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地铁运营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铁运营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铁运营管理办法

第1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一、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但是,近年来我国地铁事故频繁的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在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以确保提高地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地铁运营系统安全风险因素

(一)车辆设备

地铁车辆内使用不恰当的装饰材料和座位材料在存在外界诱因的情况下会发生火灾,而这些材料会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列车的行车部件的老化,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危险。乘客在上车时机选择不当,列车车门在关闭时可能会夹伤乘客,而车辆与站台的缝隙也可能会导致伤亡事故。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钢轨断裂、道岔损伤则会导致严重的行车事故。

(二)车站等公共辅助设备

车站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疏散通道、集散厅内堆放阻碍人流疏散的物品,则存在安全隐患,遇突发事件就可能造成人员的拥挤踩踏事件。乘客使用扶梯时可能造成碰撞、卷入等伤害。站厅和站台的地面防滑材料设置不佳则会导致人员摔倒。车站内电气设备故障,以及车站内建筑装饰材料选用不当,乘客携带危险物品,烟头乱扔处置不当,地铁站厅和通道违规设置的商业网点发生火灾易引发连锁火灾。

(三)地铁乘客

地铁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可能会造成地铁线路的运营中断。由于地铁运营服务的主体是乘客,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地铁车站内的操作不当或者在乘坐过程中不遵守城市地铁运营的有关法律规定,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四)地铁系统内人员

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由人主导、操纵、监控各种先进的设备,完成运营工作的进行。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安全观念、劳动纪律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如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都和列车的运输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z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五)掌握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根据一定方法评估其风险率、发生概率及后果程度等。风险评估一般采用风险矩阵图来评估风险源。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查找出的风险源分别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但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风险源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事故(故障)的可能性;同时,这些可能产生的事故(故障)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此时,就要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的情况按照危害程度从大往小排列,分别进行研究和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铁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2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天津地铁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地铁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工具,在各个城市迅速兴起。但由于其运营组织专业性强、技术装备复杂、客流量大、封闭运行等特点,一旦受到系统自身或环境影响时,极易发生重大事故,处置不当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0号)、《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1][2][3][4],通过研究总结天津地铁运营生产现状,重点阐述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危险性分析、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培训与演练等方面的研究与思考。

2组织机构

2.1组织体系

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原则,由公司主要领导组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救援工作。其下设应急救援执行组,由各部门按相应职责及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如图 2-1。

结合地铁运营生产特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常设于控制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转交指挥权。

2.2人员构成

总 指 挥:运营公司总经理

副总指挥:运营公司副总经理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部门经理

现场指挥:依次为现场负责人,业务主管、部门经理、副总指挥和总指挥。

应急抢险队伍分为三级:

一级:在岗人员(现场人员);

二级:兼职抢险队(各专业抢险队伍);

三级:支援抢险队(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支援现场救援的抢险队伍)。

3危险性分析

从“人、机、环、管”四大要素,针对地铁运营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作业环境、现场管理及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人口密度、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制定专项预案。

本文针对地铁运营生产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3.1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是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突发事件。大量的电气设备、建筑装饰材料、乘客违章携带危险品、恐怖袭击、纵火等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地铁火灾事故扑救困难,事故后果损失严重,容易造成较高的社会影响。

3.2大客流冲击

天气变化、地面交通堵塞或中断、交通管制、大型活动等可能诱发地铁车站大客流。一旦突发大客流冲击,造成乘客滞留车站,甚至造成踩踏、运营秩序混乱等。

3.3通信系统故障

设备老化、维护等原因造成通信设备故障,会引发运营局部中断、列车降级无安全防护运行,造成客伤、运营中断、运营秩序混乱等

3.4列车故障

地铁运营各设备系统技术密集,构成复杂,相互协调配合难度高,部分设备直接服务于乘客。在列车高速运行时,一旦发生故障,可能造成客伤、运营中断、运营秩序混乱等。

3.5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因发生短路、断线或保护、遥控等功能失效而导致电力设备本身或其他相关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危情发生的故障。可能导致电力系统降级运行、照明缺失或用电设备无法运行、运营局部中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6建筑设施损毁

运营正线上由于外部施工、建筑病害、车辆撞击、隧道施工质量、地质灾害等原因,会造成区间结构出现裂损、坍塌、道床起拱的等现象,此类事故发生概率较低,风险等级较大,会造成运营局部中断、列车冲突脱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由于运营生产条件及其环境不断变化,所形成的危险性分析仍须不断更新。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目前地铁监测方式主要由设备监控、人员检查、数据分析三个方面[5]。

设备监控主要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列车自动超速防护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等构成。

人员检查主要由数据测量、安检、作业人员巡视、工作检查等构成。

数据分析主要由行车数据分析、设备故障分析、客流分析、气候分析等构成。

4.2预警行动

4.2.1突发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分为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级(较重)和IV级(一般),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4.2.2突发事件预警范围

当发生以下可能预见的会影响地铁运营的重大事件时,需突发事件预警:

车辆、重要设备设施突发严重故障,影响正常使用;

地铁车站周边重大活动;

可预见的大客流冲击;

恶劣天气;

控制区内发生可能危及运营安全事件;

各工作点位认为有必要上报的预警事。

4.2.3预警信息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各类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向各应急救援执行组传达;各应急救援执行组接到预警信息后,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分析其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做好急准备;信息组根据预警级别向社会公众相关信息。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迅速、准确、逐级上报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依据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如图5-1。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本文结合地铁行业应急处置特点,将四级突发事件进行了重新整理,见表5-1。

5.3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6]。如图5-1。

5.4应急结束

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I级、II级突发事件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定终止,III级、IV级突发事件由现场指挥决定终止。

应急终止的条件:事件现场处置完毕,导致次生、衍生事件隐患消除,满足运营条件后,经现场指挥确认后,现场应急结束。

6培训与演练

培训与演练是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应急人员能够正确进行应急响应的重要保障。本文采用四级培训与演练管理制度,见表6-1。

