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尊重的,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后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后,职工将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二、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则、条例、程序的集合。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1.创新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2]。在创新企业制度中,组织机构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全新的委托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2.创新技术管理这是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技术问题,还是创新管理问题。技术创新应该从研发入手,逐步形成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广上市。石油工程企业自身特定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技术、资金等生存经营要素能随意转让,但只有人力资源无法自由转让,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就决定了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往的管理体系,将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转换成人力资本。
三、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二位一体”关系。因此,为了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将两者有效融合。1.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石油工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体现,推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和单位之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渗透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石油工程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有石油工程色彩的文体活动,这是强化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能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企业职工之间的情感,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2.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性质。可见,只有与石油工程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执行力。企业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按照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的工作协调和合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有效的开展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的管理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导向[3]。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会逐步渗透到职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中。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做大力量。
四、结语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在企业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企业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精神所倡导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去实现,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使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成员的自觉行动。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 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作为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企业制度文化能够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所有企业都是有企业文化的。评价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不探讨这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只能是一种空洞的、不真实的主观臆想。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管理者的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缓慢的。任何企业文化都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倡导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
三、当前我国制度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制度和文化“两张皮”
当前在很多企业,制度和文化存在两张皮现象,制度是制度,文化是文化。企业的制度并没有跟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关联起来,具体的制度条文也未能很好体现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制度是企业文化得以落地的保障。而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制定制度时却没有将企业的价值观贯彻到制度中去。有的是专业技术欠缺,有的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了对企业价值观的坚持。这样的制度如果执行下去,必然导致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脱节。如果不执行,这样的制度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长此以往,企业的制度也必将失去效力。
(二)制度可实施性差
在很多企业,制度很完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往往失效。这是为什么呢?企业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制度设计的奖罚力度是否到位,制度执行的成本是否合适,制度执行是否有明确的度量标准。只有适合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通过综合权衡在企业可以接受范围之内,有明确的度量标准,有到位的奖罚力度,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当然,任何制度都有不完备的地方,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去补缺。制度缺失、文化又不能及时补位,千里之堤就可能会溃于蚁穴。
(三)制度僵化,缺乏变革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应该保持长久不变,企业制度也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但是企业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适时做出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企业的价值观也需要相应的补充。而一旦企业制度不能有效反映企业价值观时,就需要做改进。而目前有些企业的制度,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价值观的调整和变化。僵化的制度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四、对于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制度建设同精神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精神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文化能够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反之,同精神文化相背离的制度文化则减弱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因此,制度文化的诊断、提炼和创新,都要以企业精神、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要契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充分体现企业理念。 企业制度归根结蒂受价值理念的驱动与制约。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制度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只有认为制订或修改制度有价值时,企业才会去制订或修改该项制度。至于价值何在、价值大小,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些认知与理解同样也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个构成部分。由于不同企业对制度认知和理解的不同,会使完全相同的制度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企业价值理念使然。 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为基础、是否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由于制度是一个企业基本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 并非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只有那些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增强企业向上精神、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管理制度,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组成内容。因此,我们判断一条规章制度是不是企业所需要、一条规章制度是不是需要调整乃至摒弃,标准只有一个,即该制度是否同我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相一致,并能利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提升。
