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度汇报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经过公司半个月左右的岗前培训之后,我们这一批一共18个实习生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我在公司的实习部门为调度控制中心。实习岗位为配载员。我很荣幸能从所有的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在公司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调度控制中心进行顶岗实习。下面我就实习内容和个人感受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我在校期间学过有关配载平衡的课程,对于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次能够实际的进行配载的工作。我个人非常的期待。从进入部门的第一天起,部门经理就给我指定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员。详细而细致的对我进行一对一的理论知识辅导。
经过一个星期的理论指导。部门主管又为我指定了专门的实际操作指导员。也就是我的师傅。由我的师傅对我进行实际工作的相关教学。
由于配载工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具备易上手,不易精通的特点。按照公司的规定,我需在三个月后进行公司级别的上岗证考试,通过上岗证的考试之后,再由部门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实际操作考试通过后并且通过各个航空公司的配载授权考试之后才能有资格独立上岗。整个时间大约要4--5个月左右。
在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生,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给机长送舱单,信息传递,以及相关单证文件的归档工作。由于师傅平常工作较忙,一般情况下,会在晚上比较空闲的时候教我各个航空公司的配载相关知识,配载计算机系统,以及各个主流机型的重心特点等等。之后,会给我留下一些练习试题。来进行知识巩固和熟悉机型特点。
我所在的部门实行轮休制度,我早上九点上班,到第二天早上九点下班,之后会有一天的时间休息。所以,下班之后会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我会在这段时间内,总结并消化师傅教给我的业务知识。并进行手工配载平衡图的练习。一般会进行三到四个小时左右的练习。来达到熟悉机型特点和相关业务知识的目的。
配载是航空工作中流程的最后一步,我们会提前做好航班的预配工作,在航班结载前十分钟进行常规检查。航班前面所有流程遗留下来的问题都必须在配载这一环节得到解决。所以,配载这一工作对于人员的要求十分高。必须要时刻关注航班动态。以及各种业务信息的收集和,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不然会影响到航班的飞行安全。
由于我个性随和,为人诚恳。工作仔细认真,到目前为止,没有和部门同事发生过任何冲突,相处的非常愉快。在工作上也没有出过重大问题,没有给航班带来任何安全隐患。部门经理和主管以及各位同事都希望我毕业后能继续在本部门工作。
整个调度控制中心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大家庭中我的实习生活十分充实和愉快。配载是很锻炼人的一个工种。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个人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不知不觉,实习生活即将要结束了。我也不得不为我以后的职业进行规划。在机场的实习生活让我对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有了更加全面和情晰的规划和打算。
我对学校三月份的招聘会充满了期待。由于机场的用工制度和待遇问题。我想要自己另外找一份有发展前途和符合自身条件的工作。主要求职方向是物流,仓储,和外贸。我觉得我更适合充满挑战性和灵活性的工作。
[论文关键词]调查报告 证据 美国 德国 日本 反思 构建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定义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是指当涉及到未成年人案件时,由有经验并且能够掌握一些专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人对未成年人的涉案动机、家庭教育情况、社会关系网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做出一份客观、全面的报告,供法官在审判未成年人案件时对其的判刑或量刑方面以参考。
虽然我国确立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起步较晚,但是其确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二)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理论基础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确立理论基础主要是谦抑性理念和教育刑理念。
谦抑性是说只有当行为无法在穷尽了部门法之后,才能由刑法出面进行规制,刑法是最后的防线,并不能将所有行为归于刑法规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往往是由于其家庭教育或社会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未成年人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阶段习惯模仿他人或作出极端行为期望得到关爱,他们的法益侵害性往往没有成年人那么严重,刑法尽量对其划出犯罪圈,迫不得已时才用刑法进行惩罚。另外,一旦未成年人接受刑罚,使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其再回归社会并非易事,而且容易使他们造成心理创伤,甚至有些未成年人在服刑过程中交叉感染,再犯罪几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等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尽可能不以刑法手段给予处罚,而是通过其他有效途径。
教育刑理念不同于报复刑,它希望通过教育感化来重新改造犯罪人,促使其能尽快的再社会化。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能更快地接受良好正确的教育,改变之前的错误价值观,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归入正途,重新回归社会才是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的双赢。以暴制暴只会让其自甘堕落,甚至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报复社会。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能提供一个客观中立的信息给法官,法官有依据对未成年人作出适当的量刑,给未成年人一个改造的机会。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最终呈现在法庭上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那么调查报告是否属于证据范畴,理论上有所争议,实践中也是理解各异。
一些学者提出社会调查结论中的品格证据具备诉讼证据要求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基本特征,“具备了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客观性,可以作为品格证据”。并把它归为鉴定结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一些学者认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并不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内,而且其制作带有主观性,并不是案件事实本身有客观联系,因此不能成为证据。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主要是:其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并未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的八种证据中,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它属于证据或包含在八种证据之一中,除非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其二,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作用实际考量,它的主要作用是说明未成年人的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一切社会信息,供法官量刑时参考,而证据是说明客观犯罪事实的信息,供法官定罪的依据;其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制作难免带有主观性,而证据应当是客观的。因此,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并不是证据,而是一种量刑依据。
二、国外主要国家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研究
我国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外少年法庭、缓刑官等类似制度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可以说我国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是“舶来品”,那么国外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研究现状如何?
