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推行NOSA;NOSA体系;成果
Abstract: Hydropower plant safety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core parts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generation. “Three standards" management in domestic has been used widely, but the actual management processes there are stills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hydropower pla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SA management system, discusses the NOSA and “three” combination, and pres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NOSA.
Key words: implementation of NOSA; NOSA system; achievement
中图分类号:TV73文献标识码:A
安全是电厂永恒的主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许多电厂引进了国际职业安全协会五星安全、健康、环保综合风险管理系统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红花水电厂推行了NOSA体系建设,以风险评估与管理为核心,不断深化基于风险控制的安全管理、健康管理、节能管理和设备管理,优化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安全和谐型班组建设,强化设备检修的标准作业管理。管理流程不断优化,设备可靠性持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质的提高,团队精神和员工凝聚力、执行力进一步加强,为电力安全生产和电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1.NOSA五星管理体系。
1.1NOSA是“南非职业安全协会”的英文缩写,现指企业安全、健康、环保管理系统,其中文名称是“诺诚”。目前,NOSA安健环理念已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
1.2NOSA五星体系是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于1951年创建的一种科学、规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该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在国际上2000多个企业推行后,验证了其在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职业病和其它损失等方面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它为电厂在风险控制上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
1.3NOSA体系是一种讲究“人性化”的管理系统,它的推行理念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安全健康。在其贯彻落实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它不同于以往的ISO标准体系只注重结果,NOSA五星体系强调的是过程因此在操作上更具有“人性化”。
1.4NOSA五星体系以风险评估与管理为基础,侧重于对未遂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海因里希法则别提出, 重伤(含死亡)、轻伤和未遂事件的比例为:1:29:300,揭示了各类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未遂事件的管理在过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延伸出针对班组、外协单位等生产作业单元在工作前的安全评估等安全管理方式,它已成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1.5NOSA五星体系将安全、健康、环保三方面的风险管理理论科学地融入到5大项目、72元素中,对每一个项目都指出标准、危险区域、情况变化、活动和暴雨地区,并进行了风险评估与管理,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避免了对员工、社会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推行Nosa管理体系取得的成果
2.1将NOSA安全管理体系与“三标”、6S相结合。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NOSA管理体系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员工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会不适应新体系的实施。习惯性违章、图省力、方便而绕开规程标准办事的行为与NOSA管理思路形成了严重的对抗,因此,在推行NOSA管理时,要采用逐步推进的办法,将原有的管理体系中有效的部分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全体员工都接受的全新的管理理念,而不是形式上是NOSA管理,实际上仍按原有模式运行。
如电力行业推贯的“三标”、“6S”等,就应该根据其特点将它们与NOSA 进行整合。“三标”,(IS09001、IS014001、OHSAS18001)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基本要求,它侧重于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系,NOSA侧重于管理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整合,取长补短,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先进的、透明的、注重实效的管理体系,也为企业将来吸收更多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创造条件。6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物质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同时,提高人员素养、培养并保持良好习惯的管理活动。
在推行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安、环意识;加强安、健、环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如:加大日常的巡查力度,不断提醒员工安、健、环工作中的不足,并要求员工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提供各专业的技术规范供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在生产上、管理上应要求各级员工严格执行现有标准;各级员工在各自的岗位必须做到,在其位必须尽其责。
2.2实现管理信息化
目前,许多企业已按“三标”或NOSA体系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化管理体系。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撑,企业质、安、健、环管理工作往往流于表象,存在信息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企业已建立的质、安、健、环管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而通过建立并应用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如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的QSHE信息管理系统,它结合了国际“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三标要求,并融合NOSA五星标准等要求,能及时采集、分析和统计各类质最、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信息,分析评价并预测各类危险源的变化趋势,为快速发现和控制各类风险源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质、安、健、环事件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反
馈能力及工作效率,对发电企业质、安、健、环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及时信息反馈,对信息有效分析处理,有针对性地持续优化管理效益,既解决了企业QSHE 管理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各级管理人员限于信息的收集,难以朔本逐源的问题;也避免了信息被层层过滤,高层管理者难以及时获得需要关注的信息,贻误监控和决策时机。它能为NOSA的推行、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3.结束语。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红花水电厂通过NOSA五星体系的推贯、运作和整合,将安全、健康和环保管理理念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全厂NOSA工作已趋于日常化、常态化、全员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大型水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电力生产稳步发展。
参加文献:
[1]蒋涛,李丈波.南非NOSA安全五星综合管理系统调研[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10)
关键词:绿色理念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一、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守以下五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绿色理念当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论是生产还是使用等环节,都要关注整体性,对于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危化品的采购,还是危化品的保管、使用与处置,都应从整体着手,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到一起,清除连接障碍,提高管理效果。
(二)动态性原则
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采购的危险品数量、种类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略有不同,如果高校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管理,不仅会影响管理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所以,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建立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动态地掌握其最新信息,并针对危化品的具体情况,不断对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动态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作为高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项试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在实验室内,危化品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且物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应在采购、使用等多个方面,严格的对危化品进行管理,以及时发现危化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清除隐患的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全过程性原则