(二)制度建设与“以人为本”
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由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然而,管理制度要成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内容,还需要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得到员工认可”。任何人都不要将这个条件简单化。员工认可是管理制度上升为企业文化的必备步骤之一。把握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把握好制度文化效力点所在,也就是把握好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柔”与制度化管理的“刚”有效结合的问题。把握好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种基本的人性和人情观的问题。制度文化的效力点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灵。所以,要适当把握企业精神、价值观的 “柔”和制度化管理的“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在保证制度顺畅执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弱人与制度之间的对立,是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工作中来,倡导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方式,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各项制度执行中的反馈意见,广泛接受企业员工和广大服务对象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及时做好有关制度的调整工作,是坚持 “以人为本”;完善公开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员工知情、参政、管事,使企(司)务公开工作更广泛、更及时和更深入人心,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实践制度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保证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制度化过程既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可能成为阻碍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相对固化的过程。随着对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广泛认同,人们在接受制度文化的同时,又会倾向反对与现存制度相背的文化。这种现象一方面容易让企业拘泥于制度文化,而忽略企业的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会让企业固守现存文化,抵制外在文化,从而很难实现吐旧纳新。制度化过程既能促使企业井然有序地运行,也可能让企业走上按部就班的老路。 认识制度化过程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利弊,有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保持清醒意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相对固化的制度给企业变革可能带来的阻力。企业变革前,我们要尽量预见变革后企业文化与现有制度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以便策划制度变革的有效方法,在企业变革的同时有计划地实施制度变革;企业变革后,我们要密切关注原有制度对新文化的负面影响,做到及时纠正、调整。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电力企业是重要的国家能源部门,也是国民经济命脉支柱产业之一。财务信息化系统为电力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推动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系统基于ERP的成熟理念管理,运用SAP系统集成了许多模块,如工程模块、物资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这些模块都是基于ERP系统的集成模块,能够自动记录日常各种财务信息,并生成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繁琐工作,也简化了数据处理程序。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去完成其他更重要的工作。此外,信息化系统功能实现的同时,还严格保证了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这样财务人员就不用因为某个环节的错误,而使所有的工作付诸东流。因此,会计工作内涵渐渐发生了新变化,他们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繁重的计算和整理,而是拓展到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上来,也就是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二是实现了财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财务部门是与工程、物流、人力资源等部门紧密相连的,而财务信息化系统正是满足了这些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需求,实际上为企业拟建了一个平台,凡内部往来、资金拨付等业务均由此平成,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这个平台一大亮点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初步实现了一键生成报表。
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1.项目组间的沟通效能有待提高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项目组(包括营销、报销、财务管控、ERP)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常常以实现自我计划为目标,虽然各组都有精英,但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此,各项目组之间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与联系。在整个ERP系统中,由于团队人员数量不足,以及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对ERP功能的理解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应加大团队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十分强健的内部人才队伍,以使财务信息化系统得到逐步升级与拓展。
2.用户界面人性化欠缺
众所周知,ERP软件都是由国外引进的,然而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与国人有极大的区别,所以软件的界面以及内容都与国人习惯不适应。在此方面,在追求其先进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兼顾一定的适应性。换言之,任何软件都是为人服务的,应该使软件在不断的进化中逐渐人性化,而不是让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晦涩的界面和语句,去适应它。所以,一个好的ERP软件,首先要符合国人的审美特点,具有友好的可视化界面,能够用汉字表达,而不是复杂的英文或代码。
3.不断梳理业务流程
电力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独立建设,由于平台多、接口多、数据重复等原因,使信息化系统的运转率较低,从而无法达到高效集成的效果,为进一步集成与控制带来了不便,亟待进一步优化与整合。虽然电力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流程已初步实现,但由于横向和纵向的交叉和延伸,实际上业务管理流程并不高效,各部门间本位主义严重,沟通和协调具有一定的障碍;各部门都有一套业务流程,但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进而导致无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业务集成接口进行部署。
4.安全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电力企业的部门众多、繁杂,各部门间的工作主要通过财务部门来全力推动,这就造成了在跨业务、跨系统沟通方面的不足,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内部光纤网络并没有实现全网覆盖,系统运行起来不够稳定,以致忙时出现不稳定、通道拥堵的情况,这是现代信息化系统绝对不能出现的。运维保障体系急需加强,目前财务信息化运维工作非常薄弱,运维人员的素质问题、流动性问题、数量问题等影响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
