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监测报告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规范中心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强化自身建设,在严格执行局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认真履行中心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按照有关规范坚持“公正、准确、快捷、规范”的八字质量方针,坚持“三级管理”、“四级把关”,实行“收”、“检”、“发”相分离,确保检测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坚决杜绝更改检测结果的违法行为,多年来无发现造假报告的现象。
2.为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几年来每年均有几十人次送省检测总站培训、学习,并参加检测协会的研讨会,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3.增加服务意识,坚决抵制商业贿赂,在规范开展检测工作的同时抓好内部的服务质量及纪律教育,坚持推行现场检测前的“两交底”即技术交底和廉政交底的做法,严禁“吃、拿、赊、卡、要、敲”等违法行为。造就一支技术过硬、高效廉洁的检测队伍。
二、为构建和谐wmk,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为扩大检测业务,增加财政收入,于今年4月增设结构检测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装修、购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招聘等,现已顺利开展检测工作。
(二)围绕结合机关服务年活动,对重要项目派专人跟进,送服务上门为委托单位提供检测前的技术咨询服务,加快建设工程的进度。
(三)为做好预防安全、防火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已完成在中心大堂收样、前台、检验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四)整合内部资源,扩大接待前台空间,为客户提供休息场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重新装修和扩大接待室,让客户有一个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
(五)加大桩基静载检测业务,努力满足客户缩短检测时间的要求,先后两次购置检测仪器设备,现已基本满足客户的时间要求。
(六)2007年向wmk科技局申报并批准立项的“高性能砌筑水泥的优化研究”,该项目现已进入终审阶段。
(七)申请扩大检测项目范围:1、基桩钻芯法检测。2、基桩声波检测。3、岩基试验。4、基桩抗拔试验。5、砂浆强度检测等五个项目已上送省技术监督局待评审。
(八)已招聘2名杂工负责在收样处为送样单位搬运送检样品,这一措施为委托单位节省人力和时间。
自2002年起,在UNICEF的资助下我省开展了3次拉网及高砷水源筛查工作,主要在西部平原地区开展工作。已对4个市的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共检测水样40536份,查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超标水样波动范围为0.05~0.5 mg/L之间,超标水样分布在283个自然村中,根据病情调查结果,认定我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41个自然村,均为轻病区,其余的242个自然村为高砷区。
2 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宣传工作
2003年末,我们共分发宣传画、折页、课程表等防治地方性砷中毒宣传品共计23000张,覆盖全省10个县(市),30个乡(镇),900个村(屯),病区人口30余万。会同当地的领导及防疫人员,深入到病区及高砷区,讲解有关地砷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使病区群众受益匪浅,主动配合搞好地砷病的筛查及防治工作。
3 饮水型砷中毒地区新生儿畸形率调查工作
该课题2003年开始设计,2004年初在吉林省通榆县进行选点,对选定的3个乡(镇)的14个自然村进行了先天畸形横断面调查,包括8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自然村、2个高砷区自然村,以及4个非高砷区自然村(对照点)。对1976年以来诊断的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3.1 先天畸形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病区及高砷区共调查652户,调查人数为2094人,其中男1083人,女1011人,查出不同类型的出生缺陷共14例,占调查人数的6.69‰。在非高砷区共调查379户,调查人数为1317人,其中男694人,女623人,查出不同类型的出生缺陷共3例,占调查人数的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3.2 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 调查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1652名妇女,出生数为3634人(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7 d内死亡者),确诊先天畸形23人,畸形率为6.33‰。调查非高砷区528名妇女,出生数为1214人,先天畸形5例,畸形率4.12‰。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对照调查可见,病区及高砷区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高砷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对患者母亲砷中毒情况及其饮用水源砷含量的追踪调查, 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吉林省病区的饮用水源均是近10年改建的手压井(之前水源砷含量不超标),且饮水砷含量超标不严重(均在0.05~0.5 mg/L之间)所致。
4 饮水高砷区成人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
我们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2004年对吉林省西部已发现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及高砷区的洮南市、通榆县、双辽市开展了成人砷中毒病情调查工作。对已经确定为高砷区的20个自然村进行调查,其中洮南市调查10个自然村、通榆县调查5个自然村、双辽市调查5个自然村。调查对象为所有18岁以上成人。
调查结果:20个自然村中18岁以上成人总数为4685,本次共调查3870人。占总人数的82.60%;查出砷中毒患者为129人,主要分布在14个自然屯中,其中洮南市6个、通榆县3个、双辽市5个。总患病率为3.33%;其中轻度患者为111人,占86.05%;中重度患者为18人,占13.95%;男患者为64人,占49.61%;女患者为65人,占50.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手脚掌跖部角化皲裂,部分患者并存非暴露部位的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病情与水砷暴露呈正相关关系。
5 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本项目的开展,使我省进一步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及病区;通过病情调查新发现砷中毒患者近200例;通过健康宣传工作,使广大的病区群众了解了地方性砷中毒的危害;通过开展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对高砷的危害、病区分布、病情情况及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存在问题及对策
6.1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希望多举办全国性的现场培训班,重点培养已发现有高砷区存在的基层专业人员,以提高其认症能力及检验水平,这将有利于全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关键词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但药品也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面——药品不良反应。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紧迫性