(一)国外关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研究现状
美国可以说是现代少年司法制度的发源地,因为世界第一部《少年法院法》与第一个少年法院均诞生于美国。美国的量刑前报告有专门的缓刑官对未成年人进行长期深入的了解,制作出的报告交由法官后,在庭审中予以公开,由控辩双方就此展开辩论,被害人对此有异议也可以辩论。缓刑官的量刑前报告虽然不具有约束力,但法官极为重视,往往依此判决。
在德国,虽然没有缓刑官,但设立有青少年福利机构,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状况,福利机构可以主动启动调查,也可以由法官通知,往往详细全面的调查材料可以向法官、检察官及其诉讼参与人提供。
日本还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属管辖,即家庭裁判所,由其负责审判和调解有关家庭的案件、审判未成年人保护案件、审理危害未成年人福利的成年人刑事案件。家庭裁判所在受理案件后,就开始进行社会调查,来决定该案件是属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还是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案件。负责案件的调查官可以根据调查的需要向学校或者工作单位提出书面照会,而且调查官不仅调查被告人,对被害人也应进行全面调查。
(二)对国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反思
从国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相关规定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
首先,不管是缓刑官还是福利机构,都有专门的负责调查机构,他们都处在控辩双方之间,有其独立性与中立性。其次,他们对调查内容规定得很详细全面,不仅包括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事实,也包括与该行为事实有关的一切相关的社会家庭及其个人因素。再次,最重要的是都推行职权主义化,调查者作为司法行政人员,与法官保持着一种关系使得报告值得信任,如规定调查机构下设于法院或少年法庭,法官有权命令调查机构进行调查等等。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少年司法中国家权力的福利性、监护性本质,决定了少年法院与法官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全面介入案件,因此庭前社会调查亦必须是职权主义式的,这种模式更能够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我国未成年人社会报告调查制度的现状与构建
(一)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比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相关部门还没有将其作为一项专门制度进行系统化强制性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查机构主体没有专门规定。我国社会调查的主体在实践中可以分为四类:控诉方、辩护方、社会团体组织和法院。调查主体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很可能使社会调查工作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重复调查,二是相互推诿。没有专门的调查机构,那么就增加了调查的难度,比如说遇到跨地区调查就只能群龙无首,同时也使得调查人员的任意性增加,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和任职的人员也在调查案件,那么这份调查报告就极有可能是形式上的表格,法官又如何以此为量刑依据?
第二,调查报告启动较晚,未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中。我国启动调查制度的时间多是审判阶段开始的,不像国外从立案开始就已经介入进行调查报告,介入时间越晚,极有可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有所削弱。而且我国一向以羁押为常态,如果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在审判开始时才启动,那么检察院如果逮捕了未成年人,该未成年人没有取保候审等,就使得羁押状态延续到审判阶段,这段羁押时间的未成年人会不会被交叉感染、心灵受到影响等一些无形的伤害将无法衡量。
第三,关于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存在立法漏洞。比如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拘押的被告人在判决前除承办案件的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外,其他人员是不能会见被告人的。此处并未规定调查员能否会见未成年被告人,如果调查员没有会见未成年被告人,那么调查报告如何详细完成?
(二)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构建
第一,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笔者认为设立一个专门的调查机构,其聘用人员必须是有专门学习过相关知识的人员,由检察院或法院对该机构予以监督,任何利害关系人发现调查人员有重大违法行为或收受贿赂等行为可以举报。该机构是中立在控辩双方之间的,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并且有一定水平的调查员所做的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法官的重视与信任,不会使调查报告流于形式。
第二,调查内容应当规范化与公开化。调查员在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保留调查的原始材料,被害人的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社会情况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并且使材料规范化。制作结束后应当在法庭上予以公开,控辩双方、被告人都可以提出异议,在必要时,还应当要求调查员出庭予以说明。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实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苍山县、郯城县三个区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结合临沂市正在运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市政府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探索科学的养老保险城乡衔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2年6月开始,按照1992年民政部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开展此项工作,该项事业发展较快(见表1)。但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如今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的困境和难题。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出存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过程中。
二、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情况实地调查首先,临沂市三个区县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明确回答“不愿意”的仅占13.12%。此外,2/3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不了解其具体内容。
其次.虽然大部分被调查农村居民表达了对其他养老方式的需求,但更为现实的想法仍是“靠自己”和“靠子女”来养老,选择“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养老目的的仅占17.19%。
其三.有些被调查者只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受调查区的养老保险实际参加者占回答“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者的比例为48.15%。
其四.调查点67.56%的农民对制度能否持续和能否保障养老尚存疑虑。显然,农民渴望有新型养老方式来满足未来养老的需求.而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却作用有限,并未得到农民的完全认同。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村民了解并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人们并不指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养老目的。村民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方式及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可见,该地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同时对社会养老保险尚有很深的疑虑从表1得出,2004年,该区人均养老金月领取额不到50元。2008年人均养老金月领取额不到70元。就该区农村生活水平看,绝大部分投保者领取的养老金不能真正解决其老年基本生活问题。65%的参保农民认为“只当是补充”。正是由于该方案在缴费标准的设计上并没有达到保证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的目的。动摇了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信心,抑制了他们参保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投保人数60.89万,约占应参保人数的8%.