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失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失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失业调查报告

第1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 就业状况 调查报告

为了更加进一步了解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探究家长及学生的关注的盐城市中职生的就业途径及就业质量的问题。还为了学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的有效性,我们对部分2013届毕业的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一. 问卷调查发放及回收情况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课题组根据以前的调查的情况,编制了"2013届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从事岗位性质、就业结果(满意度)、就业对口度、职前培训、工作来源、工作发展前景、是否有职业流动倾向、自主创业、薪金情况等几个部分,共35道题目。本次发放《盐城市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257份,有效问卷1239份,回收率是88.7%,调查的毕业学生中男生占69%,女生占31%;

二.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

(1)从事管理工作占3%,一线操作工人78%,技术类工作的占8%,服务业的占7%,自主创业的4.5%,还没有单位的占0.5%(6人),说明企业招收中职生的岗位要求还是有一定的技术的产业工人,这个和本科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定位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反映了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集中,比较务实。

(2)就业满意度方面,满意占16%,比较满意的占36%,不满意占48%,说明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现在从事的岗位不是很满意。少部分家长对于自己小孩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就业定位比较高,希望出来就是能到企业的管理阶层,或者是到比较清闲的岗位。这与企业的要求相差很大。

(3)工作是否和专业对口情况,对口占24%,和专业相关占41%,不对口占35%,说明直接就业对口的比例不是很高,和专业相关的比例比较高,有部分是专业完全不对口。这要求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始的专业要有实用性。很多专业已经完全是为了开设专业而开设,没有先期的市场调研。产生了培养目标与市场对于用工的需求有很大的出入。

(4)职前培训(就业指导)是否有用,有用的占69%,比较有用15%,没有用或者没有进行就业指导的占16%,大多数学生对于职前培训比较满意。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就业指导,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5)工作来源方面,学校推荐的占66%,熟人介绍的占23%,人才市场占7%,其他的占4%。说明学生的就业渠道还不是很通畅,对学校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个要学校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渠道(58同城、赶集网等),自己的就业需求,及时的推荐自己。

(6)自己从事的单位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33%,比较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22%,没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占45%,由于部分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于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前景了解不够,还由于各个学校就业办对学生就业市场了解程度不一样,导致了部分学生就业不对口或者所入行业发展前景感觉不是很明显。

(7)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68%,比较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21%,没有职业流动倾向的占11%,学生通过工作不长的一段时间,逐渐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或者对于自己现在工作岗位不是很满意,产生了换行业或者单位的想法。

(8)有自主创业倾向的占6%,没有自主创业的占94%。调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不够,学生过分的依赖于学生的工作安排。

(9)薪金在1200-2000占84%,2000-3000占12%,3000以上占4%,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薪水普遍较低,集中在1200到2000之间,经调查,有79%用人单位为毕业生购买了四险(养老险、失业保险、医疗险、工伤保险),只有少部分国企单位为毕业生享有公积金待遇。毕业生在不同的单位享受的保险待遇有一定的差别。

(10)在从事岗位性质方面,民营企业占86%,国有企业占4%,9%在三资企业,其他占1%,学生离开盐城到外地(主要是长三角)工作的占42%,薪金及待遇要好于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

三.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所学的专业影响

很多行业对于职校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比如机电、机械、汽修等行业。这些行业比较务实,看中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学生只要有中级工证书,进入行业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很多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不接轨,部分专业就是理论型专业,导致学生找工作就很难。

3.职业规划

部分求职的目的不是很明确,说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另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由于对于各个专业了解不是很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现在在就业的时候很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认为有前景的行业。

4.自主创业意识

由于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的培训不够,还有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再加上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信心不足,导致了自主创业的人数比较少。这个要求学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结合本专业,选择好的创业项目,不要求大,从细微处出发,寻找创业的项目。当然,在刚毕业的时候还是建议大部分学生能够立足本专业,多到企业中摸索,慢慢积累经验,厚积而薄发,才能很好的创业。

