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

第1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尊重客观,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依法评估;统一领导,分级实施;把评估工作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结合,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促进工商贸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组织实施

为加强对工商贸企业安全评估分级工作的领导,镇政府将成立领导小组,石向东任领导小组组长,俞靖锋、张鑫平、吕东任副组长,赵林源、俞冠明、梁铭钢、陈兰兰、王如仁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办。

评估工作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安监站要根据需要组成评估组,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企业的评估分级工作。评估组人员由行业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每个评估小组人数不少于3人。

三、评估范围、重点和内容

评估范围:机械制造业、酒类酿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加工及竹、藤制品业、金属冶炼业、医药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业、城镇燃气生产供应业、等工商贸企业。

评估的重点要放在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事故多发、隐患严重、重大危险源集中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评估的内容按照《行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标准》进行,侧重从基础管理工作、基本条件、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工作每三年进行一次,每年抽查一次,评估情况要分类建档,并上报县安监局备案。

四、评估等级划分和分类监管

评估总分为100分。通过评估,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划分为“A”级(≥80分)、“B”级(60分~79分)、“C”级(40分~59分)和“D”级(≤39分)四个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实行分类管理:

(一)对于安全条件达标、安全生产管理到位、安全评估为A级的企业,实行评估报告备案制度,其经验做法予以肯定和推广。政府将作为扶优扶强对象,相关部门将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镇安监站每二年检查指导一次。

(二)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并配备相应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和人员,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安全隐患,安全评估为B级的企业,要督促企业积极整改隐患,尽快达到A级标准。镇安监站每年度检查指导一次。

(三)对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隐患较多、安全评估为“C”级的企业,由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要求的,除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外,还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强力推动企业安全上等级。镇安监站每季检查指导一次。

(四)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经安全评估确认为“D”级的企业,由当地行业主管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企业整改,通过整顿,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上升安全生产等级。对拒不整顿或整顿后仍为“D”级的的企业,依照《安全生产法》给予经济处罚。

(五)对不配合镇安监站进行安全评估的企业,将依法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经济处罚;逾期不改正,又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依照《安全生产法》给予处罚,直至关闭。

评估办公室对评估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因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发生变化,可随时申请晋级评估,评估办公室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新评估等级档案。

五、时间安排

(一)4月15日前,要完成宣传发动、组织部署和调查摸底工作,将需要评估的企业名单分别登记汇总和评估工作组人员名单一并上报县安监局。企业同时开展自评。

(二)5月15日前,评估小组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在此期间,县安监局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组织抽查或督查。

(三)5月20日前评估小组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并在5月25日前,将总结材料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资料报镇政府和县安监局。

六、评估工作的要求

第2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Abstract: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control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control work, through the display leading role, the whole staff participation, key to dangerous source control, strengthens internally the examining equipment and manages, with the standard instruction work, the standard enterprise and the staff behavior, the general staffs in the job location management,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spects and so on standardized operation formed the mechanism of self-restraint gradually,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ystem obtained the good revolution.

Key words: safety control;occupational health security;dangerous source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各类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施工队伍迅速增加,各种所有制,不同等级的施工队伍大批进入建筑市场,造成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不断突出,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无能为力,人们在寻求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法,系统化管理是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显著特征。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系统、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本公司于2000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来,规范化管理了各项工作,使各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接口关系顺畅,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员工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增强自身竞争力,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如何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者是确定企业的统一宗旨和方向,并使运作方向与组织的宗旨相统一,一个企业没有宗旨和方向,难以发展,不可能做强做大。领导作用是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企业内促进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体系运行过程来看,在管理层(特别是机关管理层包括分公司管理层)作用发挥上容易出现偏差,他们错误认为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事情就是安全管理部门、贯标部门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对贯标的各阶段工作被动应付,未按照《管理手册》要求发挥其职能职责,不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工作,等到内审和外审时,才忙着突击工作应付贯标,从而导致体系在该部门执行力差。太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自2000年以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修订了3次,董事长(总经理)为了把标准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于2005年成立贯标工作组,亲自组织贯标工作,修订文件,重新确立了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清楚地阐明了职业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并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层的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学习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标准与规范,狠抓培训、印发学习资料,结合内审,组织各部门深入学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让广大员工熟悉制度、《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按照制度、手册、程序办事。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体系较好地运行。

2 注重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企业管理有好的成效。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全员、全层次、施工全过程的一件大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安全管理,必须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管理是一个牵扯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参与,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只有全体员工的的积极参与并履行其职业健康安全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才能保证贯标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对象相当复杂,受建筑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动态的,是关系到安全管理成败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加强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将日常安全工作与体系相结合,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意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3 全面、彻底地辨识危害性