距山东省拟定的“2010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制度设计不完善,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1)在制度设计上,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实施制度仅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加之政策缺少连贯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就带有随意性。(2)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国家立法、政府强制组织实施,正在实施的《基本方案》规定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没有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难以形成制度。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也没有行政法规,影响了政策落实的效果和执法监督的力度。(3)现行制度缺乏公平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对象的参保年龄为1周岁一60周岁,对于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并没有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那样予以补偿。他们成了制度的“真空”人群。第二,《基本方案》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政策扶持三方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者由于个人能力不同,收人有高有低:集体补助主要依靠当地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经济实力也有很大差别,因而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积累额相差较大。第三,参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只补助干部。不补助群众;少数村即使补助所有参保者,也存在干部多补、群众少补的情况。(4)现行制度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互济性。《基本方案》采取个人账户积累制模式,由于大部分地区集体经济逐渐弱化,农村集体补助资金缺乏保证,再加上政府没有对投保者有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承诺,现行农民养老保险类似于商业保险,实行的是个人自我平衡,养老金既不能实现代际调剂,也不能实现同代人之间不同收入者之间的调剂。
2.贫困群体未能从中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反映目前的生活仅够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并没有富裕的钱拿来参保。农村养老问题的重心在“经济收入问题”。低收入农户和贫困户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农村老龄化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一群体的问题。穷困者不能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参保群体与未参保群体所占受调查总人口百分比和年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1%、0.54万元和85%、0.134万元,这无疑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再分配的根本原则。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基本上是较为富裕的农民,而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民则不能从社会保险制度中获益。
3.没有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之间不能相互衔接,限制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居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转移和衔接,《基本方案》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互隔离,给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造成制度障碍。
三、构建临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一)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遵循的原则
1.强制性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强制性规定.以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稳定的财政基础;并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分担比例、运用以及管理也要用法律进行规制:二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
2.互济性原则。互济是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和意识基础。农民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通过互济将极大地提高农民整体的经济福利水平.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经济效用最大化。
(二)构建临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1.增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直接财政投人力度。据资料反映,北京市大兴区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全区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的24.6万人进行保费补贴和建立储备金,使政府补贴真正落到农民身上。这一经验显示政府对制度建立的支持,可以为构建新型的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筹集提供有益的启示。其次,取消提取管理费,农村社保机构经费由财政拨付。应尽快考虑修改现行制度中从农民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3%管理费的规定,由财政按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拨款。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投保收益,有利于落实“政府积极扶持”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经办机构因经费不足、借支基金而造成的管理和基金运营风险。第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基金。为了避免和应对这些风险的发生,市政府应每年从财政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并专户储存。提取比例建议按当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的1%~3%左右确定。
2.尝试建立国民年金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居民,应当根据“反哺”的基本策略,建立非缴费型的国民年金制度;对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短期内可为其建立劳资双方共同缴费的个人账户制度。在长期内可通过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处于流动状态的非农劳动者进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中煤集团;调度;质量;标准化
1.引言
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促进调度业务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1]。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主业为煤炭生产贸易,现有煤矿55座、总产能2.85亿吨,洗煤厂30座、洗选能力2.45亿吨,有30年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历史、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中煤集团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生产运营及安全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科学调度产运销一体化运行,取得了良好业绩。2011年原煤产量1.64亿吨,实现营业收入1150亿元,利润总额162亿元。
2.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系统再造调度业务流程,统一调度工作质量标准,采取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作、标准化监管、良好的绩效管理、坚持不懈地执行等措施,完成生产运营任务,实现战略目标。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相应的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业务流程配套,构成了调度系统质量标准化体系[3]。中煤集团着力打造生产协调指挥、安全监测监控、应急救援指挥、综合信息集成四个调度平台,通过检查、考核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从而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3.1 组织机构
