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

第1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妇幼卫生保健;状况分析;发展研究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地区或者国家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妇幼保健工作一直在不断前进,取得巨大进步,然而当前基层的妇幼卫生保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值得进行研究分析。

1 2000―2010年薏枵蚋居妆=∥郎状况调查分析

我镇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目前我镇人口已经达到5万左右,因此为更详细地了解我镇妇幼保健状况,我镇卫生所对全镇妇女儿童卫生状况进行了一次统一调查。

本次调查我镇采用了文献查阅、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调查范围覆盖全镇90%以上的妇女儿童,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分析结果如下。

1.1 儿童健康状况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2000―2010年我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0年以上三种死亡率已经分别达到3.26‰,2.45‰,2.21‰,这些数据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另外,我镇十年来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2010年我镇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水平同样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镇这十年来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2 妇女健康状况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过去的十年间,我镇妇女婚前医学检查率已经达到了71.59%,较2000年的46.5%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婚检率的提高,出生缺陷问题的发生率极大降低,目前我镇出生缺陷问题发生率已经低于国家规划目标要求。另外,在过去的十年间我镇妇女病普查率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我镇妇女病普查已经覆盖到全镇近8成的妇女,随着普查率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我镇妇女病发生率得到极大下降。

2 当前薏枵蚋居妆=ぷ鞔嬖诘牟蛔

虽然我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工作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现阶段我镇妇幼卫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2.1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目前负责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的机构是镇卫生所和医院,但是我镇卫生所成立时间较早,再加上经费紧张等因素,卫生所工作出现人员缺口,从而导致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妇幼保健工作队伍不稳定。由于我镇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不足,因此在进行妇幼保健状况调查等大规模的妇幼保健工作时经常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然而临时聘请人员的能力素质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而且临时聘请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十分辛苦,因此工作队伍人员流动频繁,队伍构成不稳定,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连续性。

2.3 妇幼保健人员专业培训不足。目前我镇卫生所的专业妇幼保健人员大多是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卫生机构并不重视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所以工作人员得不到充足的在岗培训机会,造成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妇幼保健硬件设施缺乏。目前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硬件十分匮乏,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造成许多妇幼保健工作没法正常开展。另外,我镇卫生所缺乏妇幼保健工作信息系统,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妇幼保健行业内部信息,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不但增加了妇幼保健工作量,而且还影响了工作质量。

3 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促进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3.1 政府带头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乡镇政府要提高乡镇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意义,从政策、财政等方面对妇幼保健工作进行适当倾斜。

首先,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在全镇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全镇妇幼保健工作的建设;其次,政府要主动建设妇幼保健工作硬件环境,从政府财政拨专款建设专业的妇幼保健机构,并且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最后,政府要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待遇,核定乡镇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编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以确保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优化工作人员选拔机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员选拔机制,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选拔方法,提高妇幼保健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3.3 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员管理体系,用标准的制度对人员工作态度、方式进行规范。另外,妇幼保健机构还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促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妇幼保健卫生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保证社会和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率先对我镇妇幼保健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然后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我镇妇幼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为我镇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第2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一、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产儿科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等级保健所创建工作,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新一轮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50%以上。

2、以标准化和精细化为核心,全面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管理、运行管理和服务管理。深化妇幼卫生工作绩效和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提升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3、认真落实妇幼保健核心制度,严格执行《产科急重症诊疗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

4、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围绕规范管理好、服务质量好、指标落实好、人民满意好,积极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活动,打造群众满意的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

5、加强妇幼保健基础工作管理。继续实施“母婴保健工程”和妇幼保健“一卡通”服务,落实妇幼保健免费服务内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质量。做好围产期服务管理,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认知率,降低剖宫产率。

6、加强产科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加大市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产妇、新生儿紧急转诊和救治能力。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孕产妇危重急症识别和救治技术规范等适宜技术,增强整体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同时,积极开展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做好妇幼卫生各类信息上报工作。

7、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妇幼卫生监测及管理质量,做好数据分析利用,确保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4‰以下。

三、实施综合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8、完善缺陷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由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9、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以市为单位婚检率达到50%以上。

10、认真做好孕前咨询和孕期医疗保健服务,早孕建卡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加强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积极开展残障儿童康复治疗。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听力筛查率95%以上,产前筛查率达50%以上。同时,规范开展儿童视力筛查,确保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达到60%。

四、推进基本公卫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12、促进项目实施。加强市、镇两级妇幼保健机构项目管理办公室建设,充分发挥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的作用,建立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市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办每季度督导检查一次,各镇卫生院项目办每月自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促进项目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保证年度各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13、落实项目管理措施。认真做好省市重大妇幼卫生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工作,强化项目药品采购、保管、发放的监督,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限价收费政策规定,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广泛开展项目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开展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增强项目执行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项目社会满意度。

