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普查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2重庆欣荣土地房屋勘测技术研究所,重庆400020)摘要: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结合项目区特点及基础资料情况、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内容、采集基本原则、影像判读等,对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解决了在地表覆盖内业分类解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外业调查及样本建立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以更好地保证成果质量,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研究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4110043
第一作者简介:刘张霞,女,1981 年出生,四川芦山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土地调查、耕地质量评价等工作。通信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二村3号附1号满堂红商务楼6楼,Tel:023-67718303,E-mail:627477509@qq.com。
通讯作者:韩蕾,女,1986 年出生,四川广汉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土地调查、耕地质量评价等工作。通信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二村3号附1号满堂红商务楼6楼,Tel:023-67718303,E-mail:hanleiooo@163.com。
收稿日期:2014-11-07,修回日期:2015-01-12。
0 引言
地理国情主要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快速变化的时期。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为全面掌握中国地理国情现状,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 号),决定于2013—2015 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1-4]。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采集工作,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结合项目区特点及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内容、采集基本原则、影像判读等方面,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 研究区域概况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一部分。界于东经107°13′—107°40′,北纬29°38′—30°31′之间。地理优势突出,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主干线G50沪渝高速、G42沪蓉高速纵横贯通,区间干道联接四方,陆路交通较为发达。主要河流有高滩河和大沙河,由东北纵贯本县境内,向西南流去。垫江县属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位于四川盆地边缘;最高点峰顶山,海拔1183 m,最低点长寿湖湖滨,海拔320 m。县内岭谷相间,地形复杂,但变化比较明显。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早冷暖多变,夏热常有干旱发生;秋凉多阴雨天气;冬冷无严寒、光照不足。垫江县属四川盆地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县内森林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柏木林和慈竹林组成。部分区域有规模化种植的果园和经济林,主要有桑树、柚子、牡丹、柑桔、核桃、板栗、苹果、桃、杏、李子、油桐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甘薯、冬小麦、马铃薯、蔬菜等。
2 基础资料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资料基本情况
本次收集到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遥感影像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行业专题数据。其中遥感影像资料采用重庆市普查办提供的航摄时间为2012—2013年,0.5 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该影像是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的基础地理底图[5]。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10000 DLG 数据、1:50000 DLG 数据和1:10000 DLG数据,此数据作为地表覆盖分类的辅助资料;行业专题数据主要包括水利、交通、林业及国土等部门的数据资料,行业部门资料主要用作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的重要基础参考资料。精度达到要求的通过定位处理、相关提取、数据组织重构、分类代码转化等可直接作为辅助参考和属性信息提取的来源。
2.2 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
遥感影像资料因地形高差大、拍摄季节和时间等原因,部分影像存在阴影较大、云层遮挡多以及影像拉花、模糊等现象;已有部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因成果时间较早,时间跨度较长,经转换套合后,数据与影像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率相对较底。行业专题数据因其数据提供部门较多,同时各个部门各执行各的行业标准,因此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较差,坐标系和精度达不到要求,多数无法直接利用。
3 解译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主要内容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等12个一级类[6-10]。
3.1 解译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内业解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表覆盖内业解译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样本代表性较差,对内业判读造成差错。在外业采集样本的过程中由多人同时进行,由于人员认识的差异导致解译样本采集不到位、不具有代表,造成内业解译人员不能准确地对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准确的判读。
3.2 区域内地表覆盖二、三级分类较为困难,影响解译效率
其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地、园地交错分布,且林种差异较小不宜分辨,直接影响到地表覆盖解译过程中林地、园地的区分,特别是细分到林地三级类的难度更大;二是加之农业结构调整较大,特别是耕地近期内调整为园地、温室大棚、鱼塘较多,直接解译不能满足要求。三是区域内当地农村居民外出从业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大大缩减,大部分耕地被撂荒,从而导致耕地、草地不易区分;四是区域内退耕还林(园)范围较大,新栽种的小叶桉、松柏、竹林较多,因部分未存活且郁闭度不高,影响了地类解译判读的准确度。
