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食堂调研报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卖市场调研报告1
xx外卖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网络外卖模式的大力兴起,激活了外卖市场的潜力,作为一家专注于外卖市场的公司,我们不仅具备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而且对于北京地区的整体外卖市场非常熟悉,并进行了专业和详细的调研,现将外卖市场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公司简介,目前主营业务详情
我公司是在现代餐饮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餐饮企业,主要经营:自助餐,北京盒饭配送,特色风味小吃店,绿色蔬菜配送,公司依托多元化的经营,能够满足不同客户,我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现为各机构、单位提供餐饮后勤保障,依托部队的各网点及硬件良好的食堂开展快餐配送业务。
我公司拥有高标准的生产条件和严格的管理体制,在日常经营中吸取同行业各方面的管理经验,营养师会根据现代办公人员用餐需求为您设计营养快餐方案,色鲜味美、样多量足、卫生安全。把"营养美味、卫生健康、满足顾客个性需求"作为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使我们为您提供的快餐既营养卫生,又经济实惠,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快餐的"便捷"和"营养均衡"之间的矛盾。公司以川、鲁、湘、北方家常菜为主,其他地方风味为辅,在实际制作中重视适时调配各店技术力量,保持了质量的稳定与创新,客户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且保持了长期的合作。
二、外卖市场调研报告
xx地区外卖市场发达,网上外卖交易量大,竞争较为激烈,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对该地区的整体外卖市场进行了分析,包括目标人群,主要分区外卖市场,还有相关分区的药包过户特点和商户特点
1、目标市场分析
xx快餐外卖行业市场日益增大,快餐外卖连锁公司也前景广大。外卖快餐行业之所以越来越发达,是因为市场需求愈渐加强。快餐速递为特征方便食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由于可推行"连锁店"并使之疾速增长,从而构成宏大市场无益安康的零食时机。
(1)市场细分人群:现阶段北京地区主要的外卖消费类型上细分,消费者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个人,这种消费者能够长期订餐。并且占的比重较大。个人从消费取向上一般多注重便宜、实惠、好吃。(2)中小公司员工,这属于白领阶层的一个需要,由于工作忙碌或者其他原因,选择网络叫餐,他们的消费取向一般是方便、实惠,口味独特。(3) 家庭,生活节奏的加快,总会让家庭选择更快的就餐方式,特别是家里来客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足不出户,选择网络叫餐。这种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一般是大量、不同采品,不计较消费额,只追求满意。(4)中高档消费者,这种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一般都比较挑剔,不在乎价格,追求更加多样化的口味,特别是对于菜品品质、搭配和外包装等要求更高。
(2)市场发展机会:在北京地区外卖市场发达,培育了一大批忠诚的消费者,网上外卖品牌更多元,给予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在望京地区聚集大量的学校、公司和商圈,学生市场和白领市场是外卖的主力军,同时也包括商场的人员,对于外卖的口碑和品种要求更高。目前在外卖市场主要需要完善的地方是对于各类菜品的质量和搭配,这是影响外卖口碑的关键性部分,因此首要的是要做到丰富菜品,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其次是要及时更换菜品。第二个因素是配送服务,包括配送的效率和配送的服务态度,这影响到外卖的口碑。
2、市场情况介绍
(1)网上订制快餐:走“先下而上”的模式,利用网络点评等聚集消费者人气,然后与餐饮商家建立合作,向商家收取信息广告费,比如大众点评网、口碑网。这种模式存在一个缺陷,既然是从消费者出发,就要足够客观,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但是一旦和商家合作,就不可能做到足够客观推荐。
优点:在北京地区确实存在大量的工作餐市场,白领工作餐消费需求旺盛。提供外卖服务的餐厅和餐馆数量庞大,支持网站运作的双轮有保障。随着资本市场的进入,消费者的外卖习惯培育之后,需求将更加旺盛,消费者的口味和对品牌的依赖性加强。
缺点:工作餐外卖单次消费金额小,大量工作餐餐馆档次比较低,主要还是以在店消费为主,餐馆对于外卖的重视度不够,餐饮菜品信息更新快、更新维护不及时、餐饮配送服务从速度、质量方面都跟不上。快餐店的注册资金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新开发的区域,说服、教会餐馆使用订餐平台、给出改进建议,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工作餐外送地域限制非常明显,一般只能针对餐馆附近2公里写字楼配送。工作餐的时间性非常集中,在有限的2-3小时内,一个外送服务员能提供的就餐份数同一个在店服务员相比相差太大,创收远不如在店服务人员,然而人工成本却是一样的。
3、竞争者分析
在北京地区外卖市场竞争方式中,按市场区别办法可将快餐业分为中式快餐外卖与西式快餐两类,其代表为:(1) 西式:麦当劳、肯得基等;(2)中式:马兰拉面、丽华、各类中餐外卖等。从市场效劳形状区别方式看,可分为以店面运营加外买与外买上门效劳两种。现有的外卖大部运营形状是以店为重心运营方式,从快餐营业额与增长率观这一方式占相对少数,但增长率加快,市场竞争剧烈。按地区可划分为北京外卖、朝阳外卖快餐、国贸快餐外卖、SOHO现代城外卖、慈云寺外卖、四惠外卖等。
