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
2、立足新起点,新征程
3、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为民造福,用发展检验工作
4、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5、以解放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6、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推动新发展
7、努力把榆树打造成哈长城市群核心区区域中心城市
8、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新气象”、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优势”、定位发展“新坐标”
9、立足长春看榆树,放眼全省看榆树,走向全国看榆树
10、以思想解放推动创新发展,以发展成果检验解放思想成效
11、以思想解放引领创新发展
12、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发展
13、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榆树各项事业大发展、快发展
14、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15、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6、对标高位找差距,抢抓机遇谋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
17、突出“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突破制约振兴发展的思想障碍
18、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9、以思想大解放,掀起项目建设新
20、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近几年来,我区基础教育得到迅速发展,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30%,初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8%。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区中小学无危房,建立了全区教育系统局域网,实现了“校校通”目标,计算机配置达到教师每4人一台,小学生每15人一台,中学生每13人一台。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中考的优秀率和两年前相比翻了一番。但是,**教育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区域内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我区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反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坚定不移促发展,开拓创新造优势,集中精力抓质量,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对我区的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未来竞争力的基础。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观,使全区广大干部认识到,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区经济的竞争力,未来二十年我区能发展到什么水平取决于今天的教育。在教育投入体制上,要形成多渠道的教育投入体制。在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重视用足用好现有的各项政策。一是在城市建设中要咬住教育设施配套不放;二是要收足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农村企业的教育费附加;三是盘活现有的教育资产存量,并使之保值增值;四是可以适当安排教育贷款用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快了,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符合“三个代表”思想要求的。
其次,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入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的教育走向开放的教育,从承传教育走向创新型的教育,从传授型教育走向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学生生存的教育,而孩子有没有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自身有没有创新精神。我区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牢牢地植入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新的意识。
第三,要大力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区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和管理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校长不是教育局派出的代表。学校是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每个校长要在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本校实际出发,自主办学、自主发展,把学校办得具有时代精神和富有个性。通过培训、轮岗、挂职等多种形式,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结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聘任制,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数量和教学、教育的需求来配置教师,把学校的教师变成社会的教师,逐步建立起教师由区管理、统一聘调的机制。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出口”问题,可先在5所农村初中进行试点,实行区内双向选择,未被聘用的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安置。
三是要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抓好部分重点学科教师培养和培训,对全区的英语学科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讲台。争取每年选派若干名英语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业务培训。要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和幅射作用,抓好名优教师的培养,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
四是要重视师德建设。要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适应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典型。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规范教师的处理力度,健全教师管理的制度,对教师政治学习、家访等方面作制度上的规定。
第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为了确立国家生存的基础和加强基础研究,陆续制定了各类技术领域推进的国家战略,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日本提出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和"日本标准化战略"。该两大战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把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产业基础技术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的标准化领域的规划,使技术研发与标准化活动的结合更加密切。