7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城镇人口不断增加,随之带来各地地铁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地铁运营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日益上升。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将有效的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减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0号);

《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200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第3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铁; 换乘站; 大客流; 组织方案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点,当换乘站出现大客流、或某条线路发生延误、运能不足导致换乘站大客流事件时,需要客流组织以及行车组织的相互配合,确保地铁安全运营与乘客人身安全。地铁作为城市交通中快捷、安全、准时、舒适的交通工具之一,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地铁可以有效的解决早晚高峰期道路拥堵、上下班人员聚集一处难以疏散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地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晚,一些地铁运营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方法,当地铁与其他城市轨道形成一个交通网络后,其面对的客流组织就不单单是一个车站那么简单可以完成的了,而是需要多个车站,多个线路共同协调、控制才能最快的运输乘客。以下就地铁换乘站大客流应对组织方案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一、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需遵循的原则

1.1科学合理的设计乘客流向,在地铁站台、楼梯、大厅处尽量减少客流相互交叉和对流.并合理的设计标线.要有醒目的标识提醒乘客在楼梯和扶梯上尽量靠右站立和行走.有秩序的上车下车,避免产生拥挤。

1.2在客流容易混行的区域,如大厅或楼梯等处.需设置必要的安全线或栅栏隔离.以免流向不同的乘客互相干扰。

1.3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分析客流量,注意恶劣天气或者特殊节假日期间客流的变化,随时监视客流的骤变.同时密切注视乘客的安全状况。

1.4工作人员要引导乘客在换乘通道单向流动。避免大客流在换乘通道因为双向行走造成大客流相互冲击,引发交通秩序混乱。

1.5完善统一导向标识系统.准确快速地分散客流,避免乘客交叉聚集和拥挤。

1.6应尽量为乘客提供方便,减少进出站和换乘时间及距离。

1.7应有站内空气、温度调节设备,并设置无障碍通道。

1.8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对客流组织和突发事件进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影响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列车运送能力。列车运送能力是车站乘客疏散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本身主要受车辆行车间隔以及列车负荷(载客量)大小的影响和制约。

2.2售票、检票自动设备能力。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和自动检票机这两大类。它们的数量、服务能力以及分布位置对客流的组织效率产生着直接影响。车站应保持售票、检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为机器故障导致旅客滞留。

2.3车站出入口及通行通道的通过能力。这个因素对车站客流的影响比较大,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和规模通常根据车站周边环境以及客流进出的方向和数量确定。但基于运输安全以及消防安全、人流疏散等角度考虑,车站至少应保持两个以上的出入口通道开通。

2.4乘降设备的通过能力。即自动扶梯、楼梯的通过能力。其数量与分布位置是根据车站客流量的预测于车站建设时就提前确定的,对站内客流的疏导与组织也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2.5特殊条件下应急处理能力。当遇到大型活动、恶劣天气时,由于客流骤然增加,导致上下车困难,旅客在站台内长时间停留,此时应该有应急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及时疏散旅客,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

三、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方案

人群管理理论在国内外大型人群密集场所的管理中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成效,因此.可将人群管理理论引入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中人群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系统地计划、监督和控制人群的有序移动。在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的宗旨正是针对站内乘客有序地进出和乘降管理。在客流组织中,只有对乘客群体特性和心理以及他们在时间、空间、接受信息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作用等因素分析之后,才可能掌握和了解乘客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需求.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客流。

3.1在空间环境中的大客流组织方案

当换乘站上人流过于密集时,车站设备、设施和组织人员等资源的效能就会降低.这时就会在乘客中产生潜在的内心压力在地铁换乘站最应密切关注的是站台、通往站厅的楼梯、大厅和通道。应由里向外、由下而上的关注人流密度,把握住这些区域人口的流量限制。从运营安全的角度.首先应避免站台乘客过于集中.其次要防止狭长换乘通道人流流动缓慢和滞留.当监测中达到或接近车站最大容许的乘客密度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疏散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

3.2在时间上客流组织的方案

时间、周边环境或线网改变引起的客流变化。提前预见突发大客流可能产生的时间.做好本站换乘的应急预案准备。另外.在地铁换乘站为防止大量乘客短时间同时聚集到站台或换乘通道.车站工作人员必须控制此区域入口的人流密度.尽快疏通和调整出口人流速度

3.3大客流组织中信息传递的方案

把正常状况和非正常时期的通讯联系方法纳入到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中,要分析和预测车站内有关客流组织可能出现的情况,明确当车站遇到哪种情况时,该由谁负责信息的,以及信息的内容和时机.建立换乘站线路之间相互统一协调的快速信息处理反应机制。并建立在特殊状况时.向乘客信息及向上级主管通报的管理办法

3.4对乘客产生能量作用的组织方案

在地铁换乘站乘客要遵守客流组织的原则:在大客流集中区域尽量实行单一流向,避免混行;在对流严重.容易冲撞的大厅或楼梯,用安全线或护栏分流或缓冲乘客流向和流动速度.缓解乘客之间产生的能量和相互之间的反作用.避免发生事故。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铁作为最快速、安全、舒适的城市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缓解城市交通的堵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地铁的运营中经常会遇到较大客流的挑战,如何减少大客流对于地铁营运的不利影响,成为地铁营运工程中比较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2] 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唐寿成.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7(9):48.

[4] 周庆灏.单建平.地铁车站超大客流的运营组织[J].城市公用事业,1998(3):8.