相比较而言,西式快餐外卖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餐品,搭配和较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偏爱西式快餐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客户粘度较强,对于一些知名中餐如拉面、小吃等则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但,整体而言,中式的快餐外卖更加丰富,餐品选择性较强,对于学生、白领群体来说是很好的选择,中餐的消费者基数更大。
现有的网上订餐系统最为发达的是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等知名外卖网站,这些网站当中,各具特色和优势,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网站的市场布局更早,在消费者的使用当中更加广泛,百度外卖则发展较晚,但是更迅速,在北京地区具有巨大的优势。得益于其品牌的价值和战略规划的优先地位,打响了北京外卖市场的知名度。这几家外卖品牌的市场细分都相对
三、外卖业务市场发展规划
我公司具备完善的外卖管理体系,在管理方法、人员组织和餐品质量等具备优势地位,同时我公司将依托百度外卖 的品牌扩展外卖市场,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外卖推广和发展计划,从内部管理、配送体系、口碑宣传等方面展开。
1、外卖日常经营规划
(1)菜品和搭配管理
外卖服务最重要的部分是菜品和搭配的管理,为此我公司将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和消费者反馈意见,每月更新菜品和搭配,制定多种口味的菜品,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在搭配上,我们将考虑设计汤品、菜品和饮料等多种套餐搭配,并组合成多个选项,提供给不同细分目标人群。
(2)消费者管理
我们将根据前期百度外卖的评价体系和消费者的订购量建立起会员制的外卖体系,通过积分、赠券等方式吸引用户关注度,同时在节假日期间会开设专门的套餐,如端午节外卖套餐、中秋节外卖套餐等,借助于节日氛围增加知名度。其次,我们将在每月进行消费者调查问卷,对于已经使用过我公司外卖的用户进行反馈,通过数据记录进行用户分类,并与配送人员进行核实,落实分区管理。针对不同的用户、区域制定不同的菜品、配送和会员活动,增加用户粘度。
在会员和非会员的具体管理上,我们将借鉴网店和电影院的模式,依据前期用户的消费量和评价来对用户分类,制定详细的积分和赠品方案,定期举行外卖特别优惠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2、配送体系和口碑宣传 (1)配送服务
我公司的外卖配送时间将分为几个时间点,在高峰期如中午11:00-13:00之间增派配送人员,保障区域内外卖快递及时到位,在17:00-20:00将根据外卖订餐情况缩减外卖配送服务人员。在其他时间点则安排少量的外卖快递人员。同时,我们将安排一位配送调度员,及时协调相关配送人员,并负责对配送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针对配送服务,我们将严格规范配送人员管理。要求外卖员在接到送餐任务后,需要仔细阅读订单,了解清楚外卖的地点、时间、所送菜品数量,以及客户联系方式,确认无误后,方可送餐。如果配餐有问题,要第一时间找调度员协调解决,处理妥当后继续送餐。根据客户地址送到合理的取餐点,(不能送到客户公司办公区的)电话联系客户,请客户协助取餐。顾客取餐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微笑服务,先报告客人所点餐品,确认核实信息后即表示感谢。
我们将每周进行配送人员通气会,督查每周配送服务反馈的意见,对于配送当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在会上进行协商提出整改方案。
(2)口碑宣传
我公司将利用自己多年经营的优势和对市场的把握,结合百度外卖的品牌和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在整个经营点布置好关于百度外卖的宣传广告,在配送包装上印制百度外卖的LOGO,结合新媒体和自媒体推广百度外卖,要求我公司各级人员要配合口碑宣传,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定期我公司的外卖菜品和介绍。
同时,我们将在本地的各类社区、论坛和贴吧等开展百度外卖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类话题、帖文和热点来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外卖,推广我们公司的外卖。这些宣传帖文将按照用户消费者反馈,话题辩论等方式展开,增加关注。
外卖市场调研报告2
一、引言
本次抽查采用网络抽查方法,问卷抽查大学城学生,关于外卖情况的抽查,本团队综合以上问卷调研和实地走访的结果,对原先的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网上后分享到各个地方让大学生去填。回收了46份问卷,抽查显示,外卖对提高大学的饮食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强大的活力,但外卖仍存在诸多卫生隐患,亟需食品、药品监督局对其进行监控、整改。
二、抽查的目的
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校园外卖的状况,研究校园及周边餐饮业应该如何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吃到卫生、健康、美味的食物。为保证同学们吃到放心、安全、卫生的校园外卖;为商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让商家的利益最大化;发现现在外卖存在的各种问题(服务、价格、质量);开发潜在顾客,维护好现有顾客;明白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弥补自身不
三、调研方法
1、样本规模:46
2、抽查时间:11月14日———————11月18日
3、样本框架:大学城为主其他学校学生为辅。
方法:主要网络抽查,网络问卷方法为主。
四、调研结果
1、您是否经常困扰中午应该吃什么?