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和标准活动在日本产业技术发展中,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对日本的标准体系与其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和解读。
1曰本标准体系
1.1概述
研究日本标准体系,不得不提的是两部重要的法律,_部是1949年通过并经多次修订的《工业标准化法》(JIS法)。JIS法规定了通过制定工业标准来促进日本工业标准化,从而达到改善工业产品品质等目的,并将日本工业标准按其性质划分为基本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类;另一部是1950年通过同样经多次修订的《农林物资标准化法》(JAS法)。AS法规定了通过研制农林物资标准,从而达到改善农林物资品质等目的,并将日本农林物资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和生产方法标准两类。
两部法律除了规定标准研制相关内容外,还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实施JIS和JAS合格评定制度,将"质量标识标准制度"和标准研制活动相结合,无疑大大提升了日本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
相应地,依据两部法律的规定,日本政府设立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和日本农林产品标准调查会(JASC),分别负责组织研制和审议JIS标准和JAS标准及指导合格评定活动,上述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日本除了两大官方标准化机构外,还有数百个专业团体、行业协会从事标准化工作,它们大多数接受JISC和JASC的委托,承担JIS和JAS标准的研制、印刷出版、贯标、培训等工作。此外,还有大约200个行业团体也自行研制供本行业使用的行业标准,如日本汽车行业团体的JASO标准等,可以从图2中看出曰本标准化机构的属性关系。
目前,日本政府机构中由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经济产业省下设产业技术环境局(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andEnvironmentBureau)负责标准化和认证行政管理工作,前面提到的JISC,就隶属于经济产业省的产业技术环境局。从标准化活动发展脉络来看,日本的标准化活动经历了以采用ISO、IEC标准为主的政府主导,向民间研制为主的转型的过程,并已将标准的研制与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将标准化过程与行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推进。
1.2日本重要标准机构
1.2.1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根据日本现行法律及行政管理体制,工业标准化活动的行政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负责,而具体工作则交由JISC负责落实执行。
JISC成立于1946年,其起源于1921年4月成立的日本工业品规格统一调查会(JESC),1949年,JISC经《工业标准化法》授权作为日本全国性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研制和审议IS标准及指导相关标准化活动,1952年和1951年,JISC分别成为ISO和IEC中代表日本的官方机构。根据日文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4月,JISC机构组成如图3所示。
JISC设置了一个理事会,再下设标准部和合格评定部。理事会从日本的产业界、高校以及政府机构中选举了秋田彻(日本电气制造商协会执行董事)等22名总委员会委员(2012年4月数据)负责JISC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该22名委员由经济产业大臣任命,任期一般为两年。标准部由环境与资源循环专业委员会等27个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下设2,000多个技术委员会,拥有2万多名委员)组成,合格评定部由专门的认证认可委员会组成。
除了标准部和合格评定部两个常设部门外,JISC意识到在高效、快速研制标准的同时,需要强化标准的评价机制,要建立和强化事前的评价和研究机制,以及进一步反映消费者的意见,因此,还设置了两个特别顾问委员会负责对标准化活动密切
相关事务进行预研,即知识基础特别委员会和消费者政策特别委员会。
JIS标准是日本以法律明确规定的国家标准,其范围涉及除药品、农药、化学肥料、蚕丝、食品以及其他农林产品外的各工业领域,类型上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等三类。根据JISC2010年年报,截至2010年3月,现行有效JIS标准已达到10,202件。通常,JIS标准由经济产业省批准公布后,日本规格协会(JSA)负责出版发行和相关的贯标、培训工作,JSA还会将JIS标准翻译成英文,并向丨SO成员国发送。据统计,日本80°%以上的JIS标准草案均由企业或社会团体提出并负责研制,再提交JISC通过审查后,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标准。
1.2.2日本规格协会(JSA)
曰本规格协会(JSA)是由日本航空技术协会和曰本管理协会于1945年12月合并而成立,是日本推广工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活动的民间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承担JIS标准的部分研制、出版和培训及标准化刊物出版等其他标准化交流、宣传活动。
JSA还有一项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是接受政府或相关机构委托,从事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政策等的预
研以及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例如:日本为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占领先机,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JSA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心,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调研工作,并加强与欧美等国家有关标准化组织的联系,JSA的这些相关信息技术标准的预研和国际标准化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日本信息产业技术及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曰本标准化战略如何推动技术进步
2.1日本标准化战略背景
曰本标准体系与多数国家一致,以集权为主,但比较注意吸收美国元素,强调发挥民间力量。应该说日本是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但却不是标准强国,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方面,与欧美相比差距不小。但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世界推广领先技术时,认为"只要技术一流、产品质量高就不怕没人买"的观点,让日本吃了不少亏。因此,日本对"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是确立产业主流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感受颇深,也促使日本重新思考如何加强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