在以往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大多采用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危化品的管理内容,将其划分均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整个危化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偏低,经常会在实验室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逐渐采用全过程性原则,即动态的都对整个危化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处置等环节进行管理,以保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均达到要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管理,才会提升整个危化品的管理质量。
(五)有序性原则
对于危化品的管理来说,可分为几个自然环节,而在每个自然环节内,又涵盖了很多具体的细节,这些细节相互交织在一起,赋予了危化品管理一定的顺序,只有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对危化品进行管理,才会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主要针对其采购、存储、使用、处置等的先后顺序进行管理,以免前一个程序出现问题对后一个程序造成影响。同时在每一个程序当中,也要确保管理有序性。以使用同一危化品为例来说,不同批次,首先使用贮存期短的危化品,后使用贮存期长的危化品;同一批次,先使用拆零品,后使用未启用品等,这样对危化品进行使用,不仅会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而且还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二、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化学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程度,掌握绿色化学的本质,了解其具有哪些用处。特别是开展与化学科学技术对科学与社会做出共享相关的课程时,更应提到绿色化学,即现代人类发展过程中,化学物品对环境的破坏,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一定的绿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从而提升学生绿色、安全的理念。此外,在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具有哪些危害,可以利用什么方式减少这些危害等。
(二)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时,应与其他管理相同,需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因此,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效果,必须要构建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从中挖掘出良好的内容与存在缺陷的内容,良好的内容可以继续进行应用,而对于存在缺陷的内容来说,则应结合绿色理念的内涵,逐渐对其进行优化,以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高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危化品绿色安全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会议的参与,一方面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并借鉴对方实验室绿色安全管理制度的良好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发展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构建出适用于自身的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三)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
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效率,应打造出绿色安全管理团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在聘请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而且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否养成了绿色理念,只有全部都达到要求,才可以将其聘用。其次,对于现有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来说,应加强培养力度,通过培养的方式,提升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绿色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够严格按照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完成自身本职工作。
(四)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
想要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实验室,高校应逐渐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对于那些危害性较高,或者是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来说,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进行替换,即通过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完成实验;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电炉,替换传统实验当中的酒精灯;利用绿色溶剂,代替传统实验中的具危险性有机溶剂;通过微波法代替传统实验中的某些催化剂等。同时,可以设计微量实验方案。实验必须用到的危化品,只要能见到效果,应尽可能从源头减量,建议使用极少量或微量,而且做到合理回收处置实验废弃物;对于那些危化品用量大、毒性强、危害大的实验来说,应将其彻底淘汰,而进行更多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实验。
三、总结
随着绿色理念的出现,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这一要求,不仅能够加大高校实验室管理力度,而且还会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彦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疏与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
[2]张宗明,丁勤林,夏姣姣,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研究[J].绿色科技,2018(1)
[3]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工业园区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问题日趋突出。为促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园区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解决环境保护管理难题的新路径迫在眉睫。精细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结合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细化管理的引入给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带来一条崭新的途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
0引言
工业园区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由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到第三代生态工业园、清洁化工业园或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面对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生态恶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不能走粗放式的高污染高消耗模式,而是走向资源循环,环境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保护管理问题的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给环保工作者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大量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
1国外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
1.1美国大数据模式
美国很早就将大数据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模式[2]。(1)完善的机构设置,环境数据“搜集-处理-公开-技术支持”一体化全过程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美国环保局设由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环境信息办公室(司局级),负责信息的全过程管理,下设4个处级办公室(信息收集办公室、技术运行与规划办公室、信息分析与获取办公室及项目管理办公室)。区域办公室及各州环保部门中均设有环境信息办公室或信息专员,负责各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工作,包括信息收集、上传、维护、等。环境信息办公室执行职责全过程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大数据收集、分析、技术处理及一体化工作流程,确保环境信息从信息源(企事业单位)到信息受体(公众)形成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2)建立数据监测网络,整合并共享数据。开发设施登记系统(FacilityRegistrySystem,FRS),对包括企业、污水处理厂、民用设施,甚至采矿作业等享有排污权的设施进行登记,赋予唯一“设施标识码”形成排污设施登记数据库,使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之间关系明确,实现跨业务系统和跨库检索;环保事实数据库(Envirofacts),美国环保局的环保数据查询系统,开放给社会大众查询包括空气、水、废、毒、辐射、土壤、地图等相关信息;环境信息交换中心(CentralDataExchange,CDX),建立快速、有效、安全且精确的实时数据交换网络,连接联邦政府、地方政府、美国环保局的各分支单位及企业。CDX基于互联网传输,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工具构建,以提升电子数据交换的安全。(3)严格的制度确保企业提供准确可用的数据:环保局获得数据和信息依靠严格的企业对污染物/有害物质的报告制度,严格的惩罚制度杜绝企业不诚实报告自己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做法。一旦被环保部门或者公众发现,除支付罚款外,商业信誉也将受到严重损害。(4)全民参与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危险物质清单,凡受监管的有害物质,排放单位均有报告义务,瞒报、漏报或报告不准确可能面临严重的罚款。环保局可任何时间依法增加或减少清单中的有毒化学品;任何人均可以请求管理者增加或减少上述清单中的有毒化学品;州长可以请求管理者增加或减少列表中的有毒化学品。(5)决策部门全面掌握环境大数据并科学分析,及时交流共享。
1.2智慧环保模式
“智慧环保”建设模式,如哈弗大学“城市感官(CitySense)”计划、美国大鸭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美国密歇根州的“回收奖励(RewardsforRecycling)”项目、塞尔维亚河川水质污染管理与预警系统、纽约州环境监测系统等[3]。“智慧环保”模式日趋完善,其总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以及服务层,见图1。感知层:利用相关设备、系统或流程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辐射等环境因素进行感知;传输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部门系统中存储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智慧层: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环境信息,及时存储、处理、挖掘和模型分析;服务层:利用云服务模式,建立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提供环境保护业务智慧决策。