5.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2013年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呈历史新高,工作岗位职数有限,我们的学生和这些学历层次比较高的学生在一个平台上面竞争,需要我们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尤其是自己比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6.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状况,在一个技术类企业中,一个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快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的中职生远比学历高,但动手能差学生受欢迎。

7.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如何加快推进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要加强“三个引导”和打好“三张牌”。

一、加强“三个引导”

(1)加强规划引导。把食品产业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像抓锂电产业一样抓食品产业,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研究并制定振兴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划,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走园区带动的路子,从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实际出发,统筹食品工业园区(基地)布局,确保做到立足优势、错位竞争、集群发展。有交通优势的袁州、高安等地要以食品物流为主;有产业优势的、等地要以充分发挥“四特”、“旺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有特色优势的丰城、等地要依托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富硒”和“有机”品牌价值;有生态优势的、等地要依托山区县特点,扩大绿色蔬果种植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培育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园或基地。

(2)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引导,一是优先保障用地。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和保障,对重大项目积极协助争取省级用地指标。二是简化审批手续。对重点食品企业新扩建项目审批手续,将其纳入“绿色通道”审批范围,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三是拓宽渠道、引导投入。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绿色环保及有成长性的食品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平台,加强银企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行国家政策性资金及农口其它可用资金打捆使用的办法,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扶持的做法。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和引进国内食品龙头企业。

(3)加强环境引导。结合“产业升级年”活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相关部门要及时转变角色,做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提倡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进一步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包括物流、办事办证、信息、科技、培训、中介机构等方面,做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完善食品工业统计和信息服务制度,及时分析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打好“三张牌”

(1)打好与旅游结合牌。随着近年来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来宜游客也逐年增多,如、等景点在全省甚至周边省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旅游这个平台,既能通过这个平台宣传自己,又能通过这个平台推销自己的食品,针对旅游人群特点,生产本地特色风味的旅游休闲方便食品,如糕点、果脯、糖果、干果和饮料等,产品名字甚至都可以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如皮蛋、椪柑、竹山洞百合汁等等,能够给游客留下更深刻印象。把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第3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行业生产消费者 促进消费

报社广告部门的角色一般是被动的,联系客户、刊登广告,策划实施活动,吸引广告投放。在广告客户与读者之间充当着一个牵线者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旁观者。至于他们是否能“成交”则一般不在考虑范围,有时候即使考虑到了也很难落实到位。

但在当前这种要充分扩大消费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广告模式无助于充分挖掘报业广告潜力。《华西都市报》副总经理郭登礼认为,广告部门不应仅仅是拉广告、登广告,策划活动那么简单,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广告部门的功能除了牵线,更要为行业生产消费者,推动行业的消费。

他认为,即使现在信息多元化,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但由于消费者无法甄别,商品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如汽车、房产等大宗商品,许多消费者往往了解不够,把握不住而常常蒙受损失;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消费者对大宗消费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影响消费行为。

因此,面对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报纸专刊一定要为受众做消化、过滤、选择、梳理工作。做读者的“信息管家”。使每个版面都有明确定位,将客观事实和专业信息转译为目标受众能听懂并喜闻乐见的信息。

另外,对于汽车专刊而言,举办车展活动是营造消费气氛,培养读者的较好方式。只要车展事先详细调研,合理安排时机,营造的现场气氛火热,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就被激发出来。

点评:其实,现在广告部门策划的活动都大同小异,不外乎车展、楼展、读者俱乐部、团购侃价;关键点在于是否在策划中有促进行业消费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策划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拉动消费的过程中,将实现三赢的局面。正如郭登礼所说,要和消费者、行业共同成长。

报业广告的一般模式是刊登广告,然后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这种赢利渠道比较单一。在广告商缩减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报业广告有必要拓展赢利的获得渠道。《成都商报》广告部主任黄成军认为不仅要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还应该直接到消费者中寻找广告增量。据他介绍,《成都商报》举办“旅游直通车”活动,组织游客乘坐专列到旅游景点参观玩耍,直接从消费者手中获得收入,把终端消费者和商家联系起来,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收入。