因此,JISC于1996年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确定了日本21世纪标准化的重点领域;21世纪国内标准化战略和国际标准化战略,以及与标准政策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政策、技术政策及其关系;合格评定政策的基本方向;21世纪新的工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内容,2000年5月,汇总并形成了《21世纪委员会报告》,该报告要求JISC的电子、信息等27个分专业委员会开展专题研究,在了解本专业领域标准化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分别起草分专业标准化战略。2001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根据该报告成果,在JISC下新设"标准〃与"合格评定〃两个部。2001年9月,JISC的"标准部"在汇总27个分专业标准化战略内容的同时,最终提出了《日本标准化战略》。
2.2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2.2.1与国际标准研制方式的一致性实现国内标准活动的国际化
《曰本标准化战略》明确提出标准化活动不是仅凭描述其整体定位及重要性就能_朝_夕完成的任务,因为标准化活动不仅包含了与各类产品/服务相关,而且代表了技术及市场两方面的高水平活动。
曰本在2001年的时候就敏锐地捕捉到国际标准研制活动的电子化和快速化趋势,《日本标准化战略》中指出实现日本标准化活动的电子化。包括了国内标准草案受理、审查、到ISO/IEC国际提案或标准草案的国内审议及国际答复,均实现电子化、网络化;27个专业委员会要积极承担JIS草案的实质性审查工作;在技术创新等需要快速标准化的领域,应积极应用"技术报告"(TR)等新标准形式;在标准修订期限上不拘泥年限,要密切关注相关IS0/IEC标准的动向,伺机灵活迅速地修订标准。
由于国际上要求放宽法规限制的发展趋势,标准已成为建立社会柔性规则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增强曰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标准化战略》提出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成为有效促进产业升级的强有力的外部推手。2.2.2与国际标准指标的一致性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日本要在IS0/IEC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IS0/IEC国际标准的审议,充分反映日本的意见。根据日本的需要,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标准制定机构(ASME、ASTM、API)积极配合。当预料到有的国际标准很有可能成为IS0/IEC标准时,原则上要迅速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JIS标准。对有待修订的IS0/IEC标准,应要求其迅速修订,并以JIS标准(包括与亚太地区标准制定机构联合开发的标准)为基础递交国际标准提案。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曰本政府要像美国NIST财政支持ANSI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一样,对可能获得世界市场的战略性领先技术,应积极支持行业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日本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标准提案,对于保证日本产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2.2.3产业界专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机构活动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今后将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IS0/IEC各委员会(TC/SC/WG)主席、召集人和秘书的职务。培养一批熟悉IS0/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专家。在企业内外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企业和跨行业国际标准推进体制,提高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度。对于中长期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必须保证同一专家能够长期持续参与。一揽子推进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对策,实现IS0/IEC国内审议团体和JIS标准草案制定团体的一体化。相关领域的曰本国内审议委员会之间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确保国家利益的体制。
研究表明,《曰本标准化战略》的执行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提前战略布局后,2002~2004年,来自日本东芝技术顾问的高柳诚一成功担任了IEC主席,而2005~2006年来日本化学专业协会田中正躬会长成功担任IS0主席。
3科技创新加快标准研制模式的变革
3.1强调技术标准和技术研发的协同发展
曰本是一个强调吸收优秀经验的国家,尤其注重学习欧美先进经验,从最大程度应用和普及技术开发成果的角度出发,关注标准化作为联系新技术和市场工具的重要性。因此,日本政府提出要推进设立标准化研发机构,扩充所需的相关科技预算,将标准化视为产业技术政策的两个支撑(研发政策+标准化政策=从技术创新到实用化和普及的政策)之-同步推进。
曰本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WTO协议的落实,日本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研制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引进国际性标准化战略,特别是在高科技研发过程中,率先引入了技术标准和技术专利的同步转换等理念。
在技术标准和技术研发的协调发展上,日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推进。
3.1.1以标准化促进科技研发工作
曰本科技管理部门提出,技术研发要在研发的策划阶段就形成研究者和标准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开发及其成果的普及,要想获得巨额市场,在商品化的同时实现标准化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阶段,就必须确定形成标准的形式和类型。
3.1.2发挥技术基础研究机构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直面应用科学,但是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的技术基础研究工作,例如计量标准、化学物质安全管理、材料等领域研究机构的很多活动都与标准化密切相关,日本政府非常鼓励这些机构通过标准化活动,将大量测量方法与评价方法所积累的数据和成果进行有效利用和推广。
例如,日本政府非常鼓励那些国立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等机构,在标准研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联手,从大学和产学联手的角度出发,重视研发成果的标准化。并且在开展市场及社会标准化需求调研课题时,这些机构应该明确要求研究人员确实投入标准化研究,并支持其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3.2创新的标准研制模式I-曰本的标准联盟(Consortium^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演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技术标准以及围绕技术标准开展的标准化活动的需求相当旺盛,尤其是在新兴的信息技术、电子消费等领域。
由于传统的标准化组织需要遵循协调_致原则,采用公开、利益均衡、正当程序、解决分歧观点的书面程序来研制标准,通常一件标准的研制需要3~5年的时间。而在新兴技术领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标准研制程序无法满足行业/产品对标准的需求。因此,_类新型的标准研制