集团、企业、矿(厂)分别设立独立的调度室,配备主任、副主任、主任工程师及调度人员,满足每天24小时调度值班及调度工作需要。落实调度知识技能标准有关规定,保证调度员工的学历、能力符合要求。
3.2 调度管理
根据调度室职能定位及工作任务,编制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达标规划,制定质量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并执行调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会议、指挥系统、应急救援、统计、库存盘点、值班、交班会、公文、会议记录、保密、印章、行政经费、办公环境等管理制度;对产运销计划安排及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的同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提出专题报告或建设性意见,及时协调解决产运销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产运销平衡运行、衔接顺畅;掌握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制,防范事故发生;落实调度设备设施标准化和调度文书标准化有关规定,保证调度设备设施配置先进性及正常使用,加强收文、发文、归档、公文内容及格式管理;加强图表、台账、记录、屏幕显示牌板管理;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基础资料定期归档保管;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调度员工素质。
3.3 调度汇报
按照调度汇报制度规定,报送日(周、月、季)报,及时准确地汇报产运销计划完成情况及安全动态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专题汇报夏季三防和冬季三防等季节性工作安排情况及重要事项动态跟踪情况;遇发生伤亡事故、重大非伤亡事故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
3.4 调度信息化
统一调度装备技术管理及传输标准要求,促进调度信息化和装备水平的提升。系统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各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通过调度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从生产、仓储、装车、卸车、装船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现场画面、生产数据、运营情况实现动态实时监控、远程显示图像信号且存储不少于7天;实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风门开启状态等全过程自动监测及异常远程诊断、报警、存储、查询、打印。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均可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讯;地面调度室配备数字调度电话交换机,集语音、图像、数据通讯于一体,实现单键拨号、呼叫转移和等待、语音留言、来电报号、电话录音、强打、集呼、可视电话、数字传真等功能,并为重要人员和岗位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年、月、日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与产运销及安全数据库数据共享,随机生成统一报表,具备导出、查询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符合规范并正常使用。配备大屏拼接显示系统,显示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及图表等重要信息。配备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实现双回路供电。
3.5 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
调度视频会议室、值班室、机房的面积,电源、接地、消防、空调、设备安装及布线等方面满足调度工作需要并符合有关规范;调度电话(专线电话、应急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摆放有序;配备调度指挥专用车;信息群发器具备文件传输、即时信息、群发短信功能;调度技术资料齐全、整洁。
3.6 考核评级办法
领导重视、标准严格、专家参与是做好调度质量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有效保障。根据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具体内容,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员工知识技能、调度文件报表、调度设备设施、调度办公环境、生产指标考核等方面预设分值,采取自评、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和矿(厂)进行考评、定级。矿(厂)调度室每月自检一次;企业调度室每季自检一次,检查考评所属矿(厂)调度室一次;集团每半年检查企业调度室、抽查矿(厂)调度室一次,每年考评一次。质量标准化调度室达标必备条件包括制定并执行调度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调度室必须是本单位独立的组织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考核年度内调度生产运营和应急救援过程中无重大失误。年终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设立“标准化样板调度室”流动红旗,连续三年获得该称号的单位颁发奖杯。
4.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体会和建议
4.1 领导重视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只有领导重视调度业务及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基于调度制度建设的调度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着力应用调度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才能解决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定位不清,调度管理制度不全,调度作业流程不规范,调度信息化手段不先进,调度分析考评不到位,调度员工素质不高,调度横向信息沟通不强等一系列制约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问题。
4.2 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建立健全统一的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和作业标准体系,规范调度业务流程,加强调度系统基础建设,建立统一高效闭环的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内容[2]。调度业务流程是将计划和完成管理、汇报、会议、交接班、应急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闭合的调度工作管理过程,其中计划和完成管理是前提、工作汇报是执行手段、会议制度是保障、交接班制度是顺畅衔接基础,应急调度是重要补充。调度业务流程是对调度人员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按时间顺序细化的具体规定,分为日作业流程、月度作业流程和年度作业流程,其中日作业流程是核心和基础,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业务。作业流程的制定与调度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相匹配,与有关调度流程对接,最终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流的高效闭环管理。
4.3 提高认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是加快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调度管理即科学地调动企业资源,以最佳工艺和最短周期,多生产优质产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加强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强化调度系统集中管控生产运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方法,先重点抓好试点单位建设,在整个调度系统内部开展“学样板、赶样板、超样板”的标准化活动,再采取定期考试、相互交流、强化培训及考核评级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系统整体业务水平和调度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
5.结语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调度业务流程,形成以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相匹配的调度系统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有效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