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特别是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周期性和临时性的活动;②企业非正常(紧急情况下)的活动;③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④作业场所内所有的材料、设施、设备。在危害辨识中应考虑整个经营过程和性质,对生产和服务区域可能产生危害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识别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对其中风险较大或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阶段或部位的活动,还应进行安全论证,评价和论证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控制。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采取有效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4 做好内审员的配备和管理

一个企业的内审员通常是贯彻标准的第一批人员,除了肩负内部审核任务外,还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骨干。不仅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检查、判定,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起到参谋、纽带、内外接口和带头作用。内审员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教育。内审员至少应获得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

(2)工作经历。内审员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历,没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与实践,没有一定的专业工作经历,难以对体系的运行有充分的了解,难以胜任独立的审核工作。

(3)审核员培训。审核是一门技术,不经过一定的培训,难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充分的理解,也难以系统掌握审核的知识和审核工作。

(4)审核经历。在具有一定经验的内审员带领下从事过审核工作。审核的实践帮助内审员将学习到的审核技能应用到审核的实践中,掌握审核的实际技能,积累审核的经验。企业内审员全部由企业部门负责人担任,都是参加体系标准和审核过培训的人员,他们不但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而且还掌握标准,能很好地将标准和业务知识相结合,这样,他们既可以收集员工对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发现体系运行中的不适宜,通过审核报告向领导反应,又可以把领导层的决策和意图向员工传达、解释和贯彻,起到一种沟通和联络的作用。部门负责人作为内审员,他们对体系的要求有更深的了解,更懂得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及时改进,保证持续有效性。

5 加强运行控制,防止“两张皮”的现象

第3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施工建设。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关注,相关主管部门对安全施工也高度重视。从历年数据来看,建筑施工事故总量以及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常年处于高位,仅次于采矿业,因此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的来看,建筑施工事故的主要有五大类型,分别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以及坍塌,这五类事故造成的伤亡占到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人数的90%以上。由于工程的复杂性以及独特性,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很难简单的下结论。但大量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的缺位和失效,安全管理对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从管理出发,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2.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要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生产,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作为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是具体的执行者,对安全生产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中,个体私营建筑企业中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没有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员往往也是应付上级检查,实际工作中基本不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许多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人担任多个职务。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相对个体私营企业而言,国有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虽然较为健全,通常也制定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安全管理部门在整个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权限往往是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比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后,其并不能直接安排人员进行整改,他需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进度、成本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就将安全管理放在次要地位。

2.2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管好安全工作的责任,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奖罚机制,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被动应付。

其次,目前建筑市场的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大量拼凑而成的包工队、没有资质的队伍充斥市场,采取挂靠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工程建设项目。一旦承接工程任务,为了弥补前期的不正当投入,追求最大利润,而盲目降低工程成本,偷工减料;或租用的施工设备、机具和周转材料陈旧,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即省,违背客观规律,轻视安全生产,在侥幸中求安全。

2.3 安全意识差

建筑业从业人口已经接近四千万,其中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重要的行业之一。但这些农民工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而且上岗前也没有得到专门的技术培训,因此他们的安全防护操作技能较差,施工过程中最容易成为事故的受害者。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其中有80%左右的死者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满二个月。他们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很多分包队伍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

3.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权责利分配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职位的责权利分配存在问题,就会对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若管理者承担的责任远远多于权、利,那么没有人愿意从事该项工作。因此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挂钩和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且高效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领导主管,出现事故领导负责”的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对企业法人的安全资格进行管理,明确企业法人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法定职责。企业法人重视了安全生产,就势必在企业中建立与健全一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以经济杠杆的手段将相关措施、制度落到实处。

3.2 正确认识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

从表面来看,所有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实际上,其背后都存在必然性。偶然背后都包含着必然性,许多安全管理人员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是“运气差”、“倒霉”,并没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管理的职责就是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控制,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偶然性。

3.3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生产以及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搞好企业安全理念的建设。安全文化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指南,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是全体员工接受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和约束。2)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把“人”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对象和立足点,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3)建立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以制度来保障,以机制来引导。因此,要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3.4 强化培训,增强安全质量标准意识

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变成其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通过持续强化安全知识的学习、播放安全事故事例,强化了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4.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从确保安全、服务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位。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提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等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各方齐心协力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素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

[2]黄世国,徐丽.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33(4).