组织行业标准联盟或标准制定组织(standard-settingconsortia,SSO)应运而生,SSO通过改变传统SDO的标准研制模式,通过降低协调一致性程度,并根据标准的不同成熟度依次为参考报告和标准规范,可以大大缩短标准研制的周期,并能够快速的和应用。
如果说德国是世界相机工业的发源地,日本则是相机工业快速发展的沃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曰本照相器材产业发展稳居世界第1,在这世界第_的背后与日本科技的研发投入、产业链的完善成熟密不可分,但日本将这些优势技术通过标准联盟(SSO)快速的固化为标准,并为全世界照相器材行业所通用,这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照相器材产业的标准联盟CIPA进行介绍。
曰本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amera&ImagingProductsAssociation,CIPA)成立于2002年7月,当时的大环境是照相器材数码时代的来临,不同于传统的胶片照相器材,数码照相器材产品间的兼容性、互用性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各个相机研发、制造厂商之间的数据并不共享,不同产品之间接口相互无法互用,数据存储设备无法兼容等问题比较突出,并进一步衍生出贸易、公平性竞争问题,建立并推广摄影器材之间兼容性或互用性的标准刻不容缓。
因此,由各大相机制造商和相机配件厂商,如尼康、佳能、适马等,联合成立了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由协会出面协调有关照相器材标准和商业事务。根据CIPA对外公布的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出,CIPA除了秘书处外,还下设了两个部门,_是标准委员会,另一个是商业事务委员会。其中,标准委员会下设标准研制工作组、技术工作组和知识产权工作组,标准委员会采用不同于传统标准研制机构的模式,通过牺牲部分协调一致性,仅在会员间部分协调一致即可快速协会标准,即CIPA标准,相应地,CIPA联盟标准便可以快速获得应用,例如:PictBridge标准的应用。
关键词:艺术;创作材料;创新;趣味
1传统材料的创新
在倡导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今天,当代艺术呈现出多维的发展趋势,这使得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成为可能。然而,在探索形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材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创作者们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许多新兴材料的加入(如多媒体艺术、综合材料艺术)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艺术”(fineart)早已突破以往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几大门类,转向更新、更包容的创造空间。伴随着艺术家们情感与观念的介入,他们对艺术材料的运用开始了多种途径的探索和尝试。这种探索首先是对传统艺术创作材料的创新。这是一种对传统艺术创作材料所孕育包含的艺术语言的解构和重读。这里列举了在现当代艺术中对传统材料创新运用的几次成功的尝试。在利用石头的肌理效果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里,摩尔的《母与子》(图1)采用套叠、穿插的手法将人物元素进行柔润处理,塑造自然柔美的有线条的雕塑作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尊重和保持石雕材质的坚硬和厚重感,同时加以柔化的雕刻处理,将石雕材质的柔和形态和厚重本质通过艺术方式的多样化转换最终结合在一件作品中,营造了作品在空间展示中的非常规的触觉和视觉感染力。艺术家在既保存了材料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巧妙地借用并突出石质材料的坚硬和凝重,迎合了作品主题——自然的美感,这是符合当时的工业社会背景下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传统材料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这种以“自然之物”塑“自然之形”的相似作品也同样存在,一如隋建国的《结构》。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同样试图通过展现材料的实质——石头与钢铁这两种传统材料互相结合的可能性来思考不同材料间的对话关系。通过这两种不同材料间的并置所产生的对抗和冲突来反映压抑与反压抑,这是一种对材料对比的阐释,也是创作者复杂情感的抒发。艺术家正是借助石质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沉默、凝重来传达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曾成钢的《鉴湖三杰》(图2)、沈允庆的《风韵系列》,也都是当代艺术中运用传统材料进行创作创新的典型。虽然当代艺术在雕塑领域早已开始了对新观念和新形态的探索尝试,但其创新的本质也是基于对传统雕塑材料的突破性解构和运用,无一例外地以追求以钢铁、铜质等金属材料自身的坚硬沉重的属性来塑形的作品的厚重朴实的情感。通过这些主题与较为传统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传统材料在艺术创作中依旧发挥着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现在的艺术家在对传统材料的理解抑或是观念上的认识已超越前人。以往传统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大多单一纯粹,或是局限于生产力而变得无从选择。例如,广场上矗立的纪念性雕塑作品,意在歌颂主题人物的光辉事迹,在这类作品中,材料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2新兴材料的出现
新兴材料的出现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和新的艺术思潮的兴起。在如今的艺术创作中新兴材料种类的多样化令人眼花缭乱。它们的出现着实促进了创作手法的跟进与进步。在我国,在伴随着艺术领域85新潮运动以及星星美展的开始,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当代青年精英们的跃跃欲试,在这场思想解放的运动领导下,艺术家们重新审视艺术创作的外在粉饰与内在实质,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探索艺术客体(即材质)语言的本质和变化。新潮美术对日后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思想上的突破和创作形式上的大胆跃进,材料也同样被“解放”了。那一时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特别在雕塑界的新兴力量,他们对新兴材料的尝试和探索对日后综合材料艺术和公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当中,纤维艺术伴随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时期,蛰伏过一段低调的苍茫岁月,开始大展头角。纤维艺术是区别于硬质材料创作的另一种艺术材料的新体验,这种体验之下的潜力和空间给这一领域的年轻艺术家们极大地暗示。纤维领域中的万曼,开创了在纤维艺术的手工创作模式,为艺术材料形态的多元化添加了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和例证。此时,随着大量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新兴材料的介入带了给艺术更多的活力,这种趋势也逐渐演变成“新一代艺术家开始新一轮的材料实验”的固定途径。艺术创作运用的综合材料,可以是单一、复合或混合的(多重结合),艺术创作材料参与的作品已经不再存有清晰的界定,其包含面也拓展到了非常规性的材料的运用。例如,农作物残余、纸质纤维、布匹棉丝、竹木绳线等。这类介入新兴材料的艺术创作往往充斥着时代的气息,材料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缩影,同时,这种类型的艺术创作大多具备较强的表现观念,自由的抒发艺术创作者对社会的直接感知与间接认识。
3材料创作拾来的趣味