2国内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
2.1河北省定州市智慧环保网格化执法监管系统
智慧环保网格化执法监管系统涵盖信息收集、案卷建立、日常巡检、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7个步骤,每一部分又包含了不同的业务流程。社会公众、媒体通过12369环保热线电话、等传统手段以及微信提出诉求;监督人员手持终端,通过拍照录音等上报问题、反馈案件;所有信息上报到指挥调度中心,由中心分配派遣任务,执法问题交由执法部门处置,若不是环保局主导,则需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后续案件跟踪监督;领导通过系统监督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对案件进行督办管理;政府部门与环保部门通过平台协同作业,处理应急环境事件;执法人员手持终端到现场进行执法、处置案件,通过拍照录音等汇报案件处置结果;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案件回告信息,通知监督员到场对处理情况检查,并以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案件处置结果,后将案件归档入库,确保每个执法案件记录有迹可循,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查找责任人以及处置历史。监管信息平台主要有以下9个体系。(1)污染源基本情况:全市所有行业的企业(污染源)信息(包括法人、地址、联系方式等)纳入信息库,按区域、行业实时查询,迅速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督导和监管人员提供完备的污染源信息。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污染源的地理信息,实现对污染源分布的监管,更加直观了解本市所有企业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2)网格化监管体系:对网格化的监管进行权责分解划分。以图文方式划分定州市网格化监管体系,细化到责任人、责任区、相应的职责;将网格化概念具体化到地图上,按行政区域划分,分配不同的责任人;将污染源基本情况模块中企业信息按所属区域划分标识于地图上。(3)视频监控体系:将已有的企业视频监控和地图结合起来,实时查看任何一个企业的监控情况,实现全天全角度监督,还原最真实的执法现场。(4)在线监测体系:接入已有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常规指标及空气质量实时监测。(5)环境应急体系:针对特发性的紧急情况设立相应的预案,包括前期预警工作、中期预案实施、后期预案入库与统计。(6)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市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指挥中心,在25个乡镇办设立子系统,每位执法人员配备“执法通”,与市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每一次现场执法均记录在案,使执法有据可查,工作人员考核有据可循;面向网格员的移动终端APP在地图上显示人员轨迹,使得监督随时随地;与网格化执法监管指挥中心互动,信息化处理流程便捷规范、快速响应。(7)处理体系:环保局或环保相关监管机构的内部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或者企业法人主动接受调查的方式立案,严格手续,详细调查违规企业,作出相应惩罚措施;广大群众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自发污染源情况,也可通过关注微信获得最新环保信息。所有过程有关文档信息,均录入数据库,实现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8)信息公开体系:环保局及相关监管部门人员和广大群众方便快捷接收重要信息。(9)执法考核体系:通过信息数据自动对环境监管行为以可视化形式定期生成工作报表,并作出统计、考核、评价,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对监管行为评价的客观公正。
2.2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环保局网格化执法模式和精细化管理
依据管辖区域不同行业企业分布状况、分布特征、环保执法队伍与装备水平等,进一步整合环保执法力量,按照“联动式执法、全方位覆盖、网格化定位”要求,将区环保局管辖的区域划分为网格,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将环境监管基本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具体人员,使网格内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监管。(1)常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国控企业一月一查,市控企业一季一查,区控重点企业一年2次,其余企业不定期抽查;全面排摸网格内环境风险源、重点污染源、辐射源、饮用水源和敏感环境单位,建立相应档案资料,并实施动态更新;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辐射源、饮用水源和敏感环境点实施重点监管、重点调处;其他列入环境统计范围内的一般污染源,建立企业环保“一厂一册”基础档案、环保信用等级档案,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实施分类管理,红色企业为重点监管、黄色企业为加密监管、绿色企业为一般监管,并明确检查频次;及时响应举报和应急处置。(2)特定管理:重点企业精细化管理着重于标准化执法监管,主要为企业日常监察模版化、企业环境标准和应急处置手册化及日常监管工作电子化。区域精细化监管重点:①全方位掌握重点区域的企业、周边敏感点和水体等情况;②区域内企业按照重点企业的精细化监管实施管理;③加强科技监控,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厂界自动监控、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和废气处理工艺参数在线监控多方位科技监控网络;④建立区域环保监管员,周边村、社区、企业环境群众监督员和企业环境监督员“三位一体”的三级监管网络。
2.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环境精细化管理体系
(1)构建基层环保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飞行检查”模式,高频次、高力度、高压打击。(2)环境监管“一岗双责”:建立起761人的基层环保管理员队伍,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村一级;探索环境管理“一镇一策”,根据区域和行业的特点,探索建立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长效管理体制,如西樵的“双向三级管理制度”、里水的“黑名单”管理制度、大沥的“职业举报人”制度、九江的“污染源动态台账”管理制度等。(3)建立环境治理服务体系:打造“环保产业+互联网”环境治理服务体系,推出全国首个网络“环保服务超市”,并推出“微信版超市”,实现环境治理服务“网购”。(4)污染源监管全民参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污染源阳光体系,扩大污染源信息公开范围,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利用全社会的力量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开展污染治理,同时倒逼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监管水平的提升;建设“3个一”体系:一个平台,实时公布污染源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一张地图,运用GIS地图定位展示南海污染源的各类环保信息;一套制度,运行保障及动态管理保障制度。同时国内其他地方也进行了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探索,大都为网格化监管模式,如广州市实施水环境网格化管理[4]、东台市环境监测站精细化管理[5]、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6]、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环境执法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思路等[7]。
3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园区管委会作为目前国内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以其为核心的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常常落后于园区建设发展的步伐,管委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缺乏,企业与园区信息沟通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工业园区资源与能源的优化,阻碍了管委会的科学决策,导致资源能源利用不合理,效益未能最大化。(2)政府监管力度不够政府监管人员数量少,无法有效的对整个工业园区进行常态化的监管,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交流数据不对称,真实性存疑,监管体系落后,缺乏有力的绩效考核措施。(3)资金支持及政策不完善关于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用效率低下;先进技术的开发,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4)技术交流支持平台缺乏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体系知识缺乏,缺少有效的宣传,交流平台;企业之间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交流推广的平台缺失;园区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有效的技术沟通渠道。
4结论
面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凸显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当前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工业园区环境生态状况,然而在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理念发展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理念发展面仍然较窄,实际应用经验仍然较少,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亟需大力拓展,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加强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环保执法体系建设以及制度完善等方面工作,以便更好的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作者:李靖梅 李娜 李攀荣 孙颖 单位: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福波,张艳,姜峰.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对策浅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8):43-46.
[2]高颖楠,李丽平.美国环境大数据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J].计算机与网络,2016,42(3):524.
[3]田铁红.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发展探讨[J].研究与开发,2010(5):31-35.
[4]王成新,于雷,王依.广州市水环境网格化管理实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9):15-18.