第4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由于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2003年以来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框架初步构建了起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充足且成本偏低,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5^'10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据统计,2009年我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78起,死亡2722人,同比增加48起,上升2. 2%,死亡人数增加176人,上升6. 9%(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840起,死亡1011人,同比下降5. 4%和3. 53%。其中,较大以上事故38起,同比下降2. 5%;死亡159人,同比上升8. 9% )。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甚至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根本没有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

2. 2安全责任不落实

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除此,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做法上。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也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从其它企业抄袭来的,不是用来管理,而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2.3安全教育培训严重不足

现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系统培训,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根源。现场作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侥幸心理严重,易出现群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现象,是安全生产中最大隐患。根据对三个省份的调研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新工人在进行之前的安全培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一般是边干边学,而且一般是以老师傅带的形式来进行,不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另一方面,现场工人来源于劳务分包企业,总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直接签订分包合同,总包只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不直接负责工人的安全培训,导致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事故频频发生。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下面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3. 1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面向生产一线贴近员工生活,让员工体会并理解透彻。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员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诸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定期检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文明施工制度、现场用电管理制度、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等)以及应急预案与响应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3.2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责任人要负起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构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企业--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链,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理顺企业、项目、作业班组、作业岗位的安全管理关系,安全责任要明确到位,落实执行到位,达到下抓一级,上保一级。企业要与项目部、项目部与作业队(班组)、作业队(班组)与作业人员之间要及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分解并落实安全目标,由此建立横到边、纵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全员管理格局,有力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责任落实情况,发现哪个环节出现漏洞就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责任制的核心是责任追究,安全生产推行的“问责制”就是具体表现。

3.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管理理论中的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培训中首先要做好进场教育,对于项目新入场的员工和调换工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一般企业对于进场的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它也是新员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等。其次,要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企业和项目在做好新员工进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最后,对项目施工现场作业的劳务作业人员,利用“农民工夜校”的形式加强教育、培训、考核,持之以恒,也能收到提高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的目的。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9年度)

【2】王力争,韩乱《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理论导刊》2009年02期8一13

【3】王子宏((国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中国工程咨询》2008年05期15一18

【4】黄吉欣((国际建筑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国际工程与劳务》2008年6月02期4一9

第5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1.1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严格的技术培训,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持证上岗、违章作业,以及管理人员违章指挥、错误判断等都会引发事故。管理人员不能严格管理、无管理制度、无检查制度、无惩罚制度等都是纵容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在我国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矿井提升机的操作,由于操作人员不能够集中精力、谨慎操作,而发生的礅罐、过卷事故也数不胜数。因此,在生产作业中,保持作业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避免重大危险事故的重要环节。

1.2工作环境条件的不安全因素。在煤矿建设工程中,工作环境比较简陋,经常遭遇恶劣气候,部分设备处于连续工作状态,这些都会给设备和工作人员带来危害。例如:冬季,在北部地区施工,由于气候寒冷,积雪不化,致使稳车液压油缸上冻,稳车不能正常运转,也会造成安全事故。在建设煤矿工程过程中,需要安装调试井下变配电设备、监控设备、风机时,避免环境因素引发工程事故。

2设备安全管理在煤建工程中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效益的保障,也是前提条件。施工设备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如果施工设备能安全的运行,会提高生产效益,反之会降低生产效益,平时的设备检修、维护或使用不当,会使设备的维修费用增加,有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这样即不能安全生产,又会增加维修成本,并且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计划,从而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使经济效益下降。设备的安全管理可以使项目经理及时了解设备隐患及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项目工程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对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防,规避可能造成的损失。从实践证明,凡是重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取得安全成绩就显著,经济效益也会大大增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可以为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行。在煤炭行业中,无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审批制度都比较健全,在各种设备下井前,需要持有煤矿安全标准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并且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安装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相符合。对于保证煤矿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这些规定、规范和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的安全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应该把安全当作系统工程来抓,施工中打着“抓管理、强安全、降成本、增效益”的口号,时刻都能看到安全这两个字眼,这一切都是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同时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造成人身伤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例如:在有爆炸危险的新建煤矿中,安装电气设备时,如果作业不按照相关的安全规程进行,可能就会造成火灾爆炸等,进而毁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等,使新项目不能顺利进行。

3安全管理与进度、投资、质量控制的关系

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来保证。安全是项目实施的客观需要,如果不能安全施工,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工程又怎么会有进度,进度应该以安全作保障,有安全才会有进度。安全施工,可以给工程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不能安全施工,投资又怎么会产生效益。因此安全与效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安全管理中,抓好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大纲及管理制度,才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进度、投资、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和合同目标的实现。