毕加索是现代主义不折不扣的材料大师与先驱,是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早涉及材料方面的研究与最先提出材料概念的艺术家,在雕塑创作中追求表现事物新的形态,重视个人真实感受,以天才般的头脑创造了“拼贴”式的艺术行为方式。[1]在传统艺术中,材料在艺术创作的领域中扮演的身份只是“创作媒介”,而自19世纪至今,随着雕塑创作材料的不断尝试和创新,材料得以突显其属于自身的物质本性。材料囊括自然大类的各种形态,它们的物质“第一性”是最易表现其自身特质的。也正是材料被天然赋予的本身性质,索引了艺术家对其展开真实性以及趣味性的探索。艺术创作中的趣味性,是继视觉冲击力后的另一大重点。艺术作品的趣味性其目的是吸引大众参与欣赏、评论与感受这些基本元素。这种趣味性是艺术作品与大众互动性的关键,大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更能增加作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种伴随材料创作拾来的趣味性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加具备一种“随性”的愉悦,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轻松体验与诙谐感受。趣味性材料创作的类别有材料属性体现、主题味创作以及参与式趣味表现这三种方式。材料属性体现:这一类艺术创作是基于传统雕塑中,对创作形式、表现手法以及材料的物理表现等为基本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的。其核心表现是尊重材料的普遍价值,体现其最基本的物质“第一性”。日裔艺术家KaySekimachi的作品,全都是素色的自然创作。以枫叶枝梗为原材料的器具雕塑作品,以更自然和透明的方式呈现出了枫叶的脉络之美。KaySekimachi通过自己熟练的编制手法,结合树叶的自然形态进行创作,体现材料的生命力以及那份脆弱的美感。材料本身的美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是自然依附的。不同材料的属性决定了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的比重,同样的,艺术家处理的不同手法或是彰显,或是掩盖,还可以是模仿以此造成让人啼笑皆非的假象。主题味创作:主题性创作的题材大多是叙事性的。例如,巴特罗公寓,本身就是一个故事的表现。高迪是根据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公主与龙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这些鲜花献给了公主,这个故事设计和建造了巴特罗公寓。高迪用十字架形的烟囱代表着英雄,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房子外面是用彩色的瓷片镶贴,像是长满龙鳞的龙身,镶嵌彩饰的玻璃和构思独特的阳台是面具。巴特罗公寓(图4)的主要建筑材料是西班牙瓷砖,建筑外部和屋顶都大面积地用它进行修饰与完善。高迪不仅是杰出的建筑师更是伟大的艺术家,他运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建筑改造,作品本身兼具了叙事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将趣味性创作作品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艺术品不仅具备趣味性,更增加了其适用性。除此之外还有毕加索1967年创作的《芝加哥的毕加索》、米罗的绘画以及雕塑作品等。参与味表现:比利时设计师SebastienWierinck研究并创造了由弹性聚乙烯管雕刻家具的安装(图5)。从户外的公共长椅到餐厅商场等室内座椅,他的作品总是能挑战人们的视觉感受并与其周围的环境空间发生互动。聚乙烯是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新材料,其可塑性相对于传统的材料要灵活得多。聚乙烯管的扭曲以及流动性的外观使得创作语言更加多样化,趣味性。该艺术家的作品很好到反映了材料在创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是可以增强作品与大众参与和互动的。
4总结
趣味性材料创作往往不仅仅限于艺术创作的外观表象,反之,其以记录形式或者叙事性的方式阐释一种幽默的现象或情节,往往含有一种事件的再现与例证。艺术创作的趣味性表现是一种具备以趣味性为符号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艺术创作的形体表达一种观念或活动的主题。表象含有趣味性的艺术作品,延伸到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艺术创作实质的浓重与辨证。这类艺术创作作品往往含有表象和内在双向的表达含义,与观者的内心境界有较强的互动。论之,知者达其意,不知者,得其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英语 现状及问题 对策
初中阶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结构及知识基础形成的初步阶段。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课程标准要求出发,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位置,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及创新,不仅是时代及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从初中英语课程教育本身出发,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促进整个初中课程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一、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已经基本清楚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在当今条件下的教育领域及社会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就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存在系列问题滞碍着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教学设计缺乏革新性
新的改革形势下,对初中英语课程教育的所有步骤都有了新的要求,其中,教学设计也是重要的步骤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备课工作及教学设计工作的开展,基本上都是沿用统一版本,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都能用同样一个万能模板进行参照和设计;在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虽然教师们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对教学设计及备课安排的策略进行了调整,但是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依然没有进行有效革新和创新。
(二)教学手段单一枯燥
除了教学设计理念存在的问题之外,现阶段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单一枯燥。英语是第二语言,相较母语课程的学习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畏学的情况;除此之外,如果教学模式太过单一的话,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重要,恐怕都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育的观念里,教师的教育水平及业务能力是由教学经验决定的。受这一观念的引导,一些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依然将经验这一指标作为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的万能钥匙,并不对自身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具体要素进行有效提升。教师是初中英语课程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会直接决定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
