏经济层面上的可行性。农业循环经济在技术支持上主要有遗传工程知识、农业生态管理知识、生态管理技术、有机农产品技术、病害防治术、沼气利用技术、无害化生产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等。科研人员不仅要持续进行实验研究以及探索创新,而且还应深入到山村,把循环经济技术带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们掌握专业化知识以及技术,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农技人员等。要全面运用各类媒体来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宣传以及技术普及工作,并且积极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4)积极推广农村环境无害化技术
农村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有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所谓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是立足于运用废弃物净化装置以实现对有毒、有害废弃物进行净化处理。所谓废物利用技术,主要是运用再生技术以实现对生产废弃物与生活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处理。所谓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是运用对目前现有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改造或者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生产中的零排放以及产品制造的绿色化。所谓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是在环境无害化技术当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形式。
(5)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进程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无法自然降解的被废弃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排放至环境当中产生的污染现象。传统意义上的焚烧、填埋或者堆肥等方法无法根除垃圾对于农村环境所产生的破坏,且一旦处理不妥,还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所以,一定要采取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的方式。要应用高新技术来对白色污染物实施循环利用。为了真正做到这点,在农村垃圾的处理上就一定要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之道。要运用独资、合资以及股份合作制、BOT等多种形式以强化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实现农村垃圾的搜集、分类、整理、运输以及加工的专业化与企业化运营。可运用工、农业多级生态链联接模式进行生产,该模式是农业为各工业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原料,而工业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物则直接或者经过多级化利用与处理,作为投入物料重新返回到农业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工业和农业的彼此促进以及能量循环。
(6)健全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管理机制
一是要积极实施多个层面的宣教活动,从而全面发挥出农民所具有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其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循环经济价值观,从而让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变得更加地深入人心,切实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当中的积极性,让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二是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当树立起责任感,将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视为促进农业、农民增收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建立起更加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7)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与再利用
减量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努力做到节水、节肥与节种,并致力于推广各类先进的节电、节油等技术,运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以节约农村的生产与生活用电,充分保证降低农业生产对于资源所产生的消耗。与此同时,农业企业还应坚持灵活应用再利用之原则,对各种农产品、土特产、水产品等实施成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新产品,从而持续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其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所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不仅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力于消除绝对贫困,而且还十分关注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全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健康。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环境来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或者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唯一选择。为此,要以循环经济为发展路途,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各项农村环境保护策略,努力建设更加富饶、更加文明、更加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陶爱祥.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4).
[2]郑彩云. 发展循环经济优化新农村资源环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
[3]王娅丽. 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改善农村环境之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6).
[4]李富田.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四川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2011(8).
关键词:滑县;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滑县基本简介
河南省是我国仅次于黑龙江省的产粮大省,净耕地面积达到688万公顷,年产粮量高达到1128亿斤,其中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3万亩,总人口1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5万人。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的重点区域,在河南省粮食产量名列第一,连续十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称为“豫北粮仓”。滑县气候湿润,雨水丰沛,年均气温137度,年均降水6344毫米,日照23656小时,无霜期203天,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金银花,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近年来,滑县工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形成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电线电缆、电子产品、塑料制品、木材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
滑县在大面积进行农村生产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要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滑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蔬菜业存在的问题
滑县村民为提高土地粮食产量,普遍滥用或多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地盐碱化。而多施用的化肥、农药又使地表氮、磷元素增加,使之进入地下,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滑县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力,多数农村居民家中都有因年龄原因而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都是靠家庭养殖业赚钱。散养户将粪便、冲圈水乱排乱放,养殖粪便直接堆积在院中或路上。
(三)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河南省乡镇企业90%以上分布在农村,而滑县乡镇企业已达500多家。一方面,这些企业中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资源依赖型的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多数是水泥、造纸、纺织等高污染企业。另一方面,大多数乡镇企业领导干部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布局混乱分散,缺乏污染防治设施,且企业生产区、排污口与耕地、村民聚集区在一起,更有可能造成直接污染,而且带来污染范围广泛、污染类型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治理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的后果。