[5] 张伦、陈扶.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5):87

第4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GIS;RPA;运营保护

Abstract: the subway engineering is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operation safety and system stability concerns to the company by the lif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asset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subway lines, need to monitor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ensure planning metro operation within the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ound the line to the subway daily operation of affect the minimu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running around the subway and monitor the area of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Keywords: GIS; RPA; Operation to protect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gic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指为收集、管理、操作、分析和显示空间数据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GIS集成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它不同于以往只处理统计的数据库系统(以Excel为例)和处理非地理坐标的计算机图形辅助设计软件(以3D-MAX为例)。处理方式较之前两种更加全面,即地理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具有空间地理信息,也具备统计信息特征。例如城市地铁高架桥梁,相邻两个区间的起迄点是地理特征,区间造价、技术标准以及区间列车通过量等,又是具有统计数据特征,这些统计数据在纸质地图上难以表述。

GIS是将地球表层信息按特征的不同进行分层,每个图层存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对象集合。在城市中,如线路与桥梁、地块开发、建筑物及市政管网布设等构成了不同的图层,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和存储,每个图层具备唯一的数据库表与之对应,GIS除了具备一般数据管理系统的输入、存储、查询和显示输出的功能外,更能够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根据对结果的动态分析,为后续的评价、管理和决策服务。

2、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

2.1系统模块

模块组成:数据库管理模块、线路规划和分析模块、图件生成与管理模块。

作者简介:

李振宇,辽宁丹东人,(1981~);

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铁工程施工及安全监测工作

2.2主要功能

2.2.1数据输入与管理功能:

包括轨道工程、评价要素基础空间图形的数字化及属性数据的输入、修改、增加、删除等操作,以及图形空间数据分层管理和输入。

2.2.2预测与评价分析功能:

根据已输入的不同年代、层数和建筑性质的建筑、土地储备面积数据和参数以及有关修正值,分别按照各自相关联模式计算出建筑面积潜力、老城改造机会、新区开发机会、覆盖人口等预测值,并结合敏感因素进行叠加预测,根据评价标准判断选线是否达标,是否需要开展后续行动等。

2.3系统设计

2.3.1 图形空间数据准备

图形空间数据包括基础背景图层、轨道线路图层、遥感图层、地形图层等多图层多属性的空间数据。现状数据,采用1:10000基础地理数据结合航拍地图,可用于土地储备面积和规划的总体分析;对于建筑容积率和老城改造分析采用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建筑图层普查数据作为分析的主要数据;规划数据,包括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红线规划,市政管线规划和控制性相关规划等。

2.3.2 属性数据准备

满足系统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存储反映预测、评价、管理工具必需的基础数据,不追求数据库的大而全。属性数据包括:

a. 建筑基础数据: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性质、门牌号码等;

b. 土地基础数据:土地用途、土地使用者、土地面积等;

c. 敏感点信息数据:敏感点类型(居民点、学校、医院、河流等)及轨道线路的位置关系等。

2.3.3 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

可以把轨道线路作为线性目标,建立沿线两侧各50m的铁路保护区域,确定并列出所有保护区域内的建筑物,将评价要素加入属性表中。

3、地铁保护区域(RPA)

地铁保护区域(railway protect area)一词,来自西方较早开展地铁运营服务的国家,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义。现以深圳、上海、香港三地的地铁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诠释铁路保护区的涵义。地铁保护区域用RPA代替。

3.1深圳地方性法规

《深圳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暂行)》第三章【1】,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管理中提到:“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是指以地铁地下车站和隧道两侧各50米内,地铁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各30米内,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各10米范围内的陆域和水域。如需变更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范围,须经市政府批准”。

3.2上海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暂行管理规定》第四条[2]规定:“

(i)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ii) 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iii)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3.3香港特区法规

香港铁路公司企业条例:“ 铁路保护界限:为铁路构筑物或铁路围栏或 围墙对开约30 米( 如无铁路围栏/ 围墙, 则由最接近的路轨起计) , 但假如某地段有部分位于该30 米范围之内, 则整个地段均会划为铁路保护区”。

根据深沪港三地对于地铁保护区域的界定,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内涵相近。均指出,在开通运营的地铁或轨道交通设施周围,确定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即为RPA。该区域内的所有地铁车站,隧道,桥梁以及其他和地铁运营相关的附属设备,均需要受到严格保护。

由此看来,对于正在运营和将要运营的地铁线路,进行RPA的划定以及区域内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尽快确定RPA,才会对列车运行、设施及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4、GIS在地铁RPA中的应用

GIS因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功能,在城市地铁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用在地铁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和养护的所有阶段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科研;二是应用在不同职能部门、不同业务单位对地铁工程的管理中;三是广泛应用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地铁公司以及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单位,为各单位的业务往来提供数据支持。

4.1数据库图层叠加

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例如,将地理数据库中的线路基础层与水系层进行叠加分析,可获得线路层原来没有的建筑物的重要信息,为运输指挥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亦或城市建设造成地面物体的边界变化。

4.2涉路工程稽核管理

每个建筑物在修建之前,施工单位须经过地铁运营单位的许可及备案,由于申请非常多,并需派人实地勘察,工作繁重。为合理调配经办人员的工作,有必要利用GIS,将相关申请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其中的建筑物地址属性与地块空间数据关联,这样可以方便地将一定时期内,所有的修建的位置分布显示在地图上,可以方便地根据申请量的多少、距离、开发边界等信息,合理调配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

4.3桥梁养护管理

GIS为地铁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化地理平台,正是基于此,CAD已由早期的平面二维设计跨入三维设计,GIS还与轨道管理系统、道床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等养护管理系统相连,借助先进的轨道与桥梁检测设备和数据搜集手段,使得地铁养护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经济高效。

如香港已经建立的地铁高架桥梁维护GIS,该系统使用专用检测平板列车,定期检测桥面的平整度及轨道水平及高程等原始数据,这些指标由车载GPS定位装置,精准确定轨道线路的位置,监测数据传输到地铁高架桥梁维护GIS,养护模块自动生成线路区间养护报告,根据劣化程度,经调查后确定后续维修养护方案。