二、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
1.财务信息化进程中人员的安排
首先,要创新岗位责任制。企业要根据现有的财务业务状况,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如报账员频繁更换就会影响到业务质量,对此应由核算部门主管会计组织对新报账员灵活培训,以确保报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明确会计处理职责。明确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制度,使业务程序明朗化、制度化,能够由各个单位自行完成记账、结账和会计报表编制任务,而最终通过核算中心进行统一审核。再次,财务主管部门的系统维护人员还要兼顾客户端的维护工作,以便降低整体成本,使软硬件系统运行效率提高。
2.优化财务信息化制度
财务信息化制度建立以后,其一定要有一定时间间隔,因为在这个期间还要对制度的可行性进行考量。建立财务信息化制度以后,要由财务主管部门将详细内容提供给维护人员和财务人员,让他们认真学习其中的内容,在必要时还要进行相关内容工作的培训。财务信息化制度还要以部门信息反馈为依据,对信息化制度进行统一修订,以达到目标要求。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一些部门之间又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在认识和执行上都能达到统一。
3.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有效执行
财务信息化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而监督部门无疑是对执行效果影响最大的部门。由于财务信息化制度影响较广,如果监督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或执行不当,都会影响到它的执行效果,因此要在网上设立监督投诉公告栏,对监督管理部门的人员也进行考核,根据投诉的意见,据此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4.定期对财务信息化制度进行完善
财务信息化制度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现行财务信息化制度的不足很容易被发现。为此,执行与监督部门要通力配合,将财务信息化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反馈给财务信息化制度建立部门,通过不断修订与完善,使系统逐渐走向成熟。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财务信息化制度就是在不断完善中前进的,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完善与加强。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电力企业在财务集约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实施经验。在现实的深化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已有经验的总结。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克服,并且其中一些并不是完全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就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实用性,使财务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首先,在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发展进程中,要把握好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建设是基础,深化是目标,只有夯实基础,固定根本,才可讲究深化与发展。并且结合本单位人员、岗位变动情况,保证跨专业、部门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保证协同应用的成效。其次,要不断对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实现统一的财务业务流程,使所有部门共处一个财务业务管理平台,数据交换自由,接口标准一致,从而达到财务业务的高效管理。研究制订财务业务流程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标准流程保障体系,确保财务业务流程的顺畅实施和运行。
第三,要开展财务信息化业务培训与宣传工作。新的财务信息化制度执行过程中,宣传是一个关键环节,加大宣传力度,有利于制度的更好推行。而加大培训则是伴随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一要以参加流程设计和测试的关键用户为主体,形成一支得力的讲师队伍。培训内容要层次分明,根据不同的需要,重点、难点,循序渐进地加深培训内容。二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既能够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熟悉ERP功能,又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十分了解,从而保证信息化系统建设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一直保存新鲜的生命力。我们与国外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差距,并不是体现在软件功能上,而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上,只有打破这种壁垒,才能促进业务流程优化与调整,才能推动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业务的发展。真正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预算管理一张网、精细管理、精确反映、精益求精”的目标。在此,我们还要坚持思想上与观念上的高度统一,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有效地促进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对财务系统实用化、易用化等功能进一步挖掘。
总之,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电力企业财务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有利于财务工作的运行循序渐进。我们要坚持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制度,使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不断完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瑾.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3(7).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 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领导层的提倡下,逐步形成的企业上下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的总和以及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塑造出来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动力之源、管理之本、凝聚力之魂,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当前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根基发生巨变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新华书店作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广大新华书店同仁需要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设人才文化
重点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开创“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的大好局面;要积极创造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培养一大批具有开创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宽松和谐、心情舒畅,而又奋发有为的企业工作氛围,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为此,新华书店应该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在加强岗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岗位技能上下功夫;还可以实行员工建议制度,鼓励员工适时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身上潜藏的巨大活力,这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特点和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本质要求。 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之本的人,首先是要有高素质的员工群体。高素质的新华书店员工群体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为图书出版发行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具有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掌握与其职业身份相匹配的业务技能和图书发行理论知识。