综合上文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有效进行来说,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从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教育现状出发,对教学质量及效率进行有效改善的重要措施。
二、课程教育创新及改革的有效途径
从前文内容中,我们已经对现阶段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我们也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到了课程教学模式及创新的必要性。针对现阶段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及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应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及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有效进行,首先应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育能力进行提升,只有在保证师资水平的基础上,后续的改革工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就学校管理方面来说,应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借鉴学习其他学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先进教学经验,为英语教师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和契机;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根据英语课程教育改革标准,对师资队伍整体的素质进行综合考量,对其素质及能力缺乏的环节进行定期培训,转变教师理念,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新教学方法应用的能力;最后,除了学校相关工作的推动落实之外,作为学生自己,教师自身还应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合作交流活动以及培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其次,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除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提高之外,在具体教学中,还应对教学理念进行合理的转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主要以理论教学与按部就班的听说教学,这一系列模式中,学生基本上处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建议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保证课程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
三、总结
素质教育及课程教育改革条件下,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水平进行有效培养的初始阶段;英语教学是必修综合课程重要的重要科目,在新形势下,对初中英语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及综合能力进行训练的重要途径。针对现阶段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法入手,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争取为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严秀来.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时代教育,2012,16:107.
[2] 余敏.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253.
[3] 宋云飞.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09:88.
[4] 黄鹰.初中英语课后练习形式的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曼德勒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反之,毫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心情才能愉快,才能萌发创造力.常言道:“乐思方有思泉涌.”学生无拘无束,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和研究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
2.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40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的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只有让学生不过分依赖老师,学生才会有自由的创新环境,才能闪出创新能力的火种.
关键词:自立 合作 创新 开拓
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是:首先进行准备活动,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后下课进行讲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许多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积极性不高,表现出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中考加试那30分而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下,体质得不到提高与发展,关键的是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得不到。随着教育新课改不断地深入,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练为表现特征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日趋显得不适宜了。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支配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和模仿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强迫转移到学生自主,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的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作为教好体育课的首要任务。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首先来说,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所谓“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做主”上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下学习锻炼。