点评:在这样的活动中,报社就充当着旅行社的角色。初一看,这种活动与这几年来报业所倡导的多元化经营没有多少区别。多元化经营也是“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事实上,许多报社的多元化经营刚开始虽然搞得红红火火,但后来由于业务不熟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黯然收场。旅行社、房地产、出租车公司、甚至还有服装厂,大部分的经营都没有给报社带来多大的利润,反倒是让报社平添了许多麻烦。

关键在于没找准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上面提到的这种到消费者中直接寻找广告收益的活动对于报业经营活动的借鉴意义在于不仅能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投放。也就是它找准了跨业经营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这一点无论对报业广告经营,还是报业多元化经营都有借鉴作用。

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

所谓健康的广告结构是指一家报社的广告收入应来源于多种行业,而且应该比较平均,这样,当某种行业遭遇困境或者由于某种其他原因而导致广告突然减少时,报社利润不至受到太大影响。据郭登礼介绍,《华西都市报》的广告结构相对健康,各行业的广告分布比较平均。房地产20%、汽车15%、奢侈品、医疗、it通讯、旅游、教育、快速消费品各占10%,因此,每年的发展都比较稳健,在今年报业广告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纯利润达到 1.1亿。

点评: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的话题应该属于老生常谈了,特别是在当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某一行业广告突然减少时,就会有很多广告人提起健康的广告结构这个话题,比如以前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呼唤健康的广告结构更显得特别有意义,报业广告所倚靠的支柱—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都面临困境,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如果报社还是完全倚靠房地产广告支撑,那么则不得不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比如XX年时的北青传媒,由于在房地产行业急剧动荡时业绩大幅下降而导致“报业拐点”的争论。

一位广告部主任所说的话颇具代表意义,他说:“对于报业来说,当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如房地产行业对报业广告贡献大,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广告在报业广告中的地位与作用。面对房地产广告大幅下滑的风险,我们只有努力将这种下滑保持在可控范围,而不至于对报社总体利润造成大的损失。”看来,健康的广告结构确实是报业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多媒体广告融合平台

点评:说到媒介融合,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媒介采编的融合,事实上,媒介的经营融合或许更有意义并更容易实现,因为各媒介都有融合的基础和需求。相比之下,采编的融合所需要解决的利益矛盾要复杂得多。

媒介的经营融合应该是报业广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亮点。成都另一家报纸已有类似尝试,据《华西都市报》广告部主任黄薇介绍,《华西都市报》的分类广告独家公司建立了一个城市网,所有分类广告在报纸和网络上同步刊登,网络分类广告的易检索,报纸分类广告的可信度,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了分类广告的关注度和效果。

经营的“精细化分权”

第4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77户亏损企业中,大型企业5户,中型企业29户,小型企业43户;属于经营性亏损的61户,占全部样本的79.22%,属于政策性亏损的7户,属于其他类型亏损的9户。从调查的77户亏损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亏损额较大且增幅明显上升。20*年1-5月份亏损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个数为77户,占全部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的25.08%,而77户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8420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的89.42%。77户亏损企业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比20*年全年增长12.76%。

二是亏损企业多集中在高耗能行业。77户亏损企业分布在全市21个行业大类,其中亏损额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水泥、铝矿采选、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铝冶炼等六个行业,这六个行业的亏损额为37648万元,占77户亏损额的77.75%,其中电力由去年同期盈利698万元转为亏损17439万元,占77户亏损额的36.02%,是全市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行业;水泥亏损额为7610万元,同比增长13倍。

三是从经济类型看,亏损企业主要为股份制、与港澳台商合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这四种经济类型亏损额为41343万元,占85.38%,其中股份制企业亏损额为1152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亏损额为1088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亏损额为1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倍,国有企业亏损额为89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47%。