(四)农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
在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往往是住宅、商业、服务业,老百姓经济富足了,主要用于房屋改造、房屋翻新、重建建房。乡镇发展需要进行道路修建、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造;农村土地的出让,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机器厂房。村内道路、排水系统未进行建设。人和禽畜共居一院,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村内道路狭窄,道路堵塞严重,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低下。
三、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一)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
滑县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目光长远,结合具体实际,积极修建沼气池、沉淀池、化类池等设施的措施以治理畜禽养殖场污染,推广稻秆综合利用,从饲料、燃料和工业原材料等为出发点,研究秸秆气化技术,综合利用和开发秸秆,使其变废为宝。实现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建立污水处理厂,建立畜禽养殖排污处理厂,以改善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禁止污染物在公路、铁路、机场、风景区和人口集中地区转播。
(二)加强农村无公害示范区建设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控制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农药,化肥,地膜,兽药等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大力发展生物控制技术,减少无机肥料的使用比例,采用可降解的地膜,防止塑料地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建立省市级无公害绿色农业示范园区,主要研究无公害畜禽养殖技术、无公害饲料、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和替代抗生素的中草药、微生物复合添加剂、疫苗兽药的推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商标认证申报,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基地组建。面向河南省乃至全国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大力宣传、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传播绿色环保的畜禽养殖方式。全方位、积极、有效、广泛地将无公害技术产品推广到每一个基层村民。
(三)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机制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显著地降低了企业效益,增加了污染危害。因此,政府部门对乡镇企业发展要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合理布局。要严格按照国家“双重标准”控制企业,限期责令企业整顿,促进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于大型能源消耗、污染严重和低效率企业应坚决关闭。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既不能禁止乡镇企业发展,也不能放任自流。积极的方法是加强领导、计划乡镇企业发展,让乡镇企业发展符合法律监督机制,符合生态规律,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从环保产业的定义看,环保产业的界定与涵概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并与其他产业相互交叉与渗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有两种不同的统计分类方法:一种就是上述定义的广义的分类;另一种是专指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技术、设备和服务,即狭义的分类。其中,通常将狭义界定的部分视为环保产业的核心。
一、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环保产业可望成为军转民的一个重要领域“九五”期间到201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过程。尽管我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全国环境形势仍很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本世纪末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变等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环保“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第四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到2000年所有污染物必须达标的要求,并推出《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两项重大举措,以及为之配套的一些其他政策、措施,必将促进各地区、企业投入区域和点源的污染治理。而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还不能适应环保事业的需要,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环保产业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朝阳产业”,这正是军工行业在军转民过程中需要寻求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因此环保产业有可能成为军转民的新领域。
二、军工行业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环保产业的条件近十年来,军工行业将过去治理本行业污染的技术和设备逐步推向市场,许多有志之士都致力于环保产业,企业的环保部门与车间合作,开发环保技术和设备,设计院、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也纷纷参与环保市场竞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军工行业都涌现出一批环保产业单位,有的已在我国环保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了解,到1995年,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环保产业产值均在3亿元左右。以兵器工业为例,涉足环保产业的单位有40多个(多为企事业单位的二级企业),共开发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脱硫除尘)、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如高浓度有机废水、电镀废水、CLO2发生器)、环保器材和净化设备(水和空气净化器、水处理药剂等)、汽车摩托车消声器、环境监测仪器、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无公害环境标志产品(可降解塑料、氟里昂替代品R134a、新型制冷空调)等7大类70多种产品。环保从业人数为1万余人。其中环保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产品销售和“三废”综合利用构成了兵器工业的主体。从兵器工业的环保产业基本现状可以看出:(1)尽管产品、技术种类较多,但规模不大,产值不高,缺乏主导产品。按年产值3亿元计算,仅占全国产值(300多亿元)的1/100;(2)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主要是二级法人单位;(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商业化、产业化程度也很低;(4)环保产业单位的经营机制也是制约市场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以上原因和其他多种因素,目前,军工行业的环保产业在全国环保市场的份额还比较低,在组成我国环保产业的“四个方面军”——乡镇企业、地方环保部门所属环保公司、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企业、外国公司中所处地位尚不突出。因此,军工行业要将环保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其支柱民品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应该看到军工行业所具备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综合起来,军工行业具有发展环保产业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
(1)国防科技工业强大的科技开发能力和所拥有的高新技术正是提高我国环保科技水平的希望所在。
(2)各军工行业均涉及较广泛的产业领域,如机械、光电、化工等,具有健全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具有发展环保产业所需的产业基础。
(3)军工业特有的军品生产技术、某些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特有污染物的治理技术都有化为通用环保技术、进入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如兵器工业的活性炭开发、生产及其应用技术,在环保产业中就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航空工业的新材料、制冷、空调、电子等先进技术优势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产业,船舶工业的大型燃油炉、除油装置等技术基础同样有广泛应用前景。