3.3 土地政策对地表覆盖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重庆市地票制度改革的进程,许多废弃、迁建的农村居民点被复垦为耕地的情况也较多,同时区域地理位置离主城较近,经济比较发达工程建设多地貌变化快,交通用地、城镇用地、农民新居建设用地增长较快,基础影像资料与实地差异较大,增大了外业调查的难度。
4 相关问题的处理
4.1 加强解译过程中影像判读
在采集过程中,熟悉影像判读依据,是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和速度的关键,影像判读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1]。
4.1.1 要素形状要素形状指物体的外部轮廓,如线状的河流、道路、水渠和面状的房屋、湖泊、水库等,容易识别和区分。相同形状的影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地物(水田与池塘、水渠与道路),形状不能作为判别地物的唯一的特征[12]。
4.1.2 要素大小要素大小即地面物体在影像和像片上的尺寸,一般来说,大的地物影象就大,小的地物影象就小。如铁路和高速公路形状相同,但宽度有明显的区别。利用构像的尺寸和像片比例尺可以大致确定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由于地形起伏,相同大小的地物位于高处的比位于低处的构像要大些。
4.1.3 要素色调不同色调是影像判读的重要特征,物体不同的颜色,在影像上能呈现深浅程度不同的黑白影象,影象的黑白程度称为色调。影响色调的因素:物体本身的颜色:如绿色的树,蓝色的塑钢屋顶等。物体的亮度系数:如灰白的水泥路面,黑色的沥青路面等。物体的含水量:干燥物体的亮度系数比湿润物体要大2~3倍,含水量少,色调就浅,含水量多,色调就深[13-14]。4.1.4 摄影季节春季摄影时,阔叶树的树叶为浅绿色,色调较淡,夏季树叶为绿色,色调较深,秋季树叶变黄,色调最淡。
4.1.5 要素纹理地物在影像上的色调出现规律性的重复。如:阔叶林呈现葡萄束状纹理;针叶林呈现针点状纹理;草地具有平滑的丝绒状的纹理;灌木林呈现沙点状纹理。
4.2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已有基础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提供的基础资料当中,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辅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行业专题数据为参考,对于遥感影像中影像不清晰、太阳阴影较大,云层遮挡的部分,可利用交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及国土等部门提供的相关专题数据,经比较分析后利用。尤其是市国土部门提供“二调”数据,现势性相对较好,图斑分类与地理国情分类较接近,采集过程中可作为重点参考对象。
4.3 试点阶段增大影像解译样本的数量和种类
遥感影像解译时,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知是保证解译结果正确的基本前提。利用具有对照关系的地面照片和遥感影像为主的解译样本数据,可以为遥感影像解译者建立对相关地域的正确认识提供支持,也可在解译结果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长期监测积累实地参考资料。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包含两类,一是地面照片,二是遥感影像实例数据[15]。两类数据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地物影像形态特征,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可以帮助解译人员更高效地认知遥感影像所蕴含的信息(图1)。
4.4 加大外业调查与核查力度
虽说本次地理国情普查方式是以内业解译为主,但若现有基础资料不能满足内业解译条件,只能通过加强外业核查与调查力度来解决。垫江县因经济发展快,地貌变化快,变化较快部分内业解译受限制,因此,只能通过此方式来解决地类现势性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5 部分重点地类的处理建议
5.1 水田与旱地的区分
水田和旱地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水田尤其明显,一般而言,影像色调相对较浅(在3—5 月份会呈现水体和植被混合的特征,依稀可辨田间浅水,6—8 月份可见浅绿色,9—10 月份可见浅黄色,11 月份以后主要表现为浅水特征),纹理细腻均一,影像上可见田坎等灌溉设施,地形平坦,一般位于一定区域内的地势较低处,比如常见于河流两侧以及坑塘周围连片分布,一般而言,在影像上大量连片分布、地形平坦、地势较低,田坎完整或有灌溉系统等水利设施,能关水,周围或附近有河流或坑塘的,色调相对较浅,纹理相对细腻均一的可判断为水田;季节特征明显,有明显的人工耕种痕迹,田间能见明显的垄、条带状耕种痕迹的,种植作物种类较多,色调相对多样,纹理较为粗糙的可判定为旱地(图2)。
5.2 水田与坑塘的区分
坑塘的水一般比水田深,在影像上色调较水田深,坑塘一般用于蓄水灌溉、水产养殖等,因此坑塘中一年四季都有水,水面较少被植物遮盖(图3)。
5.3 堆放物与露天堆放场的区分
人工长期堆积的各种矿物、尾矿、弃渣、垃圾、沙土、岩屑等(人工堆积物)覆盖的地表应归入堆放物一类中;以短期或临时存放货物为主要目的,其堆放的物料和数量经常发生变动,应归入硬化地表一类中的露天堆放场类型中,即堆放物是弃置不管或永久堆放的,堆放场上的东西是会经常装卸的(图4)。
6 建议及结论
6.1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前应全面了解项目区的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项目区的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状况、交通及居民点等,生产前全面了解项目区的概况有助于进行生产设计,安排生产进度;资料收集是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性工作,包括遥感影像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行业专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了解已有资料的情况后,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6.2 遥感正射影像数据和作业流程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和效率有直接影响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是以遥感正射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熟悉影像判读依据,是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同时,按照《重庆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先基础框架要素,再其他的作业工序的顺序进行,可以有效地控制采集框架,避免图幅中要素的漏采漏画,提高生产效率。
6.3“首张图”试生产工作是做好本项工作关键的第一步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数据成果,也是普查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源,为了更准确的获得采集数据,应进行“首张图”的试生产工作,以获取典型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帮助内业判读解译;同时“首张图”工作也有利于熟悉生产流程和采集软件,为后期正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R].重庆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5-10.