4.4地震灾害与损失估计【3】

地铁线路所经过的区域,或多或少都会跨越地质断裂带,随着其深度不同,对地铁线路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可以在这一区域利用GIS技术,对地震灾害以及次生灾害的评估,对日后的降低危害、资源分配、紧急响应规划都有重要意义,利用GIS可以对地震发生的“场景”进行模拟,并估计该区域由于地震诱发的潜在损失,切实保证地铁安全。

4.5路径优化分析

路径分析是为资源寻找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其核心是求解最佳路径,而不简单是最短距离的求解。因为运输不仅受到交通网络各种阻碍因素影响,还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为达到快速、高效的保障目的而选择一条最佳行进路线,该功能常用于大体积(超高超宽)物体桥下通行[4]。

4.6空间分析功能

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是GIS的优点之一。在现有的空间数据基础上,利用缓冲分析、网络分析、 叠合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复杂空间问题的决策研究,模拟预测变化趋势等。如:以轨道线为中心,建立任意长度的缓冲区,分析出在缓冲区范围内各种管线的分布情况,显示某范围内距离轨道最近的管线或者对其进行碰撞检查等;还可以对大量长期的轨道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预测轨道沉降变化。

5、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运营期间地铁的安全,在地铁保护区域内建立相关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应该集中在自然数据的采集、综合数据库的建立、桥隧养护档案的存储、图层信息的合理化应用等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及运营的迅速发展,应用在运营地铁保护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必将继续发挥它的优势。

[1]第140号.深圳市地铁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S].2004

[2]第442号.上海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暂行管理规定[S].2006

[3]刘贵明.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5.

[4]寇静行.博磊.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N].中国测绘报.2009-05-29.

GIS in metro operation protection application

Li Zhenyu1 Sun Mingyan2 Xie Hua2

MTR Corporation (Shenzhen) Limited, Guangdong, Shenzhen, 518019

Abstract: Metro project is a city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mportant component, its safe operation and the system st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 driver and passenger safety and equipment assets investment benefi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peration of metro line, nee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at the planning metro lines within the surrounding engineering activities on metro operation minimal imp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metro are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第5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P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中心,而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成本管理工作做好了,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地铁运营的成本费用是指地铁在为旅客提供运营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是制定地铁票价、政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 地铁运营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技术安全部门:负责设施设备、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及劳动防护用品、工器具的发放范围及配置标准,提出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安全生产、生产维修等计划。

(3)人资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培训计划,控制工资总额。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培训计划。

(4)物资部门:负责制定库存限额及库存资金占用定额,协助生产部门制定生产材料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提出年度、季度各类物资采购计划。

(5)综合部门:负责办公用品、印刷品、电话电信等的管理及办公类物资、后勤保障用物资配置标准的制定工作。提出年度、季度各类办公类物资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等费用计划。

(6)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地铁运营成本费用分类及开支范围

2.1 成本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期间费用、运营生产成本两大类。

(1)期间费用:包含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和财务费用。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社会养老统筹、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公务车使用费及印花税等国家规定缴纳的各类税金。

(3)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营运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4)营销费用:是指企业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营广告宣传费、展览费等费用。

(5)运营生产成本:是在经营生产、维护维修地铁车辆及设备过程中实际耗用的各种修理用备件、消耗材料、燃润料、水电能耗等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从事运营生产活动的人员工资、福利费、奖金、补贴等;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折旧、劳动保护费等。

2.2 运营生产成本的开支范围

(1)在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能源(电力、水耗)、材料、燃润料。

(2)从事运营生产而发生的人工成本,如生产人员工资及附加。

(3)为管理和组织运营生产而发生的办公费、劳动保护费和生产用车费等。

(4)为生产而发生的修理维护费,主要包括材料费、委外修理费、车票印制费等,为运营车辆及设备完好和正常使用而发生的大、中、小修各级保养、检修、材料费用。

(5)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6)为运营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计量检测费、无线频率使用费、保安服务费、保洁服务费等。

(7)运营生产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费,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乘客人身保险费。

(8)经财政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列入成本的其他费用。

3 运营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3.1编制生产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由生产、技术安全、财务、物资、综合等相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设备及能耗定额;各职能部门的费用开支定额和资金占用定额及库存限额。

3.2制定各项费用管理办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等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并采取分级归口管理办法,各部门负责其预算内的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由财务部统一控制。

3.3健全分公司原始记录和规范计量管理。对分公司所有物资的购进、领用、耗费、入库、出库转移等都必须有准确的计量和原始记录,并定期检查、及时传递。

3.4实行定额领料制度;按照维修修程定额领用消耗材料。

3.5健全考勤和统计制度;制定分公司考勤和统计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和报送相关统计报表,真实反映公司各项经济指标。

3.6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从班组到部门要配备必要的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对日常生产消耗、成本进行过程控制,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积累与核算工作,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级原始台帐,为成本核算、预算及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7下列各项开支不得列入成本

(1)应在基建项目中列支的各项费用,工会经费及营业外支出中开支的费用。

(2)各项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

(3)基建项目借款利息和专项借款利息。

(4)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费用。

(5)超出国家规定开支标准部分的各项费用支出。

4 运营成本费用预算管理

4.1预算费用是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对企业未来的收入、运营、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等方面以计划的形式具体的系统反映。

4.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遵循“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的原则。

4.3建立完善的运营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管理体系。

(1)每年根据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经营预算及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2)根据运营成本预算内容,制定分公司年度成本费用预算方法,编制年度预算并上报总公司审定后,分解运营成本费用指标,实行层级管理,落实成本费用主体,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奖罚措施。

(3)强化定额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营成本费用预算定额。

1)合理的确定设备检修作业预算,建立健全基础台账,科学合理修订和完善各项支出消耗定额,提高养护维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使资产运营状况和费用支出水平最优化。

2)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根据生产任务需要,科学安排单位劳力结构,避免劳动力的闲置和浪费,严格控制外购劳务。