(4)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将使军工行业环保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为改变我国目前环保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5)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体系,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工程承包能力,使军工行业具有参与国际、国内环保工程承包的能力和国内外环保产品营销的优势。
三、环保产业市场浅析从当前的环保产业市场分析来看,可将环保市场分为受国家环保政策和执法力度影响的区域和点源的污染控制和污染治理市场以及随着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形成的家用环保市场这两大环保产业市场。
(1)第四次全国环保大会以后,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使得许多潜在的环保市场正在转化为现实的市场。
·《国务院加强环保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00年所有污染物必须达到排放标准,否则届时将被停产或关闭,这就使得目前大量超标排放的企业不得不限期治理,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环保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决定》还严令关、停、并、转目前严重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小电镀、小炼焦、小制革、小化工等“15小”企业,从而促进了其他类似企业的治理。到2000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求达到20~3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要建立污水处理厂,到201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50%,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当前水处理市场的重要方面。第四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推出的《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两项重大举措,不仅要求污染物达到浓度排放标准,而且要使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共投资4800亿元,其中“九五”期间为第一期工程投资1860亿元,重点治理“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三河”(淮河、辽河、海河),这些区域成为我国“九五”期间的主要环保市场。
·我国关于SO2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的划定,以及对SO2征收排污费后,锅炉燃烧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具有很好的市场,电厂大型锅炉的烟气脱硫和工业中小型锅炉的烟气脱硫成为两大市场。我国现有中小型锅炉43万台,年耗煤3.5亿多吨,年排放SO2800多万吨,占SO2排放量的40%,因此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电厂锅炉脱硫具有很好的市场需求。
·城市大气污染物的60%至70%来自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排气污染。过去,由于我国使用含铅汽油,使得尾气净化的催化剂“中毒”,影响这一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现北京、上海、广州开始使用无铅汽油,禁止使用含铅汽油。1998年西安、重庆、天津等市使用无铅汽油,2000年全国使用无铅汽油,这就为我国汽车摩托车的尾气催化净化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机动车尾气净化器正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这是目前正在形成的市场。近日,一些城市已要求检测不合格的在用车必须安装净化器。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城市垃圾和工业垃圾,严重污染环境,目前很多单位积极开发大型焚烧炉,并寻求示范工程;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垃圾处理这一市场将在2000年开始的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和环保产业的重要的潜在市场。另外,“白色污染”也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为解决此问题,可降解塑料及其深加工制品如农用薄膜、包装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新的环保标准,对污染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增控制指标,也开拓了环保产业的新的领域。如新的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对废水的TOC进行监测,总量控制要求与之配套使用的污水流量采样器,这些都是目前需要开发的环保监测仪器。
(2)人民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形成空气和水净化器等家用环保产品的市场。许多城市自来水有些指标不合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针对开放的消费品市场,家庭或小区的水净化器、居室和车用空气净化器都是当前关系到千家万户、市场容量比较大的畅销产品。
另外,各军工行业自身的污染治理(如老污染源的治理和新建项目的环保“三同时”项目)所需的技术与设备也是一个重要的环保市场。
四、环保产业科技开发与产业发展的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结合各行业的技术优势和特点,是确立其开发重点的原则之一。根据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兵器工业确立了以下领域作为环保产业的开发重点:
(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与设备,并建立电厂锅炉的示范工程。
(2)水处理设备重点开发医药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电镀等表面处理废水处理的成套化、系列化设备,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
(3)垃圾处理设备及综合利用
(4)车辆尾气净化器等汽车环保产品技术开发重点:汽车、摩托车排气净化器,并总成为消声、净化一体器
(5)空气、水净化设备、器材与材料
(6)清洁产品和无公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开发重点:可降解塑料及其深加工和设备的国产化;氟里昂代用品134a。
(7)环境工程承包利用设计优势,进行工程承包,带动环保产品的销售。
(8)环保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及其他领域技术开发重点:总量控制仪器,注重该领域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与引进。另外,还应开发生态与生物技术,开展环保咨询(如ISO14000的认证与咨询等)。
五、军工行业发展环保产业的挑战和拟采取的对策与建议军工行业具有发展环保产业的条件和基础,环保产业市场为军转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要充分将其优势发挥出来,首先应面对来自自我和外部的挑战:·市场机制对现有的计划体制的挑战。·规模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零星的、小规模生产的挑战。
·集团优势对分散经营的挑战。·国外技术、资金对国内环保市场冲击和对军工行业目前脆弱的环保产业的挑战。
·国家环保产业的宏观调控及扶持政策滞后对军工行业发展环保产业扶持政策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要使环保产业成为军工行业民品的重要补充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拟采取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1)行业管理部门,从各行业的实际出发,加强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加强环保产业的领导,引导并促进环保产业的规模化进程,并注重相关部门的协调。
(2)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按产品结构或技术开发的优势,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专业性的技术开发公司或环保产业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发挥整体优势。
(3)加大环保科研开发投资力度,落实环保产业资金渠道。
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而目前环保科研小试费用匮乏;中试研究和科技开发很难列入重点项目;因此加大环保科研和科技开发投入是发展环保产业的前提;同时将成熟的技术产业化产品列入民品项目固定生产投资渠道。
建议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环保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和引导国防工业环保产业的发展。
(4)开展广泛的、多层次的国内、国际合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转变观念,开展与环保产业的各方面军(乡镇企业、地方环保企业、国务院直属工业部门、国外环保公司)合作,取各家优势,为我所用。
与乡镇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和借鉴其灵活的机制和市场开拓能力;与地方环保部门合作,享受地方政策的保护与支持;与国务院有关行业,特别是缺乏环保专业队伍和制造基础的行业结成战略联盟,或为其提供技术和制造能力的支持;与国外公司合作,创办合资企业,合作开发、引进和消化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外贸和海外工程承包力量,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