二、导致工业企业亏损的实质性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企业亏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引起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存在缺陷的影响,但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一步拉大。据对调查的77户亏损企业计算分析,20*年1-5月份原材料购进的价格指数为121.9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原材料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价格指数15.93个百分点,远远超出了原材料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价格指数5%的警戒线,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亏损额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由于原油、原煤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相关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如20*年1-5月份居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首位的新力电力公司,去年煤炭的平均购进价格为每吨189.*元,而今年的煤价为平均每吨287.14元,每吨高98.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89%,其主要产品电力今年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万度2753元,去年为2385元,同比增长15.43%,煤炭购进价格增幅高于电力销售价格增幅36.46个百分点,因此电力行业成为全市亏损最严重的行业,在20*年上半年全市亏损前10名的企业中有4家电力企业。与此同时,那些高耗能的重加工企业由于成本增加导致企业亏损额增加,如龙岗水泥、电缆股份、宇通重工、水工机电设备等企业。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引起市场需求变化,部分行业销售收入明显下降,从而效益下降。在调查的77户亏损企业中,20*年1-5月份,钢材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72%,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27%。随着国家控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规模调控政策的实施,生产水泥、耐火材料以及平板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销售收入出现下降。如20*年1-5月份居全市规模企业亏损第四位的龙岗水泥公司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68%,其中销量同比下降了25.8%。随着高耗能电价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铝冶炼行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和需求减缓的双重压力,20*年1-5月份,77户亏损企业中铝冶炼行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27%,亏损同比增长了1.7倍。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缺陷。1、企业历史包袱过重,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调查的77户亏损企业,有40户选择了企业历史包袱过重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难题,占51.95%。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医疗费用等企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企业扭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产品规模经济效应过低,也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主要原因。在77户亏损企业中,38户选择了“产品规模效应达不到”,占49.3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经济是指利用大机器生产手段,通过成批大量生产实现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的一种状况。很显然,如果企业产能比过低,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就升高,就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3、企业经营机制不顺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77户亏损企业有21户选择了这两项,占27.27%。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就是必然的了。但是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改制不彻底,产权关系不明晰,使得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机制不顺。在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包袱过重以及资金筹集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更大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生产设备老化,装备陈旧,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创新能力弱,无力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占有率低。

三、加快我市亏损企业脱困步伐的几点思考

我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上涨虽然有原材料涨价、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等客观原因,但是也存在着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意识落后、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经营机制不健全等主观因素。

1、逐步树立市场经济下新型的企业管理思维方式。

通过对我市77户亏损企业的调查,五成以上的企业认为“争取政策支持”是企业尽快扭亏转盈的主要措施,这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来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选择什么、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作为企业的各个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政府通过财政的、金融的手段调节经济,以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因此企业要找准市场求发展,而不应该把扭亏增盈的希望很大程度地寄托在政府对个别企业的政策支持上。

2、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

在77户亏损企业中,有48%的企业认为“强化内部管理”是企业扭亏的主要措施。有28.57%的企业认为“转换经营机制”是企业扭亏的主要措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由于企业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而企业改制力度不够,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绊脚石。因此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才是企业扭亏增盈的根本措施。

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5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在教材处理方面的需求

开放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需要得到帮助依次是教材教法辅导(37%),提供有关的资料和信息(32%);名师、专家指导(26%)同行交流研讨(21%);专题讲座(16%);拓宽加深有关知识(5%)。

在开放卷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教材教法辅导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大纲、考纲的理解,重点、难点的处理,深度、广度的把握,考点的分析,疑难问题、,典型题的分析,教材内容的过渡与衔接等方面。而这个结果与我们在实践中了解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如很多教师对教学大纲、考纲理解有偏差,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深度、广度把握不好,考点、典型题的分析不到位,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等,因此,通过了解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的需求,也可以了解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另外,在教材教法辅导的形式上,很多教师都希望听名师的课,得到名师、专家的亲自指导,帮助自己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2 在教法探索方面的需求

关于教法探索方面,在开放式问卷中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在教法探讨上,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二是在教法方面你有哪些困惑?