14、建立项目督导评估制度。全面实施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综合防治、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特困家庭妇女免费妇科病检查项目的绩效评估,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全力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检测率达80%以上。抓好孕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常规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率。加强阳性病人的治疗与管理,对确诊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婴儿要及时进行治疗,实行追踪、随访管理。

15、落实地方配套经费。确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均标准不低于500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28元。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项目工作居民知识知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16、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质量。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孕产妇早孕建卡率,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质量和水平,筛选高危孕产妇并进行重点管理。结合计划免疫日,规范儿童体格检查质量,特别要加强对高危儿童的管理。继续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人员的全员培训,特别要加强镇级对村级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培训。着力抓好指标检测、逐级督导、信息公示、质量控制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强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管理。开展难点调研、重点督导,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科学调整机制,不断提高项目服务质量。确保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任务完成。

五、强化妇幼保健行业监管

17、贯彻“一法两纲”、《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依法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与技术的准入与监管。今年要严格坚持标准,坚决制止不符合条件的机构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工作,对接产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低的助产机构实施资源整合,全力打造水平高、环境优、服务好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18、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全市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专项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100%的依法执业。

19、加强助产技术服务和爱婴医院监督管理,开展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做好迎接省、国家爱婴医院评审复核的准备工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20、加强产科质量管理,规范爱婴医院和孕妇学校建设,将孕妇学校建设达标列入助产技术一票否决条件,促进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进行各类母乳代用品广告宣传、推销活动。

21、加强“两禁止”专项治理,抓好医疗机构B超和定点引产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两非”违规行为,确保持证率100%。

22、加强托幼机构监督管理,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大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管,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保障在园儿童身心健康。教育部门注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率100%。

23、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加强发放全过程监管。统一规范全市《出生医学证明》申领审批流程,会同公安部门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

24、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健全妇幼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妇幼保健所专业妇幼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进一步落实妇幼保健业务的分级分类管理。市所要充分发挥妇幼卫生指导中心作用,加大对基层妇幼卫生监管力度,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医疗保健单位要认真落实目标责任书要求,保证妇幼卫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第3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广普及产科、儿科急诊急救知识和妇幼保健服务技能,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推动产儿科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临床急救能力,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激发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学习热情,营造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工作氛围,以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全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医疗安全,群众满意。

三、活动范围

全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所有产科、新生儿(儿)科医生和助产人员,未设新生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全体儿科医生应接受培训和参加初赛;全市各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人员。

四、大赛内容及规则

(一)内容

1、产科技能。理论考核: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科DIC急诊急救相关知识;操作:成人心肺复苏术。

2、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理论考核: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操作:新生儿窒息复苏。

3、妇女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妇女保健相关知识;操作:产检四步触诊手法、宫高腹围的正确测量及骨盆测量、乳腺癌自检、妇科检查方法、母乳喂养手法。

4、儿童保健服务。理论考核: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操作:0-6岁儿童体格测量的项目及方法、高危儿筛查。

(二)规则

大赛分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总计100分。其中,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模拟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70%。

五、参考教材

产科急诊急救: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6版、《省第二周期新生儿复苏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妇女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儿童保健: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新生儿访视与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儿童眼及视力保健等儿童保健相关技术规范》。

六、组织程序

本次大赛分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各医疗保健机构初选

各医疗保健机构初赛选拔工作于7月15日前完成,按照卫生局分配的参赛名额(附件5)确定参加市级决赛的选手名单,并于7月16日前报市卫生局业务科。

(二)市级决赛

各助产机构选派产科医师、助产士各2人,新生儿(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人,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未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镇(街道)卫生院选派妇女、儿童保健专业各1人参加比赛。其中,产科技能操作由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由产科医生、新生儿(儿)科医生、助产士各1人协作完成。两组参赛成员不得冲突。妇女保健及儿童保健专业均独立操作。

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表彰奖励

(一)团体奖

大赛设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二)个人奖

根据个人综合成绩(理论及操作)分组别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举办全市妇幼卫生岗位技能大赛,是增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学习意识,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全市卫生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省妇幼安康工程,确保妇女儿童普遍受益的具体体现。各医疗保健机构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确保圆满完成比赛任务。

第4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近几年来,县卫生局认真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总要求,以深化卫生改革、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加强三级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妇幼卫生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孕产妇保持连续8年零死亡水平,住院分娩率达100%,妇女病检查率为69.4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92‰、9.66‰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8.87‰,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卡介苗接种率10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75%,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99.67%,麻疹疫苗接种率99.47%,乙肝疫苗接种率10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三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体系