为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但这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尤其是新药在上市前不可能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大量事实说明,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十分重要,因为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与汇总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参数、基数规模的档案,对于有关机构综合分析这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2、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调查研究
2.1调查方法高校药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查阅当地相关资料,到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并以该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调查结果某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一个重点开发开放城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及其市级专科医院共6家。此外,乡镇及街道定点医疗卫生机构12所。
2.2.1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上半年公布的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表633例分析从上报的633份ADR报告来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常用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中成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5.7%,而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剂型在报告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
2.2.2某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目前该市医疗设备、整体规模最好的一家医院,又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自从成立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监测网以来,各科的科主任、护士长为监测网成员,药剂科和临床药学研究室共同承担日常的具体工作,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药事宣传,临床查房,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血液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出版《药讯》季刊。
2.2.3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市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临床药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学室,但有兼职人员。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由医生登记已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由兼职药师统计、上报。调查发现乡镇医院以下的卫生室、站、所,规模小,医护人员少,对不良反应也了解,但一般不注意。特别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街道(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1-2例,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有的甚至没有报告。
2.3结果分析市人民领导重视,相关科室、临床药师、医生、护士能较好地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之中。其实,全国70%的农民生活在基层,药品在基层农民中使用的数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就非常多。基层医院是发现和监测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不良反应报告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DR报告意识较弱、报表数量极低,有的甚至是零报告,与真实的ADR发生率严重不符,除外新药的原因之外,还与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因害怕影响药品的销售量和企业形象而不敢做出正确的报告;医院医生因害怕被认定为医疗事故,承担责任也不及时上报。此外,还与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相信中药等有关。
3、干预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在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市人民医院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的工作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期待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工作有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吴春福.药学概论[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2]周文颖等.药物安全不良反应及其监测[J].医学与,2006,27(6):27-2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价格监测质量,指价格监测报告单位履行价格监测职能,执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开展规定的临时性监测工作,采集上报价格监测数据及反映动态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第三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价格监测质量管理,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承担。
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价格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本地区价格监测机构承担。
第四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价格监测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价格监测机构对价格监测数据的采集、催报、录入、审核、校对、汇总、上报等各环节都要明确岗位责任,实行专人负责。
第五条采集价格要严格按照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商品(服务)品种、规格等级、时间、市场实地采集;由监测定点单位采报价格的,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监测机构应对报送的价格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复核。对需要多次采价、汇总后上报的价格,不得用一次采价数据替代。
第六条价格数据上报时,须由责任人签名,并经本地价格监测机构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重要时期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监测数据上报,需由本地价格主管部门领导审核后方可上报。定期上报的数据要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如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可顺延至节假日后三个工作日内报送。
第七条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建立本地区价格监测质量动态管理制度,省级价格监测机构对所属市、县报送的监测报表要逐期进行登记、催报、审核、汇总,确认无误后入库存档、上报。