大部分的人都受着午餐吃什么的困扰,这是普遍的问题。
2、在学习日时,您午餐的选择是
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通常选择就餐的地方是学校食堂,其次是上餐馆最后是叫外卖,此种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校食堂食用。
3、最近三个月内,您叫外卖的频率更接近于?
由上图可知大学生叫外卖频率不是很高,这也算是很好的现象。
4、您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叫外卖呢?
大学生在不想出门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的订外卖,其次是没人陪同吃饭,再然后是跟风。
5、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订外卖?
大学生通过网上订餐和外卖APP频率较高,符合学生使用现代网络。跟随潮流。
6、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外卖店?
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传单广告途径知晓外卖店。这也是一些商家经常运用的营销方法。
7、在您的外卖经历中,您觉得存在的哪些问题是?
遇到最多问题是送餐的速度,味道和照片与实物的不符,这也是普遍出现的问题,我们肯您对外卖服务最看重的是哪方面?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改善。
8、您对外卖服务最看重的是哪方面?
学生对于外卖服务最看重的就是服务方面,服务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9、您能接受的午餐价格?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较为便宜的外卖,15元之类,大学生的生活费也没有很多,一般家庭会控制住学生的生活生活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调研总结
学校放开对校内餐饮经营模式的规定,增加校内餐饮的竞争力。在抽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采取了限制外卖的措施。笔者认为,与其限制他人发展,不如谋取自身发展,校园内为何不办一些餐饮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学校里办餐饮必定比校外餐饮占优势。如果学校里办一家餐馆,哪怕价格比校外高一点,其经营状况估计也会很火爆。就以我们的邻居上师大为例,上师大校内餐饮就采取了多样化的模式,学校食堂分为大众口味、川菜、咢菜、面食等,有些食堂还提供夜宵。除了食堂,学校还设了甜点店、小吃一条街等。学生在校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根本无需叫外卖或出去吃。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上师大校外的饭店里,我校的学生比上师大的多。学校只有放开餐饮的经营模式,才能够留住客源,如果校园餐饮还是那么单一,客源必定剧减。
加强对校园周边餐馆的监管。外卖是打不尽杀不绝的,与其一味的打击它、限制它,不如去引导它、规范它。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餐馆的监督力度,强制其整改。同时,学生们如果碰到不符合规范的餐馆,有义务及时向卫生部门举报。在走访奉贤食品药品监督所时,我们已将我校周边的餐饮情况向监督所反映。
加强饮食安全教育。学生会、团委可以运用多种载体加强宣传,通过传单、讲座等的形式告诉学生不吃卫生状况不明的食物。笔者建议,学生应确认所叫外卖的店家有营业执照。
学校要倾听学生的要求。我们想吃什么,当然是我们自己最清楚。但是有95%的同学认为学校没有重视自己的需求和意见。校方表示以前都会召开座谈会,但是大多数同学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开座谈会不能仅仅留于形式,要切实地倾听学生意见,并有所行动。
学校后勤部应联合校园内外餐饮业主多组织一些有关餐饮的活动,
为餐饮业主与大学生构建一个沟通平台,并从中宣传普及一些关于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例如举办校园食神比赛、校园饮食文化节等。
外卖市场调研报告3
一、现状分析
经历前几年的烧钱补贴大战与并购浪潮后,中国外卖产业跨越野蛮成长阶段,目前已经迈入拼品牌、品质、服务的稳定发展期。而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外卖用户数量的支撑。外卖用户数量经过前期的快速扩张后,增长幅度从2015年开始放缓,到2017年底外卖用户数量达到3.05亿人,预计2018年将达到3.55亿人。
随着在线餐饮外卖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国外卖行业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2052.7亿元,同比增长23.5%,2018年行业规模将达到2430亿元。
从外卖品类来看,21个重点城市外卖店铺中,餐饮店铺占比89.6%。其中,快餐便当和小吃夜宵是最大的品类,占比分别为42.2%和19.3%。
西式快餐与中式快餐是都是比较受外卖食客欢迎的餐饮类型。其中,中式快餐中较多点选饭类和热菜,饭类比例最高,占到59.6%,热菜类占比46.5%;西式快餐中较多点选汉堡和小食,比例分别是71.4%和68.9%。
从点外卖的原因来看,外卖食客点选外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原因、外卖方便快捷和不想自己做饭。而考虑因素方面,90后认为做饭是件麻烦事,80前后则主要考虑天气因素。
TOP10外卖点单原因
据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外卖食客人均消费达到36.4元。其中,80后的人均销售最高,超过整体平均水平,80前人均消费最低。而消费收入主要来源为食物。
人均消费构成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环保问题
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的数据显示,日订单总量都超过2000万单,按一单外卖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占地约0.06平方米计算,每天这些废弃塑料的面积就能达到240万平方米。一些商家也意识到了外卖包装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环保餐盒,在密封性、抗油性、美观等方面的性能不如PP餐盒,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综合外卖平台已经没有轻重模式之分都可算作是重模式发展。配送物流方面,自营和众包兼有,以满足日益高峰值的配送需求。这一块的劳务成本与比较大。此外,平台维护与其他运营都有着较大的成本。新技术诸如无人配送、智能语音、智能调度等等方面的研发成本。
3、补贴仍在维持
虽然从2016年开始省饮外卖平台对用户的大幅度红包补贴减弱但行业同质化严重,对于用户的争抢依然白热化。平台依然维持对用户进行红包补贴以留存用户。另外,骑手数量不断扩大,入驻商户也在不断拓展对于骑手和商户端的补贴也持续在投入。
三、未来发展趋势
1、一线城市继续领先三四线城市潜力巨大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向是外卖的主阵地,过去几年一直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但外卖行业发展进入到第五年,一线城市竞争激烈,面临一波又一波的品牌更换,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随着外卖的渗透速度越来越快,从一二线转移到三四线,从市中心转移到城郊县乡,外卖市场的整体下沉,会更加明显。
2、人工智能技术助力 配送效率不断提升。
(一)课堂教学为主导
高校大部分的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种最传统、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实现的。同样,特色水教育融合了知识和文化教育的特征,课堂教学仍是其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手段,整合水教育知识体系,开发特色水教育课程是实施“以水育人”的基础。我院通过数年努力,自行开发了特色水教育课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与其他通识课一样,课程只有18学时,没有深奥的理论分析,却包含了大量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的知识典故。如下表所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旨在向学生传递水的常识,令其“知水、懂水”,传播水的规范,学会“用水、节水”。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完成,可将课堂搬进水利实验室、博物馆、自然水域甚至水利工程现场,重点是强化环境渲染,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更加深切地感知水、认识水。第二部分水文化的内容旨在传承水利精神、水的品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懂得“赏水、爱水”。这部分主要通过环境模拟、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历史为主线讲授人与水的故事,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并通过情感熏陶将水的品质与精神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价值观、世界观。
(二)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