[2] 《关于下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使用方法说明的通知》[R].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6-9.
[3] 《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一)[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1-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99:1-3.
[5]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定》[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2-5.
[6]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6-42.
[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Z].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1-7.
[8]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1-3.
[9] 《土地基本术语》[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2-10.
[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3-5.
[11]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2-25.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2-7.
[13]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Z].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5-15.
(一)保护资源取得新成效
1、积极开展以钨、稀土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巡查监控。一是开展动态巡查。根据全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以往非法矿业活动规律,我局把全县划分为热点区域、重点区域和一般性区域,对热点区域保持每周2次得巡查,对重点区域保持一周一次的巡查,对一般性区域保持每半月一次的巡查,执法监察大队全部队员基本上每周都坚持在矿区一线巡查,有效的从源头上把非法开采遏制在萌芽状态,今年来,开展矿山巡查80次,出动巡查人次380人次,排查制止小规模非法矿业活动20余起,主要是使用简易工具采选废石堆残矿和2、3人结伴偶尔进入老窿道捡采矿石和家庭作坊式无证加工矿产品等小规模现象,下发《责令停止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18份。并对全县无证开采砖瓦用粘土进行了专项排查,并下达了《责令停止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二是与矿业公安联合执法。矿业公安与矿产资源监察支队一同巡查、一同办案,实现联合执法稳定化常态化,形成了长效机制。无论是日常巡查还是突击行动,都是两支队伍一起上,对违法行为能够及时有效制止,对违法案件能够快速查处,并一查到底,整改到位、处理到位。11月1日,我局接镇政府干部反映,镇村朱屋段组丝茅窝发生疑似无证开采稀土行为,我局立即联合矿业公安赴现场核实。非法采矿嫌疑人已开挖山体进行堆矿,堆矿场已平整到位,铺设了简单的管道,我局向非法采矿嫌疑人下发了《责令停止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及时制止了非法开采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所在村干部及周边群众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有关情况,并进行了政策宣传。11月2日,森林公安分局、矿管局、林业局、矿业公安、镇政府、龙勾乡政府共30余人赴现场开展联合整治,拆除了管道,捣毁了柴油机等设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测了破坏林地面积。我局向森林公安分局出具了《关于建议对许林生等涉嫌无证开采稀土破坏林地资源立案侦查的函》,森林公安分局已经正式启动立案侦查程序。三是完善监督网络,实行有奖举报。我们在所有矿区和乡镇都聘请了矿业秩序“协管员”,发动乡村干部和矿区周边群众共同参与监督矿业秩序。同时,建立了举报和奖励制度,设立举报奖励基金,对经查实的举报按罚没收入的20%进行奖励,并对举报人情况实行高度保密。
2、资源整合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县资源整合方案,重点开展了钨、铜、石灰岩矿的资源整合工作,石灰岩矿资源整合工作已经完成,钨锡矿区,铜锣钱铜锌矿区资源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了整合矿区的地质详查、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等工作,整合工作进展顺利。
(二)保障发展取得新成果
1、紧抓振兴赣南苏区建设契机,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为提高我县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我县矿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紧抓振兴赣南苏区建设契机,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了“增加钨精矿开采配额指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2012年9月3日,国土资源厅已对我县申报“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请示进行了回复,明确支持我县申报“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项目。支持和配合地勘单位在我县老矿山(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以钨为主攻矿种,以大型矿床为找矿目标,以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钨锡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推进和支持开展淘锡坑钨矿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选取有突破潜力的矿区(东峰、羊古脑、长流坑、羊古脑、仙鹅塘、高坌等矿区)进行资源调查评价,现基本完成计划实物工作量,并立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900多万元。
2、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为扎实推进我县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由县林司于2012年7月31日通过网上挂牌竞标,以14万元底价取得“县茶滩地热水普查探矿权”,目前已委托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前期论证工作,并且实施了2个钻孔,基本探明该区域地层构造,取得初步温泉地热水成果。
3、大力推进我县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改善我县矿业经济结构单一,钨业“一枝独秀”,结构较为单一的现状,提升我县矿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我局紧抓赣崇高速建设,区域交通逐步改善的契机,大力推进我县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力争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重点开展了“铅厂、关田灰岩”、“文英、丰州硅石矿”、“、过埠石英岩”非金属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为我县非金属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4、积极协助发改委申报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全县现有废弃矿区23个,矿区总面积0.488平方公里(733亩),废石及尾砂共存积约92.6万吨,废弃矿区存有大量的废石废砂地表,这些废石中含有的砷、汞、铅、镉等重金属未经处理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申报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国家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进行治理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首届节约集约模范县复核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创建活动办公室将对获得“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的县(市)进行复核,我局会同县国土局对核心指标、一般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进行了从新核对,制作完成了详细《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复核材料》,于十月份向国土资源厅提交了复核材料,并顺利通过了考核。