其次,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做主。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传统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体育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局限性地直接确定学习目标的模式,而是在确定目标与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体育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一、构建开放式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说到体育课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的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注重学生在课中的地位与表现方式。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放”,让“放”在课中体现得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而是让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教学目标。
2.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地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应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有一定实用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乡土体育、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
3.在“开放式”教学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引导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应在不断改进“教学意图”引导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练习与学习,让学生在“试一试、干一干”的过程中带来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而应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氛围,以便随时提醒、调整,并给予及时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学生是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另外,合作意识的强化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合作语言”,如“请你当助手”、“请你协助”、“请你保护”、“请你想想办法”等等。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不自觉地当了教学的合作伙伴。(2)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例如对中长跑练习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是直接批评,而是评论国家长跑运动员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参与中长跑的练习。(3)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纠正。例如,对课上非正常损坏的体育器材,教师把“损坏东西要赔偿”的道理摆明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修补或赔偿,使学生把“要我改正”转变为“我要改正”,这样学生在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3.指引学生参与合作管理。指引学生参与合作管理这是体育合作教学的重要方面,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力量产生合力效应,可使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受到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合作管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阅读教学为该门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标要求下,语文读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下,阅读课教学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具体创新措施,旨在为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制约性,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相关基本能力的发展缺乏平衡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重点均在“写”上,而听、说、读几项能力均只是“写”的附庸,其均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训练未能得到真正落实。其次,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往往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考知识练习中,而阅读时间相对较少,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阅读兴趣。再次,在教材内容上,部分入选阅读课文在数量、艺术形式、思想内容等均存在不足,课文数量过少、视野过于狭窄等均使学生阅读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进而限制其阅读能力提升,也限制阅读学习效果。最后,在阅读教学研究上,我国目前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训练还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目的还不够明确。针对这个现状,同时实施课程改革后,新课标提出,强调阅读为学生个性化培养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能够逐渐学会自主思考,真正懂得自主读书。充分利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诸多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进而使其阅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阅读课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相互展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思维碰撞、发散、创新的过程。
二、阅读课教学的创新措施
1.引导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
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组间学生、组中各成员间开展协作学习。分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比赛式学习。所以运用该种教学模式时,可以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加充分地激发,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比赛能够激发人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拼搏奋斗精神。因此开展比赛式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学习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春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简单地讲解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探讨该篇文章的朗读,并让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提出问题:“深埋在泥土下的笋真的会动吗?”在朗读过程中怎样能够将它的“动”更好地表现出来呢。学生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文章语言表达运用的独特性。