第八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规范对监测定点单位监测质量工作的管理,指导监测定点单位建立健全台帐制度和原始记录制度,做好监测定点单位采报价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监测定点单位采报价格数据质量的监督。
第九条各级价格监测机构对上报的价格数据三个报告期不变的,要逐笔查明原因,做出说明;上级价格监测机构对价格监测数据存有疑问的,可以责成上报单位进行核实,对确属错误数据的要及时纠正,并作出报告。
第十条各级价格监测机构每季度应对监测定点单位的原始台帐进行一次核查,并对当期上报数据进行现场核实,确保监测定点单位上报价格与执行价格一致、无误。
第十一条建立价格监测质量检查制度。按照省以上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监测质量工作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每年对全国价格监测质量组织进行一次抽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监测机构每年要对本地区价格监测质量组织一次检查,检查范围不少于全部报告单位的三分之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要求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对违反价格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影响价格监测质量的行为,依照《价格监测规定》有关规定处理。
通过对因企业破产关闭(含企业外迁)、停业整顿、经济性裁员等造成从业人员减少(岗位流失)状况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经济波动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规律,为采取预防和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奠定基础。
二、建立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步骤
(一)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市里确定巩义、新密、荥阳市和金水、中原、二七区及市本级为首批监测单位,其中,6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业5个企业,市本级确定1个行业10个企业。确定监测企业原则:单位用工达到300人以上规模、受经济结构调整或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近期已出现或可能出现从业人员较大规模减少的企业。比如:关闭破产和节能减排涉及的企业,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的企业。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行业分布及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可将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类对象进行监测(详见附件4)。
(二)建立基础数据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重点监测企业(含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建立从业人员情况基础数据档案。
(三)定期监测。每季度对重点监测企业(含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变动情况进行一次调查。调查期内,重点监测范围之外的企业发生较大规模经济性裁员的,也应及时反映。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可重点反映减员人数排在前5位的行业情况。
(四)数据采集。通过召开重点监测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直接调查、查询劳动用工备案情况、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个体经济协会等方式,了解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和监测期从业人员的变化情况。
(五)形成城市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由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并于每季度末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从业人员减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向省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三、工作机制及主要职责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做好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软件开发、配置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专家咨询、开展调查和抽样等方面工作,并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专项经费的支持。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建立相关制度和组织实施,同时负责相关单位的协调,继续完善城镇失业、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劳动用工备案、企业经济性裁员等相关方面的工作,积极做好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为保证及时沟通,责任落实,市与各县(市)、区、重点监测企业之间,建立实行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形成通畅的联系渠道。巩义、新密、荥阳市和金水、中原、二七区及市本级,各确定1名联络员。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xx及周边、xx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
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4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2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14口浅层水位观测井,4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5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XX年到XX年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08、09井的管理任务。
XX年年建立和完善了xx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55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xx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2、建设地震信息通讯系统
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10部电台、8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年度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XX年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XX年年完成了xx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1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对xx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
3、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1)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6期,编发震情8期;
2)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XX年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30多项。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08、09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10日前报送省地震局;