[5]王小春,臧雯雯.浅论环境监测站的精细化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118.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 创新思维 方式
0 引言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系统化管理,涉及许多环节,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还包括建筑工程的后期管理等。因此,建筑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进展不断地进行相应的管理调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企业要不断的进行思维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以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创新等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步入世界先进技术国家行列。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一些工程管理人员思维模式相对僵化等原因,导致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性,致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过分依赖个人经验,缺少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生命,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工程管理和改进工程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任务。但有不少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常常忽视对工程的管理,特别是一些基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基层工程管理人员,他们受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他们认为工程管理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可以完成;二是一些建筑工程现场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无法保障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建筑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有限,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就更加缺乏;三是建筑行业及社会还没有对工程管理形成足够的重视氛围,造成工程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化。
1.2 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落后。管理理念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只有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仍采取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技术出现严重的脱节,这样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发展,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在多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大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事实上,目前建筑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建筑业管理技术与水平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仍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一些建筑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管理机构,但其人员在人事关系等方面与其它机构还是存在复杂的关联,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又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其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造成工程管理混乱,甚至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
2 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思维创新的必要性
2.1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管理思维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变化,任何理论体系的完善,前提都要进行主观意识的创新。因为只有思维模式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实践的发展,才能将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形成创新性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要逐步与世界先进理论体系相接轨,为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2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工程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思维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3 行业的竞争逼迫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改进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通过理念创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尤其是环境保护愈加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建筑也在不断的建设,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也需要进行环保思维方面的创新。
3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方式
3.1 组织结构上的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建筑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由于依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有效地实现工程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针对目前建筑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首先,建筑企业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并且要不断地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点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通过完善管理硬件设施来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建立终身责任制,必须明确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以此强化他们的责任;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较好完成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之,予以处罚,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管理决策中的重大事项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后加以实施。
3.2 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业要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首先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刻认识创新思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变落后的管理思维方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在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管理标准上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在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落实。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建筑工程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的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才能进一步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企业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3.3 管理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以及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它包括:对现有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方式进行的技术改进或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模式。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对大量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资料及参建各方的信息资料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分类和归档,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同时,参建各方通过网络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可进行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3.4 人才培养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来武装工程管理人员,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4 结语
为促进建筑企业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必须运用系统论观点,广泛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大力推进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建筑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只有采取科学、合理、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建筑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要培养创新意识,要高度重视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有力地推动建筑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德峰.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思维[J].建筑与文化,2013(11).