(三)全力以赴服务矿山企业
1、争资争项申请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组织耀升工贸锡坑钨锡矿、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子钨锡矿二个企业申报了国土资源部“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工作,耀升工贸锡坑钨锡矿申报资金为2000万,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安子钨锡矿申报资金1000万。
2、主动服务企业上市。为推动耀升工贸公司上市步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提升矿山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我局采取积极措施,为企业上市做好服务。
3、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立项、跟踪服务、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完成县柯树岭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施工和初步验收工作;完成县茅坪钨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设计审批;开展废弃矿山治理调查工作。重点钨、稀土及“三区二线”废弃矿山,为明年立项申报工作做好准备。二是大力开展“一大四小”工程矿山恢绿化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矿区复绿100亩。三是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征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今年矿山企业缴交1045.24万元;全县现有60个矿山,已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51个,因资源整合暂缓编制矿山9个。四是开展“全国矿山复绿行动”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完成了“三区二线”范围内40多点图斑的实地调查核实工作,并通过省专家组检查验收,经核查全县列入“三区二线”范围内治理的矿山有20个(其中废弃矿山2个)。“三区二线”范围外治理的矿山有49个(其中废弃矿山7个)。
(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2年,目前全县共有88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264处、崩塌599处、地面塌陷9处,泥石流9处,今年列入县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0处。严重威胁1331户6566人,潜在经济损失5638.2万元。2012年新增地灾隐患点201个,发生地质灾害9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全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办公室累计有专兼职人员83人,地灾重点防治村协管员有127人,地灾防治应急队伍有370人。各隐患点监测人368人。今年已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30次,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联合和专项排查9次共148人次,已发放明白卡共1926份,应急调查26次。今年向县政府争取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38.34万元,其中:村级地灾协管员和重点隐患点监测员津贴9.3万元,地灾避灾移民搬迁核实经费29.04万元,2012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224户1036人计划已全面落实。全市率先建立(矿管部门)一体化雨量监测自动报警系统和地质灾害专业自动化综合监测系统,全县安装一体化雨量监测仪46台,(分布16个乡镇)、地质灾害专业自动化综合监测仪8台,总投资160万元。完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施工1个、设计审批1个。
(五)积极做好我县危旧土坯房改造砌砖保障工作。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共16055户,按每户6.5万块用砖量测算,全县土坯房改造用砖需求量为10.44亿块。2012年度土坯房改造任务是2800户,砖需求量为1.46亿块。为是保证2012年度土坯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一是加强现有持证矿山和制砖企业管理;二是尽快出让县政府批复同意设置的4宗页岩采矿权(丰州乡黄泥埂页岩矿、丰州乡桐梓村页岩矿、过埠镇泮江页岩矿、关田镇乌子垅页岩矿);三是尽快再新设10宗采矿权缓解砌砖供需矛盾;四是对临近我县的广东省仁化、湖南省汝城等市、县的砌砖供需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周边省份砌砖的供需情况及我县砌砖的需求情况,适量的预定一批砌砖,以保障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搬迁安置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积极参与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活动。县征地拆迁指挥部下达我局的拆迁工作任务共计3户,其中拆除主体建筑房屋3栋,附属房2栋,征收水田3亩。实际完成征地拆迁8户,其中拆除主体建筑房屋6栋,面积1114.57平方米,附属房3栋,面积64平方米,征收水田5.72亩。在全县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活动抽调的80个单位名列第一。
(七)、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一是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和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并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集中整治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协调、督促、检查工作。二是强化学习,注重学教结合。注重“两个结合”,即坚持把认识的提高与学习的深化相结合,坚持集中学习、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有效克服“低标准应付、消极被动”的思想情绪。一是班子成员集中学;二是工作人员培训学;三是党员干部专题学;四是全局上下践行学。结合“三送”全覆盖常态化工作,确保每位干部职工联系服务若干群众、驻村的每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服务。三是把握关键,抓好自查整改。一是深入自查剖析。组织机关干部通过填写个人问题自查自纠表,深刻剖析自身在责任意识、敬业意识、作风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找出问题产生根源,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二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在企业、服务对象中征集对我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进业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并公布了电子邮箱。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份,截止目前收回意见反馈表57份,并及时对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梳理;三是公开服务承诺。局主要领导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各界作出公开服务承诺,公开承诺包括目标任务、服务承诺、具体举措和违诺责任等方面,切实解决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等突出问题,努力使矿管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行政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八)、基础性工作有新提高