通过这样的合作探讨过程之后,老师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将重音放在“冲破”“掀翻”“冒出来”上,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想象出泥土下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过程。最后,老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春笋“动”的表现进行描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对课文语言运用及表达的独特性进行探讨,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况,使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朗读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2.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氛围的营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展现个性的机会。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积极培养其个性发展。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和点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引导并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例如,在《爱如茉莉》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茉莉花特点时,可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相关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细细品味精美词句,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平淡无奇”“诗意”等形容词,揣摩创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其个性发展。
3.引导思维拓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拓展思维,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进行大胆质疑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蒲公英》课堂教学中,课文中描写到“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文本是有限的,但是文本中蕴含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句文字表述提出针对性问题,如“这些小小的蒲公英绒球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飘荡,它们在飘荡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哪些地方呢?”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探讨这个问题。小学生思维极为活跃,这样具有宽广想象空间的问题往往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他们会联系到蒲公英绒球飞过高山、飞过河流、飞过草原等场景。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跟随着蒲公英绒球的飘荡,感受祖国的壮美风景。然后再通过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所能联想到的场景及感受。在这样的阅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拓展思维,发散联想,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必不可少能力。因此,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进行培养,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本俊.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9):430-431.
一、搜集资料型作业
让学生通过课外读物、网络等广泛寻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老师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展示。这样,在潜移默化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为学生深入理解、领悟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观察、体验型作业
观察、体验型作业是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提升理性认识的基础。学习了《回忆我的母亲》,老师请学生开展一次活动,观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感受人间的真情。
三、手工、绘画型作业
手工、绘画型作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学习了《春》后,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依次进行手工、绘画作品展览,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眼中绚丽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了。
四、调查、访问型作业
在学习课文后布置一些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等。在这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五、汇报、表演型作业
汇报、表演型作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如:《莲》一文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姿态。课后,我要求学生用舞蹈造型来表现这段文字。语文品赏课上,学生踊跃登台表演,或含羞埋头闭目,或舒臂展颜……荷花的各种姿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学生对课文的再想象与再创造。
六、联想、想象型作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走向浩瀚的书海,走一走书店、图书馆,抄一抄好词、佳句,写一写读书体会;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并把它摄下来、画出来、写下来。
1.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增强
课堂上,学生们有了活跃的思维、大胆地发言。这个结果,自然离不开课内的训练,但“开放性自主语文作业模式”的积极导向对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不可忽略。另外,许多过去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的学生,现在不再惧怕作文了。
2.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增强
学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不仅面扩大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平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受到鼓励,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社会上的各种新闻、电视上焦点栏目等,常常很快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还能时常看到学生们的评论。
3.良好的语文习惯正在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