二、建设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我们新华书店应积极寻求企业与家的结合点,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倾情创造出一个注重需求、人尽其才的工作空间,使员工在思想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寄托感,从而激发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其最大潜能的发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企业文化充分落实到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去,使全体员工能全方位地感受到企业的温馨生活。比如不定期地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书画、摄影、乒乓球赛等。此外,书店还要积极开展“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设立阅览室、健身室、荣誉室、台球室、乒乓球室、书画室等,以便于大家在工作之余踊跃开展各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文娱活动,调剂工作节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联系,树立员工以店为家的观念。
2、美化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家园。单位要逐步改善广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同时搞好环境美化单位拥有一个洁净优雅的办公环境。
3、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文化的熏陶。在积极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注重从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经营方针、人生价值、发展目标等多方面精心提炼出的企业文化,并根据环境特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在楼道、会议室、营业厅等各种场合,精心营造新华书店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置身其中,随时抬头可见,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良好熏陶,从而唤起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出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干劲。
三、建设营销文化
其重点是创新营销体制、创新营销模式和创新营销机制,通过实践打造出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同时,要加大营销队伍的培训力度,包括思想素质方面的诚信服务、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素质方面的市场和营销知识等培训。要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营销激励机制;要群策群力扩大销售市场,研究销售策略,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提供有力保证。
四、建设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是约束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这样不但能节约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制度保障。同时,还要依靠制度文化在育人、选人、用人、激励人、约束人等方面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二是要建立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开展干部职工年度考核。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评议,并力求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三是要设立突出贡献奖,大力提倡工作创新。对业务发展、经营管理和其他单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要不惜重金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公司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始终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从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就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早已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如何弘扬新华书店已有的企业文化,同时重新塑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企业发展的全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与创新,是我们这一代新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正悦.新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群众,2008、1.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缺乏思虑,投入的精力不够。
一些企业经营者忙于解决企业的生存和稳定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宣传、企业文化部门进行号召开展活动,难以打破表面的、应付的、零碎的局面,号召力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第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
没有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认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跟着感觉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企业文化成为时髦的标签。
第三,对企业文化系统思考和理性提炼不多。
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对企业的外部改善,重视企业环境的整治,形象的设计,但对理念的提炼不够,企业文化缺乏实在、细致的建设。有的企业提炼了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但缺乏个性挖掘,雷同的多,创新的少。
第四,企业发展目标不确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一些企业改革未铺开,改制未到位,处于改革调整之中,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朗,对未来企业文化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进入深层次和实质性操作,只能停留在对员工进行一般性精神口号式的鼓动上,未能真正从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管理上体现出来。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提炼核心理念,扩展理念体系。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企业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在构划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时,将企业文化列入总体框架,用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思考,从全面上把握,提出适合自己企业新特点、新要求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要尤其注重从文化角度提炼精华,从内涵层面纵深思考,从形象方面拓展提升。一方面,以鲜明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企业标识,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深入发掘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面向世界、国际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
第二,着力建设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一般而言,企业比较注重企业精神或经营理念。在一些企业,常常看到“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字样的“企业精神”,不少企业还有统一的厂服、规范的形象识别系统。这些内容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笔者以为,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第三,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形象。
打造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形象最能体现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经过几年、几十年的磨练,都创造了在一定区域、领域有影响或声誉的产品品牌。虽然这些品牌不如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那样高的“含金量”或知名度,但我们必须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质量优势,把特色产品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外观设计,营建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企业文化。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职工行为规范、素质建设的基本保证,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对文化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括与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 价值观 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员工提升素质的保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词,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地区,其概念也随着人们在实践中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不断进行变更、完善,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现在企业文化概念是: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可后,形成的习惯方式。