参考文献
[1]王安.传统产业的变革――神东快速发展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横生.神华集团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培训教材[Z].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关键词:调度;调控一体化;三集五大
作者简介:孙英楷(1972-),男,辽宁盘锦人,辽宁盘锦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副主任。(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38-02
盘锦供电公司于2009年6月率先完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成立了集控中心,实现了对公司直属25座变电站的集中监控,全面实现无人值守。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度监控管理水平,公司对现有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集约融合、统一管理。2010年12月6日,在省公司领导及生产技术部、调度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盘锦供电公司调度专业与集控专业合并的“调控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正式运行。
一、调度、集控分离运行模式下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运行现状
调度负责盘锦电网6座220kV变电站、原供电所属22座66kV变电站(其中变电塔3座)、农电所属28座66kV变电站和用户所属31座66kV变电站的直接指挥,负责用户所属39座66kV变电站的间接指挥。负责公司所属81条66kV线路、155条10kV线路以及用户所属16条66kV线路的直接指挥,负责用户所属36条66kV线路的间接指挥。
集控中心负责公司6座220kV变电站、19座66kV变电站统一监控,受地调统一指挥。
调度室、集控中心均由调度中心统一管理。兴隆台集控中心座落在兴隆台220kV变电站内,距调度大楼7公里。现集控中心有监控值班人员12人,监控系统终端机6台,调度室有值班人员8人,调度员机4台(其中CC2000系统终端2台,监控系统终端2台)。
2.业务流程
(1)检修计划:调度中心下达检修计划分别传真至相关单位。
(2)调度令:对于公司所属变电站逐项令和综合令的预令以传真形式发至集控中心,集控中心转发至相关操作队。
(3)现场操作和事故处理:由操作队在现场直接与调度联系操作。
(4)信息监控处理:集控中心对变电站上传的异常和故障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并汇报调度,调度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5)集控中心操作范围:集控中心只负责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开关拉合等单一操作。
(6)无功电压监控:集控中心负责所监控变电站的无功电压监视和电容器投切,主变分接开关的调整需联系调度进行。
3.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程序繁琐,环节较多,易出现误传达、误汇报。由于调度的操作预令和操作票由集控中心转发,存在错项、漏项等隐患。而变电站现场操作由操作队完成,操作结束后由操作队同时向调度和集控中心汇报,增加操作队工作量,一旦向集控中心汇报不及时,将造成集控中心不能有效掌握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2)集控中心人员少、业务能力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电网要求。盘锦电网发展到如今,无论综合自动化信息、还是微机保护动作记录都需要有精湛业务能力的值班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而集控中心大多由原66kV变电站的值班人员组成,虽经培训,但业务提升较慢。随着农网上划,还将有大量66kV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后,划归集控中心监控,对集控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利于人员、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调度和集控中心可同时对系统信息进行监控,但按工作程序,只有在得到集控中心的汇报后,调度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置。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在监控系统报警后,调度也要查看异常和故障信息,以确认集控中心的汇报准确性。调度、集控中心重复配置自动化设备,升级、维护繁琐,给调度自动化主站维护带来不便,增加了人员投入。
(4)系统故障时,增加处理时间。系统发生故障时,集控中心3人值班,只能一次进行1项操作,同时还要监控其他故障及异常信号。监控结果既要通知操作队进行现场设备检查处理,又要向调度汇报故障情况和处理结果,延长了故障处理及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时间,对准确快速处理故障和异常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创新思维,充分准备,构建“调控一体化”管理构架
公司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为原则,综合考虑业务流程和运行操作的实际需要,立足长远,创新思维,在充分调研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调控合并值班,将新组建的兴隆台集控中心划归调度管理,初见调控合一模式。
1.成立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了调控协作的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和《调控一体化试运行方案》,修订了调控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完善了相关业务流程,提前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数据库录入、图表绘制、通道调试等各项工作。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改造了调度室,增加自动化系统、生产系统、视频系统等设备,扩充调度值班座席和生活服务设施,满足8人值班需要,升级相关信息网络通道,提高调度室至各机房的通信速度,提升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
3.规范调控班班组设置
调控班设班长、副班长和技术员各1人,值班实行4值2倒的轮值方式,每值5人,其中总值长1人,一值2人,二值2人,副班长和技术员参与白班值班。一值值班人员主要负责调度业务,二值值班人员主要负责监控业务。调控班总值长负责全面工作,总值长和一值人员有权同省调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接受相关指令。出现多组操作时,二值人员可在一值人员监护下分别进行。
三、整合业务,深度融合,“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完善
从2009年6月初步搭建调控合一管理模式,到2010年12月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正式运行,一年多以来,调控一体化工作得到省公司领导及生产技术部、调度中心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调研,亲临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公司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理顺层级关系,提升能力素质,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1.调整调度业务范围
将变电设备监控业务纳入调度。调度在保证原有地区电网实时调度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变电设备实时监视与远程控制等职责。
2.调整调度控制方式
部分原先需要通过运行单位现场执行的操作转由调度直接遥控,省调直接与变电站发生调度联系转为部分与地调联系,地区调度承担上级调度指令执行与转发等职能。
3.调整核心业务流程
(1)规范上级调度操作执行流程。由省调直接通过变电站或者集控中心执行改为部分(预令)通过地调执行。
(2)规范监控信息异常处理流程。将原来的现场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现场主导处理设备异常缺陷的形式,转变为调度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调度监督现场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形式,增加了调度对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监督环节,有利用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将原来的现场汇报事故情况后由调度决策,对现场下达事故处理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各级调度自行依据事故监控信息及时判断事故、立即决策,并直接远方遥控操作进行事故处理的形式。减少了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汇报情况、事故处理指令接收及回复的环节,事故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4)规范运行方式流程。由运行人员到现场,然后调度向现场发调度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现转变为调度在保证一、二次设备可控的情况下,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往返及调度指令的接收与回复的环节,减少了操作时间,电网的风险指数得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5)规范紧急情况负荷控制流程。紧急情况需要进行负荷控制时,将原来的由调度向集控中心调度指令,集控中心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调整负荷,减少了调度指令的传送等环节,有效控制电网风险。