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需要得到的帮助依次是具体的课例指导(62%);教法经验的总结提高(46%);教法理论(25%);专家指导(6%);除此,还有一部分教师(16%)提出了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适用于一般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这个结果说明,教师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基于课例的指导,以课例为载体能促进教师与研究者的实质性合作。

第二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教师在教法方面存在的困惑依次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27%),教法改革与高考的矛盾(24%);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1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15%);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8%),分层教学的实施(2%);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2%);如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2%)。

在开放卷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学的研究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什么样的方法是灵活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如何实施等问题上,但由于能力和理论知识所限,教师不知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这个调查结果还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改革的意识,想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陷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之中。

3 在教研活动方面的需求

关于教师教研活动方面的需求,在开放式问卷中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你认为教研活动用什么形式搞好些?二是有无个人业务发展目标,如果有,请简要说明。三是你认为阻碍你业务提高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听课、评课、讨论交流(66%);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35%);专家指导(29%);集体备课(25%);外出参观学习(12%);经验交流(4%);讲课比赛(2%)。这个结果说明教师对听课、评课、讨论交流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是认可的。

第二个问题调查结果是:(1)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合格的教师(65%),(2)形成个人教学风格(16%);(3)完善知识结构(6%);(4)提高学历或职称(3%);(5)上公开课或(2%);(6)其他(6%)。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教龄和职称不同,教师的职业理想也不同,初人职的教师希望通过学习和研究,熟悉教材知识体系,中青年教师希望通过总结经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或能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或骨干教师,或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或名优教师。而提高业务能力,是多数教师的共同愿望。

第三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阻碍自己业务提高的最大障碍依次是工作忙,学习时间少(43%);学习机会少(22%);生活和工作压力大(12%);自身因素(10%);学生水平(7%);其他(25%)如缺乏名师(或专家)指导、缺乏经验和交流、缺少资料、现行高考制度、多媒体运用能力差、传统教学观念。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是阻碍教师业务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封闭卷的差异比较

在用封闭式问卷统计过程中,我们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不同年龄(30岁以下、31―40岁、41岁以上)、不同职称(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不同学校(重点高中、一般高中)、不同地区(城市高中、农村高中)的教师的多项选择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不同年龄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卡方检验结果基本一致。这是因为30岁以下大部分是二级教师,31-40岁大部分是一级教师,40岁以上大部分是高级教师,但是,也有部分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小部分一级教师在30岁以下,一部分高级教师在31―40岁。

第二,不同年龄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对与学科有关的知识、理论、非智力因素等问题看法相同,而对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有关学生学的知识的看法、以及对教研和培训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这个结果与有关专家的研究是相吻合的。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专家教师、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在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方面相差无几,而在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和策略性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方面,职初教师远远少于专家教师、有经验教师。

第三,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教师在教学手段的使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教育科研、教研方式等方面看法存在差异,这是因为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在硬件(教学设备等)和软件方面(学校管理、教师水平等)的不同,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一般高中教师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学习成绩差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一般高中教师特别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非常渴望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能通过调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四,农村高中和城市高中的教师除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培养学生思维、实施分层教学、教育科研的指导等方面看法存在差异,在教

学设计理论、实验操作技能、离岗进修提高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农村学生思维虽然不如城市学生活跃,但努力程度要超过城市学生,所以在学生学习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更容易一些。另外,由于农村高中条件差,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缺少新的信息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知识陈旧,视野狭窄,因此,更需要外出参观学习。

三、工作建议

1 教材教法辅导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由于年龄、经验、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教师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有差异,因此对不同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辅导其侧重点应不同,对青年教师主要是帮助其熟悉教材,教材教法辅导应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对中年以上教师的教材教法辅导应突出重点,帮助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由于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教师需求是一致的,因此,教材教法辅导应针对问题进行。再其次,应结合具体的课例或案例进行教材教法指导,因为,教师的学习是基于课例或案例的学习,教师的判断、推理和评价也都有这样的特征,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可以聚合教师与研究者的视野,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