一是扎实推进卫生综合改革。继年全县实行以“县办县管”、“一院两部”、“激活用人制度”为主的改革后,年底,又以坚持“巩固深化、创新机制、激活人员、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全系统扎实推进了深化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业务单位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特别是通过深化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了乡镇卫生院“一院(乡镇卫生院)二部(公共卫生部和医疗服务部)”运行机制,将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使乡镇卫生院在三级预防保健网中的中坚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配备上,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有1—2名专职妇幼保健人员,每个村配备一名计生、妇女、保健三位一体的信息员,每个村卫生室配备负责保健工作的医生。为切实解决村级卫生室人员缺乏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对取得执助及以上资格、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在村级卫生室执业的,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使我县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努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环境。抢抓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高度重视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条件的同时,不断改善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条件。县政府连续三年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并配套资金350万元,各乡镇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投入资金60万元,支持卫生项目建设。年以来,利用国债项目共计完成了县中医院、县妇保院、河口卫生院、旧县卫生院、荷花镇中心卫生院、茅坪场镇中心卫生院以及45个村级卫生室的建设。三是保障经费投入。县政府始终把建立健全基层保健队伍,完善保障机制作为实现“两纲”目标的前提来抓,加大对妇幼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将县妇幼保健院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每年对村级保健人员给予10万元预算经费,并落实“降消”项目配套经费7.7万元。目前,我县以县妇保院为龙头,以乡镇公共卫生部为枢纽,以村级卫生室为延伸的三级妇幼卫生网络体系已经建立健全。

二、规范行业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

一是严格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以及省市制定的相关配套文件,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助产技术服务、结扎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实行许可准入,对从事上述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考试考核,持证上岗。二是严格报表制度。制定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考核细则,采取“四统一”进行妇幼信息统计工作,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质量。即统一专人进行信息统计工作;统一省“3+1”模式进行报表;统一县、乡、村各种台帐和表、卡、册的填写,统一孕产妇、儿童保健手册、保健管理登记册、高危孕妇挂牌等的印制。三是深化健康教育。健全机构,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均设置了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落实人员,各单位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人员。配齐设备,各单位均按要求配齐了电教设备。丰富宣教内容,开设了“孕妇学校”“新婚学校”“家长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健全了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网络,提高了全民保健意识,使我县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四是实施费用减免工程。近三年来,为全县419名孕产妇实行免费待产,减免16707元。用16.74万元对887名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同时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把住院分娩列入补助范畴,对参合的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助200元,产科大出血、妊娠高血压等纳入疾病报销范畴,有2359人获得实惠47.87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政策,为2047对农村适龄青年实行免费婚检,减免费用20.47万元。特别是在今年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中,对一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红外线乳透仪检查、盆腔B超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全部免费。目前已为四个乡镇14965名妇女实行了免费普查。并为参加新农合的3229名妇女报销费用24万元。

三、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挖掘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池活水。

第5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一、工作目标:

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系管率>97%;

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筛查率>95%;

高危孕妇妇住院分娩率>98%;努力控制孕产妇死亡;

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88%;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

新生儿死亡率<10‰;婴儿死亡率<1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新生儿窒息死亡占婴儿死亡此<12%;

新生儿疾病筛查率>88%;托幼机构儿童保健体检率>98%;

妇女病查治2000人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98%。

二、主要抓工作:

(一)、主动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工作环境。

首先要正视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工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的社会共识,积极争取政府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二是要继续主动当好政府的业务技术参谋,巩固提高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工作成果,特别是针对工作重点与难点,以制定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要通过下村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村卫生站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妇幼卫生纳入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加关心、支持妇幼人员做好岗位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注重健教实效,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意识,高度重视并自觉参与卫生保健工作,是搞好卫生工作的基础。

1、要把健康教育作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较大的服务品牌,在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统一计划、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要求,做好健教工作。

2、逐步规范“孕妇学校、育儿学校”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际效果,城镇孕产妇健康知识和家长育儿知识教育率达90%,做好健教效果评价和教育登记工作。

3、继续利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开展保健知识宣教,进一步发挥电话通讯便利的优势,为保健对象提供健教咨询服务。

4、针对初、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重视在学校、社区开展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5、在进一步做好门诊保健对象健教资料分发的同时,利用村妇幼保健网络、婚姻登记窗口、托幼机构等途径,发放各式健教宣传资料,努力扩大健教覆盖面。

(三)、狠抓工作重点,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按“抓好二个系管、加强二个筛查、控制二个死亡”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安全。