4.调整调度工作职责
(1)明确安全责任。调度负责电网安全运行,生产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不变,负责输变电设备安全,及时核实并负责监控信息反映的设备异常缺陷报缺和消缺。
(2)明确设备操作责任。调度负责开关的远方单一操作,生产单位负责按调度指令实施现场操作。
(3)明确信息监控责任。制定信息规范工作计划,按照专业管理职责,明确信息规范与分层的职责划分和业务流程。将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等五类信息。明确调度负责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的实时监视,告知类信息由变电站运行单位负责定期巡视并分析处理,调控人员将其作为事后查询、辅助决策手段。深入细化信息规范分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信息的归并工作,制定各电压等级典型信息规范。
5.完善制度和理顺流程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对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标准”,统一制定调度内部、上下级调度间及相关业务部门间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以适应运行管理新模式。对调度运行、变电运行有关的规程规章、标准制度、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统筹协调调度部门与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确保新机制的高效运转。
6.强化人员培训
在由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向调控一体化模式转变的初期,克服没有先例可循等困难,针对不同的员工需求,由专业工程师编制培训计划,消除短板,建立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培训体系。完善基础资料储备,有效规避运行风险;编制调度标准术语规范手册、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手册、巡视标准卡,规范调控人员行为;执行运行方式会商制度,提出风险等级预警报告;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调度和集控中心运行操作过程中的电网风险辨识,以期达到调度员综合素质及认知的全面提高。
四、集约精益,规范管理,调控一体化新模式收获新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电网运行管理由最初的调度、监控分散管理到调控合一初步集中管理,再升级为调控一体化全面集约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运行由分散到集中的本质转变,实现了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的全新变革。各级人员从思想和能力上初步适应模式转变,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安全供电可靠水平提升,管理优势初步显现。
1.整合资源,业务集中
调控一体化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优化整合公司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调度、变电站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整合优化各专业系统,重组整合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了全新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整体的全范围精益监控。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有效利用,设置调控班完成地调、配调和集控中心的工作任务,将36人的配置减少到23人,节约36%,缓解了运行人员紧张的压力。
2.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
调度直接获取电网的异常和故障信息,分析判断,通过直接遥控现场设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以往的单一故障从集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3分钟时间,现在实行调控一体化后,直接操作在2分钟之内完成,提高33%;若发生66kV变电站越级故障,造成220kV变电站66kV线路出口跳闸,以往的由集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准确判断,并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5分钟时间,现在由调度直接监控操作,可在3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40%;如果是多个变电站同时发生的故障,更会大大缩减事故恢复时间,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理,缩短了处理链条,减少了停电时间。
3.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提高
调度和集控整合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通过监控使调度员能全面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改变听信息的历史,为快速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和处理奠定基础。通过调度使监控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等情况,由点到面,有助于把握监控重点,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
整合后,每值值班人员为5人,调控副班长、技术员参与白班值班,使任何指令的下达均可实现多重监护,可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任务。同时,指令直接下达至操作单位,没有中间环节,确保调度指令下达的正确性,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五、积极整改,持续完善,推进调控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调控一体化模式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总值长任务繁重。总值长大都由原调度值班长担任,他们原来只负责电网调度业务,对调度员下发调度令进行监护,调控一体化后,值班长还要负责集控管理,既要确认遥信、遥测信息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又要对遥控、遥调进行监护,对值班长的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转变调度传统工作理念的步伐还要加快。原电网调度重点负责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主要精力在电网,调控一体化后,调度工作范围发生改变,在负责电网指挥的同时,还要对各变电站内部设备进行监视。工作性质、范围以及工作重点都有了很大变化,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要在工作中加快适应运行模式的转变。
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和完善调控一体化工作。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全面梳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编制手册。从理论培训和实际培训入手,着力提高人员能力和素质。从思想引导,转变观念入手,积极适应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
六、结论
“调控一体化”运行突破调度传统的运行模式,使电网调度指挥与运行监控进行有机结合,优化整合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缩减故障处理时间,提升了调度人员处理业务能力。“调控一体化”运行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也为公司实现“两个转变”,为早日实现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调控中心.操作队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规范[Z].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2]辽宁电网调度运行规程[Z].2010.
热情接待严守职责---xx公司工会群监会井口接待站先进事迹简介
xx公司工会群监会井口接待站由5人组成,由一名正科级干部任站长。
2005年中,井口接待站在公司工会群监会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第一方针,认真履行职责,热情接待,指导和督促群监员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做到了群监员组织网络化,接待工作制度化,履行职责规范化,安全生产学习宣传教育经常化。对照标准化群监井口接待站考核标准自检得分为95分。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一是群监组织网络化。群监站由一名正科级干部任站长,专职接待员4人,16个群监小组98名群监遍布各生产辅助单位的班组。版权所有