从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入可归纳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小型企业人管人,中型企业制度管人,大型企业文化管人”。大型现代化企业都在大张旗鼓的倡导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雪佛来公司提出了“一切从小事做起”文化理念,壳牌公司提出了“环境第一”的文化理念,这些公司都是通过文化建设的推动,促进了企业长足发展。
河南煤化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推行和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让职工认可,使职工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全面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是河南煤化战略重组以来坚持的发展战略。
作为河南煤化下属公司,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日本管理学、商界泰斗道圣和夫提出了“精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使京都陶瓷和第二电电两家公司跨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别是第二电电,是日本第二大的通讯公司,在道圣和夫接手这家公司前已经到了倒闭破产的边缘,接手不到半年就扭亏为盈,两年时间进入世界五百强。其提出的“精进”思想,与河南煤化文化理念非常相像,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河南煤化文化理念的先进性,我们更应该深入贯彻这种先进的理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企业文化概况。河南煤化战略重组后,吸收各成员企业先进理念,提炼出了“8813”文化体系,文化融合推进了战略重组。针对提炼出的文化体系,开展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贯活动,加深了广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二是对视觉系统进行了统一规范,包括旗帜、标示、排版、办公用品等;三是以领导干部为先导,加强作风转笔、规范行为准则,狠抓文化落地工作。
2.企业文化发挥的作用。文化融合加速企业重组。安全零理念的贯彻落实,改变了煤炭行业管理的理念。文化践行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人才理念、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为干部职工投身岗位工作、提拔晋级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平台,大家干事创业积极性高涨。文化落地推动企业发展。文化建设与企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3.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1)是认识上有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项工作,只要贯彻下去,就算完成任务;(2)是工作不到位。认为企业文化没必要做,没时间抓,不知道从哪抓起;(3)是说做两张皮。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没有具体统一的评判标准,不知道怎么落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需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好认识问题。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加深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部门主观能动性,针对企业文化有关内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贯彻工作,坚决避免死板硬套、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企业文化知识,让职工在积极主动、激情高涨的心情下踊跃参加各种宣贯活动,从而加深职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再则,要多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中去,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想干什么、想学什么、缺乏的是什么,认真进行总结,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教育等工作,达到文化建设为职工服务、文化建设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从而推动文化建设常抓常新。
2.解决好落实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服务企业改革发展,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产生这种效果,抓落实最关键,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开展几次活动、做几个标语、开几次会议都能搞好的,文化建设重在落实,落实到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过开展文化建设工作,职工岗位技能明显提高、行为作风显著增强。要让职工明白,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是约束职工,而是规范职工行为,通过对职工行为、行业作风的规范,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职工的新要求,通过文化熏陶,不是约束某个职工,而是提升职工素质,适应企业发展。
3.解决好落地问题。文化落地生根、长久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化落地生根,关键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宣传贯彻到位。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上级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精神要求,安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支部为单位,向广大职工传达贯彻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制度规划,为企业文化建设扎实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制度机制到位。按照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本着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对管理考核制度、建设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保证;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从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入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制定出了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的岗位职责,详细划分分工、具体明确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并安排政工、纪检等部门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对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有关工作的,严格追求有关人员责任;四是总结考核到位。按照层层分解、级级落实的原则,制定出了严格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办法,由公司对各党支部进行考核,党支部负责对各班组和职工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场化管理考核中,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作为年终评先、提拔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定期举办座谈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回顾,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完善,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常抓常新、落地生根。
总之,加强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保证,先进的企业离不开先进的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够培养优秀的员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现状、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坚持长久的开展下去,才能够达到企业文化概念中提到的: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可、形成习惯方式三要素的要求。只有满足企业文化建设三要素要求,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代代传承,这样的企业才能够根深蒂固、长治久新。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发展史》.网络搜索.无具体作者姓名.
[2]《河南煤化企业文化体系手册》.《河南煤业化工报》.河南煤化宣传部.