2 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应成为教研和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是教师特别关注又是教师困惑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体验到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弄清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包括对知识、思维技能的学习的研究,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的研究等,因此,对学生学的研究应成为教研和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对学生学的研究,首先应引导教师学习学习理论,使教师理解学习原理,其次,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选题可以自下而上,即课题可以是在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也可以自上而下,即有关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

第6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施10年来,各地中职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得到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地位明显提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实习稳定性普遍较低,实习效果较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顶岗实习各相关方对顶岗实习重要性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顶岗实习工作重视不够、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不力有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为了弄清楚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及相关法规的认识程度,了解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做法,探析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6年6月8日?D?D7月30日,我们先后对接收我校学生实习的惠州市鑫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深圳市卓翼智造有限公司、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共向企业提出了26个问题,主要涉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顶岗实习重要性认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发放问卷是在各企业相关部门,采取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份,收回5份,回收率达100%,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5家企业都位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距贵州剑河约12小时的车程,气候、饮食习惯差别较大。5家企业都先后接受我校学生顶岗实习,私营企业占了60%,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各占20%,说明私人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是中职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平台。从企业的规模来看,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员工200人到5000人不等。这些企业中,80%的企业从事电子产业,说明电子产业是吸收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行业。而参加实习的学生中,除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外,还有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势必出现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2.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思想,整体反映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它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的占60%,学校通过中介组织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占了40%。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企业与学校真正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那么,不管是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顶岗实习的安排、考核等方面,都必须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完成的。然而,当下很多校企之间的合作大多仅限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学校负责组织学生,企业负责接收。这种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学校通过中介组织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往往成了中介组织赚钱的工具,学生权益也受到了损害,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3.企业对顶岗实习重要性及其意义的认识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零距离的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加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认知能力,丰富社会实践经验;逐步完成角色的转换,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认识普遍存在片面性,在回答“您觉得参加顶岗实习对学生起到的效果”的问题时,70%的企业只选择了“提供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而“熟悉了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和操作规范,了解了企业招工标准”、“增加了就业机会”没有企业选择。

4.企业对顶岗实习政策与制度的了解程度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该文件对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逐渐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16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研究制定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是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性文件。

调查中我们发现,20%的企业对顶岗实习政策与制度十分了解,60%的企业了解,20%的企业一般了解,可以看出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和制度了解同程度较高,知晓度较高。

5.顶岗实习的组织

顶岗实习主要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几方面,职业学校应当会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实习。实习单位确定后,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做好实习策划,其中实习计划的制定、专兼职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学生切身利益的保护、规避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必须切实可行;同时,还要做好岗前强化教育,如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的介绍、必备知识和技术的复习及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是顶岗实习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也是顶岗实习活动的真正组织者。

调查显示:在顶岗实习的安排上,60%的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应安排在三年级,20%的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应安排在二年级,20%的企业觉得在企业需要时。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要求,有利于实现实习目标和提升实习效果,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上,80%的企业认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次时长和总时长都是半年,这也符合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外出实习的时间安排上,60%企业选择随时,40%选择寒暑假。中职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后,有部分学生要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如果学生只在寒暑假实习,不能完成实习任务;如果随时安排学生实习,则有利于企业用工安排,但不便于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和复习参加高考。所以,顶岗实习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较为合适。在实习企业和岗位的选择上,60%的企业认为专业对口很重要,40%的企业认为专业对口与否不重要。顶岗实习内容与岗位所学专业不相关或不对口,甚至直接是“打工”性质,这样的实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获得和零距离上岗,也将影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对学生顶岗实习实际意义的质疑。

6.顶岗实习的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有效管理,重点是实习计划的落实与检查、实习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突发问题的处理等。

为了更好的管理实习学生,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生活,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企业与学校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调查显示,100%企业安排有专人管理学生、也安排有专人作为学生的技术指导。100%的企业在管理上与学校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在工作时间上,80%的企业认为,每天实习时间为8-10小时,20%的企业认为,实习时间为10-12小时。这严重违反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实习单位应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的规定,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7.顶岗实习的考核