水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但不局限于课堂,相应的社会实践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并形成社会辐射效应,服务社会,实现实践育人。水教育社会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可借鉴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由学生组织团队自行选题申报项目,学校统一评审,立项项目由学生组织实施,并撰写总结报告参加验收。其优势在于项目全程主要由学生负责实施,全面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协调沟通、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及水事活动的感性认识。我院几年来利用行业优势,在“以水育人”的特色水教育社会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组织学生开展的与水有关的实践主要有三大类。1“.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实践。2005年起,学校每年参与或承办浙江省“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根据每一年的主题制作展板、灯谜,组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征集签名;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乡镇进行宣传;举办知识竞赛、制作专题网站、征集短信等宣传及水知识普及活动;成立水资源社团、编演水保护文艺节目等,倡导全社会关注水问题。这样的专题实践已经持续了8年,每年参与的学生超过了1000人次,社会反响良好。2.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法规、科学节水宣传教育实践。结合近几年浙江省关乎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走进全省各地市县,深入乡镇、农村、农户,采用现场咨询、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纳凉晚会、有奖问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民众的参与度、了解民众想法、有针对性地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使民众了解水利法规对水事活动的规定,理解工程建设的意义,自觉依法用水、科学节水、支持水利工程建设。这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假期时间长的优势,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接受生态水利教育,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和发展观,带着保护生态的睿智反哺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水利系列专题调研实践。我校依托学生所学专业,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深入调研,撰写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近几年,我校学生参与调研的项目有杭州下沙大学城景观水水质调研、浙江省下山移民工作调查、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现状调研、舟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等十多项。通过调研,学生深入了解了我省水资源、水环境状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提高综合能力。
(三)重视网络平台的媒介作用
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悄然走入校园,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网络的巨大信息量以其生动、开放的特质更能吸引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水”的育人功能,全方位实施特色水教育,必须重视网络平台的媒介作用,深度挖掘网络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育人效率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模式,网络育人功能的实现始终与其密切相关。网络的大信息量使得学生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能在网络上找到任何想要得到的资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网络的开放性使课程打破了专业班级界限、学习人数界限,所有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相关内容;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使学生能自由传递所学知识、表达价值观念,通过舆论影响扩大育人范围,完成二次育人。我院依托浙江特色水教育课程自主开发了水教育教学平台,包含供学生学习、练习的课程资料、教学视频、课件和题库等完整的教学资源,以及特色水教育实践的相关信息和报道。学生从课堂、网络两个渠道获取水教育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还自主研发了水利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浙江水文化专题网站,为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大量文献资料。除了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学校还通过浙江在线、浙江高职教育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我校特色水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惜水、爱水、节水、护水”。
(四)营造“人水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尤其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广义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层面的校园设施、自然环境和行为层面的人文环境。营造“人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就要在校园规划、设计上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在学生活动中凸显“人水和谐”的文化氛围。1.物质环境育人。学校人文景观、设施的设计塑造蕴含水文化特色,如增加水景、水文化雕塑;在建筑、园林外部设计上融入水文化元素;在教学、行政、宿舍、食堂等功能性建筑的命名和内部装饰中挖掘水文化资源,增强文化氛围;校园内安装使用特色节水、水循环利用装置,在细节上处处体现“节水、护水”理念。以我院为例,校园环境塑造处处彰显水文化特色。学校在新校区规划上就设置了湖、池、滩等多处水景,整个校园水系环绕,人、水、建筑自然融洽。学校湖边的“遨游”塑像、下沉广场侧立面的“上善若水”浮雕、广场上的“融会贯通”雕塑还有图书馆内“水利今昔”治水历史长廊无不反映了水利精神和水的品格。学校绿化带中安装了节水灌溉装置,将节水理念有效融入到校园管理中。2.行为环境育人。特色水教育在环境育人层面的更深层次涵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水的认知和理解,重塑“人水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由学校管理者主导,旨在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充分融入,通过环境熏陶,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和修养,培养健康人格。融入水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学术类的讲座、知识竞赛,实践类的水宣传、水调查,文体类的征文、演出、产品展示等。水文化作为我院的特色校本文化,在各种校园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凸显出来。学校引导、支持学生创建了水文化社团,开展各种水文化、水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赏水、爱水”,学校多次以水为主题,开展征文、摄影比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设计制作水文化创意产品;向学生征集具有文化意味的、体现水的美好品质的校园主要建筑设施名称。为了做好水文化宣传,使学生“知水、懂水”,自觉“节水、护水”,学校创办了水文化学习刊物,创建了水文化、水教育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水宣传、水调研。我校具有水特色的“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用脚丈量职业深度,用心感受行业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充分显示了我校校园文化实力和特色。
(五)水文化研究为依托
水文化研究为特色水教育课程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的水文化研究构建了特色水教育知识体系,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与时俱进。水文化研究要不断创新研究手段、开拓研究领域,利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水文化研究的应用性,扩大影响力。我院依托水文化研究所,从水制度文化、水工程文化、水景观文化、水利科技文化、水利风俗、水文学、水艺术、水利人物等几方面对水文化进行全面考证、研究,成果斐然。几年来,独立承担多项水文化、水教育课题,编纂出版多部相关书籍、教材,公开三十余篇。
(六)制度建设为保障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毕业设计
1问题的提出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面向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将“产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到教学中,培养能胜任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各专业间沟通协调能力、严谨踏实工作态度、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质,为更快进人建筑师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诸多问题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中曝露出来。