3)以预算目标为标准,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和差异分析,确认其责任归属,并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使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利益挂钩。

5 成本费用审批制度

5.1建立运营成本授权批准制度,审批人应当根据运营成本授权批准制度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5.2下列项目进行授权审批: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支出、成本费用分析。

5.3授权批准实行“一审一批制”为主,其他授权批准为辅的批准方式。

5.4财务部负责审核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并编制分公司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定期编制成本费用相关财务报表,报总公司审批。

5.5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对超出本部门的成本费用支出事项提出申请并上报审批;对成本费用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定期编制本部门成本费用相关财务报表。

5.6编制相关申请报告或报表

(1)运营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2)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3)超出成本费用支出事项申请。

(4)其他成本费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须申报审批的事项。

6 运营成本核算方法

6.1成本核算方法有直接计入成本的费用和不直接计入成本需分配的费用。

6.2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及谨慎原则。

6.3凡能直接计入的费用均直接汇集。如人员工资及福利、生产维修费、车站保安、保洁费、车票印制费、安全事故费等。

6.4凡不能直接计入成本的,按线路运行里程比例分配(多条线路情况下)。如办公费用、差旅费、修理费、消耗材料费、劳动保护费、印刷费、保安服务费、计量费和折旧等。

6.5水电能耗按实际消耗直接计入成本。

6.6维修材料费按实际消耗直接计入成本。

(1)材料成本包括材料购买价格、运杂费、装卸费、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等。

(2)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成本。

6.7委外维修费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已履行合同进度计入成本。

6.8工程改造费按工程完工验收计入成本费用。

6.9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线,不得相互混淆:

(1)应分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线;分清库存材料与消耗材料界线;分清维修材料与工程材料界线;分清一次性消耗件与可维修件和呆滞件的界线;分清接管材料与自购材料界线;分清预算费用与实际成本消耗之间的界线。

(2)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应按实际成本计量,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成本、费用;凡是属于下期的成本、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成本、费用。

(3)库存材料与消耗材料:库存材料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备用的各类材料,包括储存在仓库的各类材料、备件、辅料,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将要消耗的物料;消耗材料是指为用于生产设备、运营车辆的维修、保养而实际领用的物料,包括各类材料、修理用备件、辅料等。

(4)维修材料与工程材料:维修材料是指为运营生产设备、车辆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所发生维修、保养用料,即按计划修程或故障修、临时修用料等。工程材料是指为完善原有设备的功能或缺陷,对其进行改造所领用消耗的材料,或企业的自营工程、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不计入生产成本中。

(5)一次性消耗件与可维修件及呆滞件:一次性消耗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消耗,不可重复使用的备件;可维修件是指计划修程更换下来的各种可继续使用的配件,或经修复后仍具有使用功能的配件。呆滞、废弃的物料是指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生产中已不再需要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已霉烂变质的,已遭毁损不具有修复使用功能的其他已无使用和转让价值的物料,企业将作为当期损失减少存货账面价值。

(6)接管材料与自购材料:接管材料是指由总公司移交的各类材料和备件等,已在基建期工程费用中列支,不再列入运营生产成本。自购材料是指由运营分公司自行采购的各类材料和备件,领用时计入运营生产成本中。

7 运营成本控制

7.1 运营成本控制管理

(1)制定成本控制方法。公司根据各类消耗定额,确定运营目标成本,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对目标成本的实现进行全过程控制,按时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采取具体措施,保证目标的完成。

(2)材料成本控制。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制定存货管理办法,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制定完善领料制度,加强库存物料管理,督促检查物料的收发、领退、调拨、盘点、保管和报废等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防止物料的短缺毁损;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稽核工作,对材料(含行政劳保、维修材料等)每月一次进行清查盘点,保证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3)人工成本控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按照线路规划、人员配置定岗定员,降低人工成本。

(4)运营费用控制。制定各类生产、管理用品配置标准,归口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审核并严格执行,努力降低运营费用。

(5)成本分析和考核。建立成本分析考核制度,并纳入分公司绩效考核中。

7.2 运营成本控制措施

(1)加强运营成本的事前控制。从运营生产到运营服务全过程进行成本预测、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制定费用预算和运营成本计划,进行运营成本的事前控制。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营成本控制标准;其次,建立运营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成本。按分工职责实行层级管理,按时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采取具体措施,保证目标的完成。

(2)强化运营成本的事中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实行定额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生产成本差异,将生产成本指标分解落实,进行运营成本的事中控制。一是对费用的控制;二是对成本的控制;三是对特别项目的控制。

(3)运营成本费用的发生和付款要严格执行公司授权文件的规定,各级审批人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应严格遵守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任何人无权修改扩大成本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并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努力压缩成本支出。

(4)发挥成本事后控制的作用。分析影响运营成本升、降的因素,寻求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的方向和途径,拟定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的要求和措施,制定更加合理的定额标准和运营责任成本。

1)定期召开成本控制报告分析会。主要是在公司内部要定期进行生产成本分析,利用生产成本核算资料与定额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2)分析成本差异,提出措施并纠正偏差。要经常检查定额和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发生偏差,要分析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偏差,保证运营成本计划指标的实现。

3)建立奖惩制度。以定额成本为目标,建立公司成本考核制度,以责任者为成本考核对象,按责任的归属来核算有关的运营成本信息,把运营成本考核与效益工资、奖金结合起来,有奖有罚,以充分发挥成本分析考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易颜新.成本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

[2] 冯正权.非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1.

[3] 何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9),1.