4在煤建工程中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

煤建工程中,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设备操作规程要齐全,并严格执行。施工中所用设备,都应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使用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全面贯彻交接班制度,对于各项运行记录要准确填写。

4.2设备检修制度健全,严格执行,检修人员应该素质良好,检修记录要认真填写。全面贯彻落实设备使用与维护原则,对于设备来说,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实行单人使用专责制,对设备实行包机制,对于主要的管、线缆等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

4.3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要严格执行,在精度、效能方面,对主要重点设备进行定期测试,同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精度、效能等降低,需要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于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需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防爆电气设备、压力容器和起吊设备等特种设备,其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预防性试验,发现隐患,必须更换或立即进行处理。

4.4设备安全检查制,有定期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定期对使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填好检查记录,如有问题立即整改。

4.5设备安全防护制度应健全,执行严格。

4.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教育制度健全,执行严格。例如:防爆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吊设备、动力变压器、柴油机发电机等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精通业务,钻石技术,做到“三懂”、“四会”。

第6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方法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有效地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就成了摆在建筑施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 建筑企业单位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不够是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如果不注重安全管理,高空坠物、物体打击、触电、中毒、以及坍塌等事故就有可能发生。许多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通、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无安全标志或有安全标志而悬挂位置却不合理、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生活设施不符合规定等现象,安全状况一直得不到彻底改善,最终影响了施工进度、成本和效益。

2.建设工程的流水施工作业,使得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地点和环境。建设工程的作业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随着工程进展,作业人员所面对的工作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3.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程度达不到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

4.片面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一些建设单位注重局部利益,在招架子、走过场。政府部门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企业投标活动中让一些投标价格低于合理成本的投标逃避法律法规约束,自行其事。不少建筑商甚至于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有效避免和减少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笔者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如何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分别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方案。希望通过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从而将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低最小程度。

二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实施动态管理的若干方法。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持证上岗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2.建立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企业要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规章制度,才能脱离人管人的局面,达到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的目的,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发现安全隐患与违章行为,并及时排除与纠正,有效降低安全事故。

3.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 四不放过” 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4.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5.加强对危险性大、事故多发点和易出现群死群伤的分部分项进行专项治理。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时一刻,是一项长期的职责和使命,故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措施、有重点等,切不可急功近利,应求实效,持之以恒。抓施工安全生产、应抓重点,抓事故多发点等,做到标本根治,我们要针对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高处坠落、施工用电、模板坍塌、基坑支护、三宝、四口防护、起重吊装、脚手架搭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治理,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

6.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科学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就能得到逐步解决,从而,推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式的稳定好转。

第7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防护监督管理生产责任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security have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has very many problem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strengthen building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site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need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ite prote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各地的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在施工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同时必须重视落实施工现场防护措施,使得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安全生产管理与施工现场防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为施工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因此,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对施工现场采取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健全的监督管理机构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重要组织。尽管有些建筑企业配备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机构,但是仍然很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及有关人员不落实使各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难以执行下去,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安全责任制没有落实到实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而在一些建筑企业,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落实,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难以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3、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加强安全管理,需要有一批高素质业务精通的安全管理人员,尽自己的职责将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而建筑企业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监督管理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安全生产的标准不了解,难以将各项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4、建筑企业的管理行为不规范。一方面是缩减开支,在利润的追逐下,忽视对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使安全防护设施投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有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往往造成违章施工作业,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施工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了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防护,首先就要健全制度建设,建筑企业必须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同时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奖罚制度,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明确考核目标,将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荣誉、奖罚联系起来,加强对施工现场防护与监督管理。

2、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现场防护措施能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技术人员的素质。一方面需要给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职能,选择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岗位,保证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因此,在待遇、职称、生活、评优等方面对它们给予照顾,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负起责任重视监督管理工作。

3、安全的管理要重在“严管”,要管意识、管行为,一个无安全意识的人,他自己不出安全问题也会弄出点安全隐患来让别人不安全。因此,建筑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项目部、分解到管理人员、分解到施工班组、分解到个人。

4、重视专项整治,加大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力度。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文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开展专项整治。第一、严禁使用竹脚手架,在施工时要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禁止使用竹木混用、钢木混用的脚手架。第二、对运输机械进行专项整治,对运输机械的违章指挥和违规操作进行重点整治,对机械实行安检制度和报废制度,禁止使用报废淘汰的机械。第三、对高处作业防护进行专项整治。第四、对施工用电进行专项整治。第五、对深基坑支护进行专项整治。第六、对建筑施工的钢管、扣件进行专项整治,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和扣件。