1.1学生态度不够端正
一些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平时大型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此外,最后一年到相关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流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部分学生不能专注于毕业设计,还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产生了去校外建筑设计院或建筑设计公司学习的念头,而对毕业设计却缺乏重视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对自身职业规划、专业技能的提高缺乏更高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教材,已经用了上十年,教材中的建筑设计原理还是经典的,而对于民用建筑各个专题,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而教材没有跟上,就显得落后了。另外,倾向于建筑实践教育的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规范的教学内容的明显欠缺,更谈不上更新。
1.3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老套、一成不变
毕业设计选题老套,一成不变,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同时与建筑市场实际脱节、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脱节,同一个设计选题作几届的事情甚有发生,多年一贯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未得到重视。这样造成学生做毕业设计应付了事,积极性受到影响;毕业设计成果徒有其表,追求形式,无实质性内容、无创新之处。
1.4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把关不严,未能按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的态度不严格,甚至偏向宽容,致使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成绩评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毕业设计成果未按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或设计质量不达标,或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开绿灯,降低要求,基本上给予过关、及格。
2“产学”结合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
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建筑设计过程从单一的师生互动转变为有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实践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团队间沟通、协作能力,为毕业生适应当前市场需要,更快地融入到建筑师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1科学、合理、适宜的“真题真做”
我们从毕业设计选题上进行改革,打破原有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编制好任务书传统,转变学生按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放飞思路,使其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熟悉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累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2“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积极推行“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除了本系教师外,还聘请建筑设计院有经验的建筑师参与教学,把一线实际工程经验带进课堂,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同时让业主参与到毕业设计过程中,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教学由以前简单、古板的静态教学过程转变成有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动态发展过程,在真实具体的建筑设计场景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
2.3建立完善、合理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及科研生产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完善、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此外,为了使评价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意见纳入评价体系。
3设计教学过程
鉴于我院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我们将毕业设计题目选为学生公寓,这是我院刚好准备新建的实际项目,同时与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合作,联合教学。该用地位于我院现有学生1~10#公寓组团西侧,学校运动场南面(如图1),学生们天天生活于此,对周边环境较为熟悉。选取这个真实、学生认知场景同时又是学生们熟悉的建筑功能,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场地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加强对建筑功能、建筑空间的组合能力,有利于创作出一个属于学生们自己的建筑,有利于加深对设计项目的理解,最终有利于教学。在毕业设计教学中,我们提出“真题真做”要求,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分组现场踏勘社会调查实例调研相关资料搜集独立建筑设计(包括讨论式教学、答疑、各专业沟通等)设计成果表达毕业答辩环节,训练学生在特定建筑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并满足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且具有实施深度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设计院实际设计工作的状态和工作节奏。针对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会调研,完成调研,分析公寓周边环境、学生行为流线形式、学生的生活习惯,根据甲方要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生成、完善方案,最后用设计成果完整地表达符合甲方要求又具有创意的方案。在整个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富有洞察力地分析问题的、最终综合协调地解决问题,以调研发现的问题开始来研究建筑,通过分析周边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流线来设计建筑,设计过程要求学生关注建筑场所、校园文化与学生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认知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而非孤立的设计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
3.1问题提出
本次设计任务是我院新建的学生公寓,与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教学,没有设计任务书,甲方即我校只是提了基本要求,希望新建学生公寓能解决3000人居住,同时建筑造型与现有学生公寓协调,另外因处在将来新建的图文信息大楼东北面,外形要求美观;此外,用地现状及红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没有细化每项设计内容,对于学生公寓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学校也没有提具体要求,要求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对项目的理解与研究,确定各功能房间面积,编写、细化完善任务书。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发生转变,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教学主体,主动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形式,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仅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关注建筑所处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调研的方式,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建筑,设计建筑,让建筑更好地为人服务。