3)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182期;
4)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
5)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
6)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
7)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4次,对豫09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08井进行了测绳标定;
8)5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
9)编写完成了xx市XX年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
10)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
4、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XX年年度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工作成果显著
XX年年度,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08、09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xx市XX年年度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共2页,当前第1页1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年度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6、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
我局在xx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92年率先在xx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
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55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
7、完成了xx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
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xx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xx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xx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依靠地震科技进步,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新的地震预报方法,认真搞好地震监测管理工作,并且对焦作及周边、河南及邻区地震预报的中期、短期、临震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且平息了谣传,稳定了社会,当好了政府参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完善地震监测手段
我市有地震台一个,主要进行测震、地形变观测;有口深水观测井,其中有口属于国家地震局深井观测水网,有口浅层水位观测井,台β—r射线自动测试定标器,台电磁波脉冲电脑自计仪,还有地温、地倾斜、磁偏角、气象观测等手段。从年到年陆续在全市新增了断层气观测手段和电磁波、地温、地电数字化观测手段十多台(套)。出色完成了省地震局交给的对、井的管理任务。
年建立和完善了焦作市地震前兆动物宏观观测网络,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覆盖全市六县四区,均具备固定观测场所、观测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四个基本条件。规范对全市测报点的管理,推行了“三个一”,即一块铜牌、一套制度、一名责任人,局监测管理科绘制了焦作市地震监测网点分布图、一览表和地震前兆综合动态跟踪研究图表,对其实行动态管理。
建设地震信息通讯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系统
我局与省局无线电台始终保持着联系,电台工作正常,能保证应急通讯的需要。目前我局拥有部电台、部对讲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无线通讯网络,满足了地震应急通讯的需要。我局计算机网络上联省局网络中心,及时从网上获悉省局有关文件材料、信息,每周至少与网络中心连接一次,及时下载有关材料,今年通过网络完成了向省局传送年度会商报告、异常报告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等工作。年完成了部分县市区地震办与市局地震信息计算机网络的联网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市局传送相关资料信息。年完成了焦作市十五项目信息节点的硬件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地震信息网络机房的调试,目前由台服务器与两客户机组成一个地震信息局域网。与县市地震办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资料传送;
对焦作市地震信息网站进行了实行的更新与维护。上半年增加了地震科普知识进农家专栏
认真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坚持周、月、季会商,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上半年共编发震情会商纪要期,编发震情期;
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年上半年,全市六县共新增高了几十项前兆观测手段,加之原有的前兆观测手段,共多项。监测科在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坚持建立了地震观测资料数据库,每周绘图分析资料。对豫、井资料指定专人负责校核,于每月日前报送省地震局;
坚持异常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上半年共发送震情零报告、日报告期;
积极同兄弟省市地震监测部门互换观测资料,同濮阳、安阳等地市交换地下水等前兆观测资料,与四省联防区的地市交换震情会商意见;
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了检查,调整了部分宏观测报点,并上报省地震局;
对一些前兆异常进行及时落实,做到了落实异常不过夜。上半年先后对修武地温异常、地震台地倾斜异常进行了认真的落实;
对市直测报点进行维护与维修,上半年共到测报点检修仪器次,对豫井重新更换了测绳,对豫井进行了测绳标定;
月初,对市直测报点、断层气观测点及部分县微观观测手段进行了检查;
编写完成了焦作市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参加全省地震趋势年中会商会,在会上提出了我市异常项目及趋势判定意见;
较好地完成了测报点的管理工作,及时发放测报点补助,及时购置断层气观测管,保证了断层气观测点正常运转;
组织局、台业务技术培训
针对我局年青干部多的特点,年度我局组织了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聘请地震监测预报专家授课,传授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我局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我局还派出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局及兄弟省地震局组织的专业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工作成果显著
年度,我局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了短、临地震预报工作方案、震情跟踪预报方案,修订完善了各项地震监测制度,确保了我市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我市地震台的测震、地倾斜、地磁观测资料在省地震局组织的评比中,均获得优秀奖;市、井在省局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评比中均获优秀奖;编写的《焦作市年度地震趋势综合研究报告》获省地震局评比第三名。各县市区测报点的观测资料都达到了市局要求。市地震局每年都要召开评比会,对县(市)区资料进行年度评比验收及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运行良好