第6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行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加以体现。同时,科学的专业定位也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自2013年4月以来,地铁1、2号线南段开通,昆明正式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同时,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通过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我院紧密结合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依据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本土化人才入手,主动出击寻求与昆明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合作途径,共同探索专业定位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密切关注地区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基本原则。我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对典型专业工作岗位的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和目的性进行职责分析,同时对职业能力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进行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该专业的工作岗位定位,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定位实现了“无缝结合”。首先,学院成立了以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及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确定专业定位,共同开发课程,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其次,规范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学院教学团队按顺序分别进行专业论证、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知识技能分析、知识技能模块重组等工作,根据专业定位、典型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专家优势资源,全面分析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深入研究涉及的各种岗位和各项岗位能力,突出岗位能力所要求的实际技能,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终形成“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企业需求来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加强培养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企业入手,并以岗位设置为依据,聘请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担任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委员或实习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并邀请其参与审议专业教学设计和研究课程设置等工作。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构建“德、技、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目前,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课程模块已基本构建成型。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论证,与相关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社会、企业的人才规格需求,从而调整和精简了部分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内容,增设了兼顾学生多方向就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的课程,如创业指导、基础会计、物流管理、公共关系等,这一举措既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灵活性和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实训体系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岗位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高职育人特点,注重岗位技能培养,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模拟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岗位训练和企业文化,在实习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实训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实习实训效果。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为学生提供功能完善、高度仿真、符合课程改革方向和职业认知规律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在这种职业环境氛围下的训练和熏陶,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快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为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实质有效的帮助。

四、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改变以往企业投入设备在学校建实训室的模式,学院与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是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该合作项目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厂中校”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其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当地企业需求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从性;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破解了学校“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总之,“厂中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能使实训基地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确保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功能,校企双方经过协商后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规定了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实施规范的管理机制。另外,校企共同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手册、学生实习手册等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标准共同考核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严格考勤和考核,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的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即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第7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合同档案管理 部门立卷 信息化 编研

【分类号】U231.3;G271

0 引言

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众多、专业复杂,地铁工程圆满顺利地建成,合同的作用功不可灭。建设单位是通过合同制约、管理和监督各参建单位,参建单位依据合同完成各自工程项目。合同在中间是一个桥梁作用。而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可以及时运用合同档案记载的内容依法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合同又起到了一个凭据作用。另外,通过对合同档案信息地提炼,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管理好合同档案的意义就可见一斑。本文结合地铁工程合同的特点及类别,针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地铁工程合同档案管理进行了探讨,从而规范合同档案管理,提高合同档案管理水平。

1 地铁工程合同特点及类别

地铁工程合同档案具有档案和合同的共性,又因地铁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合同档案还具有以下特点为:专业性强,合同数量大,种类多。合同按内容可分为工程建设类合同、运营管理类合同、资源开发类合同、公司人事及行政事务管理类合同及综合类合同。工程建设类合同分为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建筑承包、安装承包、装修承包、物资设备采购、工程、技术咨询和专题研究合同、工程征地、拆迁、借地等与建设有关的其他合同、地铁建设工程其他资金来源的合同等。合同按档案类别又可分为管理类合同、基建合同、科研合同、设备合同、劳动人事合同等;

2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2.1.合同文件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合同支撑性材料有些原件缺失,有些为复印件,附件不齐全等。公司合同管理实行的是承办部门与相关部门审查会签相结合的制度,每份合同都应产生合同审批签发单、律师意见书、财务意见、各相关业务部门意见及其修改稿件和会议纪要等等合同支撑性文件材料,但是这些附件材料总是不齐,时有时无。

2.2部分合同未能及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目前除合约部主管的建设工程类合同定期向档案室移交归档外,其它部门及下属公司的合同很多还留存在各自手上。如运营公司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国产化、科研技改合同;实业公司的物业租赁、广告发包承包、合同、房地产开发、物资采购等合同;办公室汽车采购、维修合同、办公用品采购、其他行政管理合同;

2.3移交归档的合同文件材料散乱未经整理,合同整理组卷困难。因档案人员对合同评审过程不了解,在对合同进行整理组卷时,常常对一些看似与合同无关的材料拿不准、伤脑筋,对于过程中反复修改的合同稿顺序更是迷惑,而且因合同附件材料很杂乱,合同附件材料是否齐全、签章手续是否完善也很难把握

2.4合同整理组卷工作积压严重。地铁工程合同量大,平时合同都是批量移交,批量签收。每逢合同利用时或是突击组卷或只能提供散份合同文件。未装订合同借出可能有合同附件遗失风险。

2.5合同电子文件目前尚未归档。

2.6合同档案管理还停留在初级的合同整理、归档阶段,尚未着手合同的编研,合同档案资源价值尚待开发利用。

3合同档案管理思路

3.1建立合同档案网络管理体系,推行部门立卷制。

由公司档案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整理、保管公司所有合同档案,并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和培训合约部门及各下属公司的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约部门及各下属公司应分别确定一名合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合同及其相关文件材料的组卷归档工作。企业档案管理规范明确指出谁产生谁收集,谁负责谁组卷。因为每份合同具体有哪些附件材料,材料之间相互关系只有承办人员是最清楚的。让具体承办人预立卷,各部门下属公司合同档案管理人员组卷,实施部门立卷制才能保证合同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又能避免合同组卷工作大量积压。

3.2制定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固化合同管理各部门的职责。

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建设合同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完整保存合同及其相关凭据材料。通过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档案管理部门职责,合同归档具体要求及合同的利用。通过制度界定各部门各责任人的整理组卷的义务责任。通过归档制度明确合同及其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归档时间、归档程序、归档质量要求以及归档控制措施。用归档范围指导哪些文件材料应归档范围。例如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传真件及合同成果性资料等均应为合同的组成部分,而一些跟签发合同并无直接关系的审计材料、其它行政收发文及联系单就不应归入合同。通过归档要求固化合同移交清单,明确合同移交附件的准确页数。通过合同利用制度明确合同正本原件无特殊情况不外借,避免合同借出遗失风险。各分公司、各部门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须借出,须经分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合同还应每年清理一次。发现损毁、遗失,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单份合同文本达二页以上的须加盖骑缝章,这些均需在合同归档要求中明确。

