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金融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次贷危机过后,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吃一堑长一智”,纷纷整顿了已有的金融产品,许多产品的收益大为降低。另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的获利水平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缓慢,虽然各国各地都广泛欢迎外来投资,但是投资风险仍然较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采取更好的办法灵活利用财务杠杆。
二、原有财务管理的缺陷
1.财务目标的短视。企业的财务目标一般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变化多端的经济形势下,单一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的目标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更应当追求资金的周期性合理配置和资金回报的长期性。目前,我们的企业大多并不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评估,缺乏长期的、系统的财务目标,如果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很可能难以适应而遭遇重大打击。
2.缺乏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以局部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资金管理为主,难以从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层面上把握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状况。由于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下降,这时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准确、及时的现金流预测能力和现金预算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
3.资金管理的不完善。资金,尤其是现金,是企业运营的物质保障,谁掌握了现金流,谁就拥有了决战市场的主动权。当前,许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慢、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次贷危机后外部信用环境恶化,这一时期的第一要务是回收货款保证现金流,而有些企业依然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账面利润最大化为要务,忽略了对账款回收的跟进,造成呆账、坏账。对于一个财务管理不是很好的企业而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最重要的不是做大做强,而是让企业生存下去,折旧需要足够的现金作保证,次贷危机时期大多企业就是因为资金周转失灵无法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秩序而倒闭。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变策略
1.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是有效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实现企业经营的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规避风险应当比实现利润最大化更为重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应当采取更加稳健安全的目标,就是维持现金流的通畅,利用充足的现金保障来规避已有的或者未来可能诞生的外在风险,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具体而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尽可能将存货变现,即使适当减少一些利润,也应通过折扣销售、现金折扣等销售方式盘活库存,对于应收账款要及时收回,制定适当的客户信用制度缩短现金循环周期;另一方面,构建现金流预警机制,增强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当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根据问题的现状及时发现原因,以便于决策者采取策略根除隐患。
2.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迁要求财务管理不仅仅承担一般的记账、内控、预算等基础职能,而且应当承担起更多的风险预防、融资决策、投资理财等重要职能。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欧债、美债等潜在风险不断,国内利率居于高位,给企业投资、融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当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系统地分析当前的风险,慎重选择融资方式,科学地进行投资标的和投资规模的决策。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合理安排资金以实现财务成本的逐步下降,从而达到企业整体成本的最优化。企业要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及时获得各国汇率、利率等信息。
3.财务管理技术的转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很强,缓慢、失真、残缺的财务信息往往导致错误的财务管理行为。当前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跟踪、收集、掌握、分析和整理企业内外部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利于企业的各种财务决策。例如,掌握了客户的信用信息后可以更方便地避免可能的呆账。
4.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的是维持企业财务工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这个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需要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建议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将生产、销售、经营、投资、融资等一切经营活动纳入到严格控制的预算体系之中,并融合企业的财务目标、绩效评估和约束等机制,实施全程、全员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的人、财、物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企业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运用。在编制预算时,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和合理,减少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执行力,利用监控、考核等制度给予约束和控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且由此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金融危机从各个渠道对企业财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得财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是其爆发的机制与通常情况下会有所不同。因此,挖掘财务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帮助公司避免陷入财务危机已经成为各利益相关方的迫切需求。这对于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发现潜在风险、防范财务危机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适时监控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者正确选择和把握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金融危机下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研究
(一)研究假设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中最初的M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发展了的MM理论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对企业越有利,当企业负债率为100%时企业价值最大。CHH资本结构理论则认为在不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的变化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上升,有时也会使企业价值下降,在特殊情况下资本结构的变化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有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对于受到金融危机波动影响的企业来说,其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远远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可以使一个企业摆脱财务危机,如果疏忽大意,按照既定的方法也可能使其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我们知道资本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组成部分是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及其比例关系,据此我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动增加负债资本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假设二: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动不增加负债资本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二)目标公司的选择 由于本文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探讨资本结构和财务危机的,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到这次金融危机波动下,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似乎没有过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发展稳定,这除了管理层的合理投资和不断创新外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资本结构的调整。但是也有很多百年企业破产或者陷入史上罕见困境中。这里随机选取了20家上市公司,并对其进行了编号如表1所示,其中的1、4、15、17、18、19、20七家公司是被st(special treatment,如果公司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出现异常,则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特别处理,也就是会被戴上ST的帽子),然后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最终证明假设的正确与否。
(三)理论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资本结构的确定符合了一定的标准即可,如: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等,按照既定的标准合理的选择资本结构是规避财务危机的有效措施。而金融危机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危机起着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下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首先,金融危机对于一个企业的外部影响很大。因为它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需求疲软,使得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财务困境,甚至行业经济下滑,前景扑朔迷离。正是由于经济危机使得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悲观的预期,减少消费支出,以备不时之需,企业的消费收入就不断降低了。第二,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一场非常严重的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使得许多银行纷纷破产倒闭,银行业更加关心平衡自己的资产负债水平,从而出现借贷紧缩甚至借贷枯竭,企业要么不贷款,要贷款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而大大加大了财务成本,从而增加了风险,很有可能会出现杠杆的负效应。所以,从理论层面上来讲,金融危机会降低企业的收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筹资成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大幅度的增加负债,企业就会面临巨额的资本成本,入不敷出,情况严重的会产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四)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负债资本柱形图。从随机选取的20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查看负债资本的数额并进行了统计,并通过柱形图反应出来,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4、6、12、15、17、18、19、20这九家公司2008年的负债资本明显高于2007年的负债资本;8、14这两家企业2008年和2007年的负债资本基本持平;2、3、5、7、9、10、11、13、16这九家企业2008年的负债资本明显低于2007年的负债资本。