四、建筑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及培训学习的资金投入。

1、加大安全施工措施费投入,为安检做好准备。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施工现场防护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的安全防护,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危险位置,要进行重点检查,通过不断的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现场施工处于良好的状态。

2、重视安全教育及培训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员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防护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全面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专项设计制度、安全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知识教育和施工现场防护措施落到实处。对新上岗的员工要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要工人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学习领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并认真遵守。建筑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轮流选送安全管理人员到有关单位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减少安全事故提供保障。

3、建立应急预案,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装备,保证各种应急设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当施工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应该有序进行救援工作,防止因组织不力或工作混乱而扩大损失,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按照预案要求和事故特征,执行应急行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现场采取防护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施工现场防护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翠霞.关于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5(7)

[2]蒋力,徐致远.浅谈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工程质量,2004(8)

第8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建筑物具有体积大、不易移动及整体难分等特征,这使得建筑施工不仅具有普通工业的生产特征,还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生产流动性大。随着建筑物的坐落位置变化,建筑生产地点会发生转移,并且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各类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会随着施工部位不同,出现左右流动现象。

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在建筑施工中,常会依据建筑结构的状况实施多工种的配合作业,很多单位出现交叉配合情况,例如土建部门、吊装业及土石方等交叉施工。并且所用物资与设备的种类较多,这对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具有较高要求。

产品形式复杂多样。因建筑物的用途及所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工程的造型、结构与材料也不同,其施工方法会随着改变,难以有效地实现标准化。

机械程度不高,高处作业较多。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机械化施工程度不高,还需要大量手工操作,因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强,文化素质也不高,致使建筑企业的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另外,建筑物的体形较大,其生产周期较长,又多为高处及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是必要的。

建筑企业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构建规范标准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标准是对重复事物与概念做出的统一规定,通常可分成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与部门标准等,根据标准的性质也可分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等。不论何种标准均应以实践经验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作为基础,由国家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经主管部门进行批准,通过特定形式来,当作企业与相关人员所遵守的依据与准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仅遵循国家与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行业标准,还要构建企业内部的标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程序化与标准化,已成建筑工程提高质量的基本前提及保证,在生产经营当中,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可保证各部门与生产环节科学系统及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思想政治管理制度、专业检查管理制度与群众监管制度等,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进而保证现场施工安全。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在建筑施工中,对新进场员工及调换工种的员工,要实施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通过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工作。建筑企业对进场员工通常实施三级的安全教育,也是新员工首次的生产安全教育。新员工的初步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含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与安全知识教育;劳动保护意识与任务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而二级单位也要对新员工实施安全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含技术操作规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了解工程的现场环境、不安全因素与施工特点等。三级班组对新员工也要给予施工前的生产安全教育,其内容主要包含施工安全知识、工种安全操作的规程、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与机具设备防护安全等。通过进场时的安全教育,可有效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除了加强一般安全教育之外,还应注意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也要获得特种操作证之后,方能上岗,遇有季节变化、工种变换、对象改变与新工艺等时,要给予特定的安全教育,在现场施工中,要经常地给予安全教育,采用多渠道、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并加强日常安全培训工作,让现场人员始终保持高度安全意识,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强化施工现场的设备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中,大量施工设备充斥其中,为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应在事故预防技术理念下,加强先进技术手段与物质条件,并在设备中安装各类附加装置,以确保设备自身的安全与可靠性,同时在危险状况下,能够保护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应该加强设备的维护工作,建立设备安全检测与监控的信息档案,有效管理设备的安全操作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加强建筑作业环境的改善。在施工现场中,作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作业环境可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要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可从下列方面着手:

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工作。整体平面的布置要紧凑,并合理利用场地,场地内的道路要畅通,方便运输,避免多次搬运,确保施工顺利前提下,减少临时的设施搭设,并运用周围原来的建筑物当作临时设施,为了方便现场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应将福利设施与办公用品设立于生活区当中,并且平面布置要符合卫生防疫、防火治安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合理划分功能区,并做好安全警示标志。依据建筑施工项目要求,将施工现场划分成作业区、办公生活区与材料堆放区等,其中,办公生活区域作业区要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办公生活区则应安设在建筑物的坠落半径以外,并设立防护措施,将其隔离划分,避免人员误进危险区,功能区划分时,还要考虑水电、交通消防、环保及卫生等因素。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与阶段,对危险部位进行针对性标志,可悬挂显著安全警示的标志,其危险部位包含施工现场的入口位置、临时用电设施、桥梁口、起重机与桥梁口等,警示标志类型与数量要依据危险部位性质的不同进行设置。

第9篇:企业安全管理实践范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