我局在河南省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中,早在年率先在河南省完成无线电台通讯和电磁波观测网建设。目前我市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网络。微观网络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市地震局负责管理的市直观测网络和县(市)、区地震办直接观测的微观手段,其中有电磁波、地倾斜、盖革记数器、地温等手段,其二是县(市)、区自己管理的以水井水位为主的手段,目前也形成了水井观测网。
宏观网点,目前已建成宏观观测点个,这些动物前兆观测点基本具有五大要素,即一定的观测规模、固定的观测场地、有固定联系人员观测人员、有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有管理规章制度。
完成了焦作市地震台台站改造工作
根据宋瑞祥局长关于“要把焦作市地震台建成全国一流台站”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方争取资金万元,用于市地震台环境和硬件改造,使市地震台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彻底改观,市地震台已成为集地震监测、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焦作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三位一体,面向社会开放,具有地方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崭新台站。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废水;验收监测;分期;原因;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的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方式。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表)、登记表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企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技术依据,是企业或区域制定总量控制指标的依据,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保证。做好验收监测工作,对预防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l、问题的提出
环境监测工作是使用数据书写历史的。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是个挑战。在对废水处理设施验收监测工作中,探索分接到建设项目的核准试生产报告后、正式组织验收监测时、发验收监测报告之前三个阶段,开展前、中、后期监测,以期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监测的排污状况,提高“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服务效能。
2、选择废水处理设施分期监测的原因
2.1废水处理设施的普遍性
有些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的特性,做到将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还有数量不少的建设项目,在生产中需要将废水对外排放。
2.2废水处理设施的可操作性
采集样品时,废水水样相对易操作,不需动用较多的人员和仪器设备,能够达到出其不意、乘其不备真实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效果。
2.3废水处理设施的特殊性
废水处理工程是达标排放工程,部分设计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为早日通过验收,参与或授意采用非正常手段,影响验收监测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作假手段多且繁杂。常见的几种方式有:一是掺水稀释,有些处理工艺加清水是正常的,如气浮工艺、高盐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但是部分调试人员却乘机加入大量清水,达到稀释污染物目的;二是不进水,曝气正常进行,生产废水不进入,以获提高处理率的良好效果;三是放清水,基建施工时预置暗管和切换阀门,将大量清水混入处理系统,使监测结果失实;四是调包,趁采样人员不注意或检查设施运转、监测流量时,采取换样、掺水等非正常手段;五是现场监测工作的不规范性,如一人单独采样、采样时马虎、样品随意放置等。
3、选择废水处理设施分期监测的实施方案
废水处理设施开展分期监测,监测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技术规定和实施细则,必须事先认真研究工艺流程,提高科学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及时反馈信息,把好质控关。
3.1采样时段,具体采样监测中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采样时间为接到环境管理审批部门转来(或建设方送来)建设项目环保核准试生产报告,安排采样人员随机采集水样,现场加采不低于10%的平行样和加标样,做好质控。所获得的第一批数据为前期数据,称为参考监测数据。
第二次,采样时间为受理委托监测,正式组织验收监测时,按核准的验收监测方案要求采集水样分析后,所获得的第二批数据作为验收监测报告中主要评价的依据,称为验收监测数据。
第三次,采样时间为在组织验收监测结束后,正式验收监测报告发出之前,再次随机采样抽查,所获得的第三批数据为“回马枪”数据,称为备查监测数据。
三个阶段采样监测的采样人员、采样点位完全一致,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
3.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主要选择总量控制因子、特征污染因子以及常规污染因子等重要的控制指标,如COD(化学需氧量,以下同)、NH3-N(氨氮,以下同)等。
3.3监测数据的应用与评价
随机选择对3家企业废水处理设施验收进行前、中、后三期监测COD、NH3-N的数据,统计后列于表1中。
由表1的18组数据分析发现,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前、中、后三期监测结果差异不可忽视,前、后期监测数据全部高于验收监测时数据,增幅范围4%~81%。正测数据没有超过标准限值,但首次监测和后期监测有明显的超标排污行为迹象。如在COD的监测中,监测数据9组,超标2组;在对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NH3-N项目监测时,NH3-N的标准限值为小于或等于25.0mg/L,三组数据中的首次数据为27.5mg/L、验收时数据为23.0mg/L、后期数据32.8mg/L,存在2次超标,超标率为66.7%。表前、后期监测与验收监测结果出入较大,则警示验收监测时可能存在作弊行为,或者是操作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操作的技术要领,如污水处理时菌种投放的数量、时间是否满足要求,絮凝剂添加的量等需要认真对待。在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时,对于验收监测时的超标数据客观的列在报告中,前、后期监测数据以附录形式列于正式验收监测报告之后;对于超标率高于20%的项目,有必要告知业主,再行复测或重测;对于三次的监测结果基本相符,则说明正式组织验收监测时数据可信,验收监测结沦依次进行评价。
4、分析
废水处理设施验收进行前、中、后三期监测。首先,前、后两次监测不是全项目监测,而是在总量控制因子、特征污染因子以及常规污染因子中选择某几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如COD、NH3-N等采样分析,由此而增加的成本和工作量监测站能够承受,对于加强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衡量污染物治理设施的治理效果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第二,不搭车收费,是免费的义务监测和提醒监测,后期监测也是重要的监督性监测。首次监测业主较欢迎,即使结果不反馈给业主,业主也主动咨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威信。尽管后期监测有部分业主表现出逆反情绪,但在事实面前也口服心服。
5、结论
开展废水处理设施前、中、后三期监测,能提高验收监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随着环境监管的深化和加强,工作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促进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5―80.