(2)利润总额柱形图。从随机选取的20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中查看利润的数额并进行了统计,并通过柱形图反应出来,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4、6、8、9、10、12、15、17、18、20十一家公司的2008年利润总额小于2007年的利润总额;2、3、5、7、11、13、14、16、19九家公司的2008年利润总额大于2007年的利润总额。
(3)对上面两个柱形图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图3着重分析了负债资本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关系,公司增加负债的目的就是增加收益,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负债资本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正效益,反而样本里的9家公司就有8家是利润减少的,超过85%;而负债资本减少或不变的公司并不一定就带来效益上的损失,反而11家公司就有8家是利润增加的,比例超过70%。特殊情况下负债增加的企业容易产生财务危机。文中负债增加的9家公司,有7家公司被ST了,比例超过75%,而负债减少或不变的11家企业里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这就很充分的说明了在特殊的情况下负债的风险超过了收益,反而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当中。
(4)实证研究总体分析及结论。从随机抽取的20家公司中我们可以分析出:金融危机下,资本结构的选择与企业财务危机密切相关。7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主要是受当前的金融危机大环境下资本结构的影响。因为在这个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增加负债额并不是MM理论所说的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而是资本结构的变化有时会使企业价值上升,有时也会使企业价值下降。此例正是使企业价值下降的情况,因为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负债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总资本增加,但是企业的收入却往往减少了,进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收益率降低,杠杆的负效应影响十分严重,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杠杆正效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采取保守的经营策略反而会降低风险成本。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资本结构中的负债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使用负债资本可以产生财务杠杆效益和税收节约效应,但是我们常常会忽视它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2008年和2007年的负债、利润和股价的变化关系,从而反应负债对企业的价值,收益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负债资本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即假设一的结论是符合实际验证结果的。
三、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下的资本结构理论与财务危机,随机选取了在金融危机波动中的20家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合理的进行分析,最终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实践研究都得出了增加负债资本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的结论即前文所提到的假设一,其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大背景下杠杆效应是负值,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即使会产生负债的节税效益,但是整体来说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所以要特别重视企业的资本结构管理,不能将资本结构孤立开来,不考虑一系列的影响机制。
(二)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财务危机绝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上的问题,它与企业的资本结构的选择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加负债融资虽然扩大了企业资本,但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持悲观预期,所以企业所需承担的负债成本较高,风险成本要远远高于经济正常情况下。当前企业在金融危机席卷之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挑战。但是不论所处背景如何我们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资本结构的选择要考虑到特定的经济形势。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在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环境、背景,合理的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很好的绕过金融危机,尽量减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综合分析当时的经济形势,在经济较为复苏的时期可以适当的增加负债从而获得较高的杠杆正效应和节税效益,而在经济不景气时要加大股权投资,保持企业能够平稳发展,要综合运用周围因素合理的制定融资决策。
(2)还需考虑的其他因素。在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本文着重提到的环境经济因素,对于特定的时期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如各个企业自身的销售增长情况,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状况和此时的盈利水平,政府的税收及法律限制等等。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从而选择一个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自主出发,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盈利水平,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玉贵:《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及优化――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2]曹婷:《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山东商业会计》2008年第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财务 风险控制
1 利用财务预警分析指标和现金预算制度
1.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源是对财务风险的不当处理,财务风险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2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就短期而言,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性,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有利润是预警的前提,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尽早采取措施。
1.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建立了风险预警系统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应收帐款增大,质量下降,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2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中,筹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导致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基本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是应收账款,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2.1 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提高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例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大小。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搞好筹资风险的控制,即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2.1.1 进行筹资效益的预侧分析 企业在筹资前必须针对各种方案进行筹资效益预测分析,以最小的筹资资本实现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投资收益和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是决定应否筹资和筹资多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事先做好筹资效益分析。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方式,企业为了减少支出,需要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方法可以计算综合资金成本率指标(即不同资金来源所占比重乘以该项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之和)。
2.1.2 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资金结构和还款期限 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应比较各种筹资条件和筹资机会,确定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筹资的每种方式都有优缺点,并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企业筹资时机的把握,筹资对象的确定,证券发行的价格,发行期限,发行方式以及利率的确定,付款方式和回收期限等的设立,都会对企业筹资成功与否,筹资成本大小,筹资风险的强弱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各种筹资机会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计算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以降低筹资风险。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各种筹集资金所占比例及各种资金成本比率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筹资结构比率,从而控制企业筹资风险。
确定合理的还款期限,企业应采用还款期限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的筹资方式,还款期限太长,可能造成长期借款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增加资金成本;反之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因此企业必须做好预期的核算工作,来确定还款期限,降低企业筹资风险。比如企业通过对预期资产回报率的计算企业可以更好的确定回款数额和日期,从而更好的确定还款期限,以减少损失。