3.2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踏勘。设计分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新建的学生公寓所在的校园的位置,分析新建学生公寓与已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实训楼、运动场间的联系,深入解读周边环境设施信息对新建建筑的影响。其次,分析新建学生公寓与校园空间结构、道路系统、景观结构的相互关系,把握建设基地内外道路、景观、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做好前期准备。再次,详细了解学生活动与使用情况。以休息日与正常上课时间作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各个时段学生人群的主要流线以及活动模式。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的学生的活动特征、流线方向,并不是学生机械地用数码相机、手机拍照,记录数据。此外,在校学生是学生公寓的主人。每个小组应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依据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与兴趣,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人数不低于50人,同时鼓励学生勇敢且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学生公寓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新建的学生公寓提供哪些更好的改善,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提供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绘制分析图表,撰写调研报告,分析现在学生对公寓的想法、建议。(2)建筑实例调研。我们列出南昌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公寓像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学生公寓,让学生分组自行组织参观调研,关注建筑间的相互关系、与周围景观、道路交通等环境要素的关系、建筑空间与行为、功能空间的组合,重点调研使用者对学生公寓的使用感受与意见,并做好有关文字及图表记录。(3)调研总结。此阶段成果要求图文并茂将调研内容、分析结论、解决办法等采用ppt汇报交流。在汇报时展开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问题具体化。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讨论,相互提高。汇报完后,要对调研内容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4)建筑师分享工作心得。在这个过程里,校外导师根据自己工程实际经验,将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综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实工程中处理手法、要使用到的规范等等与同学分享,让学生学到以前课堂上学不到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了走弯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过程中指导教师不管是本院教师还是设计院建筑师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参观,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在拟建建筑与环境场所、物质技术条件相协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将调研问题详尽、切合实际。调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路宽泛,审视问题角度广阔,明确设计理念,避免对某一建筑类型设计模式先入为主式的定型化思维,解决问题方法要与从不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才能得以加强,为设计能力及相关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
3.3建筑方案的生成
(1)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广泛查阅相关图书文献资料、各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根据调研成果分析,每个小组确定拟建建筑合理、科学、具体的功能设置,确定建筑规模、建筑经济指标,编制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2)方案的生成。方案早期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通过对学生人群的行为、流线分析以及建筑功能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构思总体布局,确定建筑的出入口位置,思考方案的建筑体量关系、建筑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大概的平面组合形式,勾画总平面、平面功能、空间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体量模型,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环节,教学特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从不同解决问题方式的切入点进行多样性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讨论式教学。为了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及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方案构思的能力,要求每组学生都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方案逻辑推理形成过程的讲解,包括方案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方案的特色等。各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互相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对方案进行好坏评价,而是参与讨论,根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启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对不妥之处予以指出和完善,帮助学生尽早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模型、效果图贯入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过程中,在方案设计初期,将建筑基地及其周边环境用模型制作出来,让学生直观体验校园建筑空间、尺度、建设场地与周边建筑、道路、景观的关系。随着方案的逐步深入,建筑平面初步确定后,我们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平面设计方案制作建筑的体量模型放入基地模型中,推敲建筑与周边环境场地关系、空间关系以及建筑体块间的比例、尺度关系和体块与体块间相互关系。在建筑平面与建筑体块基本确定后,建筑效果图介入进来,推演建筑的细节、色彩、材料等。
4毕业答辩
由于“双师制”的新型“产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学院推行与新教学模式相配套的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制度。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预答辩旨在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成果,督促学生改进方案,加强表达。为了全面提升毕业设计教学成果质量,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正式答辩的前一星期,安排一次预答辩,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对毕业设计成果与任务书设计要求不相符的图纸内容则要求返工或重画,对设计深度没有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图纸一概要求补画或补做。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方案构思的能力以及应试能力,正式答辩时要求每位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清楚、明晰、准确、简洁地介绍设计方案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让答辩评委对整个设计成果有初步印象。整个答辩过程公开、公平、透明,采取由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4个专业教师或建筑设计人员参与点评学生设计成果的答辩形式。外聘专家、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担任答辩小组组长,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严格把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评价体系
以往毕业设计考核评价重结果和建筑表现轻阶段设计过程,忽略了设计中各个环节的阶段性成果,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视为主要评价依据。对此,我们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从建筑调研(现场踏勘、建筑实例调研)、调研成果汇报、任务书的制定、方案设计的阶段性草图(一草、二草、三草)与模型、最终设计文本到毕业答辩的全过程设计,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依据。除此外,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日常考勤管理纳入到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中。另外,为了鼓励学生重视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阶段性设计成果的要求、评分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分规定与用语,并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量化要求。