1、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数质量指标。

2、孕产妇保健要继续以高危筛查为抓手,把孕产妇高危筛查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切实落实好每位孕妇初筛评和高危筛查。高危筛查要按保健常规把好质量关,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因素,努力避免漏筛错筛现象发生。对筛出的高危孕妇做到及时报告或反馈,按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度高危继续实行镇村联管、专人负责、专案管理,认真落实追踪随访、转诊护送、定点分娩、接诊救治等措施,努力控制高危因素而致的不良后果。

3、儿童保健要以体弱儿筛查为重点,注重发现健康问题和健康问题利用,提高儿保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度。基层对筛出的体弱儿,要尽可能动员家长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复查,并按保健常规做好保健管理工作。要抓住小学入学需验《儿童健康档案》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抓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面向农村基础,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基础工作。

农村妇幼保健是整个工作的重点,也是影响全镇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必须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1、所领导全面负责基层妇幼保健的检查指导,对基层工作指导在人力、制度、分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妇儿保科要根据现有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村卫生站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季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引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常规、产科并发症的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全院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进一步完善与村卫生站联系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二个效益。同时要关心村卫生站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尽力提供服务,帮助村卫生站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争取在九月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高度重视业务技术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是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1、按责权相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并实施所科二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干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骨干作用,鼓励督促中干按制度履行好各自的职权与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建立起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具有生机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建规范产科,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年内计划按排3-5万元,用于购置便携式b超、电子阴道镜等设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3、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认真实施医疗保健质控方案,要求各科室对照质控方案相关内容每季进行一次自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认真剖析并及时改进,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劳务奖金挂钩。单位质控小组将对各科质控方案落实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其结果与科室的季度效益质量考核奖挂钩,把质量优劣作为劳务奖金的分配要素。

第6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近年来,我市妇幼卫生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坚持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全市妇幼保健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1 工作现状

1.1 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严格依法服务

充分利用《母婴保健法》宣传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乳喂养宣传周”等时机,采取印发宣传单、制作专题片、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核、审批母婴保健有关证件,加大妇幼卫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反母婴保健法律法规行为,净化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环境。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严格依法服务,工作人员母婴保健法律知识知晓率和依法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日臻完善。

1.2 产科建设不断加强 各接生定点单位对照《山东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开展助产技术服务,产科建设不断加强,从房屋设施、设备、急救药品、人员、技术、规章制度等“六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区县级以上医院配备了高、精、尖的诊断、抢救设备,提高了产科急救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产科制度、操作规程逐步完善。全市79家定点接生单位,有3家机构达到了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44家机构达到了二级标准、32家机构达到了一级标准。

1.3 妇幼保健工作卓有成效,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了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200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1.0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7%,婴儿死亡率4.16%。针对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前医学检查率锐减的现状,为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政府买单、民政把关、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服务”的婚前医学检查模式,全市已有四个区县先后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全市婚检率逐步提高到34.50%。新生儿“两病”筛查率达99%以上,对通过筛查确诊的“两病”患儿实行了免费诊疗,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0~7岁儿童听力筛查率达到86.9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建立普查普治制度,保障了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按照《淄博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积极开展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工作,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1.4“爱婴市”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全面落实《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制定巩固爱婴医院措施,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孕、产妇进行广泛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收到明显效果。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采取产妇人院实行医务人员责任制、出院回访制等措施,加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取得较好效果。

1.5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办法》及我市有关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健全网络,逐级实行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认真填写各类妇幼卫生信息原始表、卡、簿,积极开展漏报调查和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认真做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有关妇幼保健指标的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妇幼卫生报表质量管理,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种报表填写、上报及时、准确、规范,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2 存在问题

2.1 投入不足,妇幼保健三级网不够健全政府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不到位,社会公益性质体现不够,个别区县妇幼保健院发展困难。个别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性质的全额事业单位没有完全落实,乡镇妇幼保健人员享受不到全额工资。有的区县妇幼机构隶属关系转变,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不畅,工作不顺。区县“横到边、纵到底”的区县、乡镇、村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使农村妇幼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妇幼卫生信息各项原始数据来源不确切,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2.2 母婴保健执法意识不够强 (1)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审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对《母婴保健法》有关内容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2)医疗保健机构在母婴保健法律证件更替中时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反映出医疗保健机构依法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意识不够强。

2.3 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够准确有的妇幼保健机构办院宗旨和办院方向偏离了新时期母婴保健工作方针。个别妇幼保健机构把经济效益明显的医疗服务放在医院发展的主导地位,把保障生殖健康、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保健服务当成从属,按医院模式建设保健机构。宣传社会、动员协调卫生资源能力较小,重专业技术,轻组织协调;重自我发展,轻网络建设;重直接服务,轻培训指导,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医院,业务发展缺少保健机构应有的重点和特色。