2.1.3 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确保借款偿还能力 负债能否偿还是建立在投资未来的收益上,只要未来的收益大于资金成本,应该说,举债是安全的。财务管理上用税息前盈余和每股收益分析法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资本比例,这种分析法实际上说明企业收益能力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时,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企业销售的稳定性、企业筹资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等因素.对于经营周期性波动小、预期收入乐观、筹资能力强的企业可适当扩大负债规模。企业应根据资金使用期限、预期现金流量状况,确定借款期限,并要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资产比率、长期适合率等因素指标的计算来衡量。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我国部分外贸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骤降等突出问题,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财税、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体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企业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做了粗略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据报道,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急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受影响不大。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而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据花旗银行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需求下降还导致全球对外需求降低,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据海关总署的数字统计,2008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7年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速度首次低于20%,出口比上年回落了8.5个百分点。2009年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大宗商品一般都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持续走高,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中国拥有近2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随着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会面临贬值风险。美国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致使短期撤回的资本会重新回到中国,推动国内资本价格的上升,产生更大的投机泡沫;另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出口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不但不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还必须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这会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日元逃离资金撤出美国可能导致日元升值,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导致中国外汇资产实际购买力下降。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坏账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坏账风险
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二)汇率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人民币浮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现实:①人民币升值引发汇兑损失。人民币升值加速,由此引发的汇兑损失使本就薄利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出口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出口,收汇时间跨度大,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会直接遭受汇兑损失。②人民币升值增加外贸企业出口量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出口商的外销量就会锐减,直接缩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鉴于对汇率的升降难以把握,外贸企业对签单成交的盈亏性把握不大,导致出口企业不敢接合同期较长的订单。
(三)利率风险
2008年国内和国外利率的多次调整,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了外贸企业产品价格。为了应对频繁的利率变动,多数外贸企业的产品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影响了产品报告收益,影响了其投融资行为,对其境外股权收购的具体实施工作也产生了影响。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企业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部分外贸企业经营或财务上出现问题,而且融资渠道面临萎缩,流动性不足问题已不可避免。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和内部监控,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重视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证资金安全,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业务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前T/T、即期信用证、即期托收、提单后付款放单、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其次,建立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规范信用管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信用额度,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在规范应收账款明细核算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逾期应收账款明细表,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共同分析逾期账款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纳入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中。
(二)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利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合理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
为了管理跨国业务中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外贸企业需确定当前风险敞口的具体类型、套期策略以及可利用的工具。具体来讲:①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咨询相关专家,建立合适的财务分析模型,合理预测汇率走势,合理报价,锁定换汇成本。②合理选定计价货币。在出易中,尽量选择硬币(汇价呈升值趋势)计价,进口贸易尽量选择软币(汇价呈贬值趋势)计价。此外,可在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或者利用借款法规避出口引起的汇率风险。③充分运用衍生交易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外汇期货和套期交易等。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合理匹配收入与支出,提前收款和滞后付款及净额结算等方法管理汇率和利率风险。
(三)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未来的融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外贸企业应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性,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并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此外,要高度重视巨额债务风险和应收账款管理,梳理本企业的债权债务和担保链,密切关注客户资信和现金流量状况,提前发现风险并制订处理预案,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和逾期定期汇报制度等。
在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外贸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总之,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企业只有合理分析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恰当的财务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收益,才可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S].财企[2009]52号.
[2] 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83.
关键词:环境与社会风险;财务绩效;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国际金融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9-0055-04
一、引言
1956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正式成立,其运营宗旨是通过 “鼓励成员国,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私营企业成长”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私营部门发展。虽然隶属于世界银行集团,但是IFC更像是一个“银行”而非公共投资机构――IFC的投资并不会得到政府担保,完全由自身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并从中获取利润。因此,IFC较早地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与方法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将其融入企业文化、政策设计、组织构架、管理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积累了丰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经验。基于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IFC比其他向私人部门融资的多边金融机构更注重投资的可持续性。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促成了由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绩效标准以及相关措施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为IFC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打破多年来学界以及业界对可持续发展口号式认知的局限,本文将探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IFC商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即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如何影响IFC的财务绩效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二、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变革的历程