校企?p方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和成绩进行评定。

调查显示,100%的企业有实习奖励、安全保障等学生实习管理制度。100%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有对学生的考核。

8.顶岗实习的安全保障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确保实习人员在企业期间的人身安全,不得安排其进行危险作业,学生的安全保障主要涉及实习安全保障、实习合同或协议的签订、实习报酬等。

顶岗实习涉及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为了更好的管理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明确各方职责,约束各方行为,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入职前要体检,学生上岗前要培训,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企业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

调查显示,100%的企业签订有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三方协议。100%的企业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100%的企业对学生有岗前培训。80%的企业和学校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60%的企业要求学生入职前要体检。

三、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业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有一定的认识,对规范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和制度也大体了解,但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考核和安全保障中,不同企业的做法或选择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有较大出入,有明显违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行为。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然而,40%的企业认为,在选择实习企业时,专业对口与否不重要;40%的企业认为,可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100%的企业认为,每天的实习时间可超过8小时。为什么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呢?这与企业的利益优先原则有关,与企业的违规成本过低有关。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对违反本规定中相关条款和违反实习协议的实习单位,职业学校可根据情况调整实习安排,并根据实习协议要求实习单位承担相关责任。”显然,这样的规定对于企业是没有多大约束力的。

四、建议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为了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实现三方共赢,企业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是规范、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贯彻落实。

2.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内外两个基地的联动。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比较系统的技能培训,到企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3.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明确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职责,使学校、企业、学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4.加强督查、指导,把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护落到实处。企业要配合学校加强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加强与学校沟通,共同维护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

第7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1.识别典型消费者基于不同媒体平台的内容、新闻和广告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2.识别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通报纸媒体和特殊平台上的报纸媒体之间的优势差别。

3.从报纸各种平台的传达能力的角度,为报纸媒体的广告客户提出价值建议。

二、调查设计

1.从2011年11月开始,分别在华盛顿特区、奥斯丁和丹佛开展了一系列包括9个讨论组的调查,以研究消费者如何、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以不同的平台和设备,获取报纸的新闻和广告。

2.在全国范围内,对2518位超过18岁,在过去7天内,曾使用过4种地方报纸媒体平台(印刷版、桌面互联网版、平板电脑版和智能手机版)中至少1种的成年人,进行平均时间超过25分钟的在线约谈。其中:有1896人使用过印刷报纸,1480人使用过桌面互联网,864人使用智能手机,734人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报纸。其中有1779人使用过数字版的报纸(未加权)。

3.对1179名被调查者进行了额外的、简短的在线调查,以获取用来平衡4种平台使用群体的对象,以便能够根据性别、年龄、种族和统计地区来给权重赋值;其根据,是美国成年人互联网用户(约占全体成年人的76%)。

4.在线约谈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日至2月1日。

三、过去7天本地报纸被使用的平台形式

访谈问题:在过去7天内,你曾有过以下哪种阅读行为?

(如果时间范围扩大到30天,则到达率会有所提升,但我们更专注于常规的报纸使用者)

1.报纸印刷版最好的数字版协同平台

⑴受调查者平均使用1.8种平台阅读报纸,其中54%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平台。

⑵多平台使用者仍轻度倾向于使用某一种独立的平台。

2.受访者中54%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平台形式

3.本地报纸各种平台阅读者的人口特征

⑴男性在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阅读报纸方面超过了女性。

⑵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报纸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四、媒体平台的多任务使用是常态,特别是对于移动媒体的使用者来说

访谈问题:你在同一时间使用报纸、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桌面电脑、电视和广播的不同组合,即采用多任务获取新闻的频率是多少?

1.数字平台使用者中有3/4每周至少有多次用多任务获取新闻。

2.约有34%的人经常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浏览新闻(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群体尤甚)。

五、使用多种平台形式阅读报纸的读者,习惯全天候通过有限的几家品牌媒体寻找信息。因此,进入读者的“短名单”,是单个媒体和报业行业进行营销和品牌推广的关键

访谈问题:你在所使用的数字媒体平台上,习惯常规关注、使用多少个不同的新闻网站、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或是相关的新闻来源?