一、深化认识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打好“阵地占领”拳
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长期紧缺,供不应求,导致供电企业市场的战略意识不强,文化建设的氛围不浓;供电企业长期的半军事化管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性很强。但总的来说,供电企业向心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文化松散。其外在表现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和顾客的利益;自我感觉良好、固步自封;自我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不足;经营理念落后等。传统供电企业文化是一种太过重视内部的内向型文化,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供电企业面临着来自市场、政府、客户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压力。供电企业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化解各方面的压力,任务相当繁重。
二、加大国网品牌宣传贯彻力度,打好“品牌宣传”拳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经营上万亿资产、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自从分离了政府行政职能成为企业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就一直在探索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的“绿色地球”加网标志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也无不展示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创新型电力企业文化,还有“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等,明确宣示公司对国家、对电力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对社会所遵循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这些核心价值观更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国家电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国家电网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极大地丰富了国网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作为供电企业,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宣贯,既要对内做好宣传,让员工熟悉并牢记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和品牌,把国家电网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要对外做好宣传,要重视整合客户关系、广告宣传、促销活动、营销策划等方面,借助企业文化的魅力,借力造势,因势利导,将文化的力量转化为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让电力的消费者体会到电力企业的文化魅力、品牌精神,感受到供电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感受到供电企业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让国家电网的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三、加大企业文化规划和规章制度建设,打好“制度建设”拳
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框架为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多深奥,多好听,若不能转化成为企业员工行为,都只是形式。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实践,就是指把理念转化成企业策略、流程、制度等各项行为上。企业文化内容很宽泛,供电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细分企业文化系统,比如讲企业文化细分为廉政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安全文化等,建立相应的配套建设方案和约束、激励机制,培养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使员工既有各项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植,打好“内化升华”拳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框架给各供电企业建立了一整完套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系统员工虽然接受到了国家电网传递的企业文化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领悟到文化愿景的精髓。因为领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的大量记忆、了解,意味着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同时意味着要真正悟出企业文化的真谛,形成情感上愿意接受文化愿景的前提和基础。
“内化”就是价值观信念化,其实就是抓学习教育和引导,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强化,将个人工作与企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强化全体员工对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度,促进对建设统一优秀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要使企业文化的理念进一步升华,就需要将企业文化向高绩效文化推进。只有供电企业创新思维,才能企业理念进一步升华,各项管理活动才更有效益和效率。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一个先进的企业必须建立“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员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培育起来,并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性文化,集中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对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企业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表现,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引导企业建立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并引导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二是凝聚作用,对一个企业来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常常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为共同的目标,企业就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因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员工就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会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黏和剂。面对公司二次创业和我厂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优势的企业文化是动力厂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需要。
2.0三项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就其构成而言,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是作为实体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产品、厂容厂貌、设施装备、文体活动场所等;建设物质文化就是要获取生存和保障,赢得发展的后劲;中间层,是指涵盖企业人际交流方式和各种规章制度、公关礼仪等内容的制度文化,具体来讲,包括各种厂规、厂徽、厂旗、厂歌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公共事务交往关系等,建设制度文化就是要建立严整的秩序,进行有效的工作;核心层,是在企业中形成的以共同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等。