私人投资领域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开始得较晚,并且对于环境问题的认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环境保护超出了商业领域范畴,仅仅是为了政治目的”。同样,在时间上,IFC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关注并不占优势。20世纪80年代末,IFC在筛选投资项目时依然以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指标作为唯一标准;在这一阶段,没有独立的环境、社会政策与流程来管理融资项目,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的职能岗位。直到1989年IFC才聘请了第一位专业的环境评估师,正式开启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之后,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IFC针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在理念转变、政策建立、内部职能设置、具体管理工具与措施等多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最终形成了在国际金融领域具备领先地位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变革历程的重要转折点出现在IFC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即从防御型风险管理理念逐渐向主动寻求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IFC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对投资项目进行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实际上是以某种合规要求来规范项目,是一种被动的风险防御方式。2001年可持续发展倡议的提出,标志着IFC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2006年可持续发展框架的正式推出,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配套政策出台,并付诸实践;2012年IFC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框架。该框架由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政策(描述IFC如何致力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社会绩效标准(规定客户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责任与角色)以及信息披露政策(规定IFC在透明度与可计量性方面的责任)组成。该框架的核心是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八项绩效标准,这一绩效标准已经成为私人投资部门的最佳实践标准,同时也被公共投资部门所采纳,例如欧洲发展金融协会。
在不断变革与实践过程中,IFC逐渐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经营宗旨的最好方式是“在商业规则下对私人部门借贷行为中,传播以及实施IFC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专业能力,从而有能力在高风险区域获得盈利;增加IFC金融服务附加值,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激励员工,留住人才;消除贫困与帮助私营部门发展。”
三、实证分析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IFC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与企业成长(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ARDL)进行分析。
[CFPt=α0+i=1mαiCFPt-i+j=1nβjESGt-j+ρtControlVariablest+εt]
[εt?IN[0,σ2ε]] (1)
其中CFP表示财务绩效变量;ESG表示环境与社会风险衡量指标;Control Variables表示控制变量; m、n分别是CFP与ESG的最大滞后期。
ARDL模型由佩萨林和申(Pesaran和Shin)于1996年提出,在之后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得以推广。ARDL模型的出现为研究变量之间长期关系提供了有效工具。该模型的优势在于,相较于标准的协整模型,ARDL模型不需要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一定是同阶单整,即便样本量处于非平稳状态,都可以用ARDL模型来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可以得出有效一致的估计结果。
(二)数据样本
1. 环境与社会风险衡量指标。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度量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这一难点被国际金融公司所建立的项目评价体系所化解。IFC独立评估小组(IEG)及时、无偏向地对该公司投资项目的发展成果进行评价。IEG在项目周期的各阶段对发展成果进行实时跟踪、独立测评,采用27个指标对项目的环境与社会绩效进行测评,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国际金融公司年报(2006―2014)与可持续发展报告(2000―2005)。
图1:国际金融公司环境与社会绩效评分
2. IFC财务绩效衡量指标。当前,用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市场类收益指标和会计类指标。其中,市场类收益指标主要基于资本市场的交易数据,反映对股东的回报。如果采用市场收益指标来检验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市场有效性问题。如果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绩效,那么关于企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一旦传递到一个有效的市场时,该企业股价应当迅速发生变动。因此,市场收益作为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适用于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会计类主要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反映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而不仅仅从股东角度出发。此外,本文旨在探究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长期关系,因此,本文采用会计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在企业众多财务指标中,根据格里芬和马洪(Griffin和Mahon)对相关文献进行的梳理,本文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主要财务指标变量。
3.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可能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不可或缺的变量。本文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总资产取对数(LNTA)表示IFC公司规模。在规模效应理论支持下,通常认为公司规模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资产负债率(DTA)是企业调节财务管理的一个杠杆,是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财务绩效指标与控制变量均可以从IFC年报中获得。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模型检验与估计
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根据单位根的ADF检验,ROA、LNTA、DTA3个时间序列均是非平稳的,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寻求这3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秩的检验结果表明,存在唯一一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也就是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鉴于样本数据量有限,根据不同滞后期回归后调整的可决系数、AIC、SC准则等,得到滞后期数为3, ARDL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与财务绩效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如下:
ROA=1.721+0.182LNTA+0.155ESG+0.357DTA (2)
(15.87) (6.85) (3.21)
[0.0527] [0.0247] [0.0084]
由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引入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放在方程的右边,所以需要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LM检验和White异方差检验等,结果显示,残差序列不存在异方差且接受无自相关的假设(结果见表2)。因此,上述回归结果具有可靠性。
(二)结果讨论
首先,根据长期协整关系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确定,IFC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财务表现具有正面作用(协整方程中ESG系数为正);其次,DESG当期与DESG滞后一期对DROA均呈现出显著负向作用; DESG滞后二期对DROA呈现正向作用,但是统计结果并不显著;DESG滞后三期对DROA呈现出显著正向作用。也就是说长期来看,IFC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以及实施措施对其财务绩效的表现具有正面影响;然而当期以及滞后一、二期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财务绩效的正面作用不显著,甚至出现了负面作用,直到滞后第三期才呈现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作用。这一结果是容易理解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需要耗费公司资源,特别是对具体项目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在短期有损直接经济利益,即表现出对财务绩效的负面作用。长期而言,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实施,全面提升IFC的风险管理能力、人员专业化程度等,这些方面的改善都增强了IFC运营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的增强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难以在短期的经济利益中显现,即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对经济显现正面作用在时间上会有一定的滞后。
五、小结
本文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来探讨国际金融公司实施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与财务绩效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相关关系,以及前者将对后者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措施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正,而且这种影响是显著的,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或许是增加成本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对自身企业的管理、员工的培养,特别是重视对合作企业的帮助,都有利于其财务业绩的提高。特别是,国际金融公司的投资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面临投资环境复杂、项目技术难度大、需要克服困难多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的建立、实施对项目融资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此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工具的不断尝试和实践,已经使得国际金融公司在全球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在国际项目融资中,国际金融公司的参与常常被作为一种项目可行性的标志,这是自身品牌价值的体现。
综上所述,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由内而外地提高了国际金融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对内,打造自身深厚的专业基础;对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增加公司附加值。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相关措施翔实规范。加之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及其特殊角色,使得其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国内商业银行尚未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将其作为口号或者仅仅是为应付监管层面要求而设立的,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本文的研究初衷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内部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与IFC财务绩效的长期正向相关关系,对商业银行是一个重要的激励。虽然短期看,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确实增加了成本,对企业财务业绩具有一定负面作用,但是这些成本并不是沉没成本。对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从而获得长远利益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纳入整个业务流程中,从而增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IFC.1990 Annual Report 1990,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ngton,D.C.