二是接待工作制度化。群监站实行了一牌三簿管理,建有牌版管理,分为矿井生产分布牌板、群监员上岗考勤管理版板,矿井安全工作重点公示牌板。三簿是:群监员一班三汇报登记簿、群监会人员下井巡回检查登记簿,群监员安全教育登记簿。建立健全了站长和接待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
关键词 大运行 调控一体化 管理标准 管理流程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公司将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大运行”体系建设,结合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研究,推进试点工作。通过体系构建,对现有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了集约融合和统一管理,促进了地县调度的一体化运作。在省公司的统一指导下,公司积极研究制定完善运行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界面,开展主网与配网调控岗位人员和运维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公司以“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智能电网、智能调度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力争调度自动化应用和管理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管理标准的构建
(一)职能管理职责划分方面
调控中心成立前,变电站监控的业务职能归属变电运行专业管理。调控中心成立后,日常监控、运行管理等业务归属到调控中心。实施调控一体化需要在公司职能管理分工上进一步明细界面。目前,公司职能管理按照如下原则划分:
1、调通中心职能管理归属调控中心(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2、变电站运行维护及操巡队职能管理归属运维检修部;
3、涉及监控与操巡队职责业务划分、配合工作要求、业务联系规定等由调通中心、运检部、安监部共同讨论制定。
(二)关于业务范围划分
应及时明确监控和操巡队的分工分界。在实施调控一体化过程中,公司由运检、调控共同讨论明确了监控与操巡队之间的工作职责界面,共同商定了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最优业务流程,并及时下发了公司文件,确保了调控一体化机制的高效运转。
(三)关于制度、规程修改
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相应制度体系建设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完成制度体系建设,涵盖了电网控制中心各方面的工作,为控制中心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下一步,计划待上述制度执行情况稳定、修改完善后,随规程修编工作,分别编入调度规程、变电运行规程。
调度管理流程说明
(一)运行管理流程说明
调度、基层管理单位负责监视管辖电网的潮流变化,发现运行方式不合理时,应及时向运行方式专责汇报并提出建议措施,由运方专责根据电网实际状况制定运行方式调整方案,下达至调度执行运行方式的调整方案。发现有关经济技术指标不合格时,通知操巡队进行调整,保证管辖电网运行方式安全经济、电能质量优质。
(二)操作管理流程说明
运行方式专职和设备主管部门进行交流,拟定停电方案,并作出批答意见及运行方式安排,调度根据批答意见下达给有关单位(上级调度管辖设备由调度向上级调度提交设备检修申请),在检修前一天由中班副值调度员根据运行方式安排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主值审核无误(大型操作应由班长、技术员再次审核)下达给相关单位。交接班时由接班调度员再次审核无误,在预计执行时间执行调度操作指令,操作结束即可进行许可工作,在工作结束后由变电站向调度汇报完工,进行执行送电指令进行复诵操作。
(三)事故处理流程说明
调度对电网监视运行中发现事故或由基层单位汇报事故时,值班调度员应迅速按照事故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并通知相关单位,在事故处理告一段落时,根据事故性质及管辖范围汇报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领导。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本公司电网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公司分管领导汇报。事故发生时的值班调度员事后应填写事故报告。及时组织讨论并总结事故处理经验教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管理流程关键节点说明
(一)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流程中最关键的节点是调度与基层单位的运行监控节点,此节点是以后各节点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求调度员与运行值班人员首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监视运行情况。对于监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调度组织协调处理,通过每个节点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保证了电网的优质、经济运行。
(二)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流程中最关键的节点是设备检修申请审核、拟写调令、执行调令三个节点。
1)设备检修审核
设备检修申请审核是操作管理中第一个关键节点,在接到基层单位提交的申请,副值调度员、正值调度员、运行方式专职根据设备检修内容检查设备停电范围是否符合设备检修要求,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检修把好第一关。
2)拟写调令
拟写调令是是操作管理中第二个关键节点,副值调度员根据设备检修运行方式安排充分考虑电网运行方式、潮流、频率、电压、稳定、备用、短路容量、中性点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一次相位的正确性、运行方式以及远动通信等诸方面的影响进行调度操作命令票的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正确与否也是决定现场操作人员、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
3)执行调令
执行调令是操作管理中第三个关键节点,要求调度员在执行调度操作指令时做到互报单位和姓名,严格执行模拟、发令、复诵、执行、汇报、录音、受令双方要做好记录等制度。
技术及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开展"一班三检"活动
1)"一班三检"活动内容
a)班前检查:也就是班前检查有无影响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b)班中检查:班中制止和纠正习惯性违章及时排除隐患。
c)班后检查:班后清查工作中遗留问题,不给下一班留下事故隐患。
2)“一班三检”活动目的:调度作为电网的运行、操作、事故处理的指挥部门,其工作性质非常重要。为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结合调度运行专业实际特点开展了"一班三检"活动。
(二)特色培训活动为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1)技术讲座
a) 授课题目:主要以调度运行专业为主线,进行相关设备、操作流程、两票管理、有关规程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调度员在突发事故时的应变能力。以及电网事故处理等。
b) 授课方式:技术培训方面采取了每位调度员轮流每月给其他调度员讲课的方式,讲课对于每一项节点工作的开展,有一套严谨切实可行的监督保障体系来支撑,通过保障体系监督网的检查、监督、考核,有效促进工作质量再提高。
c) 过程说明:确定题目后,给授课调度员两周时间进行准备。准备讲课提纲以及讲课具体内容。对重点、难点着重准备,以解答授课时其余调度员的"尖锐"问题。在“学习日”由授课人根据授课题目进行讲课。其余调度员可针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甚至可以对授课人的讲课内容正确性进行质疑。提问必须有意义并贴近此次上课内容。授课人对每位调度员的问题都要详细讲解,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问题大家可进行讨论解决,讨论无结果,做好笔记授课结束请教有关专业人士。采取这种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全员的参与性。
2)仿真反事故演习
a)方案确定:由所技术员根据当时电网运行状况、薄弱环节及调度员需要掌握的特殊运行方式,确定出详实的反事故演习方案。
建立和健全了调度室各项制度,全体调度室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调度人员学习《调度室岗位责任制》《调度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考核,奖惩分明;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认真学习联营体和监理,大队下发的各种文件和管理制度。
二、定期召开调度例会
和大队领导,生产骨干研究解决缆机运行和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联营体前后方供电安装和维护任务,加强大坝冷水机组制冷水保质保量的供应工作。合理安排车辆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想方设法弥补工作上的不足,认真审视每一阶段的工作,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做到每天的调度工作记录及上报