六、为什么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使用报纸媒体?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

七、对于印刷版报纸来说,对读者最有益的方面包括阅读体验、关于新闻的完整观点和广告内容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上表是过去一周内,阅读纸版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八、对于桌面电脑版的报纸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信息便于搜索、分享,获取信息灵活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桌面电脑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九、极大的灵活性是智能手机的优势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十、平板电脑的使用者通常是充满热情的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十一、按照平台形式区分的工作日使用报纸的模式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通常在何时、通过哪种平台阅读或使用本地报纸?(允许多重选择)

十二、印刷版报纸与电脑版报纸的阅读地点非常类似;电子移动终端更支持多地点报纸阅读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通常在下列哪些地点、采用哪种终端阅读、使用本地报纸?

十三、工作日的纸质版、电脑版和平板电脑版报纸平台用户,通常都希望看到类似的新闻内容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经常从你的地方报纸的哪种终端形式上,阅读以下哪些内容?

十四、各种平台形式的周末版,读者常规使用/阅读的内容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周末的实际情况,你经常从你的地方报纸的各种终端形式上,阅读以下哪些内容?

十五、接近3/4的各平台用户,习惯阅读报纸的广告插页

访谈问题:在过去30天内,你是否阅读或浏览了纸质的、随工作日版和周末版报纸一起发行的广告插页?(被访谈人为全部2518人)

十六、印刷版广告插页与在线版相比,48%的人选择前者;在线版广告在使用上,与印刷版相比,“易于对商品进行比较”

访谈问题:你如何比较你所看过的印刷版报纸广告插页和在线广告?

十七、过去30天内,66%的报纸电子版本的读者,对这些平台上的广告有了行动

访谈问题:在各种电子平台(电脑、移动设备等)上的报纸,过去30天内,在阅读了这些电子平台上本地报纸电子版的有关产品或商家的广告后,你是否采取过以下行动?

十八、60%的报纸移动数字终端用户在过去30天内,针对广告有了行动,其中,平板电脑用户的比率高于智能手机用户

访谈问题:过去30天内,当你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报纸时,在阅读了这些平台上的本地报纸的有关产品或商家的广告后,你是否采取过以下行动?

十九、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APP)更容易将读者引向在线新闻内容(基于那些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报纸新闻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的人群)

访谈问题:当你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报纸新闻时,你通常是通过浏览器进入报纸网站,还是使用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或是两者皆有?

二十、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APP):内容打开更快、更具吸引力、更直观,但并没有明显优势

访谈问题:根据你的体验,哪一种形式的报纸在线形式更符合以下描述,或是使用体验无差别?

二十一、2012报纸多平台使用总结

1.报纸的多平台用户活跃于以多种形式的媒体获取新闻,以及喜欢其他信息和休闲的好处。

2.他们高度忠诚于报纸的印刷版、在线版、智能手机版和(或)平板电脑版,是因为他们珍视新闻、广告和深度报道(特别是本地的)价值。

3.可信、深度和新闻的聚合功能是关键的竞争性力量。

4.而且,他们高度珍视可根据时间和地点不同,采用最方便、最有用的方式消费报纸。

5.无论通过桌面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存在大量对数字版报纸广告产生各种行动的读者。

6.提前印刷的报纸广告夹页对于多平台报纸的读者(即使是网络广告的读者)来说,仍旧非常重要。多数人仍旧青睐广告夹页,因为其便于使用。

第8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06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02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07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10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第9篇:失业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存在问题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一是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低层次、低质量的演出多,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书刊、正版音像制品、正版软件的经营秩序,扼杀了原创精神;三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未得到彻底的治理;四是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超时经营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六)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的 发展。(七)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网络混乱,有线电视覆盖率底,内部体制不合理。三、对策建议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按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二)加强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1]

在百度搜索:*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