2.4 妇幼卫生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践技能较差,少数人员对高危妊娠管理、产科出血的处理、新生儿复苏抢救等必备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对法律法规及各项规范要求存在模糊认识,一级助产机构技术服务机构超范围执业现象较为普遍,为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留下隐患。

3 对策

3.1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明确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牢牢把握“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定不移的按照方针指引的方向改革、建设、发展,决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迷失方向,丢失本色。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设立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争取政府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人、财、物的投人,明确其归属和应承担的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禁止任何名目的兼并或撤并,确保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2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三级网母婴保健事业,不仅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而且关系到出生人口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网络。在城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三项监测”等各项妇幼卫生信息的采集以及优生优育咨询,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3.3 加强产科建设,依法规范助产技术服务 (1)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定点接生单位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积极改善住院条件,创造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就诊者提供便捷、经济、优质的服务。(2)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更新,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应急、抢救水平;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操作流程,防止产科医疗纠纷发生。(3)对交通条件便利、年接生量较少、短时间内无法改善产科设备,无法配备产科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医院,要果断地取消其定点接生资格,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

3.4 发展巩固“爱婴市”成果,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第7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一、妇幼卫生工作

(一)认真落实“一法两纲”提出的妇幼卫生工作目标

1.加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一是针对

我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较低,管理质量不高的情况,各盟市注重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保健人员作用。通辽市奈曼旗在撤乡并镇改革中,在镇卫生院组建防保站,设专职妇幼人员,明确村级卫生人员承担妇幼工作,做到了全旗妇幼保健层层有组织机构、有专职人员、职责明确、任务到人。二是市、县妇幼保健机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各地《分娩登记本》、《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等表、卡、册基础登记资料得到进一步规范。三是加强托幼园所管理,积极预防传染病。各地通过对托幼机构进行评审换发《卫生保健合格证》工作,对托幼机构开展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对托幼机构的管理率达100%。包头市还制定了全市幼儿园防控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检查督导方案,对全市幼儿园防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是努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全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协调妇联、民政等部门,开展宣传和培训,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目前,全区共有4个盟市(呼和浩特市、兴安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实施了全市免费婚检政策,全区有51个旗县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占全区旗县50.5%。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7.93%,比去年提高7.4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各地充分利用新婚登记、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等工作时机,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3.着力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水平。召开了全区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会议。总结了全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传达了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年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任务。强调了项目主要信息的质量控制和网络直报数据审核反馈工作,把盟市卫生局分管局长对年报审核签字纳入对各盟市卫生局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4.落实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一是开展了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法培训。今年举办了高级产科生命支持培训班上继续增加了理论培训与评审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法培训。二是认真组织自治区孕产妇死亡评审,加强分析反馈工作。自治区对2008年全区所有死亡孕产妇进行了评审,完成了所有病例的省级评审,并将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有针对性地反馈到各盟市。目前,盟市都开展了孕产妇死亡评审,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的旗县也达到了80%。

(二)依法加强对妇幼卫生监督管理

3.加强母婴保健技术准入考核工作。一是严格助产技术准入资质。各盟市、旗县卫生局根据当地县乡两级产科和保健人员服务能力和现状,严把产科人员准入关,加强产科人员技术准入与考核工作。呼伦贝尔市卫生局对全市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情况,进行了抽查;包头市卫生局对全市从事母婴保健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重新核发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兴安盟卫生局开展了“助产评估”工作,对各旗县市自评合格的12个二级、40个一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进行了现场评审,对达标单位核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并作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定点医疗机构。二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准入工作。对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产前诊断技术进行现场评估,通过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人员考试、操作技能考核,现场评估,对两家医疗保健机构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评估结论。两家医疗保健机构经过整改,已提交复审申请

,复审工作正在准备中。并对18名考试、考核成绩合格的医务人员颁发了自治区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资格证。

4.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出生医学证明的5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监督管理,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经过讨论修改,目前正与自治区公安厅会签,即将印发。

(三)统筹实施妇幼卫生项目

1.制定妇幼卫生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年度任务。完成了上一年度各项目(降消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妇幼卫生监测与出生缺陷防治项

目、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母子系统保健项目、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项目、高级产科生命支持项目)的总结上报工作,制定本年度实施方案。各盟市确定了落实自治区实施项目主要策略和措施的具体办法,分别制定下发了项目实施方案或计划。

3.实施项目综合督导。各盟市在督导工作中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面上督导与重点督导相结合,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把项目督导、妇幼卫生工作考评、年报质量控制等相结合,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了妇幼保健各项工作的均衡发展。为了加强督导能力,全区分东、中、西区域举办了3期妇幼卫生项目管理培训班,全区270人参加了培训。