6结语
总之,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无论对学生、教师、学校,还是对设计院、社会都是有利的,最终学生是合作教学的主体、受益者,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增长了实践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了社会竞争力。而作为学校,将大学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及建筑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普遍的赞誉。对于企业建筑设计院,通过“产学”结合,丰富了建筑师理论的水平,同时为企业寻求、培养专业设计人员搭建平台,充实了企业的人才库。
作者:彭敏 万莉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研究背景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国民精神文化生活能否丰富多彩。其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基础。如何进一步促进各地中小学教育设施资源均衡配置,将是今后乃至相当长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各级地方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尤为突出,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九年义务教育设施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情况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到启发,继而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校的建设能更加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标准
(一)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其就学政策是根据学生的居住地就近入学,即按学区入学。美国并未对中小学校建设进行统一化,它的教学关注点主要落在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美国实行小班化教学,私立学校平均约15人为一个班,公立学校平均约25人左右为一个班,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保留权利,中小学教育行政权属于各州而不是联邦,州一级政府承担了较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均以各州或县、市为主体,只规范辖区内的中小学。
美国建筑布局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教育目标下、不同地域环境及不同学校管理模式的需求。美国中小学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建筑形态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教学空间丰富多样,如游戏空间、运动空间等。校园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美国中小学校建筑通常将学校内的大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在学校的重要位置,成为学校的“公共核心空间”。
在未来发展中,美国中小学校建筑会更重视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倡学校公共设施向社区开放,实现和社区资源共享。校园建筑设计更加弹性,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学校将往“信息化校园”方向发展。
(二)日本。日本采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偏向素质教育、创造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和班级规模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小学每个学校12~18班,每班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中学每个学校24~36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新建学校一律不许超过学生总规模限制和班额限制。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严格实行必须“一刀切”。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所占比例很小,小学没有,初中只占10%的比例,高中占30%的比例。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日本的中小学校建筑不断发生变化,重点由量变转向质变。学校建设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解决某种用房数量的不足,而是强调中小学建筑功能要具有满足中小学生进行多种多样教学、活动的环境空间。日本中小学的每所学校建设功能都很齐全。除了国家必配的基本设施外,各地方可在最低标准上,根据自己的财力增设其他设施。日本学校建设标准很高,学校一直被作为防灾抗灾的重要场所。日本在中小学校基准面积标准中,除具体规定普通教室的面积和每班固定使用外,特别教室的数量和面积、体育馆的面积是按学校规模定量的;管理用房和各种辅助用房在标准中均未列出名称和面积,其指导性和灵活性较强。
均衡发展是日本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日本对困难地区给予更大的支持。日本偏僻地区的校舍通常与大都市并无二致,甚至好于经济发达地区。为了统一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日本以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了基础教育统一办学标准。这一制度有效地缩小了地区差异。
(三)韩国。韩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实行就近入学原则。2014年班级平均学生数,小学平均23人,初中平均30人。农村学校班额要少一些,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班额少的在10~15人左右。2014年平均每个学生享有校舍建筑面积和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是:小学平均为16.5平方米和16.3平方米,初中平均为14.2平方米和13.4平方米。在韩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都存在私立学校。韩国在教学设施、师资、财政投入等方面各个学校标准一样。基本不存在由于学校办学条件不同而带来的择校现象。
韩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最低办学标准,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必备的建设用地以及必备校舍等其他设备。为了使中小学校舍更趋标准并提高学校建筑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韩国教育部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制定了4种标准设计图,供建设学校时使用。韩国的办学设施追求简单实用,他们认为,校园环境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建设,多给学生提供与自然接触的空间。
韩国的城乡教育差别较大,但这种差别是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上的差别,而不是学校之间办学设施上的差别。可见,韩国城乡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差异很小。
韩国的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功能教室设置科学合理。韩国义务教育学校没有规划建设学生宿舍,小学一般服务半径4公里,初中5公里,学生上学一般步行几百米,最远不超过2公里。同时,每一所学校建设的功能齐全,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办学设施追求实用够用,行政办公条件因陋就简。教职工集中办公,每人的使用面积不到3平方米。
(四)德国。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教育体制各不相同,但普遍实行12年义务教育,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1)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绝大多数学制为4年;(2)中学阶段:主体学校,学制5年,前4年是基础定向阶段,毕业前一年学生可以选择继续为升学做准备,也可以为接受职业教育打基础;完全中学,学制9年,培养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实科中学,学制6年,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接受各种职业教育或直接就业;综合中学,学制9年,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校,综合了上述三类学校特点。德国把特殊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范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提供,且落到实处。