3.0企业文化建设前期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关键是将经过调查研究、设计构思的企业文化在本企业顺利付诸实施。动力厂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具有动力厂特色的优势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辅助力和亲和力,以此来统一员工的思想行为,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策划并实施系列活动,使全厂员工都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去,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方向,为公司和厂二次创业创造辉煌业绩。
规划方案遵从企业文化递次深化,由浅入深的的原则,我厂企业文化将达成六个基本目标:1、明确动力厂改制或控股后的总体经营目标;2、极大地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3、形成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4、寻找动力厂新的优势增长点;5、动力品牌形象延伸;6、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为此,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将分四个阶段进行:
3.1第一阶段:企业文化明确化
1)文化观念沟通
目的:赋予全体职工使命感并全面启动整个计划,加强企业文化深度认知,将企业文化效果延续扩大。
项目:a、成立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厂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工作;b、组织培训班,编印有关宣传学习资料;c定性定点调查,包括厂领导班子集体磋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座谈会,职工代表座谈会,举办系列企业文化研讨会。
2)企业文化定位
目的:将动力厂企业文化策略的结论归纳分析后,形成文字以建立共识与了解。
项目:a、编写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报告;b、策划厂企业文化活动,包括内部精神口号、集团企业标语等。
3.2第二阶段:企业文化深植化
目的:借宣传推广活动等有效载体将企业文化灌输给每一位企业员工,成为全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
1)企业文化制定
内容:企业文化指标总结,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信条,企业组织管理。
2)企业文化传播
内容: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包括发行定期刊物(拟办厂情通讯),建立宣传专栏,设置员工反馈意见箱。
3.3第三阶段:精神文化共识化
3.3.1行为规范
1)行为规范建立
目的:除了改善企业视觉环境之外,更要以人为出发点,革除职工不良习惯,建立优秀行为规范,创造企业新风气。
措施:a、对内行为规范,包括全体员工内部行为规范的制定;
b、对外行为规范,包括全体员工外部行为规范的制定;
c、行为规范手册,将行为规范制定成标准手册。
2)教育训练建立
目的:通过制定和发展职工教育训练计划,严格训练,切实督导,认真考核,以期使全体职工符合标准行为规范要求。
措施:a、建立厂职工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制度;
b、在建立基本制度上的基础上,编订职工教育训练标准手册,将有关内容、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具体化,便于实践操作。
3.3.2组织管理规范
目的:通过组织管理原则的建立,使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措施: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期更加符合贯标要求。
3.3.3企业形象设计
目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人、事、物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总和。要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特征,传递出企业的文化素质,提高企业的公众知名度。
措施:a、实施企业产品形象战略,通过改进水、电、通讯三大系统产品的工艺装备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系数来提高动力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b、实施企业家形象战略,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
c、实施企业职工形象战略,要以人为本,培育一流的员工队伍为冶化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展示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面貌。
D、实施企业环境形象战略,要继续下大力气整治环境卫生,规范现场管理,美化厂区面貌,包括设计确定厂标、厂徽等,带给职工和公众强烈的感染力。
3.4第四阶段:企业文化推广化
3.4.1企业文化活动
目的:以企业文化为主题,对内对外充分展示成果;开展厂庆活动及阶段性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公开征集制作厂歌;宣传多元化,包括企业文化公关活动、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业务咨询活动等等。
3.4.2企业文化广告宣传
目的:通过不同的媒体,制定策略,传播至不同的特定对象,做全方位沟通,广泛传播企业文化。
措施:a、编制企业公关海报、企业简介;
b、制作电视形象广告;
c、进行公共策划,加深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良好印象。
3..4.3企业文化项目实施
1)实施准备
聘请有关院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给厂领导和干部讲授企业文化课,并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
2)举办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内部会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明了企业的使命,知晓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自身的责任,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3)举办“厂长、书记开放日”
目的:为配合文化建设纲领的出台,切实体现“对内以员工为导向,对外以客户为导向”的原则,并结合厂务公开和车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厂领导能进一步了解员工需求,加深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直接感情沟通,同时也让员工有机会领会高层思路,面对面“传道、解惑”,上下通气,凝聚人心。
【关键词】保险机构;企业文化精神;途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对于一个保险机构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保险服务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举措,是激发员工团结进取和爱岗敬业的关键所在,是做强做大保险业务的重要基石。
保险机构的企业文化是指保险机构的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保险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保险机构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保险机构长期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保险机构总目标服务。
一、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保险行业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改革开发以来,固定资产总额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迅速扩大,所有这些都给财产保险机构带来了丰富的保险资源。然而由于保险机构大量增加,以致于保险业务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作为保险机构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尤其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保险服务,提升员工文化素质,把和谐、包容、热情的文化元素融入于保险业务的各项工作之中,增强保险机构的整体竞争能力,才能确保保险机构的稳健经营。