4.接受国家项目组的考核督导。中国西部四省儿童微量营养素补充项目工作考察组对我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儿童微量营养素补充项目进展情况的考察。通过考察,卫生部妇社司领导及美国亨氏公司的负责人对莫力达瓦旗儿童微量营养素补充项目执行情况、实施效果给予充分肯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国际合作项目部对我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母子系统保健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对整合妇幼卫生项目内容,统筹实施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对项目具体工作提出建议。

5.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配备基础设施。完成38个旗县妇幼保健机构和40个新增“降消”项目旗县妇幼保健机构的1550万元设备的招标采购及下发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妇社司与中华慈善总会实施的“慈善医疗阳光救助工程”,全区11所旗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购置彩超、全自动分析仪、手术床等16台大型设备时得到资助。改善了这些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备条件。

(四)认真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今年三月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全区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情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部署重点工作任务,确定2009年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各项政策落实,推动社区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加强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包头市作为国家社区卫生改革重点联系城市,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6个,占规划总数的95.45%,覆盖城镇人口188.4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总数的98.05%。全市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零利润销售药品增加到50种,在6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试点销售,全年为群众让利近84万元。成立了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增强了包头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能力。成功承办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第二组片区交流会。包头市昆区友谊1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全国健康教育培训基地。

(三)开展全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情况专项督察。

(四)出台《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与人事厅联合制定下发《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城市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范围、目标、任务,提供专家出诊、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的具体内容及保障措施。今年全区有996名城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到社区卫生机构参与支援工作,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

第8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妇女儿童群体健康指标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妇幼卫生、医疗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了解温州市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状况,本文对我市2004―2007年妇幼保健的主要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各项工作要求定期上报的各类报表。

1.2 方法

温州市各级医院及乡镇防保站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妇幼保健各项工作要求填写年报表。我市的鹿城区、乐清市和平阳县3个县(市、区)按照浙江省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以县为单位开展妇幼卫生4项监测,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出生缺陷报告卡及各季报表。市、县二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质控要求分别开展1年2次的质控检查,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结果

2.1 妇幼保健生命监测指标

近4年来温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本地孕产妇死亡的死亡率于2006年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大幅下降;围产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持续在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波动。流动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本地,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死亡率本地与流动无明显差异,提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表1)。

2.2妇幼保健工作指标

近4年来,温州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住院分娩率、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0~2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均保持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良好水平,3项筛查率中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和产前筛查因开展时间较晚仍处于较低水平,妇女病普查普治率有提升但仍偏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中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婚检率一直低于1%(表2)。

2.3 相关指标

妇女病检出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保持稳步下降,但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的逐年下降应引起我们关注(表3)。

2.4 3个省级监测区4项监测结果

3个省级监测区的监测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全市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全市相差不大,出生缺陷率上升幅度较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保持低水平

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因素很多,除孕产妇的自身等因素外,住院分娩率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越高,孕产妇死亡率就越低,卫技人员知识技能对孕产妇死亡率有着很大的影响[1]。2005年,我市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引起了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强化重度高危妊娠的管理,以“母婴健康工程”项目为契机,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医疗质量和抢救水平,同时出台《温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并对七种重度高危孕产妇实行重点管理和网络直报等,使死亡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24.04/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5.66/10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2007年全国36.6/10万,城市25.2/10万),属于低死亡水平市,围产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本资料中显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温州市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流动人产数占全市总活产数的近50%。三个省级监测区中的鹿城区和乐清市为流动人口密集区域,监测结果显示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全市水平。多数流动人口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因素的影响,主观和客观上不能主动接受妇幼保健服务[2],从而导致流动孕产妇、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难度均较大。因此,积极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居住地管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改善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服务质量,降低流动人口各项死亡率。

3.2 以创建规范化保健门诊为载体,提高妇幼保健管理质量

为加强两个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妊娠的管理,我市加强了规范化门诊的建设,在建设省级规范化门诊的同时,按照规范化标准推广市级规范化产前门诊和儿保门诊的建设,加强了基层指导和人员的培训,提高了系统管理的质量,促进了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儿童保健管理率、产妇住院分娩率的上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

3.33项筛查率逐步上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有了新起色

3项筛查工作是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层层责任落实,加大培训和宣传工作,我市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稳步提高,至2007年达到了83.45%,新生儿听力筛查和产前筛查于2005年开始逐步开展,但至2007年也分别达到了66.81%和16.35%,通过三项筛查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残疾儿的发生率,为患儿的家庭解除了极大的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4提高婚检率,降低出生缺陷率任重而道远