3.3 开展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在公司内部开展法制宣传,增强公司各部门合同管理人员法律观念,增强合同归档意识。讲解合同管理办法及归档要求,明确合同整理细则,如何鉴定归档文件,如何排序,提高预立卷的案卷质量。同时可通过培训对合同管理人员日常的合同副本文件的接收、借阅、发放管理等进行规范。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质理和水平。通过内部沟通交流,为下步实现合同电子文件的移交归档做好准备。

4.4加快合同档案信息化建设

公司目前已开发运用合同管理系统用以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但是合同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还不能对接。档案管理系统的合同信息完全还完全依套手工录制目录和挂接电子文件目录。如果把两者对接起来,就能避免大批量的合同文件电子目录挂接工作量,减少人为失误。实现以后同步合同电子目录与电子文件同步传输,即便于合同档案管理,又方便合同查询利用利用。

3.5开展合同档案编研工作,加强合同档案资源开发。

通过对合同信息进行著录,根据各部门需求,编制各类合同信息小册子和合同档案检索表,发放到相应部门,或是通过如OA平台或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合同目录信息等活动,即可以从合同中提炼出重要信息方便各部门利用需求,又可通过对合同信息的汇总给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合同不仅是一种凭证,更是一种资源。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把死合同变成活信息。

第8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昆明地铁 商业物业 运营管理

昆明,四季如春的旅游城市,在建设美丽昆明、幸福昆明的发展要求下,昆明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日益快速。昆明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云南省昆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全国轨道交通种类比较齐全的系统之一。系统包括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并即将运营的昆明地铁系统,昆明铁路局开行的城市米轨列车以及于2013年开通的环滇池列车。2012年6月28日,昆明地铁6号线(机场线)正式通车,标志着昆明成为自苏州后第二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同时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省会。作为安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地铁,昆明地铁的运营,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昆明正迈向现代化城市的行列。

随着地铁的开通运行作为辅助配套的地铁商业经济应运而生,通勤和消费是乘坐地铁的两大主要目的,地铁已由始建之初简单的交通概念范畴,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城市商业概念;从当初单一的“一站式消费”发展到如今的“商圈式消费”,地铁商业经济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快速全面催生城市商业经济。

地铁商业经济是依托地铁整合沿线站点的土地资源、商铺资源、广告资源、通讯及视讯资源、房地产资源等形成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以对地铁附属资源开发获得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 是地铁行业普遍采用的模式。对昆明地铁而言,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商业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利用好自身优势,紧跟当地商业发展步伐踏踏实实走好以下三步:

一、商业项目业态设计

昆明地铁总设计线路六条,以“核心—网络”发展模式作为市域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总体框架,线路总长近两百公里,首期地铁商业物业预留面积几万平方米,此类项目市场潜力巨大,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对地铁商业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市场、客户、品牌定位,以此作为各项基础工作的指导。

准确定位。由于昆明地质条件限制,给地铁现有物业设计与规划带来一定难度,极易导致功能设计模糊、设置不合理、规模差异大、配套欠缺等问题,商业物业经营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作较大调整,必须在后期业态的定位上花工夫。

在这方面,昆明可以借鉴南京的成功经验,依托特色街区,通过地铁站口与特色街区相连接,以地铁带来的巨大人流量来推动街区经济发展,带动地铁周边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各站点特色的商圈互动经济模式。

在商业业态设计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形成聚合化、立体式的产品经营区域或服务业经营区域,把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与有序结合。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发掘具有丰富商业项目策划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的概念设计和前期项目研究策划、商业类型细分、市场定位设计与确定,找到最为适合昆明地铁的商业业态是难点之二。在项目品类设计方面,避免项目雷同,业态种类相近,公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凸显卖点则是难点之三。

二、商业项目招商

招商工作事关全局,是整个项目开发的重点工作。项目定位后,在充分做好招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方可按计划、依步骤有序进行。否则,匆忙上马,效果不佳,岂不头疼。

找寻目标客户。第一步项目定位确定后,接下来就要根据项目功能定位情况进行客户筛选,包括区分潜在客户和显性客户,挑选出可能客户,根据客户的行业类别、属性、规模进行属性归类,最后整理、汇总。从中整理出的客户群中找寻主力客户,建立初期客户档案管理。

理顺招商思路。一是多渠道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平面广告、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等方式,尽可能多的拓宽宣传平台和宣传途径,在此过程中,实时跟踪宣传效果,有效控制、调整宣传力度和效果,确保宣传资金最大化,并从中找出最为有效且经济的广告方式,在下阶段进行持续性推广。二是多方式构建招商模式。选择自行招商、整体外包招商、分段外包招商、合作、中介五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1+1的方式进行项目招商。

控制招商周期。整个招商周期分为筹备期、启动、推进、后期四个时期,为有效开展每一时期的工作推进,需要对每一周期的时间区间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一阶段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昆明地铁线路运营是分段进行的,其特殊性决定了招商工作周期会较其他项目用时长。在筹备期需要完成市场调研、广告资料准备、广告媒介选择、招商模式确定、招商策略确定、明确招商操作流程、工作进度安排;用时一般控制在60~90天为宜。在启动阶段需要完成筛选客户、客户档案建立、意向客户接触、招商策略调整;用时一般控制在60天左右。在推进阶段需要完成意向客户实质性谈判、合同签订、租金收取;用时一般控制在180~240天。后期主要是一些招商收尾工作,譬如:委托款项支付、配套物业服务等;用时一般控制在30~45天。

招商风险控制。招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完全取决于以上工作完成的质量好坏,在招商前期,一定做到信息收集准确、资料准备充分、媒体选择适合、对外宣传投放有效;在招商过程中,一定做到客户选择准确(商户业态、经营实力、商户运营和管理能力等作为主要关注指标)、营销措施有力、组织协调高效;唯有如此,招商工作才可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另外,在招商过程中,务必要加强控制宣传、外包、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规避,避免出现外来因素造成的物质和声誉损失。