[2]IFC.1999. Annual Report 1999,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ngton,D.C.
[3]Stone,D. 2006. Global Knowledge Networks and Global Policy’,in Stone,D. and Maxwell,S. (eds) Global Knowledge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Bridges Across Boundaries,London:Routledge.
[4]IFC.1998. Annual Report,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ngton,D.C.
[5]IFC.1989.The Development Contribution of IFC Operations,Economics Department,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Discussion Paper No.5.
[6]IFC.1998. Procedure fo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view Of Projects,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7]WORD BANK. 2005.Implementation Completion and Results Report,First Programmatic Development Policy Loan for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Report No. ICR00001982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8]The World Bank and Governance.2002.a Decade of Reform and Reaction. Routledge/Warwick studies in globalisation. Routledge,Abingdon,UK.
[9]Hu and Li.2013.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viron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10]IFC. 2012. Annual Report 2012,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ngton,D.C.
[11]Pesaran,Hashem,Shin.1996.workingpaper,LongRunStructuralModelling,Manuscript,UniversityofCambrige.
[12]Pesaran,M. H.,Shin,Y. and Smith,R. J .2001. Bounds testing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evel relationships. J. Appl. Econ,(16).
[13]Khazali.2004. The generalized Fisher hypothesis in the Asian m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13).
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方面可满足我国当前对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融合发展的需要。我国相关学科设置中,金融学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则是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面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建立,金融改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金融市场已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开展了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将有利于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学科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金融与财务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国外相关学科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国外金融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所谓的"经济学院"模式和"商学院"模式,即学术性学位模式与职业性学位模式。在两种模式的选择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张亦春、林海(2004)的总结,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强调经济学院模式,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部分大学;二是强调商学院模式,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一般将金融学专业安排在管理学院、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三是两者的结合,即不少西方大学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由经济学系与管理学院联合开设。
(二)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经济学院模式下,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宏观层面的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经济学院模式的金融学专业的重点是: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货币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政策,博弈理论,经济史等为其普设课程;强调数学工具与实证分析,重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开设;兼顾微观金融(佘德容,2010)。[2]澳大利亚各大学的金融学课程设置具有经济学院模式的特点,如西悉尼大学的金融学硕士专业,设置的课程包括:FinancialModelling(金融建模),FinancialInstitutionsandMarkets(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FundsManagementandPortfolioSe-lection(基金管理与投资组合选择),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SecurityAnalysisandPortfolioTheory(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CorporateFinance(公司财务),FinancialInstitutionManagement(金融机构管理),CreditandLendingDecisions(信贷决策),LawofFinanceandSecurities(金融与证券法),RealEstateFinanceandInvestment(房地产投融资),MarketingofFinancialProducts(金融产品营销),StrategicBankManagement(银行战略管理),InternationalFinance(国际金融),Economics(经济学),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yEconomics(国际贸易与产业经济学),等等。该课程体系中包括微观金融、宏观金融以及经济学等各类课程,整体上与我国金融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同。
(三)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商学院模式的金融学教学相对更多地强调微观层面的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侧重于微观金融、金融市场、投资学、公司理财、证券分析与组合管理等,重视开设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佘德容,2010)。[2]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提供的金融学硕士课程相对较多,包括:AdvancedCorpo-rateFinance(高级公司金融),AppliedQuantitativeMethodsinFinance(应用金融定量方法),Behavior-alFinance(行为金融学),BusinessEconomics(商业经济学),CapitalMarkets(资本市场),Continuous-TimeFinancialEconomics(时间序列金融经济学),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CorporateValu-ation(公司价值评估),EmpiricalMethod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实证方法),EmpiricalMethodsinCorporateFinance(公司金融实证方法),FinancialDerivatives(金融衍生产品),FinancialEconomics(金融经济学),FinancialEconomicsUnderImper-fect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金融经济学),FixedIncomeSecurities(固定收益证券),InternationalBanking(国际银行业务),InternationalCorporateFinance(国际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国际金融市场),IntertemporalMacroeco-nomicsandFinance(跨期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InvestmentManagement(投资管理),Macroeconom-icsandtheGlobalEconomicEnvironment(宏观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MethodsinFinanceTheory(金融理论方法),MonetaryEconomics(货币经济学),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投资),RealEstateInvest-ment:AnalysisandFinancing(房地产投融资分析),SelectedTopicsinEmpiricalCorporateFinance(实证公司金融专题),TheFinanceofBuyoutsandAcquisitions(收购和并购),TopicsInAssetPricing(资产定价专题),VentureCapitalandtheFinanceofInnovation(风险资本和金融创新),等等。可以看出,该课程体系主要以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等微观金融的课程为主。
(四)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国外金融学培养的两种模式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科是何种关系呢?肖鹞飞(2005)认为,美国金融学科的发展主流在各大学的商学院,金融学和财务学合二为一,公司财务被称为企业金融,金融学科归属于管理学科,以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机构学、国际金融市场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为核心。公司财务学和投资学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并成为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3]孙建强、罗福凯(2008)则指出,欧美国家只有一个finance,我国则被解释称为财务学和金融学,我国的金融学是西方的货币经济学(monetaryeconomics),而我国的财务学即欧美国家的finance。[4]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即可认为基本等同于我国的财务管理学(FinancialManagement)。
三、我国高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