自取消强制婚检后,2004年的婚检率就迅速滑坡,降至0.49%,并持续在极低水平。本资料中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我市的出生缺陷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108.38/万上升到2007年150.7/万,这可能与监测质量不断提高有关,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各级有关部门着手努力开展免费婚检,有6个县区于2008年开始开展免费婚检但收效甚微。有研究表明,自愿婚检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原有婚检服务不能满足欲婚人群的保健需求,对服务质量无保证等存在不满意情绪[3,4]。因此提高自愿婚检率,必先提高婚检服务质量,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政府施行有效管理才会使自愿婚检率提高。

3.5促进母乳喂养率指导力度不足,母乳喂养率下降

近年来,我市的母乳喂养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由2004年的85.31%降到了2007年的78%,处于全省的最低。医务人员指导力度不够直接造成母乳喂养率下降;同时近年来对“爱婴医院”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使奶粉商销售有机可乘,奶粉宣传资料、免费婴儿配方奶粉、奶瓶进入产科病房;还有媒体奶粉广告铺天盖地,过度宣传配方婴儿奶粉的优点,使部分新妈妈造成错觉认为配方奶粉优于母乳。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管理和“爱婴医院”的督查力度,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3.6加强妇幼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基本服务质量

本资料显示我市的妇女病普查普治虽有所提升,但依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人口流动性,人群参检意识不高,普查开展工作不广泛,综合性医疗机构统计未到位等,2008年结合开展“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工作,全市普查普治率已提高到47.2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持续低于70%,这与部门间协调有关,部分县区妇幼机构未能联合教育部门对于托幼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托幼机构和民办托幼机构的管理,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村托幼机构资金投入,改善其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胡蓉平 李春荣. 社会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影响的通径分析[J]. 中华医学与健康,2006, 8(8):13-14.

[2] 张轶勋.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部/WHO/UNICEF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基线调查报告.中国妇幼保健,2008, 23(19) :2643.

[3]陈新. 婚前保健的卫生经济学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l6(5):370.

第9篇:妇幼卫生保健培训内容范文

探索构建以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妇幼卫生与Ⅲ级妇幼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工作衔接、层级分明、协作密切、资源共享的新型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妇幼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难点问题,认为:社区妇幼卫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补偿机制,充分利用Ⅲ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技术、品牌、资源优势,强化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改善社区妇幼机构硬件设施,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健康保健服务。

1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现状与妇幼卫生工作目标

我国妇幼卫生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公共卫生资金的分散,投入纯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开展不到位,导致了中国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中断或逐步萎缩,妇幼保健网络运转出现一系列问题。我国妇幼卫生的筹资基本依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资源分配原则,在妇幼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内外的相关机构依据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经费,这些卫生资源的补充对妇幼卫生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积极推动作用。但是以妇幼卫生管理的某一种模式为例[1],发现目标人群的受益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管理模式为例,有一系列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如健康教育、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等,这些管理措施对保护孕产妇健康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均是非常有效的,但对贫困人群,这些有效措施与目标人群接受这些措施的能力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目标人群需要以可负担的经济方式改变她们所面临的高危境地,如就医经费、所付时间等,为此,对一系列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的评估要同时兼顾其老百姓受益程度,希望社区或各政府投入人、财、物时以户为单位的,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成功的妇幼卫生管理可以起到增加当代和下一代的健康储量的作用,反之则会损失代际的健康储量。目前我国社区的工作都是与政府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政府的支持和社区工作体制的支持,妇幼卫生管理的目标工作是难以进行的[2]。为实现联合国《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等提出的妇幼卫生工作目标,降低孕妇产、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40/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7‰,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殖健康需求,要将妇幼卫生工作依托到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基本妇幼卫生服务。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妇幼卫生服务。

2目前的难点问题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历经多年的政府强力推动后,正在步入体系框架建设时期,作为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其发展一方面面临优质资源不足,居民认可度低,规模效应低等瓶颈问题[3]。另一方面,资源结构处于分化和调整过程当中,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薄弱,使其无法有效承担社区公共卫生系统网底的作用,软硬件条件与区域内的Ⅲ级医疗机构相差甚远,在较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担当起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费用昂贵、高端医疗资源浪费的医疗供需矛盾。显而易见,亟待根本改变目前形成“强者愈强”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妇幼机构Ⅲ级网络与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合作的新型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捷径。

2•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缺陷

Ⅲ级妇幼保健机构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属稀缺性资源,覆盖面有限,供需不平衡[4],财力不足直接制约着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影响其妇幼保健功能的发挥。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大型Ⅲ级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主要的医疗保健职责,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难以惠及广大妇女儿童,而相当多社区妇幼保健能力现有技术水平与设施条件不配套,专业知识理论更新缓慢,学科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而居民对社区首诊制的认同感未出现明显改善,为此导致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病源不足,运行成本高,发展目标不明。