细记录了缆机运行浇筑方量浇筑时间,检修保养日志,冷水机组每天各种运行数据的记录等,为大队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以便大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生产计划安排,值班调度员根据每天下午的碰头会议信息进行生产任务安排和调整,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向联营体调度室和大队领导汇报并安排相关各中队科室作好工作安排和准备,做到记录真实详细,准确无误。
四、在十一月份的工作中
全体调度人员提前准备、精心组织、针对缆机工作中的临时任务和非正常方式下的故障,没有向困难低头,严格按规程要求执行,从而保证了缆机运行正常作业,各项工作均按计划顺利进行完成。最终实现了联营体混凝土浇筑突破十九万方大关。
五、在安全优质服务及调度工作中
调度室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度室工作无间隙传达和交接,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全程跟踪安排解决。将总体目标和工作内容具体化。将每周各中队工作进程和本周工作重点以简报的形式向职工传达并及时向大队领导汇报。
六、日常工作中与调度对象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变电站;事故处理;效率
引言
在变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值班人员要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相关的处理,将事故的情况快速上报。在变电站的值班过程中要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事故概况汇报,在15分钟内完成事故的详细汇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事故处理的汇报往往超过了这一规定的时长。所以,在当前提高变电站事故处理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事故出现的主要表现和事故处理时间长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事故出现的主要表现有:断路器自动跳闸;电气设备出现爆炸、放电声或异常运行声音;电气设备出现裂碎、变形、烧坏、变色、喷油、烟火等异常现象;异常音响和光字牌信号出现,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动作、表计指示异常;常见信号多次出现也是故障的反映,如;收发讯机反复启动不能复归,断路器频繁打压或长时间打压,振荡闭锁信号、振动闭锁信号、保护异常信号不能复归等。
导致事故处理耗时较长的因素主要原因有:汇报不够精练;设备菜单复杂,操作耗时,信息显示慢;事故处理流程不够优化;现场检查耗时较长。在现在的一些变电站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的设备采用了进口设备,就造成了显示的信息是英文。在对这些设备的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设备的不熟悉造成了影响事故处理时间的现象。在现实的生活中,根据相关的数据,现场检查的时间一般在12分钟到25分钟之间。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事故的处理人员的安排不当,造成了检查顺序的混乱。消耗时长也会因为汇报的流程的不正确而增长。在一些变电站事故的演习过程中,往往是流于形式,并未能落到实处。
2、事故处理的顺序和组织原则
在变电站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要遵循的主要顺序就是:第一,判断事故发生的主要范围和事故的性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信号指示、表计指示以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情况。第二,要准确地进行事故的范围和性质的判断,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主要是依据一二级的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异常现象。在进行准确的判断以后,要及时采用必要的应急措施,停用可能误动的自动保护装置、投入备用的设备和电源、跳闸断路器控制把手的复位、对允许强行送电的设备强行送电等,在采用有效的措施以后要注意及时地将相关的异常情况向调度中心汇报。第三,立即切除事故或者异常情况对设备或者是人身有严重威胁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停止设备的运行。第四,对故障的迅速隔离,手动执行自动装置和保护未动作的装备,对于未受直接影响的设备可以保持其继续的运转。第五,迅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对故障点、故障的性质和故障的程度进行判定。如果出现了运行人员对事故的设备和异常的原因不能进行准确地判断的情况时,应将事故和异常的情况向检修、调度和相关的技术部门进行汇报。第六,在通知检修人员到达之前,运行人员要注意将故障的设备停电,并做好现场工作的安全措施。第七,在现场规程有规定的要按照相关的规程来进行处理,没有规定的按照调度中心的统一指示和安排来进行。第八,事故和异常发生的时候,运行人员在检查设备的表计指示、各种信号、自动和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对相关的情况予以记录。
事故处理的组织原则,主要是:第一,事故处理的指挥人是各级当班调度,事故和异常处理的现场领导是当班的值班负责人,在处理的过程中,全体的运行值班人员要服从当班值班负责人的指挥和统一的分配。第二,在事故发生以后,运行值班人员要注意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对值班长和当班的调度人员的命令要正确执行,在发现有异常的情况的时候要仔细地进行检查,并将相关的情况向值班长和调度进行汇报。第三,如果异常和故障发生在交接班时,应由交班人员来对异常和事故进行处理,接班人要进行协助处理。第四,在处理事故和异常的过程中,非事故处理人和非事故处理单位要立即离开事故现场和主控室,不得占用通信电话。在出现有值班人员和值班调度人员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值班人员和值班调度人员由于通信失败或者是没有多余时间相互取得联系的情况,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以后,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且要尽可能的与调度取得联系。
3、事故处理的主要要求和相关规定
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异常和事故的处理的要求和规定主要有:第一,在变电站的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遵守调度规程、各级技术管理部门有关规章制度、现场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规程、现场运行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和反事故措施的规定。第二,在异常和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运行人员要对所监视的信号、表计做好相关的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汇报的过程中做到言简意赅。第三,为了避免出现事故的影响扩大,在紧急的情况下,运行人员可以自行地进行相关的操作,无需等待调度的命令。可以自行采取的措施有,将站用电停电时恢复其电源;将已损坏的设备隔离;电压互感器空气断路器跳闸或熔断器熔断时,可将有关保护或自动装置停用,以便更换熔断器或试送空气断路器恢复交流电压;将直接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的设备停电;当母线失压时,将连接在该母线上的断路器断开。断路器由于误碰跳闸(系统联络线断路器除外),可将断路器立即合上,然后向调度中心汇报;当确认电网频率、电压等参数达到自动装置整定动作值而断路器未动作时,应立即手动断开应跳闸的断路器。
4、事故处理主要任务和采用的措施
在变电站出现有异常和事故的时候,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有第一,在处理事故时,应首先恢复站用电,尽量保证站用电变压器的正常供电和安全运行;第二,尽可能保持正常设备继续运行,保证对用户的供电;第三,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优先恢复重要用户的供电;第四,尽快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第五,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在对事故和异常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针对变电站设备和相关的保护信息显示都是英文的现象,可以制定保护动作的中英文对照表,这样就可以实现中文的翻译和显示的英文一一对照,减免了在出现异常的时候,要进行翻译拖延了时间;第二,在检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有遗漏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对检查的范围进行规定,制定面板来对动作信号进行说明,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明确什么信号为正常;第三,由于在当前工作人员对异常和事故的汇报不精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对标准汇报词汇的积累,避免出现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现有不规范汇报术语的问题;第四,要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制定事故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图,这样就可以规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处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