1、切实加强矿山开采监督管理。一是开展矿山企业年检工作。今年,我局组织全县48个市级以上发证矿山企业参加了全市矿山企业年检工作,年检合格的为35个,年检合格率为73%。县级发证矿山企业年检在县局进行,应参检矿山12个,实际参检10个,参检率84%,年检合格10个,年检合格率为100%。今年,共受理市级以上发证采矿权变更3个,采矿权延续24个,划定矿区范围2个,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2个,采矿权转让1个,办理矿产品加工、经营资质证延续登记47本。
2、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监督管理。一是做好2011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工作。组织各矿山企业按时、按质完成了2011年发证矿山企业的资源储量登记、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二是做好2012年度矿山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全县49个市以上发证矿山,26个矿山签订并提交了相应的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或资源储量年报合同书,其余23个矿山经局组织相关人员核实同意停产或歇业。三是开展全县钨、锡、铜、铅锌和萤石等10个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完成43个矿山的电子文本和纸质的上报。四是规范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程序。完成矿产资源储量查明登记审查5份、矿产资源储量备案5份、矿产资源储量占用登记审查5份。全面完成区域内33个勘查项目的检查和探矿权年检的初审工作。查询了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探矿权征询意见单”7份、其他压覆矿产3份,并及时的进行答复上报。
3、认真开展“三送”活动。一是深入村组农户,进行摸底调查、走访了解,掌握各种情况,我局在职在编的32名工作人员全部分派到了新溪村的276户当中,实现了“三送”工作的全覆盖。二是确定了今年我局“三送”活动的目标,拿出5万元资金和110吨水泥支持新溪村的各项建设。三是确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春节期间,我们走访慰问了10户重点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16100元,慰问物资1500余元;农户曾照阳重病手术期间,局领导亲自看望并带去600元慰问金;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局出资3000余元为新溪村小学的学生每人发放了节日礼物一套。
4、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目标。二是排查矛盾,及时处理各方面存在的隐患。三是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创安意识,着力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虽然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矿产执法难度大。一是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密切。二是执法监察工作装备落后,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用车,GPS等执法装备保障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还未相适应。
(二)资源勘查找矿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勘查找矿工作的进展速度比较缓慢,无法满足我县矿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机关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我局人员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一,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还不尽合理,导致我局在机关内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
三、2013年工作目标和计划
(一)、坚持不懈抓好矿业秩序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根据全县非法矿业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划分巡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对重点区域保持每周一次的巡查,对一般区域保持一月2次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矿业活动的信息,为开展打击提供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国土资源部免费举报电话“12336”宣传力度。三是健全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各乡(镇)政府、村组作用,进一步健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在重点矿区、热点矿区聘请矿业秩序维护社会信息员,其经费来源争取列入财政预算,形成快速反应的信息平台。
(二)积极申报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作为全市钨矿资源大县和钨产业强县,我县一直把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作为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的政策精神,积极创新钨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致力将县打造成为“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三)进一步提高节约利用矿产资源水平。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行为,维护良好的矿业开发秩序,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成果,大力推进资源整合,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办矿,实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统一规划、高效低耗、合理开采,形成与矿区储量相适应的开采规模,鼓励矿业权向深加工优势章源钨业、耀升工贸倾斜,将资源配置给深加工企业,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向优势矿业企业集中和集聚。
(四)进一步提高深加工应用水平。引进国际、国内钨深加工先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和延长钨产业链,提升我县钨产业发展水平,提高钨产品加工附加值,鼓励钨锡、铜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钨粉、碳化钨粉、异型硬质合金等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产品的生产。
(五)进一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水平。优化地质工作布局,按照集中投入、集中力量、整装勘查、重点突破的思路,对现有勘探项目实施整合,推进整装勘查,力争找到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特别是资源战略接替基地。
(六)进一步提高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树立“资源有限、生态无价”的理念,将土地、矿产、生态环境计入发展成本,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门槛和使用效率;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法,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按照“集约开发与生态建设并重”的要求,加强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和水土保持,打造绿色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