三、商业项目的运行管理

昆明地铁商业区基本都是密闭式购物区(Mall),招商工作完成后,对商业区域的日常商户管理、维护保养、氛围营造将成为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今后商业顺利发展的直接决定因素,为此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设计和规划地铁商业这一特殊业态的规管机制,以制度保障、服务保障、运管保障作为商业项目管理的重点,以确保商业项目的有序运行。

统一商户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商户管理办法,建立配套管理制度,从而统一和规范商户经营行为,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商户经营行为的合规性和有序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地铁商业项目的整体商誉,以此形成制度和规则性的保障。

提高维保服务品质。在加强商户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有配套的服务作为品质的保障的有效措施,要树立服务意识,践行服务承诺,提高物业维修、抢修的响应速度,提高物业维修质量,以服务质量满意度促招商和后续商业项目运营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第9篇:地铁运营管理办法范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调整铁路发展战略,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货主和旅客的安全、准确、快速、方便、舒适的要求,各国铁路纷纷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同时改革运输组织工作,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再加之现代管理和优质服务以及铁路的区域联网、洲际联网,使铁路增添了新的活力,在陆上运输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在现代化运输方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直至今日,世界铁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优化路网结构、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令世界惊奇的“中国速度”迅速崛起,我国铁路的客货运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骄人成果的同时,更应借鉴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我国铁路客货运输的发展,以适应世界铁路发展的新趋势。

一、世界铁路发展趋势

(一)客运方面

高速铁路已成为各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开通运营了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以日本、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高速铁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刷新着列车的试验速度和运营速度不断提高。

国外铁路为了满足旅客要求和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推出和调整客运产品,处处体现了服务个性化、人性化的精神与宗旨。短途旅客列车在德国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德国就将客运市场的着力点放在开发短途客运产品上。他们针对不同的需求开行了城市加快列车、地区快车、地区普通旅客列车。意大利则执行长途客运三级网络计划:第一级是在各主要城市之间以及意大利至法国、瑞士之间运行的高速列车;第二级是服务于各个地区中心和各个省会城市之间的城间列车;第三级是从各个主要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地区列车服务。三级运输网络的实行,让意大利的铁路客运份额有了大幅提升。在瑞典,铁路在里程600km左右的运输范围内有着飞机、汽车不可比拟的竞争力,所以,瑞典铁路的客运主要在这些范围里开展。为了让旅客对客运服务满意,他们大力开发、提供适应市场的运输产品。他们开行城际列车、地区间列车、夜间列车等不同档次的列车,提供铁路旅行、旅馆食宿、汽车、轮渡等一揽子服务。

为吸引客流,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外铁路公司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运营商开展联合运输,甚至涉足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运输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尽力为旅客提供完整的运输产品,使旅客享受便捷的运输服务。德国持机票的旅客可以免费乘坐到机场的火车;法国铁路公司为方便旅客换成个人交通工具推出向自驾车出行的旅客提供托运其汽车的服务;德国铁路公司通过购买运输工具和接受各城市委托经营管理办法,将其运营业务扩展至城市公共运输,包括城市快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甚至公共汽车运输。

(二)货运方面

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南非、俄罗斯、瑞典和美国等国都已开行重载列车,重载运输的世界纪录也一再被刷新。实际运营中重载列车的牵引质量一般为1万~3万吨。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开行重载列车的国家,双层集装箱重载列车数量已占重载列车总数的1/4左右,成为铁路高附加值货物重载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

为了满足货主对货物时效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发展快捷货物运输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国铁路快速货物列车平均运行速度由以往的120~140 km/h普遍提高到160 km/h,多采用“夕发朝至”模式开行;日本铁路货物列车全部实现直达运输,开行直达货物列车和集装箱直达列车,直达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10 km/h以上,窄轨铁路上货物列车的最高速度达到160 km/h;美国的铁路快速货运服务网络包括160个大城市,几乎覆盖整个美洲大陆,在铁路快速运输系统中,大部分路段的最高速度可达125 km/h,部分线路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45 km/h。

为了应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份额、改善财务状况,国外铁路纷纷采取了货运物流化战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战略目标,选择进入物流业的方式。

二、对我国铁路发展的启示

(一)适度发展高速,推出客运新产品

2010 年10 月26 日沪杭高铁的通车,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经突破7 400 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在建规模达到1 万公里以上,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为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满足广大旅客的要求,应在不同区域开行高、中、普速等不同等级、不同速度的旅客列车。客运专线应充分考虑乘车点的设置、开行时段、停站时间、开行速度等,使更多的旅客享受到高速铁路的成果。同时也应完善客运附加服务,餐饮、保洁等,为旅客提供多种售票方式,例如电话订票、网络购票等,还可以与航空、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售票系统互连,增加购票途径。

(二)提高货运速度,提升服务质量

我国快运产品速度较低,高速货物领域尚属空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按照客户要求开发多样化的快捷运输产品,满足其“多频次、小批量、门到门”的服务要求,针对高附加值运输产品的各自特点,开发不同特色、不同层次的快运产品。简化货运办理流程,推广货运集中办理工作,建设能够集中受理货主需求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通过互联网接受订单、货物追踪服务、运费结算等功能,并提供电话投诉、货物损失理赔等业务,为货主提供便捷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以此提升我国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三)建设物流中心

根据货运实际需要,合理规划物流中心,注意与周边公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并根据物流中心的不同定位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在硬件方面, 要以大、中型货运站为基础, 建立若干个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完善仓储功能, 构筑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软件方面, 以现有通信设施为基础, 建立全国联网的物流服务信息系统, 构筑物流运作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晓莉. 世界铁路路网及运输发展新

趋势[J].世界铁路,2009,(11).

[2]雷强,王小红.世界铁路运营管理创新

及对我国铁路的启示[J].中国铁路,

201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