由于环保管理与环境监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参建单位环保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包括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可以提高整体环保管理意识,利于环保监理工作的开展。环境监理按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巡视方式,针对具体的环境保护项目,合理的开展施工区环保巡视工作。可以及时掌握施工区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环保水保问题。会议制度主要包括定期会议制度和专题会议两种。定期会议制度主要包括周例会、月例会与季度工作会。可以定期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后续工作任务,并分析上阶段环保水保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查找原因,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和调整。专题会议制度主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专项环境问题,一般涉及环保水保专项措施、需多单位配合的专项活动以及其他需专题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工作内容
监理项目全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从工作内容来看又由若干环节组成一个整体,由于每个环节的特点和工作内容不同,相应采取的措施与手段也不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区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根据突出重点、系统实用、便于管理的原则,一般将环境监理分为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人群健康、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环境监理单位应以经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为工作的主要依据,检查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按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相应的措施分类,具体监理内容如下:
1水环境监理:掌握废污水、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排放数量、地点、方式等,落实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处理设施是否按环保设计确定的方案进行施工;水库蓄水前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建筑物清理、林木清理和卫生清理,以防止淹没于水库内的树木、杂物等对水体的污染和对水库安全运行的影响。
2大气环境监理: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源、形式、位置,以及与周围敏感保护区(村寨、学校、旅游区等)的相对关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是否按环保设计中确定的方案进行;监控工程施工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3声环境监理:掌握施工区主要噪声源,及其噪声的强度、类型,以及与周围环境敏感点(村寨居民、学校、珍稀动物等)的相对关系;了解并熟悉环保设计中制定的噪声防治方案(隔声墙、吸声屏障,减震座等),并督促落实。
4人群健康监理:人群健康监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及附近地区各类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发病种类和水平不因工程建设发生异常变化;加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做好疫情监控等。
5固体废物监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区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包括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及委托当地原有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几种方式,环境监理主要加强对施工区生活垃圾收运的管理,通过对参建单位的宣传教育、检查,做到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避免垃圾散放对环境的污染。
6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渣场区和路桥区两大部分,渣场措施主要有挡护措施、截排水措施,沟道型渣场必须要采取沟水处理措施;环境监理需要对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检查、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7监测的监理:水电站工程筹建期、建设期都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环境监理必须熟悉监测规范,从监测方案的审核到取样、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成果的审核全过程对监测进行管理。
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关系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的直接监督管理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环境保护监理人员。将施工项目环境保护内容纳入监理工作范围,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各项环保措施建设进度、质量和投资实行全方位监理。
【关键词】绿色物流 绿色仓储 对策
仓储是物流运作的基础,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全社会对绿色仓储建设理念淡薄,绿色仓储的思想还没确立,仓储业在运作模式和基础设施上存在大量的弊端,导致物流成本与费用的偏高,忽视仓储建设和使用对环境的造成的负面效应。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以绿色仓储为研究主题,系统的探讨了发展绿色仓储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发展对策等。
一、绿色物流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
所谓绿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
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实现共生型物流,绿色物流将打造环境与经济发展共生存;二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物流,通过实施绿色物流,各个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减少、降低在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实现循环型物流,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逆向物流和再利用,如包装物,废旧物品等等。
二、绿色仓储
所谓绿色仓储是指以环境污染小、货物损失少、运输成本低等为特征的仓储。仓储本身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泄漏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迂回。
绿色仓储管理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企业实施绿色仓储管理,就必须做到下列三项:
第一,节约运输成本。合理选择仓库地址,不合理的选址会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空载率的增加。
第二,保障储存货物的质量与数量。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如最新研制的臭氧技术。加强科学养护工作,日常的检查与防盗措施也不可缺少,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对于易燃、易爆商品不应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资仓库不应安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等。
三、目前企业仓储管理的现状
我国绿色仓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到传统仓储企业的影响,对环境和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仓储企业只是空喊绿色口号,仍旧是成本导向为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仓库选址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
仓储硬件设备不达标,中小城市的仓储企业多为运输公司甚至是由运输车队发展而来,其仓储设备也都是很简陋,比如不能将物资按性能和养护的特点分门别类的进行储存或保管,造成物资损耗严重,储存的空间也得不到充分利用,目前各大城市土地使用紧张,企业在选址过程中,不能将仓储地点投资于交通便利地段,造成运输距离增大,运输成本提高。
(二)传统的仓储作业方式较为普遍,保管方式落后
许多企业在保管和养护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多,导致商品变质,腐烂。甚至有的企业缺乏道德水准,将变质的商品通过再加工,再次流入到市场,致使仓储的整个环节并没有达到绿色化标准。