德国很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培养,故对中小学实行小班制教学,每班人数在25~30人不等,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课桌一般呈U字型,方便师生交流。
德国中小学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德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一般不设置食堂和宿舍,由学生自己解决。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所以学校体育设施设置齐全,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共同具备。
(五)香港。香港早在1978年就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并强制适龄儿童入学,不上学构成一种违法行为。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包含6年小学教育,6年中学教育,其中中学不分设初中和高中,设置初一到初六6个年级。中小学校由投资主体的不同,将学校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和私立学校,其中90%以上为津贴学校。香港对中小学校实行小班制教学,保证教师有精力关注到每位学生,极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小学每班人数为25.5人,中学每班人数为40人。
香港特别重视中小学校的校园建设。学校占地面积虽然偏小,但校园条件优越,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规范统一,发展均衡。香港教育部门规定,小学生生均教室面积在0.9m2以上,中学生生均教室面积在1.1m2以上。学校通过各种巧妙设置,充分利用空间,尽量满足学生学校和生活的建设需求。《香港标准与准则》对中小学校建设用地作出相关规定:小学生生均用地面积在8m2左右,中学生生均用地面积在6m2左右。
(六)台湾。台湾中小学全部实行小班制教学,规定学校班额为36人左右。台湾除规定班额外,对学校办学规模也有限制。根据台湾《国民中小学校设备基准》条款,中小学的班级数量不宜超过48班,超过宜设分校,重划学区。台湾中小学坚持“一生一特长、一校一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和兴趣培养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除了重视素质教育外,台湾更对创造性教育推崇备至,秉承“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传授”的理念。为促进学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行,台湾通过立法与官方计划的形式,为创造力教育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台湾学校校舍用地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校舍建筑用地,运动空间用地,绿地、庭园、步道用地,分别占用的面积为30%、30%、40%。校舍建筑教学区域除普通教室外,还包含专科教室、多目的学习空间、特殊教育教室、图书馆(室)、信息教室等。其中,规定普通教室生均面积不少于2m2,专科教室的面积按普通教室的1.5~3.0倍设置。台湾中小学校的用地面积相对宽松,分为都市计划区内、外的学校。对于国小,都市计划区内人均为12m2,都市计划区外人均为25m2;对于国中,都市计划区内人均为14.3m2,都市计划区外人均为25m2。台湾中小学对体育特别重视,小学生生均所占运动场面积保证在6m2以上,中学生生均所占运动场面积在8m2以上。
台湾在中小学的建设上很民主化。从规范条款而言,采用目标与准则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给出具体的标准,利用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可以增加多样的变化,而在用房功能上则重视空间的多种用途。校园的建筑重视文化的传承,体现地方性特色。台湾重视中小学校校园设计,处处体现着以生为本、处处教育的理念。台湾重视学校绿化,特别规定校园内校舍建筑物及操场以外的空地面积50%以上要进行绿化。台湾提倡学校资源社会化,对社会大众开放学校的运动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提升学校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各国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情况总结见表1。(表1)
三、启示
通过对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比较来看,我国中小学校建设可获得如下启示:
(一)推崇小班化教学。从各国的中小学教育情况来看,小班化教学是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表1中可看到,美国、韩国、德国中小学班额较小,小班化程度较高。日本和台湾地区班额和我国内地相差不大。香港地区和内地相比,小学班额较小,中学相差不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班额在50名学生左右,有些中学达到60人,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达到的效果不佳,教育质量不高。推行小班化教学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行。
(二)统一办学标准,缩小地区差异。我国《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中,生均建筑面积为8~9m2/生。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均高于全国标准,但大部分贫困地区建设标准与国家标准持平,甚至达不到国家标准。可见,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差异较大,教育设施、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不利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该问题,我国可借鉴日本、韩国两国的解决办法: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投资,教育优惠政策往贫困地区倾斜;制定统一的办学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国各地区维持一定的教育财政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使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具备最低限度的办学标准,缩小地区差异。
(三)严格控制办学规模。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建设标准都不低,但是由于大量招生,办学规模严重扩大,导致校园过度拥挤、资源缺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校建设标准。而国外对办学规模都有严格的控制,超出规模应建立分校。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中小学校建设水平,应对办学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学校教学用房功能多样化。学校建筑应往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倡一室多用,该做法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从简单地增加用房数量向教学空间丰富多样方向转变,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又可节约投资。日本尽管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但仍很重视校舍的综合利用和多功能空间的开发。
(五)重视体育设施建设。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和港台地区均很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馆生均建筑面积标准均较高。为了适应并满足中小学生不断增强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也应得到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巍,方章东.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探析――以淮南市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杨秉翰,刘畅.日本中小学建设标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胡庆芳.学校应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心――美国中小学发展的趋势[J].北京教育,1998.4.
[4]陈向阳.日本、韩国教育现代化考察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4.6.
[5]田祖荫,杨宇,胡成玉等.韩国、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15.10.
[6]于月萍.日本、韩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7]牟子元,张必信.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校建筑[J].建筑学报,1996.8.
[8]张坤.德国义务教育发展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9]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R].2014.
[10]徐宇东.台湾教育见闻[J].两岸关系,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