2•2患者面临的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和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使城市低收入人群、无业人员、流动人口的医疗保健的可及性降低,就医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增大,社区妇幼保健机构与医疗缺乏一种有效地运行机制来促进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垂直服务,导致广大妇女儿童难以接受整体与连续性的妇幼保健服务。

2•3社会问题

2•3•1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不到位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补偿机制未能完全到位,目前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来维持其业务开展,不愿意提供或减少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使一些得到较好控制或相对稳定的疾病又重新抬头,社区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5],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当经济收入较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致使社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有效覆盖人群在逐步萎缩,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必须的资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资金不足,无法承担网底的作用。

2•3•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体制与结构上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目前医疗机构监管不足,卫生服务系统在体制与结构上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整合机制,而在传统卫生服务模式下所形成的不同发展模式,难以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整合模式。因此,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业务发展、硬件设施等并未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目标考核,使其发展缓慢,整体服务不配套,与Ⅲ级妇幼保健形成强烈反差。为整合和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应需要进行引导和规划,建立有效双向转诊,形成多元化卫生服务体系。

2•3•3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差,引起社会保障机制的欠完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差,我国由于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44.8%的城市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另外,城市中流动人口中从事低收入工作,缺乏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尤其是妇女遇到问题更多,更需要社会为她们提供充分的医疗保健服务,多个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常住人口2~7倍[6],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医疗保险,无力承担相关费用而不作产前检查,在家中和私人诊所产检,出现意外所致。#p#分页标题#e#

3加快促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3•1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社会的公益事业,应发挥政府自身的主导作用政府加大对社区妇幼保健系统的投入,以确保其公益性质,充分发挥政府自身主导作用。这种投入既可以是为需方购买公共服务也可以直接投入机构建设,包括财政资金投入和卫生资源性投入。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也应当成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得到的“惠民工程”,要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统一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指标,从而推进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事业发展。

3•2建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补偿机制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承担着城市公共卫生大量基本性工作,其保健服务的补偿机制和方式不是单一的,强调政府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共卫生产品和准公共卫生产品实行政府购买,同时要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设立社区预防保健补助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张连生等[7]提出要明确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经费补偿方式,这样才能完善服务项目,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取得社会的配合,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社区妇幼保健机构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与医疗保险制度紧密结合。允许非营利性社区服务机构在政府规定的定价服务项目之外,开展相关的延伸服务,最大限度地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8],在社区妇幼公共卫生系统之间建立层级工作关系,资源共享,在有限的投入内最大限度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3•3发挥Ⅲ级妇幼保健机构作用,促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3•3•1强化Ⅲ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我国自80年代以来陆续建立了以Ⅲ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网顶的区域妇幼保健网络,以此为支撑,常年开展对基层Ⅰ、Ⅱ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帮扶、监督检查工作,但就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本身来说,因其数量不多,专业技术人员有限,硬件较差。因此,以原有Ⅲ级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借助区域内Ⅱ级、Ⅲ级妇幼保健管理资源优势,明确界定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和发展目标,分别给予政府支持和技术保证,把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纳入集约型管理轨道,保证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张连生等[9]也指出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健全社区妇幼保健网络。

3•3•2完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功能认真探索社区妇幼保健“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以Ⅰ级预防为重点,充分利用Ⅱ、Ⅲ级妇幼保健院技术设备硬件设施的优势,针对基层妇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后、育龄期、更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生理阶段,分别开展系统规范健康宣传教育,完善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职能。投入一定资金建立省、市、区(县)联网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效促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深入、规范开展,提升社区妇幼保健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李静[10]提出将妇幼保健服务从院内转向社区,从个体转向群体,深入社区,走人家庭,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树立新的服务意识。

3•3•3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人才的严重匮乏和整体人员素质低下是社区妇幼卫生发展缓慢的根本制约因素。而Ⅲ级妇幼保健级妇幼保健院因其技术、学术、学科等多方面的要求,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根据社区妇女儿童的基本健康保健需求,经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制定社区妇幼保健人才建设规划,明确各级基层妇幼人员应分段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目标。依托市、区级妇幼保健院实施分层、分类、分期培训,造就一支能提供较高质量群众依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稳定社区基层妇幼队伍。

3•4探讨Ⅲ级妇幼保健机构,拓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模式

3•4•1市场细分模式妇幼保健业务就全国范围整体水平还不高,Ⅰ、Ⅱ、Ⅲ级机构开展的内容相互交叉多,Ⅲ级医院与社区竞争市场的现象比比皆是。要依托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尽快制定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Ⅲ级技术及管理规范,确定各级机构的工作范围。逐步申报成为地区甚至行业规范。要清晰划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使双向转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