(一)金融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金融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肖鹞飞,2005[3]),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黄达,2001[5])。但是,对于"金融"涵盖的范围、金融学的学科建设等,一直存在争论。这种争论主要是金融学应该以传统的宏观货币银行学为核心,还是以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为核心。强调现代金融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方面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国外学习商学院金融学科的人员回国,带来了国外微观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理念。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各高校金融学科课程体系安排,主要是以宏观金融学为主要内容:一是金融学专业公共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计算机信息、数学、外语等课程;二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三是金融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四是金融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三个方向。与此同时,当前也有部分高校强调微观金融的教学,向国外商学院模式靠近。根据戴晓凤(2006)搜集的资料,北京大学已开设有时间序列分析、动态优化理论、博弈论、随机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信息经济学等较前沿的课程,上海财大设有数值方法、金融期权与期货等课程,厦门大学则有财务报表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分析、金融中介理论等新兴课程。
(二)财务管理学科发展与课程设置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前后为分水岭(刘淑莲,2005):在此之前,财务管理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后财务管理从会计学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7]就本科层次的的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一般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差别不大,曾富全(2010)指出,该专业培养目标来源于会计专业,缺乏清晰定位,课程设置与会计学专业课程重复严重,特色课程并不明显。[8]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李连军,2006)。[9]在硕士培养层面,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方向。同时,部分高校则自主设置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或者在经济学硕士下面设置相关方向。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与财务管理方向课程体系中,学位课包括: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选修课包括:高级公司理财、金融市场、财务管理实务、公司理财与项目融资、财务报表分析、高级税务筹划、固定收益证券产品分析、投资银行经营与业务、金融投资分析与实务。
(三)国内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改革设想关于我国财务管理与金融的关系以及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如何改革,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刘淑莲,2005),[7]即财务管理学科应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与微观金融中的公司金融相一致,而不包括金融市场和投资学,如范从来(2004)认为,[10]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公司金融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学体系,公司金融是从金融体系运行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融资行为。关于财务管理的课程设置,徐焱军(2012)指出,财务管理专业应围绕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资本运作等内容开设相应的初、中、高级课程。[11]上述观点基本都认同,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清晰地区分,与微观金融学课程设置内容相一致,即与国外商学院模式下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一致。
四、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
在分析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发展模式基础上,借鉴我国高校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齐鲁工业大学在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优化研究方向,确定课程设置,以体现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以及本专业的优势。
(一)研究方向结合对国内外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科的讨论,齐鲁工业大学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四个方面:1.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决定因素等相关问题,资本市场效率、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定价、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2.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公司筹融资行为、风险、影响因素、效率,融资约束、融资政策,资本结构,收益分配,金融市场与公司筹融资之间的关系,营运资本管理;3.投资管理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兼并与收购,资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基金与风险资本,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投资项目评价,创业融资、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投资决策;4.行为金融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司证券相对收益偏离与风险的关系,投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非经济因素影响资源配置等等。
【关键词】金融机构 财务费用 管理问题 优化方案
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主要在于财务费用的管理,怎样更好地对财务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掌握其中财务平衡的关键是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影响,金融机构中的财务管理以及费用管理,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主要包含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及市场变化下的各种挑战,在这样的发展现状下,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积极寻找出更加适合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提升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的竞争力。
一、财务费用管理在金融机构中的重要意义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一种经营服务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风险与收益共同存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金融经济在表面上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但其实质还存在很多波动,其中的风险更是不可抗拒。作为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财务费用管理的有效改善与创新,不仅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进行成本的合理规划,稳定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高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势,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费用上的损失,更好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当然在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的同时,财务费用管理也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与优化的方面,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财务费用管理进行更好的改善,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促进金融机构的成熟。
二、财务费用管理现状
(一)财务费用管理意识不足
很多金融机构的财物费用管理问题都存在管理意识不足的现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同时管理意识也是影响金融机构发展以及财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意识不仅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推动。对于管理意识而言,不仅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的改善,同时还需要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协调,以防出现严重的财务费用管理问题,导致金融机构财务瘫痪,或是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认识上不够高,管理理念不够强,不能全面的掌握财务信息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发展,导致在财务管理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与完善,更新财务费用整体管理理念,实现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强大。
(二)财务费用规划不合理
在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财务超支原属正常现象,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业务包含对于财务的运筹,但如果不能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财务超支现象会严重阻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运行中,财务严重超支,已经属于金融机构发展的通病。其中造成财物严重超值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包含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金融机构的经营运行、各种税负以及各项费用等支出,还包含各种金融业务运行费用。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在管理上难度非常大[1]。特别是各种金融业务宣传的花费等已经严重超出了金融费用的承受能力,加之各种员工的薪资酬劳,导致很多金融机构难以筹划。各种支出费用原因堆积在一起,引发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行出现经济危机。
(三)务费用信息不准确
在金融机构的财务运行过程中,因为金融机构业务种类比较多,因此在很多时候存在手续代办或是业务代办的现象。其次,因为金融机构部门比较多,并且在类型上无法统一,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合同工的形式进行业务的办理。但是因为在管理制度上以及各种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经常出现资金储集过于随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导致财务信息不清晰,不合理[2]。并且在金融机构财务运行中,基本都是根据已完成的金融业务为依据进行核算,这样的核算方式经常会引起金融机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方面的核算不真实,或者账务的分期摊销等方面出现推迟,很多方面集中起来最近融机构的发展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在账务处理上不够真实,还会导致金融机构财务成本受到威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机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的改善与优化。