二是保险客户参保意识日趋理性,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求新、求美、求舒适、求方便的心理也在逐步增强。对于城乡居民家庭来说,购房购车成为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固定资产的拥有者来说,必然要寻求保障财富安全途径,而选择保险是保护家庭财产的明智选择。因此作为保险机构和员工,如果仅仅停留在就业务而业务的旧观念,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提升,必然会适应不了客户的客观需求,久而久之会失去客户,影响保险机构的稳健发展。
三是保险机构经营观念相对狭隘,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保障企业生存,增强企业实力,实现经营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内提升员工福利待遇的实力所在。但是从客观现实上来说,保险机构在拓展业务中,仍然存在着因循守旧和传统经营的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因素。保险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同心同德与同甘共苦,离不开员工为实现保险机构整体经营目标,自觉奋斗和甘愿奉献的企业文化支撑。但部分保险机构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表面应付的初级阶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于各项保险业务工作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保险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制约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途径
1.凝聚精神文化
一是要切实把握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将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等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保险机构的精神文化,去凝聚员工们的心灵,努力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二是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员工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导员工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保险机构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员工强烈的责任感,以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保险服务的动力,努力为保险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三是要注重树立先进人物典型,以先进保险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客户,以细致的职业素养取信客户,以和谐的职业态度感动客户。同时要通过会议表彰、媒体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成为让员工学有榜样和赶有目标的方向,从而逐步把企业文化渗透于员工的心中,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努力为保险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建设制度文化
一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而建立健全制度又是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要倡导建立健康向上、激励斗志的制度文化,利用有形制度载体,凸显无形的文化元素。二是保险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整套争先创优、职务晋升、业绩考核、多奖少罚、尊重人才、员工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制度,根植于每个员工头脑之中,引导员工在执行充满文化气息的制度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把卓越的制度文化转为工作动力,推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3.倡导团队文化
一是团队内必须充满活力。活力可以通过员工的创造性、工作热情、和谐的团队氛围体现出来。二是团队内必须有一套为达到目标而设置的控制系统。三是团队成员必须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是团队领导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能力,不仅在团队内部有影响力,而且对团队以外的更大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五是团队精神能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通过会议座谈、征文、演讲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积极引导全体员工树立立足本职、着眼部门、服务保险机构的集体主义意识,发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紧密协作,加强服务,共谋发展的团队精神,形成人人贡献才干,个个乐于奉献的保险机构文化氛围。
4.繁荣服务文化
一是服务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和做强保险事业的明智选择。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保险消费者选择保险机构的主要因素。因此保险机构和员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诚为本”理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保险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二是在服务文化建设过程中,保险机构领导必须积极引导员工实行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效率快捷化、服务态度人性化、服务手段多种化,让客户在内心体验到保险机构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是在柜台服务上要教育员工注重仪表仪容、规范行为举止。为客户办业务时,要做到“三声两站一双手”,即客户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客户来时站起来迎接,客户走时再站起来送行,传递客户资料用双手。在对外服务上做到“三个一样”,即对亲朋客户一样按章办事不谋私,对关系客户一样对照标准不特殊,对陌生和老年客户一样耐心解释不马虎,让客户亲身感觉到公平公正。四是对保险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时进行售前认真调查、售中热情办理、售后开展回访服务,通过全流程的规范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5.营造宣传文化
一是要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积极面向社会,着重把法规重点、投保要点、品种亮点、理赔手续、服务项目特别是免赔条款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向客户讲深讲细,提高保险的透明度,让客户有选择参保和有目的投保。二是要进一步拓展宣传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盯住报刊、电台和电视等高成本的宣传方法,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以踊跃参加保险,建设美好家园和服务和谐社会,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运用征文、演讲、文体活动、街头设摊、问卷征答和案例解析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三是要拓宽宣传范围。主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客户、汽车销售公司和乡村服务网点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车友会、联谊会、车主答谢会和消防运动会等,并借此机会向客户提供多种保险服务,热情宣传保险知识,吸收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加保险。
参考文献:
[1]吴阎:《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2]王宝敏:《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