(三)物流企业对绿色仓储理念淡薄,缺乏具体标准体系
虽然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的全国环保概念一直都在推行过程中,但对于物流企业经营者来说,整体建立绿色仓储的理念还是相对比较淡薄,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四、实施绿色仓储的对策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指出,仓储企业要继续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如开办市场、开展加工、包装、配送、质押监管等业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作为仓储企业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商品的再加工,包装,配送和储存保管。
(一)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有大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处理,对蔬菜集中加工形成净菜。三是诚信的流通加工,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在利益面前违背职业道德。
(二)绿色包装
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包装不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还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提倡绿色包装要醒目环保,还应符合4个要求,即少耗材,可再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
(三)绿色配送
绿色配送是指通过选择合理运输路线,有效利用车辆,科学配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资源消耗,并降低尾气排放,绿色配送的具体措施是: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可通过有效的整合与规划,利用定点班车、交叉理货平台,有效的整合资源,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精准、快速、低碳的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四)绿色储存保管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特别是仓储过程的安全性要求,如中国每年粮食产量有近三分之一需经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后,才能适应流通,所以对于粮食的存储保管,应采用先进的绿色无公害仓储设备系统,能够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条件下,解决粮食储存中水分过高、过低或水分不均匀等问题,有效延缓储粮陈化,降低仓储成本。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运输.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王学剑.走绿色物流之路.现代物流报.
[3]洪军.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现代物流报.
[4]李亦亮.现代物流管理基础.2009.第173页.
[5]网络.我国绿色仓储的SWOT分析1.来源:中国大物流网.
【关键词】页岩气 HSE管理体系 建议
页岩气在美国的成功开发已引起全球的页岩气革命,借助页岩气开采,美国已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位居全球第一,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战略意义。但是目前,勘探开发页岩气存在的安全及环境风险横亘在中国的页岩气产业面前。
就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来说,水力压裂技术是其开发的关键手段,但是需要约10倍于常规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水量,并且存在地下水污染等潜在环境威胁。此前,水力压裂已在多个国家引起争议,法国政府甚至对其颁布了禁令。尤其在中国,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水资源贫乏地区。较大的用水量,意味着更大的压裂液泄漏风险和更大的返排水处理规模,地下水资源和地表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及环保风险,但是关于页岩气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HSE最初由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最先提出,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的简称,该体系HSE管理体系作为控制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系统性载体,其先进的理念、规程、方法已在杜邦生产现场得到了体现和验证,也得到了石油石化企业及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应用;借鉴常规石油行业领域的管理经验,在该领域建立完善HSE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立页岩气行业HSE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人员缺乏页岩气专业技术
在页岩气这个属于全新的空白领域建立全新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在其的推广过程中要使用最先进的安全技术。不仅仅包括管理方法,同时也有安全专业技术。尤其安全专业技术已经成为了摆在安全管理人员面前的屏障。而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危险源点识别和风险评估,并且要使用诸多方法,要想真正掌握好这些技术和方法,尤其关于页岩气这个新兴领域方面的技术;需要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所以加强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在页岩气领域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 常规油气行业HSE管理体系在页岩气领域内难以操作应用
HSE管理体系是一个与国际贯例接轨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标准,由于我们的国有企业职工已习惯于沿用多年的陈旧的企业模式,在常规油气行业推行HSE时,就存在企业职工对HSE的概念认识不清,不适应HSE管理思路的问题。页岩气作为新兴能源领域,适合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建立HSE管理体系相对较为容易一些;但是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其地质条件复杂性决定了其勘探开发技术应具备创新性和专业性;因此在建立体系时,文件内容会大量引用常规油气行业的HSE管理体系的内容时,应不断对其进行持续改进过程,要重视体系文件的在页岩气领域的可操作性,认真审查体系文件中每一个条款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落实的,有没有配备相应的资源,执行过程又存在哪些困难。
2 对HSE体系建立的建议
2.1 制定计划,编制程序文件
虽然页岩气HSE属于全新行业的管理体系,其建立仍需按照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组织专业人员尤其基层部门业务骨干编写程序文件,按照各环节特色,注重发挥个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实行分类编写,突出实效,抓住风险评价与隐患治理、装置设计与建设、运行和维修、检查与监督这等几大要素,使程序文件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
2.2 对程序文件进行组织审核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组织对基层程序文件的审核,要求内容不过、不虚、不空,现有条件做到的(或努力做到的)写进去,做不到的踢出去,不能滥竽充数,图有虚表,避免免实施中的言行不一致。
2.3 试运行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制定环保管理办法
根据常规油气行业的经验,要实现HSE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只有有了资金的保障,HSE管理方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让广大干部职工干得放心,干得舒心,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及提高工作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制定相关的环保管理实施办法,并明确职责。
2.4 完善HSE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发展体系
H S E监督体系是H S E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目的是保障H S E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增加运行的符合度,不致偏离H S E实施程序,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为加大HSE管理的力度,使HSE推广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应结合现场实际,编写并相关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同时也要编制HSE检查考核实施细则,明确HSE监督、检查、考核的标准和依据。