(四)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成熟
很多金融机构在进行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严重阻碍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对于金融机构中财务费用管理能力不足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尤其是在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上,因为很多规定缺少一定的依据,与市场发展不协调,经常背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导致财务费用管理不够完善,还会出现管理过于随意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在管理人员上能力与素质不高,对于财务费用知识掌握的比较少,缺少一定专业的培训,在专业素质上比较差,不能很好的进行财务管理;最后是在管理工具以及管理系统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财务费用中的成本核算方式不够恰当,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
三、金融机构财务费用优化改善措施
(一)提高管理意识与管理制度
在变化多样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针对金融机构本身财务费用管理的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意识上与管理制度上的完善与提升,更好的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壮大。在创新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积极参考优秀的财务费用管理案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认识上的提升,强调管理意识的重要性,制定适当的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在原有的管理活动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种财务运行活动,将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实现[3]。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上的优化,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各种职责。完善预算编制上的规定以及各种标准,清晰明了的掌握各种财务费用中的专项费用管理以及额外费用的控制,明确经济责任,推动财务费用管理的优化。对于各种财务费用的使用项目以及流程进行管理,明确财务项目规范上的规定,优化各种财务项目的处理方式,将其中的各种活动、财务事项等使用的费用进行具体详细的审批,对其中的权限进行详细的控制,即使进行账务的上报以及登记,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每一项财务管理内容,保证财务费用管理的完善。规划详细的财务费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严谨的制度考核,保证在优化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全方面的进行财务费用管理创新,提升在金融项目上的保证,更好的促进财务费用管理上的完善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财务控制
在金融机构的发展运行中,财务费用的管理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其中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更是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发展基础要求下,需要更好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对财务运行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金融活动正常开展以及顺利运行。因此,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在自我优化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自身的需要更好地完善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在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金融机构熟悉的掌握自身财务费用管理的各种财务事项,其次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管理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岗位,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正规的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积极实施财务费用的综合性管理。其中主要包含对计划以及各种财务资产等管理活动的集中,将各种经济事项进行统一调配,利用这样的方式逐渐实现对金融机构的经济运行全面监督审查,同时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协调。当然在进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在岗位上你及各种植物上的相互分离,因为在岗位上的不同导致在经济费用管理上存在不同的职责,需要更好的,更加清晰的规划岗位职责,及时掌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责上的各种财务权利,在不断行使管理权利的基础上,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以及责任。这样的管理方式在财务费用管理内部的关键岗位上,以及各种控制上更是非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金融岗位以及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内部的设置,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查中心,以及监督核算部门,利用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趋势,相互之间彼此制约与促进,形成一种平稳的发展局面。只有不断的优化内部运行以及财务控制,才能逐渐实现对财务费用的管理,更好地激发出财务费用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发展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成熟。
(三)提升成本核算加强支出控制
金融机构属于新兴的金融发展方式,在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中,包函多个金融部门,其中的金融业务更是五花八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金融机构在收支成本核算上,以及各种费用支出上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不仅严重阻碍到金融机构的正常发展,对于金融管理更是影响非常大,需要不断优化与完善,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费用严重超值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科学的规避。为了更好的调解金融机构中财务费用上的严重超支问题,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个个财展芾聿棵叛细竦陌凑詹莆窆娑ǖ氖导时ㄕ司咛辶鞒探行实时报账。其中主要包含财务管理的审核人员根据财务人员编制的具体财务预算为主要依据,进行使用费用的报账,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费用支出以及各种额外开销进行详细的审查,一定要保证其中各项费用的使用在相关制度规定范围之内,只有确认各项金融经济业务符合实际的金融经济制度规定,才能给予批准,进行使用款项的发放。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各种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会计核算人员制定详细的会计核算准则,保证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期间,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财务事项得到批准之后,需要财务人员详细记录到会计科目中,在进行会计科目的记录期间,还要求财务的监督核算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保证各种费用的使用以及支出等有据可循,及时进行核算监督,建立完善的费用支出以及使用标准供工作人员参考,更好地实现支出的管理与控制。与此同时,上文中提到在很多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信息不真实或是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财务费用管理的运行,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的经济决策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提升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以及会计信息核对,能够真正的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更好地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制定。需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好地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做到坚持会计准则以及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需求进行会计信息核算与登记,同时在登记之初,需要详细认真的进行各种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数据的核算,清晰地掌握其中的财务使用情况以及发生时间等,在保证准确无误之后进行及时登记,登记期间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此之后,还需要将其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及各种金额等资料进行完整保存,保证在日后进行信息数据核算期间,能够有真实的数据依据,能够更好的确保数据的真实无误。相关的会计监督人员还需要对各种费用支出,涉及的各种利息以及佣金等进行定期的排查,方便在以后的审计或是结算期间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提高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
在进行财务费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财务费用管理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两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提高。建立专业的高素质管理团队进行专业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财务费用管理机构正常运行,才能不断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加大对相关法律宣传力度,积极普及相关财务管理准则以及各种管理费用要求,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法律的认识,积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专业训练,在加强专业只能训练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素质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财务费用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经济的评估与预测能力。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实现计算机水平的创新,拓宽在人才招聘上的渠道,尽力建造一个集会计、银行、证券、保险、管理等于一体的多样化管理团队,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下重要的产物,同时对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财务费用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具有核心促进作用,需要针对具体的金融机构发展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更好地实现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晓峰.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财务管理策略[J].企业经济,2010,05:142-144.