[2]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一、整合资源,建立动态跟踪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提出建立“5432”动态跟踪监测制度的思路,我局从重点行业和产业入手,对全区50家规上工业企业、40家批零住餐和规上服务业企业、30个重大项目、20家房地产企业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集聚统计力量,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动态监测体系。
1.整合专业资源,实现专业与企业互动
区局各专业科室牵头,分别下发《关于做好重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19号)、《关于开展重点批零住餐、服务业企业统计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 22号)、《关于开展重点房地产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30号)、《关于开展重大项目投资情况监测的通知》(扬邗统〔2014〕31号)。列出各专业甄选出的110个重点企业和30个重大项目,监测内容为各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当前企业运行情况判断及预测等,主要从企业的规模实力、投入产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整体风险指标着手,分别对相关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进行调查,提前获取企业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监测报告,从而达到监测预警目的。
2.整合部门资源,实现数据与信息共享
一是联合部门组织实施监测。为充分利用部门资源,实现统计信息利用价值的最大化,缩减行政成本,减轻基层负担,区统计局与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房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监测方案,共同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二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区政府发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搭建部门统计监测工作的业务联系平台。每月召开一次部门统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3.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区局与镇园联动
为加强统计动态监测工作在全区的整体推进效果,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逐级审核,逐级上报”的要求,各镇(街道、园区)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重点企业报表和文字分析材料的布置、收集和审核整理工作。对涉及的五个统计专业,镇级对口管理部门二产办、三产办和统计办协同配合,跟踪推进,组织完善监测资料的梳理上报工作。
二、监测指导并重,确保信息收集准确可靠
根据“协调促进、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动态跟踪监测与统计行政指导相结合,积极促进区、镇、企业三个层面的统计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数据质量,着力提升区、镇两级统计机构服务能力。
1.注重夯实基础,力求规范性
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建设。规范源头数据采集管理,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分不同专业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统计台账,加强对企业统计法制宣传,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区镇两级统计机构专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培训力度,邀请专家讲解统计分析方法、写作技巧等,提高统计人员对经济形势的正确研判能力。二是注重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统计动态监测管理考核机制,完善数据质量评估检查制度。源头数据质量方面把关要严,加强数据采集、搜集、审核、汇总、评估、分析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
2.注重分类指导,力求代表性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加强统计行政指导,减少影响样本数据误差的主观因素,增强监测样本的代表性。一是对镇园指导重协调管理。针对镇园统计机构职能偏弱,人员、经费、任务繁重等问题,结合统计规范化建设和监测工作的实际,区局对镇园级统计机构人员配置、经费拨付、硬件设施等问题进行有效督促,并由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关于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设置的意见》,明确机构和统计人员的配备,适应统计任务的需要。二是对企业指导重答疑解惑。各专业动态监测调查问卷中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直接从企业有关财务报表中取数,不容易产生歧义,而定性指标却是模糊、笼统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定。为此,除了开展必要的动态监测问卷业务培训,在监测信息的搜集过程中,区局各专业人员对企业统计员在填报时提出的各类问题作详细解答与释疑,有效避免了因理解不透彻而产生的主观偏误。
3.注重监测实效,力求科学性
一是把握前瞻性,立足“早”字。动态跟踪监测先于一套表数据上报,能够发现重点企业的异常波动,及时了解各重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对经济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发挥预测预警职能。二是富于针对性,立足“准”字。区局每季度有针对性地对全区经济运行中热点、 难点、焦点等敏锐性问题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并以此加强对重点指标的分析,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准确预测走势。三是体现时效性,立足“快”字。信息的实效性与可利用价值成正比。动态监测制度要求各重点企业每季上报监测问卷并简要分析,由各镇园负责汇总数据并整理分析资料,区局收到资料后快速形成监测报告。
三、强化预测预警,充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监督职能,我局对数据监测、信息咨询、统计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效能常抓不懈。
1.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提供准确及时信息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债务危机和楼市萎靡带来的各种因素变数较多,给我们准确判断形势、预测走势增加了难度。因此,我局适时提出开展“5432”动态监测工作,拓展服务内容,为领导提供有充分利用价值的服务。一是统计目的趋于明确化。实施动态跟踪监测后,全系统的重大变化就是由原来工作目标模糊转向清晰思维,分析报告素材少转向内容多,统计职责更加明确,服务理念得到改变,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提高。二是服务产品趋于多样化。加大信息、分析、监测报告报送频度,提高报送质量,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统计咨询信息;每月编印《经济信息汇编》,包括国家、省、市、区的重要信息;每月7日前汇总各部门、各专业经济指标预计数据,每月15日前提供各镇、街道、园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按时收集、整理、编印《邗江统计月报》、《服务业统计季报》各160份。
2.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著名创新专家郎加明在2010年首次提出创新思路的公式:创新的思路=方向*方法。选择在全区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的方向已定,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创意方法尤为重要。一是创新机制,激发潜能。今年我局着力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全局人员工作热情,挖掘最大潜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统计队伍。二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动态跟踪监测制度的有效实施体现了部门资源和统计系统力量的有机组成,是一支分工明确、高效合作的大团队的形成雏形,有助于达成工作目标。
3.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提供深度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