3 结论
由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特殊性,存在的环境风险近年已在美国引发颇多争议,建议并推行页岩气方面的HSE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立页岩气方面的HSE管理体系方面应借鉴常规油气方面的管理经验,应从HSE的本质入手,HSE标准是“骨”,而法律、标准、制度是“肉”,充分做到“骨肉结合”,逐步建立完善并最终推行于页岩气领域的HSE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毕明皓,李俊荣. 企业安全文化与HSE管理体系[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6-11
[2] 郑莉,王娟,赵云胜. 我国石油企业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1).98-10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每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健康安全和环保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健康、安全和环保工作没有做好,谈不上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对社会、人类的环境的保护以及安全生产,企业的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企业也不可能获得好的效益,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运行公司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HSE)(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其重要的手段。HSE管理体系是近几年国际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和液体货运输企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当今相关企业为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规范运作,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相关企业实现现代科学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通行证。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企业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HSE管理体系是按PDCA模式,即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的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它体现了完整的一体化管理思想:第一,HSE管理体系是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控制重大风险,避免重大事故、险情的发生,最终达到企业健康环保和安全管理的目的。第二,HSE管理体系要形成公司管理层和操作层以及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达到规避和降低各种风险,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使风险成为可控,变成为可接受风险。第三,完善的HSE管理体系需要不断的持续改进,不断的自我修正和完善。
如何通过有效地运行公司HSE管理体系,使得公司和船舶更加安全,以达到更高的《液货船管理与自我评估》(以下简称TMSA)和《国际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ISM规则)的各要素要求的标准,是摆在船舶公司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TMSA是结合ISM规则要求,用来帮助船舶经营人衡量和持续循环改进其管理体系的一种工具,鼓励船舶经营人针对给出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以下简称KPI)和最佳实践指导去评估自身的HSE管理体系。二者中风险评估均是所有要素的基础,并且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达到风险控制。
相同的是二者都以风险评估为第一要素在所属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不同的是,HSE管理体系明确了公司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目标、方针和政策;TMSA的KPI是基于HSE管理体系的管理系统评估体系,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运作的远景目标,是公司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原理相通,但是TMSA不能代替HSE管理体系。完善HSE管理体系会为符合TMSA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HSE管理体系与TMSA的有机整合提供有力的保障。
有效实施HSE管理体系,重要手段是在HSE管理体系文件中明确有效实施针对液货船安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风险控制”,为更好地完善体系管理,实施风险控制,使HSE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中有效运用,一些关键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
持续改进和完善HSE管理体系需要“精益管理”,提升安全和环保的理念。“精益管理”运用到公司安全管理中,依托HSE管理体系推广落实到公司所属和管理的船舶,也是对风险的细化控制。在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HSE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有效监督,直接反映运行结果,使在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具有可追溯性,通过发现船舶保养、人员培训及应急操作方面的缺陷,可以判断HSE管理体系在船上运行的不足,以此从源头上发现船舶一些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纠正,不但可以掐断风险源,又可以进一步促进HSE管理体系的完善。小的地方看不到、做不细,就会造成大漏洞;小的地方看得到、做得细、做得精,将小事做成精品,会保证实施安全长效机制,对风险细化,保证及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
二、有效沟通和知识共享
为保证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建立全方位有效沟通和知识共享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紧密的船岸联系制度、部门联系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利用电子化的现代管理手段,岸基部门可以将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迅速传递到船舶,并及时接受船舶反馈;同时以文件规范公司管理人员的访船制度,使岸基管理人员定期安排检查船队中每艘船舶,监控安全标准和培训;岸基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渠道与船舶建立联系,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反馈的及时传达与共享使岸基能够对船舶进行有效跟踪、控制,同时能够保证向船舶提供所需的岸基支持,也可以使管理部门定期检验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确保共性的风险评估结果在船舶中得以运用,使船岸对风险有共同的认知,共同控制风险。
三、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管理中人的关键因素,该理念持续推进激励机制,形成安全文化,控制风险。船舶管理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行业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在HSE管理体系框架下的安全文化建立与维护是有力保证,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建立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才能促进HSE管理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行。使每名船岸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安全培训工作贯穿于船舶的经营和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使安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综合素质和安全管理工作能力,确保安全、稳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评价,对各种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明确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风险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关键词:港口物流;环保化;发展管理