[2]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J].财务与会计,2010,08:40-80.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意义;途径
1.引言
金融业属于一种风险较高的行业,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进行了多层次的改革,外资不断进入国内市场、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财务管理在金融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财务管理不足引起的。所以,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使风险降到最低,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取得不断地进步。
2.科学财务管理对于金融企业发展的意义
(1)科学的财务管理,使企业的财务行为更加规范,增加企业处理风险的能力。金融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其财务管理必须以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企业多方面的权益以及社会范围内经济秩序为目的。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从筹资管理到绩效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中都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规范企业的收支行为,使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2)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使金融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提升。随着新会计标准的颁布,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业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单一盈利为目标转变为以提高收益率为工作重心。所以,金融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得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来控制企业的支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效益性等目标。金融企业内部从固定资产公职到零散办公用品的添置都需要报到相关部门,导致企业在日常运转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部门无钱可用,不能实现顺利的周转,不该使用资金的部门浪费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制约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其创造价值的职能,提升企业的业绩。
(3)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使金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经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这就对金融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金融企业培养独具特色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创造更多的价值。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财务管理报告为基础来进行分析和说明,最终提出改进的方案或者意见。因此,假如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其经济效益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预防和抵御风险的工作也无从谈起,除此之外,金融企业的其他问题也不会及时、如实的体现出来。
3.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通过规范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当前,金融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会大部分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金融企业内部并没有严格按着该报告的标砖标准来进行决策的执行工作。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经济分析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宏观微观动态之后得到的专业的政策意见。国内经济分析学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素质越来越高,直接为金融企业理性的决策奠定了基础。金融企业的决策流程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济利益,做到长期健康发展,约束领导层的行为和权利,以防其利用权利之便谋私,真正管理风险,创造价值。
(2)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大企业内部相互监督和检查的力度
增强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其执行力。增强其执行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好企业内部风险评估的工作,确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二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比如人力资源政策等,明确岗位的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第三,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做好反馈工作;第四,严格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特别的控制牵制制度;第五,建立多样化的内部监督形式,注重监督的效果,并且要做到现场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提高监督的效率,重点要做好要害部位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工作。
(3)充分利用外部的监督体系和财务的监管职能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规范核算工作的方法和流程,预防和化解危险,是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各财政部门需要采取制定可行的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问题,避免出现范围较大的金融风波。第一,要做好财政监督工作,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双管齐下;第二,要做好金融企业的考核和评价工作,认真分析其财务的现状;第三,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为金融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标准;第四,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联合,为违法行为严肃处罚。
(4)使财务管理逐渐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专业化
财务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信息量较大,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不能满足如此的到信息量需求。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的推行。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融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的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风险识别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程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以及经济价值的创造,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新时期金融企业要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印朝,于渤.基于价值管理的金融企业财务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
[2]和瑞华.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N].金融时报,2006—12—22(2).
关键词: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是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实现最大利润企业目标的基础,坚持以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避免金融危机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金融机构,科学化,规范化。解决陷入困境的金融行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解决标准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才能使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和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规则和规范,预防财务管理的无序,盲目扩张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建立预防完善的金融财务管理措施。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流程清晰,合理分工,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分析的重要性
金融业有巨大的作用就在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业的全球经济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行业的发展在利润驱动下使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金融危机是金融行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扩大到全球经济,美国的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全球金融界对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越来越深刻,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财务管理的科学理念是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管。可持续发展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模式就必须解决当前金融行业的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从多角度的分析陷入困境的机体。认真比对分析,找出主要的矛盾和问题。财务管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探索创新的财务管理思想的发展,,全面促进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整个金融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制化治理同监管机构协同作战,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运转协调,它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得到有利的保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金融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财务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大脑和神经,是财务的管理中心,金融业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公司治理机构协同作战的能力,以适应金融行业的有效协调发展。这就需求内部管理适应外部的发展环境,直接决定了金融业的有序扩张和健康发展。财务管理措施全面实行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协同作战,帮助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使金融机构资金资产保全和升值。
(二)不断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财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就必须采取的环保措施。首先,实现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和法律制度,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制定的财务管理行业规范适用于中国的管理流程,并监管金融机构,以严格按照标准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管,尝试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银行,社区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降低金融业的门槛。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使大量资本有机会注入在金融行业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大量的资金的金融业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大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补充其他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公司和小型和中型银行金融机构链系统。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在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建设网点,促进发展金融机构的深度和厚度。良好的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以确保财务管理的良性健康科学发展。
(三)加强金融行业管理业务,这就需要对金融管理人才实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加强金融部门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是财务管理人才的竞争,在中国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财务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业务,熟悉金融业了解经济发展。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训,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人才库。(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冰,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