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在有效利用物流资源的基础上而开展的一种环保化的物流活动。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要求物流和国际货代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能着眼于发展的长远性原则,同时兼顾自然环境、物流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相应的港口物流绿色发展管理标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必须制定港口物流环保化发展的相应文化制度,加强相关企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制定出同时适合物流企业和自然环境发展的港口物流规章制度,循序渐进的培养环保化发展的文化氛围。所以必须能让各物流企业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是实施港口物流环保化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能集思广益,让企业内部员工都能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系统化的来制定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自有的绿色物流文化。对企业员工能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按照分类培养和分层管理的原则,各个物流企业根据相应的培训计划,结合公司的实际,对各自的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环保类课程培训。
其次,港口物流管理的危险预警系统非常的关键,管理部门必须能从物流计划编制、运营系统设计、生产制造等过程中考虑到环保化发展管理问题,分析出具体运营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资源浪费可能性、自然环境污染可能性、发生危险的可能性等,能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预测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确定环保化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例如管理部门在开展专业评估过程中,对整体物流设施或运营系统的设计是否能使企业利益与风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专业的危险评估机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运营理念,能够使潜在的危险和显现的危险都被及时管控。各物流企业必须能采用国际领先的监控测试技术来保证物流经营活动的安全性,使物流系统能高效率和可持续的运行,追求成本效率,同时建立一个既安全有环保的整体环境,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追求环保化发展。整体物流经营活动控制要求企业开展物流活动时不单单着眼于具体环节的管控,而是从生产点到最后消费者实现整体控制。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管理不仅仅是面对单个企业的,而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化管理。物流企业必须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做到有备无患,在第一时间就能解决或者缓解危险品库存产生的各类问题。所以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要跟工作实际相符合,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关键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例如危险品库存爆炸燃烧等突发事件对周边地区的住户或人员产生危害,能有相应的补救控制方案,仓储物流企业必须具备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储备、有可以依赖的专业组织和社会救援救助团体,以及事故应急监控测试机构。最关键的是,必须有完备的事故上报系统、突发事故救援引导指挥中心、自然环境污染的救援队伍、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隔离系统、人员疏散管理以及环境应急监测的组织等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应分级控制、关键控制、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平时要加强应急救援的演练,做到各级指挥者、一线作业操作者、应急救援人员每个人都能熟练应对处理,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够冷静合理应对。
为了实现绿色物流,在国际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最重要的过程化工作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建立监管体系和制度。只有日常开展有侧重点的管控,最终才能形成对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效管理。差异化的重点管控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仓储和保管、运输、增值服务加工等多个步骤,从物流系统的整体着眼来确立重要管控对象,从而开展制度化的管理。也就是说要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同时进行分析,为了确保计划实施的具体效果,各物流企业必须开展定期化的审核检查,各个职能部门能定时上交自查报表,及时发现整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和改进。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应该互相协调,达到动态化监控的效果,各职能部门必须有明确的责任,能随时调整和控制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能充分确保差别化管控策略的有效执行。
企业物流系统功能贯穿整个供应链,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方案,很难确保各行业部门能有效链接,后果就是导致资源无端消耗,甚至会带来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提高货损率,物流运营成本上升、客户和外部审计员投诉率提高。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协同各相关机构组织,制定并实施强制的港口物流发展标准,例如制定运输车辆最低排放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货物装卸作业技术标准、货物包装材料标准等全套环保标准体系,将有效保证与促进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物流企业内部也可以制定环保化发展标准体系,对提供的各类服务和产品在调研开发、生产制造、运输、储存、拣选、包装、废弃品的回收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例如可以参考ISO标准体系,用国际通用标准来影响和塑造自身的物流经营活动,同时可以提高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形象,还可以增强在国际海运市场的竞争优势。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管理评估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跟踪检测,日常经营活动的监控,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对重要的工作内容进行自我检查,然后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起到总体监督作用,发现薄弱环节并提高改进。同时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的运营状况监督分析,找到问题并采取相应改革。此外,为保证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活动顺利实施,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建立相应的绿色物流发展激励制度。政府可以从财政拨款,减税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为物流企业提供支持,对那些无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无端消耗各类资源和能源、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实施严厉的惩戒制度,对严格执行安全物流管理,节约能源、有效减少排放的经营活动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奖励,给予财政补贴,例如对那些积极使用环保设施设备、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物流公司直接给予奖励,政府支持和鼓励是企业发展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的主要源泉。港口物流的环保化发展管理体系从制度、文化养成,专业培训、预警制度、实施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评估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建设,确保防止污染活动和危险活动发生,实现自然环保和经济发展的有机化结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低碳型的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汤银英,孙嘉欣. 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客户满意度评价[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8)